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医养生讲究动静结合,动静结合要怎么才能做到
一方面,道家强调运动中静态工作与动态工作的紧密结合。在进行动态工作时,必须掌握“静态运动”的概念,在进行静态工作时要实现“静态运动”的概念。
静态工作的静止不是绝对静止。虽然没有身体运动,但是气血在大脑高度静止的状态下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它所有微妙的变化都超出了动态工作的经验。 没有身体运动,可以更加集中注意力 越是进入宁静,身体的感知和反射就越敏锐,这是气功状态的一个更高层次。 在气功的这种状态下,我们对主客观世界的理解和人类各种功能的发展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Ⅱ 除了太极拳,你知道还有哪些动作可以养生吗
太极拳可以养生,很多老年人都会在早晨去公园打太极拳,因为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并且结合了阴阳五行变化,可以达到防病、治病、健身、防身的目的,而且太极拳对于脑部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训练作用,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需要精神专注、全神贯注,这些过程都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而且太极拳可以动静结合,逐渐消除神经衰弱、失眠、头晕这些症状,而且太极拳会舒张肌肉使全身放松,血压也会随之下降,练习太极拳有很多好处,可以调整呼吸,将身体内污浊之气排出体外,增强肺部弹性。
Ⅲ 中国古人的动静结合养生观的内容是什么
我国古人的养生观作了明确回答:“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儒家则称“性静者多寿考”。一言以蔽之:“心静体动”,即心要安静,身体则宜多动。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马不行而脚直,车不驾而自朽”。养生在动,各种运动如健美操、迪斯科、太极拳等,均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若坐着学习、工作,埋头伏案的时间多了,身体不常运动,肌肉组织、关节就会发生废用性萎缩的现象。长期以往,人未到中年就会背痛腰酸,其他生理机能也会提早老化。所以古人云:“体宜常动,腰宜常摇,胸宜常挺,腹宜常收,肢宜常摇”。如能做到夏游泳、冬慢跑、春秋常爬山,天天做广播操,则更为理想。值得一提的是,运动也要适可而止,决非多多益善。古人云:“多动则损”,动要做到“形劳而不损。”
我国古人的观点得到了当今现代科学的验证。
国外系统研究5000名已故运动员后发现,其中多数人的寿命短于普通人。著名的《跑步全书》作者菲克斯就是在超负荷的跑步中死去的。
因此,运动也要适可而止,做到“形劳而不倦”。国外近来提倡“低度运动”,认为每周从运动中消耗2000卡热量对健康有益。
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7000多人为期16年的研究表明,参加低度运动的人较不运动的人因心血管病致死率低三分之一,平均寿命长4至5年。
据估计,1小时轻快散步可以消耗400至500卡热量,每天有40分钟左右散步就可达到低度运动要求。
古人还认为,养生在心,养心在静:“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静而后能安”,“静者寿,噪者夭”。故心神宜常安静,凝聚而不精散。现代生理学家发现,人在“静养”的状态下神经紧张度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均相应降低。这种低代谢的积累效应,自然使生命相对延长。自古以来,那些终生以“静养”为主,很少做剧烈运动的人,如作家、书画家、科学家、花农,长寿者不乏其人。有些疾病,如神经官能症、失眠症等需用体育来辅助治疗,而更多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炎、溃疡病、肿瘤等,则需要以“静养”来辅助治疗。古人说:“龟鹤延年”是指龟多静伏,为活动最少的动物;鹤爱独处,飞行动作也很轻柔,然而它们的寿命却很长。因此,在学习和工作时,专心致志,对事业全心全意;8小时以外则宜学习技艺,如琴、棋、书、画、种树栽花等,用以寄托精神,此乃养心之妙法。
美国哈佛大学实验证明,“静养”时人可产生“意识的变形”,从而可以降低人的血压。现代心身医学研究表明,“静养”时,精神上的放松可以改变体内生理生化状态,使心跳和呼吸减慢,肌肉紧张与耗氧量下降,同时血脂也会下降。所以,当今的学者已把“静养”作为祛病延年的一种方法。我国的气功锻炼就是要求排除一切杂念,做到心静,进而调节体内各种功能的动静结合养生之法。
Ⅳ “坐着不动”是养生静坐10分钟有什么好处
静坐,又称冥想,指端坐而入静的方法。自古以来,我国一直都提倡静坐养生,不仅改善机能状态,还有助于抗压,消解不适,对于中老年人十分适合。
“坐着不动”是养生吗?静坐10分钟的好处,40岁后就要学起来了
国医大师邓铁涛认为,养生应该动静结合,除了每天运动之外,他还坚持每天清晨或入睡前,进行静坐。
他认为,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只有平心静气才能长寿。而静坐可以使人心主神明,驾驭精神情绪,维持机体内外平衡,保证机体健康。邓老的静坐要点是:双腿盘坐,自然闭目,双手自然垂放于两腿中,不用加以意念,每分钟50次呼吸即可。
静坐最佳时间是早上刚醒来和晚上入睡前,此时效果最好。其他时间也可,但饭后一个小时不要做,一般静坐10到20分钟对身体就有很大的好处。
Ⅳ 道家养生秘诀
一
静坐养生
静坐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静坐不必拘泥于形式,主要是调心静神,神是生命活动的最主要元素,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安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调安和,并有助于提高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这里武当道家认为,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要静坐以安定内心,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二
动功养生
动态的锻炼方式,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锻炼和运动只要合理得当,适合自己身体当下的状态,是有益于健康的。
武当养生太极拳、无极功等动形修炼功法,都是动功养生方式,长久持之以恒练习,可强身延年。武当太极拳舒缓柔和,能排出体内毒素,破坏细胞滋生环境,可以使人保持心情舒畅,而且能提高大脑功能。
练武当太极拳首先讲究的是调理身心,做到松静自然。通常通过简易的练习,也就是通过外形的肢体运动,带动呼吸吐纳,增强体内代谢功能,达到内壮的功效。生命在于运动,所以武当道家推出动静结合的养生修性方式,动以强身,静以修性。
三
饮食养生
对于饮食合理安排搭配,可以调养精气,平衡五脏之阴阳,防治疾病,提高阴阳的吸收消化。所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达到营养均衡、强健体质。
武当道家自古以来对膳食尤为考究,道家养生饮膳法,本于饮食有节,求其相合相生;基于饮食适中,六味以淡为主。
武当道家饮食宜忌:饮入口而缓咽,食入口而细嚼;温热之饮,精细之食;微渴而饮,微饥而食;饮不过多,食不偏食;善食蔬果,节食鱼肉;晚餐食少,早餐食好;晨起两口热水徐徐咽,饭前两口饭汤缓缓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