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雨水怎么养生
雨水季节,气温开始升高,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
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感冒。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贰』 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雨水季节,气温开始升高,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
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感冒。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叁』 雨水节气怎样养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月19日进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雨水”。此时节,春回大地,天气变暖,万物开始萌动,春暖花开的感觉越来越明显。
初春乍暖还寒,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及较大的温差,很容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那么雨水节气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雨水节气养生注意四大要点
一、春捂要恰到好处
养生专家提醒,雨水期间要注意“倒春寒”现象。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
需要提醒的是,市民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大家都说“春捂秋冻”,那么春捂到底要捂哪里?
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更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上。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与其上身穿厚厚的大衣、羽绒服,下身的衣裤鞋袜却过于单薄,不如加强腿和脚的保暖,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把下身衣服减得太多。
二、年老体弱者 不宜用冷水
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尽管养生道上有种说法,称常年用冷水洗脸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但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若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很容易侵入关节,加之没有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在手上,就容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在头上就容易出现疼痛等症状。
另外,在春季时期,湿冷犹存,洗头后应该及时用风筒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再变凉,很容易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
三、暖湿天气注意脾胃气滞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损害脾胃。同时,降雨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健脾利湿。
先平时喝水尽量喝温水。一些人在春季容易出现所谓的上火症状,不宜轻易饮用凉茶,以免导致虚火更甚。
另外,注意食物清洁与保鲜,避免出现腹泻等问题。这时候不可以盲目进补,避免助阳外泄,肝木生发太过,克伤脾土,同时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腻脾胃,肝郁脾虚,脾失健运,造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助长湿滞,导致一系列的脾胃问题。
四、饮食以平性为宜
雨水时节气候转暖,但又风多物燥,常常会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因此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食物以平性为宜。“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因此不宜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使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
据营养专家马冠生介绍:这个节气期间饮食的基本原则还是谷类食物为主,食物多样。
保证能量的充足摄入:
能量的来源以谷类为主,形式可以是米饭、馒头,同时注意变换花样,如南方的米线、米粉、北方的面条、大饼等;
注意经常吃些粗杂粮,除了做成玉米面、高粱面窝头等,每天可以通过粥的形式来增加粗杂粮的摄入;
做粥时,加些薯类如地瓜、山药等,可做成地瓜杂粮粥、山药米粥、莲子粥、红枣粥等。动物性食物适量吃、油炸等油腻的食物不吃或少吃。
忌食食物:正月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肆』 节气养生: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因其气候的变化,这一节气的养生保健也尤为重要。那么,雨水节气,如何注意养生保健呢?
养生步骤
注意穿衣保暖
雨水节气过后,气温开始回升,湿度逐渐升高,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这个时候仍要注意保暖,不要急着减衣,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更不要频繁增减衣服,要注意足、腹部的保暖。
饮食合理预防上火
雨水节气早晚较冷,风邪渐增,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和上火的现象,这个时候平时应多饮用温开水,晨起可用温水冲一杯蜂蜜水,因天气还较为寒冷不宜过早引用凉茶。平日饮食以少油腻多清淡为主,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对于肝火旺的人多吃些山药、红薯、紫薯等根茎类蔬菜,以清蒸或煮粥的方式能够起到平肝之用。。
调整起居早睡早起
晨起夜睡总的原则是:跟太阳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晚上不要熬夜,早晨不要赖床,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有助于有效的预防春困。如有需要中午可睡个午觉,但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为宜。否则睡的时间越久越没有精神。
运动要适度
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早晚仍然较为寒冷,雾气大,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过剩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让肝气慢慢地上升。但因为雨水很多,最好不要过早晨练,一些喜欢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锻炼的中老年人应晚些出门,最好与太阳同起床,在气温稍高时进行一些柔和的锻炼。
慎防皮肤过敏
春天晴朗风大,紫外线增强,空气中过敏原增多,花粉指数偏高,有些花粉颗粒很小,很容易随着春风在空气中飘荡,过敏性皮肤接触后,就可引发症状。对于容易过敏的人群来说,外出要注意戴口罩,郊游踏青,尽可能选在花粉指数最低时,如清晨、夜里,或绵绵春雨过后;若非得要外出,回家后要换上干净衣服;饮食上要少吃鱼虾、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伍』 雨水节气养生吃什么
雨水节气养生适合吃蜂蜜、红枣、韭菜、春笋、樱桃等。
1、蜂蜜
春寒料峭,是最容易感冒的时节。此时喝些蜂蜜水,既有清肺解毒、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又有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的功效。
2、红枣
随着天气的转暖,人们户外活动也会增加,对热量的需求就会增大。甜食是热量的主要来源,而红枣不仅可以增加热量,还有养胃健脾的功效。
3、韭菜
春季由于气候多变,因此,保养阳气就显得特别重要。韭菜,特别是春天的韭菜,营养价值格外丰富,具有健胃提神、强肾护阳的作用。
4、春笋
在南方,春笋有着“素食第一品”的美誉,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上海人喜欢吃“枸杞春笋”,南京人喜欢吃“春笋白拌鸡”,浙江人喜欢吃“南肉春笋”。
5、樱桃
樱桃营养丰富,特别是铁含量超高,具有补血养颜、益气祛风和健脾开胃的功效。但是樱桃不宜多吃,否则容易导致上火和损脾胃。
『陆』 雨水养生小知识
《本草纲目》有云:“春雨有生发之气,煮中气不足,清气不升之药事半功倍。”雨水后,天气回暖,养生重在肝,肝属木,木克脾土。
此时,应少食酸味食品,如酸枣、梅子、柠檬、菠萝;多吃甜食,如大枣、山药、桂圆、地瓜、南瓜,补益脾土,肝胃相安
另外,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尚低,昼夜温差变化大,体弱的人易感冒。所以雨水养生应注意以下方面:
春捂防寒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老人小孩要“春捂”,预防“倒春寒”。年老体弱者勿用冷水,洗完头要及时吹干。
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不吃或慎吃辣椒、不喝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
调养脾胃雨水后天气转暖,风多物燥,早晚较冷,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饮食上应少酸多甜,可选择百合、山药、荸荠等。
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生活上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这样便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雨水要做好以下几点
1,养好阳气
春夏养阳是“养护好阳气!”养护阳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要过度消耗阳气;而养护阳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早睡!
晚上11点--凌晨3点正好是气血流注于胆、肝的时间,这时睡觉可以让人体阴阳交接,更是养肝血、心血的最佳时间。
有的朋友,在这个时间段会醒,说明肝阴虚,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肝火大”,那么我们一直建议敲打腋窝左右各10分钟,祛除肝火,或者艾灸三阴交、太冲穴。
2,推 腹
以前的内容里讲过推腹,平时你是直上直下或者逆时针,顺时针交替推腹都可以。
那么现在在推腹过程中,一定要揉揉膻中穴,搓两边的肋骨,如下图的红色部位。当然搓两肋你是直上直下的搓还是横着搓都好!
搓这里会有很好的疏肝利胆的作用!《黄帝内经》里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发”指发散;“陈”指陈旧。立春之后,五脏淤积之气会生发出来,而现代人,大多脾胃不好,中焦脾胃肝胆瘀阻,造成上下阴阳不交,也就是所谓的上热下寒的情况。因此推腹是解决中焦不通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现代人因喜寒凉、过于喜食厚味,大多脾胃不好,身体寒湿重,加之雨水之后,外湿会越来越重,因为强健脾胃非常迫切!
“风气强盛,人的肝气偏旺”,就会出现肝木克脾土的格,因为肝气旺了又会克制脾脏,因此春天我们不仅要做好疏肝理气的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强健脾胃的功夫。
推腹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强健脾胃!
3.艾灸健脾
祛湿、减肥、调经最好的办法就是健脾!
健脾的主穴是中脘穴、足三里,艾灸中脘穴30分钟,足三里左右各20分钟,艾灸一周休息2天。肝火大的加上三阴交、太冲穴。
健脾的辅助穴位:内关穴、公孙穴、太白穴
『柒』 雨水如何养生 3种食疗方最实用
多喝汤粥养脾胃
雨水时节,人的脾胃容易虚弱,此时应多食汤粥以滋养脾胃。汤粥容易消化,不会加重脾胃负担,山药粥、红枣粥、莲子汤都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将汤粥配上适当的中药做成药膳还能滋补强身。如可根据初春时节肝气旺盛的特点,在药膳中加入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首乌粉等升发阳气之药材。
脾胃虚弱的人应避免进食饼干等干硬食物。因为干硬食物不仅不好消化,还可能给胃黏膜造成损伤。另外,老年人脾胃功能不好,此时应以流食和松软的食物为主,这类食物可以促进人体对营养的吸收。最后,晚餐要尽量少吃,因为如果晚餐过量,则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的症状,还会影响睡眠,“胃不合则卧不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吃辣,放燥热
雨水时节,空气湿度增加,但气温仍然很低,因此此时的天气寒中带湿。在这种环境下,人体往往预热壅阻。此时若吃燥热的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预热让人想吃凉东西,但吃凉过多,则会使脏腑为湿寒所伤,出现胃寒、腹泻等症状。所以,雨水时节饮食应以中庸为原则,不吃生冷之物,也不能吃大热之物。冷饮、辣椒都是应当慎食的,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少喝酒,特别是白酒。
高蛋白,御春寒
雨水时节还属于早春,寒流经常光顾,昼夜温差也较大。在寒冷的条件下,人体内的蛋白质加速分解,从而使人的抗病能力降低。所以,此时人体就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来保持体温,应对寒冷。鱼、虾、鸡肉、牛肉、豆制品等含有较高的热量和丰富的蛋白质,所以此时应该多吃。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此时饮食也应该多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且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牛奶、酸奶、蛋类都是比较合适的食物。
雨水最应该吃的食物
山药
养生功效:雨水时节,寒气未消,湿气又至。山药可以健脾利湿、护卫脾胃阳气、提高免疫力,还能调理脾胃、提高食欲,所以雨水时节应该多吃一些山药。
挑食标准:皮外无伤,断层纯白如雪,黏液多,水分少的山药品质较好。
食而有道:最好去皮食用,因为山药带皮食用容易产生麻、刺等异常口感。
山药比较易熟,所以不能煮得太久,否则会造成营养物质的流失,因此炖山药时应该先放其他食材和调味料,最后放入山药。
适可而止:85克/次。
5. 雨水的食谱
(1)百合莲子汤
【材料】百合、莲子、山药各50克,红枣、水发银耳各20克。
【调料】冰糖适量。
【做法】
①百合洗净;红枣洗净,去核;莲子洗净,去心;山药去皮,洗净,切块;银耳洗净,去蒂,撕小朵。
②取一大碗,放入百合、红枣、莲子、山药、银耳,倒入清水,浸泡1小时,放入百合、莲子、山药、红枣,小火煮至熟软,加入银耳煲1小时,倒入冰糖,搅匀即可。
(2)竹荪莲子丝瓜汤
【材料】鲜莲子、水发玉兰片各50克,水发竹荪40克,嫩丝瓜500克。
【调料】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①竹荪洗净,去头,切块;鲜莲子焯5分钟,去衣、心;嫩丝瓜洗净,去皮、瓢,切片;玉兰片洗净。
②各料入锅,加水小火煮30分钟,沥水,放汤碗中。
③锅内放入盐、味精,大火煮沸,倒入汤碗内即可。
6. 人群养生
1. 男士
(一)初春就要开始养脾胃
根据中医理论,肝属木,主升发,所以春季肝气比较旺盛;脾属土,所以脾土易为肝木所克,春季养生失当则可能伤及脾脏,影响脾胃的功能。而雨水过后不断增多的降水也容易带来湿邪,影响脾胃,所以,雨水前后调养脾胃十分重要。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根本,如果脾胃出现病变,人体健康将受到巨大损害,如胃纳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脾运失调则可能出现食后腹胀、便溏等症状。脾胃的病变还会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效果,使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大打折扣。
雨水时节保养脾胃应注意:饮食要有规律,不宜过饱;食物以清淡为主,少食油腻厚味;营养均衡,不偏食,多食五谷杂粮;禁食过冷或者过热的食物;不要勉强饮食,如果不渴却强饮则伤胃,不饿而强迫进食则伤脾。
来自:卿春养生
『捌』 雨水节气该如何正确地养生对此你有何了解
雨水节气的养生重点,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绝大多数人在秋冬季,都会食欲和睡眠更好,大家也都有冬季进补的观念,在冬季明显吃肉量会多于其它季节,并且感觉消化吸收能力都更好,很多人一个冬天就足以吃胖自己,养得一身肥膘。
第四个建议是增加有氧运动,冬天怕冷,大家都不愿意室外活动,春天万物复苏,空气质量更高,并且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增高,正是户外运动的好时机,快走、慢跑、骑车、太极拳、瑜伽、打坐等,都是非常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方式,在春季运用这些运动辅助身体,就能够让组织器官发挥最佳的功效,从而呈现出最最健康的状态。
『玖』 雨水养生小知识 雨水养生重点是什么
导读:立春节气之后是雨水,雨水时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天气的变化让我们的养生方式也有了改变,那么雨水节气怎么养生?雨水养生重点是什么呢?以下是我带来的雨水养生小知识,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瞧瞧吧。
雨水养生小知识
1、雨水节气防倒春寒
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所以穿着轻便的衣物可以方便增减衣物,在感觉到热的时候上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2、雨水节气注意补水
雨水节气气候干燥,容易上火,平时要多喝水,尽量选择喝温水。一些人在春季容易出现所谓的上火症状,不宜轻易饮用凉茶,以免导致虚火更甚。
3、雨水节气调理脾胃
雨水节气是一年中调理脾胃最佳时候,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4、雨水节气多加锻炼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困的发生除了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其实也还与人们一个冬天运动较少有关系。长时间不运动,会使血液循环量减少,大脑的供血自然也就不足,自然就会产生困乏感。所以多加运动会让你的身体和大脑都兴奋起来,让你神清气爽。
雨水养生重点是什么
雨水养生重点是调养脾胃。
就全国范围而言,雨水时节总的趋势是从冬末向初春过渡,气温逐步升高,但同时冷空气依然频繁,天气变化多端,因此一些风湿病患者、风湿关节炎患者以及脾胃虚寒的人群容易受到这个节气影响而犯病。
春季由于气温变化大,民间常有“春捂”的传统,也就是提醒人们穿衣方面要注意保暖,这种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立春过后阳气渐盛,但同时人体的抵抗力在冬季后难免有所下降,对风寒之邪的抵御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因此容易易感邪而致病,这时候适当的“春捂”对预防疾病是有好处的。此外,由于雨水时节气温变化比较大,对老年人和儿童身体威胁会比较大,如果不注意防寒保暖,易诱发各种相关疾病,因此这部分人群尤其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
同时,医生提醒,雨水的养生重点应为调养脾胃,“所谓‘脾胃为后天之本’,雨水时节降水较多,同时脾胃主运化,可以运化水湿。这时候如果我们做好了脾胃的调理工作,可以祛除雨水对人体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如湿邪不去等。同时,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也可导致脾胃功能的损伤和下降。”
在雨水时节我们也应该适当调理饮食,注意一些饮食的宜忌,以免损伤脾胃。
“我们知道,春天主生发,因此雨水时节要少吃寒凉的食物,如黄瓜、冬瓜宜忌绿豆等,而健脾的食物,如小米、山药、胡萝卜、鲫鱼等则可以适当吃一些。”
在此,医生给我们推荐了一个雨水养生方——山药红豆汤,做法很简单,取100克山药和50克红豆一起煮汤即可,其中山药有健脾的功效,红豆则可以利水,两者搭配则可以起到健脾利水的功效,非常适合雨水时节养生食用。
雨水脾胃应该怎么样调养
1、忌油腻、腌制食品
要想调养脾胃,千万不要去吃一些特别油腻的食物,也不要去吃一些特别辛辣刺激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对于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喜欢吃腌制过的食物,一定要改正这个坏的习惯。有很多老年人可能会出现一些脾胃有点虚弱的现象,所以要想调养一下自己的脾胃,就必须要多吃一些比较有营养的东西,千万不要再去吃一些腌制过的食物了,因为腌制过的食物咸度很高。
2、调补脾胃的方法
调补脾胃:多食大枣、山药、莲子、韭菜、菠菜等。并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名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忌食食物:正月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此时最适合调理脾胃,最好喝点“雨水养生汤”。具体做法:取银耳15克、核桃仁15克、小米适量、枸杞30克煮粥,于每天上午10点服用200毫升即可。
春季养脾健脾很重要。养脾也要静心,以精神的调摄为主。心平气和,使肝气不横逆;静心养气,心气充和,进而滋养脾脏,养脾得以健胃。这个时节天气多变,一定要保持心境平和,只有情志相适,加上饮食的调养,健脾的功效才会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