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长寿之乡——中国巴马长寿村,长寿的秘诀在哪里
中国有个世界级的长寿村,就在巴马。
巴马在哪里可能很多朋友还不知道,几年前还在读书的猪猪去过一趟,今天带大家看看这个长寿村。
巴马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巴马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拥有全世界数一数二的空气、水、阳光。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极高,又有“天然氧吧”之称。
很多人不知道巴马为什么有这么多长寿的老人,经过各种科学医学研究证明,巴马之所以有那么多长寿老人,得益于这里的环境。
猪猪来过之后也觉得名不虚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里,世世代代生活着这样一群人: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还在田中愉快的耕作,奉养着家中更老的人;随处可见近百岁的老人闲在家中,悠然自得。
在巴马,你可以感受到全身心的放松与舒爽,皮肤也润滑了。因为巴马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很高,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竟高达2000-5000个。负氧离子是什么?它就是被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和“长寿素”。据说它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增加肺活量,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心肌功能。巴马完全可以作为养生度假的首选之地。
不过由于近年来巴马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多游客走进巴马,一些商人过度甚至虚假宣传,让巴马失去了它原有的淳朴。
巴马之美,在于青山、绿水、翠绿之间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郁闷的雾霾,只是清新的空气和让人心醉的田野。对于平时生活和工作压力大的人来说,巴马的淳朴自然之美,一定能让你身心放松。
到巴马来一次休闲游吧!
❷ 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长寿秘诀一:充满善意
易怒和愤世嫉俗的人,比那些性格沉着、冷静、信任他人者早亡的可能性高出4倍,而对他人不友善者更易发生早亡。因为心中充满善意的人,一旦被激怒和心烦意乱时,体内的副交感神经会迅速发挥作用,使人在短时间内心平气和。而不友善、嫉妒心强和总不信任他人者,被激怒后,体内会大量释放肾上腺素,肌肉绷紧,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加强。时间一长,对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极易发生意外。相反,充满善意的人和乐于助人的人,可得到他人的感谢和友情,使自己内心产生一种满足感,这将有助于解除精神紧张造成的伤害,并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而对有侵害行为的人,永远不宽恕别人的人,甚至总想伺机报复的人,就相对容易发生心理倾斜而致病。
长寿秘诀二:睡得好
人们经常听说睡眠与健康是紧密联系的,每天多睡一会儿,睡足起来的话,会感觉到神清气爽,浑身有劲,特别是老牛朋友,他们总有早期的习惯,如果睡眠时间不够,会有疲惫感,精神也不好,还会影响抵抗力的下降。
长寿秘诀三:吃得好
健康的人要全面摄取营养物质,而不宜偏于某一种。如皋百岁寿星中93%以上既吃大米、面粉等细粮,又吃玉米、大麦、元麦等粗粮;他们吃的稀饭主要是粳米、玉米面、大麦糁。粗粮、细粮、蔬菜、水果、花生等,既有正餐,又有小吃,还有零食,五花八门,药补不如食补,寿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样样都吃不拣嘴。”
长寿秘诀四:坚持运动
合理膳食,坚持每天走上一万步。控制每天总热量很重要,吃饭只吃八成饱,食盐不超过6克(相当于两啤酒瓶盖),少吃超市熟食,以免热量、盐等摄入超量。减少膳食脂肪,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少食用味精、蚝油、咸菜、酱油,多食用醋、葱、蒜、芥末、辣椒,每天要保证饮水1200毫升。锻炼完全可以做到见缝插针。其中,走路是所有锻炼里最容易做到的。
❸ 中国长寿三姐妹:分别活91、100、112岁,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人人皆知民国时期“宋氏三姐妹”,是中国最著名的姐妹花。但你可知比“宋氏三姐妹”晚出生十几年的“严氏三姐妹”呢?出身名门的严氏三姐妹,一位终身奉献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两位任职联合国,都是十分了得的巾帼人物,而最令人惊奇的是三位姐妹都十分长寿。
出身名门的严氏三姐妹
提到严氏三姐妹,就不得不说到他们的先祖——浙商代表人物、“宁波商帮”鼻祖严信厚。严信厚早年因书画特长及机变实干的做事风格深受“红顶商人”胡雪岩的青睐,后又被胡雪岩推荐给晚清重臣李鸿章。
曾经严幼韵经历了动荡的战争时期,早年丧夫、晚年病痛皆没有影响她乐观豁达的心态,她曾透露自己的长寿秘诀:不纠结于往事,永远朝前看,什么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也许严氏三姐妹天生继承了家族良好的健康基因,但纵观她们的生平,她们长寿的主要还是源于良好的教育带来的良好心态,而且对自己毕生的事业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
❹ 人类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一个乐观的心态,有健康的饮食,这些都是能够保证我们长寿的前提。那么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长寿吃什么食物好呢?今天三九养生堂的小编就来向你介绍老中医是如何说长寿的秘密的,一起来看一下吧。
和揉腹、推背一样,擦胸也是我国的传统养生方法之一。
每天适时的擦胸,不仅能够调节人体内的胸腺素,而且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效果更佳。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李跃华教授说,擦胸的方法比较简单,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均可。
在温暖的室内,身穿单衣或赤膊,不要穿着胸前有扣饰的衣物,双手互相摩擦稍热后,用左手掌轻轻按在左乳左侧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擦至右下腹,然后再用右手掌从右乳上方,斜推擦至左下腹,如此左右交叉进行。
一上一下是一次,然后一共要推擦30次左右就可以了,在每天早晨起床之后和晚上睡觉之前各做1次,当然,咋子吃过午饭之后也可以加做一次。
另外,保持信仰或友谊让生活更充实。和好朋友在一起分享快乐,能够获得集体感和归属感。随时享受生活的乐趣,是关键的长寿秘诀。
❺ 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1、睡不好会发胖:每天睡5~6小时的人,平均比每天睡7-8小时的人重6-8磅;
2、蜂蜜人体细胞忠实的扞卫者,据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深暗色的蜂蜜例如森林蜂蜜对人体细胞特别有效,因为它含有丰富的抗氧化作用的保护细胞的物质。并对血液大有好处,能预防心脏循环系统的疾病;
3、不停地运动,把日常锻炼分为两部分,例如:清晨20分钟的力量练习,晚饭后半小时的散步,新陈代谢的速度将会增大一倍;
4、饮食宜粗不宜细,一项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在瘦身过程中关键不是摄入纤维素的量,而是何种纤维素可在消化过程中起到最好的催化脂肪消耗作用;
5、五分钟完全放松,当一个人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身体不会产生抗压激素,从而会感觉舒适宜人。人在这种放松状态下,紧张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受压的肌肤也获得了休憩感。因此,不妨时常提醒自己放松5分钟吧;
6、餐前餐后多补充水分,饭前饭后都应补充大量的水分。身体缺水时,新陈代谢的水平,会比原先降低减少2%.这时候避免喝茶、苏打水、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在咖啡因的作用下,身体只会吸收一半的水分;
7、精神食粮,谁想脑子灵,思维敏捷和工作效率高,谁就应多吃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品和补充维生素b。核桃、粗面粉面包和香蕉是你首选的壮脑品,因为它们供给你脑力劳动所必需的精神营养。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长寿
❻ 中国十大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有哪些
活到100岁和健康快乐活到100岁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近期,中国老年学学会公布了2013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十位老人的平均年龄为119.2岁,来自新疆疏勒县的维族女寿星阿丽米罕·色依提以127岁高龄稳居榜首。十大寿星中,7人健康,2人自理,只有1人不能自理。
120岁田龙玉,日食两餐,爱爬台阶。田龙玉是土家族,现在跟69岁的养女在湘西凤凰生活。120岁的老人体态微丰,面色红润、头发半黑、皮肤柔软,没有一点老年斑,很难想象她经历过13次丧子之痛。外孙女告诉记者,老人起居很有规律:“一天只吃两餐饭,每餐非常节制,只吃七分饱。早饭9点,晚饭6点,无论冬夏,晚7点准时就寝。”老人常自己下山买东西,而上下山有90多级台阶,她喜欢一个人走个来回。
120岁打兰弯,穿衣赶时髦,每天一两酒。云南怒江边上的小院里,抽着旱烟的打兰弯身穿藏青底、花彩纹的傈僳族服装,头戴红豆纱冠,精心的装扮让记者眼前一亮。老人还美滋滋炫耀起穿衣诀窍:“黄灰土气咱不要,穿艳倒有老来俏。”老人有个嗜好,从18岁开始,每天要喝点自家酿的玉米酒。不过,她喝酒很节制,每天一两,遇到节日,最多二两。
118岁尧力达西·尧勒瓦斯,从不穿短袖,讲究热养生。尧力达西住在天山脚下,他为自己总结的长寿秘诀是“热养生”。记者见到老人时,他正坐在院里纳凉。南疆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老人依旧穿着长风衣、乌靴,别人都满头大汗,尧力达西却显得无比自在,连扇子都没用。他解释道,新疆紫外线太强,直接照射皮肤会加快体内水分流失,相对来说,穿大衣、躲树阴更舒适。老人说:“平时我也着长衣、系宽腰带、穿长靴,年纪大了,注重腰部、脚部保暖,能保证长久的活力。”老人每天上午10点左右在门口晒太阳,但正午绝不出门,“热养生,并不代表越热越好,适度亲‘热’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118岁屯妮萨罕·艾力,不怕病,看得开。由于南疆地区土壤和水系中的碘含量非常低,当地人一直深受大脖子病的危害,屯妮萨罕也没能幸免。因年龄大无法做摘除手术,小西瓜般大小的肿瘤附在她的颈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然而老人并不恐惧,反倒把它看成健康警钟。“如果一得病就放弃自己,我也不会活到今天,只有不恐惧,看得开,乐观平和,才会长寿。”老人还介绍了自己的健康妙招:“牛羊肉太燥热,我很少吃,平时最爱喝水,这样能排出体内毒素,减轻燥热。”
116岁付姜氏,儿孙孝顺,26年卧床照样快乐生活。山东菏泽的付姜氏,共生育7个子女,3男2女健在,最大的已经90岁,五世同堂。26年前,不慎右腿骨折后,老人一直卧床。最初付姜氏很着急,儿女却对她说:“我们认真照顾着,每过一年,心里就是一种满足,你就是全家的骄傲。”远在宁夏的小儿子,更是申请提前退休,和妻子返乡全职照顾母亲。在儿女们精心照顾下,卧床26年的老人从未起过褥疮,家里的被褥衣物拆洗得非常整洁。如今,老人每天自己盘头装扮,和曾孙们讲故事聊天。老人告诉记者:“与其闷闷不乐,不如快快乐乐地活”。
116岁黄乜依,清晨木梳头,早晚拉耳垂。广西巴马是著名的长寿之乡,黄乜依就生活于此。外孙媳妇告诉大家,老人生活简单,饮食也很随意,只是偏爱喝玉米粥,“每餐都喝一碗玉米粥,一天至少三碗。”行动不便后,黄乜依还开发了自己的一套养生法:清晨木梳梳头,早晚拉扯耳垂,中午撑着小凳走一阵。几年下来,老人越发精神,头顶冒出新发,原本半聋的耳朵,现在反而听得清了。在她看来,长寿离不开运动,“越是哪不好,越是锻炼哪。我不怕病,病还要怕我咧!”
116岁付素清,倔脾气,闲不住。四川成都的付素清是孙辈们口中的“祖宗”。“祖宗”有大家长的威严,最不喜欢别人说她老。“三九寒天,祖宗非得自己亲手洗衣服,你要和她抢,她非得急上几句‘我不老,还能干活呢!’”被女儿取消“下田干活”的权利后,扫地、削红苕、捆柴,付素清一概不放过,还“警告”家人:“不准做我的活。”重孙女说,每天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听见门外唰唰的扫帚声,就知道祖宗起床了。屋外竹林里有一大片空地,干净整洁,付婆婆自己捆的柴垛就整整齐齐地堆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