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养生 > 养生的方面立秋有什么说

养生的方面立秋有什么说

发布时间:2022-08-30 18:24:31

A. 立秋养生:立秋怎么养生

立秋怎么养生?
1、谨防秋燥。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立秋后基本上是以温燥为主,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可适量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适当选食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梨、甘蔗、荸荠、柿子、百合、银耳等。
2、调理脾胃。实际上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山药等。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3、养阴补虚。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但是秋补可不能乱补,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如果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动则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就属于气虚体质。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简单的方式。如果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夜热盗汗,肌肤枯涩,舌淡红无苔就属于血虚体质。可以用当归、红枣、何首乌、桑葚做粥,在炖鸡汤、炖肉时也可以加点。如果颧面潮红,口燥咽干,盗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红少苔就是阴虚的体质。可将麦冬、五味子、山药、百合等,在熬粥的时候放几味。
4、调节心情,谨防秋燥。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重视预防。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立秋后基本上是以温燥为主,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初秋免不了出现“秋老虎”的炎热天气,这种天气很容易令人心情烦躁,应积极防范“情绪中暑”。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就要伤害肺气。秋季伤害了肺气,到了冬季,就要发生病变,这是因为人在秋季养“收气”不足,到冬季奉养“藏气”力量不够的缘故。
5、食品、衣物需防霉变。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天气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一般来说,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而相对湿度也会增加,这就很容易产生霉变。 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泻、呕吐、肠炎和痢疾等。易霉变的食物有:面包、蛋糕、熟肉、鱼虾、奶、鸡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类等。衣物、床单、被褥发生霉变,同样会导致皮肤过敏。需要注意的是,封闭式包装的熟肉打开后,一天内应吃完,如果时间较长,在没有确认变质的情况下要充分加热后才可食用。牛奶变质一定不能喝。霉变的大米、面包、蛋糕一定是不能食用的。
6、需防“空调病”。立秋后,办公室的空调照旧,但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茶。身体虚弱者,可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立秋养生的一些注意事项,立秋是又热转凉的季节,昼夜温差大,大家要注意及时添置衣服,小心着凉。

B. 立秋到了,在健康养生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立秋将至该注意的养生要点
1、要少吃西瓜
即将进入立秋节气了,就要慢慢减少寒凉食物的摄入,不然很容易损伤肠胃,引起腹泻,比如说西瓜。尤其是放入冰箱中冰镇的西瓜,其本身性寒,经过冰镇之后,西瓜中的寒气也就会更多,吃了以后身体内的寒气自然也会变多。所以说,千万千万要记得要少吃冰镇西瓜。
2、要少吃辛辣食物
因为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起来,如果此时再吃辛辣类的食物,不利于滋养肺脏。所以说,平日里要适当减少辣椒、烧烤、生姜等食物的摄入,管住自己的嘴巴。相反,应该多吃莲藕、银耳、马蹄等能够养阴润燥的食物。
3、要少吹风
虽然说天气依旧还很热,但是即将进入立秋之后,温差会变大。所以说,不要贪凉,少吹风。而且最好是避免皮肤直接被风吹,以免皮肤被刺激而变得敏感。其中,提醒平日里有吹空调的男女,不要再整夜吹空调了,以免受风着凉。

C. 立秋养生要注意哪些禁忌

1、健康饮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2、调理脾胃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预防秋乏
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D. 立秋养生顺口溜是什么

综述 :如下:

1、时到立秋年过半,可能有涝也有旱。

2、男女老少齐努力,战天斗地夺高产。

3、棉花抹杈边心,追肥时间到下限。

4、天旱浇水要适量,防治病虫巧把关。

5、早秋作物渐成熟,防雀糟蹋要常转。

6、晚秋作物治追耪,后期管理不能软。

E. 立秋有什么讲究「必读」

立秋有什么讲究「必读」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那么立秋有什么讲究?下面我为您分享!

立秋饮食养生的讲究

立秋是夏秋交替之时,古人一直非常重视这个节气,民间有着各种文化生活风俗。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宋朝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看看现在锡城的街景,有些大树的叶子已枯黄飘落,似乎提前进入了秋天,不过这可不是天气转凉引起的,而是天气太热把它们热坏了。

除此之外,古人还有立秋日戴楸叶、秋水吞食小赤豆的风俗。此外有些地方还流传一种叫“香薷饮”的中药药方,由香薷、白扁豆和厚朴三味药组成,人们在立秋前一天便纷纷到药铺买好这些药,煎好后露宿一夜,次日立秋之时凉饮。当代专家说,这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它可以起发汗、解暑、健脾、利湿之效,对治疗夏季中暑、头晕、呕吐、腹泻等效果显著,可以拿开水泡,代茶饮。

1、红烧肉、爆肚冯,解馋之余还养生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伏天人们胃口差,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要补了,办法就是到了立秋吃味道厚的美食,首选吃肉。

这个习俗在北方尤其盛行。比如,老北京的四合院人家,立秋时多炖肉、烧鱼、炖鸡鸭,其肉多烹制成红烧肉、白切肉或自制酱肘子肉,也有这天吃肉或螃蟹肉馅或瓜馅饺子的。

讲究的文人墨客名伶有“要吃秋、有爆肚”之俗,吃爆肚有养脾胃之功效,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北京人吃爆肚讲究去东安市场、大栅栏的门框胡同和东四牌楼等地,那儿有著名的爆肚冯、爆肚满等,他们的爆肚制作精细,肚嫩佐料唯美。

著名作家鲁迅、巴金、丁玲等名人曾是门框胡同的常客,戏剧名伶梅兰芳、马连良、李万春、小白玉霜等也都很喜欢吃爆肚。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这天吃炖肉别提多讲究了。家里的主妇要到市场上买一大块非常新鲜的猪后臀尖肉,回到家里洗净。在炉子上坐好了锅,里面除了切成方块的肉和水以外,还要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酱、盐等,用文火炖。

在这里面的料包可不简单,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叶、木香、凉姜、白芷、陈皮、豆蔻、砂仁、桂圆、小茴香、甘草等20多种中草药香料组成的,炖出来的肉香味扑鼻。可以说在这一天里,整个城市完全沉浸在炖肉的香味里。

其实立秋这天吃炖肉,除了久远的风俗习惯以外,对养生保健也是大有好处的。因为夏天太热,人们会不自觉地偏食,这对人体的生态平衡是非常有害的,往往还会对人体的内分泌和生物机能造成影响。

而就在立秋的时候,人们用吃炖肉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体内既补充了必要的营养如脂肪、蛋白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又起到了增强肌体抵抗能力的作用。同时,料包内的各种中草药的中和,对人体更是起到了祛瘟除湿、平补平泻的疗效。所以说,立秋吃炖肉既解了馋,又起到了保健和养生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2、赤小豆、井水服,洗澡为防秋老虎

立秋,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时。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从唐宋时起,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7粒至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清朝,民间还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和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的话就叫“苦夏”。

立秋这天洗澡方面很讲究。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有的地方这天还忌讳洗澡。

这些讲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不生秋痱子。因为在立秋后还有“秋老虎”一说,还会热上一段时间,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还会存在。

比如,老苏州人在立秋这一天,就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有的时候,还会从院子里的薄荷树上剪下数片薄荷叶,放在泡澡水里。

另外,因为立秋是要庆祝的节日,所以宋人笔记《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戴楸叶的习俗,今天在胶东、鲁南一些地区仍有保留。

3、你吃桃、我啃瓜,也有人吃豆腐渣

除了“贴秋膘”,立秋时吃其他的东西,可以统称为“啃秋”,有些地方也叫“咬秋”。

“咬秋”和“咬春”之俗一样自古有之。清代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这习俗在北京、天津、河北一带曾很流行,人们在立秋的前一天将南瓜、北瓜、茄脯及香薷汤放在庭院中晾一天,于立秋日吃下,有消除暑气避免得痢疾腹泻的作用。

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在北方和江南一些地方立秋有吃西瓜之俗,西瓜有清暑气祛积淤的作用。比如江苏等地就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还有些地区立秋有吃鸡蛋、吃秋桃子、吃豆腐渣的食俗。杭州大人小孩子每人都要吃一个秋桃,吃完还要把桃核留起来,待到除夕那天晚上将桃核扔入火炉烧成灰烬,认为来年可免除瘟疫。

山东的一些地方,比如青岛、莱西等地区曾流行吃用豆末青菜做成的豆腐渣,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吐也不拉”的俗语。

立秋各地饮食讲究

立秋后膳食要平衡进补须科学

天气炎热,西瓜固然是消暑的`佳品,可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制适量食用。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医生周群燕提醒大家,西瓜是大寒的水果,吃多了容易引起胃寒、腹泻等病症。周医生建议,市民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饮食。有的人体质偏寒,寒性的水果自然要少吃或者不吃,就像大热天有的人喝热水才舒服,而有的人喝冰水没有关系。

周医生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平衡膳食,粗细搭配,荤素搭配,食物品种越多越好,这样营养素就可摄入多一点、均衡一点;另外高温天还是以清淡饮食为主,甜食少吃一点为好;滋阴防燥现在也可以做起来了,夏天大家常吃的百合绿豆,也能起到这样的功效。总之一点,最好吃顺应季节自然生长的食物,少吃反季节生长的食物。

也有专家建议,从中医学角度讲,秋季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多吃清润甘酸的食物比较好。酸味水果中滋阴润肺的效果明显,含酸性物质种类最多的当数山楂,它能帮助消化、防止脂肪堆积、延缓衰老;葡萄则含有大量葡萄酸、柠檬酸、苹果酸等,除了生津止渴,还有补血、强心、利尿的功效。大家还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品,如银耳、莲子、杏仁、核桃、芝麻、甘蔗、白萝卜等。

1、北京贴秋膘: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呢?实际上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厌食之感。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 ,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2、杭州食秋桃:

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天津咬秋: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4、四川的立秋水: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5、山东的立秋渣: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

F. 立秋养生顺口溜简短18字 立秋节气的民谣

无论是哪一个节气的到来,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肯定都是有一定的影响存在的,所以说这是他们学校去进行了解的。那么在立秋这一个节气到来的时候,有没有一些养生的顺口溜存在呢?除此之外,在这一个节气之中,肯定也是存在着一些民谣的发展的。

立秋节气的养生顺口溜

秋分寒露,阴阳相应,贵在平衡。耗损多燥,劳劳不葆。

立秋节气的民谣

时到立秋年过半,可能有涝也有旱。

男女老少齐努力,战天斗地夺高产。

棉花抹杈边心,追肥时间到下限。

天旱浇水要适量,防治病虫巧把关。

早秋作物渐成熟,防雀糟蹋要常转。

晚秋作物治追耪,后期管理不能软。

适时播种大白菜,炕土壅葱夺丰产。

保护地菜筹建棚,底肥施足地深翻。

大积大造农家肥,割晒青草抽时间。

林木果树管理好,摘下果梨去卖钱。

畜禽管理要加强,要紧预防牛流感。

喂鱼注意多投草,鱼病防治至关键,

坑内菱角采下来,继续管好藕苇芡。

立秋节气的古诗

《立秋》

杜甫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

[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秋词二首》

[唐]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 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G. 立秋节气养生注意要点 立秋应该注意些什么怎么养生

导读:历年来每逢过渡性节气来临之时,便是养生的好时机,就拿立秋这一节气来说,立秋意味着夏去秋来,因此我们的养生攻略也应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那么,立秋节气养生注意要点有哪些呢,下面我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立秋应该注意些什么怎么养生。

立秋节气养生注意要点

1、不要暴饮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建议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有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

3、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导致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其次,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4、营养要均衡,更要易于消化

夏季不但人体消耗大,而且因高温而食欲下降,会导致营养供给不足,所以立秋后的饮食要多样化,只有食物的多样化,营养才会更均衡,食物还要易于消化,这样才能有效地补充人体所需的各项营养元素。

立秋节气养生吃什么好

1、茄子

中医认为,茄子性凉、味甘,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宽肠利气等功能。除了含有丰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还有一点与其他蔬菜不同,就是富含大量维生素P。维生素P是黄酮类化合物,有助保持心血管保持正常功能。因此,茄子对动脉硬化症、高血压、冠心病和坏血病患者都非常有益。

2、薯类

秋季正是薯类出产的旺季。薯类食品多有强健身体的作用,其中富含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传统认为薯类食物能补中气,现代研究又认为它们作为主食食用,有利于预防肥胖和多种慢性病。经常吃山药、甘薯、芋头、马铃薯等,作为精白米面的替换品,是非常好的养生措施。

3、黄瓜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减秋膘”吃黄瓜是不错的选择。

4、莲藕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立秋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其中莲藕为首选。莲藕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它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有明显益血益气的功效,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6、西瓜

与立春的“咬春”相类,京津等地区立秋有“咬秋”的习俗。据说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津门杂记。岁时风俗》: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7、赤小豆

从唐宋时起,有在立秋之日用秋水服食赤小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赤小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赤小豆味甘,性平。能健脾利湿,散血,解毒。赤小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赤小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我们也可以效仿古人,在立秋之时吃些赤小豆,稍做改良,把赤小豆做成营养粥口感更佳。

阅读全文

与养生的方面立秋有什么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鞍山东方老年公寓 浏览:408
美容养生如何开发市场 浏览:739
社区重阳节爱心义演的活动主题 浏览:104
比人类长寿的动物 浏览:856
农村养老保险可以改嘛 浏览:224
如何做健脾胃的养生粥 浏览:322
老年人照顾护理全图解 浏览:104
老人家腰疼吃什么药 浏览:46
交养老金返钱逾期了怎么办 浏览:83
无锡热敷理疗养生毯什么牌子好 浏览:476
工人提前退休年龄 浏览:921
世界最长寿老人家族 浏览:538
如何让叛逆的孩子和父母说话 浏览:370
酒店养生项目有哪些 浏览:600
养老院收红包坏处 浏览:430
全身压力来自父母怎么办 浏览:569
日本100岁以上老人有多少钱 浏览:182
一年交9000的养老保险 浏览:700
孝敬奖申请 浏览:336
珍爱生命孝敬父母 浏览: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