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医养生学课程
① 中医养生学的《中医养生学(高医教材)》
为了适应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养生康复学专业的需要和为中医药其他专业学生开设中医养生康复学选修课程提供教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了中医养生康复学专业系列教材。
这套教材计有《中医饮食营养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其中《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主要是供高等中医院校非中医养生康复学专业开设选修课使用,其余均为中医本科教育中医养生康复学专业的专业课教材。各门教材均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系统性的要求进行编写,既注意充分反映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传统理论和实践经验,突出中医养生康复学的特点,又注意吸收国内外成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和时代感。各门教材编写出初稿后。均经本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及有关专家们根据教材的要求,分别给予了审定。
中医本科教育中医养生康复学专业的设置,对培养中医养生康复专门人才,提高中医药适应社会需要和当今医学模式转变的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编写中医养生康复学专业系列教材,实属探索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因而殷切希望各高等中医院校从事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从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使之成为科学性更强、更切合实际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为培养中医养生康复专门人才,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作出贡献。
中医养生康复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
②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哪些课程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
中医学(五年制)
本专业培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医学人才。学生通过五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掌握中、西医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各科理论知识和诊疗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基本理论与操作技术。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西医妇科学、西医儿科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40余门。同时还开设多门医学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通过临床实习,掌握坚实的中医临床诊疗技能和必要的西医临床诊疗技能。
本专业毕业生基本功扎实,适合在各级各类医院、中医药院校及中医药科研机构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中医学(美容与康复方向五年制)
本专业培养具有中医药美容康复学理论和临床诊疗技术及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学生通过五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系统掌握中医药美容康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运用中医美容康复理论、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及技能从事卫生健康服务,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基本理论与操作技术。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中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营养学、中医美容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食疗学、健康评估学、医学心理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40余门。同时还开设多门医学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通过临床实习,掌握中医药美容康复的临床诊疗技术。
本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宽,适合在各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医药院校及科研机构从事中医美容康复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中医学(应用心理学方向 四年制)
本专业培养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学生通过五年的理论学习和实习, 系统掌握应用心理学、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解决心理学基本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基本理论与操作技术。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与治疗、精神病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40余门。同时开设多门心理学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
本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宽,适合在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咨询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司法机关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心理咨询治疗、思想政治教育、人事管理等工作。
③ 大学里有养生学这个专业吗
北京中医药复大学中医养生制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养生学
不管是河北还是全国来说,养生学这个作为一个单独的专业,还是比较少的,跟这个类似的,比如中医专业、生物专业,课程中可能有中医养生学,营养搭配学,健康学,营养学之类的,如果你感兴趣的是基于现代科学的养生,那么报考营养学专业或者医学专业
另外大学一般选修课就会有,养生与食疗学,营养学,健康养生学,营养膳食与保健,中医养生学之类的
我猜你应该是打算当个营养师吧,一般来说医学院校有营养学专业,而单独的养生学院是没有的。一般医学院校都有营养学专业,如果要涉及到养生理论搞中西结合等等当然是中医院校比较好,如果专攻营养学那还是西医院校比较好。
④ 养生的专业的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养生学 不管是河北还是版全国来说,养生学这个作为权一个单独的专业,还是比较少的,跟这个类似的,比如中医专业、生物专业,课程中可能有中医养生学,营养搭配学,健康学,营养学之类的,如果你感兴趣的是基于现代科学的养生,那么报考营养学专业或者医学专业 另外大学一般选修课就会有,养生与食疗学,营养学,健康养生学,营养膳食与保健,中医养生学之类的 我猜你应该是打算当个营养师吧,一般来说医学院校有营养学专业,而单独的养生学院是没有的。一般医学院校都有营养学专业,如果要涉及到养生理论搞中西结合等等当然是中医院校比较好,如果专攻营养学那还是西医院校比较好。
⑤ 请问一些学院里有一项专业是中医养生保健,这一项的具体课程是什么,学什么内容
是说医学院吗?一般都医学院是西医,有中医医学院的,你说的可能是西医养生保健吧!无非是推拿 *** ,针灸拔罐,刮痧等,无药疗法。如果想学建议去中医学院,更详细具体
⑥ 哪一所中医药大学有开中医气功学这门课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专业
中医养生学专业课程:中医养生学概论、中医气功学、中医药食养生学、中医健身学、中医体质养生学、医学心理学、中医治未病学、常见慢性病中医养生调治、健康管理学等。
⑦ 通过中医养生学课程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和打算。
给你个提纲,你自己写吧。
1,早睡早起,不熬夜;
2,均衡饮食,注意食物药内性,清淡为宜,避容免垃圾食品;
3,保持心性平和,避免极端情绪;
4,做一些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
你可以根据中医课程,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身体健康进行一个自我诊断;然后结合在校的条件,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健身计划。相信老师会非常喜欢的!
⑧ 中医养生学就业怎么样
很不错,中医养生学专业是个从无到有的新专业,它的创立可以说是应时而生。随着我专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人的属疾病谱发生了变化,过去以传染病为主,而现在的疾病多“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慢性病”为主。
“发展中医药事业、中西医并重”,是我国 *** 在医疗界制定的基本方针。中医药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对中医学人才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尤其是中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中医在未来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8)中医养生学课程扩展阅读
主要课程有: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经典选读、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预防医学、老年病学、医药食养生学、中医健身学、中医体质养生学、医学心理学、中医治未病学、常见慢性病中医养生调治、健康管理学等。
中医养生学就业方向有: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中医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工作;在各级 *** 有关单位及社会相关机构,从事中医健康宣教、健康传播、图书出版等工作;在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从事中医健康养老、社区健康服务等工作等。
⑵ 麻烦中医的师傅进来看看,我这些状况怎么调理,谢谢了!!
爱喝温水就是表示阳虚了,易上火是因为虚阳容易引动,通过饮食调理的话不是很理想,建议最好喝点汤药,另外,生活作息调整是最重要的,你的年纪应该不大,记住通宵最是伤阳气!!这些习惯要是不改,光是靠药物是很难取非常理想的效果的。没有看到人不能给你开药,见谅。建议去中医院门诊。
⑶ 中医养生保健好学吗
⑷ 中医养生的小故事
中医养生故事――扁鹊与牛黄
牛黄,是一味名贵的中药。相传,牛黄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扁鹊在无意中发现的。 一天,扁鹊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时,邻居阳宝杀了一头病牛,发现牛胆囊中有些像石头洋的东西,不知是阿物,于是提着胆囊来向扁鹊请教。扁鹊剖开胆囊取出两枚“石头”放在桌上、仔细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阳宝又惊叫着跑来说其父亲一口气上不来,在炕上抽搐不停。扁鹊急忙去阳宝家,只见阳宝的老父亲双眼上翻,喉中噜噜有声。扁鹊看罢,立即吩咐阳宝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来研成末,给阳宝父亲灌下。须臾,阳宝的父亲就止住抽搐,气息也平静了。 扁鹊回家时却发现桌上的两枚牛““石头”不见了。细寻之下,原来阳宝在慌乱中错把牛黄当金礞石拿去了。扁鹊思忖:“难道这种石头真的有豁痰定惊的功效?”遂于次日,有意用其配药,给阳宝的父亲送去服之。不日,病奇迹般的好了。扁鹊就将这种黄牛胆内的深黄色之物命名为“牛黄”。 从此,名贵而奇效的中药“牛黄”便诞生了。
中医养生故事--苏东坡妙联对名医 答案补充 苏东坡不但在文学方面有伟大成就,而且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人称“儒医”。 他在杭州任知府时,就致力于搞医学研究。当时该地瘟疫经常发生,百姓死亡很多。为了把黎民百姓从痛苦的病魔中解脱出来,苏东坡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几十两黄金,在城里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诊坊,专门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愈了近千病人。 传说在杭州城西有个庞家庄,庄主姓庞名安时,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济贫,好善乐施,是远近闻名的一位老中医他喜欢交际,也爱好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因而与苏东坡交往甚厚,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诗论对,切磋医学。
答案补充 有一天苏东坡正坐在书房里翻阅医学书籍,外面衙役来报:“启禀大人,府外庞中医求见”。苏东坡忙说“有请”。庞中医在衙役的引领下来到书房门前,猛抬头,一眼看见门旁新挂了两只灯笼,他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苏东坡正好迎出门来,他听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领神会,随即续出下联:架鼓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答案补充 二人相视大笑,手挽手走进后院。院子的中央设一小花园,庞中医 看见园中生长的翠竹葱绿茁壮,他灵机一动,赞叹道:
中暑最宜淡竹叶
苏东坡随口对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两人在花园边坐下,衙役递上香茶,二人品茶谈天。他俩从名诗谈到名医,又从对联谈到医学,真是棋逢对手,喜结知音。
忽然,一阵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庞中医 抬头一看,只见园中玫瑰正盛开,妩媚娇娆。他触景生情,又出一联: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苏东坡听他又吟一联,未加思索也脱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庞安时坐了一会,告辞出来,随口又出一联: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苏东坡含笑答道:
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藿香木香。
联中的“枳壳、防风、陈皮、半夏、竹叶、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药名。对联对得工整和谐,妙趣横生。
⑸ 国学大师南怀瑾是怎么养生的
受访专家:
李洪娟,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朱庆军,安徽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一辈子没有一张文凭,没有一个好的学位,但他却精研国学,对儒、道、佛均有精湛的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歌赋、医学养生等诸多学问。而且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他就是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其一生著书无数,书中不乏一些调病养生的验方。
失眠:身体蜷起来睡
我们常常讲,人老有几个相反的现象:哭起来没有眼泪,笑起来眼泪就出来了;现在的事情告诉他马上就忘记了,小时候的事情都会记得;坐着就睡觉,躺下去睡不着。人老了很多古怪的事情,都是相反的。医学的道理,心肾不交就是水火不交了。
道家有个办法,不管老年中年或是少年,失眠时,把身体蜷起来睡,变成婴儿状态,两个脚缩拢来,两手也抱起来,容易睡着,这是勉强使心肾的气交。交就是连起来接上电了,这样可以睡着。
——据《我说参同契第五十四讲》
点评:“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中国养生理念自古就非常讲究人的姿势对健康的影响。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李洪娟教授介绍,人朝右侧蜷睡是最佳的睡眠姿势,有助于减少失眠和改善睡眠质量。
而趴着睡会造成颈椎损伤,上年纪的老人仰着睡,头部松弛的肌肉压迫气道,引起“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心肾两脏在生理上的协同关系,中医称之为“心肾相交”。“若肾水不能上滋以养心,心火不得下交而温肾,会导致‘心火独亢’而引发失眠。”安徽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朱庆军说,将身体蜷起来后,心肾距离减少促进气交,也像婴儿睡在母亲的子宫里,是很有安全感的睡眠姿势。
此外,睡觉前要安静心神,不宜做剧烈或伤脑的活动。听音乐、读书、泡脚都有助于尽快入眠。
气愤:只念一个“空”字
我当年学道时,有个年轻的和尚朋友,教我一个外道法子——顽空修法。一边念佛号,一边想自己的身子往下沉。这个方法救了很多高血压的人,以及神经快要爆炸的人。我们打坐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血压反而弄高了,因为在用心,都向上走,可用这个法子对治。另外有个方法,对于高血压、老年人或失眠的人也有好处。上座,心里头什么都不想,只念一个“空”字,一路空下去,把神经都放松了,脑子也放松了,有人就用这个法子治好了紧张的毛病。
——据《如何修正佛法》二十七讲
点评:南怀瑾的想“空”字的方法和现代医学中的“移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即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不良情绪。除了想“空”字,还可通过画画、练毛笔字、听音乐等让脑子和神放松下来。“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分管不同情志,其中肝主怒,爱激动发火的人气血向上涌,易伤肝气也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肝郁气滞又会激发人的坏脾气,之间互为因果。”朱医生介绍,口服逍遥丸、玫瑰花泡水送服六味地黄丸等疏肝解郁效果不错。
肺病:用鼻孔的肌肉闻气
有个气功法,曾治愈了不少的肺病患者。将右手握拳,大拇指竖起,放在背后两肩胛骨下端的高度,在脊骨中心点。左手握拳平置肚脐上。这时开始用鼻孔的肌肉闻气,闻之有声,就好像闻到一样好吃的菜,要多闻一下似的。这样闻气,一连六次,再口吐“呸”音,将气呼出。如此继续作下去,一连三十六次(六闻一呸为一次),即浑身通畅,甚至汗出。原来呼吸不畅通的人,经过三十六次的呼吸练习,即得鼻孔畅通无碍。若不能站立躺在床上试作也是一样的。
——据《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点评:用鼻孔的肌肉闻气是遵循动作配合呼吸的“导引吐纳”法。左手握拳平置肚脐任脉,右手放在背后正中的督脉,通过刺激人体中最重要的两条经脉导引气血运行,再配合吐纳,可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阻肺和呼吸系统疾病,朱医生说。临床上李教授也常训练患者进行深呼吸。将一口气呼吸到丹田,再慢慢排出,有利于将肺泡里的浊气排出。但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癌和肺结核患者要以静养为主,不宜做太剧烈的肺部运动。
肠胃病:桂圆花椒敷肚脐
大约二十几年前,日本人发明的温灸器,放在肚脐上,暖暖的,可以治肠胃病。这是日本人把中国道家的老方法拿出来卖钱,这个在道家叫灸脐法。其实用不着那个,我教你们,年纪大的都可以用,比较保险。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
——据《我说参同契第五十四讲》
点评:用桂圆、花椒和艾绒敷肚脐是南怀瑾从道家经典中采集的养生小方法。“这三种既是易买到的药也是常用的食物,药性偏温。可以将它们分别捣碎研磨成粉后,包在一起贴在肚脐上,使药性直接发挥作用于肚脐,治疗肠胃病及温阳益气效果快,还不会产生副作用。”
李教授在治疗时一般会增加一个步骤,即将三种药包在肚脐上后,隔脐用灯照射或点灸加热半小时,疗效会更好。“很多人犯了肠胃病,源于肚脐周围温度低,脾虚和消化能力差。而加热能够提高腹部温度,增强胃肠道酶的活性,进而改善脾胃吸收的能力。”(作者: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王小磊)
凡标注来源为“健康时报”或“健康时报网”的稿件均属健康时报社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为“健康时报网”并附上原文链接。如需内容合作,请联系010-65369672。
⑹ 中医养生保健怎么样
以上是我对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⑺ 儒道思想是怎么看中医养生文化的
如今,人们在解决了温饱之后,最关注的是健康,是养生。你或走进书店,或打开电视,或与人交谈,各种各样的养生知识扑面而来。由此可见,人们对养生的重视程度。
寻根溯源,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是儒道两家思想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它在构筑灿烂的华夏文明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医、中国人与中国社会。
目前,这股传统养生新旋风的掀起,深刻说明儒道智慧不仅符合现代社会人的生命之所需,而且在科学养生方面更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天人合一”催生整体观念
现在,我们说得最多的词是“和谐”,这正是《周易》的核心思想。它把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整体,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天地人之道,即“立天之道,曰阴与 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以天道推知人事,从自然发展中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效法自然,并寻求建设和谐社会的方法和技术。
基于这种和谐思想,中医提出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作为中医养生文化开山之作的《黄帝内经》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应该与自然、与万物同生共存,和 平共处。人遵循自然界变化的内在规律,进行饮食起居、工作运动,并随着四时气候、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进行调整。那么,顺其自然、融入自然,可以 少生疾病、延缓衰老、益寿延年;违背自然、破坏自然,必将受到自然的制约和报应,将会引起疾病,损害机体。
中医的经络养生,把人的脏腑经络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时节养生以及中医饮食养生和中医情志 养生,也是儒道思想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中医养生的整体调节优势。如孩子脾胃弱,不能多吃冰淇淋,老人肠胃功能差,晚上应该多喝粥。按此自然规律养生,同 时,注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也就“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有了病,中医不是主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注重从整体上进行调理。用针灸、按摩、贴敷、拔罐等非药物疗法,以及天然药物养心神,补气血,调脾胃,使五脏六腑处在和谐、顺畅、平衡之中,病的症状自然而然就缓解了,消失了。
“化干戈为玉帛”。中医提出的与病毒共存、与肿瘤共舞等观点,不仅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顺应自然、注重整体和谐的重要性。
⑻ 儒家的养生方法是什么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女中医
女侍医——义妁
远在2000多年的西汉时代,有一名叫义妁的女子,她是我国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女医生。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平时只要有郎中路过,她总是虚心请教,日积月累,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了一位腹部膨隆的病人,肚子比将要临产的孕妇还大,脐眼突出,身躯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义妁对她仔细诊视后,取出几根银针,在病人的腹部和腿部一连扎了几下,又取出一包药粉撒在病人的脐眼上,用热水浸湿的绢帛裹住,并给病人喂服中药。几天之后,病人的肿胀竟渐渐消退,不到10天工夫,病人就可以起床活动。后来,义妁的医术被汉武帝知道了,便将她征人宫,封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深得太后的信任。
专治瘤与疣——“鲍仙姑
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鲍姑也是—代女名医,其夫葛洪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著有《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名著。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和家庭影响,给她行医治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她长期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岭南—带民众尊称她为“鲍仙姑”。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她医术精良,一丝不苟,擅长针灸,以专治瘤与疣而闻名。她采用越秀山脚下满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作艾绒进行灸疗治疾,因此,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鲍姑死后,岭南人民为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贡献,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以志纪念。
外科医生——张小娘子
宋代有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名叫张小娘子。据说,在张小娘子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一位云游郎中路过门前,向她讨杯水喝。张小娘子见是一位银髯老人,气度不凡,便将他请进屋里,让座沏茶,还热情地招待饭菜。那位老郎中见她聪明贤惠、手脚勤快,便将开刀和制膏等外科秘方传授给她。还赠她一部秘而不传的《痈疽异方》。后来。经过不断实践,张小娘子破子终于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凡是疮疡痈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
专治妇科病的女医——谈允贤
明代女医谈允贤,江苏无锡人。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当地的名医,祖母也对医药十分精通。谈允贤从小就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在祖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医药知识。婚后不久,她得气血失调之病,她不仅没有放弃学医,反而把自己的疾病作为研习对象,自己开方配药。
终于治好了病。不久,她祖母卧床不起,临终前将全部秘方和制药工具传授给她。在封建社会里,一些闺阁干金和富豪眷属,生了妇科之病,由于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羞于请男医诊治,因而常常贻误病情。谈允贤医术精湛,远近闻名,女性患者纷纷前往。后来,谈允贤成了当地专治妇科病的女医。50岁时,谈允贤将祖母传授的医术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写成了一部《女医杂言》,传给后人。
⑼ 古代“养生专家”是如何养生的(上)
健康 长寿是人们自古以来的 探索 和追求,表现了人类对生命永恒的向往。秦始皇为了能使江山千秋延续,派术士徐福到东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古代的方士为了延年益寿,隐居山林炼食仙丹;世间的芸芸众生也都以不同的方式探求着长寿的秘诀。
养生 一词,原出《管子》,乃保 养生 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 历史 中, 健康 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 养生 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 养生 文化而言,中国的 养生 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糅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树。
本期我就与大家一起分享古人的 养生 智慧、 养生 故事,一起去探寻长寿之乡的长寿秘诀,让我们一起汲取 养生 精华。
古代“ 养生 专家”是如何 养生 的?
寿星彭祖
说起中国 历史 上第一长寿之人,当属彭祖。在神话故事里,彭祖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相传他生于彭山,长于彭山,晚年终老于彭山,活了880 岁,仍无衰老迹象,耳不聋、眼不花、背不弯、腰腿不疼。刘向的《列仙传》称,彭祖自尧时举用,一直活到殷末。彭祖的传说充满了浪漫的神话色彩,但是从古代的各种典籍来看, 历史 上的确存在过这样一位善于 养生 、寿命大大长于一般人的彭祖。他姓篯名铿,是颛顼帝高阳氏的三玄孙、轩辕黄帝的第八代传人。在夏代,他曾受封于大彭(今江苏徐州),因称彭祖。
那么,彭祖真的如传说中那般长寿吗?其实,上古时期的计时法与今天不一个标准,现在是一年365 天,但据研究尧舜时期使用的是甲子纪年法,60 一甲子,60 天为一年,800 岁一折合也就是现在的130 岁。在长寿之乡,活到120 岁以上的老人都不足为奇,彭祖活到130 岁也算科学。
据考证,彭祖精于医术,长于烹调,注意饮食,喜爱 体育 锻炼。彭祖年轻时喜欢一个人外出旅行,独来独往。因此,人们都不知道他究竟在哪儿。旅行时,他虽然备有车马,但却很少乘用,大部分路程靠双脚行走,以此锻练自己的意志和体魄。
彭祖年迈后,在锻练中悟出一套“导补之术”。就是采用意念引导的方法,引起上行汇集头、面各穴窍,外行于四肢及毛发;内行于五脏六腑。若感到哪儿不舒服,就采用意念疗法,令气冲病灶,将病气逐出体外,直至适意为止。有时候,他从清晨闭气内息,一坐竟到中午。随后,缓拭双目,按摩肢体,再舌舐上腭,吞咽唾液。一直连续吸气数十口,才开始起身行走和讲话。他说:“凡欲学行气,皆当以渐。”意思是要想学习导引行气并没有什么决窍,关键在于长期坚持。彭祖认为 养生 之道并不繁琐,关键在于不可追求过高的欲望。衣食不追求过于华美,凡成败、荣辱、得失之类不可考虑得太多,否则徒然增加忧愁烦恼。彭祖在锻练中研创的明目法,至今仍流行于世。
彭祖是一位仁爱之人,他非常同情普天之下的劳苦大众,无论他走到哪儿,都乐于帮百姓分忧解难,因此深受百姓的敬重和爱戴。彭祖贤而长寿的消息传到殷王耳中后,殷王想得到长生不老之方术,当即决定授他大夫之职,并派人前去请他出山。但彭祖素闻殷王骄奢淫逸,心狠手辣,且他对当官毫无兴趣,就借口生病回绝了使者。殷王并不死心,为得到 养生 妙法就亲自去访问彭祖。彭祖仍不肯将秘诀传授给他。殷王就以财帛动摇彭祖的心,将大量的金银财宝、布锦珍玩赏赐给彭祖。对此,彭祖却来者不拒。原因是,他需要用这些赐物去接济众多的穷人。
由于彭祖精通各种 养生 术,而且用自己的实际修行证明了这些 养生 术的奇妙功效,所以被后世 养生 家称为中华 养生 术之祖。后世不断有人探寻彭祖 养生 长寿的秘诀,借以延年。相传曾有一部《彭祖 养生 经》,就是专门记录他的 养生 方法的。虽然现在《彭祖 养生 经》已经失传,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很多引用彭祖 养生 术的其他典籍中,总结出其 养生 思想体系,即导引术、调摄术、饮食术、补导术、房中术五大 养生 术。这五大 养生 术不但对 养生 有着十分显著的功效,而且其中的很多理论已经蕴含着后世中医、气功、内丹术的萌芽思想。
一代女皇武则天
作为一代传奇女皇,武则天在 历史 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她大开科举,发展经济,在她掌政理朝期间, 社会 稳定、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她身事父子、祸乱宫闱、杀子废子、生活淫乱。她在死后给自己留了一个无字碑,功过任人评说。
武则天活了八十多岁,在当时算得上十分高寿了。她驻颜有术,一生身体 健康 美容颜靓丽,传说她六十岁那年还长出两颗新牙,身边的人也并不觉得她老。当然这首先是和她的自身先天条件以及后来的宫廷富贵生活有关,但她善于保养 养生 和养颜面脂”,也就是现在的面膜,每天外用。这两个方子,都是用中草药熬制,很灵验,武则天用了一生。也许是得益于这种有效的药物保养吧,武则天在四五十岁时,还有三十几岁的容颜,老年时虽有皱纹,但面色仍如少女般红润呢!
蓄男宠也是武则天长葆青春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武则天有一个男宠叫沈南谬,不仅长相俊美,还是一名御医,会房中术,他告诉武则天,血气衰弱,通过药石补气很难,最好采取元阳方法,阴阳合才能血气充。此外,武则天虽然国事繁忙,但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她长期研习书法,兼涉文史,颇有诗才,著有《垂拱集》《金轮集》,李白曾经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并且武则天偏爱《老子》,对道家的 养生 哲学很是推崇。
武则天27 岁时唐太宗驾崩,作为太宗的后妃之一,她被送入感业寺当了3 年尼姑。在这3 年里,她整日参禅打坐,在身心修养上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也成了她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 养生 学认为七情是人体致病的原因之一,武则天则深谙情致 养生 之道。她胸襟开阔、气量宽宏,一般男子也难望其项背。上官婉儿是罪臣上官仪的孙女,但才气不凡,武则天在她十四岁时委以重任。徐敬业起兵造反,初唐四杰之一的骆王为其起草了一篇檄文,痛骂武则天,武则天看后,非但没有发怒,还连连称赞骆氏的文笔,说朝廷没有任用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过失。徐敬业兵败之后,武则天也并未将他按造反处斩,而只是将他贬到外地去当刺史。除此之外,她还赦免了一些辱骂自己、诽谤朝政的人。她有如此的心胸和修养,无疑是她 健康 长寿的最佳的保证。她的性格也不喜墨守成规,做事标新立异,在执政期间,年号变换的很频繁,她还喜欢造字,她的名字“武瞾”的“瞾”字就是她自己造的。在男权主导的封建 社会 里,武则天有勇气当皇帝,追求女权独立,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勇气,即便当了皇帝,在天大的压力下,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开阔的胸怀,终究也长寿不了。
以上选自 旅游 世界杂志2021年11月刊上
策划执行丨刘翠霞 朱国伟
文丨文雨
图丨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