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夏季艾灸养生,建议艾灸哪几个穴位
【夏至是什么】
夏季阳气盛于外,人体皮肤松弛、毛孔大开。夏至过后,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饮食清补的同时,也应注意祛暑益气。这个时候,药物可以更好地刺激穴位,艾灸可以更迅速地祛寒除湿,保存好人体的元气。艾灸祛寒除湿适合虚劳症、虚寒性体质、亚健康人群等。
①“命门穴”:艾灸此穴可增加体重、提高抗寒能力、促进细胞DNA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的作用。
②“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处。神阙为任脉之要穴,具有温阳益气、补肾健脾之功。
③“涌泉穴”:此穴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
④“大椎穴”:大椎穴为人体诸阳经交会之所,故能振奋全身阳气,鼓动、调节全身气血,对机体有强壮、补虚、培元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⑤膻中穴:该穴具有调理人身气机之功能,可用于一切气机不畅之病变,诸如肺气不降之上逆、心之气血郁滞以及肝气郁结等症。
② 立夏针灸哪些穴位养生
夏季用针灸来养生,以内关、气海、足三里三穴为主,针刺、艾灸、拔罐、按摩哪种方法都行,每天10-15分钟,贵在坚持。
③ 立春艾灸养生应该灸那些穴位,都有什么作用
1.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 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3.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艾灸穴位的顺序
古代著作中关于艾灸的顺序都有详细的论述,被后人誉为“药王”的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就清楚地记载着: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向上后下的原则。中国古代先民多以农耕为作,脸朝黄土背朝天,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有些疾病的调理灸疗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可以先缓解症状,比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点穴位等。总之是以人为本,患者舒适为宜。
据《内经·灵柩》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一般来说,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早晨人的精气神开始生发,病易人体;日中人的精气神最旺,能战胜病邪。所以在一天中灸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午时(中午11~1点)前后。这段时间人体与自然的阳气逐渐转旺,并在正午的时候达到顶点,此时疗效最好;所以古人讲"三伏灸",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而清晨卯时、辰时(上午5~9点)与傍晚酉时(下午5-7点)、戌时(下午7-9点),人体与自然均处于阴阳之气交接的时候,此时灸疗,效果会因环境气温偏低稍有降低。
所以,药物加穴位,再加上一个较为恰当的治疗时机,三者完美地结合,才能让灸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养生穴位
第1大穴位——足三里
足三里可谓是女人养颜的第1大“保镖”了,为什么这么说?足三里属于胃经,是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脾胃是后天之本,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和水,都要经过脾胃运化出营养,然后供应全身。脾胃在身体里的作用,就好像是食品加工厂,食品加工厂工作不正常,食物供应不足,身体就会忍饥挨饿,进而容颜憔悴、面色无华。人的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统的疾病、妇科疾病、虚劳羸瘦、诸虚不足等,都有可能因为脾胃功能不好而引发,所以,但凡由于脾胃功能不足引起的健康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保健、治疗。人体好比一个摩天大厦,脾胃就是大厦的根基,脾胃好,人的健康才能根基永固。足三里就是脾胃的贴身“保镖”,所以,爱美的女士们要用好足三里。
足三里在哪里呢?你可以坐着找它。先正坐,膝部成直角,用自己的手掌按在与手掌同侧的膝盖上,虎口围住膝盖上缘,除大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朝下,食指按住膝盖下的胫骨,中指尖处就是足三里。
这个穴位很好用,没事了按揉按揉就行,不用在意按摩的手法和次数。也可用艾灸。买根艾条,然后将艾条点燃,点燃的一端对着足三里,离皮肤3厘米左右远,以该处皮肤感到温热为度,每次灸15分钟左右,可以经常灸。
第2大穴位——血海
女子以血为本,若要面若桃花,不可不养血补血。怎么养血呢?除了日常注重饮食营养,保证生产血液的物质供应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穴位,血海就是个养血补血的“明星”。血海属于脾经,中医认为脾统血,该穴位是血所汇集之处,统治各种与血相关的病症,没病的时候养血补血效果自不待言。
血海怎么找呢?它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取穴时可仰卧床上,用力伸直腿大腿和小腿,髌骨内上缘往上2寸处有一块鼓起的肌肉,该肌肉的中点处就是血海。
怎么使用血海呢?最简单的就是自我按摩,没事的时候经常揉按就可以了。
第3大穴位——太溪
我们先来看看太溪这个名字。“太”,是大、多的意思;“溪”,是溪水。合起来的意思大致就是溪水很多。这对女人养颜有什么好处呢?不是有那句话吗?“女人是水做的”,肌肤要水嫩,自然离不开水的滋养。太溪就是身体里提供“水源”的重要穴位。
在人的五脏六腑中,肾属水,藏精,如果肾虚,身体里的水不足以控制住火,心火旺盛,人就会出现诸如失眠、上火、口渴、便秘、皮肤干燥、面色晦暗等一系列问题,养颜便无从谈起。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就好像是储藏肾气的仓库,人体肾气不足,从仓库里调拨就可以了。所以,美女养颜,不可不用太溪。另外,太溪也是补元气的大穴,常用太溪,人体元气充足,整个身体状态都会好。
太溪的位置很好找。它在足内侧,足内踝的后方。跟腱与内踝尖之间的凹陷处就是太溪。
太溪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按摩和艾条灸都可以。没事的时候就多按摩按摩,或者用艾条灸15分钟,经常艾灸它,自然肾气充足,面色红润水嫩。
第4大穴位——神门
神门,听名字就知道,它是养心安神的重要穴位。神门属于心经,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藏神,凡是与神志有关的各种健康问题都可以用神门治疗。神门是心经的原穴,其作用大约相当于储藏心经之气的仓库。现代女士,工作压力大,常常会有一些神志方面的问题,如失眠、健忘、烦躁等,时间一久,人便会神疲乏力、容颜憔悴。怎么办呢?养心安神啊,神门这个穴位“保镖”就可以随时派上用场。
神门在哪里?它在手腕上,手掌小鱼际上角有一个突起的圆骨,其后缘向上能够摸到一条大筋,其外侧缘与手腕上靠近手掌的那条横纹的尺侧端(小拇指那侧)的交点处就是。经常按揉神门,既安心神,又养容颜,一举多得。
④ 针灸养生常用的主要穴位有哪几个
针灸养生经常用到的主要是五大穴位,《四总穴歌》里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深入浅出地概括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4穴位的功能与主治,后世又加上内关穴,这五大要穴对全身起到了重要的养生保健作用。
⑤ 艾灸常见的几个部位是哪里
艾灸常见的几个部位如下:
1、身柱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艾灸穴位图
⑥ 春天来了,做保健炙需要炙哪些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嵴外1横指处。常炙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强壮身体,中老年人常炙足三里还可预防中风。具防老及强身作用。
炙法:用艾条着肤炙,温和炙均可,时间可掌握在5--20分钟。古代养生家主张常在此穴施瘢痕炙,使炙疮久不愈,可以强身益寿。“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即指这种炙法。现代研究证明,炙足三里可改善人的免疫功能,并对肠胃、心血管系统等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二、神阙
神阙穴位位于当脐正中处。神阙为任脉之要穴,具有温阳益气,补肾健脾之功。《扁鹊心书》指出:“依法熏蒸,则荣卫调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体开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炙,百病顿除,益气延年。”
炙法:炙7--15壮,炙时用间接炙法,如:将盐填脐心上,置艾柱炙之,有益寿延年之功,艾炙此穴选择冬季为宜。
三、关元
关元,在腹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处,具补肾益气的作用,《图翼》:“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扁鹊心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炙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炙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炙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据研究,艾炙小鼠关元穴,能延长接种HAC瘤细胞小鼠的存活期。
炙法:着肤炙,每次7--15壮,或艾条温和炙
四、中脘
中脘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上四寸处。为强半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循经》:“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一般可着肤炙7--15壮,或艾条温和炙10--15分钟。
五、膏肓
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千金方》云:“主赢瘦虚损”常炙膏肓穴,有强壮作用。
炙法:艾条温和炙15---30分钟,着肤炙1--15壮
六、命门
位于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着肤炙3--5壮,或隔姜炙。据对动物“阳虚”模型研究,艾炙后有增加体重,提高耐冻能力,促进细胞DNA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的作用。
七、涌泉
脚趾卷屈,在前脚牚中心凹陷处取穴,此穴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常炙此穴,可健身强心,有益延年之功效。一般可用着肤炙3--7壮。
八、大椎
俯伏坐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下凹陷中,手足三阳经之会。有固表屏风之功。现代研究发现,炙小白鼠大椎穴,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白鼠提高免疫力。炙法:如体虚易感冐或哮喘,可每年夏天隔姜炙10--20次,古人以年龄为壮,或艾条炙20分钟。还可用瘢痕炙。
九、其他
如针刺保健中所列曲池、三阴交、气海等穴,均可施炙,具有强身保健功效。
⑦ 养生穴位有很多,你知道的有哪些
肚脐的位置就是我们的新阙穴。这也是长寿的血液,也是中医肚脐治疗的重要位置。一般来说,看一个人的肚脐形态就能知道那个人的体质状况。如果肚脐很深很圆,就意味着生命力旺盛,也意味着脾脏的强壮。如果肚脐纵向生长,意味着不舒服、寒冷的侵犯、摸肚脐周围的皮肤,皮肤会变冷,平时脾胃虚寒严重。平时脾胃虚弱,消化慢或暴饮暴食,导致脾胃受伤,患上胃肠疾病、打嗝等疾病。这时都可以使用中充血。我们可以通过艾灸使艾灸软化10分钟。我们的胃很舒服,很暖和,里面的气流很顺畅,肚子能发出咕噜的声音。
早上起床按摩这三个穴位,通过头部、胸部、腿部的经络受到刺激,使血液自由通行,恢复正常运行,可以很好地通过经络,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按摩是我国自古以来治疗养生和疾病的方法。养生常用血33601,正明血,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头部维度点,缓解头痛,停止呕吐;下关点、耳部健康特殊效果;风池穴,热醒脑预防感冒;百惠点缓解抑郁和无聊;人们有降低血压的效果。手部三里穴可以消除肘部炎症;内关点防治心悸失眠;缓解曲池点胳膊麻痹;养老金点舒京通过血液循环宽胸气;合谷穴可以缓解各种疼痛。祖桑利点胃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永泉点促进睡眠;大椎穴、感冒发热颈椎病的治疗;臧中学慢烦胸民等。只要坚持,就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⑧ 中医养生建议在一月进行艾灸的穴位是哪些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肚脐正上方四寸的地方,艾灸中脘穴对于治疗腹胀、腹泻、呕吐、便秘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有不错的功效。另外,中脘穴对也能缓解人们精神不济、神经衰弱等病症。
命门穴位于后腰,有人说艾灸命门穴可以治疗肾虚,起到养肾固肾的功效,其实艾灸命门穴对女性来讲也有不少好处。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等妇科病也能灸一灸此穴。
关元穴是人体的一个养生穴位,经常艾灸关元穴可以很好的帮助人们调理气血,改善气血不足、气血两虚等症状。男性若是出现性能力问题,也可以坚持温灸关元穴,灸一段时间就能得到效果。
足三里穴能调和气血、补益脾胃,艾灸这个穴位不仅能治疗肠胃系统疾病,还可以缓解干咳、久咳,改善长期失眠、头晕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