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各地都有哪些「立秋贴秋膘」的习俗呢
夏季炎热,影响食欲,民间习惯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的体重对比。如果体重有减少,那便是过了“苦夏”,要在立秋吃点好的,把体重补回来。这就是贴秋膘。
山东:吃”三渣”
山东半岛部分地区流行立秋吃“渣”(有的地方叫小豆腐、豆沫子),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新鲜小豆腐加点葱花一炒即可.在山东,人们立秋确实要吃“渣”。但是青岛周边地区的“渣”有三种,俗称“三渣”。
“一渣”是肉渣,主要指得是脂渣。劳动人民嘛,在酷热难耐的“苦夏”之后,只有吃肉渣补充能量,才能迎接繁忙劳作的秋日。咳,贴秋膘嘛,不胖怎么行。
“二渣”是豆渣,像高票那种就可以归为此类,主要指的是小豆腐之类。“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PS:在山东,老人基本都会做小豆腐,家里也会有那种小小的石磨。把黄豆泡一夜然后用小石磨加水磨成豆渣,随便炒一炒或者蒸一下,小豆腐就做好了。)
这“三渣”啊,是菜渣。一般指把蔬菜切碎做馅所包的饺子。至于为什么菜渣要包在饺子里…你们想像一下一坨绿油油的蔬菜泥的样子…想吃嘛?咳,其实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中国人的饺子情节.
东北:饺子
东北立秋吃红烧肉,吃饺子。好吃不过饺子,荤素搭配,营养全面,一口一个,容易吸收。
北京:炖肉
北京立秋讲究吃肉,回民买牛羊肉、汉民买猪肉,而且多以炖肉为主,加以各种调味料和中草药,既解馋又滋补。熟食店呢,就数肘子卖的最好。我们家呢,就以各种肉类和带馅类食物来解馋了,菜品也是川菜什么菜都有了
广东:秋风起,食腊味
何为腊味?
腊味就是在肉类以盐渍经风干或熏干制成品。一般广东比较多的是,腊肉,腊肠,腊鸭。它们的共通点是咸,甘,香。但其口感各有不同。
腊味不是广东独有,四川湖北等地区也有。我吃过四川的腊肉腊肠,跟广东的差别挺大,广东的没有那么辣,咸,而且也没那么硬。
做法简单:锅内放细苗米和清水,水份快干时,放入腊肉、腊肠、腊鸭,再加上姜葱丝,焖10分钟,上桌前浇入生抽即成。
台湾:龙眼肉
《台湾通史·风俗志》中记载,台湾旧时“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东郊之外,至日往迓,谓之迎春。男女盛服观,衣香扇影,杂喧满道。春牛过处,儿童争摸其耳,或鞭其身,谓可得福。迎春如在岁首,尤形闹热,宛然太平景象也。”
立秋节气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江苏盐城: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
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相传元末,淮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参加起义队伍的将士都是农民出身,他们饱受元军的兵燹之苦,对兵扰深恶痛绝。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一天这支起义军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便旷野露天宿营。少数战士饥饿难忍,在田间摘了一些瓜果充饥。此事被主帅发觉,天明便准备将那几个治罪。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向主帅求情。为发开脱战士的过错,有一老者随口说道:“八月摸秋不为偷。”那几个战士因此话而获赦免。那天正好是立秋节,从此留下了“摸秋”的习俗。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各种瓜果在田野里飘香,早诱得人垂涎三尺,大家早巴望摸秋时好好过一把瘾。许多人家都要留上一些成熟的瓜果在地里供人摸秋。
2. 秋天为何要贴秋膘如何贴
贴秋膘,立秋的一个习俗。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而如今,年轻女性往往担心被贴秋膘,希望能瘦一些。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照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秋季是进补的好时机原理,秋冬需要进补。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
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故秋凉伊始忌贸然进补。大量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所以,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莲子。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食用。药食兼优的芡实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且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能。
3. 如何从健康养生的角度,正确贴秋膘
秋季有“贴秋膘”的说法,指的是立秋之后要储备脂肪,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保暖御寒的准备。其实,过去民间流行的“贴秋膘”,就是秋后多吃肉,这和当时物质匮乏,人们吃不饱、食肉少有一定关系,所以趁秋季食物丰盛时,多多吃肉。
秋季多吃萝卜,具备行气宽中,健脾胃健胃消食、疏肝理气止咳化痰的作用。要多喝汤,可健脾开胃,如常见的食物有淮山药、白木耳、莲籽、百合花、甜杏仁等,与此同时也可以用麦门冬、沙参、麦冬、芦根、霍山石斛等泡茶代茶饮。藕也是秋天非常好的食材,生藕能清热解毒生津解渴,熟藕能健脾养胃益血,有“夏天宜生藕,秋意渐浓宜熟藕,生吃宜细嫩,熟菜宜壮老”的观点。这种都是会具有滋阴润肺、健脾胃润肠通便的实际效果。
4. 立秋了怎么贴秋膘
立秋了贴秋膘主要是以肉贴膘,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推荐一些贴秋膘的美食:
1、糖醋里脊
浓厚酱汁包裹下的里脊肉,外酥里嫩,吃在嘴里还能感受到肉质的紧实鲜嫩。淋着酱汁就着白米饭下肚,就觉得吃饭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2、菠萝咕噜肉
黄澄澄的果肉酸酸甜甜,和被炸得金黄的肉球炒在一起,肉也变得清甜多汁开胃起来。一筷子夹起,菠萝的汁水在嘴里流淌,还有什么比吃上阳光更幸福的事?
3、酸汤肥牛
酸汤肥牛是开胃的好东西,不管你有没有胃口,做个酸酸辣辣的酸汤肥牛来吃,一口气能干掉三大碗米饭。也不用觉得负罪,可以自我安慰说是在贴秋膘。
4、可乐红烧肉
只知道可乐配鸡翅,没想到还可以配五花肉。浓油赤酱,肥而不腻,软糯酥烂,烂而不散,再来上一碗米饭,把汁拌进去,吃光一碗,忍不住还想再来一碗。
5、清蒸茶鲫鱼
鲫鱼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利湿、利尿消肿功效,对于脾胃虚弱、水肿腹泻、便血溃疡、糖尿病等有辅助治疗作用。绿茶能清热去火、生津止渴、消食除烦。两者合用,可用于阴湿困脾、口臭发疮、水肿腹泻。
5. 为什么说“立秋贴秋膘”这膘要如何贴呢
“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民间流行“贴秋膘”。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伏天人们胃口差
,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但是天气渐渐凉爽,人们的食欲也会跟着慢慢好起来,也就是说秋天是很容易长肉的季节。
立秋润燥为主,慎贴秋膘.秋天,天气渐渐转凉口、鼻、皮肤等部位,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如此看来,立秋之后,我们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润燥强体.
合理注意饮食习惯,健康生活。'
6. 入秋后有哪些要注意的养生要点,“春捂秋冻”、“贴秋膘”等养生方式正确么
入秋后我们主要应该注意防止肺胃火,尽量多吃一些有益于清肺火的食物,比如说用冰糖水煮白梨等等,这些食物都有利于我们保养呼吸系统及肺部,清除秋燥给我们体内带来的火气,达到秋天养生的效果。至于”春捂秋冻”、“贴秋膘”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个人认为这更适合以前的环境养生,这两句话具体代表以下两个意思:
其实,我认为以上2点养生短语,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我们以前的生活而总结来的,并不太适用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打个比方说,如果春天气候变化比较大,那么我们可以随时的增减衣物,甚至可以直接买一件穿上,在冬天那就更不用说了,而且现在科技比较发达,很多衣服的保暖透气性能特别好,一件衣服就可以适应大部分气候。
7. “入秋贴秋膘”是什么意思这种做法适合哪些人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入秋贴秋膘就是要在入秋的时候吃一些比较有营养的食物,来增加身体的脂肪含量。一般适合于身体比较虚弱以及脾胃功能不是很好的人群,在秋季贴秋膘对我们的身体还是比较有好处的,可以大大的增加我们身体的抵抗能力以及抗寒能力。
在秋季尤其是脾胃比较虚弱的人群,这些人群大多数都会有即使是吃的比较少,但是胃部也会感觉到比较的胀痛甚至是还会出现面色发黄营养不良的现象。针对这些人群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健脾胃的食物,比如芡实山药,小米等。可以用这些原材料进行熬粥喝,一方面可以进行对身体的温补,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暖胃,一举两得。食疗的方法会更加的健康,没有任何的副作用,不用担心伤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