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黄芪怎么用
黄芪,也叫黄耆,来源于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补气圣药。《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品,说它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全身之气皆能补益,是“补气诸药之最"黄芪茶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而且具有补而不腻的特点,若能再加上枸杞、党参、茯苓等药材一起冲泡,效果更好。
黄芪营养价值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黄芪营养价值 黄芪食用效果
黄芪食用效果
补虚,益气,止汗
黄芪适用人群
气血不足、气短乏力、体虚而易患感冒、糖尿病、白血球减少、慢性肾炎、慢性肝炎、慢性溃疡、自汗多汗、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患者以及一切气虚体弱者都适宜食用
黄芪饮食宜忌
患有发热病、急性病、热毒疮疡、阳气旺以及食滞胸闷、胃胀腹胀等病症者不宜食用
『贰』 黄芪怎么吃治病
黄芪治病二十例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托疮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证明,黄芪含糖类、胆碱、叶酸、数种氨基酸、?茁-谷甾醇等,可兴奋中枢神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提高抗病能力,并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此外,尚有利尿、消除蛋白质、保护肝脏之作用。综合古今及笔者应用黄芪之经验,特将其配方治病二十例,罗列如下。
一、治冷汗不止,四肢厥逆:用《魏氏家藏方》之芪附汤:黄芪30g,附片18g。久煎,分2次服,可日服2剂。
二、治自汗、盗汗:用《和剂局方》之牡蛎散:黄芪30g,牡蛎24g,麻黄根9,浮小麦18g。水煎,分2~3次服。
三、治气虚经常感冒:用《世医得效方》之玉屏风散:黄芪30g,白术15g,防风9g。水煎,分2次服,常服必验。
四、治肺气不足,少气懒言,语音低微:用参芪汤:黄芪30g,人参9g。水煎,频饮,其效颇佳。
五、治中气下陷引起的脏器下垂:常见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可用《脾胃论》之补中益气汤:黄芪30g,党参、白术各15g,当归、陈皮各12g,升麻、柴胡各6g,甘草3g。水煎,分3次服,数剂即效。
六、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腹泻:用《金匮要略》之黄芪建中汤:黄芪、饴糖各30g,白芍18g,桂枝、生姜、大枣各9g,炙甘草6g。上药除饴糖外,余药水煎,兑入饴糖,分3次服,获效甚捷。
七、治阴血、阳气不足之周身麻木不仁:用《金匮要略》之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30g,白芍、桂枝各15g,生姜12g,大枣6g。水煎,分3次服。
八、治心脾亏损:常见面色不华,体倦神疲,心悸气短,不寐健忘:用《济生方》之归脾汤:黄芪、桂圆肉各30g,人参、木香、远志各9g,酸枣仁15g,茯神、当归、白术各12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6g。水煎,分3次服,效果满意。
九、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用自拟验方补肾健脾汤:黄芪30g,党参18g,续断、杜仲、茯苓、白术、丹参各15g,白茅根45g,炙甘草3g。水煎,分3次服,服半月停1周,再服,宜服6~8周。
十、治白细胞减少:用自拟验方补益气血汤:黄芪45g,人参9g,丹参、当归各15g,炙甘草6g。水煎,分3次服,待白细胞恢复正常后,再服3~5剂以巩固之。
十一、治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用民间验方黄芪豆枣汤:黄芪、黑豆各30g,桂圆肉、五味子各15g、大枣10枚。水煎,分3次服,连服1周,若不效再加人参。
十二、治脑血栓引起的半身不遂:用《医林改错》之补阳还五汤:黄芪120g,赤芍、川芎、当归尾各15g,地龙、桃仁、红花各9g。水煎,分3次服,此方可久服。
十三、治痘疮气虚塌陷、气虚小便浑浊:用《景岳全书》之保元汤:黄芪18g,人参9g,肉桂6g,糯米1撮(布包煎),甘草3g。水煎,分2次服,连服3~7天常可见效。
十四、治风湿身重,又汗出当风:用《金匮要略》之防己黄芪汤:防己12g,黄芪18g,生姜、白术各9g,大枣5枚,甘草3g。水煎,分3次服。
十五、治气血虚弱之月经不调,或白带过多,或崩漏:用《景岳全书》之八珍益母丸:黄芪30g,熟地18g,川芎、当归、白芍各12g,党参31g,白术、茯苓各9g,益母草15g,甘草6g。共为细末,以蜂蜜为丸,每服6g,日服3次,病重者变丸为汤服。
十六、治产后气血虚弱或失血体虚:用《内外伤辨惑论》之当归补血汤:黄芪30g,当归15g,水煎服。民间用上方炖鸡服,效果也很好。
十七、治产后乳汁缺少:用《全国中草药汇编》之方:黄芪30g,当归15g,王不留行、炮山甲、路路通、丝瓜络各6g。水煎,分2次服。
十八、治产后脾虚水肿:用自拟验方健脾利湿汤:黄芪30g,白术、茯苓各15g,山药、苡仁各18g,砂仁6g。水煎服,日3服,5剂常可见效。
十九、治冲任不固引起的胎动不安:用黄芪30g,杜仲15g,艾叶12g。水煎,分2次服。此系民间验方,笔者常用,且收效亦佳。
二十、治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收口:用《医宗金鉴》之托里透脓汤:黄芪30g,人参9g,白术、炮山甲、白芷各12g,当归6g,皂角刺4.5g,升麻、青皮、甘草各3g。水煎,分3次服,久服必验。
『叁』 2017养生堂 黄芪,丹桂 三位药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肆』 阴虚,湿热患者如何正确服用中药黄芪
阴虚湿热类的患者不能服用中药黄芪!因其补气易生火邪耗损阴津致虚及助热。
『伍』 养生堂黄芪葛根伏苓泡酒功能
黄芪,葛根,茯苓等泡酒的话,还可加点枸杞,冰糖等搭配浸泡,也可和其它材料一起按配方泡酒,例如
[ 配 方 (仅供参考)]蛤蚧1对,高丽参、杜仲、 枸杞子各15克,黄芪45克, 金樱子150克,何首乌60克
[ 制 法 ] 将以上材料放入泡酒容器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浸泡6个月即成。
『陆』 用黄芪治病时要注意什么
黄芪15克、红枣10枚水煎服,连服两周,可治肺结核、盗汗。
黄芪15克,升麻、党参各10克,水煎服,可治内脏下垂。
黄芪30克、当归10克、大枣10枚,水煎服,可治气血两虚及失血后贫血。
防风、黄芪各50克,白术100克、生姜5片,水煎服,连服10天,可治自汗。
蜜炙黄芪8克、甘草2克、大枣1枚,切细后水煎,去渣温服,可补虚除燥。
黄芪、当归各50克,黄酒500克浸泡,每日服用2匙,可补气生血。
蜜炙黄芪25克、淮山药30克、党参15克、山萸肉9克,水煎服,可治慢性肾炎。
黄芪是温补性药物,对于发烧、咯血、热毒、气滞、便秘、阳亢等热症,均不宜服用。
黄芪当归鸡可补血养气。
『柒』 北京卫视“养生堂”在元月25日下午“治疗黄斑病”的中药方有谁能帮我找到谢谢
干眼症熏方:银花9克、紫草9克、蒲公英9克、菊花9克、薄荷5克,每次熏10-15分钟。
调理脾的运化:灸黄芪、党参、茯苓、炒白术、灸甘草、苡仁、法半夏、益母草、陈皮、柴胡、防风、制香附 。
中医说了。中药是一人一方,
所以第二个呢,就按着自己的身体去抓药。
就是这两个方子,纯手打阿。
看视频自己抄下来的。、
『捌』 当归黄芪水 养生堂维生素e同时用
当归的作用: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黄芪的作用: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这些都是可以合用在一起,起到的作用是补气养血,与维生素E相互之间是没有什么冲突的,可以放在一起同时吃的。
『玖』 北京养生堂 桑葚 枸杞子 黄芪白芍 甘草 山药 山萸肉 制首乌怎么配比啊 生发 中医诊断 说我脾虚怎么加减
桑葚12 枸杞子15 黄芪20白芍12 甘草 6山药20 山萸肉12 制首乌12 白术15 党参12茯苓15 夏枯草20 牡蛎20 玄参15 金银花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