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最长寿的地方在哪里
中国复长寿之乡是中国老年学学制会评选认定的称号。中国有52个长寿之乡,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兰县、凤山县、富川县、天等县、昭平县、岑溪市、东兴市、蒙山县、容县、永福县、扶绥县、上林县、金秀瑶族自治县、贺州钟山县、湖北省钟祥市、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广东省信宜市、江苏省如皋市、、山东省莱州市、海南省澄迈县、江苏省太仓市、山东省文登市、上海市崇明县、四川省都江堰市、广东省连州市、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河南省永城市、河南省修武县、河南省封丘县、江苏省溧阳市、江苏省如东县、广东省蕉岭县、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四川省彭山县、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河南省淮阳县、重庆市江津区、贵州省石阡县、贵州省印江县、浙江省永嘉县、山东省乳山市、山东省单县、山东省高密市、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福建省柘荣县
2. 中国最长寿的地方
其实相对而言南方应该长寿些五大长寿地带 新疆阿克陶—阿克苏—吐鲁番长寿带 云南潞西—勐海—景洪长寿带 四川都江堰—彭山长寿带 广西巴马—都安—东兰长寿带 广东三水—佛山长寿带 今年,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王五一研究员等学者勾画出了中国五大长寿带的分布图,从这张图中,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的长寿之乡都在什么地方,中国的百岁老人都生活在哪里。王五一告诉记者,中国的长寿区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主要沿江河流域分布,但是主要分布在珠江、长江、澜沧江流域,而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却是长寿“盲区”,这和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广西:中国长寿之乡的No.1 50年,中国百岁老人增加了5倍多 专家告诉记者,汉武帝时代的人口预期寿命是22岁,而1949年,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是35岁。如今我国的人口预期寿命是72岁。 从1953年开始,我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结束,中国的百岁老人依次为3373、4900、3851、6681、17877位。可以看出50年间,中国的百岁老人增加了5倍之多。根据资料显示,2002年的《世界人口展望》中,研究机构就为中国人描绘出了2005年和205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这两座金字塔的塔尖延伸到了100+,不过和中国总人口的巨大基数相比,“百岁比例”依然微乎其微,塔尖依然孤独。 5个长寿带,8个长寿之乡 如何判断这个地区是否是“长寿之乡”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黄标研究员告诉记者,国际上对长寿地区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看这个地区百岁老人的多少。国际上认为,10万人口里面有7个百岁以上的老人,这个地区就是长寿地区。 从2007年开始,中国老年学学会就已经陆续认证了8个人口超过10万、百岁老人比例超过7/10万的“中国长寿之乡”包括湖南麻阳、广西永福、四川彭山、湖北钟祥、广东三水、河南夏邑、江苏如皋和四川都江堰。 专门从地理环境角度研究长寿的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王五一研究员,在论文《地理环境与健康长寿》中发表了《全国百岁老人2/10万的县域分布图》。王五一告诉记者,研究以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为基础,县人口大于10万、百岁老人比例达到2/10万为标准。在这张地图上,能看到五个长寿带:广西巴马—都安—东兰长寿带,广东三水—佛山长寿带,四川都江堰—彭山长寿带,云南潞西—勐海—景洪长寿带,新疆阿克陶—阿克苏—吐鲁番长寿带。 王五一说,通过分析,得出了中国长寿区域的一些空间分布特征和环境共性:特别集中于西南部。广西无论从哪个指标来看都是全国长寿人口最为密集、比例最大的省区,其次就是海南、广东和新疆等。 东北、西北是长寿“盲区” 王五一告诉记者,广西当之无愧排在中国长寿区的No.1,其长寿老人比例达到国际公认的长寿地区标准,其次就是海南、广东和新疆等地。而中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则是长寿“盲区”,东三省的百岁老人比例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要低一半以上。 为什么西南地区的长寿老人要远远多于东北地区呢?王五一分析说,从气候条件来说,中国的长寿区主要分布在中南亚热带、热带边缘和新疆的暖温带地区,没有温带地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优美。海拔高度适中,一般都在1500米以下。气候凉爽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植被为人类造就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有益健康,利于长寿。 同时专家们在调查中发现,凡是长寿区的土壤和食物中还富含微量营养元素。王五一说,从全国的分析数据表明,凡是长寿区,土壤中的硒含量都偏高。 而中国的西北和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就差多了,气候偏干,而且气候变化剧烈,不如亚热带气候温和,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新疆算不算长寿区? 在黄标的演讲PPT里,记者看到中国的“长寿带”中,新疆克拉玛依赫然在列;王五一的中国五大长寿带地图上,新疆阿克陶——阿克苏——吐鲁番长寿带也包含其中。这也让许多人产生疑问:这个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地区,早晚温差极大,干旱少雨,又有滚滚黄沙吹过,为什么还是长寿之乡呢? 对此,学术界也存在着争议。黄标告诉记者新疆的长寿区内小环境还是算得上“绿洲”,地表水充足,树木众多,田园风光迥异,可能和这里的水土有关,但是目前并没有具体的研究数据。 2008年10月6日在如皋揭晓的“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中,分列男女最年长寿星的都是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人。男寿星是喀什的萨迪克·萨伍提,今年121岁。女寿星是乌鲁木齐的买合甫·孜汗,今年118岁。希望能帮到你。
3. 中国最长寿的省份
广东成为中国最长寿地方
据广东省卫生厅统计,广东省居民预期寿命超过七十五岁,超越中国平均水平;广州女性预期寿命更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香港「太阳报」报道,根据最新资料,广东省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为七十五点三岁,其中广州市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七十九点九岁,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男性为七十四点七岁。
根据今年五月份发布的资料,二○○五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七十二岁,其中男性为七十一岁,女性为七十四岁。
作为中国全国居民预期寿命最长的地区之一,广东省也出现多个长寿村,包括五华县长布镇、中山市南朗镇、怀集县桥头镇、南海市西樵镇等。
佛山市三水区现有人口三十八点七万,其中百岁人瑞约八十七人,占人口比例为每万人二点二个,远超中国确定「长寿之乡」每十万人七个的标准。
4. 中国那个城市最长寿
“长寿之乡”在中国的确定标准是: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达到3位。实际上,江苏如皋、湖北钟祥、广西巴马作为中国六大长寿之乡中的3个(另3个为四川乐山市、辽宁辽阳兴隆村、新疆克拉玛依),均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寿星7.5人。
目前,江苏如皋已拥有百岁老人209位,总人口为145万人的如皋成为中国百岁老人总数最多的县级市;湖北钟祥有100岁以上老人71名;广西巴马则于上世纪90年代被国际自然医学会宣布为“世界长寿之乡”,现在百岁老人为78人。
与会的中国老年学会会长张文范等专家认为,尽管三地的长寿之道不尽相同,但良好的自然环境、悠久的敬老传统和长寿文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健康的饮食习惯与长寿食品是普遍的长寿之道。专家们倡议,“百岁人生不是梦,健康方式每一天”,长寿之道实际上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如皋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平原,隶属江苏省南通市。作为世界知名长寿之乡,如皋不在高寒地带,也不在偏僻山区,而是地处江海平原、中国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带。专家们认为,研究如皋的长寿经验更具有普遍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一亿三千万,占总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近年来,老龄问题已引起中国整个社会的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之道也成为专家研究的课题。
5. 世界上最长寿的地方是哪里
日本有个著名的长寿之乡 原。 原离东京不太远属于山梨县上原镇的一个区,从东京坐火车只需一个多小时。
原同繁华的东京相比,仿如两个世界。说这里穷乡僻壤,一点不过分,反而十分贴切。 原是个山区唯一平坦的地方,1954年才通了公共汽车。这里的房子后面都是如墙的陡坡。日本人的主粮是稻米,可这里根本无法种稻,而历史上交通又不方便,吃米饭几乎很困难, 原居民主要靠在陡坡上种植的粗粮维生。
想不到就是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当地人的长寿健康。日本人的预期寿命是男的78岁,女的83岁,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可这样的年龄在 原一点不稀奇,80多岁多的是,90多岁也不少。据去年的调查,当地1800多居民当中,26%在80岁以上,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80多岁的老人。更重要的是,这里老人多数都腰腿硬朗、手脚灵活,很少长年卧床不起、衰弱不堪的。他们几乎都要做一些如耕种等体力劳动。在这里的陡坡上,一上一下都要手脚并用才行,能种上庄稼已够叫人惊奇,可做这些农活的竟然还是80多岁的老人,就更叫人难以置信,他们每餐吃的,许多都是自己在山坡上种出来的。
来到 原,仿佛到了长生国。更奇异是这里的人似是特殊物造的,通过近年来一些医学家对这里人进行体检的四个数据就可以说明。一是进行血液化验显示,这里的人只有5%贫血,而日本大城市贫血居民的比例可达30%,对比悬殊。二是对这里85岁以上老人进行脑电图检查,竞有九成显示低于实际年龄的脑电波图型,而在日本全国这比例只为35%。三是对平均年龄82岁老人进行连串测验显示,这里老人的老化程度,只介相当中年人水平。四是这里老人的胆固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几乎没有人患血管硬化,很少有心血管病或中风。
原92岁的一宫原是中学校长,每星期都坚持到当地诊所一趟,他说:“我一点也没感觉到不舒服,到诊所只是保证身体健康。”88岁的佐土说:他的父亲活到他这年岁,母亲活到90岁,爷爷活到80岁,祖母活到88岁。当时日本人平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现在已提高到80多岁了,如果我活不到120岁,称不上和上一辈一样长寿。佐土的妻子也有80多岁,身体非常健康,一口牙齿完整无缺,没有一颗蛀牙。
把原介绍给世人的是一位叫小林的医生。他曾在当地教书,后来医科大学毕业。1968年陪同日本东北大学的教授、长寿研究权威绀户到 原考察,确认 原确是日本最多健康老人的地方,当时日本全国有2.65%的人在70岁以上, 原却高达8.15%。
据小林医生多年研究, 原人长寿的秘密在他们的食谱,还有那陡斜的地形。在这个既不能种稻,又不方便同外界互通有无的地方,居民主要靠自己种植的庄稼填饱肚子,包括多种谷物,有大麦、小米和荞类,还有豆类、薯类、蔬菜和野菜,此外很少吃肉。当地村民开玩笑说,什么时候一匹马不小心失足跌下山坡死了,才有肉吃。绀户教授曾经调查过日本100多处乡村,看长寿秘方是什么,他发现 原的典型膳食是最理想的,正是这没有稻米的食膳使 原人这么长寿。长寿老人的食膳都是素淡的,常吃各种谷类食粮和大豆,多吃蔬菜和海草。稻米以外的杂谷类,比精磨的稻米含有更丰富的矿物质、维他命和纤维素。这可能是他们年长后较少患上成人病的原因。这也可以从反面得到证实。80和90岁的原老人身强力健,可是他们晚一辈中好些人的寿命却有明显减少趋势,可能是因饮食习惯改变,劳动锻炼不足,使他们的后辈反比父母不济。
6. 中国第一长寿村是哪里
中国第一长寿村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村。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山区县,是世界五个长寿村之一。这里长寿的老人非常多,第四次人口普查时该县有1958位80至99岁老人,69位百岁以上的寿星,其中年龄最大的135岁,每10万人中有百岁以上长寿者30.8人,居世界第一。
(6)最长寿的地方是什么扩展阅读:
长寿的环境:
1、空气:在巴马,空气的负氧离子很高,著名的水晶宫、百魔洞和百鸟岩等旅游景点。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和“长寿素”。
2、可滋泉水:巴马的水,多是地下水和富含矿物质的山泉水,又称小分子水。巴马的山泉水,从山洞里打出来,放上一年,水也不会变质。
3、地磁:人们生活在高地磁场环境中,身体发育好,血清清洁且循环好,心脑血管发病率低,身体免疫力高,能协调脑电磁波,提高人的睡眠质量。
4、阳光: 巴马在高磁场的作用下,不仅日照时间平均5小时,而且80%以上是被誉为“生命之光”的4至14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在烈日下,也不会感觉毒辣。远红外线不仅能激活水,更能不断地激活人体组织细胞,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
5、食物:巴马的土壤有丰富优质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还有高含量的锰和锌,农作物通过吸收土壤里的锰和锌,储藏在茎叶或果实里,人又通过食物吸收而进入人体。
7. 世界最长寿的地方
世界长寿之岛——日本冲绳,冲绳素有“世界长寿之岛”的美誉。当地居民的平均寿命为81.8岁,高居全球榜首。
8. 请问世世界上最长寿的地方是哪里
联合国规定,长寿地区的标准是每百万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岁老人。按以上标准进行的全世界范围调查,最后确定的世界五大长寿地区是:巴基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吉亚和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和田与阿克苏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巴马地区。世界五大长寿之乡探秘 中国巴马:长寿人口不断增加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盆地和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在这里,90岁和10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寿星达到了110岁以上,是五大长寿乡中唯一长寿老人不断增多的地方。 巴马人长寿,首先得益于大自然良好环境的赐予。巴马属于亚热带气候,空气清新,每立方米负氧离子的含量高达2000~5000个,最高可达到两万个,被称为“天 然氧吧”。 喜欢劳动、饮食习惯良好、生活有规律,也是巴马寿星多的重要因素。甲篆乡百马村坡纳屯寿星黄布铁已经104岁了,但每天不是去摘猪菜,就是下地干活,还做家务。他每天吃两顿,每餐吃两碗饭。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聋、眼不花,一头黑发。他常说:“每天不出去活动一下,吃饭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觉。” 巴马人长寿还和饮食有关。他们经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笋、白薯等天然食品。玉米、白薯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火麻制成的油和汤含有大 量的不饱和低脂肪酸。国际自然医生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对巴马进行调查后认为,不饱和低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摄入正是巴马人长寿的关键所在。 除了以上几点,乐观也是巴马长寿老人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中国和田:老人喜欢喝茶吃馕 新疆和田于田县的拉依苏村是另一个在我国境内的世界长寿之乡。 拉依苏村有2400人,仅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就有16人。 肉孜·买买提老人已有110岁,身体健康,还能干简单的农活。他每天天黑就睡觉,清晨鸡叫就起床。眼睛虽然花了,但他每天上午还要干两个多钟头的活。老人 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馕,晚上几乎不吃东西。据肉孜的大儿媳妇讲,老人喜欢吃汤汤水水的东西,爱吃玉米做的馕。 104岁的买提库尔班·肉孜和95岁的肉孜汗·肉孜是亲兄妹,哥哥早晨起来喜欢散步,回家时顺便把一些草放到羊圈里喂羊。妹妹肉孜汗在50岁之前没得过什么大 病,只是近几年来偶尔患上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馕,中午吃拌面、汤饭和馍馍,晚上吃半个馍。 在拉依苏有一对长寿夫妇,97岁的努热勒阿洪·托乎提和他80岁的老伴。努热勒阿洪看电视能看到晚上11时,早晨7时起床,中午能吃一盘拉条子,不好甜食。他 早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喝足白开水。当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努热勒阿洪说,他年轻时身体很好,一个人开垦出了3亩荒地,现在身体还是挺结实。另外,他和老伴从 来没吵过架,子女都很孝顺,跟邻居也很和睦。 外高加索:百岁老人还选美 最近,格鲁吉亚举办了90岁以上的老人的“选美大赛”,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已有106岁——百岁老人选美,这可能只有在外高加索这样的长寿乡才会发生。据统 计,格鲁吉亚500多万人口中百岁寿星达2000多人,90岁以上的超过两万。而在阿塞拜疆,上世纪80年代初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曾多达63人。 外高加索人的乐观生活态度是他们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地人的婚礼上,八九十岁的长者和年轻人一起又唱又跳。除了乐观的心态,当地人的饮食也很讲究。 在格鲁吉亚的长寿乡阿巴哈吉亚,当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面包和粥。这里的人每天至少喝两杯牛奶、三四杯酸奶,喝时还要放葱、芹菜等。此外,当地人还常 吃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葱、红辣椒以及当地产的无花果,不吃香肠、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动物油脂和糖果。他们不喝咖啡,主要喝当地产的“格 鲁吉亚茶”。 巴基斯坦罕萨:六七十岁不算老 罕萨山谷距离我国的新疆仅30多公里,4.5万罕萨人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在罕萨,当地人几乎从不患病,六七十岁根本不叫老人,八九 十岁仍可在地里劳作,健康地活过100岁在这里并不算什么稀罕事。 为了解开罕萨人的长寿之谜,英国医生罗伯特·麦卡森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了罕萨人长寿的秘诀。一是饮食:罕萨人喜欢吃粗制面粉、奶制品、水果、青菜、 薯类、芝麻等。他们还喜欢适量饮用一种由葡萄、桑葚和杏制成的烈酒“罕萨之水”。二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罕萨山谷附近有许多冰川、河流,这些水体中含有丰 富的矿物质,常年饮用有利于人体健康。罕萨人在种庄稼时也用这种水进行灌溉,从来不施农药,种出来的瓜果蔬菜特别有营养。三是生活习惯:罕萨人多以务农为 生,古朴的生活习惯使他们远离了现代社会的恶性竞争,又为自己的长寿增加了一块砝码。 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没有金钱概念 在厄瓜多尔南部山区有一个叫比尔卡班巴的村庄。1970年,村里一个叫米格尔·卡尔比奥的人得了眼病,有生以来第一次去看病。这次眼病使比尔卡班巴闻名于 世,因为米格尔当时据称已活过了120岁。 据当地政府介绍,比尔卡班巴大约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人。由于100年前这个地区还比较落后,没有完整的人口档案系统,这个数字很难证实。 但不管怎样,这个山村是公认的西半球最长寿之地。村里有位102岁的卢西拉老太太,几年前还能在小镇的狂欢节上跳舞。在被问到为什么长寿时,她说:“我们走路 走得多,到老了也要干活。” 比尔卡班巴人喜欢吃豆类、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大多数人每周只吃一两次鸡或鱼等动物食品。当地人还喜欢饮用泉水,科学分析发现,当地泉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其中铁、镁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 美国科学家尤金·佩因把这里称为“免疫岛”,因为当地人很少得心脑血管疾病。科学家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当地人没有金钱和竞争概念,喜欢劳动,这使得他们对心脑血管疾病“免疫”。而很少吃动物和高热量食品,使得当地人拥有缓慢稳定的新陈代谢。 长寿的确有秘诀 国际上公认基因遗传、地理与生活环境、社会背景、饮食习惯是长寿的四大关键因素。世界五大长寿乡的居民,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基因上,巴马县老龄委对当地144位长寿老人进行调查后发现,祖父母寿命超过70岁的占29%和38%,父母寿命超过70岁的为41%和37%;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 人的长寿有15%要取决于遗传因素。 对于饮食,五大长寿乡的饮食结构体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豆类、薯类、玉米、水果吃得多,动物食品吃得很少,而且饭量小。据国际自然医学会调查,5个地方 的人日均摄入热量1640千卡,明显低于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标准。 另外,五大长寿乡基本都位于偏僻地区,民风淳朴,居民热情友好、乐观向上、喜欢清静,这也是长寿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五大长寿乡的居民都身体力行着现代人最难实行的长寿原则:劳动一生。现在,除了巴马,其他几个长寿乡都出现了寿星减少的趋势,主要就是现代生活的影响。参考资料: http://hi..com/yamasesaonian/blog/item/77463ed12c36e7389b5027dd.html
9. 中国最长寿的城市排名
长命百岁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一个终极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知道长寿的标准值,就是说,现在的人能活到多少岁,长寿的人他们是怎样过的,新疆这个地方虽然没进入到前十,但新疆喀什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世界五大长寿地区之一,目前,拥有420多万人口的喀什地区百岁老人已达604人,而他们长寿的秘诀就是心理健康和饮食营养均衡,生活过得轻松自在,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不像我们每天加班,为了生活奔波焦虑,研究证明坏情绪比饮食质量更能降低免疫系统功能,更容易促进癌症的发生,同时新疆同时也是一个物产丰富的产地,他们的饮食以奶类、奶制品以及牛、羊肉这些高蛋白质的食物为主,还有自家盛产的水果,这些无污染,无添加的水果能大量的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机能,长寿那就自然而然了。
10. 中国最长寿的地方在哪里
“长寿之乡”在中国的确定标准是: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达到3位。实际上,江苏如皋、湖北钟祥、广西巴马作为中国六大长寿之乡中的3个(另3个为四川乐山市、辽宁辽阳兴隆村、新疆克拉玛依),均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寿星7.5人。
目前,江苏如皋已拥有百岁老人209位,总人口为145万人的如皋成为中国百岁老人总数最多的县级市;湖北钟祥有100岁以上老人71名;广西巴马则于上世纪90年代被国际自然医学会宣布为“世界长寿之乡”,现在百岁老人为78人。
与会的中国老年学会会长张文范等专家认为,尽管三地的长寿之道不尽相同,但良好的自然环境、悠久的敬老传统和长寿文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健康的饮食习惯与长寿食品是普遍的长寿之道。专家们倡议,“百岁人生不是梦,健康方式每一天”,长寿之道实际上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如皋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平原,隶属江苏省南通市。作为世界知名长寿之乡,如皋不在高寒地带,也不在偏僻山区,而是地处江海平原、中国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带。专家们认为,研究如皋的长寿经验更具有普遍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一亿三千万,占总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近年来,老龄问题已引起中国整个社会的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之道也成为专家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