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颐和园慈禧太后住过的地方
颐和园乐寿堂。
乐寿堂原为两层建筑,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时,改成现在的式样,并成为西太后慈禧在颐和园内的寝宫。乐寿堂按照宫廷原状陈列,中间为起居室,西套间为寝宫,东套间为更衣室。
起居室内,用名贵木材紫檀雕制的相当精致的“御案宝座”,设置在室内中间,在其后有十五折的玻璃屏风,将室内照的格外宽敞。在其两侧,插列有孔雀羽毛掌扇。这对羽毛掌扇,不仅相当精致,而且能点缀出西太后慈禧的威仪。
(1)慈禧太后养生的地方是哪里扩展阅读:
慈禧太后居住的乐寿堂,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被毁后于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改为现在的一层、平面呈十字型的样式。堂前对称地排列着铜鹿、铜鹤和铜瓶,取“六合太平”的谐音,寓意“鹤鹿同春、天下太平”。
“乐寿堂”的匾额是光绪皇帝的手笔。由于这里后有苍翠的青山作为依托,前有开阔的昆明湖水,气候适宜,风景绝佳。慈禧太后有时二月份就来到这里居住了,到十一月才回到紫禁城。
『贰』 慈禧太后老家是哪的
慈禧的祖籍,正史有明确记载。《清史稿》记道:“孝钦显皇后(慈禧),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征女。”《玉牒》记道:“兰贵人那拉氏,道员惠征之女。”《清列朝后妃传稿》(下)记道:“文宗(咸丰帝)孝钦显皇后(慈禧),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实录》咸丰十一年十二月谕:慈禧皇太后母家著抬入镶黄旗满洲)养心殿西暖阁。 父惠征,安徽徽宁池太广兵备道。”此书还明确记载,慈禧的母亲为富察氏,封一品夫人。慈禧兄妹四人,慈禧为大姐,妹妹其次,大弟照祥,二弟桂祥。
『叁』 慈禧太后的老家在哪里
慈禧太后的老家在北京。
慈禧为满洲镶蓝旗人,玉牒明确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据叶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记载,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3)慈禧太后养生的地方是哪里扩展阅读:
北京的学者从清宫档案中找到了新的史料,就是清朝皇帝选秀女的名单,这在档案中叫做“排单”。其中有咸丰五年(1855年)慈禧的亲妹妹被选为秀女的记录。慈禧的这位妹妹后来成了醇郡王奕的侧福晋,光绪皇帝的生母。
“排单”上清晰记载:此女属满洲镶蓝旗,姓叶赫那拉氏,父亲名叫惠征,最高官职做到五品的道员。一些学者首要依据这份“排单”确定,咸丰五年之前,慈禧的娘家住在北京西单牌楼北劈柴(辟才)胡同。所以,这儿应该是慈禧太后的出世地。
依照京师八旗分城居住的规则,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镶蓝旗满洲都统衙门在阜成门内华嘉寺胡同;到民国初年,镶蓝旗满洲都统衙门旧地在阜成门内华嘉寺14号。劈柴胡同距华嘉胡同很近。慈禧的父亲属于满洲镶蓝旗,应当住在劈柴胡同一带。
『肆』 揭秘慈禧太后是怎么养生的
提起慈禧太后,似乎大家对她没有多少好印象。在她执政的40多年中,以她为首的清政府签订了众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885年,在镇南关大捷 后,她竟让清政府仍向法国求和,让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她依然大兴土木,花巨资兴建颐和园以庆祝自己的60大寿。1895年,下令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个工程长达13年之久,耗资巨大。1898年,她彻底扼杀了戊戌变法,囚禁光绪,使中国依旧沉沦在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中……
不过慈禧虽然没有保住大清的江山,但却把自己保养的很不错。给慈禧画过油画 的美国人卡尔小姐曾这样描述她给慈禧太后画画的经历:“当时,慈禧虽然已经七十岁,但是看起来就像三十多岁的贵夫人似的。”女官德龄在其所著的《御香缥缈
录》中记载慈禧到老60岁时:“肌肤白嫩光滑如同少女一般,细腻光润,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慈禧太后对于饮食、美丽和健康的态度,以及她的养生之道,还是值得咱们去学习的。
慈禧的饮食之道
慈禧太后的爱吃、会吃是众所周知的。咱们暂且不提慈禧的御膳房能做出多少道美味佳肴,单单是慈禧的私厨——西膳房,这个地方能制作的食品就已经是琳琅满目了,能做点心四百余种,菜品四千多道,上等的燕窝、 鱼翅、熊掌、鸡鸭鱼肉等应有尽有。慈禧太后的每顿饭也是极度奢华。皇家饮食的珍、奇、精致、美味在慈禧太后的餐桌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不过这一点,咱们未必
去学习慈禧。因为从营养的角度讲,普通的食材也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素,简单的加工方法更利于保存食物的营养,就像老百姓肠挂嘴边的那句话:“粗茶淡饭保 平安”不必搞的像老佛爷一般纷繁复杂
慈禧用膳时,一般是这样:她用眼看哪样菜品,太监就把那道菜品送到她眼前吃上一两口。膳桌上的菜虽 然很多,但往往她只是各样吃一点,余下的则赏给皇后、贵妃或宫内其他人。可见,慈禧太后的饮食很好的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思想,每种食物她都会吃,而且每种
食物都不会多吃。她吸取了当年康熙帝曾因饮食过精而闹病的教训,所以即便是山珍海味,她也绝不敢多吃。相反,她听说玉米粥、茯苓饼有益于身体健康。便对它们产生了好感。并常食不厌。在承德避暑山庄期间。又分外爱吃野兔肉。由于她在避乱期间急不择食地吃了民间的窝窝头。从此对窝头也颇感兴趣,只不过她后来吃 的是粟子面的,与最初吃的大不一样。由于不同的食物其营养价值不尽相同,这种多样化的饮食保证了慈禧每日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取。
慈禧太后的健体之道
慈禧深信吕不韦最先提出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保健名言,一向注意体育锻炼。她的锻炼方法,主要是八段锦,每天清晨起床后,总要习炼一遍。其次是按摩,这也是她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项目
关于八段锦。相信很多人都会做广播体操,却没有几个人知道广播体操的起源就是八段锦。其实,八段锦就是古人创编的八节不同动作组成的一套医疗、康复体操。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八段锦动作简单,易记易学,适合男女老少等不同人群习练。传统医学认为,八段锦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现代研究也已证实,八段锦锦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和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是一种较好的体育运动。八段锦分为这八个部分: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臂单举,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力气,后七颠百病消。它是在立位或屈膝成马步姿态下进行操练的,以上肢运动为主,也有躯干和头颈运动。是一种综合性、全身性的动作,能起到全面的健身作用。
慈禧每感到疲倦时,都会找人给她按摩。尽管按摩属于被动的运动,与主动运动的八段锦不同。但从中医学角度看,按摩能宣通气血,舒筋活络,祛瘀化滞。促进血液循环畅通,调整人体肌能,改善新陈代谢,有益于健康长寿。
慈禧太后的养心之道
慈禧是个很会享受的女人,这种享受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还体现在她的精神生活上。她一生有书法、看戏、游园、下棋、养花等多项爱好。
关于书法,很多人并不知道,慈禧还是一位书法爱好者。而且练习书法还觉得不过瘾,后来又开始学绘花卉。时至今日,人们仍可以在颐和园仁寿殿的左右壁上, 看到她所写的高约一丈、宽近五尺的“寿”字大立轴;在2001年11月24日的《北京日报》第3版,也转载了她60岁时赐给两广水师提督郑绍金的手书大 “寿”字。尽管她的字比不上书法家,但对一位皇太后来讲,已经算是不易了。
慈禧还特别爱看京剧。颐和园的仁寿殿之北,有一组戏园建筑, 即德和园、颐乐殿,此即慈禧看戏之处。戏楼翘角重檐三层,高达21米,雕梁画栋,十分豪华。三层舞台之间,均有天地井通连,底层又有水井、水池,可设置水法布景,表演各种怪戏。据说,慈禧精通戏典,文字能力也不错。亲自改过的京戏唱本就有100多出。当时,宫中太监多达5000来人。他们要想见到这位“老 佛爷”也不易,想得到她的赏识则更难。而若他们会唱京戏,便具备了接触慈禧的机会。如果唱腔出众,表演超群,说不定有一日还会飞黄腾达。
此外,慈禧还喜欢散步、栽植花草、从游艇、下棋和装扮观音菩萨命人拍摄等等。这些爱好,给慈禧太后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带来诸多快乐,当然也是慈禧养生之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可见,慈禧太后在饮食、健体和养心方面的确有很多独到且有效的做法,值得我们效仿。
『伍』 慈禧太后的出生的在什么地方
同治的母亲慈禧太后,由于她的特殊地位、身份、影响与作用,对其身世,有多种异说。尤其是慈禧的出生地,可谓众说纷纭。除北京说之外,还有五种说法:(1)甘肃兰州,(2)浙江乍浦,(3)内蒙古呼和浩特,(4)安徽芜湖,(5)山西长治。
慈禧出身于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一个官宦世家。慈禧的曾祖父吉朗阿,曾在户部任员外郎,遗下银两亏空,离开人世。祖父景瑞,在刑部山东司任郎中,相当于现在部里的一个司局长。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时,因没能按时退赔其父吉朗阿在户部任职时的亏空银两而被革职。外祖父惠显,在山西归化城当副都统。父亲名叫惠征,在吏部任笔帖式,是一个相当于人事部秘书、翻译的八品文官,后屡有升迁。根据清宫档案《内阁京察册》(清政府对京官三年一次的考察记录)记载:慈禧的父亲惠征,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时是笔帖式,道光十四年(1834年)考察被定为吏部二等笔帖式。十九年(1839年)时是八品笔帖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再次考察定为吏部一等笔帖式。二十六年(1846年)调任吏部文选司主事。二十八年(1848年)、二十九年(1849年)因为考察成绩又是一等,受到皇帝接见,被外放道府一级的官职。同年四月,任山西归绥道。咸丰二年(1852年),调任安徽徽(徽州府)宁(宁国府)池(池州府)太(太平府)广(广德州)道的道员。
从慈禧之父惠征的履历看,他曾先后在北京、山西、安徽等地任职。那么,慈禧出生在何处?
关于慈禧的出生地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文献记载,因为谁也没有料到几十年后这个普通官宦之家的女子,会成为执掌大清国朝政近半个世纪的圣母皇太后。近几年,北京的学者从清宫档案中找到了新的史料,就是清朝皇帝选秀女的名单,这在档案中叫做“排单”。其中有咸丰五年(1855年)慈禧的亲妹妹被选为秀女的记录。慈禧的这位妹妹后来成了醇郡王奕的侧福晋,光绪皇帝的生母。“排单”上明确记载:此女属满洲镶蓝旗,姓叶赫那拉氏,父亲名叫惠征,最高官职做到五品的道员。一些学者主要根据这份“排单”认定,咸丰五年之前,慈禧的娘家住在北京西单牌楼北劈柴(辟才)胡同。所以,这里应该是慈禧太后的出生地。按照京师八旗分城居住的规定,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镶蓝旗满洲都统衙门在阜成门内华嘉寺胡同;到民国初年,镶蓝旗满洲都统衙门旧地在阜成门内华嘉寺14号。劈柴胡同距华嘉胡同很近。慈禧的父亲属于满洲镶蓝旗,应当住在劈柴胡同一带。
此外,还有人认为慈禧出生在北京东城方家园。《清朝的皇帝》记述:“慈禧母家在东城方家园,父官至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时当道光末年,洪杨起事,惠征守土无方,革职留任,旋即病殁,遗妻一、子女各二,慈禧居长。”有书说:“恭亲王曾慷慨言之:‘大清天下亡于方家园’!”注云:“方家园在京师东北角,为慈禧母家所在地。”慈禧之弟照祥,袭承恩公。《翁同龢日记》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十七日记载了慈禧母亲发丧一事:“昨日照公(照祥)母夫人出殡,涂车刍灵之盛,盖自来所未有,倾城出观,几若狂矣!沿途祭棚络绎,每座千金,廷臣往吊者皆有籍,李侍郎(军机大臣、户部侍郎李鸿藻)未往,颇忤意旨。”
慈禧家的具体地点至今没有解决,慈禧入宫时选秀女的“排单”至今也没有发现,所以慈禧的出生地点以及身世仍存在着如下五种异说。
第一,慈禧出生在甘肃兰州说。是根据慈禧的父亲惠征曾任过甘肃布政使衙门的笔帖式。传说慈禧出生在当年他父亲住过的兰州八旗马坊门(今永昌路179号院)。但是,经过专家查阅文献、档案,发现惠征虽然做过笔帖式,但其地点是在北京的吏部衙门,而不是在兰州的布政使衙门。
第二,慈禧出生在浙江乍浦说。是根据慈禧的父亲惠征曾在浙江乍浦做官。《人民日报》曾发表一篇小文,题目是:《史界新发现——慈禧生于浙江乍浦》。这篇文章说:慈禧的父亲惠征,在清道光十五年至十八年(1835~1838年)间,曾在浙江乍浦做过正六品的武官骁骑校,而慈禧正是在这段时间出生的,所以她的出生地在浙江乍浦。这篇文章又说:在现今乍浦的老人当中,仍然流传着关于慈禧幼年的传说。当时的规定,京官每三年进行一次考核。学者查阅清朝考核官员的档案记载:这时的惠征被考核为吏部二等笔帖式,三年后又被“懿妃(慈禧)遇喜大阿哥”档案作为吏部笔帖式进行考试,可见这时惠征在北京做吏部笔帖式,为八品文官。所以,这种说法值得怀疑:其一,惠征不能同时既在北京做官又在浙江做官;其二,官职也不对,在京师是文官,在浙江是武官;其三,品级也不合。
第三,慈禧出生在安徽芜湖说。是根据慈禧的父亲惠征曾做过安徽徽宁池太广道的道员,道员衙署在芜湖,因此说她出生在芜湖。慈禧既然生长在南方,便善于演唱江南小曲,由此得到咸丰帝的宠幸。一些小说、影视多是这么说的。电影《火烧圆明园》中有一个情节,兰贵人(就是后来的慈禧)在圆明园“桐荫深处”唱一曲缠绵小曲,咸丰皇帝听得如醉如痴,从此博得宠爱。显然,不能以慈禧擅唱南方小曲,孤立地作为她出生在南方的证据。就像北方人会唱黄梅戏,不能以此证明出生在安徽一样。根据历史记载:惠征当徽宁池太广道员是在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正式上任是在同年七月。而慈禧已经在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被封为兰贵人;档案中还保存有兰贵人受到赏赐的赏单。可见慈禧不会是生于安徽芜湖。
第四,慈禧出生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说。是根据慈禧的父亲惠征曾任过山西归(化)绥(远)道的道员。清代的绥远城,今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这种说法又称为内蒙古说。慈禧的父亲惠征当年曾任山西归绥道,道署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据说在呼和浩特市有一条落凤街,慈禧就出生于落凤街的道员住宅里,甚至传说慈禧小时候常到归化城河边玩耍。但文献记载,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惠征任山西归绥道道员时,慈禧已经15岁,所以说慈禧不可能出生于归化城。不过,慈禧可能随父惠征在归化城住过。慈禧的外祖父惠显,从道光十一年至十七年(1831~1837年)年,在归化城做官,当过副都统。慈禧可能在外祖父家住过。以上就成为慈禧出生归化(今呼和浩特)说的一个历史的影子。慈禧的母亲不可能从北京回娘家生孩子,因为这在当时既路途遥远,也不合礼法。所以,慈禧不大可能出生在今呼和浩特市。
第五,慈禧出生在今山西长治说。这是近年来的一种新说法。此说认为慈禧不是满洲人,生父也不是惠征。今山西长治当地传说:慈禧原是山西省潞安府(今长治市)长治县西坡村王增昌的女儿,名叫王小慊,4岁时因家道贫寒,被卖给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姓宋,名龄娥。到了11岁,宋家遭到不幸,她又被转卖给潞安府(今长治市)知府惠征做丫头。一次,惠征夫人富察氏发现龄娥两脚各长一个瘊子,认为她有福相,就收她作干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氏,取名玉兰。后来玉兰被选入宫,成了兰贵妃。说慈禧是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王姓家谱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一直续谱到现代。王氏家谱上更写着:“王小慊后来成为慈禧太后”。但是,这份家谱不是原家谱,是后来重抄的。(2)当地还传说:在西坡村外边的山脚下,还有据说是慈禧生母的坟。坟前有碑,原来是木牌,后来竖立石碑。说慈禧是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在上秦村里至今保存着一处娘娘院,被认为是慈禧入宫前住过的院落。(2)在宋家的炕上曾刨出了当年慈禧给宋家写的家信等,据说她娘家六代侄孙还保存着这封信。(3)在上秦村居住的宋家老人说:“慈禧太后是咱家的。”为此,宋家曾联名写信,要求政府调查澄清这件事。上面的传说,有文有物,具体生动。长治地方众口一词,画押证明,说慈禧是长治人。长治市还为此专门成立“慈禧童年研究会”。上述动人的传说,真是太传奇了。经专家考证,在这段时间,历任潞安府的知府共有七个人,但是没有惠征。既然惠征没有在山西潞安府做过官,那么慈禧怎会在潞安被卖到惠征家呢?
总之,不管慈禧生长在哪里,她都是出身于官宦家庭。再加上慈禧在咸丰身边的政治阅历,使她具有一般女子所没有的远见、胆识、机智、谋略和手腕。慈禧在咸丰皇帝死后,帝后集团与帝胤集团结合,发动宫廷政变,摧毁“赞襄政务”八大臣集团。这场政变发生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农历辛酉年,所以史称“辛酉政变”。
本文节选自《正说清朝十二帝》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陆』 想研究慈禧太后的养生之道,去哪里找她的起居注内容还有其他资料
德龄公主曾经担任过慈禧太后的侍从女官,她写过一本回忆录,书名叫《慈禧后宫私生活实录》,书中详细描绘了慈禧太后的生活起居细节,你不妨去看一下,网上有免费电子版,自己去搜索下载
『柒』 慈禧太后原籍是哪里的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1836-1908),乳名兰儿,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惠征女。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因得咸丰皇帝宠幸,1854年进封懿嫔。1856年生子载淳。次年进位为“储秀宫懿贵妃”。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热河,遗诏立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并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政。年号“祺祥”,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同年11月,那拉氏与恭亲王奕欣发动政变,将八名“赞襄政务王大臣”分别革职或处死。改元同治,那拉氏实行垂帘听政,实际控制了国家大权。
1873年,载淳成年,那拉氏宣布撤帘归政,但仍阴持朝柄。次年,载淳病死,那拉氏立宗室载湉继承皇位,年号“光绪”,复行垂帘听政。
1889年,载湉大婚成年,那拉氏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光绪帝实际居于傀儡地位。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年,适逢那拉氏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至园, 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故于“朝鲜事求速结”,支持李鸿章等对日采取妥协投降主张。
“六旬万寿庆典”活动从年初即开始筹备,八月中日战事愈烈,户部上书“请停工程”,那拉氏大发雷霆。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和被迫改口上奏:“查停工一条,系指以后寻常工程,其业经兴办之工,毋庸停止”。一些主战派廷臣纷纷上疏,请求停办“点景”,移作军费。那拉氏怒不可遏,称“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9月,中国陆海军先后败绩,那拉氏求和之心更切,9月27日强使主战的军机大臣翁同和到天津与李鸿章会商停战求和之事。10月18日更下令王公大臣及外省封疆大吏,将“六旬万寿贡品”统于10月23日星进。11月7日,日军占领大连湾,这一天正是那拉氏生日,前方军情急电雪片般飞来,那拉氏却不为所动。在颐和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连续赏戏三天,公事皆延置不办。
11月22日,北洋水师基地旅顺沦陷,那拉氏仍不以为然,并反将矛头指向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11月26日,那拉氏于仪銮殿召见军机大臣,时光绪帝不在座。突然宣布“瑾、珍二妃有祈请干预种种劣迹,即著缮旨降为贵人”。并将瑾、珍二妃之兄礼部右侍郎志锐遣戍乌里雅苏台。珍妃为光绪宠妃,并支持光绪对日主战。当时朝廷内一些主战官员,不满于那拉氏、李鸿章对日屈膝,于是结二妃之兄志锐“密通宫闱,使珍妃进言于上”,推动光绪对日抵抗。10月28日,文廷式又亲自上奏:《倭夷入寇枢臣与疆臣各怀异志但欲求和请交部严加议处折》,弹劾李鸿章等不思督军应敌,“但欲求和”,“束手待攻”,“请旨将枢臣及北洋大臣交部严加议处,以存国法”。这时,正值那拉氏起用恭亲王奕欣主持对日议和,主和空气甚嚣尘上。那拉氏选择此时处罚光绪之二妃及其兄,目的在于打击主和派及向光绪示威。12月4日同时下令授恭亲王奕欣为军机大臣和撤销满汉书房,进一步的加强了主和派势力和剪除光绪周围的主战派力量。
1894年底,清廷在战事上愈不可为,那拉氏求和之心更加急切。1895年1月,派张荫桓、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日本政府借口中国使臣全权不足,拒绝开议。议和未成,使臣被拒,那拉氏万分惊恐,曾命顺天府准备车骡,拟逃往山西。
日本政府于广岛拒和后,立即向北洋水师另一基地威海卫进攻,27日攻陷威海卫,北洋水师覆灭。3月初又发动辽河下游作战,六天之内,连陷牛庄、营口、田庄台。至此,以那拉氏为首的投降派下定决心向日本投降,3月,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再次赴日乞和,4月17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消息传出后,举国大哗,愤怒声讨那拉氏、李鸿章等人的卖国行为。人们在北京城门贴出“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的对联表示抗议。根据《马关条约》规定,日军于6月间开始派兵侵入台湾,遭到台湾人民的奋勇抵抗,那拉氏一面下令台湾大小官员内渡,并严厉禁止接济台湾抗日军民,同时又在颐和园搭起天棚,准备避暑。人们又题了“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的对联,痛斥那拉氏的卖国罪行。
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帝愤于战败割台,欲思振作,决心变法,改革政治。1898年6月发布“明定国事上谕”,实行变法。9月,那拉氏发动政变,扼杀新政,囚禁光绪帝于瀛台,开始复出训政。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那拉氏挟光绪出逃西安。第二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颁布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无耻政策。9月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2年回到北京。自此之后,那拉氏“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
1908年11月15日,病死。(北洋水师网站)
『捌』 慈禧太后是哪里人
一般认为慈禧为满洲镶蓝旗人,玉牒明确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据叶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记载,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1989年6月,长治市郊区(原属长治县)下秦村77岁的村民赵发旺带着他和上秦村宋双花、宋六则、宋德文、宋德武等人的联名信,找到长治市地方志办公室。赵发旺说,慈禧是上秦村人。他是慈禧太后的五辈外甥,宋双花、宋六则等人是慈禧的五辈侄孙。
他们要求政府帮助澄情。从此,刘奇踏上了慈禧童年的研究之路。佐证材料的不断丰富,愈加增强了刘奇的信心,有关著述也颇见报端。2012年 4月,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持召开的“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上,刘奇撰写的《揭开慈禧童年之谜》,获得一等奖。
据刘奇考证,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贫穷的汉族农民家庭,取名“王小慊”。4岁时,被卖给本县上秦村宋四元为女,改名“宋龄娥”12岁时,又被卖给潞安府知府惠征为婢,改名“玉兰”,并在衙西花园专设书房中获精心培养。咸丰二年,以叶赫那拉惠征之女的身份,应选入宫,平步青云,直至皇太后。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
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玖』 慈禧太后究竟出生哪里
慈禧的祖籍,正史有明确记载。《清史稿》记道:"孝钦显皇后(慈禧),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征女。"《玉牒》记道:"兰贵人那拉氏,道员惠征之女。"《清列朝后妃传稿》(下)记道:"文宗(咸丰帝)孝钦显皇后(慈禧),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实录》咸丰十一年十二月谕:慈禧皇太后母家著抬入镶黄旗满洲)。
父惠征,安徽徽宁池太广兵备道。"此书还明确记载,慈禧的母亲为富察氏,封一品夫人。慈禧兄妹四人,慈禧为大姐,妹妹其次,大弟照祥,二弟桂祥。这些正史记载,都明白无误地说明了慈禧是满族人,是叶赫那拉氏,其家族长期居住在北京。
『拾』 慈禧太后当年是怎么避暑养生的
饮食之道
慈禧太后的饮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思想,每种食物她都会吃,而且每种食物都不会多吃。
健体之道
慈禧深信吕不韦最先提出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保健名言,一向注意体育锻炼。她的锻炼方法,主要是习八段锦,每天清晨起床后,总要练习一遍。其次是按摩,这也是她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项目。
养心之道
慈禧的享受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还体现在她的精神生活上。她一生有书法、看戏、游园、下棋、养花等多项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