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养生 > 孙思邈的养生吃什么

孙思邈的养生吃什么

发布时间:2022-03-27 12:15:10

『壹』 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什么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养生家。由于养生得法,健康地生活了101岁,因此追求健康长寿的人对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很有兴趣,希望能从孙思邈的理论与实践中汲取对自己的健康长寿有用的东西。孙思邈养生之道的理论与方法主要阐述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与《千金翼方(养性)》等文章中。本文尝试从这两篇文章中将孙思邈养生之道的理论与方法的内核挖掘出来,供当代对健康长寿有兴趣的人参考。为了便于论述,我们将《备急千金要方(养性)》简称为《要方》,《千金翼方(养性)》简称为《翼方》。

孙思邈养生之道的理论与具体操作方法详见于《要方》一文,而《翼方》是为补《要方》之不足而作。《要方》一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孙思邈养生之道的理论与方法,全文共分为八节:1.养性序第一;2.道林养性第二;3.居处法第三;4.按摩法第四;5.调气法第五;6.服食法第六;7.黄帝杂忌第七;8.房中补益第八。通观《要方》全文,最值得注意的是,孙思邈将自己的养生之道称为养性而不称为养生。由此可见,孙思邈认为,养生的核心是养性。《要方》的第一节“养性序第一”的所谓序第一就是说养生第一位的事情是养性,第二节“道林养性第二”则是介绍养性的方法。在将养性放在第一位的前题下,从第三节到第八节则介绍了居处法、按摩法、调气法——等各种辅助的养生方法。将养性放在第一位,再配以运动身体,饮食起居,营养药物等辅助的养生方法,就形成了孙思邈“养生之道”的完整系统。

《要方》的第一节“养性序第一”论述了什么叫养性及养性的重要性。什么叫养性孙思邈认为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淡化对名利的追逐,做到“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使自己保持一种“宁静祥和”的心境,这就是养性。关于养性的重要性,孙思邈认为能养性就能够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孙思邈的原话是“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皆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孙思邈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就是说,不重视养性,只在服食药物等各种养生方法上下功夫,绝达不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

在第一节“养性序第一”中强调了养性的重要性后,第二节“道林养性”则是介绍养性的具体方法。第二节“道林养性”将作到十二少与除掉十二多作为养性的具体方法。“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即十二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即十二多。十二多恰好是十二少的反面,作到了十二少,就等于除掉了十二多,反之除掉了十二多也就等于做到了十二少。孙思邈认为:十二少仍养性之都契也,做不到十二少(也就是除不掉十二多)则必然荣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

孙思邈认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首先养性,养性就是调养自己的精神心性,使之常处于宁静祥和的境界。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十二少与除掉十二多。但是人生的常态恰好是恶十二少,喜十二多。所以要做到十二少与除掉十二多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大多数人很难接受孙思邈的养生之道。但是,当一个人到了中年以后,身体的健康水平逐渐下降,同时也能逐渐体会到身体健康的保持,重于身外的名利与追逐,就能够体会到孙思邈将养性放在第一位的养生之道的合理性,就有可能接受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并调养自己的心性,逐渐做到十二少与除去十二多。

孙思邈以嵇康与《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作为自己养生之道的理论依据,他在《要方》中所阐述的养生之道就是对嵇康与《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要方》从嵇康的养生理论与《黄帝内经》中各引用了一段话作为自己将养性作为养生的第一位任务的理论根据:第一段话是,嵇康曰:“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第二段是,《黄帝内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嵇康强调养性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将心性修养到,去名利,除喜怒,去声色,绝滋味,少思虑,则不求长寿,自然能长寿。如果不能做到这五点,则无论吃何种滋补品,练何种功夫都不可能健康长寿。《黄帝内经》也强调养性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能保持宁静祥和的心境,将外驰的精神收回来内守自身,真气就会畅通全身,身体就不会受到疾病的侵害。总之,两段话的精神是,要想健康长寿,首先要养性,忽视养性,只重视药物滋补、身体锻炼等养生方法,不可能达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为什么养性(即修养自己的心性,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能获得健康长寿的效果嵇康认为:“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嵇康《养生论》)。就是说人的精神制约着人的肉体,只要人的精神不躁于中(即只要精神保持祥和宁静),人的肉体(形骸)就不会生病、死亡(丧于外)。

嵇康与孙思邈以养性为主的养生理论,是他们本人的经验直觉,但是一千多年后的现代“身心医学”却以成果证明嵇康与孙思邈的经验直觉是正确的。当代“身心医学”的重要成果之一的“心理神经免疫学”证明,“祥和宁静”的健康心理能够提升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从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使身体保持健康,有力地支持了嵇康与孙思邈的养生首先要养性的养生理论。

孙思邈并不是单打一只讲养性,而是以养性为基础,再配以其它养生方法来养生。《要方》第三至第八节就介绍了养性以外的辅助养生方法,这些方法是居处、按摩、调气、服食、杂忌、房中六项。这六项养生方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居处就是生活要有规律;按摩就是经常对四肢进行按摩;调气就是进行呼吸吐纳的修炼;服食就是注意适当的营养滋补及药物治疗;房中讲性生活要有节制;杂忌讲一些生活中的禁忌。可以这样说,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有主有从的较全面的养生之道,完全做到的确很不容易。但是你如果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愿意用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来指导自己的养生实践,你就首先要时常调养心性,使自己的心境常保持宁静。然后再做到起居饮食有规律,适当的体育运动、适当的营养滋补及服用必要的药物,这样就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了。

《翼方》是对《要方》的补充,强调养性的大要是: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啬神、爱气指要节约神气的消费,是调养精神的具体要求。养形、导引是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和练气的吐纳。言论是慎语言。饮食是讲注意适当的营养,但又不追求口腹之欲。房室是讲性生活要节制。医药是讲有病要服药治疗,也可以常服用一些保健药品。禁忌讲一切有害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和事物都要避开。一般人都是追名逐利,追求口腹之欲的满足,追求感观的刺激,而孙思邈养生之道恰好相反,淡薄名利,不追求口腹之欲,更不寻求感观的刺激,这些称为反俗。孙思邈以灯用小炷这样一句很形象的话来形容他的养生之道,所谓灯用小炷,是说一盏油灯用细的灯芯,灯油就可以烧很长时间,如果用粗的灯芯,灯油很快就会烧完。养生就像灯用小炷,做到十二少就是节约能量的消耗,就是灯用小炷,就能延长生命,得到健康长寿。《翼方》还讨论了服饵(即服用保健药物),食疗等问题,但是这些内容并不是孙思邈养生之道的核心部分,我们就不作进一步的讨论了。

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代表。中国传统养生与当今流行的养生(实即西方的养生)是两种不同的养生之道。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西方的养生是以发泄能量为特征的养生,这种养生强调“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的特点就是向外发泄自身的能量。中国的传统养生是一种积蓄或收敛能量为特征的养生,养神、调气、导引、少语、少动等,强调的都是一个啬字。啬即节约能量的消耗,也就是孙思邈所讲的灯用小炷。人是身心的统一体,从身与心两个方面来看,西方的养生,强调的是身体的运动与身体的滋补。是一种以养身为特征的养生,虽然名为养生,实为养身。而中国的传统养生,强调心理精神的调理,也可以说,中国的传统养生是一种养心之道。所以孙思邈将自己的养生称为养性,当然中国的传统养生并不是只讲养心或养性,而是在强调养性或养心的同时也讲养身(必要的肢体运动与身体的滋补)。但认为第一位是养心或养性,第二位才是养身。从表面上来看,西方的养生显现出一种向外积极进取的特点,符合人们积极向上精神,所以很受现代人的青睐。而中国传统养生则显现出一种向内收敛的消极特点,不符合现代人向外积极进取的精神,所以不受现代人的青睐。的确,正在为自己的事业进行奋斗的人们,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很难接受以消极收敛为特点的中国传统养生之道,我们也不向这部分人推荐中国的传统养生之道,但是过了中年,已经从事业的竞争中逐渐退出来的人,就应该将关注外界的心神收回来,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就能发现中国传统养生的确是一种能维护自己身心健康的科学的养生。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就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重要代表,值得关心养生问题的中老年朋友们研究、学习与实践。

『贰』 孙思邈流传下来了哪些养生方法

对于很少关注养生的人来说,可能不太认识孙思邈,其实孙思邈在我国已经被称为药王,并且是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而且历史上关于孙思邈的年龄有很多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活到了百岁。今日小编就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孙思邈流传下来的有哪些养生方法?

总结。

就我个人认为,孙思邈的养生学主要是从正常作息来调整人体各项机能为主,同时也用敲打或者是揉搓的方式来促进血液或者是经络循环。当满足这些条件时,人体自然可以达到一种通畅目的,从而大大提升寿命。

『叁』 孙思邈传下来的养生十三法,你都知道哪些东西

引言: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孙思邈他是古时候的医生,他流传下来养生十三法,所以你们都知道吗?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也要多运动,这个时候眼睛要多眨一眨,我们知道眼睛运动可以改变视疲劳,所以这也是一种方法,也属于是三法里面的一法。我们也要经常将自己的腰摆一摆,膝盖也要长扭一扭,因为做更多的运动可以帮助自己各个关节变得比较好,所以这样的方法也是比较健康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脚心经常按揉,因为脚心也有很多穴位,这个时候多按揉就可以促进一些穴位的流通,让身体的血液充分流动,而且变得比较舒畅。也可以多按摩自己的腹部,经常锻炼身体,晃晃头洗脸,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一种养生方式。

『肆』 “药王”孙思邈活了100多岁,他有哪些养生的秘诀

药王孙思邈的医术高超,他活了100多岁。而他的养生秘诀也很简单,那就是常揉腹,常摆腰,常扭膝,常搓脚,常提肛,常摇头。

孙思邈在医术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而且他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孙思邈活了100多岁,这在那个平均寿命不是很高的古代来说,孙思邈属于那种特别长寿的人了,孙思邈对于养生之道很有研究,并且就养生学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意见,比如说“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还有一些关于养生的按摩手法。


五,常提肛。


在吸气的时候,肛门用力收紧,坚持一会儿,然后呼气放松肛门,这种动作就是提肛,每天可以多做几次,可以增强体质,对身体非常的有好处,据说乾隆就非常喜欢这种养生方法。

六,常摇头。

站直双手掐腰,闭上眼睛,低下头,从右面开始慢慢的扭动,就这样来回重复,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大脑更加灵活,同时也对预防颈椎疾病有着很好的效果。

『伍』 立春养生吃什么 立春宜吃4种食物

推荐食用蜂蜜,蜂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酶类脂类等上百种营养物质,是很好的日常滋补食品,非常适合每日食用帮助滋补调理,可以起到益气补血、滋养肠胃、改善心脑血管问题、增强人体抵抗力等一系列作用。

『陆』 孙思邈是如何养生长寿的呢

在中国历史上的神医貌似不少,有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不过放在五千年历史来言,神医其实还是太少。因为能配得上神医称号的,除医术精湛,医德无双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长寿。(华佗是被曹操所杀,属例外)

这一条就把许多有潜质的神医,挡在门外了。孙思邈号称药王,主要事迹都出自《新唐书》、《旧唐书》等,至于具体活了多大?没有定论,但公认的却是一百岁以上。这在古代时期已经称为奇迹了。


总的来说,这五难关,都是在讲究一个“节制”,要求不可走极端。其实这便是养生长寿的关键吧,等于又绕回到咱的“中庸之道”上了。

天下事,即人事,养生长寿也是如此,其实从孙思邈谈养生长寿来看,还是一个做人的问题。

『柒』 孙思邈的养生长寿方法哪几种

根据孙思邈的《千金方》和《摄养枕中方》,从中总结出孙思邈养生长寿的13种方法,广为流传:

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经常做这动,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强化眼睛,纠正用眼错误。

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漱玉津: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耳常鼓: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复做10次。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顶住拇指,再用力弹向后脑风池穴十下,“卟卟”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面常洗:搓手36下,暖手后以后上下扫面。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做6次。可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

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至100下。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至大,做36下。可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摄谷道: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

膝常扭: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延年益寿,由双脚做起。

常散步: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散步是有益的运动。

脚常搓: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捌』 药王孙思邈推崇什么养生办法

‍‍

被世人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相传活到了100余岁,他毕生致力于医学,编撰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的养生之道,相信会对您有所裨益,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六个药王所推崇的养生方法,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三、常揉腹。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叠放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做36下。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胀。

四、常提肛。吸气时,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

五、常扭膝。双脚并排,膝部紧贴在一起,身体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可以强化膝关节。

六、常搓脚。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的功能,有助于缓解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等。

这六招养生方法看似简单,但大家要坚持贯彻才能有健康的效果,否则也是一口吃不成胖子的。相信大家努力坚持,一定会有良好的效果。

‍‍

『玖』 孙思邈说了几个养生办法是什么啊

孙思邈养生13法
(1)发常梳

将手掌互相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祛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耳常鼓

(a)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覆做10下。

(b) 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叩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卜扑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3)目常运

(a)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3次。

(b) 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远视。

(4)面常洗

(a) 搓手36下,暖手后以后上下扫面。

(b) 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5)齿常叩

齿对齿轻叩,或牙齿空咬,可防止牙龈退化、牙周病等口腔问题。

此法还可促进脸颊肌肉活动,使脸颊丰润,老来不致双颊下垂。

(6)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a)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
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裏,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像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7)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覆。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摄谷道(即提肛)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

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9)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覆。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

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10)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

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11)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

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12)脚常搓

(a) 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

(b) 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

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

(13)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

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拾』 结合实际谈谈孙思邈饮食养生的内容,在目前有哪些意义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高道、医药学家、养生家,对道教医药学、养生学等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至今在医药史上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孙思邈一生精研道教医药养生学,以享寿142岁的高龄为后人所景仰。他一生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摄生论》、《摄养枕中方》、《存神炼气铭》、《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在长期医学实践中,总结出饮食的养生功效和作用,他认为饮食养生是人们养生修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孙思邈在其著作中,引用医学家扁鹊的话,论述了饮食养生的总原则:“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药能恬神养性以资四气……”他认为饮食和吃药同样重要,饮食是维系生命的前提条件,吃药则能医治身体之疾患。孙思邈认为日常饮食要讲究方法,他说:“言语既慎,仍节饮食。是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善于养生的人,很注重饮食调节,饮食要有节制,要有规律,不能大喝大吃,或是饥饿不食,每天按时饮食,不能过饱或过饥,否则不利于健康。孙思邈认为“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咸则伤筋,酸则伤骨。故每学淡食,食当熟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肠。”过饥过饱都是身体健康的大敌,他强调饮食要有禁忌、要有规律性。

阅读全文

与孙思邈的养生吃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人刊物 浏览:934
长寿花稻米油 浏览:274
老人吃药现苦怎么办 浏览:161
铜山区养老保险查询 浏览:847
长寿一辈子 浏览:489
警察政审父母离异怎么办 浏览:814
养老金哪个时候能够省统筹 浏览:181
东莞养老金计发月数 浏览:362
老人老年痴呆胡说八道 浏览:985
广场舞母慈儿孝顺 浏览:655
医院保安体检什么 浏览:764
平罗县80岁养老金多少 浏览:907
父母配什么属相 浏览:462
西藏社保退休标准 浏览:390
60多岁老人头痛一般是什么原因 浏览:906
重孝的父母有多少 浏览:709
做个孝敬父母 浏览:857
公办民办养老机构 浏览:657
农村人怎么才能有退休金 浏览:936
山西社保补交8年养老保险多少 浏览: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