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暑节气该如何养生
大暑养生
1、药粥
著名医家李时珍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2、饮水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天气炎热,人体的水分蒸发消耗过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喝开水最好,也可以饮用绿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药茶,出汗的较多的饮用糖盐水、茶水等,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
3、盛夏阳热下降,絪蕴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
4、食材
绿豆
中医上说:“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祛痘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绿豆:”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除吐逆、治痘毒、利肿胀“。
冬瓜
中医认为,冬瓜味甘、微寒、无毒,有清热毒、利小便、止渴除烦、祛湿解暑的功效,是一种解热利尿比较理想的日常食物。连皮一起煮汤,效果更明显。
苦瓜
苦瓜性平、味苦甘,能清热、消暑、生津、清心、明目。传统医学认为,苦瓜生则性寒,熟则性温。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还能缓解热病烦渴、中暑发热、痢疾、痱子等。
『贰』 大暑中老年人如何养生 大暑时节吃什么好
专家建议老年人们,入夏后尤其是大暑期间饮食要坚持清淡与全面并重,以清淡、补气、消暑的食物为主,如绿豆、百合、黄瓜、豆芽、鸭肉等,这样有助于消暑,还能有补身的功效哦。除此之外,为了平衡身体所需要的营养 ,也可以选择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选择专门为50岁以上人群设计的配方产品,其中包含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6、维生素B12、钙、铬、钾等营养素对中老年人特别重要。
『叁』 大暑的养生要点是什么
大暑的养生要点是化气生津和化湿除烦。
1、化气生津
大暑节气在“中伏”前后,正是酷热盛行之时。炎热天气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因此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老人、儿童和体虚气弱者更难以抵御酷暑,容易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大量出汗等症状。此时十分需要适时地化气生津,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以改善症状。
2、化湿除烦
大暑时节气温高、湿气大,多出现闷热桑拿天。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黏滞,阻遏气机。胸中气机不展,人就容易心生烦满,此时可以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艾叶等微微水煎,并用它来泡澡。
这些都是气味芳香的植物,不仅可以醒神除烦,还可祛湿解表(过敏体质的人慎用)。同时,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不仅可以开胃,还可醒脑,使人产生轻松的感觉,从而起到祛湿除烦的作用。
(3)大暑如何养生知识扩展阅读
大暑的气候特征:
通常来说,大暑节气是华南地区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在江南一带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在这炎热时节,滴雨似黄金。
在北方内陆地区夏季干燥酷热,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降水集中在 7、8两月。约从大暑节气开始,我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了全年雨水最多的时段。
『肆』 大暑怎么养生
大暑养生
都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大暑时节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温和潮湿了,要想更好的过好大暑,要学会以下几种养生方法。
精神调养
大暑时节,天气酷热,人们容易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有人称之为“精神中暑”。因此,要做好精神调养,谨守“静心养生”的原则。
所谓“心静自然凉”,避免遇事急躁,避免生气恼怒,可多想轻松愉快的人或事,也可多参加钓鱼、绘画、书法等活动,可以达到安定神志、调养心气的作用。
起居调养
大暑节气,天气炎热,此时要注意防暑,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劳作,老人及体质虚弱者避免在正午烈日下出门,汗出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出汗后受凉感冒。
同时,室内要注意通风,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要超过10摄氏度,避免出汗后直对风扇或空调吹风,以免感冒。
此外,大暑时气温高,比较炎热,人比较容易感到疲倦,所以,这时候要注意睡好午觉,适当的睡午觉可以保持精力充沛。
运动调养
大暑正处于“三伏天”,天气炎热,此时宜少运动或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锦、太极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凉的公园、河边、林荫道旁进行,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运动过后要补充水分,但应避免进食冷饮,否则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饮食调养
大暑不但天气炎热,而且雷电、暴雨多,此时人们容易受暑湿影响出现腹胀、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此时饮食宜清淡多样,以补气健脾、消暑生津为主,可多食绿豆、黄瓜、苦瓜、莲藕、鸭肉、冬菇、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圆、桃子、黄皮、芦根、白茅根等食物及药食两用之品。
『伍』 大暑节气应该如何养生
注意衣着谨防皮炎发生、睡好觉谨防神经系统问题出现。
大暑前后气温达到一年四季的高峰,这段时间就算是一动不动,整个人也会流汗不止,那么,如果这个时候穿着一些尼龙、化纤、紧身之类的衣着,身体留流出来的汗水则无法正常排出,汗水停留在皮肤上久了就会导致皮肤的分泌物发酵,就很容易引发各种皮炎的出现,尤其是神经性皮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等。
这些皮炎的治疗过程是很漫长的,所以一定要在大暑节气后注意自己的衣着,透气为主,最好是棉麻以及丝绸类衣服,这些衣服对皮肤是很有好处的,且不会出现闷热不透气的情况。
『陆』 大暑时节需如何养生
大暑天气温度高,人体新陈代谢快,能量消耗大,所以蛋白质的供应必须要足够,每日摄入100克-120克,而植物性蛋白可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则可从肉类中获得。大暑天气除了保证水分的补充外,还要多嘱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大枣、牛奶、豆浆等。
『柒』 大暑节气 大暑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大暑养生应该注意化气生津、化湿除烦。
1、化气生津
大暑节气在“中伏”前后,正是酷热盛行之时。炎热天气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因此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老人、儿童和体虚气弱者更难以抵御酷暑,容易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大量出汗等症状。
此时十分需要适时地化气生津,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以改善症状。明代医家李时珍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意思是说喝粥能健脾益气、生发胃津以补虚损。大暑适宜喝荷叶绿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不仅益气生津还可清热消暑。
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的人,熬粥时还可以放些淮山药、茯苓等,健脾胃的效果会更好。日常饮食应注意多食用清淡滋阴的食物,如莲藕、蜂蜜、大枣、鸡蛋、木耳、豆浆等。
2、化湿除烦
大暑时节气温高、湿气大,多出现闷热桑拿天。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黏滞,阻遏气机。胸中气机不展,人就容易心生烦满,此时可以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艾叶等微微水煎,并用它来泡澡。这些都是气味芳香的植物,不仅可以醒神除烦,还可祛湿解表(过敏体质的人慎用)。
同时,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不仅可以开胃,还可醒脑,使人产生轻松的感觉,从而起到祛湿除烦的作用。
大暑要做好“三防”
1、防中暑。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外出避开高温时段,并做好防晒措施,常备十滴水、藿香正气制剂等解暑药。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拖地既可保持空气湿度,又可使室内降温。
2、防伤阳。喝冷饮或吃凉拌菜解暑未尝不可,但过量摄入会导致体内寒气增加,诱发疾病。此外,出汗后吹空调,会使人体卫气不固,损伤阳气。因此,不要整日呆在空调间,老人、体虚者最好将温度设定在27℃-28℃。
3、防伤胃。凉茶类饮料不少都含有菊花、金银花、荷叶等有祛火成分的中药,对于脾胃本就虚寒的人来说,喝太多会“雪上加霜”。此时,更宜用赤小豆、扁豆、薏米、芡实、茯苓等制作解暑饮品。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大暑来了,养生牢记两个重点
『捌』 大暑吃什么 应该如何养生
大暑应该吃益气养阴、清热解暑、消暑生津的食物。
养生方面应该多饮暖水、适宜散步、用艾叶洗澡。
1、大暑养生吃益气养阴的食物
大暑天气非常炎热,人也很容易出汗,这样容易耗费人的精力。因此,大暑除了要补充大量的水分外,还要多吃一些清淡而又益气养阴的食物来调理。比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山药、大枣、海参、菊花粥等。
2、大暑养生吃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
绿豆汤是很多人在夏天喜欢吃的食物,由于绿豆汤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因此受不少人的喜爱。除此之外,夏天吃莲子、冬瓜等都有消暑的作用,对于大暑养生也是很好的。
3、大暑养生吃消暑生津食物
大暑天气炎热,饮食应该清淡多样化为主,要补气健脾、消暑生津,可多吃莲藕、鸭肉、冬菇、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圆、桃子、黄皮、芦根、绿豆、黄瓜、苦瓜、白茅根等食物。
大暑如何养生
1、用薄荷叶、艾叶泡澡
大暑时节气温比较高,天气也比较闷热,人也容易受到情绪影响,容易头晕、胸闷、大量出汗等,因此要注意劳逸结合,可以用薄荷叶、艾叶等用水煎来泡澡,这样不仅可以祛湿解表,还可以缓解烦躁的情绪。
2、多饮暖水
对于夏天来说,饮水是非常重要的,缺水容易让人乏力。因此,要多喝水。但是很多人在夏天由于天气炎热喜欢喝冰水,其实这样是不好的,就算非常口渴,也最好喝温开水,而且一次不要喝太多,慢慢饮水是最好的。
3、适宜散步
很多人夏天太热不想出门,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空调房里,其实这样不利于健康。夏天可以在傍晚温度稍微低的时候出门散步,这样对于健康也是有好处的。但是在白天温度太高的情况下,还是少出门,以免中暑。
『玖』 大暑养生保健小常识
大暑是中国的传统传统节日,大暑天气十分的炎热,高温的情况下水分特别容易蒸发。那么在大暑的时候,有哪些养生保健的小常识,大暑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大暑
1、大暑养生保健小常识:防伤湿
三伏正值古称长夏季节,此时降雨不断,水分上腾,潮湿充斥,空气湿度之大乃全年之最。湿易伤脾,且易与暑热相兼为患。湿热交蒸,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不适、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并注意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2、大暑养生保健小常识: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因此,须注意不要在太阳下暴晒,烈日当顶时不宜出门,勿做剧烈的运动,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如果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先兆,说明你要中暑了,这是应速到通风阴凉处,解衣纳凉,或者饮用清凉水,并服用人丹。
3、大暑养生保健小常识:防“火”
三伏天,外湿入内,使水湿困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而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祛暑化湿健脾的食物为宜,如冬瓜、黄瓜、绿豆、赤小豆、薏米等。
4、大暑养生保健小常识:防受凉
在酷暑难当的夏天,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因此,伏天既要防“阳暑”,也要防“阴暑”。古人讲,“夏不欲穷凉”,过度贪凉可致“热伤风”,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伏天不可贪凉饮冷和贪凉露宿以及过吹穿堂风。大暑时节淋雨后,应该及时的更衣。电风扇不可开得过大,空调也不能吹的太低,尤其是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生活在冷气环境中。夜晚睡眠时,应关上电风扇和冷气机,并盖好腹部。
小结:大暑的时候要注意防湿,这个季节是降雨量非常多,水分会上腾,容易伤到身体。大暑天气炎热要谨防中暑。大暑的时候容易上火,谨防身体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