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养生 > 四季如何养生

四季如何养生

发布时间:2022-04-26 02:05:56

❶ 春夏秋冬养生原则是什么

《黄帝内经》根据五行学说,以人体五脏为中心,五色与五脏相配,即绿红黄白黑。红主心,绿主肝,黄主脾,白主肺,黑主肾。那么一年四季就都有那些对应养生的食物?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吃什么益处多而且健康呢?一:春季:春之芽,春日食春芽是大自然的赐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说要“食岁谷”,意思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新鲜的嫩芽,其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

春韭:春日,尝鲜,首推春韭。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韭菜含有挥发油、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健胃、提神、强肾等功效。春韭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为鲜美。其根白如玉,叶绿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样,既可佐肉、蛋、虾、墨鱼等,又可做蒸包水饺的馅料。炒绿豆芽或豆腐干时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菠菜解毒防春燥:春天里吃食的菜蔬还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为佳,“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中医也认为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葱蒜杀菌助春阳:葱、姜、蒜不仅是调味佳品,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可增进食欲、助春阳,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葱和蒜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

春笋:说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笋。春笋脆嫩鲜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来,被誉为“素食第一品”,如果说肉食者鄙,食笋则正好相反。笋的味道就是如此清雅隽永。苏东坡曾道:“无竹则俗,无肉则瘦,若想不俗也不瘦,天天笋煮肉。”中医认为,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

1、春季第一茶:玫瑰花,“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吃春”的重点不仅在于“吃”“喝”也同样重要。春季第一茶,亦花亦茶——它就是大家熟悉的玫瑰花。玫瑰花茶性微温,具有活血调经、疏肝理气、平衡内分泌等功效,对肝与胃有调理作用,并能消除疲劳、改善体质,适于春季饮用。此外,具有“解郁圣药”美誉的玫瑰花茶,还能让你的心情“多云转晴”。不仅如此,玫瑰花茶还能美容养颜,有助改善皮肤干燥、消除色斑、改善肤色。2、养脾佳品大红枣: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3、入脾养血龙眼干:龙眼干适合安神肝血不足、气血循环不佳者,易在春天睡不好、没精神。而龙眼干可入脾养血,脾胃养足了,肝血、肝气也较足,晚上睡不好、易头晕的人可多吃。不过常口干舌燥、易上火、体质较燥热的人则要少吃,建议1天不要吃超过半个手掌的量。

冬季: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祖国医学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节,更宜进行食补。这对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体康复等方面,更能显示出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冬季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食: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谷豆类;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水果。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老年人每天早晨服人参酒或黄芪酒1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将牛肉适量切小块,加黄酒、葱、姜、用砂锅炖烂,食肉喝汤,有益气止渴、强筋壮骨、滋养脾胃功效。阳气不足的老人,可将羊肉与萝卜同煮,然后去掉萝卜(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加肉苁蓉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饮汤,有兴阳温运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

❷ 一年四季我们怎样养生

一年四季,暑来寒往,人要遵循自然规律,安排起居饮食,注意养生。《
黄帝内经
》讲,春生、夏长、秋收、
冬藏
,人要适应天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季节万物生机勃勃,阳气上升,人要借助
天力
来养自己的阳气;秋冬季节,天气渐寒,万物成热,阳气开始收敛,直至寒冬储阳,人趁此良机将阳储藏,此为养阴。阴足,阳也就在其中了。
春天养阳,应吃一些偏阳性的东西,如青椒、韭菜、蒜苗、葱头、豆芽等。冬天滋阴,可多吃些养阴的食物,如柿子、红枣、花生、莲藕、山药、芋头,尤其山药和芋头,应经常吃。山药补肾健脾,芋头润肺、
滑肠
、补血。根据时令,滋阴养阳尤为重要。

春三月
,应早起,到室外、旷野去散步,多吸收大自然的阳气。
夏三月
,黎明即起,炎热时在树下荫凉处散步,让身子里的阳气从里向外抒散。秋三月,万物成熟,风急天高,应早睡早起,避风御寒,将阳气收回。冬三月,天寒地冻,万物闭藏,应早睡晚起。有太阳时方出去散步、锻炼,无太阳时则不出室锻炼,应避寒就温,以免阳气跑掉,此谓之冬天藏阳。只有冬天保住阳气不外泄,春天才会精力旺盛。
同样,一天也有四季。凌晨是春,中午是夏,黄昏是秋,深夜是冬。人要顺应天时,白天养阳,夜晚养阴。特别是晚上9点至10点要睡觉。因为此时
三焦经
最旺,三焦通百脉,百脉休养生息,对健康极为有益。同时,深夜时分地球背向太阳,属阴,是养阴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要跟着太阳走,天醒(亮)我醒(起床),天睡(黑)我睡,违背天时对健康极为不利。
调节人体
阴阳平衡
,还必须
合理膳食
。新鲜食物有生发之气,食之补气。淡生阳气,浓伤阳气,所以饮食以清淡为宜。过饱伤阳气,适量进食可生阳气。同时,
食物属性
分寒、热、温、凉、平,大多数水果及
生冷食物
偏凉性,
脾胃虚弱
者食之伤阳气,所以,应根据自身体质适当进食相应的水果。青少年阳气足,适当食用肉食有益健康。老年人
阳气不足
,动物蛋白难以消化,故应少荤多素。各种谷类属阳性食物,而种子则是食物之精华。种子孕育生命,其营养是全息的,内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份(包括各种维生素),多食种子类食物对健康大有裨益。

❸ 每个季节应该怎样养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了,养生也是生活中常见的话题。其实,养生也是要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的。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养生,才能让我们少受病痛的折磨呢?

冬季,是一个很适合养生的季节。冬季的天气比较寒冷,空气干燥。一定要多补充水分,注意保暖。在吃的方面,大家也要多吃一些可以提高体内能量的食物,这有助于我们抵抗寒冷。比如萝卜、羊肉等都是很好的御寒食物。不管在哪个季节,我们都需要养生,而且当下养生也成为一种主流。在健康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多加注意。

❹ 怎样做到四季饮食养生

古时农民依靠24个节气指导农业生产,同样的,我们的身体也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冬去春来,寒暑易节;我们的生活各方面都应该应天顺时,而饮食——人体摄取营养的最主要渠道,更应该顺应天时。所谓四季饮食养生,就是说人们的饮食应该紧扣温、热、凉、寒的四季特点,根据气候的特点来调节。
春季饮食应注意:春天气候由寒转暖,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早春时节,气温仍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
夏季饮食应注意:第一要清淡,少吃荤。经常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会导致脾阳虚衰。所以无论在哪个季节都应该以清淡饮食为主,尤其是夏季。第二五味全,要少甜。饮食文化强调五味,而五味俱全能促进人的食欲。夏季是人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季节,所以我们在食用时也可以巧妙使用这个原则来开胃。
秋季饮食应注意:秋天天气逐渐变冷,秋风萧瑟,降水也随之减少,温度下降,气候干燥。因此,应该多吃一些具有清淡,滋润清肝作用的食物。主食应多吃大米、小麦、糯米之类的,可以预防秋季咳嗽、便秘。秋季的饮食很重要,因为它既要补充夏季的消耗,又要为越冬做好准备,但也不能大吃大喝,要防止摄入过多热量,应合理安排,做到膳食平衡。
从立冬开始就进入冬季了,经过了小雪、大雪,很快就要到冬至了。冬至之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回升,此时正是此时正是进补的好时机,无论是食疗或是药力都易于发挥效能。俗语云:“药补不如食补”。冬天天气严寒,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是再好不过的了。
四季轮回,皆有自然法则,养生之道,也要随着四季变换,遵循气候变化。

❺ 教你春夏秋冬如何顺时养生

养生除了要配合自己的体质,巧妙地利用食物五味之外,也要根据外界的环境来配合,才是古典医学中“天人合一”的舒养生概念!来学习一下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的养生方法吧!

春季养生轻柔食补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人体阳气也逐渐生发,应选择平补、清补的饮食。首先,要遵守《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这就是说,宜适当多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具体而言,还应少吃点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此外,人们经过冬季之后,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严重不足的情况,如春季常见人们发生口腔炎、口角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现象,这些都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所造成营养失调有关,因此,春季到来,人们还要多吃点新鲜蔬菜。

营养学家认为,有以下症状的人适宜于在春天进补:中年女性有早衰现象者;患有各种慢性病而形体消瘦者;腰酸、眩晕、脸色萎黄、精神萎靡者;春天气候变化大,受凉后易患感冒者;过去在春天有哮喘发作史,而现在未发作者;夏天有夏季低热者。凡属上述情况者,均可利用春天这个季节,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选择适当的食补方法,以防病治病。因此,中年女性可采用平补饮食,多吃一些荞麦、薏苡仁等谷类,豆浆等豆类制品,金橘、苹果等水果以及芝麻、核桃等。如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者,也可选择进行食用。中年女性如有阴虚内热者,可选用清补的方法,多吃一些食性偏凉,食后有清热消火的作用的食物,如梨、莲藕、荠菜、百合、甲鱼等,此类食物有助于改善不良体质。

夏季养生饮食秘籍

夏日炎炎,最常见的感觉就是困倦没有食欲,只想挑些冷食来吃,这种感觉是因为夏天气温高,饮水多,胃酸被冲淡,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致使食欲不振,再加上天热贪吃生冷食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夏季饮食以清淡、苦寒、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佳,勿过饱过饥,重视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在炎热的夏季,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苦味食物。因为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下面介绍一些适合在夏季消暑养生的食物。

茶可以算是最佳消暑的冷饮,绿茶或花茶最适合夏季饮用,能清心利尿、解热除烦、止渴消暑。实践证明,茶的消暑降温功效明显超过各种冷饮。最适合消暑的五谷当属绿豆,因为绿豆甘寒,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热解毒之效。绿豆汤是民间最常用的消暑与解毒良药,夏季常吃绿豆粥消暑养胃最佳。最适合消暑的夏季水果则是西瓜,西瓜味甘性寒,有消暑除烦、止渴利尿之效,是夏令解暑佳品,有“天然白虎汤”之称。凡暑热烦渴、口渴心烦、小便不利、暑热伤津及伤酒等征,均适合食用。最佳消暑蔬菜是苦瓜,苦瓜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清心消暑、明目降压之功,对中暑、痢疾、恶疮等有防治作用。苦瓜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苦瓜如烹调得法,淡淡苦味中带有清香,别有一番风味,是夏季大众喜欢的蔬菜之一。夏季常常不愿意吃肉,但是鸭肉不妨一试,因为鸭为水禽,其性寒凉。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炎热的夏季,若体内有热,容易上火,表现为低热、虚弱、食少或水肿者,吃鸭肉不但能补充优质蛋白质,还有“清”与“补”的功效。此外还可以多食用一些姜、醋,也有消暑的功效。俗话说:“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醋不但能够调味,还有杀菌功效。此外,姜还有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等作用。醋能帮助消化吸收,提高食欲。夏季吃凉菜时,适当加姜、醋、蒜,不但清淡可口,还能预防痢疾、肠炎等疾病的发生。最后是一种能够消暑的药物荷叶,荷叶味苦性平,其气清香,新鲜者善清夏日暑邪,清热解暑方中最多配用。夏日如以鲜荷叶包粳米蒸饭,或以鲜荷叶泡茶,均有清暑利湿之良效。

多事之秋养生食补

秋天气候凉爽,人们因“疰夏”所致的身体消瘦逐渐恢复,味觉增强,人体往往会食欲大增,虽然可以“贴秋膘”,但鱼、肉也不能吃得太多,尤其不能大吃肥肉,以免血脂升高,诱导冠心病和癌症。秋季饮食的原则应该是“甘平为主,少辛增酸,防秋燥”。在秋天,应该少吃油腻厚味,并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秋天还要适当吃点酸味食物,能有保肝护肝的作用,防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但也不可过量,特别是醋、乌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发生胃溃疡、胃炎等病,对身体不利。可以多吃些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功效。蔬菜应选择新鲜的萝卜、黄瓜、冬瓜、番茄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广柑、椰子汁等。在秋季要多喝水,适度饮水是秋天润燥、防燥不可少的保养措施。注意,饮水也有讲究:少量多次慢饮,慢慢地滋润口、鼻、咽、喉、食管等。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蜂蜜水,既补充人体水分,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俗话说:“秋瓜坏肚。”秋季气温下降,脾胃阳气不足,不宜多吃阴寒性瓜果,以免导致阳气不振而腹泻、腹痛。

下面介绍一款秋季清润汤水。

1.材料

(1)鸭梨20克:生吃梨能清六腑之热,熟吃梨能滋五脏之阴,意为如果生吃,梨子清热的效果会好一点,如果熟吃,梨子养阴的效果会更好一点。

(2)杏仁12克: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包括一些微量元素,如磷、钙、铁等,从中药角度来讲,杏仁有很好的润肺、清热、化痰、止咳作用。

(3)百合15克:有很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等,中药里面也有很多记载,比如像在《本草纲目》里面就记载着,百合可以润肺、止咳、宁心、安神、补中、益气。

(4)枇杷果20克:富含果胶、胡萝卜素、苹果酸、柠檬酸以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B、C,性凉,味甘酸,有润肺、止咳、止渴及和胃的功效。

(5)粳米50克:性味甘平,为滋养强壮品,有补脾养胃的功效,粳米煮粥最养人,老少成宜。

(6)蜂蜜少许:蜂蜜性味属“甘,平”,具有补中,润燥,止痛,清热,解毒,美容等功效。对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口疮,汤火烫伤等有良效。

2.做法

首先,在锅里放入适量的开水,然后依次把洗净的杏仁、百合和粳米倒进锅里,用大火煮,一边煮一边搅拌。让粥始终保持微滚的状态,这样可防止火大干汤或汤汁外溢。一直煮到米粒开始膨胀,米水融合时再换小火。接着开始准备其他配料,把梨去皮切成丁,枇杷也切成小丁。然后放入枇杷丁,稍稍搅拌,再放入梨丁,再一边搅拌一边熬。等到粥熬好后,把它盛在碗中,放到温度稍凉,再加点蜂蜜,这样一道美味的粥就做好了。

冬令养生顺应自然

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中医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所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中年女性由于机体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节,更宜进行食补。这对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体康复等方面,更能显示出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食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谷豆类;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水果。

冬令进补还可以选择食粥,在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热乎乎、香美可口的粥,可是绝佳的食补选择。煮粥通常用大米,大米性味甘平,而其他米如小米、糜子米、薏仁米都是性味甘、微寒,因此冬日食大米更有益。大米有和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之功效,除了煮白粥外,还可以煮山药粥:山药50克,大米50克,蜂蜜、食用油均适量。将山药切成小块,用油炒过加入蜂蜜,将大米熬成粥,加入炒过的山药再煮开,即可食用。山药为滋补。肾、脾之佳品。栗子粥:栗子50克,大米50克,盐少许。

将生栗子用高压锅(少放水)煮熟,去皮,捣碎,放入洗好的大米中,加水煮成粥,再加食盐调味。栗子可补肾,对因肾气不足而引起的腰膝酸软或疼痛有食疗作用。

芝麻粥:芝麻10克,大米50克,蜂蜜或食盐适量。先将芝麻炒出香味,将大米洗净煮成粥加入芝麻,调入蜂蜜或食盐,即可食用。芝麻可分为白芝麻和黑芝麻,白芝麻有利肠补肺气的作用;黑芝麻可入肾、强筋骨。

杏仁粥:杏仁2(1个左右,大米50克,白糖或食盐少许。将大米洗净煮粥,快熟时加入杏仁继续煮至熟,加少许白糖或食盐。杏仁可止咳定喘、祛痰润燥。核桃枸杞粥:核桃仁30克,洗净捣碎,枸杞15克,洗净,大米50克,洗净,加适量水同煮成粥。为神经衰弱、小便余沥不净的食疗佳品。

❻ 四季养生的原则

“顺”:养生跟着季节走。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

“静”:让心安静下来。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

“修”:修身行善烦恼少。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调”:多做深长呼吸。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

“补”:有补有泻最健康。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6)四季如何养生扩展阅读

养生时间点

1、饭后半小时:刷牙。提醒各位读者,饭后立即刷牙有害牙齿健康。因为牙冠表面有一层珐琅质,刚吃过饭尤其是食用了酸性食物后,珐琅质变得松软,此时立即刷牙会对其造成损害。

时间一长,牙齿的珐琅质逐渐减少,易患上牙本质过敏症,吃东西时出现酸痛症状。因此,建议老人饭后先用清水漱口,半小时后再刷牙,防止龋齿。

2、饭后1小时:走路。饭后散步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呼吸系统,促进血液循环,但要休息1小时左右再去散步。散步前先做简单热身,如搓搓手脚、举举胳膊、伸展筋骨等。

散步姿势也很重要,要抬头挺胸,避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也不要迈大步或走得太急太快。注意足跟先着地,双臂随步行节奏有力地前后交替摆动。不要走崎岖道路或羊肠小道,也不要背着手或倒走。散步时间最好别超过1小时。

3、晚上9点:泡脚。晚上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促进血液循环。老人记得别拿塑料桶泡脚,最好选较深的木桶,更易保温。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凉,一般在40~45摄氏度为佳。要将水完全淹没脚背,时间也不宜过久,因为老人泡久了容易出汗、心慌,20~25分钟就可以了。泡脚结束后,配合足底按摩更有养生效果。

4、睡前90分钟:洗澡。这样到临睡时,体温刚好降至最适宜睡眠的温度。建议洗澡前喝150毫升左右的温水,能防止老人血液黏稠度升高。洗澡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否则可能造成毛细血管扩张、脑组织缺氧缺血、心绞痛等。洗澡水温最好在40摄氏度左右。

❼ 简述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青年人重在养肝,勿使其热。肝无热象,则阴虚不生;肝无热象,则病不传脾,湿亦少。

1、春季不宜过劳,以免耗散过度,饮食不宜过油腻肥厚,以免肝中瘀热。所谓勿生发太过。

2、夏季勿贪晚不眠,勿贪凉,暴饮暴食,以免伐肝气之阴,成疲劳之势。所谓勿长之太急。

3、秋季勿持己气血强,虽寒气起衣尚薄,食补不可过,以免肺气伤,肝热伤肺,脾之运化失调而及肝。

4、冬季宜潜阳养阴,使春之生发有所备,勿耗散太过。

二、中年人重在养阴,“人过四十,阴气自半”。阴气得存,津液不失,肝热不生,脾则不湿。

1、春季勿急躁,勿食辛辣,以免伤阴而阴虚生内热,继而脾虚或肝热。

2、夏季勿贪凉,勿多饮,以免阳盛伤阴。

3、秋季勿进补太过,以免湿热内生,浸淫及脾,或化为肝热。

4、冬季暖不宜过,使阳气得存,阴气不伤。

(7)四季如何养生扩展阅读:

四季养生的具体方法:

立春后的饮食调养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适合多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比如香菜、花生、韭菜、虾仁、山药、春笋、豌豆苗等。少吃酸性的食物,因为酸味入肝,会收敛肝气,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春天换装要谨慎,不可骤减。立春时穿衣原则是“下厚上薄”,这既顺应了春季阳气生发畅达的特点,同时应和了老话“春捂”的原理。

选择温补食物要同时兼顾既能补阳又不会伤阴的原则。平时可多食用热性较平和的桂圆、大枣、红糖、小米、山药、茯苓、莲子、薏仁等。饮食上则不要吃过多寒凉的食物,若有明显的上火迹象如口苦、喉咙疼痛则可泡些金银花茶饮用。

❽ 一年四季分别如何保养身体才最有效夏季怎么做

一年四季人们都需要养生保养身体,但是四季保养的需求对人身体保养的方面却是不同的。例如,在春天就需要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多喝粥促进脾胃。夏天由于天气炎热,失水较多,因此需要多喝水,注意起居,晚睡早起。秋天则是要养阴防燥早睡早起,饮食需要清淡滋补脏肺适量运动防止秋冻。而冬季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则需要多喝白开水多户外运动,提高体内新陈代谢,防寒注重护脚寒从脚起。

夏季不能在草地等阴凉潮湿之地时间过久,容易感染湿气,同时,夏季应该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保持衣物卫生经常换洗,皮肤通风能够减少痱子以及皮肤骚痒、湿疹等夏季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夏季是人们最常容易患疾病的时期,预防的办法就是避免长时间处于闷热潮湿的环境中,当人体出汗后,不要立即进入温度较低的空调房,不能因为贪凉吃太多冰,饮冰冻食品,这些才是夏季养生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❾ 春夏秋冬怎么养生

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对应的养生方式各有不同:

1、春季:春季锻炼应以恢复身体机能为主。这是因为,长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经过冬季之后,一旦身体没有完全放松就进行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损伤。其次,切忌盲目追求运动量。盲目加大运动量会造成大量汗液的流失,易引发感冒。初春时节,早晚温差大,14点到20点是健身的最佳时间段。如果条件允许,运动前可以饮用一杯温开水,以帮助身体及时补充水分。

2、夏季:夏季补水要适量,建议运动前半小时喝两杯水。如果是户外运动,一定要带上水瓶,还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生理盐,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饮水时,一次不能饮用太多,应尽量通过增加喝水频次来补充水分。二是尽量选择室内运动,如游泳、瑜伽等。这些室内运动不仅可以避免中暑,还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3、秋季:面对昼夜温差越来越大的秋季,我们更需要保护自己。秋季晨练前,应先喝点糖水或吃些水果,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当然,还要注意保暖,运动前进行热身。

4、冬季:冬季应该更多地选择室内运动,这样不仅能防止疾病的侵扰,还能帮助保持良好的身材。每周增加的运动量及运动时间不要超过原有基础的10%。一旦运动量太大或运动速度太快,极易发生腱炎、肌肉拉伤等问题。

拓展资料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从中医讲叫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不同的季节对人,对生物也不一样,叫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年四季都可进补,本处所说的“补”,主要包涵有修补、补充、补益和滋补的意思。不论哪个季节的进补,都可根据季节的特点,并结合人的体质和食物、药物的性味等实行,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使之恢复动态平衡的目的。

四季食补各有侧重:春要促其生,夏必助其长,秋须守其收,冬务保其藏。

1、春三月,此谓发陈,阳气生发,万物复苏。

2、夏三月,此谓蕃秀,阳气旺盛,万物繁茂。

3、秋三月,此谓容平,阳气开始收敛,万物开始静止收获。

4、冬三月,此谓闭藏,阴气极盛,万物生理功能低下,阳气、精气内藏等。

参考资料 人民网春夏秋冬 四季锻炼小常识

❿ 四季养生常识有哪些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人类为了适应自然变化,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因此,人们既要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又要主动地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素问·移精变气论篇》指出“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

春天,万物生发向上,处于复苏过程之中,于五脏属肝,适宜升补,以调肝柔肝、顺应肝脏升发元气。

夏天,天气炎热,人体喜凉,这时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以养心清火扶脏祛邪。

长夏,于五脏属脾,宜淡补,可选用药膳苡仁猪蹄等。

秋天,气候渐爽但时有燥邪,这时于五脏属肺,适宜平补,以益肺润燥。

冬天,气候寒冷,人体收敛潜藏,这时于五脏属肾,适宜温补,以原味滋肾填精、温而不燥。

春天,天气慢慢暖和,万物开始复苏,人体内的变化也与自然气候变化相一致,由冬季的固密收敛慢慢变为阳气初升,所以人的活动也多起来。中医认为,“由静转动、阳气渐升”是人体在春季的重要生理变化,是“人与天应”的结果。此变化能够正常进行则人体就健康无病,若进行得不正常则机体内的平衡就被破坏,人体就易患病。中医还认为,春天阳气升发,树木萌芽,与五脏中“肝”的性质相呼应,有“在脏为肝”之说,而“肝克脾”,春季肝气升发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脾的运化,所以有很多人在春季胃口不佳、饭量减少,倘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进行饮食调理。无论是比较健康的人士,还是有宿疾的患者,在春季进行饮食调养都必须顺应自然与人体的变化,不能再像冬季寒冷天气那样进食太多厚味温补的食物,这样不仅会增加肠胃的负担,而且会扰乱人体阴阳平衡,哪怕服食了厚味温补的药膳,也不一定能起到补益的作用,而且很多人吃完后还有胃肠不适的反应。

夏天,天气炎热,万物都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人体在此时的代谢也是一年之中最旺盛的时期。中医认为,夏天大自然的热气火气最大,人体的“阳气”最旺盛,容易伤害心脏,出现心烦、失眠,所以夏天要留心养心安神。

长夏(农历6月,阳历7、8月)因为天气炎热或暑湿过重,容易脾为湿困,出现头痛、头昏,不欲饮食。夏季暑热过盛,容易耗气伤阴,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和阴阳平衡。养生调补方面,原则上以清补为主,所选药膳性质偏凉或平和,以清火养阴,使阴阳平衡。甘凉、利湿清暑、少油腻为夏季常用药膳的主要特点。人体自然喜凉爽,饮食上也多愿意吃一些清淡少油腻的食物。对于部分在夏季贪凉或过食生冷寒凉之物导致脾胃受伤、腹泻发热、感冒的人来说,在患病期间这些药膳饮食就不宜过多服用,因为此时人体的阳气已经因寒凉而受伤、不再旺盛了,清养的时候不宜太过。

秋天,天气慢慢由热转凉、转燥,人体的代谢也渐趋平缓,养生进补也要依据这些规律进行。天气转燥转凉固然再无夏日炎热潮湿之弊,令人感到舒适,但倘若转化太快太剧烈的话,人体也会适应不了,体内的阴阳平衡就会被破坏,表现出凉燥之邪伤人为患,所以《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食”。另一方面,秋季虽然由热转凉,但夏季余热时有反复,部分人群由于夏季调理不当或受暑热太过,到秋天后体内仍有夏季余火未消,当气候转燥后,变成燥火为患,出现口干、咽燥、咳嗽、皮肤干燥等症状。对这样的情况,就需以清平滋润为主进行调理,不宜过食煎炸动火之品。中医还认为,秋季天气肃杀,“在脏属肺”,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无论是初秋温燥,还是深秋凉燥,都容易伤肺致病,调理进补当以滋润为主,并根据天气寒温及个人身体状况选择相应凉性、温性或平性药膳,以收到滋润益肺,祛邪强身之效。虽然如此,但因为肺脏属金,恶热喜凉,故秋季养生调理药膳还是以平性和凉性为多,温补之品相对较少用。

冬天,天气寒冷,“寒主收引”,人与自然相应,机体也处于收敛潜藏阶段,代谢水平降低,消耗减少,吸收能力增强,所以冬季是传统的最佳调补季节。

冬季调补的历史在中国由来已久,其基本原则能够归纳为四个字:厚味温补。厚味不单是指冬季所服食的膳食味道浓郁,更是指膳食营养丰富,味道甘美。中医认为,“厚味填精”,意指滋味浓郁甘美的饮食补充人体所需的精华营养。温补的意思很好理解,因为冬季寒冷,阴气盛,人体需要服食一些温热性膳食来驱寒温阳。这两个特点结合在一起,就是厚味温补的冬季养生调补原则。从另一方面看,中医认为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元气推动的,而元气主要由肾化生,冬季“在脏属肾”,“肾主藏精”,通过冬季补益肾精能够促进元气的生成,所以冬季调补的另一原则特点能够归纳为“补肾填精益元气。”“厚味温补”与“补肾填精益元气”是冬季养生调补的原则,其中“厚味温补”是从人们服药膳的性、味方面归纳的,而“补肾填精益元气”则是从所服药膳的功能作用上归纳的,两者是统一的。

阅读全文

与四季如何养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寿路到康王南路 浏览:46
广州社保个人退休年审 浏览:184
将养老保险转回户口所在地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849
2017感动中国人物孝敬父母的 浏览:948
石家庄养老院有哪些服务 浏览:112
父母干预了我的生活是什么意思 浏览:68
诚乡养老保险怎么交 浏览:387
富士康体检为什么要看手 浏览:919
农村老人结婚随礼多少钱 浏览:300
农村低保和养老保险能一起办吗 浏览:306
碧海老年公寓 浏览:557
50岁夜间尿频勃起 浏览:465
宁波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 浏览:29
老人家突然进医院怎么安慰 浏览:976
长寿花落花后怎么养护 浏览:921
父母离婚孩子该如何劝慰 浏览:208
中科和美年大体检哪个好 浏览:331
2016养老保险缴费基数2420 浏览:883
父母找工作不上班怎么办 浏览:305
济南60岁找工作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