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养生 > 三伏天女性如何养生

三伏天女性如何养生

发布时间:2022-04-16 18:04:12

A. 中医养生讲究“夏养三伏”,三伏天如何进行养生

每年的三伏,都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湿气最重、最潮湿闷热的天气,通常称之为酷夏。三伏天一般持续30~40天。这段时间该如何养生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的阳气升散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在机体脏腑外面,肌肤腠理常处于开泄状态,经常出汗以适应暑热天气。

因此,机体很容易表现脏腑功能紊乱,并容易形成气虚,出现身体乏力、饮食减少等症状,甚至发生中暑、肠胃失调等病症,影响健康。

但与此同时,这个季节也是我们调养身心的最佳时节。在这里,根据中医经典养生理论,总结出了三伏季节健康养生五宜。

B. 三伏天怎样养生

我个人的养生之道,就是:多吃青菜,多吃西瓜,多喝茶叶茶,还有,适当的睡午觉

你可以借鉴这个网站的信息:

最佳答案

检举

夏季养生

夏天,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期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
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
(一)夏季养生基本原则
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温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
1.盛夏防暑邪
暑为夏季的主气,以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为伤津的关键。津伤后,出现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如果不及时救治,开泄太过,则伤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谢限度就耗伤元气,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
2.长夏防湿邪
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由于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
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易阴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湿邪好伤脾阳。脾性喜燥而恶湿。脾阳不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脾气升降失常后,常见水肿形成,眼下呈卧蚕状。
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粘滞,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故有“著痹”之称。一般地说,湿邪为病,病程较长。风湿夹杂,侵犯肌肤在关节形成的风湿痹症往往反复发作。风湿症常见产物多呈秽浊不洁之物,如皮肤病变的渗出物、湿热带下的分泌物,质粘而腥臭。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度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度。
3.保护体内阳气
(1)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
(2)要谨防冷气病。所谓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出现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尤以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3)要防湿邪侵袭。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长夏的饮食原则宜清爽,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在居住环境上,切忌潮湿。
(二)夏季养生具体措施
1.精神调养
“冬季要藏”、“夏季要生”。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七情过极皆可伤心,致使心神不安。不正常的情志可损伤心的功能。心的功能受到影响,可影响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夏季养神就显得极为重要。
人的精神活动与心的功能密切相关。怎样使精神饱满呢?
首先,要有好的精神寄托。有了奋斗目标,才能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坎坷,并产生自觉的活动和积极的情感。
其次,时时对自己的性格进行陶冶。要经常注意检查自己的情况,用豁达、微笑对待不称心的人和事,这是应具备的涵养。
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好了,精神自然会饱满,就会“无厌于日”。
2.饮食调养
夏天必须重视饮食调养。具体方法是:
(1)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平常的基础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给量须达100克左右,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为好。
(2)要补充维生素。夏天,人体维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标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大剂量维生素B1、B2、C乃至维生素A、E等,对提高耐热能力和体力有一定的作用。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维生素C尤为丰富。维生素B族在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量较多。
(3)要补充水和无机盐。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可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蒸发量。钠的补充,要视出汗多少而定。工作八小时,出汗量不超过4升,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8克食盐就可以了。出汗量超过6升,则另需从饮料中补充。钾盐的补充办法是每日二片钾片,另外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
(4)要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物。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如西瓜、苦瓜、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绿豆、黄瓜。
(5)还要讲究喝水的学问。饮水莫待口渴时、大渴易过饮。睡前不宜多饮水。用餐时不宜喝水。晨起喝水有助健康。最好喝矿泉水。
3.起居保健
(1)睡眠
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经过一上午的学习和工作后,可能有疲劳之感,需要午休做适当的补偿。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要中午休息一下。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最好在一小时以内。
饭后不要立即躺卧,应稍活动一下,以利饮食消化。午睡时不要在有穿堂风经过的地方睡,不要伏在桌子上睡,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呼吸。午睡时最好脱掉外衣,并在腹部盖上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
(2)夏季的着装
夏季服装以轻、薄、柔软为好。衣料的透气性、吸热性愈好,愈能有效地帮助人体散热,使人穿着舒适而凉爽。夏天宜穿浅色服装,以防射辐射热。
(3)戴帽子
夏季,强烈的阳光照射,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使皮肤晒黑,可导致白内障、晒伤皮肤、引发皮癌。在强烈的阳光下,至少要戴顶帽子。
(4)盛夏居室的布置
首先,要将多余的或暂时不用的家具搬掉,使居市拥有较宽敞的空间。每天将南北两向的门窗打开,呼吸对流而生的自然风,可使居室满屋生凉透爽。
其次,用淡绿、浅兰、瓦灰、乳白等色彩装饰墙面、天花板、窗帘、沙发套,能让人心理滋生舒适爽凉。
还有,在向阳的外窗户上方装上凉蓬,将烈日直射带来的热量阻之窗外。减少嘈杂的噪音亦是求凉生爽的诀窍
(5)夏天不宜用凉水冲脚
经常用凉水冲脚,脚遇寒,会通过血管传导而引起周身一系列的复杂病理反应,最终导致各种疾病。
(6)吹电风扇的学问
吹风不宜过大,不宜对人直吹,不宜持续固定对身体某个部位吹风,宜吹吹停停。出汗较多时,不要立即在静坐或静卧情况下吹风。
4.运动保健
(1)旅游
夏日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消夏避暑。夏季旅游的目的地应是海滨和山区。首先是二者的气温相对较低,其次是海滨与山区的环境宜人。
去山地旅游有不少好处,主要表现在山地气候的疗养效应和山地环境中的某些长寿因素两方面。草木散发出的芳香性挥发性物质,有一定杀菌作用。山地阴离子富集,空气清新,呼吸这样的空气,可镇定情绪,预防哮喘发作,还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此外,山上气温、气压较低,风速较大,太阳辐射、尤其紫外线含量充沛,有助于钙、磷代谢和机体免疫力的提高。山区壮阔的自然景观,更令人心旷神怡。
(2)游泳
游泳既锻炼了身体,又可祛暑消夏。游泳对人们的好处很多。
(3)玩健身球。
(4)钓鱼。
(5)做做空气浴。
5.药物保健
(1)要益气生津。吃一点能够补益阳气和津液的药物,但性质要平和、微凉,切忌滋腻、温热之品,比如五味子、玉竹、冬虫、夏草、酸枣仁、鸽肉、黑豆、木耳、松子。
(2)应健脾和胃。脾和胃在夏季,尤其是长夏时最易受到损害,故应常吃一些健脾和胃的药物和食物,比如白扁豆、糯米、太子参、白术、甘草。
(3)“冬病夏治”。冬季常发的慢性病及一些阳虚阴盛的疾患,往往可以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情得以好转。其中,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最显著。从小暑至立秋,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此时予以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
6.防病保健
夏令酷热多雨,不管是热邪还是湿邪,皆能伤人致病。
(1)不要忽略了感冒。夏日感冒,称之为“热伤风”。常见症状是流涕、鼻塞、打喷嚏,甚至于发热同时又汗流浃背,还有的恶心、呕吐、腹泻。此种感冒常不能迅速恢复健康,尤其是老年人与儿童,易转化其他病。
(2)谨防疰病。疰夏,又叫苦夏,是夏季常发生的一种病症。主要是有些人对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较低,不能很好地适应夏季炎热、潮湿的气候。这时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心肺的功能降低,胃肠道分泌的消化液减少,食物不能很好的消化和吸收。体质虚弱、易患疰夏之人,在秋冬之季可服用一些补肺、健脾、益气之品。
(3)中暑的防治。中暑,俗称发痧,是炎夏易发的疾病。在临床上,中暑由于产生原因不同,所患症状也差异很大,可分为下列四型:一是中暑高热,亦叫热射病。主要是体温不能发散引起,为中暑中最严重者;二是中暑衰竭,亦叫热衰竭。主要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三是中暑痉挛,亦叫热痉挛。主要是由于过热,大量出汗,体内过多地丢失盐份而引起肌肉痉挛,常与热蟀竭同时出现。上述类型,只要一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感觉的话,就应暂停工作,立即移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头部冷敷或冷水擦澡,多喝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
(4)汗斑的防治。
(5)痱子的防治。
(6)疖子的防治。
(7)蔬菜日光皮炎的防治。此病是由于短期内进食大量的某种蔬菜,如油菜、笕菜或野生的紫云英、灰菜等,加上日光暴晒过度所引起的。这些蔬菜和野生蔬菜中有一种游离物质,随食入的蔬菜增多而产生蓄积。

C. 三伏天女性如何养生

1、适合三伏天补气补血的四种食物:阿胶、玫瑰、桑葚、枸杞。

阿胶是被大家公认的补血养血神器。功效:滋阴养血,血虚,月经不调,眩晕心悸,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等。
玫瑰花性甘、微苦,温。归经:归肝、脾经。对理气和血,月经不调有着神奇的功效。除此之外,玫瑰花是女性的滋阴养颜的不二之选。长期食用可以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作用。
桑葚是有着“补血”之称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水分以及蛋白质胡萝卜素、芦丁、矿物质等成分。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血红细胞的生长,防止白细胞减少;生津止渴、促进消化、帮助排便;多食不仅可以补血,还能美容。
枸杞则是滋补养人的上品,枸杞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功效:抗氧化、抗衰老;增强造血功能;抗疲劳,美容养颜、滋润肌肤等。
2、夏季在使用这四种食物进行调养的同时,可以适当的配合一些富含“造血原料”的食品。如大枣、豆制品、鸡肉、鱼、虾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
3、保持乐观开朗,愉快的心情,和平的心态。养心才是养生的核心,心态好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免疫力,还能促进造血机能旺盛,让女性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三伏天多做一些户外活动,不但可以增强体质,使心情愉快,还能增强造血功能。

D. 三伏天是一个比较炎热的时期,三伏天怎么调理身体

三伏天其实是在小处和处暑之间的,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而且是最潮湿、最闷热的日子,一般是七月的中下旬,时间是20天左右,在这个最热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每种生物都很难逃离中暑的可能性,哪怕人们大中午的躲在教室、家里或者是办公室开风扇、吹空调,但依然觉得非常的热,而且还很容易得空调病。夏天又多雨,所以室外要么就是干热,要么就是热得非常的潮湿,闷热的感觉非常的不好受。所以不管在室外还是在室内,一定要懂得调理好身体。

E. 今日入伏,三伏天应该如何养生

三伏天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要防寒,因为三伏天很炎热,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吃得不对,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此外,许多人在伏天常做的事,其实也是导致寒气入体的根源,比如洗冷水澡、趟凉水、吹空调、喝冷饮、吃凉菜、吃冰镇水果等。伏天饮食要注意少寒凉,尤其是小孩子过食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

从生活习惯方面养生:三伏天的作息时间可以调整一下,早起时间可以比平时提前半小时或一小时,午休时间可以增加半小时。空调房间温度不要太低,一般在27度左右,也不可待的时间太久,防止空调病,注意不要熬夜。

F. 三伏天怎么养生

1/ 起居调整
夏季的光照时间长,所以入睡时间会较晚些,但切记要早些起床。在早晨可以进行晨运,在安排锻炼的时候,要避开烈日之时,注重加强防护。午饭后,需要安排小憩,30分钟为宜。炎炎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有利于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
夏日容易受到风寒湿气入侵,睡觉时不宜扇类对着头部、脚部送风,不宜夜晚长时间露宿。在空调房里,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夏天出汗比较多,衣服要勤洗,常穿湿衣容易使人得病。
2/ 饮食调整
三伏天饮食要以清暑、益气、滋阴生津为主。应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夏天暑湿重,湿气容易困于脾。同时,在夏季人们容易吃冷饮雪糕之类的冷食,特别容易刺激肠胃,容易出现胃部疾病。所以,建议三伏天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例如薏米红豆粥、绿豆、百合等,都是容易消化吸收,是夏季很好的食品。
3/ 运动调整
夏天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比较凉快的时候。可以选择在公园、湖边、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可以选择慢跑、瑜伽、散步等一些有氧运动。当出汗过多的时候,可以选择饮用盐开水,切记不能运动后立即喝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直接洗澡,否则容易诱发寒湿麻痹症等一些疾病产生。

G. 都说冬病夏治,三伏天你们是怎么养身呢

冬病夏治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冬天寒冷,人们的疾病状况就会出现,这时的状况在夏天就会特别容易得到改善。三伏天能够抓住机会就能够帮助身体很快很好地排出毒素,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从而让身体抵抗力增强。

在三伏天泡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所以想要调理身体的人,可以抓住三伏天好好泡脚。你会发现冬天的你会过得更幸福,因为身体特别的舒服了。

三伏天不是让你吃雪糕的时间,而是给到你调理身体的机会。所以大家要抓住这些机会调理身体,身体一定会更加棒。身体调理好了,疾病也会远离你。

H. 三伏天吃什么养生

1、三伏天吃什么最养生——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2、三伏天吃什么最养生——鲤鱼

夏季气候温热潮湿,适当喝些鲤鱼汤,有助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而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儿童、孕妇、老人在内的各类人群都适合吃。

3、三伏天吃什么最养生——黄鳝

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最近一段时间鳝鱼最为滋补,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可以预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泻,还可以保护心血管。

4、三伏天吃什么最养生——河蚌

中医认为蚌肉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功效,河蚌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B1、B2,对人体有保健功效。

5、三伏天吃什么最养生——姜

盛夏来临,不少人会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夏日人们好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很容易引起伤风感冒。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

6、三伏天吃什么最养生——苦瓜

苦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C、钙、铁等,苦瓜味苦,生则性寒,熟则性温。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苦瓜能泄去心中烦热,排除体内毒素。苦瓜最好的吃法还是凉拌,凉拌能够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

7、三伏天吃什么最养生——莲子

入伏后多吃莲子可祛火,热天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易烦躁、伤心。莲子芯的味道虽苦,但可清心火,还有降血压作用,适宜体质虚弱、心慌、失眠多梦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结、腹胀者,最好少吃。

8、三伏天吃什么最养生——绿豆

夏季三伏天高温,人易出汗,使机体因丢失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而导致内环境紊乱,而绿豆中含有丰富无机盐、维生素。在高温环境中以绿豆汤为饮料,可以及时补充丢失的营养物质,以达到“清热解暑”的治疗效果。

I. 三伏天如何养生好 哪些人适合三伏天养生

三伏天如何安然度“伏”,那是有讲究的,同时如何利用好三伏天进行调养,为后续抵抗寒冬腊月打好基础,就让小固为大家说说三伏天养生吧。

1. 切忌贪凉,顺应自然

《黄帝内经》就明确指出:“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不要对夏天的炎热感到厌恶,情绪要平和不要发怒,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畅,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在外一样,这就是夏天的养生之道。

J. 三伏天,要如何养生,要注意哪些细节

阅读全文

与三伏天女性如何养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辽宁省公务员养老保险条例 浏览:725
每年体检有多少钱 浏览:893
宁波市赡养老人每个月多少钱 浏览:473
老爸70岁生日买什么送他 浏览:69
2016年6月15日关于养老金的增加 浏览:414
如何写信跟父母说自己借钱了 浏览:565
养老保险剩九年每月补缴多少 浏览:822
都江堰护理养老服务有哪些 浏览:766
长寿小康厂什么时候建 浏览:175
老人脑出血术后多久恢复正常 浏览:834
泰国和三亚哪个适合养老 浏览:132
70岁指的是 浏览:331
如何让中老年人记住歌词 浏览: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畅 浏览:76
中人退休工资怎样计算的 浏览:747
老年痴呆者攻击行为 浏览:939
82老人肺结核如何治疗 浏览:600
歌曲孝敬农村爹和妈 浏览:134
网上怎么交养老保险保费 浏览: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浏览: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