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养生 > 子时和午时怎么养生

子时和午时怎么养生

发布时间:2022-07-14 23:23:00

A. 子午流注对应的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午流注对应的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胆经当令,“当令” 就是当班的意思。子时,最宜睡觉保护阳气。

丑时:凌晨1点到3点,肝经当令。丑时,养肝正当时,肝主生发,经过子时,丑时的阳气开始生发起来。肝脏要解毒、要造血,就是在这个时候进行。

寅时: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从3点到5点 这个时候开始,人体的气血开始重新分配,心需要多少,肾需要多少,这个气血的分配是由肺经来完成的。

卯时:早晨5点到7点,大肠经当令。卯时,排毒的最佳时机,到这个时间段,大部分人都开始新的一天。

辰时:早晨7点到9点,胃经当令。加上这个时候阳气最旺,进食也最容易消化。

巳时:上午9点到11点,脾经当令。巳时,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脾是主运化的,刚刚吃过的早饭,下一个程序就该轮到消化和吸收了。脾就是负责这个环节。

午时:中午11点到13点,心经当令。在午时小睡半小时,也有利于养养心经。

未时,多喝水能保护血管,这个时间段,吃过的午餐由值班的小肠负责吸收。

申时:下午15点到17点,膀胱经当令。申时,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到了下午3点,很多人精神又来了。

酉时:17点到19点,肾经当令。

戌时:晚上19点到21点,心包经当令。戌时,拍打膻中穴,增强心脏活力,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

亥时:晚上21点到23点,三焦经当令。亥时,休养生息养百脉,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

发展历程

中医子午流注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理论基础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奠定,在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宝库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宝贵理论。

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论是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五腧穴的开合进行结合,在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

子午流注抗癌疗法来源于这样的规律,因时、因病、因人、因地从而准确、有效的调整患者气血,调理脏腑气血阴阳,恢复患者气血运行的正常时间规律。

B. 养生有方︱午时养心,怎么睡才健康

午时(11:00-13:00)是心经气血最旺的时候,心经当令。午时和子时是一天之中、一昼夜之中天地阴阳的一个转换点,人体在天地阴阳转换的时候就要休息一下,让我们人体顺应天地的气机变化,所以古人把睡子午觉,叫做“盗天地之生机”,这个是很高明的养生智慧。中医一直推崇睡好“子午觉”,奉为“养生的法宝”。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午时经络:心经气血流注于心经,「手少阴心经」是人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手少阴心经,简称心经,十二正经之一,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左右各9个腧穴,共18个。心经的功能★ 治疗各种心脏原发的疾病;
★ 治疗情志方面的疾病,比如神经错乱、抑郁症等;
★ 调治手掌心老是发热,手掌出汗等。

心经不通的症状《黄帝内经》中说,当心经异常时,反映到人体的外部症状包括:心胸烦闷、疼痛、咽干、口渴、眼睛发黄、胁痛、手臂一面靠小指侧那条线疼痛或麻木、手心热等。虚症:胸闷、脸发红、四肢沉重、易疲倦、气血不良、胸痛、心悸亢奋、语言障碍等。实症:呼吸不畅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头痛、口干口苦、掌心发热等。
神门穴:安神助眠神门穴是心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心经之气出入的门户,可以补充心脏的原动力,因此它就成为保养心脏系统的重要穴位,经常刺激这个穴位,可以防治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多种疾病。

神门穴的位置在手腕的横线上,弯曲小拇指,牵动手腕上的肌腱,肌腱靠里就是神门穴的位置。午时养生之道宜:适度午睡养心午时心经最旺。午时是心经当令的时间,此时不宜做剧烈运动,午时一阴生,动养阳,静养阴,所以此时宜静养,可以静卧闭目养神或小睡一会儿,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忌:剧烈运动中午不宜剧烈运动,以免造成血脉运行紊乱,血不归经。此时是阳气之极,也是药之极,气升之极。违反此规律容易得中风及出血的病。如脑出血,流鼻血等。另外,高血压病人一定不能喝酒,不能生气,也不能用重力。午睡有技巧午时阴长阳消,午睡一刻值千金。明朝太医刘纯说:“饭后小憩,以养精神。”尤其在夏天,日长夜短,晚上往往又很闷热,使人难以入睡,以致睡眠时间不足,白天工作常常会感到头昏脑涨、精神不振,容易疲劳,午睡能起到调节作用。但午睡也要讲究方法,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 睡前不吃过饱过油腻★ 午饭后不可立即睡觉★ 起床后6小时再午睡★ 午睡后更疲劳者宜睡10-15分钟★ 不疲劳也该躺下休息★ 午睡最好在床上休息★ 睡后慢慢起来,适当活动
我们提倡午睡,但对于那些没有午睡习惯的人,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方式,强迫自己午睡,反而可能扰乱生物钟,导致疲劳和困倦。三种人午睡有危险★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人;
★ 血压很低的人;
★ 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特别是因脑血管疾病而经常头晕的人。
因为饭后午睡(特别是炎热的夏季)皮肤下的血管中血容量增多以促进散热,报餐后血液大量向消化器官流动,导致脑供血量的下降,有诱发脑梗塞的危险。睡好子午觉,防治冠心病
夏季高温虽然能使血管扩张,但同时也使人排汗多,血液就更容易粘稠,因此炎热天气依然要做好冠心病发作的预防。夏天午睡片刻,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更是护心法宝。瑞典学者对午睡和不午睡的人群进行了调查,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后发现有午睡习惯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比无午睡习惯者减少了30%。心脑血管病人午睡有讲究宜采取以头高脚低侧卧睡姿:以减轻对心脏的压力,并防止打鼾,切勿坐着或伏案打盹,以免引起脑部缺血。
高血压、冠心病人睡前忌服降压药:因为人体在入睡后比睡前的血压下降20%,服降压药易使心、脑、肾等供血不足,促使血小板等凝血物质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中风。

午睡以一小时左右为宜,起床前在心前区和胸部做5~10分钟自我按摩。下床后立即喝一杯白开水,以补充体内水分。

C. 十二时辰养生最佳答案是什么

十二时辰最佳养生法:

子时(23---1点):胆经当值,睡觉保护阳气

丑时(1----3点):肝经当值,养肝如同养树木

寅时(3---5点):肺经当值,号脉的最好时机

卯时(5---7点):大肠经当值,空腹喝水,排除毒素

辰时(7---9点):胃经当值,早餐营养要均衡

巳时(9---11点):脾经当值,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

午时(11---13点):心经当值,睡好午觉养阳气

未时(13---15点):小肠经当值,保护血管多喝水

申时(15---17点):膀胱经当值,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

酉时(17---19点):肾经当值,预防肾病的最佳时间

戌时(19---21点):心包经当值,工作学习的第三个黄金时间

亥时(21---23点):三焦经当值,准备休息

子时:胆经当令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亥子为水,子时是阴阳交汇之时,也是万籁俱静之时,这个时候最好是睡觉,而且要尽量的舒服,睡的时候宜屈膝卧,变换姿势。环境宜静,全神凝聚,不悲不喜,不念不妄。也就是说要全力的睡觉,不要想其他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水是万物滋生的源泉,阴阳交感之时是元气始生之时,道家有云:“一气分阴阳”,而阴阳相合则又变生为元气。如果这个时候还在用思不宁,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生发受到干扰。子时又是胆经开令之时,此胆并非只是强调人体内的胆藏,《内经》曰:“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也。”凡五脏六腑皆以气机通顺为要,肝胆气机通顺自可对五脏六腑之气机条达有力的支持,五脏六腑自可功能正常运行。所以顺应胆经的主令会使人体的气机条顺,五脏六腑都受之裨益。胆又是决断之官为了生存,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谋虑”,为工作而谋,为前途而谋,为人际关系而谋,为生意而虑,为孩子而虑,为健康而虑,为情感的纠葛而虑。如果我们谋虑的事情能够被“决断”,并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也就是心想事成,那自然会气血通畅、肝胆条达了。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事情难尽人意,多是壮志难酬、事与愿违的,所以,我们会有很多谋虑积压在肝而没有让胆去决断执行,肝胆的通道便造成了阻塞。由于情志被压抑,肝胆的消化功能、供血功能、解毒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人体就会百病丛生。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在这个时候阳气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你一定要有所收敛,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老人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张早上锻炼。晚上是一片阴霾之气,你可以活跃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你就顺其生发好了。

卯时:大肠经当令
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

辰时:胃经当令
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行路线。

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巳时:脾经当令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

脾是什么呢?脾字的右边是一个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们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说糖尿病什么的。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午时:心经当令
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一定要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未时:小肠经当令
未时是指下午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午饭要吃好,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

心和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有的病人每天下午两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因为小肠属于阳,是外边。外边敏感的地方出了问题,里边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

申时:膀胱经当令
申时是指下午15点到17点,这个时候是膀胱经当令。膀胱经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比如说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后脑疼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的,主要是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阳虚的毛病。

酉时:肾经当令
酉时是指17点到19点,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肾主藏精。什么是精?人的精,就像家里的“钱”,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变现。人体细胞组织哪里出现问题,“精”就会变成它或帮助它。精是人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原始力量。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得到这个东西。比如你缺红细胞,精就会变现出红细胞。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元气藏于肾,元气是我们天生带来的,也就是所谓“人活一口气”。这个元气藏在哪里?它藏于肾。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龄阶段都讲究补肾,而身体自有一套系统,经脉要是不通畅的话,吃多少补品都没用,补不进去,一定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

肾精足的一个表现就是志向。比如:老人精不足就会志向不高远,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肾精。

戌时:心包经当令
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此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喜乐出焉,人应在这时放松娱乐,古人在这时都是聊天休闲。

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谁来受邪呢?心包来受邪。很多人出现心脏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如果你心脏跳得特别厉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后毛病就沿着心包经一直走下去。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从脏走到腑,所以当你懂得经脉就可以治疗这类病。

心包经又主喜乐。所以人体在这个时候应该去有些娱乐。

亥时:三焦经当令
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三焦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生病。

亥时的属相是猪,猪吃饱了哼哼唧唧就睡。所以在亥时我们就要休息了,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黑暗中,让生命和身体在休息中得以轮回。

D. 生活起居十二时辰养生,每个时辰对应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养生最正确的方法,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不同的时间,给自己安排不同的任务,这样就能保证身体健康。比如说早上,在起床之后可以进行适当的锻炼;中午可以进行简单的放松和休息;晚上可以散散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从运动、食物、心态三方面入手,调整自己的身体。

3、下班注意心态

大多数人下班时间是在六点半之后,建议在八点之前完成吃饭、散步等工作,之后的两个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阶段主要是心态,可以选择看电影、看书、看手机,让精神得到放松。当生活逐渐规律化之后,就达到了养生的目的。

E. 如何根据十二时辰养生

1.子时前一定要睡觉 (胆经值班)

子时是晚上23:00至次日凌晨1:00,此时胆经值班,,是胆汁运作和骨髓造血的时间。子时是身体休养及修复的开始,应该睡觉。此时不要熬夜,否则会致胆火上逆,引发失眠,头痛,忧愁易思等多科神经症状。

2.丑时要愉快入眠(肝经值班)

丑时是凌晨1:00至3:00,此时肝经值班,是肝脏修复的时间。肝经可调节全身血液并疏导全身,使气血调和,解毒和排除毒素,为人体进行清洗工作。此时,我们宜在精神愉快下入眠,以免过度压仰导致气血不畅。

3.寅时要有较深的睡眠(肺经值班)

寅时是凌晨3:00至5:00,此时肺经值班,是呼吸运作时间。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人体体温最低,血压也最低,脉搏和呼吸都处于最弱状态,脑部供血最少,此时值夜班的工作人员易出差错,重病人员也更易出现死忙,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4.卯时宜喝温开水排便(大肠经值班)

卯时是上午5:00至7:00,此时大肠经值班,有利于排泄。卯时血气流注于大肠,此时最适于喝杯温开水,然后去排。早餐可吃香蕉,橘子,苹果类的酸性,高纤维果蔬。卯时不要喝酒,否则肝脏无力几时解毒,导致血液中酒精浓度提高,必然对身体有害。

5.辰时该吃早餐了(胃经值班)

辰时是上午7:00至9:00,此时胃经值班,一定别让它闲着。您的胃已经等了一个晚上,所以,每天一定要早起吃早餐,而且要多吃一些,吃好一些,并且也不会发胖。

6.巳时理脾经(脾经值班)

巳时是上午9:00至11:00,此时脾经值班,是脾脏最活跃的时间,办公室一族也宜起身活动一下,给自己倒杯水慢慢饮用,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坐位时两腿并拢,用力挤压腿内侧脾经,活动大足趾。

7.午时最宜小憩(心经值班)

午时是上午11:00至下午13:00,此时心经值班,是养心的时间,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宜养神,养气,养筋。此时要保持心情舒畅,午餐后适当休息或午睡,但午睡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否则会引起失眠。起来要适量运动,以利疏通周身气血,增强心脏的功能活动。

8.未时消化吸收功能最旺盛(小肠经值班)

未时是下午13:00至15:00。此时小肠经值班。小肠可分清浊,将水液归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至脾。故午餐应在下午1点前吃完,这样小肠才可以在其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吸收营养物质。佛家也有"过午不食"之说。

9.申时多喝水利排尿(膀胱经值班)

申时是下午15:00至17:00,此时膀胱经值班。膀胱储藏水液和津液,并将多余水液排出体外。此时最适宜多喝水,是一天最主要的喝水时间,并及时排尿。此时头脑清醒,记忆里最好,适合工作和学习。

10.酉时工作完毕多休息(肾经值班)

酉时是17:00至19:00,此时肾经值班。肾为先天之本,肾在酉时进入储藏精华的阶段。由于此时是工作完毕需稍事休息之时,因此不宜过劳。下班路上多做十趾抓地动作锻炼足三阴,足三阳,以刺激涌泉穴,这是一举两得的补肾方法。

11.戌时要保持心情愉快(心包经值班)

戌时是下午19:00至晚上21:00,此时心包经值班。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可清除心脏周围的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要保持心情愉快,晚餐不宜过腻过多,餐后要休息,运动以散步方式最好,不要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失眠。此时是心包经和脑神经活跃,是看书的最佳时间。

12.亥时睡眠休养生息(三焦经值班)

亥时是晚上21:00至23:00,此时三焦经值班。三焦经掌管人体诸气,是人体气血运行的要道,也是六腑中最大的脏腑。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修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容易水肿的人睡前不宜多喝水。

F. 在十二时辰养生法中,每个时辰对应的养生方法是怎样的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
1、卯时(上午5~7点):晨光初放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6、7遍;揉搓两耳5、6遍;再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放中指上,以中指叩击头枕部各24次,这叫“鸣天鼓”。然后去室外导引。


2、辰时(上午7~9点):导引结束后饮白开水或茶一杯;用手代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防止脱发;然后洗脸、漱口、刷牙;入厕排便。早餐宜吃饱吃好。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按摩腹部,以助脾健运。

7、酉时(午后5~7点):练一段导引;晚餐宜清淡、宜少吃,可饮酒一小杯。晚饭后可在庭院散步、观落霞、听鸟鸣。
8、戌时(晚7~9点):睡前漱口刷牙;用热水洗脚,以引血下行,防止老人上实下虚,上重下轻,坐床上练静功,然后安眠。睡时宜“卧如弓”,向右侧,以防压迫心脏,以利胆汁排泄。
9~10、亥、子时(晚9至次日凌晨1点):“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宜屈膝卧,醒时则伸脚舒体,变换姿势,流通气血。环境宜静,安睡宁神以养元气。
11~12、丑、寅时(凌晨1~5点):此时精气发生,阴茎勃起。人以精气为宝,老年人宜节制房事,但又不宜强制。老人以二十日或一月行房一次为宜。

G. 怎么根据十二时辰来养生

子时:胆经当令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米修兔十二时辰养生宝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这对改善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亥子为水,子时是阴阳交汇之时,也是万籁俱静之时,这个时候最好是睡觉,而且要尽量的舒服,睡的时候宜屈膝卧,变换姿势。环境宜静,全神凝聚,不悲不喜,不念不妄。也就是说要全力的睡觉,不要想其他的事情。因为水是万物滋生的源泉,阴阳交感之时是元气始生之时,道家有云:“一气分阴阳”,而阴阳相合则又变生为元气。如果这个时候还在用思不宁,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生发受到干扰。子时又是胆经开令之时,此胆并非只是强调人体内的胆藏,《内经》曰:“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也。”凡五脏六腑皆以气机通顺为要,肝胆气机通顺自可对五脏六腑之气机条达有力的支持,五脏六腑自可功能正常运行。所以顺应胆经的主令会使人体的气机条顺,五脏六腑都受之裨益。胆又是决断之官,为了生存,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谋虑”,为工作而谋,为前途而谋,为人际关系而谋,为生意而虑,为孩子而虑,为健康而虑,为情感的纠葛而虑。如果我们谋虑的事情能够被“决断”,并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也就是心想事成,那自然会气血通畅、肝胆条达了。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事情难尽人意,多是壮志难酬、事与愿违的,所以,我们会有很多谋虑积压在肝而没有让胆去决断执行,肝胆的通道便造成了阻塞。由于情志被压抑,肝胆的消化功能、供血功能、解毒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人体就会百病丛生。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在这个时候阳气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你一定要有所
十二时辰养生法
收敛,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老人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张早上锻炼。晚上是一片阴霾之气,你可以活跃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你就顺其生发好了。

卯时:大肠经当令
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

辰时:胃经当令
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行路线。
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巳时:脾经当令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
脾是什么呢?脾字的右边是一个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们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说糖尿病什么的。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午时:心经当令
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一定要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未时:小肠经当令
未时是指下午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午饭要吃好,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
心和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有的病人每天下午两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因为小肠属于阳,是外边。外边敏感的地方出了问题,里边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

申时:膀胱经当令
申时是指下午15点到17点,这个时候是膀胱经当令。膀胱经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比如说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后脑疼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的,主要是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阳虚的毛病。

酉时:肾经当令
酉时是指17点到19点,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肾主藏精。什么是精?人的精,就像家里的“钱”,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变现。人体细胞组织哪里出现问题,“精”就会变成它或帮助它。精是人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原始力量。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得到这个东西。比如你缺红细胞,精就会变现出红细胞。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元气藏于肾,元气是我们天生带来的,也就是所谓“人活一口气”。这个元气藏在哪里?它藏于肾。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龄阶段都讲究补肾,而身体自有一套系统,经脉要是不通畅的话,吃多少补品都没用,补不进去,一定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
肾精足的一个表现就是志向。比如:老人精不足就会志向不高远,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肾精。

戌时:心包经当令
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此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喜乐出焉,人应在这时放松娱乐,古人在这时都是聊天休闲。
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谁来受邪呢?心包来受邪。很多人出现心脏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如果你心脏跳得特别厉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后毛病就沿着心包经一直走下去。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从脏走到腑,所以当你懂得经脉就可以治疗这类病。
心包经又主喜乐。所以人体在这个时候应该去有些娱乐。

亥时:三焦经当令
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三焦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生病。
亥时的属相是猪,猪吃饱了哼哼唧唧就睡。所以在亥时我们就要休息了,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黑暗中,让生命和身体在休息中得以轮回。

五行调养

总体理论
一、治则:实则泄其子,虚则补其母;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五行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每个房间分四条经。
二、火:为心;配小肠;心与小肠互为表里;木生火配肝;火生土配脾。
(一)养心调理健康处方
1.经穴处方:心经、心包经、胆经
心俞、胆俞、内关。
2.脊柱处方:C3、C4、T1_T5手法:弹拨、顺压、校正错位锥体。
3.足道处方:
(1)基本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2)症状反射区:心、颈椎。
(3)关联反射区:胆。
4.食疗药膳处方:芝麻酱炒红豆银杏茶、老玉米、燕麦。
5.按摩处方:按心包经、敲胆经。
6.运动处方:腹式呼吸法、312经络锻炼法、心脏舒张功、五步肢体操。
7.音乐处方:五行音乐:徵(火)。
8.耳穴处方:心、胆、大脑。
(二)养心调理手法→心血管系统调理
"火曰炎上",代表了温热、向上等性质,在人体为心。
适应症:睡眠调理、心理减压、冠心病:心慌、失眠、多梦。
作用层次:脉;脉属火。
五行手法:摩擦类手法:擦法、摩法、抹法、搓法、推法。
按法、压法、点法。

具体方法
1.卯时(5:00至7:00)。见晨光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然后去室外打太极拳或练其他导引术。
2.辰时(7:00至9:00)。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月的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
3.巳时(9:00至11:00)。此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养花。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为说话耗气,老年人本来气弱,所以须“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00至13:00)。午餐应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暖软,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涤去滑腻,然后午休。
5.未时(13:00至15:00)。此时或午眠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或浏览时事(相当于现代人看报),或做家务。
6.申时(15:00至17:00)。此时或读名人诗文,或练书法。或去田园绿地,或观落霞。
7.酉时(17:00至19:00)。晚餐宜早,宜少,可饮酒一小杯,不可至醉。用热水洗脚,有降火、活血、除湿之功效。晚漱口,涤去饮食之毒气残物,以利口齿。
8.戌时(19:00至21:00)。轻微活动后安眠。睡时宜右侧,“睡如弓”。先睡心,后睡眠,即睡前什么都不想,自然入睡。
9.亥子(21:00至1:00)。安睡以养元气,环境宜静,排除干扰。“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可屈膝而卧,醒时宜伸脚舒体,使气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种姿势。
10.丑寅(1:00至5:00)。此时为精气发生之时,人以精为宝,宜节制房事,但也不宜强制,60岁以后可20日或一个月一次。

H. 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古人是如何根据十二时辰养生的呢

古人十二时辰如何养生

卯时:见晨光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然后去室外打太极拳或练其他导引术。辰时: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月的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巳时:此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养花。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为说话耗气,老年人本来气弱,所以须“寡言语以养气”。午时:午餐应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暖软,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涤去滑腻,然后午休。

I. 子午觉是睡眠养生之法其中的子时和午时分别指的是什么

子时指23时至1时,午时即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

子时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即23时至1时,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相关内容:

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

J. 午时养生法有人知道么

午时养生原则
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转换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
众所周知,睡午觉有益于健康。上班族可以为下午的工作“补充能量”,退休族则能养养精神。

阅读全文

与子时和午时怎么养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人不会拼音 浏览:509
长寿花开到几月 浏览:949
偷偷买了房子怎么告诉父母 浏览:91
老人在家里怎么放电视 浏览:487
长寿村采访 浏览:708
烙铁焊接要做什么体检 浏览:62
浙江省国有企业中层干部退休金多少 浏览:260
上市公司寻养老院合作 浏览:887
军校提前体检什么 浏览:2
重阳节快乐英语怎么说 浏览:200
老年大学柔力球计划 浏览:93
50岁女人微信号大全 浏览:402
朋友父母离婚该怎么安慰英文 浏览:384
清浊祛毒丸治老年人夜间尿频吗 浏览:231
六和孝顺餐厅 浏览:818
老年人的冰箱 浏览:516
中老年人肚子疼该怎么办 浏览:533
军校体检在哪里通知 浏览:658
孝敬父母金怎么写 浏览:895
南通市老年大学艺术节 浏览: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