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长寿之乡——中国巴马长寿村,长寿的秘诀在哪里
中国有个世界级的长寿村,就在巴马。
巴马在哪里可能很多朋友还不知道,几年前还在读书的猪猪去过一趟,今天带大家看看这个长寿村。
巴马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巴马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拥有全世界数一数二的空气、水、阳光。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极高,又有“天然氧吧”之称。
很多人不知道巴马为什么有这么多长寿的老人,经过各种科学医学研究证明,巴马之所以有那么多长寿老人,得益于这里的环境。
猪猪来过之后也觉得名不虚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里,世世代代生活着这样一群人: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还在田中愉快的耕作,奉养着家中更老的人;随处可见近百岁的老人闲在家中,悠然自得。
在巴马,你可以感受到全身心的放松与舒爽,皮肤也润滑了。因为巴马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很高,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竟高达2000-5000个。负氧离子是什么?它就是被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和“长寿素”。据说它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增加肺活量,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心肌功能。巴马完全可以作为养生度假的首选之地。
不过由于近年来巴马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多游客走进巴马,一些商人过度甚至虚假宣传,让巴马失去了它原有的淳朴。
巴马之美,在于青山、绿水、翠绿之间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郁闷的雾霾,只是清新的空气和让人心醉的田野。对于平时生活和工作压力大的人来说,巴马的淳朴自然之美,一定能让你身心放松。
到巴马来一次休闲游吧!
㈡ 为什么巴马长寿村逐渐不欢迎游客去游览了
如今在随着我国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快的情况下,也是有不少的城市是在积极的发展与打造能让城市继续发展起来的产业,也是一种多元化的积极产业,而在我国如今所拥有的许多文化产业发展中来说,也确实是有许多的著名景点是被游客所熟知的,也是能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带来许多的意义。
但是在一出名之后,其村子的麻烦也就是变得很大的了,也就是其游客的数量实际上越多的情况下,就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破坏了,其处境是让人郁闷的,所以也是因为游客的因素,在当地的村民看来,跟能发展旅游经济不同的是,对于环境的破坏是很严重的,也是难以修复的,所以这个景区也就自然的不是很喜欢游客来了。
㈢ 唯仁者寿,广西巴马长寿村是一个“养生传奇”吗
广西不仅是一个 旅游 大省,有丰富的 旅游 资源,而且还是一个长寿之乡。截至到2019年,经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认定的全国长寿之乡有76个,其中广西就有25个,长寿之乡名副其实,其中最出名的还属巴马。
巴马县隶属于广西河池市,在秦时属象郡及桂林郡,汉时属郁林郡广郁县,1956年成立自治县。
这些年巴马的名气如日中天,现在是世界闻名的长寿之乡了,其实巴马人长寿的 历史 源远流长。
清朝时,嘉庆皇帝闻知巴马境内 (后经考证是宜州市) 有一个 142岁的高寿 老人名叫蓝祥, 特 题诗曰“烟霞养性同彭祖,道德传心问才聃”。 清光绪戊戌年,光绪皇帝钦命广西提督冯子才为这里的长寿老人邓诚才题赠"惟仁者寿"的匾牌,现该匾为邓家的第四代孙保存至今。
1960年的时候,国内有关专家就根据广西区提供的线索,首次到巴马作了长寿考察,巴马的长寿现象开始引起国家关注,1982年人民日报曾就巴马长寿乡做了专题报道,新华社用各种语言向世界播发,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先后有路透社、美联社等30多个国家媒体记者和医学专家慕名到巴马访问、研究、观光。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巴马百岁以上老人有50人,占当时总人口的2.06/万。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百岁以上老人有69名,占当时总人口的3.08/万。
现在巴马名气最大的还属甲篆镇的 巴盘屯,一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现在已经是是巴马唯一的一个用长寿村来冠名的村子了,巴马有很多长寿村,为何唯独这个村会火?因为该村有人口515人,百岁以上老人最多的时候 达7人,是国际上“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近200倍,在五个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的世界长寿之乡中,这个记录也是长寿乡之首。
1991年9月, 国际自然医学会 会长森下敬一率领考察团一行6人开始了对巴马巴盘屯等村子的长寿情况进行考察。并在国际权威刊物《自然医学》杂志上连续刊载了考察巴马的调查报告、学术论文和大量照片。2003年11月, 国际自然医学会 将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称号授予巴马。
消息一公布,巴马立马开始热闹起来,巴盘屯,这个昔日异常安静的小山村,开始失去往日的宁静,这里的空气、水、阳光、磁场都成了宝。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离子,可以止咳化痰,还可以改善神经衰弱,降血脂,饮用这里的水,可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这里的磁场,提高人体免疫力,甚至可以治疗癌症,全国各地的老人们开始慕名而来,各路地产商、商家也嗅到了商机,也开始蜂拥而入进入。
巴盘屯,这是一个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小山村,静谧,淳朴,群山环抱,清澈的盘阳河在村边欢畅地流过,山上的甘泉世世代代滋养着这里的村民。
今天的巴马已经被完全商业开发了,从开始两三千一平的房子,到现在一万多一平,还有商人无孔不入的各种概念,巴马的水、食材等等都被夸大神化,能治百病,能延绵益寿, 路两边都是店铺,卖巴马矿泉水、巴马汤足浴粉、巴马 健康 食品的,还有 养生 馆之类的地方。
巴盘屯周边的小村庄都搞起了地产开发,盖起了楼房租给来巴马 养生 的外地人。这是离巴盘屯不远的坡月村,一个看着不像村子的村子,很多酒店,饭馆,商店,市场,银行,慕名而来到长寿村而来的很多人都住在这里,一居室的房间在600-1000多元。
巴马过去很原始,环境很优美,现在很现代,很商业化。
每天早上, 巴盘屯 的榕树下就聚满了人,这些来此地打水的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也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来养病的人,他们坚信这种在地下经过五进五出后富含矿物质的所谓“小分子水”,生喝能治病。
巴盘屯 另一个所谓的“长寿秘诀”是地磁,在百魔洞里,这种高低不一的岩石,就是所谓的“磁疗区”。
这些人带着凳子、垫子在这里接受地磁疗,巴马百魔洞充满了各种神奇的传说,这里的空气清新的沁人心脾,百魔洞的泉水更是清冽甘甜,这些对人的 健康 是有益的,但说磁场治病却缺乏科学依据,目前经过科学家证实的是磁场对人体 健康 分别有着正面和负面的效应。
巴马的走红,也改变了这些长寿老人的生活方式,这些百岁长寿老人成了道具和“景点”,每天等着到访者合影,送红包。
知道了长寿村的变化,让亲自将巴马送上“世界长寿之乡”席位的森下敬一也叹息地说:“再也不想去了。”
每个人都想活得再更长,要长度,也要有厚度。活得久和得到的多,似乎不可兼得。
巴马的长寿源于当地的自然生态、巴马人的生活习惯和巴马人的精神状态,而不是靠什么“神水”、磁场作用的所谓传奇。巴马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享受安宁,“耕作不辍,平淡寡欲,无为而乐”。
巴马的长寿老人以素食为主,常以玉米粉辅以青菜、豆类和薯类,煮成糊,以茶籽油和火麻仁粉煮菜。,食粥长寿是巴马与其他四个世界长寿乡最大的区别。
巴马的老人为何会长寿?空气、水质洁净无污染, 健康 而简单的生活方式,五谷杂粮的膳食平衡,民风淳厚,与世无争,心态平和,早睡早起,坚持劳动,没有垃圾食品,没有地沟油,没有大气污染和高浓度的雾霾 ,优质的遗传基因,这些才是长寿的源泉。
长寿老人习惯饮食简单,以玉米粥和蔬菜为主,常吃火麻油、茶油、南瓜、白薯等富有营养的有机食品,这些食物粗糙、能量不高,不会造成营养过剩。
长寿村的真正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有价值有远见的生活方式,让人们重新认识自然,与自己内心对话,需要调整的是自己的心理,少些贪心杂念,口腹之欲,慵懒之欲。深处闹市,精简于心,也就是俗话常说的,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对于生病者而言,巴马不是医院,来这里或许只是一种心理暗示和一种仪式感,其实信念和开心更重要,多看看这里的美景,让心境浸润在这片青山绿水之中,游山玩水,怡然自得,对身心确实是大有益处。
百鸟岩位于甲篆镇漠斋山下,别名龙虎洞,因洞内燕子栖集,蝙蝠掠飞,又名百鸟洞,
盘阳河是巴马的母亲河,从烈屯漠斋山的百鸟洞奔流而出,两岸奇峰峻峦,村屯错落。
巴马不仅有美景,这里也是特产丰富,有珍珠黄玉米、油茶、火麻、复活草、油鱼、黑山羊、麻鸡、银鱼、香猪等特色产品。其中,巴马油鱼体肥肉嫩身骨细软,煎时香油四溢同时。巴马香猪奇特的功效没有,但好吃到心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肥胖、三高的人群食用也不用担心。
小贴士
一、交通
1、巴马不通火车,需要自驾,或者从南宁和百色或是乘坐大巴前往。百色到巴马3个小时,南宁到巴马4个小时
2、长寿村,也就是 甲篆镇巴盘屯, 距离巴马县城26多公里, 巴马县城 汽车 站 有公交车,也有很多私人的小面包车。此村 知名度最大,住宿也最贵。
二、住宿
除了上面说的长寿村外,在附近还有3个村落可住宿。
1、坡纳村,距离长寿村12公里,这里有度假村,也在盘阳河边,配套齐全,价格适中。
2、坡月村,村子比较大,房源也多,高中低价格都有,距离长寿村4公里,距离百魔洞约3公里。
3、百魔屯,距离百魔洞很近,方便吸氧,但这里住宿较少,配套一般。
欢迎关注慕士塔格的季风,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 。
㈣ 长寿村为什么都能活到100多岁
因为它的名字就教"长寿村"
如果不活长点怎么能以寿命来命名呢??
如果里边活着的人不长寿,那干脆叫"短寿村"吧
还有它是大话2里边的一张地图```
㈤ 长寿村的简介
海南长寿村——南山村
我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人口20万,拥有74位百岁老寿星,即1000人中有百岁老人3.2人,被评为世界五个长寿之乡之一。而三亚市南山村4500人中有10位百岁寿星,即1000人中有4.5位百岁老人,比例高于巴马县。虽然两地区域大小有别,但这个数据足以说明,南山是一个世界级的长寿之村。
海南省素有“长寿岛”之称,而位于三亚市的南山,则是岛中长寿之最。南山地处我国最南端的山脉,古称“鳌山”,“鳌”是传说中观音菩萨的坐骑、也是长寿的象征;南山顶上生长着数万株“小花龙血树”,树龄最长已达6000多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不老松”,指的就是龙血树。南山旅游公司总裁张晖告诉记者,南山脚下的村庄都是有名的“长寿村”,其中南山村4500多人,就有10位百岁以上老人!而联合国确定的长寿地区标准为100万人口中应有75位百岁老人,南山村的“寿星”比例是联合国标准的30倍!
而据老年学会最新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9月1日,全国健在百岁老人比列分布前三位的是:第一:海南省为每10万人口有13.61位百岁寿星,第二: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每十万人口有7.04位百岁寿星,第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每10万人口有5.6位百岁寿星,十大寿星分布于新疆、海南、河南、湖南、云南5个省区。海南全省健在百岁老人1422位,截至2010年12月累计2045位百岁老人享受政府长寿补贴!海南真正可谓华夏长寿地区之首,世界长寿地区之首!
海南人长寿,秘诀何在? 专家认为,在于阳光、空气、绿色、水质、人居、物产、口福、闲适、天然磁能九大方面。其中,天赐的优良环境为最主要原因。打开任何一本推介海南的宣传资料,你都会发现这样一些内容:海南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3℃至25.4℃,四面环海,山清水秀,风光绮丽,四时花香,空气新鲜,污染绝少。
海南空气质量的确优良。三亚的空气质量在2003年世界环保组织监测认定的全球10个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中,名列第二,仅次于古巴名城哈瓦那。海南空气透明度好,降尘少,粉尘浓度低,紫外线强。海南森林覆盖率高,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海南气候环境具有明显的独特性,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一到广东,往往就在琼州海峡发生了变化;南下的冷空气大部分都被五指山阻挡。在海南,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老人生命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大大低于北方。新鲜的空气,能促进血液循环,大大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大量纯天然海洋食品,能净化人的血脂。
海南终年绿树成荫,绿色植物能充分发挥杀菌素、吸附细菌、病毒、虫卵及微尘的作用,减少了疾病发生的机会。有关部门2003年调查海南百名百岁老人时发现:所有百岁老人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依树而建的“绿色村庄”中,其中有91%的老人至今未变。不仅如此,90%以上的老人有长时间地坐在村头大榕树下休息、聊天甚至吃饭的习惯。
㈥ 长寿村的介绍
新中国成立前,长寿属高前乡第八保管区。新中国成立,初为长寿村,1952年9月撤村改为长寿乡,1954年3月以长寿乡为单位成立多个互助组。1956年10月长寿乡并入新场乡,成为高九社和高十社(方冲九社,长寿十社)两个高级合作社。1958年9月人民公社成立,建立长寿、方冲大队,下设6个生产小队。1959年3月为长寿管理区九中队和十中队,1961年4月后逐步将数名改为地方名,为方冲、长寿两个大队。1984年9月在“政社分设”及换届选举中,将大队管委会更名为村民委员会。2003年3月村组调整,长寿与方冲合并为长寿村,下设4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组。村委会驻地于董家新屋,距镇政府13公里,全村版图面积1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49亩,村民551户,1887人。2005年粮食总产2049吨,油料总产312吨,生猪出栏5820头,柑桔总产1360吨,经济总收入2019万元。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按照“畈、洼、平地造高产粮田,榜、旱、坡地建优质果园,输劳务工增经济收入,引进外资求环境改变”的总体思路,一步一个脚印的带领村民往前走,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村民奔小康打下基础。
㈦ 长寿村在哪儿
平均寿命83.36岁,村民们少病绝癌,世代长寿,人均寿命始终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这样的一串数字资料,记录了一个大山深处被称为
“长寿村”的小村。这就是一个仅有18户,76口人的奈曼旗新镇山咀村石场洼屯(原白音昌乡山咀村),创造了“长寿村”神话的“世外桃源”。
三面环山的石场洼屯,坐落在盆地之中。背靠着盛产同样闻名中外的
“国字号”品牌“中华麦饭石”的平顶山矿脚下。在苍松的点缀下,如同一块玉石深藏在群山的怀抱里,整个村庄像人间仙境一般,环境清幽,空气清新。太阳穿过的早晨,烟雾缭绕,偶尔一两声的鸡鸣狗吠,让人感到犹在世外桃园。自然生成的古榆树一丛丛一簇簇的生长在村子的山坡上,那干裂的布满深深皱纹的树皮,和裸露在外的被岁月打磨的树根,见证了这个小村的沧桑。虽然是一个只有十余户的小村屯,但住户分散,稀稀疏疏,南北绵延足足有两公里之多,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在村子中间穿过,流淌在家家户户的门前,人家就在岸上住,现在这条河已经很少有水流,已经变成了一条河滩路把各家各户连在了一起。据当地群众介闭做或绍,这里村民们少病绝癌,世代长寿,人均寿命始终超出全国平均水平,都能活到80多岁。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长寿村”的石场洼屯。20年前,曾有人专门到该村进行调查,并撰写了题为《长寿村的秘密》的调查报告,刊发在《上海科技杂志》上。20年后,这个长寿村又有什么变化,我们再次来到这个村。
1898年,一位叫张连科的人看中了这里环境,
更看中了这里的石山
追溯小村的历史,简单得似乎丁点不惹人注意,没有谁去详细的考证过,只知道早在1898年,一位叫张连科的山东人看中了轿伍这里环境,更看中了这里的石山,石质好,便于开采加工,更适合农耕用石具,就这样,迫于生计,他领着会石匠活的儿子在这里定居下来。从此,张氏家族便与这里的石山,与这里的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终年上山采石,打磨碾子、石磙等石器,然后再将打琢的石器运胡薯出山外卖掉,养家糊口。于是,张连科家族世代生活在这个村庄。曾经周边乡镇的石器大都出自这里,出自张氏家族。
说起石场洼屯的长寿,最早居住在这里的张连科家族最有发言权和见证权。张连科家族先后有7代人居住生活在这里。这个家族中陆续有十余人辞世,除非正常死亡外,寿命普遍高,一家中人口最多时为祖孙五代同堂。他们这里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健身方式,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养生秘方和什么长寿秘诀,更没有什么遗传基因,张连科祖籍山东,据他后人讲,他老家那里的亲人寿命也就是六七十岁,有的活了40多岁就过世了。他们都和其他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方式和周边的群众一样。张连科的后人,现年68岁的张玉芝老人,她还有已经80岁的身体健壮的婶婆婆高素珍,每逢春节她还要去给婶婆婆磕头拜年。据她讲:村里没有把长寿当回事,觉得是很平常的,七八十岁的老人看家望门,还耳不聋,眼不花,思路清晰,记忆力很好,说话口齿清楚,那是很正常的事。
来到张玉枝的婶婆婆高素珍老人家里,我们看到,已年过80的老人家皮肤依旧很细腻,神采奕奕,精神矍铄,她说指着窗外说:“昨天,我在家看门,来了三群羊进我家的场院,我都把它们都赶到山上去了。”老人说的时候还是一脸的轻松。她的儿媳左凤枝这样说到:“我婆婆别看80了,一点病没有,我们上山干活,她还在家给我们做饭看门侍弄园子。”
张玉芝老人的四儿子张学龙给我们列出了他家的家谱,我们看到了他前四辈人具体寿命,平均年龄都在83岁以上。
据了解,这个屯除张连科家族外,其余迁入石场洼主要从事麦饭石开采加工的11户村民,在这20多年来也都人人健康,无病无灾,过着幸福的生活。
长寿,无疾、水神奇,“长寿村”的“三奇”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了破解石场洼屯的长寿之迷,先后有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对这里的水、土、矿石等进行了化验测定,发现了这里有大量高质量药物矿石—麦饭石。村里发现麦饭石矿藏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争相打听询问,使得山谷中的小村屯一时间变得更加神秘。此后,慕名而来的人们多了起来,连村民也记不起接待了多少批次,昔日平静的小村庄变得热闹起来,吸引了众多世人的目光。前来考察的有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有取走水样进行化验的,有来采集麦饭石样石的,有来搞开发洽谈的。就这样,小村因石而建成,因长寿而闻名,又因麦饭石而驰名。
人普遍健壮长寿,是“长寿村”的第一奇。小村村民世代健康地生息就是广为传颂的佳话。或许你只是听别人讲过这里的人们健壮长寿,而没到过石场洼村,没有与村民面对面交谈了解过,没有见过村里人的神态。百闻不如一见。走近村民,你会发现这里的人们皮肤细嫩,人人都是满面红光,看起来都没有他们自己的实际年龄那样大,显得都很年轻。尤其年长者神采奕奕,身体硬朗,大都耳聪目明,而且还能帮助家人干一些体力活。这里的村民不但健壮而且长寿。据年长者回忆,除非正常死亡外,都是无病而终,村里人寿命最高的是92岁,寿命最低也达67岁,平均寿命83.36岁,这均比周边的群众平均寿命高。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的人均寿命是71.8岁。
无村医无疾病无瘟疫,是“长寿村”的第二奇。这个小村建村百余年,就是一部传奇史。之所以这么说,是缘于小村建村至今从未办过诊所,没有过村医,即使有村医,在这个村里也没有行医售药的市场,原因就是这里的村民都健壮长寿,根本没有得过肠胃、心脑血管及癌症等大病,也从没有患过这样那样的疑难杂症,既使是一般性的头痛脑热也很少吃药。在这个村屯,不但人不患病,而且连畜禽也没有得过瘟疫,即使周边的村庄传染口蹄疫、鸡瘟等疫病,而这个村屯的畜禽却安然无恙,似乎各种瘟疫都不敢侵袭这个“神仙福地”。
那么,到底这长寿的神奇在哪里呢?村里有人说:“我们这儿是宝地,水土好!”事实也是如此。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反复考察论证,石场洼的神奇来自神石—中华麦饭石。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麦饭石状如握聚一团麦饭,有粒如豆如米,其色黄白,甘、温、无毒,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早在1983年,我国地质科研工作者对麦饭石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工作,最后筛选出4个矿点标本,经国内外专家鉴定,确认内蒙古奈曼旗平顶山所产麦饭石之品质为最佳,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可以用于水质净化、污水处理,并且对细菌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饮用麦饭石水,可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健胃、利尿、保肝和防衰老作用,对人类大有益处。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局命名为国字号“中华麦饭石”,注册商标为“灵玉牌”,由此中华麦饭石也成为我国的健康神石。
这样,谜底可以揭开:尽管没有好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尽管人们不懂得养生之道,但生活在石场洼的人们因与麦饭石相伴,却无时无刻不在麦饭石的呵护下,保健身体,益寿延年。追根溯源,是麦饭石给予小村石场洼的长寿秘诀和神奇魅力;是中华麦饭石赋予了这个小村的长寿的神奇与神秘。
新镇:新镇1954年为奈曼旗第六区,1956年撤区划为马家洼子乡,1958年改为新镇(生产大队),1983年改为新镇乡,2000年撤乡建新镇镇,同年12月,原朝古台苏木与新镇镇撤乡并镇,定名为新镇。新镇位于奈曼旗东南部,科尔沁沙地前缘。南与阜新市毗邻,东与库伦旗相连,北边与科尔沁区勾通。全镇辖33个行政嘎查村,87个居民小组。镇政府所在地为新镇村,地处大扣线距大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