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些适合父母看的,且通俗易懂的养生保健科普书
养生保健指保养、调和、颐养生命。即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有效的方法,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康养实用技术》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保健科普书。其以简单明了的文字搭配图片的形式,让人一目了然。没有复杂的学术性语言,中老年人也能轻松读懂。全书对中老年常见疾病的调理、儿童常见疾病的调理、妇科常见疾病的调理、男性常见疾病的调理、亚健康人群常见疾病的调理以及二十四节气对应的调理等,均有用字简单,内容详细,并且附注图片的介绍。每一种病症,书中都会对其发病原理、容易发病的季节、发病时会出现的症状进行描述,再告知读者,此疾病对应的经脉及选穴,然后一个一个步骤将调理此经脉的穴位、按压次数、时间等都标明清楚。
《康养实用技术》通篇简单详尽,适合中老年人群阅读。
⑵ 适合中老年人看的关于养生的书
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身体得到调整休养,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逐渐退化,从日常开始调理养生,尤为关键。
《康养实用技术》一书,通篇运用了简洁的文字,把深奥的中医经络养生知识简单化,用最贴近生活的疾病案例,结合图片,操作步骤逐一细化罗列,让老年人也能轻松看懂。经络养生方法,历史悠久,安全可靠。通过按摩穴位疏通经络,让人体浑身通畅。仅仅按压人体体表,无任何副作用,使用方法令人放心。如老年人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其属于咳嗽、气喘等范畴,与肾、脾、肺的功能失调有关。可以用拇指力度适中的按揉肺俞穴、用拇指力度适中的点按肾俞穴;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轻轻按揉中府穴。操作方法简单便捷,老年人自己就能轻松完成。
⑶ 孙思邈有哪些养生著作
孙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的医家和道家,寿101岁,行医80多年,躬行实践养生之道,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人尊为“药王”。生平好学而博采众家之长,善言老庄,又好释典,著述甚多,主要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论》、《存神练气铭》、《摄养枕中方》、《卫生歌》、《保生铭》等。
(1)养性重德、百行周备、自慎为首
孙思邈一生为医,德、术兼备,养生重在养德,提倡养性以自慎为首。《千金要方》说:“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因此,他把养性修德称为“养生之大旨”,并提出养性当以“自慎为首”,“善养性者,则治未治之病。”只有“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不慕求浮桑,不患得患失”,才能达到养性的目的。
(2)食养茹淡,务求节俭
孙思邈之谓茹淡即素食淡味以养生。提倡“每学淡食”以养生。又主张饮食节俭。有“丰饶之地,人多早夭;俭啬之地,人多高寿”之说。多食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指出:“人学养老之道……饮食当令节俭,若食味伤多,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亨短气,必致霍乱。”他的食养、食疗经验丰富,素为后人所推崇,多有实用价值。
(3)日常生活讲究卫生
他对日常生活起居、衣着、饮食卫生很重视。如冬睡不盖头、卧取侧身曲体、衣着俭朴、衣服常洗、平日常洗澡,务求“雅素净洁”。又讲究饭后漱口、散步、少饮酒、不食陈腐变质食物等等卫生。在《卫生歌》、《保生铭》中多有概括。
(4)注重锻炼养生之术
孙思邈的著述中气功、导引、按摩方法甚为丰富。他认为老人尤当重视锻炼,《千金翼方》说:“非但老人须知服食将息节度,极须知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除收集各种气功、导引、按摩方法,还自创孙真人按摩法等保健锻炼方法。
孙思邈著的《保生铭》流传甚广,今录之如下,以供读者欣赏: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远顾。
寅丑日剪甲,理发须网络。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旋溺。
行坐莫当风,居处无小隙。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幂幂。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
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
一日免灾咎,去邪兼辟恶。但能七星步,令人长寿乐。
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
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
独卧是守真,慎静最为贵。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
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神气自然存,子道须终始。
书于壁户间,将用传君子。5.邱处机:精于养生的“神仙”
邱处机,又名丘长春,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是著名的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之一。他生于1148年,卒于1227年,死后葬于北京的白云观处顺堂。
道教中人相信经过一定的修炼,人可以返本还原,达到长生久世的境界。邱处机19岁弃家求道,独自进昆仑山的烟霞洞修炼,一年后拜全真教主王重阳为师,先后在今宝鸡西南的溪边、陇州的龙门山隐居修炼13年,道成后名声大噪。在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七大弟子中,邱处机的影响最大。
邱处机既是道家,也是养生学家,其主要著作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等。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命近臣刘仲禄奉诏聘请邱处机。第二年,他携弟子18人启程北行,历时4年,与成吉思汗相会。成吉思汗问长生久世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并大讲“敬天爱民以治国,慈俭清静以修身”的养生之术,颇为成吉思汗赏识,被封为国师,赐号“神仙”。
邱处机对养生学颇有研究。他的养生学以“清心寡欲,四时调摄”为要旨,认为人体各方面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疾病的发生,无不受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在生活方式、思想行动、操练身体等方面与外界协调,才能达到内外环境平衡,起到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作用。他强调必须掌握“四时调摄,养生治病大旨”,对四季调养、精神调养、饮食调整等都作了说明。
在四季调养方面,如春季“春阳初升……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夏季炎热,平居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秋季“秋气燥……禁寒饮并穿寒湿内衣”;冬季“宜居处密室,……不可冒触寒风”。
另外,他对老年人养生有一定研究,认为“高年之人,多有宿疾”;“人年六十,心气衰弱,言多错忘,目也昏昏然”,老年人更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以“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下午3至5时)后饭”等。
⑷ 有哪些关于养生之道的经典书籍
对于人而言,世间万物,唯健康最为宝贵。若无健康,则一切物质也好,精神也罢,都是虚空。中医养生之道的精髓不过在于“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和于术数,不妄劳作”。短短十余字,把人体五脏六腑精气神的调理均概括其中。
《康养实用技术》即是关于养生之道的经典书籍。经络按摩是众多养生之法中的一种健康养生方法。其既无副作用,又简单易操作,还能强身健体。经络按摩以中医的腑脏学说为理论基础,将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以调节身体技能,缓解病理。小儿感冒,是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的小儿常见疾病。中医认为,小儿脏腑之气还未充盈,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当外界发生气候突变,衣服增减不及时或护理不当时,外邪便趁虚而入。而此症状对应的则是手太阴肺经、任脉,加以书中详细的按摩之法,便能有效缓解。
广大养生读者可翻阅《康养实用技术》,仔细研习养生之道。
⑸ 请推荐一些养生的书籍
1、《中国养生文献全书》
《中国养生文献全书》作者陈可冀,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医药卫生类书籍。汇集了我国上自春秋战国,迄中华民国时期的养生学文献300余部(篇),是在保持原作精髓的基础上,由国内100余位专家编纂而成的;基本囊括了养生学专著、导引养生、饮食养生、药饵养生、经络脑穴养生等方面的典籍。
⑹ 有哪些适合中老年人看的养生方面的书籍
现代人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这样的基础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开始注重健康养生之道,另一方面,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那么,市场上有没有适合老人看的养生类的书籍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样的书不光有,还不少呢。下面就给大家推荐几本:
⑺ 明清时期的养生理论有哪些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在这历时5个多世纪的历史阶段,我国的养生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涌现了张介宾、高濂、曹庭栋等著名养生学家,并出版了《寿世青编》、《养生四要》、《修龄要旨》、《遵生八笺》、《寿养丛书》、《老老恒言》等养生专著,老年养生理论等进一步完备。同时提出了养形术和中兴术等养生方法。
①老年养生方法的完备
养老之法始于唐代孙思邈,宋代陈直根据前人的成果和自己多年的研究体会,撰成《养老奉亲书》,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老年养生专著。该书对老年人的起居养护、饮食调治、用药宜忌等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元代邹铉将《养老奉亲书》多次刊行,并流行到日本、朝鲜等国,《四库全书提要》对其评价极高。
明清时期,老年养生理论进一步完备,其中最有影响的著作是高濂的《遵生八笺》和曹廷栋的《老老恒言》。《遵生八笺》对老人的四时顺养、饮食调治、起居调理、药物补养等都作了有相当深度的讨论。
《老老恒言》的作者曹廷栋是清代著名的养生学家,他遵循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格言,博览众书,提出对老年人衣食住行的简便易行的养生方法,对老年人的安寝、盥洗、散步、昼卧、夜坐、衣、帽、带、鞋、床、帐、枕、席、被褥、便器等逐一分析宜忌,指导取舍。论述虽无惊人之处,然大都周详切用。如“安寝”中,分段介绍如何就寝、睡时采取何种姿势、手足如何放置、就寝时间,如何护头、护肚、护肩颈等,皆论有法。这些方法既简便易施,又行之有效。
明清时期有关养老术的著作还有:明代的《寿世保元》、《红炉点雪》,清代的《长生秘诀》、《养真集》等。这些著作都以不同的角度讨论了老年人的养生和长寿问题。
②养形术和中兴术的倡导
明末著名医学家张介宾,极力倡导养形术与中兴术。张氏出身名门,博览群书,学富五车,于天文、地理、史学、兵法均有知晓,中年后潜心医学,对养生方法颇有研究。
明代以前的养生学家多注重精神对健康长寿的作用,而张氏在《景岳全书·治形论》中则系统阐述了形体与精神、形体与生命的辩证关系,认为形体依赖精神生命的物质又依靠精血滋养而维持不衰,而养形主要在于保养精血。具体而言,一方面要节制色欲,以防止精血的损伤;另一方面要经常服食温补精血的药物。张氏所创的“全鹿丸”就是温补精血的名方。
在《景岳全书》中,张氏提出了“中兴”的养生方法。所谓中兴,就是加强中年时期的养生。张氏认为,人的衰老在中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只是一时尚未显露,并且中年时期是人体由盛到衰、元气逐渐衰弱的转折时期。若能在此期间加强摄养、“再振根基”,就会给老年期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如果中年时期不注意养生,则会加速衰老的到来。中年养生的关键在于恢复元气。通过保养精神、运动形体、填补精血等方法,使趋于衰弱的元气得以恢复,自可强身延寿。总之,我国的养生理论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在探索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对这些遗产,我们要努力去整理、挖掘和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为增强中华民族的体质、延长人类寿命发挥更大的作用。二、道教、儒教、佛教的养生方式
中华养生学除了与医学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之外,还深受宗教、哲学、伦理道德及民风习尚的影响。在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道教文化、儒教文化、佛教文化占据重要地位。它们不仅为中华养生文化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中华养生实践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养生方式,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
⑻ 明清时期有哪些养生保健著作
明清时期,各类养生保健专书很多,多是强调综合调理,动静结合,而且要简要易行。
明代冷谦撰著的《修龄要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详细论述了四时起居调摄、四季却病、延年长生、八段锦导引法、导引却病法等,书中多以歌诀形式介绍养生要点及具体方法,易于领会实行。
万密斋的《养生四要》,提出了“寡欲、慎动、法时、却病”诸养生原则,对于违反这些原则而产生的疾病,皆列有药物救治方法。
清代吴师机撰《理瀹骈文》,这是一部物理治疗专书。吴氏提倡膏、药外贴等理疗法,如引嚏、坐药、药浴等。他认为外治之理同内治之理,可以收到与内服汤丸相同的效果。还认为养生保健不能单纯依赖药饵,如果注意调节生活起居,陶冶性情,对健康则更有益处。吴师机在外治保健方面为养生开辟了一条新的门径。
虽然在先秦时期就已初步提出了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但动静结合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则在明清时期才进一步明确提出来。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指出:“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提出静养精神,动养形体的辩证关系。
方开《摩腹运气图考》又名《延年九转法》,书中指出:“天地本乎阴阳,阴阳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也,阴阳一动静也。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
曹庭栋虽认为“养静为摄生首务”,但他却很重视动以养生的重要作用。如在《老老恒言·导引》指出:“导引一法甚多,如八段锦、华佗五禽戏、婆罗门十二法、天竺按摩诀之类,不过宣畅气血,展舒筋骸,有益无损”,并创“卧功、坐功、立功三项”,以供老年锻炼之用。
又如《老老恒言》记载有散步专论,对散步的作用和要求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例如,闲暇“散步所以养神”、睡前“绕室行千步,始就枕”,“是以动求静”,有助于睡眠,强调了动静结合的重要性。
明代以后,由于武术的发展和《道藏》的成书,又推动了导引术的进步和发展,在《遵生八笺》记载8种导引,除在国内广为流传外,并于1895年译成英文发行于国外。
如明代正德年间罗洪先所撰《仙传四十九方》,载录华佗“五禽图”最为详尽,并指出:“凡人身体不安,作此禽兽之戏,汗出,疾即愈矣”,说明了导引保健的重要作用。
清代乾隆时期,沈金鳌于《杂病源流犀烛》一书中,卷首列有“运动规法”,包括导引、气功和按摩等,这些方法多摘自明代曹士珩所撰《保生秘要》一书。可见,导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⑼ 曲黎敏四季养生的著作
曲黎敏副教授主张从生命之道来解读文化和科学,她认为:中国文化之“道”只有落实到“人”的层面才有意义。她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编著的《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中医与传统文化》、《中华养生智慧》、《易学气功养生》等多部医学专著受到广泛好评剧集一
第一集 养生要则
1.顺其自然
2.健康长寿靠自己
3.养性情、养睡眠、养居处、养房事
4.养生之“五难”
案例 孔子之言
端水杯测试
“亡羊补牢”
保健品
富贵所致三患
第二集 春季养生(上)
1.春天要养生发之机
2.春季几种常见病
3.养睡眠的方法
4.情志特点
5.女子伤春,男子悲秋
6.男人与女人在情志上的区别
案例 流行病
非典的袭击
《四气调神大论》
保健品
富贵所致三患
第三集 春季养生(中)
1.情志不疏引起的病症
2.男性与女性病的表现
3.生活的对治法
4.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欲望观念
5.饮食的问题
6.药物的运用
案例 《诗经》提示
孔子教子
中药-香附
倒茶的讲究
立春的习俗
喝茶
第四集 春季养生(下)
1.如何锻炼身体
2.放风筝的好处
3.老年人的养生方式
4.走进大自然为养生之道
5.古代养生秘诀
案例 放风筝
《怡情小录》
静坐 读书 赏花 爬山
《吕氏春秋》
⑽ 《养老奉亲书》对老年养生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陈直,宋代神宗元丰中人,曾任承奉郎泰州兴化县令,1085年左右著《养老奉亲书》,是我国著名的早期老年养生防病专著。
《养老奉亲书》对老年养生的主要贡献在于,首先系统阐述了老年人的病机。陈直认为老年人的体质和心理有其特点,例如:“进入老年后,气血渐衰,真阳气少”、“神气浮弱,返同小儿”、“五脏衰弱,肠胃虚薄”、“肾水衰而心火盛”等;在心理上,老年人与青壮年也不同,常“形体虽衰,心亦自壮”,但不能随时人事逐其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