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详述体育养生六原则
传统的运动保健,除具有系统的理论外,还有切实可行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是:
1.强调动静结合
不能因为强调动而忘了静,要动静兼修,动静适宜。运动时,一切顺乎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而静主养神。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外练形体,使内外合谐,体现出“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
2.提倡持之以恒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效,没有恒心是不行的。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说明,锻炼身体非一朝一夕之事,要经常而不间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如果因为工作忙,难以按原计划时间坚持,每天挤出10分钟,8分钟进行短时间的锻炼也可以。若因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到野外或操场锻炼,在院内、室内、楼道内做做原地跑、原地跳、广播操、太极拳也可以。无论如何不能高兴时练的累死累活,兴奋过去多少天都不练。
3.运动适度,不宜过量
若运动后食欲减退,头昏头痛,自觉劳累汗多,精神倦怠,说明运动量过大,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告诫人们:“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有。”那么,运动量怎样掌握才算合适呢?一般来说,以每次锻炼后感觉不到过度疲劳为适宜;也有人以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若运动量大,心率及脉率就快。对于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增加至140次为宜;而对于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120次为宜。
4.舒适自然,循序渐进
为健康而进行的锻炼,应当是轻松愉快的,容易做到的,充满乐趣和丰富多彩的,人们才愿意坚持实行。即“运动应当在顺乎自然和圆形平面的方式下进行。”这是美国运动生理学家莫尔豪斯的结论。在健身方面,疲劳和痛苦都是不必要的,要轻轻松松地渐次增加活动量,“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正确的锻炼方法是运动量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单到复杂。比如跑步,刚开始练跑时要跑得慢些、距离短些,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再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
5.运动时间,因时制宜
一般来说,早晨运动较好,因为早晨的空气较新鲜,而室内的氧气经过一夜的睡眠后,大部分被人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增多,到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运动锻炼,即可把积聚在身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来,吸进更多的氧气,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为一天的工作打好基础。此外,午睡前后或晚上睡觉前也可进行运动,以消除一天的紧张,轻松地进入梦乡,但运动不要太激烈,以免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影响睡眠。总之,许多健身运动,随时都可以做,多少做些,都是有益的。但稍微剧烈的运动,不要在吃饭前后进行,因为在饭前呈现饥饿状态,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易发生低血糖症;饭后剧烈运动,大部分血液到肌肉里去,胃肠的血液相对减少,不仅影响消化,还可引起胃下垂、慢性胃肠炎等疾病。
6.运动项目,因人制宜
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肌肉力量减退,神经系统反应较慢,协调能力差,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能得到活动的运动,像步行、太极拳、慢跑等。而对于年轻力壮、身体又好的人,可选择运动量大的锻炼项目,如长跑、打篮球、踢足球等。此外,每个人工作性质不同,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亦应有差别,如售货员、理发员、厨师要长时间站立,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在运动时不要多跑多跳,应仰卧抬腿;经常伏案工作者,要选择一些扩胸、伸腰、仰头的运动项目,又由于用眼较多,还应开展望远活动。总之,体育项目的选择,既要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适合身体条件,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宜少参加一些使精神紧张的活动
中医养生学是 从实践经验中总给出来 的科学,是 历代劳动人民智慧 的结晶,它经历五千年亿万次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归纳出方法,又回到实践中去验证,比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与发展,进而形成 一门独立 的学科. 从内容上来看,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健康.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 多学科领域 的综合,是 当代生命科学中 的实用学科.
一.独特 的理论体系 【关注焦点:内科疾病的肝脏表现双下肢浮肿、腹水、黄疸】
中医养生学以其博大精深 的理论与丰富多彩 的方法而闻名于世. 它 的形成与发展与数千年光辉灿烂 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具有独特 的东方色彩与民族风格. 自古以来,东方人.西方人对养生健康,都进行长期 的很多 的实践与探讨. 但由于各自 的文化背景不同,其养生 的观点也有差异. 中医养生学是 [在]中华民族文化为主体背景下发生发展起来 的,故此有它自身特点,现略述其概要. 【健康导读:脊膜瘤骨瘤样变1例报告】
二.与谐适度 的宗旨 【扩展阅读: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中医养生理论,都是 以"天人相应"."形神合 一" 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 的关系. 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 的协调 一致. 并用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 的规律. 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作为养生健康 的核心,进而确定指导养生实践 的种种原则,提出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与于术数"."起居有常". 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 的规律,使生命过程 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 的移易与四时气候 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养生健康必须整体协调,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贯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间,事事处处都有讲究. 其中 一个突出特点,就是 与谐适度. 使体内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与,则可健康长寿. 例比如,情绪健康要求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与适度. 又比如,节制饮食.节欲保精.睡眠适度....
第一章.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而不倦等,都体现这种思想. 晋代养生家葛洪提出"养生以不伤为本" 的观点,不伤 的关键即[在]于遵循自然及生命过程 的变化规律,掌握适度,注意调节.
人类健康长寿并非靠 一朝 一夕. 一功 一法 的摄养就能实现 的,而是 要针对人体 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审因施养,才能达到目 的. 因此,中医养生学 一方面强调从自然环境到衣食住行,从生活爱好到精神卫生,从药饵强身到运动健康等,进行较为全面 的.综合 的防病健康. 另 一方面又十分重视按照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反对千篇 一律. 一个模式,而是 针对各自 的不同特点有 的放矢,体现中医养生 的动态整体平衡与审因施养 的思想. 历代养生家都主张养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全面配合. 例比如,因年龄而异,注意分阶段养生;顺乎自然变化,四时养生;重视环境与健康长寿 的关系,注意环境养生等. 又比如传统健身术 的运用原则,提倡根据各自 的需要,可分别选用动功.静功或者动静结合之功,又可配合导引.按摩等法. 这样,不但可补偏救弊.导气归经,有益寿延年之效,又有开发潜能与智慧之功,从而收到最佳摄生健康效果. 【关注焦点:内科疾病的肝脏表现双下肢浮肿、腹水、黄疸】
三.综合.辨证 的调摄 【健康导读:脊膜瘤骨瘤样变1例报告】
四.适应范围广泛
养生健康实可与平均每个人 的 一生相始终. 人生自妊娠于母体之始,直至耄耋老年,平均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着养生 的内容. 人[在]未病之时,患病之际,病愈之后,都有养生 的必要. 不仅比如此,对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 的人也都有相应 的养生措施. 因此,养生学 的适应范围是 很广泛 的. 它应引起人们 的高度重视,进行全面普及,提高养生健康 的自觉性,把养生健康活动看作是 人生活动 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❷ 葛洪的日常养生之道是什么呢
抱朴子葛洪年轻时候热爱医学,专门钻研养生学,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医学制药方面的出色成就,今天跟我一起来学习一下葛洪的养生之道吧。
重视生活卫生
卫生对气功非常重要。生活、饮食、起居、睡眠和锻炼等,无不属于卫生。即使气功研究有多年成就者,如果对个人生活饮食卫生要求不严或管理不当,同样可以疾病缠身,甚至前功尽弃。
葛洪告诫人们:“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而勿过极,少而勿至极;冬朝勿空心(空腹),夏夜勿饱食,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以及“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之见肩(预防冻结肩)。”
还说“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常规),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俯仰锻炼之功),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吐纳之法),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劳逸适度),有与夺之要”。并一再强调“长生之理,尽于此矣”。
葛洪将饮食、生活、起居、锻炼、卫生,与养生同样予以重视,值得后人深思,因为它不仅适用于气功锻炼研究者,同样适用于关心养生的人们。
❸ 葛洪的名言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葛洪
时间·惜时·珍惜·勤奋学习
养生以不伤为本,积伤至尽则早亡。
——葛洪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
热爱祖国·文化·文言·中国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葛洪
学习·勤奋学习
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葛洪
志向·立志·励志·激励自己
小疵不足以损大器,短疾不足以累长才。
——葛洪
自己
一言之美,贵于千多。
——葛洪
诚信·诚实守信·诚实
人之有礼,犹鱼之有水也。
——葛洪
坚志者,功名之枉也。
——葛洪
立志·志向·古代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万方。
——葛洪
生活
人之有礼,忧鱼之有水矣。
——葛洪
劳谦虚己,则附者众;骄倨傲慢,则去者疾。
——葛洪
诚实守信·诚信·谦虚
详交者不失人,泛交者多后悔。
——葛洪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葛洪
文言·勤奋学习·国学·古人
锐锋产乎钝石,明火炽乎暗木,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
——葛洪
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冬不极温,夏不极凉。
——葛洪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往之者多。
——葛洪
谦虚
论珍则不可以细疵弃巨美。
——葛洪
自己
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
——葛洪
其取非义之财,不避怨恨,譬若以漏脯救饥、鸩酒解渴。
——葛洪
❹ 罗向东先生关于健康的随笔
健康是人生之本,是人命基础的1,事业财富、学术荣誉是1后面诸多的0,1和0构成了精彩的人生,如若失去了1,那人生再多的精彩也都归0不存在了。
人生正是0和1二进制数据组合而成的,是圆融的无极和亦阴亦阳的太极,无极而太极,太极而无极。中华文明的法则是象、数、理,象
是圣人则之的《河图洛书》天垂实相,数是0到1、1到0的阴阳变数,理是指立体运转的天道真理而非平面公里。1是人生路上的阳爻,人生圆通之路一阴一阳谓之道,构成了水深火热的人生之路。如若一步踏在阴爻上,人生便进入了水火未济之路,是未济的人生卦象;那时人往往是急着赶着快速向前走,那是永远追不上人生智慧之光的,是踏不上阳爻进入既济卦的。只有当人的身心松静下来,慢下来与佛道和其光而同其尘时,将心禅定在稳态循环的生命气场时,定在与天地气合为一的每一个当下时,定在天地之心,定在佛道之心、圣人之心、大爱的慈悲之心上时。生命将与大地同步运转,会乘大地厚德载物的东风旋升,进而与太阳光量子交媾而和其光,与那宇宙中化育滋养万物生命的大爱光明同速率,进入天人合一的心境,时时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完善健康快乐的人生,得一而逍遥游。
摘自“佰益学堂”创始人罗向东先生
❺ 葛洪养生苑怎么样,真的有用吗
葛洪话养生<br>葛洪强调生活起居要有节制。他认为,人的寿命不取决于天命,而取决于自身。正确的<br>养生方法就在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若能持之以恒,必将受益终生。<br>起居“六勿”<br>葛洪强调,起居方面要做到“六勿”:“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至饥。”<br>意思是说:<br>已经吃饱了就不要强行进食,用法:每次10克,饭后开水冲服,每日3次。<br>功效:红面色,白皮肤,焕容光,治面色枯黄、容颜憔悴。<br>3、桑根白皮茶<br>成分:桑白皮30克。<br>制法:将桑白皮洗净,切丝,晒干备用。<br>用法:每日水煎,代茶饮。<br>功效:主治身体肥胖,素有痰饮,血压偏高,尿量较少,时有浮肿。<br>总之,从葛洪的养生理论来看,虽然带有浓重的宗教神学色彩,但是他景仰“神”的本<br>质是因为他对生命神圣性的敬畏,对“仙”的追求是对生命理想状态的向往。今天看来,他<br>的养生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为我们借鉴和参考。<br>因为强行进食容易损伤脾胃;<br>不感觉渴就不要强行饮水,否则会使胃胀而伤胃。这两“勿”是告诫人们不可贪食、贪杯。之后他还强调冬季日短,一般起床较晚,但不能不吃早餐;夏季白天较长,睡得较迟,但睡前不可过量饮食。身体应该适度劳作,饮食也应该适当控制,但是劳作不要过量,节食不可无度,应以满足人体需求为准。这种积极主动的养生态度实在难能可贵。<br>葛洪主张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要有节制。<br>他认为,养生应从小事做起,做事要量力而行,走步不是越快越好,耳朵不要听过度刺激的声音,眼睛不要长久地看东西,也不要过久地端坐而不活动,更不要长久地躺在床上不起来。天气将要寒冷时先加衣服,天气将要炎热时先减衣服。不要等到极度饥饿时再吃东西,而且每次吃饭都不要吃得过饱;不要等到极度口渴时再饮水,而且每次饮水都不要过多。不要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不要起得太晚。冬季不要过度温暖,夏季不要过度贪凉,夜晚不要直接在露天下睡眠,不要在睡觉时外露肩膀。大寒大热、大风大雾时起居更要小心;不要过度贪求各色美味等等。这些主张都是合乎道理的。<br>总之,<br>葛洪生活有节制的观点为我们在养生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能有意识地根据中医养生原则,坚持不懈地去做,就会达到防病保健、减缓病痛、强壮机体、益寿延年的效果。尊道贵德以德济生,葛洪是道教养生学家,他不仅想拯救人的肉体,还想拯救人的灵魂。道教的“清静无为”思想,不仅是治身之道,也是治心之道。葛洪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对养生延年的积极意义,他<br>倡导人们体道修德,积善立功,渐次长生成仙。《抱朴子道意》云:“明德唯馨,无忧者寿。<br>”此句意思是说:具备良好的道德,其馨香之气远播;无忧无虑的人,才能益寿延年。<br>葛洪认为,<br>修德积善有助于延年益寿,善功逐渐累积有助于得道成仙。<br>积德行善,<br>广舍<br>布施就会感动神灵,<br>神灵就会保佑人们延年高寿。<br>也就是说,<br>要成仙首先必须积善立德,抚<br>危济难,成就人道。积善成德,功德圆满,便升仙界。因此,仙道离不开人道,关心他人疾<br>苦,普度众生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相反,如果不修炼德行,只修炼方术,便不能达到长<br>生不死的效果。<br>或者修炼的善事不够,虽然服用成仙之丹药也无济于事。反之,即使不服仙<br>丹,而是多做好事,虽然不能成仙,也不会有突发死亡之祸。<br>2
❻ 古代养生名医
东汉医家张仲景,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医学理论,博采众长,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其中,也从病因学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养生观点。
华佗是与张仲景同时的医家,他继承了先秦《吕氏春秋》中的动则不衰之说,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了动形养生的道理,他对导引健身术十分重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为模仿虎、鹰、熊、狼、鸟五种动物动作的导引法,称之为”五禽戏”。方法简便,行之有效,大大促进了导引健身的发展。
东汉时期的王充,在养生方面,提出了禀气的厚薄决定寿命长短的观点,在他所著的《论衡》中强调指出:“若夫强弱夭寿,以百为数,不至百者,气自不足也。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其寿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
东晋医家葛洪,精研道教理论,在养生方面做出很大贡献。他从预防为主的思想出发,首先提出“养生以不伤为本”,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长寿。
南朝的著名养生家陶弘景,精于医学,通晓佛、道,“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精研,便有养生之志”(《梁书·处士传》)。他辑录了“上自农黄以来,下及魏晋之际”的许多养生文献,而成《养性延命原》一书,为现存最早的一部养生学专著。
唐代的孙思邈精通道,佛之学,广集医、道、儒、佛诸家养牛之说,给合自己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成养生专论。不仅在《千金要方》中有大量养生论述,还著有《摄养枕中方》,内容丰富,功法众多,在我国养生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撰《饮膳正要》一书,是一部古代营养学专著。它从健康人的实际饮食需要出发,以正常人膳食标准立论,制定了一套饮食卫生法则。
至明代,随着命门学说的发展,产生了以赵献可、张景岳为代表的温补派,他们反对滥用寒凉药物主张用温补药物峻补命门。
李中梓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编著《寿世青编》一书,在调神、饮食、保精等方面提出了养心说、养肝说、养脾说、养肺说、养肾说、为五脏调养的完善做出了一定贡献。
高濂的《遵生八笺》从气功角度提出了养心坐功法、养肝坐功法、养脾坐功祛、养肺坐功法、养肾坐功法,又对心神调养、四时调摄、起居安乐、饮馔服食及药物保健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极大丰富了调养五脏学说。
明末医家汪绮石著《理虚元鉴》,对虚劳病机的阐发、论治的大法,预防的措施都自成体系,主张肺脾肾三脏俱重。他说:“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尤其是对虚劳的项防,提出了六节、七防、四护、三候、二守、三禁的原则,对抗老保健有很大意义。
❼ 养生语录经典语录
1、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
——孙思邈
2、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
——孙思邈
3、养生以不伤为本,积伤至尽则早亡。
——葛洪
4、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冬不极温,夏不极凉。
——葛洪
5、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葛洪
6、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
——苏轼
7、养生之道,至暮夜而虚其腹,元气所以运转不穷。
——杨名时
8、养生在动,养心在静;知足常乐,无求常安。
——陈立夫
9、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
——明·胡文焕
10、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也。
——吕不韦
11、治身不静则身危,养生之道在于动。
——曾国藩
12、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善于养生的人, 先饿了才吃, 先渴了才喝, 吃饭要次数多而食量少, 不要一次吃得多, 否则难以消化, 要经常使自己饱中饥、饥中饱。
13、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解读:养生贵在养气,人的七情失常最易引起气的运行失常,尤其最忌讳的就是发怒,怒气最伤身。
14、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曹庭栋
15、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饱食即卧,食物未及消化,积而淤滞,气滞不行,则脾胃受伤、气血痰食积聚,而致百病丛生。
❽ 求英语翻译 1.养生以不伤为本。 2.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3.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
1. in order not to hurt the health-oriented.
2.Have been hungry party food, not full first stop.
3.Frugal in diet can raise the spleen and stomach; frugal in appetite, you can gather the spirit.
4.Not cock up early before the evening is not after sunrise.
5.Health are, however, careful living diet, sensual section only. Section without the disease, before and after the medication has been ill at.
6.Eat bread and water that break up breaking warm winter cover that off, three full level two over the break, not too old that is not jealous off.
我是查翻译的,你也可以看看,不知道对不对。
❾ 葛洪说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1.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
2. 金舟不能凌阳侯之波,玉马不任骋千里之迹。
3. 名美而实不副者,必无没世之风。
4.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陊,谷以卑安。
5. 火则不钻不生,不扇不炽。
6. 水则不决不流,不积不深。
7. 官达者,才未必当其位;誊美者,实未必副其名。
8. 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
9. 疏广散金以除子孙之祸。
10. 用得其长,则才无或弃;偏诘其短,则触物无可。
11.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12.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13. 虽云色白,匪染弗丽;虽云味甘,匪和弗美。
14. 谤来不戚,誉至不喜。
15.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16.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万方。
17. 出不辞劳,入不数功。
18. 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
19. 富贵之多罪,不如贫贱之履道。
20. 格言不吐庸人之口。
21. 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身。
22. 量才而授者,不求功于器外;揆能而受者,不负责于力尽。
23. 鸾凤食粒于庭,则受辱于鸡鹜也。
24. 论珍则不可以细疵弃巨美。
25. 朋友之交不宜浮杂。
26. 其取非义之财,不避怨恨,譬若以漏脯救饥、鸩酒解渴。
27. 权贵之家,咫尺弗从。
28. 人之有礼,忧鱼之有水矣。
29. 仁者为政之脂粉,刑者御世之辔策。
30. 伤人之语,剑戟之痛。
31. 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冬不极温,夏不极凉。
32. 时移世改,理自然也。
33.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34. 位高而器不称者,不免致冠之惑也。
35. 详交者不失人,泛交者多后悔。
36. 养生以不伤为本,积伤至尽则早亡。
37. 一言之善,贵于千金。
38. 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39.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迩而不接。
40. 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41. 良骏败于拙御,智士踬于暗世。
42. 东海三为桑田。
43. 以玉为石者,亦将以石为玉矣;以贤为愚者,亦将以愚为贤矣。
44.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刚世无弃材。
葛洪明言,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