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春季怎么养生
1、养肝护脾气血调畅
春天肝旺,容易克脾而引起脾胃病,增加甘味以增强脾气,达到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春季是禽流感、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病毒性感染疾病的高发季,通过养肝可对身体进行有效的调理,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2、多伸懒腰多梳头
伸懒腰是人体自我保健,特别是对肝脏保健的一种条件反射。人体困乏的时候,气血循环缓慢,这时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运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
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睡意皆无,这样也激发了肝脏机能,使肝脏得到“锻炼”,从而达到保健效果。伸懒腰时要使身体尽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时,尽量吸气;放松时,全身肌肉松弛,尽量呼气,效果会更好。
饮食及运动: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上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用酸收之味。所以在饮食上选择柔肝养肝、疏肝理气之品。比如多吃些大葱、生姜、韭菜、洋葱,有助于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少吃羊肉及辛辣食物。
至于睡眠,春天人体气血需要疏通条达,要夜卧早起,就是说可以比冬天睡得稍微晚一些,但早上要早点起来,舒展肢体,多去室外活动,走出冬眠状态,有助于身心更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中医告诉你春季该如何养生?
B. 春天怎么养生
“春天属木,肝气旺。”春季是人体肝阳抗盛之时,因此每年立春过后,容易焦虑、睡眠不好。所以春季应重视调肝养心,保持心情愉悦、积极乐观,可以使肝气条达、气血调畅、身心健康。春天肝旺,容易克脾而引起脾胃病,增加甘味以增强脾气,达到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
春季是禽流感、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病毒性感染疾病的高发季,通过养肝可对身体进行有效的调理,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养生所提及的养肝不是单独地养护肝脏,而是通过养肝达到整体的调理效果。
(2)春季怎么养生扩展阅读: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地开始回暖,草木开始发芽,万物生机勃勃,人体也同万物一样,经过了寒冬的考验,迎来了春天。随着气温的回暖,人体内阳气开始升发,腠理疏松开泄,各组织器官功能开始活跃,细胞代谢逐渐趋于旺盛,新陈代谢加快。
春季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生。要从这个生字入手才是春气之应。顺应春季的气候变化特点和人体在春季的生理变化特点,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起居才有利于养生保健。
C. 春天如何养生
一、适当运动,舒展筋骨
在春季,人们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踏青、放风筝等户外活动与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体育活动,在舒展筋骨、放松形体的同时,可以通过与自然亲密接触。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生活,感受自然的美好,放松紧张的身心。
这些都能有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促进气机运行。大家也不妨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浮华,享受片刻的宁静,让身体闭藏了一个冬天的阳气,在自然环境中尽情复苏生发。
二、乍暖还寒,注意春捂
在春季穿衣上首先要“养阳”,春季是有寒冬向暖春过渡的季节,气候暖气初生,寒气未尽,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俗语讲“春捂秋冻”就是这么一个适应季节的变化的道理。入春之后衣服不要减得太快,我们需要一些保暖的衣服来帮助抵御寒邪、保护阳气。
另外,春季穿衣也不能裹得太紧,裹得太紧会阻滞身体气血的运行,限制身体的舒展,不利于阳气的生发。最后要注意“防风”,天气见暖,一些爱美的女孩就早早穿上了低腰裤、超短裙等,这时风寒夹杂,人体容易感受外邪,引发关节痛,痛经月经不调等。
三、睡眠充足,夜卧早起
睡眠是人的一种生理需要,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说睡眠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人在睡眠状态下,身体各组织器官大多处于休整状态,气血主要灌注于心肝脾肺,肾五脏时期得到补充和修复,高质量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睡眠的好坏与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在睡眠方面,春季适宜夜卧早起,具体睡眠时间一般保持在晚上10点半左右入睡即可;早晨要早起6点左右为宜,这样有利于机体内阳气的生长。要有静谧的睡眠环境,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床铺舒适,有利于进入甜蜜的梦乡。
四、饮食辛温,少酸多甘
在春天饮食保健上,很早就有“省酸增甘”的说法,即少吃酸食,多增加些甘味的食物。春天阳气初升,食甘味能滋养人体的阳气,有利于人体在春日旺盛的新陈代谢。在五行上,多食甘味食物,如大枣、栗子、花生等可以健脾益气。
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不利于肝气的舒展,中医认为,春为肝气当令,若食酸过多,易使肝气偏亢,克伐脾土,影响脾的运化转输功能。春季万物生长,推荐大家要多吃绿色蔬菜和野菜,如香菜、春笋、菠菜、香椿、芹菜、油菜、蒲公英、荠菜等,有利于体内积热的散发。忌吃油腻、生冷、粘硬食物,以免伤及肝脾。
五、春季养肝,调畅情志
依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与“春”相应,象征万物勃发。因此,春天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节。在人体中,肝属木,性喜条达通畅,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具有调畅情志的功能。春季阳气初升,宜顺应春季升发之气,令精神也舒展放松,不要总是“紧绷绷”。而且,中医学认为肝是“刚脏”,易亢易逆,又被称为“将军之官”。
所以,春季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并及时进行宣泄,可防肝气郁结。《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十乐:读书义理、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蘸、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学学古人的“十乐”,对春天养肝大有裨益。
(3)春季怎么养生扩展阅读:
但春季也是禽流感、流行性感冒、麻疹、手足口病等流行性病毒感染疾病的高发季节,除了远离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等自我保健外,中医养生讲求春季养肝、提升阳气以及锻炼身体、调整饮食等,对于预防疾病和增强体质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春季养生对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应自然界的变化,调畅气机,推陈出新,养肝护肝,使阳气充盛,让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方可保证在新的一年里都拥有良好精神状态。
D. 春季应该如何养生
呵呵...老师说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在春季要多吃养阳的食品。1 起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自然万物阳气升发,因此人体阳气也需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春回大地之时,天气渐暖,空气湿润,使人皮肤腠理逐渐舒展,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负荷增加,于是中枢神经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俗称“春困”[1],所以起居方面应该晚睡觉,早起床,起床后到宽广的庭院中散步,或者是融入大自然中,去踏青登山赏花,且应该散开束发,宽松衣带,不让身体受到束缚。特别是老年人因为年事已高,多有一些慢性疾病,因此更应坚持这种养生之法。如元朝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说到的“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气所攻,则精神昏倦……四肢倦怠,腰脚无力”。春季阳气初生而未盛,阴气初减而未衰,天气乍寒乍暖变化很大,《摄生消息论》认为春季“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所以春季应注意保暖防寒,顾护阳气,根据天气的寒暖添减衣物,不可因为冬季过去了就骤减衣物,以至于受到寒凉的突然袭击,正确的做法是逐渐减少穿着厚重衣物。这也是老百姓常说的“春捂秋冻”中春季宜捂的原因。 2 运动春季万物欣欣向荣,空气新鲜,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现代人工作强度增加,工作压力非常大,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一定的时间参加户外活动,借助适当的郊游踏青活动以更多地接触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不仅能锻炼呼吸、循环系统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脉通畅,还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思维能力,更能够通过这些活动广交朋友,培养发现新的兴趣爱好,动形怡神以保持心旷神怡、精神焕发,以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活跃的思维。 3 情志在精神修养方面,要心存生而不杀、给予而不夺取、赏赐而不处罚的宽厚平和的意念,保持情绪开朗,积极乐观向上。因春季肝木当令,保持精神情志的舒畅,则能促进肝气的疏泄条达,也有助于肝气升发与春季阳气升发相统一,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1]。如《摄生消息论》说:“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他郁”。 4 饮食与药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又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为什么违背春季的养生规律就会损伤肝脏之气呢?春季肝木当令,肝旺于春,食酸则酸味入肝,酸性收敛,不利阳气升发和肝气疏泄,过食酸味饮食,则使肝木过旺而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当春之时,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摄生消息论》中也提出“肝木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所以在春季,应该根据这个季节的特点,在饮食中注意不宜食酸性食物过多,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因为辛甘发散为阳,可助春阳之升发,温食有助于维护人体阳气。但不宜食大辛大热之物,以防肝阳升发太过而乘克脾土,不利于机体健康[2]。根据我国地域分布的不同,在初春尚偏寒冷的北方可选用桂圆、猪肝、羊肝类食用,而初春多雨潮湿的南方则宜多进食健脾利湿之品,如鲫鱼、红豆汤,豆浆等。《摄生消息》中还指出:“饭酒不可过多,人家自造米面团饼,多伤脾胃,最难消化。老人切不可以饥腹多食,以快一时之口,致生不测”。平日可食用茯苓、山药、莲子、苡仁、胡萝卜、波菜、芹菜、小白菜等。总之,春季养生要注意适应自然,生活起居、运动、情志、饮食等方面要与春天生长升发阳气相一致,顾护阳气,使阳气充盛,即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E. 春季怎么养生好
第1招少发脾气,多微笑
尽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气。科学研究发现,快乐可以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细胞。而怒气不仅伤肝,也是古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
动不动就想发脾气的人,在中医里被归类为“肝火上升”,意指肝管辖范围的自律神经出了问题,这时医生一般会用龙胆泻肝汤来平肝熄火,透过发泄和转移,也可使怒气消除,保持精神愉快。
新的科学研究显示,光是想到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事,这样的念头,也会增加脑内啡分泌,使身心愉悦。
第2招享受清爽的绿色春蔬
春天肝气旺盛,相对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饮食上仍以清淡为主。
绿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补充冬季的摄取不足。譬如春天产的菠菜嫩极味美,亦有养血功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春天不需要特别进补,“因为气候上升,温补药反而加重身体内热,”体质较差的人,一般可选用莲子、芡实、薏仁、花生、核桃、燕窝、猪肝等平性食物。具多醣类成分的银耳也有防发炎功效,亦可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
此外,有过敏气喘体质的人,在春天要特别注意体质的调整,少吃一些冰冷或寒性(如瓜果)的食物以免引发过敏。
通常气喘过敏是中医所说的“气虚”现象导致,擅长药膳的杨贤鸿建议,可用黄耆、人参(白参)、伏苓炖补鸡汤饮用,容易上火的人可以改用参须或西洋参。
第3招保暖工作不可少
尽管天气回暖,保暖工作还是很重要。
春天因气候变化大,加上阳光普照,常让人忽略初春的善变与寒冷。因此衣着最好慢慢减少,不要一下换上夏季的短袖短裤,寒邪伤肺,容易导致鼻塞、咳嗽感冒等,尤其老人家外出时最好多加一件背心。
此外,由于膝关节对冷较敏感,因此穿着裙装时,记得加双厚一点的裤袜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