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程凯养生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你中招了吗
关于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的话题,大家特别想了解自己有什么好方法可以缓解这些症状。也有很多朋友可能是第一次听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给你说两种情况,你就知道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或者比较轻的这种情况。
比如说: 五一、十一或者过年期间,假期当中大家到处旅行玩耍,或者在家里刷剧,宅在家里也是很爽的一件事情,你的身体和心里都得到了很好的放松,但是马上就要上班了,好像进入不了状态,很多人会把这种身体慵懒,注意力不能够集中,甚至不想工作,不想进入到紧张状态下的这种不适应,归结到节后综合症的范畴。其实这就是身体当中自主神经调节的轻度的紊乱,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去紧张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 突然放松下来,很多问题就一下就涌现出来了 ,原来不疼的地方开始疼了,原来一些没有症状的地方开始出现症状了,这就是自主神经系统在进行调解的过程当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
另外一个场景是出国坐飞机, 倒时差就是自主神经系统在调控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个短时的紊乱情况 ,调控能力比较强的人,就快速的倒过来了;有的人可能过了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还是昏昏沉沉,特别难受。
什么叫做植物神经系统呢?
它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自主神经系统,就是不依赖于你自己调控,靠外部的环境刺激,身体自然而然的一种反应调控的一个神经系统。它 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两大类神经共同组成 ,特点是全身性分布的,特别是在你的躯干里面,主要的血管、脏器的附近,包括胃肠道的附近都有非常丰富的神经丛分布。而且这种神经丛的特点是由交感和副交感的这2种神经纤维融合在一起的。
交感神经 让心脏跳得比较快,心率加快,血管收缩,毛孔打开,人体就会容易出汗,帮助应对一个紧张应激的一个状态。 副交感神经 兴奋会让人的毛孔关闭,心脏节律变慢,血管舒张进入一个比较安静的状态。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人的胃肠道就会受到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的人的胃肠道就比较活跃。
比如说就拿我来讲,当我还是学生,即将成为一名医生的时候,我看到我的祖父程莘农院士,每天上午从早上七点钟就开始工作,一直到中午点的时候不上厕所。我就觉得,老爷子真好。也看到很多的演讲者,或者做报告的人能够连续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都能够口若悬河,但是都不上厕所。我不知道这些人怎么能做到这点,我当时也在想,当我成为一个医生的时候,我能不能做到像老爷子这样肾好?后来,当我真的成为医生以后,每天一工作连续几个小时,病人非常多,比较紧张。这种情况下,你的注意力非常专注的时候,精神比较紧张的时候,实际上是你的交感神经比较兴奋。这种状态下你的副交感神经自然而然地就受到抑制,于是你不觉得饿,也不会去上厕所。而一旦情绪放松下来,你马上就会觉得我怎么憋得这么难受了,我怎么这么饿了,这就是自主神经调控的一个情况。
自主神经调控在你身体当中是一个阈值的范围 ,外部给你一个不良刺激的时候,或者一个需要应激反应的一个刺激的时候,你的自主神经协同性的调控,平衡性的调控,能在一个范围之内波动,身体的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但是一旦波动超出了阈值的范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症状。有些人的可能是以心慌,心悸作为主要的表现,这是因为在心脏周围有一个心丛,就是刚才所说的内脏神经丛,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共同组成的内脏神经丛。因为植物神经系统分布很多,有颈丛、心丛、肺丛、肠道的神经丛,还有盆腔神经丛等等。
心丛如果受到一个影响,就很容易出现节律性的一个变化,心慌,心悸。我治过的患者当中有人跟我这么形容:出现了一种濒死感,觉得都快不行了,憋过气去了,打120去了医院之后一做检查,一切正常,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回了家之后还是不舒服,多次重复反复发作。这就是典型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了。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有的人是以出汗为主的。如果您的出汗是满足这样的条件,又出汗又怕冷,不该出汗的时候出汗,比别人更容易出汗,再加上出汗的部位比较局部,比如说在一些特定的部位上出汗,有的人是心前出汗,有人是颈部出汗,尤其是头部出汗。就是只在一个部位上出汗,并且这种出汗的往往是控制不住的,调节不了的。吃药,治疗没法缓解的,这样这种类型的出汗,就属于植物神经调控的异常。
再有,还有很多的朋友会出现情志的问题,比如抑郁、焦虑。当出现这种抑郁焦虑的时候同时伴有胃肠道的功能紊乱,比如有的朋友是出现便秘,或者出现腹泻,或者出现便溏,消化不良。总之,一方面的在抑郁、焦虑,一方面的胃肠道功能协同性的、同步出现紊乱。这种情况下,也会把它叫做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在特定的生理阶段下,比如像女性的更年期的过程当中, 因为激素的过度快速的下降而出现的这种潮热、心慌、盗汗、自汗等等一些表现 ,都属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范畴。
还有一些症状,大家可能接触不到。我接触的患者多了,所以接触到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例子,比如我曾经看过一个河北的一个病人,他来的时候他跟我讲:身上觉得有气走来走去,有气窜来窜去,这也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个典型的表现。很多人向我描述,气冲顶到头上来了,气在肋骨这传来传去。病人向我描述的一个特殊的情况:我身上像冒泡,觉得有一个水泡,呜呜冒起来,冒起来之后我拿一个伤湿止疼膏贴在那里,那片就没了。过一阵阵另一个地方冒出了一个,我再贴一个。他解开衣服给我一看,身上贴满了伤湿止疼膏。说明他身体当中真的冒了很多的泡,但是这种泡又看不到。
所以植物神经紊乱,还要满足另外一个典型的症状,就是症状自己感觉到非常的明显,但是外人或者是通过一些现代的医学的检测的手段很难去检测出来,很难感知到变化。这样的一些情况包括像很多患者出现幽闭恐惧,强迫,还有社交恐惧等等,都跟植物神经功能的状态是密切相关的。
出现了以上的这些情况,您也不要过于焦虑。首先,我先告诉你,你的身体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大的问题,或者说至少没有出现很严重的器质性问题, 这种问题是一种功能性的紊乱。 经常说的官能症,就属于这种类型的范畴。
我经常这么安慰的患者说:您的身体,真的没出多大的问题。就像外面道路交通状况,道路正常,开的车正常,但是信号灯系统出现问题了,该红灯的时候变绿灯,该绿灯变红灯,调节出现了异常,于是交通就堵了。所以说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人体自身的信号灯,调控系统出现了一个紊乱,想办法把紊乱调成正常就行了。所以,您不要过于担心。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尽量用这种比较简单的语言给大家做了讲解。
B. 程凯养生说:胃不动了,是胃不能动,还是脾不让它动
说一说 胃蠕动 ,说到这个话题还要从北京市政协组织到平谷,大华山地区做义诊:
当时我遇到了一位患者:
患者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女性患者,人比较瘦,向我描述的时候,说我胃肠不蠕动,吃东西都不能够消化。我就问,我说你都做过什么样的治疗,她说,我去检查,我描述我症状,我想吃,但是吃了以后不消化。
所以,很多的医生都给我开一些助消化的药,促进胃肠蠕动的药,可是我吃着好像有点效果,但是也没有那么明显,总是不能够明显的缓解。
后来,我也学习了一些 养生 保健的方法,听着你们在电视台,或者是一些网络当中的一些讲课的内容,所以我就想我这应该算胃不蠕动,应该算脾胃虚弱。我应该做做艾灸,结果我就在胃这也做了一段时间的艾灸,但是就不蠕动,效果就是不明显,您看看怎么办吧?我也不想吃药了,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缓解症状。
对大家来讲,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脾胃虚寒,也就是说 胃不蠕动这件事实际上是胃的蠕动能力下降了 ,那么,如果给他一些温热的刺激,比如说出现这种情况的人经常是,容易吃凉的东西,胃肠蠕动下降了,或者是自幼的时候胃肠功能就比较弱,所以导致胃的蠕动比较慢,比较缓,于是出现了下降。
那么这种虚弱的表现用艾灸的方法,或者用一些促进消化吸收的药物,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像什么带焦字的这些药物,像焦神曲、焦山楂呀,炒麦芽,炒谷芽等等,这些都可以 帮助胃肠道蠕动 ,再加上一些行气的药物,肉豆蔻、广陈皮等等这样的一些东西能够行气宽中温中等等这样的方法。甚至有些朋友会吃成方当中的理中丸,就解决这种脾胃比较虚寒的情况,吃完了以后胃肠蠕动加快,吃什么能够消化吸收了,人体也会逐渐地胖起来,变得比较 健康 ,变得比较有气力起来,所以这都是虚证的表现, 虚寒证 的现象。
但是刚才的朋友却用了这些类似的方法,频繁的使用,多次的使用,但是没有取得效果,那么她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这就是另外一种情况。经常会形容的身体当中的脾胃这两个功能, 胃的功能是消化、是吸收、是蠕动,属于六腑之一。 而脾是五脏之一,脾要主运化,要管理胃,也就是说,胃的蠕动的节律是归脾来进行管理的, 脾对胃要起到一个管理作用 ,也就是说你的蠕动,该动的时候我让你动,该不动的时候,我让你不动,这就是脾的作用。
怎么来理解脾,记得在以前,在健脾的那点事还有以及最健脾的穴位,这几集节目当中给大家详细的讲解过关于 从经络角度认知脾这个脏腑的含义。
脾在一定程度上,在一部分程度上,指的是的腹部,腹壁结构,它所具备的腹压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腹壁的收缩能够让的腹腔之内的胃肠道以及腺体,它们能够有良好的空间环境能够有自然的节律,能够配合的饮食的节律,有很好的消化吸收的能力,有转运的能力,也有排出的能力,这就是脾的作用,所谓脾的管理作用。
所以前面所说的脾胃虚寒指的是什么呀?说脾的能力没有发挥作用,胃在那儿蠕动,脾对胃的这种蠕动的支撑的作用比较弱了,可以说脾是一个松软的状态,没有很好的调控腹压,所以这时候你给了一个热的刺激,胃蠕动起来,通过胃的蠕动带动了脾,带动了腹压的变化。所以先是胃蠕动,带着肠蠕动,胃肠都动起来了,那么腹腔的压力就增加了,于是脾就开始逐渐的健运起来,就开始逐渐的发挥作用了。
所以这时候应该去 艾灸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这三个穴位。 肚脐的正中间是神阙,从肚脐的中间到胸剑联合,也就是胸骨下缘和剑突交界的位置,中点的位置就是中脘穴,治胃的中部,加上肚脐中央的神阙,再加上神阙穴下两指的位置,一点五寸的位置的气海穴。这几个穴位,以前都详细介绍过。
那么这三个穴位,中脘穴对着胃,气海穴对着小肠,神阙穴在两者之间。这三个穴进行艾灸,就可以让的胃肠道蠕动起来,那么艾灸的顺序是从上向下,先是中脘穴先让胃蠕动,然后再是神阙穴,因为神阙穴下有丰富的腹腔静脉网和神经丛,通过这块的刺激,对整个腹腔的兴奋性是一个比较好的良性刺激。再加上下边的气海穴让小肠蠕动起来,所以这样三个穴位的连续的从上到下的艾灸可以帮助增加胃肠的蠕动,进而让脾开始变得健运起来,增加脾也就增加腹壁对胃肠蠕动节律的良好的管理作用,这是常规的,这是多见的情况,或者说大家比较熟知的情况。
但是刚才的那个患者可不是这种情况,别忘了她比较瘦,胃肠蠕动比较弱,时候腹壁处于一个高张力的情况,腹壁的压力比较强,意味着脾的管理过亢过强了,胃被脾的压制,导致胃的蠕动减弱了。并不是胃不想动,你也给了温热的刺激,你给了一些这种促进蠕动的药物,想动,可是总捆着一根绳,总外面绷着一层皮,不让你动,所以这种胃的不动是脾不让它动。
怎么办?应该让脾松弛下来,所以经常说这种方法就是叫减弱腹压,缓解过抗的腹压的方法。 有个穴位叫做腹哀,“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是足太阴脾经的病候之一 ,此病侯描述的就是腹压过亢的表现,出现了腹胀。
腹胀带来的一个结果不就是导致胃不蠕动 ,所以对胃不蠕动这件事情,大家要分析,分清虚和实,虚是有胃的虚弱,脾的虚弱,所以脾没有对胃的正常的蠕动产生一个良好的节律的影响,管理的作用。于是要让胃蠕动加快,肠蠕动加快,然后让脾的调节能力增强。
那么如果是脾的管理能力太强了,腹压太高了,胃本来没事,结果导致胃的蠕动减弱,或者胃有事,但是因为管理作用太强。所以导致药物也好,外部的物理刺激也好,都很难发挥作用。
怎么办? 应该去调节脾的功能 ,所以这时候并不是一个健脾的方法,反而是疏肝的方法,通过调节肝脾之间的关系,肝就像那个调节的阀门一样,松的时候,您就直接用胃肠蠕动去调节脾的功能;紧的时候,那就是肝郁乘脾,导致脾过度的压制,所以要去疏肝。
疏肝的位置还是用了脾经的穴位,就是腹哀。 因为它是腹直肌和横膈交界的那个地方,找到了那个结聚的点的地方,在那儿去弹拨。像刚才那个患者,她出现这种情况一判断,是属于肝郁乘脾,所谓肝郁也不见得一定就有情志的问题,但总之脾是对胃是一个过抗的压制的情况,脾的功能也很难发挥出来。
所以这种情况下应该去 疏肋弓的腹哀穴 ,于是我就用了一个非常细的针,很短,轻轻的点在那个位置,轻轻的挑一下那个小的筋膜区、结聚点,结果咕噜一声就看到她那个原来绷得很紧的腹部就松下来了,然后整个胃肠道的蠕动就开始增加了。
开始的时候,肚子这儿有一块气结聚在这很明显,她向我形容的时候,他就说我的位置下面有一横梁的感觉,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这种描述,这种症状就符合所说的病机的特点,于是就用腹哀。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就一下软了,所以轻轻的刺激一下腹哀穴,很快他的胃肠就咕噜咕噜响了起来,就过了一会儿,就说,我觉得我有饿的感觉了。
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所以大家想象一下应该怎么办?您手里可能没有针,但是你用我交给您的方法就是去 拨弄弹拨,或者疏利肋弓部位的腹哀 ,我也教给那个患者自我保健的方法,每天您自己用你的掌根放在你肋弓的下缘,来回的擦摩,这是最简单模糊的方法,精确的方法,那个叫疏肋弓。找到腹直肌和的肋弓交界点上,肋弓的下缘你去触摸,摸到有那个筋结的位置来进行弹拨,会非常的酸痛,这就是腹哀的刺激的方法。
两种方法都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试一试这种方法,但是您一定要辨别清楚到底是胃自己不能动,还是胃想动脾管着不让胃动呢!
C. 程凯养生说:调节情志开四关 疏肝解郁三花茶
为什么说疏肝呢?因为现在生活当中很多问题都跟情志相关 ,比如说临床当中天天看的病人,其实有 相当大的一部分病人,是情志有了一定的问题,身体得一些疾病,时间长了,心理上就受到影响,而工作、生活压力、周围环境的变化给自身造成的心里的压力 ,也会逐渐转化为身体的一些变化。
所以现在说 现代的疾病其实都是身心同病 ,因为中医里面说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所以 疏肝 就成为现在人们特别关心的一个话题。不管是 养生 保健,还是临床治疗,都要特别关注的一个方向。
我在我的抖音上发了一个 关于疏肝的方法,叫开四关 ,四关指的是合谷穴和太冲穴。
合谷穴在拇指和食指之间虎口的位置,将一手的拇指立起来,指间横纹对应到虎口的指蹼缘,拇指向下按下的位置就是合谷穴。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阳明经多气多血,所以穴位可以调畅气血的运行。
光这一个穴位不够,再加上足大趾和足次趾两趾之间,在趾蹼缘的位置地方,相应跟合谷穴对应的那个地方叫做 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 ,肝主疏泄,肝有藏血,又有调气,又有调血。这两个穴位位置很相似,一手一足、一气一血、一脏一腑、一阴一阳,搭配得多么完美!
所以手上的两个合谷穴、足上的两个太冲穴合在一起,就合成开四关,四个关口,开四关的核心的本意:就是 通过对这四个穴位的刺激来调畅你身体当中的气血的运行的状态 。那么这时候人体的气血运行逐渐地恢复正常。那么,当然人体的情志自然而然的也会调畅,这就是气机调畅,那么肝的血运和肝的气机流动都正常了,自然肝的疏泄功能就正常。这就是中医里面肝的独特作用。
这个疏肝的方法挺好的,但是也有利有弊,利就在于特别容易操作、非常简单,白天揉揉合谷穴,晚上揉揉太冲穴,自己的气机就容易调整。但是弊在哪呢?就是起效比较慢,必须得坚持,就是你要把刺激合谷和太冲这样一个开四关的 调畅情志、调畅气机 的这种保健方法,作为您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种习惯。
养生 保健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麻烦、说困难也麻烦困难的。为什么呢?说简单就是有好多好方法,特容易记住,但是你得坚持时间长,才能够逐渐起效。所以合谷配太冲,这种开四关的方法,不要临时去揉两下就完了,要养成一个习惯。
比如就拿我来说,我也天天开车上下班,所以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坐在那儿等着红灯的时候,拿手按揉合谷穴;开会的时候也揉一揉。
我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北京的长安街上正开着车,突然一辆车从我旁边蹭的一下就别过去了,吓我一跳,出一身汗。我说这怎么回事,结果到前面西单路口红绿灯,他停下来了,我也正好开过去,我停在他的左面。然后我就把车窗都摇下来,想跟他说一句,你开车不能这样。于是我就把车窗摇下来想理论两句,结果摇下窗来,我看他是一个年轻小伙子,左侧脸颊上面一个疙瘩接一个疙瘩。我马上把车窗摇上去了,为什么呢?左侧脸颊左侧应肝的,肝火太旺盛了,脸上一个接一个的,这说两句,万一再动起手了怎么办,算了自己消消气吧,反正也多大个事,自己调整一下自己。
所以 调畅情志是避免很多问题的一个小技巧 ,自己让自己心情舒畅起来,咱不管别人,所以有时间自己点揉一下合谷穴,太冲穴,变成一个自我 养生 保健的小习惯。这种小习惯坚持时间长了,就必然会见效。您看那些急性子的,容易急躁发怒的,咱们经常地点揉一下合谷太冲,情绪都变得安稳下来。
我还有一个女性患者,接近到更年期,还没有到更年期,早更,大概四十三岁,开始就出现了易怒,说孩子也是天天在家闹,家里、单位的事情、很多的事不快乐,所以动不动就要发火。然后我就问,我说最近发火了吗?她说,最近没发出来。有火没发出来,为什么?因为疏了肝。
所以疏肝解郁其实是有很好的效果,因为肝郁就容易化火,化火就容易上扰,上扰清窍就头晕目眩,视物昏蒙,耳鸣耳聋。肝火扰心就会心烦气躁,焦虑多梦。所以 肝郁不大好,一定要让自己的气机通畅起来。
所以介绍给大家这样一个小方法,合谷配太冲四个穴位点搭配在一起, 每天养成点揉的习惯,可以帮助你疏肝解郁 ,对你身体的整体的气机调畅和气血运行状态是个非常好的保养的方法。但是很多朋友说,光这么一个方法不够,因为您说了有利有弊,弊就是不够快,起效不够快。
再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泡茶的方法,很多朋友都会喝茶,花草茶对身体是有一定的帮助的,特别是有一些食药同源,有药性的这种花草茶。 给大家推荐三个花,我把它叫做三花茶。
第一个花就是菊花,菊花有清肝明目的作用,有轻度降压的作用。
第二个是玫瑰花,玫瑰花的花骨朵,玫瑰花的花骨朵干了以后,用它来泡水,玫瑰花疏肝解郁。
然后再加上一个花,白梅花,或者学名叫做绿萼梅。
白梅花跟玫瑰花和菊花,仨是个绝配。 菊花清肝明目,玫瑰花是疏肝解郁,白梅花生津止渴、清热清肝。 就是在整个作用当中,这三味药搭配在一起,非常的有意思,经常把他们形容叫做一个经典组合,可以对肝郁的情况,郁完了以后或者是生热之后导致的上扰清窍的情况,眼睛昏花的情况,然后以及肝郁之后影响到咽喉部的情况,横逆脾胃的情况,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作用。所以特别适合在平时做一个保健的小方子来服用。
具体怎么做呢?
可以取三位食药同源的花,各取三克,不用太多,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上热水,盖上盖,焖个十到十五分钟就可以饮用了。代茶饮一天可以一到两次,疏肝解郁三花茶适合于所有的朋友。
不管您是什么样的体质,只要有这种肝郁的状态,肝郁化火的情况都可以用三花茶作为日常保健服用,但是如果脾胃过于寒凉的朋友,因为很多人说正常情况下你稍微有点脾胃虚寒,没有事,因为三花茶比较平性。
但是有可能朋友说我喝菊拉肚子,这就是比较敏感性的人了,那么建议你,如果你一定要去通过三花茶来解郁的话,在这里面少加一点老陈皮。陈皮有温中,有理气相得益彰,又可以有健脾之效,跟刚才所说的玫瑰花,正好搭配在一起。肝和脾两个脏腑是协同起效的,因此就可以用老陈皮来调一下这样的性质。
中医的思维方式多么的有意思,就是 用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的寒热温凉之性,来平身体内在的寒热温凉之性 ,让人体达到一个和谐统一。但是在和谐统一的过程当中,除了物质的统一之外,您的气血流动也要协调统一起来,顺畅起来。所以合谷配太冲,别小看简单的方法,经常来做,配合上解郁三花茶,希望您的心情变得舒畅起来。
D. 程凯养生说:健脾益气穴和健脾利湿穴(上)
健脾益气穴和健脾利湿穴 ,有的朋友问还有这样的区别?的确区别可大了,以前专门讲过健脾穴,这些穴位当中健脾最好的穴位,你记得是哪一个吗?专门讲过穴位有一集的内容,同时还专门录过第二集,就讲一讲穴位健脾的道理。
结果在第二集播出之后,有朋友就问我问题说:您说的健脾穴,我认为不对,就是最健脾穴位不应该是那个章门穴,脾的募穴,在第十一游离肋的肋端。他说是阴陵泉,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合治内腑。那脾就是身体的内在的脏腑。所以此穴位是专门治疗脾的问题的,所以健脾穴非阴陵泉莫属。
他在底下给我留言,我想我得给大家解释解释回答回答为什么?这关乎于对穴位的认识,一个穴位它有不同的作用,也有不同的性质。就像咱们的中药一样,每味中药,它的作用可能会有非常细微的一些区别,或者各自的偏性,各自的优势。因此在应用场景上就会有所不同,如果你想发挥非常好的作用的话,那你要对功效非常相近的一些穴位,它的特长,它的差异要细微的去品鉴。
穴位也是一样,如果作为 养生 保健者说,我就大概了解一下吧,知道一下,可能也无所谓。但是如果你想取得更好的效果的话,那么我觉得 对穴性的理解和追求 ,应当是更加的细致一些。那就来在 健脾的角度 上再一次解读一下, 为什么章门穴它是健脾之性,而阴陵泉穴是另外的一种特性。
首先还是要说一说,章门穴所在的位置 ,跟前面的内容重复的,我就不在这儿多多的赘述了。在这讲一讲更加提高的一些知识,但是我要稍微回顾一下以前对脾的那个认识,中医学当中脾,有多种的概念。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的腹部的腹壁,也就是腹部,通过腹壁产生的腹压的调节功能。而调节功能对胃肠道以及相关消化腺体,都产生了一个调节节律性的作用,让它具备良性的生物学节律。这样的您才能有正常的消化,吸收,胃肠蠕动,人体的才能正常的排泄代谢。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脾的功能就跟腹壁的功能联系在一起了,当然腹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还包括肠上面附着的这些大网膜,还包括壁腹膜,而脏腹膜,有保卫保护的作用。 中间还有一些神经,毛细血管,能够 起到调节代谢和神经反射的一些作用。 再加上腹部外层的一些肌肉。那么这些组成的一个腹壁,它有多重的作用,既可以调节腹压,又可以有代谢的功能,同时还有一些神经调控的能力。
因此,还在腹壁的这种调节上就特别的重要, 中医学当中特别强调升降浮沉 ,腹部的压力的变化就是浮沉,张开收紧这样一个过程。
那么章门穴为什么说它是脾的募,它是独特的一个穴位?大家可以看一看这张图,在这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到把皮肤隐去之后,露出了下层的一个肌肉。这层肌肉是的腹外斜肌,它非常的宽,非常的大,覆盖在整个的腹部,最表面的这层肌肉。那么这种肌肉,在内是和腹白线相连,在上是和肋弓相连,在下是和髂骨相连。那么这样的一个蒙在了整个腹部的这层肌肉, 它的张力决定了腹部的一定的功能。
而 章门穴恰恰是处于一个关键的位置上,章门穴是在十一游离肋端。 所谓游离肋,以肋骨是12个,前五个形成了胸肋关节,后五个形成了肋弓,而十一肋、十二肋是游离肋,出来以后没有形成肋弓,有一个可以弹动的软骨头。所以章门穴就在十一肋的软骨头上面,也就意味着它是可以弹动的,它是可以调节的。那么如果整个的腹外斜肌覆盖在它的上面的时候,上面和肋弓相连,下面跟髂骨相连,中间跟腹白线相连。那么哪个地方更容易出现弹动的变化,调节?那么就是可以弹动的十一肋端。
这个穴位就出现了两个力的关系,一个力的关系的是横向的关系,可以从肚脐到了十一肋端,它们之间产生了一种牵扯的关系。那么同时章门穴往下到髂骨上面,有个纵向的关系。此换句话说,穴位既可以调节腹壁的左右,又可以调节腹壁的上下,通过这样左右上下的调节,来调节腹压,让的腹部出现浮和沉的变化,这就是一种调节,这是人体非常智能化的一种调节的方式。
为什么在中医学的很多 养生 保健的方法当中特别注重于 呼吸的训练 ,就是通过呼吸训练,通过腹压的变化来调节身体当中这种膈的运动,脏器和腺体的生理学的节律。
正因为这样一点,没有另外一个穴位可以替代章门穴独特的位置和独特的对腹压的调节的作用。因此章门穴就称为当之无愧,称之为叫脾的募穴。什么是募穴? 募穴,就是募集脏腑之气的关键穴位。
而且还知道章门穴还是八会穴。
什么叫八会穴?
古人认为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精气汇聚的八个穴位。章门穴还是人体当中的脏会,就是五脏的功能,精气都会汇聚于此,也就是说,它不仅能够调节脾这种主消化吸收,主人体运化代谢这样能力的一个后天之本的,气血生化之源的这种脏腑功能。更重要的它通过调节脾,同时对腹腔之内的这些诸多脏器,以及相关的横膈上端的胸腔之内的心肺功能,它都能产生调节。所以此穴位才叫做脏会,那你说它是不是最重要的最健脾的一个穴位。
提到健脾的时候,往往后面都会加上两个字叫 健脾益气。 因为脾要 发挥作用,就靠脾气来发挥作用,因此穴位说是健脾益气第一穴,当之无愧为脾的募穴。
E. 程凯养生说:养胃的食与药
养 胃
养胃这件事,之前特别推荐了一个穴位及保健方法,也提到了在口唇周围出现那样的纹理,就预示着胃阴亏了,胃的粘膜受损了,所以此时就要 滋养胃阴。
这时候很多朋友都会想吃点什么,能够让胃阴能够滋养起来?
首先推荐给大家一味中药,这味中药很多朋友特别熟悉,就是石斛。 石斛是养胃,并且是生津液,让胃里面有足够的津液,能够保护胃的粘膜,能够消化食物。 石斛是日常常用的一味保健中药。
在清代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就特别推崇石斛,他在位60年,身体特别好,特别注重于 养生 保健,所以他日常生活当中,不管是炖汤,喝茶,大宴群臣,都用石斛。
他对 养生 保健也有自己的认识,经常说说 “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阴是人体的物质基础物质,随着年龄的不断的增长,再加上日常生活当中不注意自己的阴液的保养,这种物质的东西逐渐走下坡路了,所以阴液在不断的减少,物质在不断的匮乏当中。那么这时候,阴少了以后,阳就容易偏旺,所以叫阳常有余。所以人体经常容易出现什么情况呢?老年人即使身体 健康 ,睡眠时间也越来越短了,而且随着的年龄增长,很多的朋友到中年以后就开始出现焦虑、烦躁、口干、皮肤干的情况,这都是阴液不足,阳常有余的表现。
同时,按乾隆皇帝又认为 “阴虚难治,阳虚易补” ,补阳,补功能,相对来说可以。但是所有的功能都建立在的物质基础之上,当您的物质匮乏了以后,功能也只能够短时的表现出来,所以最根本的要保养自己的阴,这是它的 养生 保健的思想。
所以当他到晚年的时候,大宴群臣,特别是把那个百岁老人请到宫中来做百叟宴。这个时候就专门用铁皮石斛来炖汤来招待这些老人,这就是他的 养生 思想,也特别提示了石斛在 养生 保健当中重要的作用。
所以,对现代一些老人胃阴不足,嘴唇周围出现放射状的纹理提示胃阴受损的老人。比如说还有舌苔,舌苔上面光面的镜面的绛红的这样的舌,就是没有苔的,这种情况都属于胃阴不足的表现,这时话都比较适合于用石斛来进行 养生 保健。
那么提醒大家时候石斛也分很多种,刚才说乾隆皇帝用的 铁皮石斛, 它的寒性比较大,当然它生津的作用也是比较强的,但是推荐的用铁皮石斛用在煲汤的时候,比如说您炖肉,煲汤,里边食物里面有一些热性的东西,可以跟它相互的进行平衡这种药性,所以这时候就可以用铁皮石斛。
那么比铁皮石斛更略差一点地叫做金钗石斛,它的作用略差一些,那么还有一种,就是产于霍山的,叫做霍山石斛,它比较适合于体虚和老人来进行日常服用,就是它的寒性不是特别的强。如果的身体对这种寒性的东西过于敏感,没有特别多的阴虚内热,这时候还需要 养生 保健还是要生津,包括给小孩,那么就推荐给大家,叫耳环石斛。实际上是石斛的去根之后它的嫩尖,缠绕出来像耳环一样,一圈一圈的,它的性格比较平和,比较适合于来泡茶来日常饮用。前面的石斛,比较推荐大家的是用这种煮汤或入药的这种方式,所以石斛用起来也有不同的种类,也有它的一些小技巧。
药物推荐完了,那么食物推荐一味什么?这要从治疗的一个病人说起,在临床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种病人,就是它的胃功能是极度的虚弱,这种病人往往见于老人,或者是手术之后或者是体质非常虚弱的病人,或者是胃下垂的患者。
前一阵治疗过一位患者,做完手术之后,只剩七十多斤了,虽然年轻三十多岁,但是做完手术瘦瘦的一把骨头,胃根本就不动了,重度的胃下垂患个而且以前还治过一个老人,在去年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味老人从山东来,体重就是七十多斤了,不到八十斤。老人说,我平时的时候,八十六七斤,我觉得我那时候能吃馒头,还能吃一个,后来就现在我根本馒头掰一颗放,嘴里也都没法下咽,胃肠都根本不蠕动,只能吃流食。
这2个都是属于胃下垂的患者,在针灸治疗当中,有一种物理性的提托的方法就是把比较长的针,要扎到胃附着在腹壁上的一些筋膜,一些韧带,一些腹壁的联系的组织的地方,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法来让胃就提托的作用,这种方法比吃药物要有效得多。因为大家知道药物毕竟还得通过胃才能够吸收,所以这样就减轻了胃吸收药物的负担,通过物理性的作用。但同时,也希望能够对胃的消化吸收,得让胃能够有营养,能够消化,这两位患者我都推荐给它吃食物。
什么食物呢?就是兔子肉。
要知道 兔子肉在的肉类当中叫荤中之素之称,这叫长寿肉 ,它特别适合于这种体质特别虚弱,大病初愈,或者是年纪特别大了以后胃肠功能极度衰落,还有包括胃下垂,这些几种情况的患者来养胃。兔子肉特别好,首先它含有人体不能够合成的八种氨基酸,比您吃进来之后转化成为多肽,然后再去自己消化吸收组合要容易得多,等于减少了胃肠的干的活了,就食物本身就进来就很容易。同时,那兔子肉的消化率特别高,可以达到85%的消化率,再加上它的胆固醇的含量很低,不容易长胖。又叫美容肉,加上它的含有的是不饱和的脂肪酸,所以,对人体特别有好处,对的血管壁也非常的有好处,这特别适合于老人和体质虚弱的人来使用。
但是特别要引起注意的就是,不管是兔子肉也好,还是刚才讲的时候也好,兔子肉就是偏凉性的。那个石斛,比如像铁皮石斛就偏寒性的,即使是用耳环石斛,它也是偏凉性的,所以比较适合的生津,生津的时候就用一些偏干润的清凉的这样的东西,所以这样的东西对于这种脾胃比较容易受到刺激的或者脾胃虚寒的患者,不属于一种胃阴受损,阴虚有热的类型的时候,如果您也想服用,那么就需要通过其它的方式来进行佐治服用。比如说,在用兔子肉的时候,首先这样的老人,兔子肉不能够多吃。一次吃得太多或吃的频率太高也不行,那比较建议的就是用兔子来煲粥,咱们煮过这种皮蛋瘦肉粥,咱们不用那个皮蛋,就是煲粥的时候不放其它的瘦肉就放兔子肉,然后,把它那肉,煮在粥里面。因为粥,粳米,它煮完了以后的它的性是温的,这样就中和了兔子肉这种凉性,并且的同时把肉要煮得烂烂的,这时候,再让老人去喝粥吃肉,这时候肉入嘴即化,消化率有85%。您想是不是对老人的养胃是特别好的一件事情。
所以如果是家里面正好有这样的老人,或者是小孩,或者是刚做完手术体虚多病的人,不妨给它煮一碗这样的兔子肉粥。那么,石斛那作为您平时养胃保健的,特别是胃阴受损的一个食材或者药材来进行服用,如果您的脾胃功能比较虚弱,就建议您用耳环石斛。
F. 程凯养生说:缓解胃痛、腹痛,小腿部精准选穴方案
说一说“胃痛腹痛”,腹痛的穴位精准选穴方法。
胃痛是涵盖在整个腹痛的范畴,或者这样来规范:整个从横膈以下到耻骨联合以上范围之内,都叫做腹腔。胃痛是在偏上腹的位置,然后,肠出现的疼痛,包括大肠小肠所出现的疼痛是在偏中下腹的位置。这些位置疼痛引起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所讲的内容主要局限在此范围之内所引起的消化道功能异常导致的疼痛,包括胃痛,也包括腹痛的范畴。这些疼痛,难道都用一个穴去解决,还是根据疼痛的部位不同,选穴有所不同,当然,答案是后者。
治疗胃痛,都知道会用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 关于足三里,以前专门讲过一集取穴的方法。怎么样才能取得准,以及穴位有什么样的特殊的作用?足三里穴是治疗胃脘部疼痛的非常重要的有效的穴位。
不光足三里,在足三里穴的下面,还有两个穴位也很重要。
一个穴位是,足三里向下数四指,也就是三寸,叫上巨虚,在胫骨的外侧边缘,大约一指宽的地方叫做 上巨虚,是大肠的下合穴。
另外,还有一个穴位是在上巨虚,再往下数四至三寸的位置,也在胫骨的外侧边缘一指宽,叫做下巨虚。 下巨虚,是小肠的下合穴。
原来,这是胃大肠,小肠,这三者对应在的小腿部分别是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以下合穴命名,说明"合治内腑"。说明它们都擅长治疗腑病。
有 这样的概念
足三里专门治疗胃病,是胃的合穴和下合穴,它是治疗胃病,胃痛。上巨虚,是大肠的下合穴,治疗大肠的痛。小肠下合穴下巨虚,那下巨虚就治疗小肠的痛,这是普遍的观点。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就是按照的生理的顺序,食物进到胃里面,经过胃的腐熟、消化变成食糜。然后进入到小肠,十二指肠、小肠。小肠的泌别清浊,把好的东西加以吸收利用,把坏的东西传导糟粕,传导到大肠。大肠传导糟粕排出体外。生理的顺序应该是胃,小肠,大肠应该是这个顺序。怎么你的 小腿部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分别对应的胃,大肠,小肠。 这个顺序怎么跟人体的生理顺序不一致?会不会有这样的可能性,是古代认识错了。
查阅了古代的文献,发现古代对胃、大肠、小肠的认识,和现代生理学当中的解剖学当中的这种脏器的结构认识是几乎一致的。它向你描述,胃是一个口袋斜着放在那,上面口,下道口,胃大弯,胃小弯,它都能描述出来。也描述了小肠有多长,绕了多少个圈。也描述了大肠像一个回字形的形状一样,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这都是古代认识到了。说明古代对大肠小肠为它的名词的概念的描述是清晰的,没有认识错。
那会不会把它的功能对应错了?
结果 在查阅古书,发现足三里确实治疗胃的相关性的疾病。 比如像消化吸收的问题,胃疼,胃胀,像足三里穴艾灸就像喝老母鸡汤一样,促进胃肠蠕动消化,而胃的各种酶的分泌也明显的增加,确实对应到胃。
到了上巨虚穴位也确实对应到了大肠 ,因为在穴位专门治疗便秘。在临床当中用上巨虚穴位,有人做过实验:比如说急性肠炎的患者有肠激惹、腹泻,这时候测肠电图,用刺激上巨虚穴位的方法,发现肠电图发生了明显的良性的改变。说明这个穴位对大肠肠激惹引起的腹泻有止泻的效果,对便秘也有通便的作用,确实对应到大肠。
而下巨虚也确实对应到小肠 ,到底什么原因让人体当中的生理性的顺序胃、小肠、大肠的排列,跟的小腿部的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变成了胃、大肠、小肠那个顺序不一样了?这两者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哪儿没有认识到?没有想到?唐代的著名医家王冰在注解《黄帝内经》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他是说要注解到的腰骶部的穴位,他说 “大肠近脐在前。小肠附脊在后” 。因此而在的足太阳膀胱经上就大肠俞和小肠俞,所以大肠俞要在靠上的位置,小肠俞要在靠下的位置。
翻译过来是说,为什么大肠的穴位对应到大肠的是要偏上,对应小肠的穴位要偏下?因为 大肠像一个回字形,环绕在的腹腔的靠外的部位,靠近肚脐而靠外;而小肠的是靠近小腹以内,靠近脊柱而靠里靠下。 所以从解剖部位的顺序来讲,胃紧接着对应到十二指肠,然后小肠绕回来大肠,而大肠的位置恰恰在小肠和胃的解剖位置的之间。
所以通过解剖部位,看到这些脏器在腹腔之内所居的解剖部位:先是胃,然后是近脐靠外的大肠,当然,后面是十二指肠,然后再往下是附脊靠下的小肠,附脊就是靠近脊柱的意思。
所以这是人体腹腔之内,这些胃肠道所在的解剖部位,下肢的穴位居然和解剖部位之间进行了对应,进行了有效的对应。因此就给了一个临床当中非常有意思的解决方法就是,如果你有腹痛,你判断这可能跟消化功能相关,就跟消化功能不相关也没关系,不管是功能性的疼痛,还是这长了个东西器质性的疼痛,您不是作用,不是想止痛吗?
我告诉你止痛怎么做,怎么缓解疼,或者胀,或者各种不舒服的症状?如果您能够明确地感知到,你的腹部出现症状的那个准确部位,判断一下它是在胃的区域之内,还是在的以肚脐为中心的上腹,还是在以髂脊连线分界的下腹,这就是三个区域。
把这三个区再跟大家说一下:
1、 以胃中心的区域:中脘穴(肚脐中央为神阙,胸剑联合地方为中庭,这两者之间的中点处为中脘)下一寸就是下脘穴,从下脘穴往上范围之内,都是胃疼痛的范围。
2、 下脘穴以下,在两侧髂嵴连线以上的范围,这都属于中段。也就是刚才所说的大肠区的范畴。
3、 从这再往下到耻骨联合以下在盆腔范围之内,这都属于下腹的范畴。
于是就找到了这样一个 针对性的选穴处方原则 ,就是您根据疼痛的部位,如果是在胃的区域出现疼痛,那就选足三里穴。看足三里穴那儿是不是有一些阳性反应点,是不是有血管怒张,是不是有痛点,是不是有结节,你刺激那个部位。
如果是从下脘到中段位置,髂嵴连线以上,此范围之内出现了疼痛,那把它叫做大肠区的范围内。在这个部位之内可以刺激上巨虚穴,往往在上巨虚那里肌张力都是比较高的,血管是比较怒张的,容易找到那种怒张的静脉,叫做浮络,或者是在那个位置会有硬或硬结、结节的现象。
如果是在盆腔底部,偏下的叫小腹少腹范围之内所出现的疼痛,可以找一找下巨虚,看看它有没有阳性变化。
这样三个点,您去针对性的去点揉,缓解腹部的这些症状就更加的有针对性,这就是 穴位的定位,穴性。 一个穴位有它治疗的那个针对性的部位,如果能够知道这样的特点,就跟打靶一样,带着瞄准去按穴位,当然效果就变得更好了。
G. 程凯养生说:针灸最适合治疗哪种疑难杂症
很多朋友问我这个问题,我自己也反思了一下,你说针灸吧,可以治疗疼痛、偏瘫、面瘫功能紊乱类的疾病。比如说胃肠道的症状,还有代谢紊乱综合征等等。但是我认为 有一种称为疑难杂症的情况是针灸非常适合治疗的。
要知道 在我们的身体当中有一种自调控系统,在中医里面叫“阴平阳秘”,就是阴与阳的平衡。 怎么能够保证这种平衡呢?在我们身体当中就有这样的一个系统,叫做自主神经调控系统,由交感和副交感两个互相拮抗的神经系统来组成。
比如说交感神经 ,当人体遇到应激状态的时候,比如说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他会心率加快,血管收缩,毛孔打开,人会出汗,人会紧张,去应对突发性的事情。
而副交感神经系统 ,它可以让人体内处于一个安静的状态,心率会减缓,毛孔关闭,人会进入到睡眠的、安静的状态。那么这两种身体调控系统是互相的影响的,并且它是自动智能调控,让我们在遇到不同的情况自主去调控,而这个调控的过程,是节律性的调控。
比如说人要适应于四时阴阳 ,人要适应于地域的变化,人也要适应于外在的寒冷和炎热的温度的变化,人还要去适应外部的一些不良的环境,比如说我们周围的 社会 环境,家庭环境当中给我们的一些不良的信息刺激。
所以这种调控的过程的是不断地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在一个预知的范围之内进行调节。可是我们人就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就是调节过度,当你超出了阈值范围的一些刺激,我们就调节不过来了,或者你的阈值会因为一些特殊的情况,特殊的疾病状态,变得很窄了,你也调整不过来了。
如果一遇到刺激,马上就超出了你的调控范围,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不仅有情绪的变化,不仅有一些认知的 情感 方面的异常,还会有多汗、心率快或者慢,心律不齐,或者人的睡眠异常的波动。
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情况,我们很难做到自我调控。而且因为一些药物性的治疗往往是单向性的,虽然我们可以用多种药物来相互的达到一个平衡,但是往往它的副作用都比较明显。所以现代一些药物治疗,都不是我们首选的方式,除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已经到了精神类疾病的范畴。
那么对于一些自调功能异常的患者,他还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就是他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莫名其妙的,而且看起来还非常严重的一些反应。比如说你看我有的患者被摸一下就打嗝,还有的患者觉得身体往外冒泡。
你说这种自觉症状怎么才能够靠药物去治疗呢?而且往往我们也找不到很明显的病因, 对于这类的疾病,所谓的叫疑难杂症,针灸却有它独特的作用。 因为我们身体当中有一些特定的部位,特殊的穴位是可以调控的,通过这种刺激来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比如说我们来抑制交感,兴奋副交感或者抑制副交感来兴奋交感,来达到交感和副交感,阴与阳之间的平衡。那么这样的一个刺激的方法,我觉得在针灸当中是非常独特的。如果你掌握了这样的刺激方法,并且有这样的诊疗思路,对有一些特别难治的、特别反复的,确实也没有很好治疗方法的症状,看起来比较严重的疾病,反而会取得特别有效的,甚至是神奇的效果。
那么我曾经治疗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病例:
这个患者他的夫人在没有怀孩子之前,他其实身体不是特别好,正好因为一个机缘他找我来看病,然后效果还不错,后来他有学习中医的兴趣,然后就开始学习中医,所以我们才有这样的一个缘分。
这个缘分太深了,时间上有点跨度,因为之前 他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太好,就有点病殃殃的感觉 ,然后在 第一个阶段的时候,他不能够去讲话 ,正常的交流在那时候对他们来说是奢望,他那种不能讲话,并不是说嗓子痛而是没有力气去讲。
到了第二阶段是不能够走路 ,站立也不可以。
在第三个阶段的时候,就是前面我说的不能走路,不能说话,然后呼吸急促,变成了 胸闷。 这个时候记得有一次妻子在公司上班,早上十点,开个会刚坐下来五分钟,电话接到说“快回来”,那时候就已经非常不好了,那时候就把工作给辞了,然后就专心在家养病,那时候跟公司请假说得了什么病,没有人说这是什么病。最后呢我们可以归结到一个名称,植物神经系统紊乱。
在当天针灸的时候,他跟我说,他就 觉得胸口突然有一口气松开了。 我们做了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十次,然后前面两次做完以后,突然发现可以出去跟朋友一起吃饭,他能全程跟下来,全程去参与了。虽然还没有说很多的话,但是绝对是天翻地覆的改变。之后他们去了一趟九寨,接受了海拔四千多米的考验,他们觉得之前是绝对不可能想象的事情,所以有的时候生活给了我们很多磨难,其实我们如果真的能够携手一起走过的话,就会苦尽甘来,迎来特别美好的生活。
我通过看他和他夫人的爱情故事,突然想到了我们在结婚的时候会说无论 健康 疾病能不能一起走过,他是用真实的生活给了我们这个答案。
疾病名称我们知道了,可是这个病的原因是什么呀? 中医叫“脏躁” ,什么意思呢?这个人的脏腑烦躁,当时我们的诊断就属于脏躁。
记得我当时给他主要的治疗区域在颈部,就是在颈部中间的范围之内,于是我们就在这个部位上采用针刺的方法进行,这是第一次的治疗,我不想用其他的方式来掩盖我们这个方法的效果,所以我们只做了这个治疗,但其实他还有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 补气,调心率 ,但是其他都不做,我们只做这一个,再就是后续的一些协助配合的治疗,那就是当他确认了疗效,取得患者的信任是最重要的。你有了信心,你才会去配合医生之后的治疗。
第一次做完以后,整个胸口郁结已经散发,一口气通畅,所以那时候就树立了信心,这叫苗头,他看到了苗头,看到了希望。当生活已经苦闷沉重成那个样子,有一线生机露了出来,所以在坚持一个疗程完了以后,又接着进行下一个疗程。而现在更有精气神了,现在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经济上也很足,现在正在等待新生命的到来,我们要鼓励一下!
H. 程凯养生说:健脾穴,健脾的道理
健脾穴的健脾道理是什么? 在以往的内容当中,讲过健脾,健 脾也是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为什么?因为脾在人体的五脏当中为后天之本,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大家都特别注重,而且经常你去看中医的时候,看看舌苔,摸摸脉象。很多人说,你脾虚,而大家日常生活当中也非常容易出现困倦疲劳的现象,也往往自诩是脾虚。
那到底脾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脾有三大作用。
第一、是主运化水谷。 运化水谷就可以理解为是对营养精微物质的消化吸收,把好东西给吸收,利用了。
第二、是运化水湿, 也就是把你身体当中不能够吸收利用的东西,垃圾的东西,代谢的产物,把它加以清除的过程。一个是吸收,一个是清除,两者合二为一,就是叫脾主运化,把身体非常好的营养精微物质加以吸收,利用,运到身体的可以需要的地方去;而不好的东西排出体外。如果此过程出现了问题,就造成了身体得不到营养精微物质,所以出现了非常困倦疲劳的现象,而身体的内在的代谢产物,或者是营养精微物质过度的堆积在身体当中就形成了很多的垃圾。所以经常形容叫做脾气虚、脾虚生湿、聚湿生痰、因痰生瘀,这就是一个疾病不断由浅到深,由轻到重的一个发展过程。所以脾在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脾还有第三个作用,就是 统血的作用。 统摄血液在脉道当中正常的流行。
今天要讨论的健脾的穴位,或者健脾的道理,把它集中在前面的范畴,也就是脾 主运化的范畴,包括脾主运化水谷,和脾主运化水湿这两个分支功能。综合起来就是 脾主运化。
如果提到身体当中有健脾作用的穴位,大家可能非常熟知的,可以随便马上就可以提出来的,像足三里、阴陵泉,气海等等这样的一些穴。但是这些穴位都没有成为叫健脾穴,就没有给它一个健脾穴的名号,那么什么是身体当中的健脾穴?
以前的节目当中讲过,就是章门穴。 章门称谓叫做脾的募穴,募就是募集脏腑之气的特殊的穴位。 募穴都分布在人体的胸腹部,募集每一个脏腑的脏腑之气,所以脾的脏腑之气就会汇聚在脾的募穴,章门位置。
首先来看一看章门穴怎么来找?
当一吸气,摸到自己的肋弓,沿着肋弓下缘往下找,肋骨一共12个,五个肋骨是和胸骨形成胸肋关节,五个肋骨,就是从六到十肋骨相互融合,形成肋弓。但是,第十一和第十二肋就会形成 游离肋 。游离肋就是没有形成肋弓,就是一个肋骨出来出了一个肋软骨头,在这可以弹动,有移动性。
所以,当吸气收腹,沿着肋弓往下,在你的侧腹部,你 摸到一个可以弹动的软骨头,此位置就是第十一肋端,叫做章门穴。 有的朋友会说穴不好找,第一,我摸软骨头,弹都不弹动,我怎么好像感觉的没有那么明显。第二,体型比较胖,我为什么喜欢听健脾,就是因为我体型比较胖,健脾不就利湿了吗,不就化痰了吗,不就可以让人体的代谢产物更多的排出了吗?那么,人体的体重和人体自身的代谢水平是不是就发生变化了,这也是一个学习的出发点。所以,必须要找准穴位。
因此我 教给你一个更为简单的取章门穴的方法, 就是用屈肘法去找。当你去找做极限屈肘的时候,你肘尖夹在你的腋窝下,胸胁的侧面,肘尖下对着的部位正好是肋弓,沿着肋弓画条线,跟肘尖相交,此位置就是章门穴。
当你找到这个位置,把你的手指立起来,往里面用力点下去的时候,你都会感觉到明显的酸痛。这种酸痛是有点不能忍受的酸痛,而且是一个点状的酸痛,有点像什么?骨头的表面,如果那个筋膜拽着有点发炎,往往就是这种类型的疼痛。比如说像的颈肩部肩胛骨,某些部位上你沿着骨缘一摸,它很疼,甚至有点酸痛感刺痛感,这就是这种类型的疼痛。
为什么这里出现了这样明显的疼痛?
搞清楚原因也就搞清楚了穴位为什么能够调节的脾的功能,有健脾的功能。在说明这一点之前,先说说中医学对脾在腹部,这种主代谢功能的认识。在足太阴脾经的经脉循行原文当中,也就是《灵枢 经脉》当中有这样的记载,说这条经脉沿着下肢的内侧向上循行,到达腹股沟的位置的时候,进入腹股沟内,叫 “入腹属脾络胃” ,属就是那个属于的属,又读“zhu”,意思就是说,在这就要属于脾,然后联络胃。
普遍的理解,脾是中焦。 那么盆腔、两个髂前上棘连线以上,横膈以下之间为中焦。那怎么就直接从腹股沟这儿,盆腔的下部一进腹就属脾络胃了?原因是在腹部,脾的主代谢、主运化的功能,实际上指的就是的腹壁,腹壁是由腹部的肌肉,还有底下的壁腹膜,脏腹膜,以及在深部的一些腹腔内的较大网膜等等这样的一些结构,多层次的结构共同来组成。
就拿肌肉为例,腹腔之外的肌肉,表层的,深层的,有横着走的,有有竖着走的,所以这样的一层结构就使得的腹壁具备了一种腹压的作用,就他可以产生腹压,腹压对人体的内脏功能是非常的重要,胃肠道的蠕动,腺体的分泌都依赖于这种腹压的调节,才能让他具备生理型的节律。 节律一变,你的代谢机能、代谢能力就发生了变化。 所以腹压太高,腹压太低,都会影响你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机能,脾就是指的这种调节腹压的能力,也就是通过腹壁的收缩张力的变化来调节腹压的。
在这时候想一想,不管是斜着走的,横着走的这些肌肉是不是都得附着于的骨骼之上,才能产生牵扯收缩的力量。下面是的髂骨,骨盆;上面是肋骨,胸骨,肋弓。那么骨盆是固定不动的,它的稳定性非常的强,而肋弓也几乎不动,只有游离肋,十一、十二肋端位置,是一个弹动的软骨头。所以肌肉附着在此,此位置又可以有所移动,而在这个位置的深部内侧,在肋骨的内缘,又是横膈的附着区。
所以此位置是调节的腹压,以及横膈上下升降运动的核心位置。还记得以前在足少阳胆经的讲解当中专门讲过,胆经的很多的穴位都具备这种调节的作用。所以,人体的少阳经脉才是人体气机转枢之所,章门穴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个独特的解剖结构,所以才能够 通过调节腹压来调节身体 ,脾在转运的能力。因此,古人认识到这样一点,多么智慧,认识到现代医学才认识到了这样的一个功能的特点,就把穴位定在了第十一肋软骨头上的章门穴。
总之地在临床当中, 如果想健脾,那就通过各种各样的刺激的方法来刺激肋软骨头 ,产生弹动,通过这种弹动来调节腹压,通过调节腹压,来调节脾的转运功能。脾就涵盖了脾主管理的胃,而胃能又统领的大肠与小肠,所以脾那就包括了胃,大肠,小肠以及相关消化道的腺体。
那么怎么做才能够起到这样的调节作用?
给大家介绍一个你自己可以操作的 养生 保健的方法;首先你还是要找到第十一肋软骨头的章门穴,用刚才屈肘,肘尖和肋弓交界点这样一个方法,找到十一肋的肋端。这个当找到位置的时候,用你的拇指放到此位置,拇指点在十一肋的肋软骨头上,然后其余四指放到你的腰的侧面。如果你用力一捏的话,你可以把你的腹侧部的肌肉把捏起来,这就起到了第一个作用。就是你能够抓住穴位。这是在一侧,同时另外一手也放到另外的一侧章门穴的位置,同样四指也放到后面。也就是手叉腰,这么放着。
当这样放着了以后,做一个特别简单的动作,就是左边捏一下,右边捏一下,交替进行。这个动作的速率根据你的手的力量,你自己掌握,如果你手没什么劲儿,您就两只手一起一边捏一下,再捏另一边。
通过这样的提捏的刺激就使得的肋软骨头发生了弹动。肋软骨头一弹动,马上的腹压就产生了变化。所以如果你坚持做三到五分钟的时间,你就会感觉,第一、神清气爽,气机有升降的效果。第二、原来比较鼓胀的,饱满的胃,肠道饱满的腹部就开始松弛下来。
如果你特别的撑,你这样做一做,马上你会觉得比较通畅,甚至有些饥饿的感觉了。如果两边比较松弛,这样提捏一段时间以后,每天坚持反复地做,经过一周到两周的时间,你就会发现,原来你松弛的肚子就开始变得稍微收紧了。
所以,它既可以帮助降腹压,又可以升腹压,既可以对脾胃比较胀满的情况,能够有松弛缓解的作用。第二,又可以对腹部,比较松软的,这种脾胃虚弱的状况又可以起到一个提升的作用,所以不同的人做了以后效果不同。
I. 程凯养生说:气血两虚,八珍汤
之前讲过四君子汤和四物汤:
四君子汤是针对气虚证,补气的;四物汤是针对血虚症,补血的。
那么气血两虚呢?
先来稍微复习一下,气虚证的特点是什么呢? 气是在脏腑当中推动和实现脏腑功能的一种表现 ,所以当气虚的时候,脏腑功能都会出现衰落的表现,比如说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连连等等这样的表现。
当然在不同的脏腑当中,气不足又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比如说:
肺 气虚则咳喘无力,动则更甚;
心 气虚心悸怔仲面色苍白;
脾 气虚纳呆腹胀便溏;
肾 气虚腰膝酸软,耳鸣,小便失禁或者是阳痿滑泄。
四君子汤四味中药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人参要用党参,白术用炒白术,甘草用炙甘草。这是非常重要的或者主要的一剂补气药,叫 四君子汤,中正平和。 四物汤是补血的,针对血虚证,血是人体当中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
当血虚的时候 ,人体会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无华,或者是萎黄,唇色淡白,舌头是淡的,脉也是细的,或者人还出现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的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的情况。
当心血虚的时候 ,是以心悸,失眠,多梦易惊,健忘为主;
当肝血虚的时候 ,是以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甚至出现夜盲症,手足麻木或者是震颤,或者见到爪甲得干枯,干裂等等表现。
这个时候就用到了四物汤,四物汤, 熟地、当归、川芎、白芍 四味药放在一起。
气虚和血虚会同时出现,因为气血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 气能生血
因为血是物质,它要依赖于后天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质,而后天脾胃所化生精微物质的这种能力就是脾胃之气。
2、 气能行血
在养血的那集当中特别讲过,养出为什么要在四物汤当中加入川芎,就是因为其有行血的作用,血不能是死血一潭,必须得是活血,让它流动、有温度,而血的流动必须要靠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散布,肝气的疏泄。所以对气的依赖性是非常强的,气的功能障碍了,推动的力量减弱了,输布的能力和疏泄的能力下降了,这时候就容易出现血不动的情况,这种情况就容易导致瘀血的产生。
3、 气能摄血
血要在脉道当中正常地流淌,就需要这种固摄的能力,约束的作用,让血只在脉道当中流淌,而不会到处去乱流。因此气还约束着血的运行的状态。
所以 气血之间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时候有的朋友会问,不是血为气之母吗,怎么气又能生血呢?这是一个问题从两个角度上来进行认识,前面说了,血的产生是依赖于脾胃之气,来进行化生营养精微物质,指的是这种过程和能力。但是血为气之母,是指的气如果想发挥作用,气不能单独存在,它必然要依附于血,才能够发挥它的正常作用。这是从两个角度上来看认识同一个问题,因此说气血问题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角度,两个方面。它们本来就密不可分,无法分割。因此在临床当中,就看到当气虚日久就会有血虚出现,当血虚日久必然有气虚的症状,气血两亏真的是常见问题。
现在来说气血两虚能不能把四君子汤和四物汤,这种补气的经典方剂和补血的经典方剂合在一起来使用? 古代有一个名方,就是将四君子汤和四物汤两个原方搭配在一起来使用,方子名字非常好听,叫做八珍汤 ,这就是身体当中 针对于气血两虚的状况所使用的经典方剂。
如果您是处于这种气血两虚的情况,就要考虑使用八珍汤了。而且即使是你是单单气虚,即使是你单单血虚, 血虚症离开了气也不行,气虚证离开的血也不行, 所以往往在临床使用的时候可以单用补气药,也可以单用补血药,但是往往都会在这里面有八珍汤的影子,就是补气药当中加入一点补血药;补血药当中加入一些补气药。而并且两者之间还要关注气的推动的能力,加入一些行气药,这样能让你的气血补充上来以后,还能够变成你自己可以利用的、推动人体脏腑功能正常发挥的物质基础和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