导航:首页 > 健康养生 > 养生的用意是什么

养生的用意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8-08 06:44:20

Ⅰ 养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养生的目的就是使生命过得更愉快。现在要提高健康水平或提高身体的机能,就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社会、医院,要自己自立自强进行养生。意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身心合一的整体观。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养生运动:

最好的防近视运动——打乒乓球: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是眼睛疲劳。打乒乓球时,睫状肌随乒乓球的来往穿梭不停地放松和收缩,可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从而使眼睛的疲劳消除或减轻。

最好的健美运动——体操:持之以恒的进行健美操和体操运动,加强平衡性和协调性锻炼,可收到明显的健美效果。现介绍一则平衡操,不妨一试。方法是:向前伸直双手,手掌紧贴墙壁,保持全身成一条直线,然后弯曲手肘,全身作一前一后动作,每天8次~10次,持之以恒,定会获益。

Ⅱ 养生的目的和意义

(一)养生的目的

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人类的共同愿望和搭陆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人类始终在不断地努力探索健康长寿的途径和方法。养生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持健康、延年益寿。“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是我唐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的一句至理名言,也正是养生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所在。对于人的寿限,《五经正义》认为在一百二十岁左右,与现代研究契合,养生应以健康地达到寿命上限为目的。为达到这一目基和的,要依靠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是依靠社会,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二是依靠医学,发挥健康咨询、养生指导和防治疾病的作用;三是依靠每一社会成员,发挥个人主观动性,做好自我养生和帮助他人养生。

具体而言,养生的目标:孕胎产子即应作好养生,打好生命健康的基础;出生后,常人应以保持健康为目的,通过各种养生方法强生健体,保持健康状态;当形体稍有不适、精神稍有失常,出现亚健康时,应积极地选择有针对性的养生调摄方法防止临床疾病的发生,及时恢复身心健康状态;临床疾病发生后,以祛病康复为目的,应早诊断、早治疗,通过临床诊治与养生调理的综合干预,降低疾病对健康的不利影响;若所患疾病属暂不可治愈的,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以延缓疾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应临床治疗与日常养生相结合,控制疾病的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带病延年”。

(二)养生意义

养生的意义重大,不可忽视。小而言之,个人要想身心健康、益寿延年就必须养生;大而言之,人类要想与环境协调适应。持续稳定地发展进步而不致消亡,也必须养。总结起来,养生的意义大致有四个方面:

1.康寿意义  善养生者多长寿。中医养生的根本目标在于维护健康、追求长寿,因此,其一切理论及方法均服务于这一目标。几千年来,无数先贤通过自我实践,开括养生理论,丰富养生方法,并验证了养生对健康长寿的有益作用,因此,从古至今,笃养生者,其寿命大多较长。反之,能得长寿者,多精于养生,或其所行与养生暗合。尤其在医学界,名医由于善于养生,多能得高寿。古者,如葛洪81岁、巢元芳81岁、金思邈101岁、梦诜92岁、王冰94岁、万全97岁、杨济时98岁、薛雪89岁等;今世,国医大师多长寿,已故者如朱良春98岁、李玉奇94岁、陈莘龙94岁、何任91岁等,健在如邓铁涛100岁、李铺仁97岁,李克光94岁、张琪94岁、李振华92岁、吴贤中91岁等。可见,养生,首先对寿命的延长有很大的益处。

2.社会意义   人类社会文明在进步,生活、学习、工作节奏在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也有越来越重的烦躁情绪;激烈的社会竞争已成为生的常态,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使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物质生活不断的背后,是物欲冲击下精神道德世界的空虚和失落。然而,社会和谐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人们的健康和文明的提高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养生恰恰可以为人们提供促进健康、提高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中医养生对精神健康的看重,可以帮助人们在喧嚣浮躁的社会中调节情绪、怡情悦志、,延年益寿;中医养生将,“道德修养”纳入健康的范畴,可以启发人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道德境界;中医养生的“和谐”观,追求天人和谐、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的思想,可以促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构建;中医养生“权衡以平”的核心观念,在指导养生的同时,将对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人们把握为人处世的恰当尺度,防止太过与不及,让人与人之间多理解、多融合、少对抗,维护人们思想心态和社会状况的和谐稳定。

3.医学发展意义   中医养生的发展,符合当前医卫服务重心前移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认识到与其病后治疗不如平时养生防病。同时,人们搏枝盯也认识到,将卫生工作的重点移至临床治疗前,可以大大降低社会卫生经费,节省大量的时间,岂能收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因此,近年来医疗卫生服务重心不断前移。这与中医养生“正气为本””治未病”的基本原则不谋而合。养生的良好效果以已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医养生的关注。世界各国人民对养生的需求,也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然而,我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落后,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且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凸显,导致我国社会卫生工作和养老工作的负担较重,特别是经费负担相对更重。当前,我国在政府主导下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倡中医养生,提倡“治未病”,正是应对这一现状的切实措施。中医养生能有效促进国民健康,缓解我国社会卫生工作负担,其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4.中医教育意义   首先学习养生可以加深中医学子的文化修养。中医具有极为深厚的中华文化背景和浓厚的文化特质,中医教育无论放眼未来还是立足当下,都应当加重对中医学子的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其文化修养。某种意义上来说,养生是传统文化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养生,必须要涉及大量传统文化的知识,因此从加深文化修养的角度来看,通过养生学而普及传统文化,无疑是直接和有效的。另外,养生关注健康和延寿,是当前社会的热点,学生们学习时往往带有强烈的兴趣,因而养生是中医高校内讲授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之一。

                                                                                      — — 摘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学》

Ⅲ 养生的目的是什么

养生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为了少生病,更有精气神,体格更好,身体更健康。

一、没有疾病的健康中青年人群养生

这类人群养生的目的,多数是为了尽量减少疾病。如生活饮食上的不良习惯,抽烟,喝酒,熬夜,碳酸类饮料等,当把这些方式改变之后,可能就是最大的养生了,其次,如果能够合理的搭配饮食,早睡早起,坚持运动那就更好了。

二、有病症后的养生

已经患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养生,更应该注意少吃含糖分高的食物,注意清淡饮食。生活中多吃一些有利于降低血压和血糖的食物,坚持运动,定期检测血压、血糖等指标。这类人养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病症的改善。

三、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养生

人体的器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上了年纪之后,身体各方面机能已远不如年轻人,免疫力下降,稍不注意就会生病。多数老年人养生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体质,预防老年疾病。老年人要注重养心,养性,平静的内心,适当的锻炼,做保健操或打太极拳,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适当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材。

Ⅳ 养生的意义

养生就是人对生存的认知,要求于对自己颐养天年的生活侧重讲究科学饮食、科学作息和科学健体。

Ⅳ 养生的真正含义

养生的真正含义:

养生,顾名思义,养护生命。在通俗些就是说要我们通过各种方法来养护你的生命力,我们生活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生命力同时承受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之下,所以通过养生可以养护好你的生命力,来达到延年益寿,永葆健康的状态,能够更好的工作,学习,享受美好的生活。

【拓展资料】

一、何谓养生
古人云: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养生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也不是吃一顿营养餐、打一套太极拳。养生是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服气辟谷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实现人类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养生的作用是什么?
养生是获得人生健康的最佳途径。健康的定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道德健康。
1、躯体健康是指人体没有器质上和生理上的不适或疾病。
2、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 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
3、社会适应能力良好:(1)认可社会、接纳社会(2)了解生活、参与社会(3)随机而遇、荣辱不惊(4)善于沟通、广交朋友(5)与时具进、适应社会

Ⅵ 养生的目的是什么

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广闻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1、春季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养生的最佳时机。医学上认为,春养于肝,夏养于心,秋养于肺,冬养于肾,所以春天进补,重在养肝。
春季喝汤宜选用较清淡、温和且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调养。
偏于气虚的人,可多选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煲汤,如红薯、山药、土豆、鸡蛋、鹌鹑蛋、鸡肉、鹌鹑肉、牛肉、瘦猪肉、鲜鱼、花生、芝麻、大枣、栗子等;偏于气阴不足的人,可选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来煲汤,如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鸭蛋、鸭肉、兔肉、蛙肉、龟肉、甲鱼等。另外,春季饮食还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荠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子、香椿头、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作用。

2、夏季
夏天,酷热天气使人体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体液,并消耗了各种营养物质,因此很容易感觉到身体乏力和口渴。这是一种耗气伤阴的表现,通常会影响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会感到,笺虚或气阴两虚。根据药乡购中医“虚则补气”的原则,夏天饮食也应该注意进补。
夏天进补,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一般以清淡的滋补食品为主,如鸭子炖冬瓜就是夏天食补之佳品。另外,如瘦猪肉、鲜瓜果、芡实、绿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补的食疗佳品。

3、秋季
初秋之时,食物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古代医学家认为,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人体容易受疾病的侵扰,所以此时宜进食滋补的食物。
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的食品,其次,还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类营养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从而提高抗秋燥、抗病毒的能力。
晚秋季节为心,肌梗死的高发病期.高血压病人在秋冬之交时血压往往较夏季增高,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障碍。此时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等营养素的食物,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秋季煲汤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鸭肉、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煤。还需注意的是,夏季刚过,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此时不宜进补过度,以免过极伤胃。

4、冬季
进入冬天,又到了进补的最佳时节。现代医学认为,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万物处于封藏状态,是一年中最适合饮食调理与进补的时期。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冬季煲汤进补应顺其自然,注意养阳,以温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同时因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很大,在选择冬季进补的方案时,应因人而异。如形体偏瘦、性情急躁、易于激动者,应以“淡补”为主,采用滋阴增液、养血生津的食材煲汤,禁用辛辣等食物;而形体丰腴、肌肉松弛者,宜采用甘温食物,忌用寒湿、冷腻、辛凉的食物;脑力工作者,则宜多进食有益心、脾、肾三脏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蛋类、海产品、新鲜的蔬果等。

阅读全文

与养生的用意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当下我为父母做了什么1500字 浏览:883
结婚领证可以给父母送什么礼物 浏览:750
农村养老金几个月来 浏览:468
老人家吃饭出汗严重 浏览:313
关于增长老年大学教师工资方案 浏览:664
阳朔有多少百岁老人 浏览:333
70岁做寿 浏览:950
重阳节古诗句子 浏览:33
阳泉市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浏览:769
父母健康就是对儿女最好的什么 浏览:499
人失踪了养老保险 浏览:710
教师退休金一年多少 浏览:263
老年大学同行 浏览:875
企业退休金上调3803 浏览:932
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应注意什么 浏览:567
老年人骨质不疏松能治好吗 浏览:270
汉唐足体养生会所怎么样 浏览:182
山东个人交养老保险 浏览:721
反映老年大学生活的小品 浏览:289
与老人吵架对方全责怎么办 浏览: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