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修心的方法
一、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二、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三、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精神乐观,积德行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概念。因此,提倡民众用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因为乐观是一种开放的心态。人高兴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快,性格变得乐观、开朗,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四、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说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② 人怎样去自我修心修行养身呢
善男子,若不修定,世间之事尚不能了,况于出世?若无定者,平处颠坠,心缘异法,口宣异言,耳闻异语,心解异义,欲造异字,手书异文,欲行异路,身涉异径。若有修习三昧定者,则大利益,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能大利益:一者、定,二者、智。善男子,如刈菅草,执急则断。菩萨摩诃萨修是二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如拔坚木,先以手动,后则易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善男子,如浣垢衣,先以灰汁,后以清水,衣则鲜洁,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善男子,如先读诵,后则解义,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勇人,先以铠仗牢自庄严,然后御阵,能坏怨贼,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巧匠甘鬲盛金,自在随意挠搅融消,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明镜照了面像,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善男子,如先平地,然后下种,先从师受,后思惟义,菩萨定慧亦复如是。(乾隆大藏经《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乾隆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③ 如何修心 修性 修身
1、心善:善良是养生的一大营养素,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心理稳定、平衡,远离抑郁、神经衰弱等困扰,人就会健康长寿。
2、心宽:人心宽,不仅意味着对外在世界的承担和容纳,而且意味着内在世界的开放,宽厚多恕的对人对事,是健康品质和高尚素质的体现,更是防治心理疾病的最佳疗方。
3、心正:“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只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你就能吃得香、睡得稳。相反,贪心太大,私欲无边,整天让它牵着鼻子走,使你迷惘、狂妄、丧失理智,就不可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只能是烦恼、忧虑不休,“夜不能寐”,久而久之,就可能患上一些疾病。
4、心静:内心的平静,是心灵深处的恬然、安谧、舒适和自在。心静并非什么都不想,而是“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的一种精神境界。在繁忙浮躁和充满诱惑的尘世纷扰下,做到“恬然不动其心”,就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3)如何养生修心扩展阅读
修身养性的内涵:
1、戒生气
古人云:“气大伤身。”生气是人类负面情绪中的一种,一个人如果经常生气,就会使身心受到损害。尤其对肝脏损伤严重,实际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2、戒自卑
自卑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个人,要努力丰富自己,自强而后崛起。
3、戒嫉妒
与其将有限的精力消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时机做一些实事,提高自己便于更有竞争力。
4、戒小人
小人不但对我们的人生之路毫无帮助,反而会成为一块在关键时刻让你跌倒的绊脚石。
5、戒诱惑
我们要力戒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提高道德品质,同时保持一份健康平和的心态。
6、戒暴怒
暴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所以,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④ 如何修身养性
个人认为。。 最好的办法。就是能有几个脾气好的朋友。性格好。。。常常和他们一块。。出去吃吃饭。几个人聊聊天。。
天天不要想那么多事。。 。什么事都要想开点。。。为人除事。要控制自己。。把事情做好。。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妙法
药王孙思邈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活到141岁才仙逝,其长寿心得必有过人之处。但事实上幼时的孙思邈体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学医,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的养生之法相信会对您有所裨益。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梳发”,可以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有助于眼睛保健,纠正近视。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做36下。可以通上下颚经络,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可以强健肠胃。(摘自:求医问药网 http://www.jk58.com)
耳常鼓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双手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摄谷道(即提肛)
吸气时,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可以强化膝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应由双腿做起。
脚常搓
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⑤ 如何做到修身养性
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困惑,我们到底该怎样做呢?做到以下几点,我们的心也就放平了,也就达到了修身养性的目的了。
心善:善良是养生的一大营养素,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心理稳定、平衡,远离抑郁、神经衰弱等困扰,人就会健康长寿
⑥ 怎样养身,修身养性
衰老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怕也没用。养身首先要修身养性。一些老人怕的是老景凄凉,例如老年丧偶,子女星散,剩下个空巢独居。人生一世,在人海中倥偬往返,如今落得个独自一人,好不孤寂,夜来人静时,四壁阒然,环顾茫茫,仿佛没个安排处。遇上这类情景,生活便需作一番擘划,驱散这茫然心态,摆脱那孤寂困境,重新打造起一幅快活的老年人生图景来。老年人如何修身养性养身?首先应以精神解脱为先,例如老伴先行,那么切莫在家里悬挂老伴的照片,以免时刻看到而伤神。要想清楚夫妻二人决无同死之事,活下来的只有自己快活地活下去才是正事。子女各有工作,不可能环绕在你膝下,他们的幸福前程对你便是最大的告慰,何必有斤斤计较常年都团聚一起之想?况且社会之日趋现代化,大家庭之离析为必然之势,你要拉也拉不回来。总之,这个精神累赘必须驱赶净尽,方可获得你生活的自由。 然后,着手揽合起一个小小的老人圈子,自然都是退下来的,人不必多,五六人足矣,定期集合,无拘束的谈天说地,有歧见也不妨,争论而不伤和气,切磋商榷,反倒是增进见识之一途。此外,读书、下棋、会餐、旅游,只要兴之所至,无所不可,此乃陶冶心情、放松胸怀、忘忧驱孤之养身法也。 在伤独处时,力求寻些乐而忘忧的开心事做做。老人大抵喜爱流连于山水景色的,在登山涉水时,极目远眺,甚是相得。例如我这个空巢老人,虽孑然一身,却自得其乐,无事时便一人到颐和园的后山,此地风景幽美,树木杂陈,我独坐于石上,仰面长空,吞吐大气,风起时,静聆松涛之声响,如浪涛之起伏,群兽之疾走,此时我的心胸顿觉经受过阵阵荡涤,种种纠缠于记忆中的烦恼事、疙瘩事无不一扫而空,而达于心旷神怡之境界也。 与自寻乐趣的情形相反,切不可去自寻烦恼,凡不喜看见或不愿看到的事就是烦恼事。我最不喜参与某些熟面孔较多的场合,因为那几张熟面孔我实在不愿看见,我想,那几张熟面孔也不愿意看见我。但是狭路相逢,偏偏在某一个场合遇到,我回来后足足有几天不愉快,自此立誓此类场合永远不去,去了会使我心灵不宁,精神受挫,受挫则足以妨碍养心,养心受损,也就不得养身也。 人生在世,烦恼事是数不尽的,几十年间总有几件最使人揪心的事,到老了尤不易忘却,因不易忘却便会时常想到,这是最妨碍养心的。例如我,一生中得罪过人,人也得罪过我,精神上的欠人欠我的死结总也解脱不开,这是最伤害身心健康的。我想解脱之法,只在寻找常使人快乐的事,快乐事充满了生活,便把这类烦恼事驱赶开去,我深觉得,活得愈快乐,烦恼事愈不会上我心头。 凡事在于心顺,心顺乃养心之本,心顺则益气,气顺则身不受损,身不受损则臻于健康。因之,养心为养身之先。
⑦ 修心养生的方法
每天按揉自己的穴位,肾经是人的先天之本,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那么每天按揉这三条经络就会增强体质,如果不知道经络的走向和具体的穴位可以买张人体经络挂图对照按揉,坚持下来就会增加体质,得到健康的养生保健。肾经主要按揉太溪、复流、涌泉三个穴位、脾、胃二经主要是腿上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