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养生,如何养神
顺应自然
古代人能够长寿大多数都是因为饮食节制、作息规律、不过度操劳,从各个方面保持身体和精神健康。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身体却出现了“亚健康”,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醉酒纵欲,不正常作息,生活无节造成的。
精神内守
思想安静,真气运行通畅,精神守护于内,疾病就不会产生。精神内守主要包括:心情安定而没有恐惧心理,不讲究吃穿,避免不正当的嗜好、欲望,乐于生活。
清静养心
静心能使人长寿,可通过练习各种“入静保健法”来做到。中医提出的“自治,自克,自悟,自解”,是指善于排解,自我心理调节,以达到气静神定。另外,也可以从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集邮、养花、下棋、听音乐、跳舞、散步等方法,控制情绪。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利于陶冶性情,驱除烦恼与忧虑,使思想专一而达到静心之目的。
良好心情
“七情太过生百病”,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若七情反应过于强烈持久,也会引起疾病。如何保持好心情呢?一是淡泊名利,忘掉个人得失。要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二是知足自乐。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特别是学会比下有余,心情才会舒畅。三是不要妄想。总是回忆过去的荣辱悲欢,或事到眼前畏首畏尾,以及期望未来的荣华富贵,都称为妄想,会增添烦恼。四是善于面对逆境。对生活的艰难,以乐观豁达的胸怀面对。五是有童心。六是要心宽。凡事不计较,如此自然快乐。七是要性子慢。性格和缓,不急躁,难得糊涂。八是要耳顺。凡事顺其自然,无论听到什么,收得起,放得下,别太敏感。
道德高尚
学者说具有品德高尚道德的人,可以免除敌意,驱除烦恼,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从心理上讲就是助人为乐,心怀坦荡,不图回报,自然也就少了心情压抑。使身体得以放松,从而延年益寿。
闭目养神
双目微合,设想一种轻松舒心的意念,排除外界各种干扰,只要长期坚持,就有促进心脑神经和细胞的活化作用,有益于解除疲惫感。
忍气养神
生活中适时节制感情和忍怒宽容是修养高雅的表现,也是重要的保健之道。此外,忍气养神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以心治神,心病还得心药医。人要随时调节情绪,切勿独思苦想和愤怒不平,否则会影响健康和损寿。
糊涂养神
在平时生活习惯中,有意识地不参与意义不大或价值不高的事情,没有原则地争执和较真,不计较鸡毛蒜皮的是非,让脑筋和心情松弛下来。
『贰』 如何养生
1、拒绝不良习气
养生最要杜绝的就是不良的习惯,例如抽烟,喝酒。抽烟对人体的肺部功能造成损伤,呼吸道易发生感染。嗓子变得沙哑,咳嗽。
喝酒对大脑有麻痹作用,长时间喝酒,人的思绪会变混乱,身体部分机能出现问题。好的养生要懂得哪些是对身体有害的,并合理的规避那些事情,而选择对自己身心有益的事情。
2、远离电子产品
现在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每个人手里都有一部手机。年轻人喜欢将时间花费在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年长者则喜欢把时间用在看视频,赚钱等软件中。往往拿起手机一整天都沉迷其中,直到晚上睡觉才依依不舍的将手机放下。
3、饮食保持清淡
蔬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饮食要保持清淡,食盐放少许不宜过多,若是重口味也应刻意尝试吃偏淡的食物,吃太多盐会使身体内部发生病变,严重的会引起癌症。
4、心态平和
拥有一个好的心态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不轻易生气,对自己及身边的人要宽容,友爱。保持乐观的心情,不被其他人的情绪影响,懂得开导自己。
5、聪明地锻炼
在健身馆里只知道发狠用劲的话,不要浪费时间。一十个人中只有一个人了解正确的健身方法,绝大多数人的锻炼目的似乎只是让自己疲劳,这种方法很容易受伤,而且收获甚微,最好是对自己的锻炼方法进行一次正确的评估。
『叁』 怎样才能养生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顺其自然: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养: 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 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 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 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术养: 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性。例如,甲需要重点形体养护;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一律改变某种饮食结构,或一律静坐练习气功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养生需要了。 现在很多人都谈养生,如何养生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要明确养生的目的,人之生存,总有生死,养生并不是怕死,是要一个健康的生命,自然有了健康的生命,也会长寿。讲究养生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正在拼搏,还顾不上这些,当然养生并不是只老年人的事,年轻人也很重要,年轻人不惜力气,超负荷的工作,到老了落下一身病,这就不是养生。当然养生并不是不干活,不工作。是要劳逸结合。年轻人也好,老年人也好都要讲究养生。年轻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老年人有了健康的身体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会给家人增加负担。所以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讲究养生。 1.养生先养心。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对他人多着想。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要保持正常的七情。养心要心静自然,自己达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过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乐。当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标,而是有目标努了力就可以了,胜不骄,败不燥。比如你总想比人家过的好,过不好也不能去上吊。能人背后有能人,追求过高了,一辈子也达不到。养心要勤用脑。养心不是什么也不想,脑子不用就痴呆了,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当然用脑过度也不是养生。 2.养生要养体。养体重要的是一个动字,动字包括劳动和运动,任何劳动和运动,只要不是过力的,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这就要求人们要勤于动,不要懒,动则促进气血周流,懒则气血流通缓慢。体育锻炼是一种锻炼,劳动也是一种锻炼,但不能过力,过力了就会积劳成疾。当然体育锻炼过力了对身体也会有害的。人体不断的活动,保证气血的运行畅通周流,才会有健康的身体。 3.养生要合理饮食,保证身体的需求。人体需要各种物质,不能偏食,不能过饱过饥,人缺少了哪方面的营养对身体也不利,过多供给了营养,造成了体内某物质的堆积对身体也不利。所以饮食要全面适当。 4.养生要维护身体的健康。人的身体就象机器一样,要不断的维护和保养,要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有了毛病就要修修,先是预防为主,一旦有了疾病就要抓紧治疗,只有去除了疾病,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5.养生要注重养脾胃和肾。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肾藏精生髓,是人体生命的精华,肾衰退了,人体就要衰老,脾胃运化是供给人体生命需要的源泉,所以要注意保养脾胃和肾。
『肆』 怎样保养元气
如何保养我们的元气什么是元气
1、何为元气:元气就是人的精神、精气。睡眠好、吃好消化好,思维敏捷,不咳不喘,呼吸顺畅,心不慌,气色红润,声音洪亮。元气在中医理论中属于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元气也是人体生命的源动力,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这就表示元气如充足,免疫力就强,一旦遇到疾病更容易恢复;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战胜疾病,因而造成死亡。元气的特点:元气在先天就分配好量的,就好像石油一样,不可再生,消耗起来很容易,消耗了再想补充进去就很难。
2、元气检测方法:观察我们手指甲上半月痕的呈现程度可反映出身体内在的情况,可以从手指甲的半月痕上检测出来元气是否充足。伸出双手,在一般人手指甲的根部都有一个白色或乳白色的半月形,这个白色的月牙就是俗称的半月痕,也称为“元气环”,半月痕代表人体精气的多少。元气充足则在双手指甲上呈现八个以上的半月痕,每个半月痕应该占指甲的1/5,奶白色,越白越好;半月痕越少表示元气虚弱,容易手脚冰凉。
半月痕的数量八个为最好,过多则容易患“三高”,营养过剩;少则体寒,元气不足。半月痕的减少是从小指开始,依次向大拇指过渡。如果是先天没有,不作为诊断的依据,反之先天有后天没有了,说明元气消耗。人体元气的表现应该是一种平和的状态,少则不足,过犹不及。
3、元气补养方法:
元气是父母先天给予的,乃不可再生资源,极其珍贵。补养元气的前提是减少元气的消耗,然后再通过穴位按摩的方式尽量进行保养。大多数人往往缺乏养生的意识,在繁忙工作学习中导致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生活起居,调理内在身体平衡。五脏皆有元气,过度使用就会伤元气,用完再补,就不如减少消耗对身体有益。
补养元气的方法
(1)减少元气消耗:
a.保证睡眠充足,子时前入睡(11点前入睡)。次日1时处于熟睡状态最能帮助肝脏恢复元气。
b.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麻辣香锅、水煮鱼这些口感刺激的食物。还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也会消耗元气。
c.不吃寒食。寒凉的食物会调动胃的元阳之气去温化寒性的食物,从而导致胃寒,元阳被消耗。
d.减少过度用电脑。肝开窍于目,一整天对电脑屏幕则消耗肝的元气。
e.避免大音量噪声。肾开窍于耳,耳朵长时间受虐于大音量环境中则很容易消耗内在元气。
f.保持情绪的平和。怒则气上、哀则气消、乐则气乱、欲则气丧。
(2)按摩穴位保养元气:
测量人体穴位用手指丈量,一寸:大拇指指关节宽度;一寸半: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的指节宽度;二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合并在一起的指节宽度;三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合并在一起的指节宽度。
a.内关穴:内关是三大长寿保健穴之一,掌腕横纹向下二寸,每天揉一揉内关穴可以养心脏,调睡眠,增长免疫力。当你元气不足,浮躁,睡不着觉时按摩此穴位会有所缓解。
b.关元穴:关元是一个关住元气,使气不外泄的穴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三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的地方。此穴位处柔软温暖说明身体健康,太凉则说明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低于30度则是癌症体质的潜在预警,太硬则说明有妇科问题需要加强注意调养了。每天睡前把手搓热揉一揉关元穴捂着入睡,可以很好的保养元气。
c.太溪穴: 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骨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肾藏元气,每天揉一揉太溪穴可滋阴补肾。
『伍』 如何养生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及注意事项
1、合理膳食,以防燥护阴、滋阳润肺为准则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秋燥之气易伤肺。因此,秋季饮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白木耳;肉类可食兔肉、鸭肉、青鱼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山楂等。适当多饮水,多吃些萝卜、莲藕、香蕉、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尽量少食或不食葱、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及油炸、肥腻之物。体质、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但不能猛吃大鱼大肉,瓜果也不能过食,以免伤及肠胃。另外,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以免引发肠炎、痢疾等疾病。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秋季天高气爽,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在此季节老年人必须加强体育锻炼,是秋季保健中最积极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后要积极参加活动健身锻炼,可选择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锻炼项目。
秋季气候干燥,早、晚温差较大,是一些细菌、病毒繁殖与传播的有利条件,随着干燥的灰尘,一些细菌、病毒在空气中飞扬,常会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是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的高发时节,因此,老年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要加强保暖,做好预防工作。
3、保持乐观情绪,静养心神
秋季万物成熟是收获的美好时节;但秋天也是万物逐渐凋谢、呈现衰败景象的季节。在此时节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颓废等伤感情绪,因此,要注意调养情智,学会调适自己,要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适当延长夜间睡眠时间;可经常和他人、家人谈心,或到公园散步,适当看看电影、电视,或养花、垂钓,这些都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4、衣装适宜,谨防着凉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在此季节,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过早、过多添加衣物;在此季节只要不是过于寒冷,就要尽量让机体保持于凉爽状态,让身体得以锻炼,使其具有抗御风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节,气候变化无常,老年人要顺应气候变化,适当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发呼吸道等各种疾病,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秋燥伤肺少吃辛: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湿度小,人易出现咽干、干咳等症状,这是由于燥邪伤肺所导致的现象。此时,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燥症状。
肺燥伤肝要吃酸:从中医五行生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可以强盛肝木,防止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酸味食物可以收敛肝气,有保肝护肝的作用,但也不可过量。因为许多酸性食物,如醋、乌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发生胃溃疡、胃炎等病,对身体不利。
秋瓜坏肚少吃寒:许多人都有这种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坏肚子,这与秋天的气候有关。秋季天凉了,气温下降,脾胃阳气不足,再吃多了阴寒性质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导致阳气不振而腹泻、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以保护胃肠,保护肺脏。
适度饮水最重要:夏天多汗季节要多饮水,秋天干燥季节更要多饮水。适度饮水是秋天润燥、防燥不可少的保养措施。饮水以少量频饮为佳,不宜暴饮,一次饮大量水,会给胃肠增加负担,引起不适,只有少量慢饮,“润物细无声”才能对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气管产生更大的滋润作用。
养阴益气是关键: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秋天最重要的是养阴益气。养阴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就可以温养肺气,鼓舞阳气,所以秋天应多吃山药、百合、银耳、猪蹄、莲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陆』 如何做到养生
养生的市场在哪里,其实养生市场是无限大的。首先你必须知道对人养生的这个{人}的结构是什么,否则你就在瞎折腾,如掩耳盗铃盲人摸象。人由三大件构成,身体、心智体、意识体。现代的养生关注的是身体的健康,其他两体很陌生,当然心里医生属于心智体方面的健康养生,意识体养生是最高境界,市面上很难接触到专业人士,属于开悟后的自我调息。
现在我们谈的最多的是身体与心里健康。身体养生也并没有接触到精髓,比如人体经络与脉轮系统,不管怎么调理它们都必须以一个整体的思想理解。如果你把它们划分成豆腐块进行模块式调理,那是错误的想法,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康复目的。{当然中医比西医更高明些是因为中医引进了八卦阴阳模块,更趋向与自然也是开发右脑的想象力。西医是典型的模块化设定,它违背了东方的整体观思想,典型的左脑逻辑设定,把身体看成是部死板而愚蠢的机器,只有头脑才是你的中心,古代人会说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对养生人来说,寻求的是完整和谐健康阳光低成本的方法,那么现代的中西医已经不能胜任人们的期望了。所以重新选择是你头脑不错的选项!
心里养生其实也是比较重要的,比如瑜伽就很好,因为头脑的思绪直接影响着身体的化学平衡,所以静心就是清除头脑中杂乱的思绪,使身体在清醒状态下都可以进行自我修复。
所以认识你自己、了解你自己是如此的重要,是你今生必须知道的真理,没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