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养生 > 休养生息体现了什么社会繁荣局面

休养生息体现了什么社会繁荣局面

发布时间:2022-08-13 14:54:16

1. 休养生息政策这一政治局面有什么特点

休养生息政策,是西汉初期按照黄老思想治国的具体实施。其特点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无为无不为。目的是恢复发展生产。

2. 汉高祖为什么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初年国家富庶的状况怎样

汉高祖为什么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初年国家富庶的状况怎样?以下内容将为大家讲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哦。

1、汉高祖为什么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初年,经过长期战争之后,社会经济凋敞。据《汉书》记载,当时粮食很少,粮价很贵,马匹也少,连皇帝坐的车也选不到同一色的四匹马来拉;将相出门,有的只能坐牛车。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难于剥削到很多财物。

以上就是汉高祖为什么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以及汉武帝初年国家富庶的状况。

3. 在封建社会里,许多朝代在开朝之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请你举一个事例进行说明

是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原因。说 明汉初统治者对强秦速亡进行了反思,认识到暴政、滥用民力、严刑峻法是 导致人民造反的原因。因此,在战乱后,吸取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宽刑薄 赋,培养民力,采取恢复发展经济以稳定统治的措施。这就是休养生息政策 的基本点。讲解时应引据史实,强调汉初统治者能如实听取陆贾的意见,采 取正确的治国政策。汉初统治者是经过汉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才得以实现恢复经济,稳定统治的目 的的。恢复经济的关键是重视农业生产,汉景帝说的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的论述,识。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是“海内殷富,国力充实”,出现了“文景之
治”的安定局面。对各项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应指导学生分条款在教 材中划出并要求掌握。汉高祖时采取的措施有四条:
(一)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
(二)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田宅;
(三)释放奴婢为平民;
(四)定田租为十五税一。 汉文帝时又提出了两点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连续 12 年全免田租;
(二)徭役 3 年一次,减刑罚,废肉刑。汉景帝时,田租定为三十税一, 进一步减刑罚。

4. 统治者西汉前期实行休养生息有何历史意义

经过了反秦战争,还有四年楚汉相争、剪除异姓王。汉高祖刘邦建立起西汉王朝。 西汉初年,经济已经残破不堪,社会刚刚稳定,必须建立和制定一些制度和政策来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因此,西汉初期使用“黄老之学”来统治王朝,避免重蹈覆辙。而相应的要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所谓“黄老”,即黄帝、老子。“黄老之学”即要使用黄帝、老子的思想来统治国家。 “休养生息”,源于老子的思想中的“无为而治”,既“无为而无不为”(在这里不是指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休养生息”政策包括"轻徭薄赋",“宽刑慎罚”,就是说减轻徭役,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的同时还要慎重处理刑罚。 西汉自建立到汉武帝70多年间,经济得到恢复,社会比较稳定,为汉武帝以后“削藩”、“攘匈”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经济政策已经不适合汉武帝时的社会现状。所以汉武帝会改革,是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事实证明,“休养生息”政策符合西汉的社会现状,对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进行巩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也使得自西汉后的王朝也纷纷效法,使得王朝得到巩固

5. 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朝休养生息的政策对社会安定有什么好处

“休养生息”,源于老子的思想中的“无为而治”,既“无为而无不为”,这是用道家的思想来进行国家的管理。汉朝通过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巩固了国家的统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强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正是由于汉高祖刘邦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使得西汉经济上得到了恢复,社会也逐渐安定,国家实力增强,巩固了西汉的统治。海内殷富,国力充实,后来汉朝国力强盛,汉武帝被驱匈奴也得益于休养生息政策打下的良好基础。

6. 修养生息政策实行产生了什么影响

明太祖实行的修养生息政策
目的:安抚百姓,使其安土重迁,恢复遭受战乱的社会生产,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作用:明太祖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使整个社会逐步地稳定下来。

汉朝的休养生息
公元前202年,刘邦终于即皇帝位,建立了汉朝,建都洛阳。由于出身平民阶层,又有秦王朝因暴政而灭亡的前车之鉴,刘邦深知夺取天下的不易与百姓生活的艰难,所以格外注意用温和的方式统治国家。针对建国时的天下形势,他采取了这样几条措施来恢复正常的生产,并重建社会秩序:

首先是减轻田租,将税率定为十五分之一。与之前秦王朝的横征暴敛相比,这种措施无疑深得人心。

其次,当时的社会上有许多曾经因为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人,刘邦下令全部恢复他们的平民身份。这样一来,许多人就从富户的奴婢变成可以自由耕种的平民,这对于恢复生产无疑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对于复员回家的军人,中央也给予免除徭役的奖励。

第三,继续推行秦朝按照军功授予田地和房屋的政策。这也是一项安抚人心的措施。

第四,号召在战乱中逃亡隐居的人回家,恢复他们在原居住地的爵位和田宅。这项措施也起到了发展生产和恢复社会正常秩序的作用。

最后,为了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农业中去,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很大限制,他们不能穿丝衣,不能乘车,需要缴纳更多的赋税。这是由汉初重农轻商的思想决定的,在当时的人看来,商人只会转卖产品,却不能自己动手创造衣食财富,对社会没有什么益处。当然,这也是在国家刚刚建立,物质资料贫乏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思想。等到后来生产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需要交流转运的剩余产品时,商业和商人的地位就被人们重新认识了。

7. 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内容和作用

一、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的内容:

1、解甲归田:

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刘邦鼓励士兵回乡生产一方面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又增加了社会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劝民还乡:

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战争期间流亡山泽没有登记户籍的人,令各归其县,登记户籍,恢复原有田宅,这样及增加了社会劳动力,又增加了缴纳赋税的人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释奴为民:

因饥饿卖身为奴隶的释放为平民,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社会劳动力。

4、十五税一:

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休养生息的作用:

①巩固西汉统治;

②推动经济发展;

③奠定强盛基础。

汉初汉高祖刘邦推行休养生息措施,他的后继者文帝和景帝继承了汉高祖的既定方针,继续推行一系列治国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繁盛局面称“文景之治”。

(7)休养生息体现了什么社会繁荣局面扩展阅读:

1、文景之治简介: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2、无为而治思想

汉帝国建立之初,利用民众对秦王朝残厉法制的不满,顺从民意,进行了政治改革。为与民休养生息,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无为而治本意并不是不为,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适于统治者。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规范,倾向于不妄为,适于每一个人。

无为政治看起来有消极保守的倾向,从另一种种角度看,却透露出科学的客观主义的精神。这种政策强调行政上不妄为,少有急切的举措,避免苛政扰民,使社会生活在自然的状况下得以安定。这种政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进步。

文景时期,继续推行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各项政治措施实际上都围绕着无为而治的思想展开,并适当补益损革,使得汉朝国力逐步恢复。

文景时代比较宽和的政治空气,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汉书·食货志上》说,“文帝即位,躬修位节,以安百姓”,对于当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8. 清朝时期,国家强盛,人民休养生息,这种局面称为什么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

9. 西汉初年,经过修养生息,出现怎样的局面

经过了反秦战争,还有四年楚汉相争、剪除异姓王。汉高祖刘邦建立起西汉王朝。西汉初年,经济已经残破不堪,社会刚刚稳定,必须建立和制定一些制度和政策来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因此,西汉初期使用“黄老之学”来统治王朝,避免重蹈覆辙。而相应的要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所谓“黄老”,即黄帝、老子。“黄老之学”即要使用黄帝、老子的思想来统治国家。
“休养生息”,源于老子的思想中的“无为而治”,既“无为而无不为”(在这里不是指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休养生息”政策包括"轻徭薄赋",“宽刑慎罚”,就是说减轻徭役,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的同时还要慎重处理刑罚。
西汉自建立到汉武帝70多年间,经济得到恢复,社会比较稳定,为汉武帝以后“削藩”、“攘匈”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经济政策已经不适合汉武帝时的社会现状。所以汉武帝会改革,是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事实证明,“休养生息”政策符合西汉的社会现状,对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进行巩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也使得自西汉后的王朝也纷纷效法,使得王朝得到巩固。
出现了 :“文景之治”

10. 西汉初年实行的治国思想是什么,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表现是什么

国家草创之初,因迭经战乱,经济凋敝,民生困厄 ,因此丞相萧何力倡节俭。据记载,汉初,国家财政困难,就连汉高祖所乘的车驾,也无法配给纯一色的四匹马驾车;而有些功臣勋戚与王公大臣,只能乘牛车。

萧何在汉高祖的授意下,大张旗鼓的招贤纳士,严禁富豪做官为将、买卖、私蓄奴婢,各诸侯国的民事统一由中央朝廷管理,将大量的奴隶转为庶民,把实力强大、有社会影响力的前六国王侯贵胄之后裔强行迁入关中,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萧何所采取的“柔性”治国措施,都有利于西汉王朝的安定、统一,有利于百姓相对平和的生活愿景,对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夯实国力也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汉代壁画

不作为也能成为一代名相

在汉惠帝、吕后时期(前194——前180年),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起着显著作用。丞相曹参沿袭萧何辅佐汉高祖的成规,不作任何变更。受这种治国理念的影响,在西汉建立之初的头十五年内,朝廷很少大动干戈、兴动大役。

尤其是曹参为相的三年间,照着前任相国萧何留下的规章制度,对内帮助惠帝安定百姓,努力减轻税赋,奖励耕织,增加生产,对外结好匈奴,使汉王朝仓廪充实, 边境安宁,统治根基更加稳固了。曹参貌似整日饮酒作乐,无所作为,其实暗地里还是做足了功夫的,什么该管,什么该放,他了然于胸。

曹参为相期间,其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重农抑商,大力鼓励民间开垦种植,发展农业生产。

二、编户齐民,鼓励各种生产活动,扩大朝廷税源。

三、从上至下,厉行节约,反对靡费。

四、轻徭薄赋,努力减轻民众负担。

五、对匈奴采取守势,用“和亲”之策羁縻之,停止战争与扩张行为。

这些政策大都是萧何制定的,曹参不过是保持了政策延续性而已。

可以说,没有萧规曹随,就没有后来的“文景之治”,经萧何、曹参的接力,再经过文帝、景帝先后四十一年的无为而治,西汉王朝迎来了空前的盛世。彼时,人民负担轻,国家财政充裕,“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贯朽粟陈)”,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

为此,司马迁点赞曹参道:“参为汉相国,清净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阅读全文

与休养生息体现了什么社会繁荣局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鞍山东方老年公寓 浏览:408
美容养生如何开发市场 浏览:739
社区重阳节爱心义演的活动主题 浏览:104
比人类长寿的动物 浏览:856
农村养老保险可以改嘛 浏览:224
如何做健脾胃的养生粥 浏览:322
老年人照顾护理全图解 浏览:104
老人家腰疼吃什么药 浏览:46
交养老金返钱逾期了怎么办 浏览:83
无锡热敷理疗养生毯什么牌子好 浏览:476
工人提前退休年龄 浏览:921
世界最长寿老人家族 浏览:538
如何让叛逆的孩子和父母说话 浏览:370
酒店养生项目有哪些 浏览:600
养老院收红包坏处 浏览:430
全身压力来自父母怎么办 浏览:569
日本100岁以上老人有多少钱 浏览:182
一年交9000的养老保险 浏览:700
孝敬奖申请 浏览:336
珍爱生命孝敬父母 浏览: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