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书法的好处有哪些
书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学书法最基本的活动是写字,而写字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记事和交流感情,起码的要求是把字写得规范、整洁、清楚,使人看了乐于接受,如果把字写得杂乱无章,甚至随心所欲,胡乱造字,读者如释"天书",无法辨认,就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有些人认为写字用毛笔不如用硬笔方便,硬笔完全可以代替毛笔,只有写毛笔字才学书法;有些人认为书法是"天才"的专利,"咱不是学书法的料"。特别是一些年岁稍高些的朋友,受"人过三十不学艺的"陈腐思想的束缚,认为学书法为时己晚。也有人认为书法及神秘,高深莫测,神不可征,形乃难表,好事难成。所有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只要写字就有法则可言,特别是有不少场合没有书法"门面",绝对不行。例如,商标、广告、标语、对联、字画条幅等都离不开书法。不可否认,使用钢笔、圆珠笔及其他工具定字是方便快捷,但不管用什么工具写字其法则基本与使用毛笔相同,所以无论在何种方式写字都应该学习书法。关于学书法年龄问题,从幼年或少年开始学,无疑优势很大,但上了年岁的人学书法,也有不少长处;有知识、有生活、有阅历、理解快、感受深、善抒发等,年轻人是无法可比的。至于"天才",是专指"有这种才能的人",任何聪明智慧都是靠热情、勤奋和科学的学习换来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狠下一条心,不怕事不成"。有位书法家答学生问时几句短语很有教益,言简意明,回味无穷。问"什么年龄学书法最适合?"答:"从识字起,任何年龄都适合。"问:"我能成为书法家吗?"答:"你认为你能---你准能!"学习书法和学习其他艺术一样,只要我们不怀疑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有热情,加上方法得当,定会获得成功。千万不要被一些垄断者的玄学所吓倒。他们把书法说得神乎其神,传授抽象,舍本求末,昧于闭合圈内循环,贻误后学。其实书法也像"窗户纸",也是"一捅就破"。它的神韵可征,形象可表,技法可取,章法可达。"升堂入室",望而可及。
书法具有艺术性
中国文字的点画、结构和形体与外文不同。它变化微妙,形态不一,意趣迥异。"通过点画线条的强弱、浓淡、粗细等丰富变化,以书写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以字形字距和行间的分布,构成优美的章法布局,有的似玉龙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丽,有的气势豪放,这些都有使书写文字带上了强烈的艺术色彩。"书法己是民族艺术中一枝永开不败的鲜花,世人赏以欣慰,可从中领略其精神风度,心灵意境,生活情趣,审美追求,时代气息·······这样一种观之激人感奋,聊以励精自慰的艺术,何乐而不为呢!
书法有益健康
“作书能养气,也能助气。”练书时,须绝虑疑神,全躯启动,力送毫端,注于纸上,抒胸中气,散心中郁。这样,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调节和锻炼作用,久而久之,可使人灵心焕发,无疾而寿。即便不幸患病,也可通过练习写字,养心愈疾,畅达延年。古往今来说书法能使人健康长寿,并非虚传。如历史上欧阳询、颜真卿、大书法家平均寿命79.2岁,其中颜真卿76岁时遭杀害,不然寿命会更长。另据资料介绍,明清两代著名书画家(书画相通)同高僧比较,28人中,书画家比高僧长寿12.7岁,说明书画活动可能比高僧修行还有利健康,己为世人共识。现己76岁高龄的“将军书法家”李真先生,通过练习写字,心脏病好转,并不再为失眠而苦恼。他深有体会地说,学习书法,“时间一久,必有所得。这“得”不仅在书法上,对身体健康尤为有益”。可见临池泼墨,确属健身之功,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便可变“书法”为美妙的“养生之道”。
书法可陶冶情操
情操是感情和思维的综合,书法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其美感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与其他事物有着密切的互为表里联系。书法的特点、技巧、理论、表达意境极其广泛。“胸中有书,下笔不俗。”学习书法,对文学、哲学、美学、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无所不及。很显然,我们不能把书法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写字。书法家吴善茂先生说得好:“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都是书法。”书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习书的严肃性。这就要求习书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高度的学习热情,旺盛的进取精神科学的思维活动,俨然诚恳的态度来对待。必须勤奋不息,孜孜不倦,防止心血来潮,半途而废;必须深入生活,扩大视野,防止狂妄虚伪,恃才傲物;必须加强修养,拓宽意境,防止墨守成规,舍本逐末;必须丰富学识,博古通今,防止不求甚解,出乖露丑;必须贪恋欣赏,鉴往创新,防止陈陈相因,依然故我。否则,会虚度年华,将一事无成。 总之,临池泼墨,快乐无涯,愿我们积人类之聪明才智于笔下生花吧!
② 养生之道中的顺其自然体现了什么思想
(一)中医养生之道的特征
中医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特点如下:
1、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2、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3、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4、综合和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二)中医养生之道的内容
中医养生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民俗、艺术文化等内容。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
③ 学习书法的好处有哪些
首先,中国书法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
中国书法以其独特的书体线条结构、章法、笔墨、文辞以及书写的书体、款式、装裱的样式,受到人们深深的喜爱,我们先贤创造的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晋代行书、汉隶,魏碑、唐楷唐代狂草和今草、宋代行书,元明清的行书魏碑小篆,民国书法,乃至现代的书法,古往今来,书法艺术真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啊。从古代的帝王到现代的领袖,从古代的状元到今天的才子,从白首老翁到天真稚童,人们对于书法艺术的欣赏、喜欢,陶冶锤炼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我们从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读到了惠风和畅天朗气清的优美意境,我们从颜真卿的楷书中感悟忠勇壮美的万丈豪情!书法以抽象的笔墨线条给我们以震荡心灵的美感。人们在欣赏怀素和张旭的狂草作品时,被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线条律动而震撼和激动着。我们在欣赏凝重的钟鼎铭文或者摩崖石刻的时候,也为先人的大气磅礴而肃然起敬.。
其次,中国书法艺术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
医学专家研究结论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二十种职业中,书法名列榜首。从古到今的书法家大多都是高寿,从汉代至清代,这个在人类平均寿命25岁~40岁的时代,著名书法家们的平均寿命约80岁,例如,唐代的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虞世南80岁;其后的杨维祯74岁,文征明89岁,梁同书92岁,翁同和85岁,何绍基74岁。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当时人类平均年龄为40岁~62岁,著名书法家们平均寿命88岁;进入现代、当代,著名书法家们平均寿命已经超过90岁,例如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章士钊均享寿90岁以上,朱屺瞻、苏局仙、孙墨佛等更上了百岁高寿。
书法有养生的作用。
对此,有人总结出这第四句话:“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神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所谓“洗笔调墨四体松”,是书法养生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洗笔、调墨等预备动作,达到四体放松,疏通全身气血经络。“预想字形神思凝”,是书法养生的第二阶段。王羲之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这就要思想集中,把意识调节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进入形象思维,就会顿觉心旷神怡,气力强健。“神气贯注全息动”,是书法养生的第三阶段。把神、气贯注于书法运动的全过程,关键要做到神领笔毫、气运于手,以此带动全身心的活动。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书法运动的最实质性的阶段。“赏心悦目乐无穷”,是书法养生的第四阶段。好的作品可以赏心悦目,令人乐在其中。学习书法,可以从自己的创造中得到满足感,心境也随之得到一种超然与净化,达到心绪舒畅。
写字有动又有静,书法是形象思维,由右脑主宰,我们在工作中处理问题多以左脑来进行逻辑思维,若在业余时间练习书法,可以舒缓神经,左、右脑交替运用,交替休息,使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劳逸结合。因此,在工作之余或工作感到劳累时练练书法,确实是一项很不错的健身运动。有人把人生不同阶段练习书法的好处比喻为:幼时习书如驯兽,青年习书如交友,中年习书如避暑,老来习书如进补。
此外,学习书法是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古典文化中,以人品论书品,以人格定书格。因此历代学书之人,都把品格的修养放在首位。在历史上,一些写字好,但是品格方面有些瑕疵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白眼和争议。而秦桧蔡京一类奸臣的书法据说也很好文采也不错,但是天下举子愧姓秦!没有人将秦桧的书法拿出来炫耀。而颜真卿,岳飞这样的忠烈之士,柳公权这样敢于笔谏的耿介直臣,真是让世代所敬仰爱戴,当代也是如此,大贪官胡长清本是一位名列经传的知名书法家,在当地真是“东也长青西也长青,到处都是胡长清“(的题词题字),可是他的贪赃枉法的劣迹一经披露,人们都以厌恶的情绪来清除他的字迹。
这里我还一点,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诱惑多,压力大,浮躁情绪十分浓厚,一个人在心浮气噪之时如果能够避开红尘,练习书法,心情可得恢复平静放松,就像在打太极拳,有异曲同工的妙处。因此,学习书法对身、心两方面均极有益处。
书法是值得大力提倡和发扬的艺术,作为一个中国人,即使有很高的学历,有精通的电脑技能,但如果不能手到擒来、得心应手地书写自己的民族文字,或者写得极其难看,那也是一种文化缺失,会被人认为没有文化底蕴与文化表现力。把书法当成电脑族生活的一部份,别让电脑失写症荒废了这一传统中华文化精粹!
④ 练习书法有哪些益处
书法艺术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
医学专家研究论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二十种职业中,书法名列榜首。
历史事实证明:书法对于人的健康长寿的确有一定作用。
从汉代至清代,这个在人类平均寿命25岁~40岁的时代,著名书法家们的平均寿命约80岁,例如,唐代的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虞世南80岁;其后的杨维祯74岁,文征明89岁,梁同书92岁,翁同和85岁,何绍基74岁……
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当时人类平均年龄为40岁~62岁,著名书法家们平均寿命88岁;
进入现代、当代,著名书法家们平均寿命已经超过90岁,例如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章士钊均享寿90岁以上,朱屺瞻、苏局仙、孙墨佛等更上了百岁高寿。
白领和知识分子应多练书法
书法有养生的作用,这是不少学书法的人的共识。
有人把这些作用总结成四句话:“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神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
“洗笔调墨四体松”,是书法养生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洗笔、调墨等预备动作,达到四体放松,疏通全身气血经络。
“预想字形神思凝”,是书法养生的第二阶段。王羲之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这就要思想集中,把意识调节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进入形象思维,就会顿觉心旷神怡,气力强健。
“神气贯注全息动”,是书法养生的第三阶段。把神、气贯注于书法运动的全过程,关键要做到神领笔毫、气运于手,以此带动全身心的活动。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书法运动的最实质性的阶段。
“赏心悦目乐无穷”,是书法养生的第四阶段。好的作品可以赏心悦目,令人乐在其中。学习书法,可以从自己的创造中得到满足感,心境也随之得到一种超然与净化,达到心绪舒畅。
“其实,写字既有动又有静,恰恰是白领、知识分子较为理想的养生之道。”
书法是形象思维,由右脑主宰。白领、知识分子们白天工作处理问题多以左脑来进行逻辑思维。在业余时间练习书法,可以舒缓神经,左、右脑交替运用,交替休息,使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劳逸结合。因此,白领、知识分子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些健身投资。买来纸张笔墨,在工作之余或工作感到劳累时练练书法,确实是一项很不错的健身运动。
有人把人生不同阶段练习书法的好处比喻为:幼时习书如驯兽,青年习书如交友,中年习书如避暑,老来习书如进补。
对于在事业、家庭双重压力下忙个不停的中年人来说,练习书法就如同“避暑”,可以让精神得到放松,身心得到锻炼。
写书法是有氧健身运动
必须排除杂念,凝神静气,物我皆忘,通过科学的指法、臂法、腕法、身法有机地将点画输送到字的结构中。书写状态会激活大脑神经细胞,使全身血气通畅,手臂和腰部的肌肉得到扭转和锻炼,达到强身健体之功效。
具体来说,书法的养生功效可以分为看不见的“静功”和看得见的“动功”两方面。
练习书法要求全身心地投入,一心一意,排除杂念,平稳呼吸,意守丹田,将自身的感受,通过柔软的毛笔将刚劲有力的字写在纸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气功。练习书法时思想高度集中,甚至还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心情和思想都融入文字的意境当中,对眼前或身边发生的不愉快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而进入既轻松又舒适的状态,没有了妄念和烦恼,精神获得享受,因而有益身心健康。倘若能持之以恒,还能达到意念集中,襟怀坦荡,身心愉悦的境界。
此外,由于练习书法要使全身处于端坐或直立的状态,从头到脚保持正直,做到“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这实际也就是练了“坐功”或“站桩功”,对神经衰弱、消化道疾病、冠心病,甚至对一些身体虚弱的慢性病人都有好处。
而“动功”则表现在挥毫运腕时的身体运动。例如,按照书法中的“永字八法”,运笔时就需要频繁变换提、按、急、徐、左、右等运作,手指、手腕、手掌进行有规律的运动。一般来说,写寸楷以下的小字,重在运指。写五寸以上的字,即需悬腕。写大一点的字,更需悬肘。写特大的字,则需由肘而肩、而身、而步地运用全身之力。所以说,每天习字、作书,要不断转换动作和灵活运用指、腕、肘、肩、身等,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一种轻柔而又有力度的有氧健身运动。
书法养生并不要求个人要有多高的书法造诣,一个人只要掌握了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技法,并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以下几点应当注意:
每天独自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之内为宜。身体不舒服或过度疲劳就应及时休息,不要勉强书写。
学习书法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听课、示范、与有共同兴趣的朋友互相讨论、共同切磋,在集体中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可使人开朗合群。一个人闷头写,时间长了容易失去兴趣。
保持平和的心态。书法练习时应以养身为主,学艺为辅,不要操之过急,不应在短期内设立一定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要从实际出发,善于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满足。
⑤ 有哪些关于养生之道的经典书籍
对于人而言,世间万物,唯健康最为宝贵。若无健康,则一切物质也好,精神也罢,都是虚空。中医养生之道的精髓不过在于“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和于术数,不妄劳作”。短短十余字,把人体五脏六腑精气神的调理均概括其中。
《康养实用技术》即是关于养生之道的经典书籍。经络按摩是众多养生之法中的一种健康养生方法。其既无副作用,又简单易操作,还能强身健体。经络按摩以中医的腑脏学说为理论基础,将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以调节身体技能,缓解病理。小儿感冒,是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的小儿常见疾病。中医认为,小儿脏腑之气还未充盈,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当外界发生气候突变,衣服增减不及时或护理不当时,外邪便趁虚而入。而此症状对应的则是手太阴肺经、任脉,加以书中详细的按摩之法,便能有效缓解。
广大养生读者可翻阅《康养实用技术》,仔细研习养生之道。
⑥ 有什么养生的方法
1.养气
所谓养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调养健全人体各脏腑之功能。二是注重精神的保养调节。后者尤其重要。《素同.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涑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志佣寡欲、情绪安定、不妄想贪求而形神兼养者,是很不容易的。这就必须长时间的性格修养,使正气和调顺达,这样病邪就无从所人。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孟子曾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只要顺从自然,内无杂念纷扰,安静乐观,怡然自得,这样形体就不易寰老,精神也不易耗散了。以上是指精神上的养气之道。在形体上,又要注重保养人体的正气。即保证五脏之气健旺,特别是保养脾胃之气及肾气。因为肾为人体先天之本,其精气主持人体生长发育及盛衰,肾中精气旺盛,不使安泄,这样才使人体健康强壮,才能益寿延年。再者,脾胃是后天之本,是维持先天之精气充足的根本来源。所以要饮食规律,切勿暴饮暴食;定时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健全。
2.调饮食
饮食不分精、细、粗、劣,都有其一定的“营养精微'。《内经》中所言“美其食',并不是指食物的精美,而是讲无论食物的精粗,食之皆为甘美,所以不偏食、不妄补、不过量是饮食调节的重要一环。此外,饮食的调节要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以求与自然界相适应。如夏季气候炎热而湿重,饮食上就要少食辛辣油腻厚味之品,宜甘寒清淡,如西瓜、黄瓜、鲜藕、青菜等。可用绿豆汤加冰糖代茶饮,既能清热解毒,又可利湿。
3.运动
人体的气血运行,饮食的消化,都是运动。运动,可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气血的运行,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延缓人体的衰老,即常言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⑦ 养生之道包含那些内容
《灵枢·天年》载:“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四十岁……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气懈惰……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由此可见人体的生、长、壮、老已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机体的由盛而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是,同样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为什么有的人却可以长命百岁,有的人却“半百而衰”呢?《素问·上古天真论》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欲有节,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但若“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由此可知人寿命的长短,关键在于人是否善于养生,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因此,机体衰老虽是生命活动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通过养生却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延缓衰老。
⑧ 书法的好处
一、字是“门面”,一手好字,受益一生。
书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学书法最基本的活动是写字,而写字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记事和交流感情,起码的要求是把字写得规范、整洁、清楚,使人看了乐于接受,如果把字写得杂乱无章,甚至随心所欲,胡乱造字,读者如释“天书”,无法辨认,就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社会,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增强自信心。
二、书法可以修身养性。
学书法能使人变“静”,培养人的专心、细心、耐心和毅力等优秀品质,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这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常言道:宁静致远,静能生智。
当一个人的心灵处于宁静状态时,其思维质量和办事效率是最高的;反之则心浮气躁、思绪混乱或语无伦次。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变快,但人心普遍浮躁、做事马虎、缺少耐心和毅力等。通过书法,可以弥补。
三、书法可陶冶情操。
书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习书的严肃性。这就要求习书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高度的学习热情,俨然诚恳的态度来对待;必须勤奋不息,孜孜不倦;必须加强修养,拓宽意境;必须丰富学识,博古通今,否则必将一事无成。
四、书法有益健康。
书法艺术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医学专家研究结论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二十种职业中,书法名列榜首。
写字能祛病健身。古人云:“写字用于养心,愈病君子之乐。”写字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爱好,能使人在挥毫中自得其乐。人在写字时“不思声色,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使躯体和精神放松,对肌体起到调节、修复等作用,可推迟或延缓脑的老化。
“作书能养气,也能助气。”练习书法时,须绝虑疑神,全躯启动,力送毫端,注于纸上,抒胸中气,散心中郁。这样,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调节和锻炼作用,久而久之,可使人灵心焕发,无疾而寿。即便不幸患病,也可通过练习写字,养心愈疾,畅达延年。古往今来说书法能使人健康长寿,并非虚传。
(8)书画养生之道有哪些扩展阅读: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对于人的健康长寿的确有一定作用。 历代著名书法家的年龄情况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人活七十古来稀",而历代书法家却有很多 活了七八十、甚至八九十高龄。
例如,唐代的柳公权八十七岁,欧阳询八十四岁,虞世南八十岁; 其后的徐浩七十九岁,杨凝式八十一岁,杨维贞七十四岁,文征明八十九岁,刘世安八十五岁, 梁同书九十二岁,翁同和八十五岁,包世臣八十岁,何绍基七十四岁等等。可见,练习书法的确有助于人的健康。
书法与养生的这种维妙关系,从"练功"的角度也可以得到解释。事实上,写字时端坐的姿势,就是气功里所讲的"坐功"。
一个人若能每天坚持坐上一阵子,便可以像练气功那样,达到以意导气,使人精神振奋,意守丹田,呼吸匀称,肌体和精神得到协调一致。如此坚持下去,定会有益身心!少生疾病,健康愉快,延年益寿。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
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故有五千多年来,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河,最重要的人物有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王铎、毛泽东等。
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关系密切。从表面字义理解,书法指书写的法度。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书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严谨,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最顶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