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龄全在百岁以上!明朝兴化县的人为何如此长寿
在明朝万历年间,之所以兴化县的人年龄全在百岁以上。并不是因为这些人真的都那么长寿,而是与当时的黄册有关,也就是相当于现在户口本一样的户籍管理登记系统。
第三,黄册失效,所以百岁老人突然增多,对明朝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黄册一般是10年更新一次,根据人口的变动,生老病死,或者是迁徙来进行调整,这样虽然表面上是进行人口数据统计,但实际上背后也是有很多利益的,所以就有人开始动歪脑筋,利用黄册做文章,于是就有了拖延信息,或者是肆意修改信息的情况,慢慢的就出现了百岁老人突然集体出现的情况,直到后来越来越严重,甚至还有了200岁老人的情况。
2. 明朝十分重视养老优老,当时对老人是怎样的政策
明朝时期的养老政策非常的具有表率作用,比如说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一种养老院,为这些老年人提供了一种老年保障,同时朱元璋还重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当老年人岁数达到了80岁之后,明朝会给予这些老年人一种乡士的爵位。除此之外还会减免老年人的一种赋税,给老年人减轻生活压力,由此看来在明朝的统治下,老年人的生活是较为宽松和幸福的。
在朱元璋颁布这些养老政策之后,全国上下都大力的推广,因此在民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爱老尊老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有利于人们形成一种尊敬老人的这种意识,在明朝的统治下,整个社会可以算得上是政通人和。而朱元璋采取了这些养老措施,对后代的社会也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3. 明朝长寿老人,每天只吃两种食物,后来怎样了
在康熙时期,举办了一个千叟宴,庆祝自己60岁生日,当时来参加这个宴会的都是各地有名的长寿老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90岁以上的就有33个,而80岁以上的更是达到了538位,这个数字在当时来说是很惊人了,不过上百的却很少,要说到最早上百的老人,那就是在明朝时期,有个人活到了120岁,而且他每天都坚持吃两个东西,我们现在也在吃。
但已经破坏了他原有的生活方式,在他120岁的时候他就去世了,这件事也在明朝史籍《今言》,所以是有可信度的,那么他长寿就是一生在山里,吃枣和菜叶,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