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春季怎么养生
1、养肝护脾气血调畅
春天肝旺,容易克脾而引起脾胃病,增加甘味以增强脾气,达到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春季是禽流感、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病毒性感染疾病的高发季,通过养肝可对身体进行有效的调理,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2、多伸懒腰多梳头
伸懒腰是人体自我保健,特别是对肝脏保健的一种条件反射。人体困乏的时候,气血循环缓慢,这时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运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
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睡意皆无,这样也激发了肝脏机能,使肝脏得到“锻炼”,从而达到保健效果。伸懒腰时要使身体尽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时,尽量吸气;放松时,全身肌肉松弛,尽量呼气,效果会更好。
饮食及运动: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上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用酸收之味。所以在饮食上选择柔肝养肝、疏肝理气之品。比如多吃些大葱、生姜、韭菜、洋葱,有助于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少吃羊肉及辛辣食物。
至于睡眠,春天人体气血需要疏通条达,要夜卧早起,就是说可以比冬天睡得稍微晚一些,但早上要早点起来,舒展肢体,多去室外活动,走出冬眠状态,有助于身心更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中医告诉你春季该如何养生?
Ⅱ 春季如何养生
春为草木滋荣季节,在五行中属木,在五脏中属肝,在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属风。故春主肝,而风为春之主气,又多袭于肝,所以,春季的饮食养生的要点以平肝息风、滋养肝阴为主。可选用扶助正气的补品,同时宜食清淡的食物;正确的补养之道是以温补为佳,忌讳以热补助长阳气。
食物温补阳气
春天因阳气生发,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在饮食养生方面应贯彻《黄帝内经》所提出的“春夏养阳”原则,也就是说宜适当多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
大蒜味辛、温,有行滞气、暖脾胃、解毒、杀虫之功效,可治疗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泄泻、蛇虫咬伤等。因蒜中含有植物杀菌素,故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对于由细菌引起的感冒、腹泻、肠胃炎及扁桃腺炎等有明显的疗效,还有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
据研究指出,大蒜可增强维生素B1的作用,这是因为蒜可和维生素B1合成一种名为“蒜氨”的物质,且蒜氨的作用比维生素B1还要强,而维生素B1是参与葡萄糖转化为脑能量过程的重要辅助物质,故有补脑的作用。另外,大蒜能抵制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以减轻因此带来的不良后果。
韭菜古代医家李时珍曾说:“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乃肝之菜也”,所谓肝菜是指韭菜对肝的功能有益。中医认为春与人体五脏中的肝相应,而春季人体肝气运行较为旺盛,易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故在春天多食韭菜,以增强人体脾胃之气。
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食用过多酸味食物,会助长肝气的形成,而甜味的食品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可补益脾气的食物有:
山药味甘性温,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效,可治疗脾虚泄泻、虚劳咳嗽、遗精、带下、小便频数、食欲不振、身体虚弱等症。在春天多食山药其目的有二,一能健脾益气,以防止春天肝气旺伤脾;二能补肾益精,可提升人体阳气,亦可增强人体之抵抗力。
大枣味甘性温,尤宜春天食用,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解药毒、调营卫之功效,可治疗脾虚食少、久痢久泻、气血津液不足等病。
多食新鲜蔬菜
春天常见人们发生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及某些皮肤病等,这是因为经过冬天之后,较普遍出现维生素、无机盐及多种微量原素严重摄取不足的情况,这些都是由于新鲜蔬果吃得少所造成的营养失调所致,故一定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如菠菜、莴苣、芹菜、萝卜、白菜、姜、葱等,以补充各种营养素的不足。
依据春季的天时气候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积极地配合以上所说的养生之道――起居、饮食与疾病防治,才能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确保身体健康。
Ⅲ 春季如何养生
春季如何养生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在春天到来之际,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春季养生,必须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要求注意维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1)起居调养:在春天的到来之时,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反觉困倦,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升发。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夜卧早起,经常到室外、林荫小道、树林中去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以应春天生长之气。
春天气候多变,时寒时暖,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邪抵抗能力减弱,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去掉厚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初春阴寒未尽,阳气渐升,穿衣时要注意"下厚上薄"。"下厚"以利于春阳之气升发,"上薄"以防阳气升发太过。这是古人养生经验之谈。
(2)饮食摄养:四时饮食调养,常依据食物的五味及季节不同来进行调配。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辛甘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但不宜食大辛大热之物,以防肝漾之气升发太过而克脾土,不利于健康。春季饮食应避免吃油腻生冷之物,要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饮食过量,缺少维生素B是引起春天发困的原因之一。
(3)精神养生:人的精神活动必须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才能使精神内守。人体受季节影响最大的时候是过度季节,尤其是冬春之交的春天。有些人对春天气候的变化无法适应,易引发精神病。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蔬泄,喜条畅而恶抑郁。春三月是升发季节,万物始生,此时情智宜内守,要力戒动怒,更不要心情抑郁,要做到心胸宽阔,豁达乐观;思想形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充满生机,使情智通达。
历代养生学家都认为,在春光明媚、风和日立、鸟语花香的时刻,人们更应该去登山赏花、踏青问柳、临溪戏水、行歌舞风,以利春阳萌生勃发。
(4)运动护养:冬令严寒,人体代谢低下,藏精多于化气,阳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入春以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锻炼,可以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风筝,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为一年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春季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抗病能力强、思想敏捷、不易疲劳、办事效率高。
(5)保健防病:春天到来,天气转暖,致病的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因而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猩红、肺炎等传染病最容易发生。此外,春天百花争艳,花粉随风飘扬,过敏性哮喘患者最容易发病。其预防方法主要是坚持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其次要讲究卫生,消除病虫害以杜绝病源,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开窗户。
望采纳。
Ⅳ 春季如何养生
春季养生的7个要点:
1、注意保护肝胆
春天会让肝脏和胆囊中的一些小毛病变得更为严重。要保护肝胆,就要避免环境中的任何化学物质,少吃动物油和油炸食品,少到饭店吃饭,远离做菜使用的劣质油,每天最好吃1—2把坚果。应食用好的油,比如橄榄油和用坚果及种子压榨的油,它们就像润滑剂一样,让你的身体零件更灵活、健康,不易生锈。肝气舒畅,人的韧带、肌腱和关节也不会僵硬。
2、及时给身体排毒
春天是扫除季节,身体也需要大扫除。多喝果汁可以清肠、两周内不摄入任何糖和咖啡因、禁烟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春天最好禁酒,饮食不要过量,七分饱就可以了,这样会让你的身体更有活力。
3、春天应该多吃豆芽
豆芽处于一种不断的生长过程中,其中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最为鲜活。在万物复苏的春季,人的身体也在生长,尤其需要这种高质量的营养。此外,莴苣、菠菜等春季生长的新鲜绿叶蔬菜,以及草莓、樱桃等应季水果也最有益健康。
4、最应补B族维生素
春季人的大脑容易处于兴奋状态,而B族维生素对神经系统有镇定作用,有助增强细胞能量,还能防止春季滋生的蚊虫叮咬。此外,补点钙和镁也有助于平静神经系统及肌肉,缓解焦虑或失眠。
5、适合做伸展运动
整个寒冷的冬天,人的身体仿佛都是蜷缩着的,因此春天最适合做的就是伸展运动,以唤醒身体。年轻人最好做瑜伽,老人可以练练气功。
6、多做户外运动
春天,室外不仅空气清新,花香能使人放松,减轻压力。最重要的是,此时地球的振动大约为每秒8赫兹,与人体大脑α波节律一致,最让人感觉舒适,对大脑长期焦虑有一定的治愈作用。
7、草药帮助春季排毒
春季生长的很多草药能起到排毒的作用。比如番泻叶能清肠;蒲公英是保肝极品,有助受损肝脏愈合;甘草有助于能量平衡和消化,减少压力。此外,用薄荷、迷迭香或薰衣草以及玫瑰花瓣等花草熏蒸,还有助于清洁皮肤和鼻窦。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养生将身体调理好,会给一年的身体健康奠定个好基础。
春天是个气候多变的季节,虽然春季逐步回暖,但冷空气频繁,早晚还是比较寒冷,“倒春寒”随时来袭。
因此,春季人体的状态也与这个季节的气候状况紧密相关,养生也要根据季节来调整。
春季养生 重在养肝
春天来了,你是否经常有口干、牙疼、爱上火等症状,这很有可能是你肝火旺盛带来的症状。
春季人体肝气当令,养生重在养肝,那么,为何春季要注重养肝呢?人们又该如何养肝呢?
-阳气上升 导致肝阴不足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意思是说,春季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节。天地自然界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春季,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肝脏关系极大。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门诊卢秉久说,春季是五行中属木,时令属肝。
天气渐渐转暖是人体阳气生发的时候,在阳气上升的过程中,人们容易肝阴不足、肝火过旺。而很多曾经患过肝病的人群,如果休息不好会导致肝病复发,常在春季有肝部不适感。
-养肝有助脾胃 气血调理
很多人到了春季,都有爱上火、浑身乏力、没劲的感觉,这都很有可能是肝火旺盛带来的症状。
中医认为,春季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只有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能,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器官。卢秉久说,中医理论有肝主疏泄,肝脏对于脾胃消化、调节气血、梳理气机等都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调节肝火对于春季养生非常重要。
卢秉久说,人们春季防止肝火旺盛,要少食用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维生素较多的蔬菜,例如青椒、大白菜。
肝火旺容易引起人体体内脾胃虚弱,人们可以多食用黄色的食物,例如胡萝卜、南瓜等。
另外,人们也应在春季多做运动,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保持体内的生机。
春捂过度 不利养生
春天如何保证身体健康,很多人都会说出“春捂秋冻”,人们都会在春天的时候尽量多穿一些衣服,防止感染风寒患病。
早春气候变化很大,天气冷暖不定,人们也会在春季固定多穿一些。不过,“春捂秋冻”并非“限制”。人们要根据自身的身体耐受力来进行增衣减衣。
卢秉久说,如果人们在春季过度春捂,有可能加重夏季阳热肝火,不利于养生。
另外,如果人们穿衣服过多,大量出汗,有可能加重湿疹等症状,或者患上其他疾病。
养足精神 告别“春困”
“春困秋乏夏打盹”,到了春季,很多人都开始犯困了。
广告公司白领李默说:“虽然晚上睡得不算晚,但是白天上班还是经常犯困,看来春困真是难逃,每天感觉浑身乏力、没精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一到春天就开始懒洋洋了。
辽宁中国传统养生康复研究院院长刘景春说,春季虽然是阳气刚刚上升的季节,但是天气乍暖还寒,寒冷的天气并没有过去,人体的阴阳平衡容易出现紊乱,阳气未盛,所以会出现头晕、头胀、乏力、嗜睡等症状。
很多白领都习惯每天睡得很晚,其实,这很不利于春季养生。
刘景春指出,春季阳气刚刚复苏,人们应该好好收藏阳气,不适合过度消耗,最好养足精神、多睡觉,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因此,年轻人也不要晚上过完睡觉,最好每天保证七八个小时睡眠以上。
春季食补 适宜温补
春季养生应该吃些什么,很多人都非常关心。
刘景春指出,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春天饮食应适当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
如性温的韭菜、葱、蒜、生姜、豆芽、蚕豆、胡萝卜、油菜、菠菜、香菜等。
另外,肉类食品可以选择牛肉、羊肉、狗肉、鸡肉、虾肉等,既能补充人体阳气,又能增强脾胃的功能。
很多人都喜欢吃大枣,认为是滋补身体的营养食品,春季,大枣、山药最宜在此时食用。
当然,人们也不要在这个季节忘记补充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例如鸡蛋、鱼类和豆制品等。
因为春季是流行疾病高发的季节,蛋白质可以帮助人们预防疾病,有利于身体健康。
Ⅳ 春天如何养生
一、适当运动,舒展筋骨
在春季,人们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踏青、放风筝等户外活动与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体育活动,在舒展筋骨、放松形体的同时,可以通过与自然亲密接触。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生活,感受自然的美好,放松紧张的身心。
这些都能有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促进气机运行。大家也不妨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浮华,享受片刻的宁静,让身体闭藏了一个冬天的阳气,在自然环境中尽情复苏生发。
二、乍暖还寒,注意春捂
在春季穿衣上首先要“养阳”,春季是有寒冬向暖春过渡的季节,气候暖气初生,寒气未尽,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俗语讲“春捂秋冻”就是这么一个适应季节的变化的道理。入春之后衣服不要减得太快,我们需要一些保暖的衣服来帮助抵御寒邪、保护阳气。
另外,春季穿衣也不能裹得太紧,裹得太紧会阻滞身体气血的运行,限制身体的舒展,不利于阳气的生发。最后要注意“防风”,天气见暖,一些爱美的女孩就早早穿上了低腰裤、超短裙等,这时风寒夹杂,人体容易感受外邪,引发关节痛,痛经月经不调等。
三、睡眠充足,夜卧早起
睡眠是人的一种生理需要,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说睡眠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人在睡眠状态下,身体各组织器官大多处于休整状态,气血主要灌注于心肝脾肺,肾五脏时期得到补充和修复,高质量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睡眠的好坏与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在睡眠方面,春季适宜夜卧早起,具体睡眠时间一般保持在晚上10点半左右入睡即可;早晨要早起6点左右为宜,这样有利于机体内阳气的生长。要有静谧的睡眠环境,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床铺舒适,有利于进入甜蜜的梦乡。
四、饮食辛温,少酸多甘
在春天饮食保健上,很早就有“省酸增甘”的说法,即少吃酸食,多增加些甘味的食物。春天阳气初升,食甘味能滋养人体的阳气,有利于人体在春日旺盛的新陈代谢。在五行上,多食甘味食物,如大枣、栗子、花生等可以健脾益气。
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不利于肝气的舒展,中医认为,春为肝气当令,若食酸过多,易使肝气偏亢,克伐脾土,影响脾的运化转输功能。春季万物生长,推荐大家要多吃绿色蔬菜和野菜,如香菜、春笋、菠菜、香椿、芹菜、油菜、蒲公英、荠菜等,有利于体内积热的散发。忌吃油腻、生冷、粘硬食物,以免伤及肝脾。
五、春季养肝,调畅情志
依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与“春”相应,象征万物勃发。因此,春天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节。在人体中,肝属木,性喜条达通畅,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具有调畅情志的功能。春季阳气初升,宜顺应春季升发之气,令精神也舒展放松,不要总是“紧绷绷”。而且,中医学认为肝是“刚脏”,易亢易逆,又被称为“将军之官”。
所以,春季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并及时进行宣泄,可防肝气郁结。《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十乐:读书义理、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蘸、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学学古人的“十乐”,对春天养肝大有裨益。
(5)春季如何养生扩展阅读:
但春季也是禽流感、流行性感冒、麻疹、手足口病等流行性病毒感染疾病的高发季节,除了远离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等自我保健外,中医养生讲求春季养肝、提升阳气以及锻炼身体、调整饮食等,对于预防疾病和增强体质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春季养生对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应自然界的变化,调畅气机,推陈出新,养肝护肝,使阳气充盛,让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方可保证在新的一年里都拥有良好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