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养生从哪里学起

中医养生从哪里学起

发布时间:2022-08-23 08:00:44

① 人们在哪可以学习中医养生知识

你可以买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红宝书》、《中医蓝宝书》,《方剂学》,《汤头歌》等相关书籍看看,了解一下中医。针对喜欢中医、热爱中医的人,或者是因病逼迫去学习中医的人,只要不是打算当医生,只想学习中医以养生保健或者自救,或者给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解决痛苦,建议还是先从四大经典学习,以自学为主。

学医救人,想要学习专业的中医知识还是去中医学院,毕竟可以从基础学习,一步步加深学问,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如果是仅是兴趣,爱好,那就找一个中医培训班,或者给老中医做学徒,也可以。

② 我想自学中医,从哪里开始入手比较好

自学中医最有效最捷径的办法就是跟个好中医边学习理论边跟着实践,不然你把书读的滚瓜烂熟也没有用的,中医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习比较有兴趣比较好理解接受的,学习的更快
中医院校而言,一般是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然后中医诊断学,接着中药、方剂。不过就自学而言,我建议首先肯定是要看中医基础理论的,不然很难理解中医,然后多背,《黄帝内经》是必看必背的,太深的书先不要看,把基础打好在去看,不然就像学长说的看也是白看,因为根本看不懂。师传的一般都是先背书,几大经典著作都背了再上临床跟着学
如果是自学,我交你一套我们大学时期的教学方法吧,
首先你要买一套教材,我把基本的教材列出来,中医基础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这只是基本的,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整理一下希望能帮助你,我觉得对于自学比较容易入门。比较快的能认识中医学的理论以及思路。
第一门课程你需要学习中医基础学,这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必修的,会有很多看不明白,没关系,一直看到第五章节你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中医的理论了,中医的学科是抽象的,第二门课程你要学习中药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当然条件允许最好能卖点带图像的中药书籍来加深印象,第三门课程,方剂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书里面附有方歌,最好能把常用的方子记下来,比如麻黄汤,桂枝汤,六味地黄汤,四物汤,八珍汤等,大概有几百个方子,把重点的方子记下。这三门课程归纳为理论课程,就好比打仗你现在已经掌握如何用枪了,下一步应该学习如何射击,如何打中把心。第四门课程,中医诊断学,这课程很重要,是理论步入实践的桥梁,把中医诊断学学会,后面的课程如鱼得水,中医诊断学主要讲的是如何分析疾病,如何诊断疾病。第五门课程,中医内科学,必修的,中医内科学属于实践课程,里面讲解很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还有其他的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外科,中医骨科,都属于实践的课程。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来学习,比如想学习治疗儿科的疾病,就多专研。医院也不是每个医生样样都精通的,所以这时候你需要选择自己的想专研的课程,(正规院校内,外,妇,儿,是必修的,自学的就可以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来学,太大量自己也消化不了)如果想往针灸推拿方面发展,在第四门课程的时候还需要同时学习经络学,学完经络学在学习针灸学,经络学是理论学科,针灸推拿学属于实践课程。学完这些,你以及是个中医的入门学生了,想治病厉害,救死扶伤,你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医学院校这时候是在医院学习一年或者两年,临床实践很重要,你最好能找个诊所之类的跟个老师学习一两年,就当是你的医院实习。
在学习中医最好能同时学西医的课程,(我们当时也学的)第一门解剖学,第二门生理学,第三门,病理学,第四门药理学,如果时间多,最好把生物化学也学了,这课程讲解DNA排列,维生素的作用,以及人体所需要的一切物质,以及自身合成还有需要饮食补充。人体需要多少热量,一天消耗多少,需要喝多少水,里面都有详细的分析。西医至少学这5门课程

③ 自学中医从哪里学起

自学中医要从读中医书籍入手。
可以先买一些现在中医药大学的教材,从最基础的学起,例如《中医基础理论》、《思考中医》等。有些基础了,然后就是拜师学艺,临床实践的经验是很重要的。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④ 中医要从哪里学起

如果系统的说是要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的,但是,如果是爱好,个人认为,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是比较容易学和记忆的。

⑤ 零基础学中医应该从哪里开始

1、最开始零基础时很难容易被各种各样的书迷惑的眼花缭乱,此时不要乱买乱看,从教材入手。先看《中医基础理论》,认真看书学习,不懂得可以请教周围中医师,或者网上搜索。此书为一切之基础,要懂:阴阳、五行、气血、脏腑、经络。此为中医学路之基石。

2、中医基础理论了解过后去看《中医诊断学》。学习诊断学的秘诀就是可以不太理解结合实际情况如何,但是一定要看懂。了解“四诊”“八纲”“六淫”之类的一切关键内容。要有自己的理解,学习此段后能做到按照书中内容讲解至无误就算小成了。

3、当进入到第三阶段推荐针灸。可以先从《针灸学》《经络腧穴学》开始入手。当你有一些基础后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一类的古书就便于理解了。也可以看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

4、当你进入到这四环节的时候,你要想继续精深,去找一位医师(名师)要学会跟师学习,才能更加充分学习到诊断与施治。

5、这一步就是你面临着是否选择成为中医师,目前想成为中医师有两条方向可以参考,具体还是要询问当地有关部门。

第一条:师承学习三年或五年,考试通过参与实习,实习期满。考取。

第二条:拥有中医专业高等学历参与实习期满可以考取。

(5)中医养生从哪里学起扩展阅读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⑥ 想学中医该怎么开始入门学习

作为中医人,当然想成就明医。可是,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中医,才能有所成就呢?

(一)对名老中医成才经验的总结

有人通过文献研究法对81位名老中医的成才经验进行总结,发现他们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学医动机上是笃信中医且立志明确;(2)传承模式主要为家传师授,辅以科班;(3)读书学习方面是熟读经典,博览群书;(4)临床实践上勤学持恒,善悟创新;(5)治学态度秉持虚心善问,博采众长。

也有人对30位国医大师进行统计文献分析,发现他们具有以下共同之处:(1)从医者品德修养高尚,终身热爱中医事业;(2)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结合是国医大师成才最直接、最有效的模式;(3)国医大师在成长历程中都熟读、反复背诵、专心钻研《伤寒论》《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4)开展中医科研、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弘扬中医是国医大师成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则,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

现代中医药院校多采用西医院校的培养模式,即先学习四年理论,最近一年再上临床实习。我当年读大学时就是这样过来的。我自己体会,这种模式非常不合理。一方面,前面四年所学的知识,上了临床几乎忘光了;另一方面,理论不能切合临床,学的非常枯涩乏味,缺乏兴趣。事实上,中医理论的内涵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深刻领悟,所以如此教育模式是不符合中医教育的客观规律的。

那么,应该如何做呢?我的主张是尽早临床,边学习,边临床,在学习中医的第一年,甚至第一个月,就开始接触临床。这样不仅能提高对中医基本理论的掌握,而且可以准确地用理论指导实践。

要想快速成长起来,中医学子就一定要从临床中去进取,理论与实践一体会,这样才能按照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形式去进步。古代的师带徒模式即是如此培养弟子的。我目前在选择中医工作室培养中医弟子,我所采取的也是这种模式。

三则,正心

热爱中医是学好中医的内在动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愿意学习中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爱中医,信中医,对中医有兴趣。

学习中医绝非简单的过程,而是要历时数年,其间需要付出许多精力和时间,可以说,学习的过程非常辛苦。这就要求学习中医者要先正心。

正心包括几个方面,其一,信中医,对中医理论有信心,对中医治病有信心,对中医的未来有信心;其二,爱中医,对中医有热情,有兴趣,这是坚持学习中医,数年甚至数十年不动摇的关键;其三,有远大理想,或为了传承绝学,或为了治病救人,或为了实现人生抱负,总之,要有舍身进取的精神。

中医属于精英教育,中医的未来非常美好。中医学子在准备学习中医之前,应该正确审视自己的兴趣爱好,若在学习期间丧失热忱应及时调换专业,以免增加学习负担与心理压力,更会妄耗许多时间。

小结:

综上所述,“读经典,传师道,重临床”,几乎是所有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公认的中医成才的经典路径学历起点。我们要想学好中医,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地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必然会有所成就。

再者,中医人人可学,学历低的人也不要气馁。有人统计发现,学历对中医成才虽具有较大影响,但成才结果与学历高低并无恒定的递进联系,学历高低并非是决定因素。在我看来,只要高中毕业了,有了一定的文化功底,那么,就可以学习中医。只要自己能不懈努力,并且遵循正确的途径,必然会有所成就的。

建议每位中医学子都不妨读一读《名老中医之路》。这是一本真正的中医励志之书,读后必然会有发奋的动力。若某个时候学习中医的动力不足了,建议不妨再读此书。(董洪涛)

⑦ 想要自学中医,应该先从哪本书入门

自己看的几本书感觉不错,推荐你看看。第一本,李辛的《经典中医启蒙》,通俗易懂,重点是看了会有一个初步的中医世界观。第二本,樊正伦的《一本书说透中医养生》,生活处处非养生,养生处处有中医,自学中医从生活中感悟实践最佳。

想要自学中医,应该先从哪本书入门?五是摒弃急于求成的心,只有沉淀下来,做到以上四点,你就可以学习中医了,是不是很难?中医之所以人才凋零,一方面在于政策引导,教育方式,可更重要的则是它对学习者的要求太高,很多人都会半途而废,不能坚持,所以说最后一点就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耐心。

⑧ 哪里能学习到中医基础知识呢

到哪儿能学到中医的基础知识呢?一是考到中医药大学或者中医药大专20到有中医的医院里去实习,跟着老中医学习,三是自学成才,看书看视频,然后再找其他人请教。

⑨ 想自学中医,从哪里开始

想成为一个懂点中医的人,则学以下五本书就察不多了。中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若是出于对中华文明的这一瑰宝的热爱,有强烈的爱国之心,爱民族之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我觉得你应该学一学中国哲学,他是中医的理论基础,然后是对中国古文化的了解,因为中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他渗透入了中国文化的各方面。许多文学作品都有中医的点点滴滴。如中医的心志学说,讲“恐胜喜”
这可以在“范进中举”中看到,胡屠夫通过恐吓治了因喜而生的疯。
再有就是对中医的正确态度,坚信中医是科学而不是迷信。不能学了中医。碰上感冒发烧还要吃西药,输液。
中医是不需要西医的详尽解释的,也没必要
“中医”注重的是养生学,靠的是望,闻、问、切诊法在依照病情滋阴、补阳、调理
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中病即止”,“效必更方”,从不主张长期大量用药
建议只看中医的饮食疗法和养身之道
中药或者针灸
太复杂
不适合初学
在看点学中医的书——中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中医四部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医学的经典《本草纲目》
1先看(中医基础理论)入手2看中医诊断书3看脉诊4中药5看方剂你要是想学中医针灸的话也可以看看针灸。
我天天跑我们的中医科室
感觉
中医很奇妙的!!

⑩ 学中医从哪里入门

学中医应该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入门。中医学除了解释人体生理、病理与疾病治疗外,其内容还包括古代的天文、地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古汉语学等。学习它,除了自身养生祛病外,还会学到其中蕴含的众多国学知识。

中医学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

(10)中医养生从哪里学起扩展阅读: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

阅读全文

与中医养生从哪里学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成都老年公寓调研ppt 浏览:237
重阳节去敬老院报道 浏览:620
如何举报父母不抚养自己 浏览:526
怎么和耳背老人交流 浏览:893
普兰店区农村户口怎么交养老保险 浏览:439
沈阳老年大学书画 浏览:672
50岁左右跑步对关节的影响 浏览:970
老人的淋巴结炎怎么办 浏览:869
全国排名前列的养老院 浏览:200
军队人员退休工资如何计算 浏览:731
2016年全国养老金调整排队 浏览:238
靠儿子媳妇养老是什么意思 浏览:1
南京最低退休金 浏览:118
社保退休计算工资 浏览:225
18年深圳退休金计算器 浏览:492
父母教养有四种是哪些 浏览:958
社保局对医保退休有异议 浏览:943
两年义务兵父母多少补贴 浏览:880
退休工资计提工会费么 浏览:790
体检书是什么 浏览: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