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下男婴,失独母亲产子,中国有多少失独老人
这位知友,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据官方统计,目前全国约有100万个“失独”家庭。
⑵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有多少失独孤寡老人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18
⑶ 2000万失独家庭,谁给他们养老送终
有能力的自己养老,没能力的去养老院,送终是一个比较避讳的话题。
对于失独家庭来讲,物质上的缺失、精神上的匮乏以及个人养老问题,真的都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关于养老送终的问题,目前应该还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
和这些家庭相比,我们真的是足够幸运,至少我们才能够给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以前我从没有想过要二胎,可是看到这个问题之后,内心又突然有些犹豫。
我相信这个问题在未来会有一个相对妥善的解决方式,也希望这一天能够尽早到来。
⑷ 失独老人独居生活时,应该如何预防被骗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失独老人,他们由于特殊情况只能自己生活。这往往就会出现一个情况,那就自己生活的时候,很容易被犯罪分子盯上,遭受诈骗。现实中,失独老人独居生活被诈骗的事情时有发生。那么,失独老人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被诈骗呢?下面,就来看看吧。
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知道失独老人独自生活的时候应该要采用哪些方式预防诈骗了吧。犯罪分子特别的狡诈,所以我们如果不提高警惕,是很容易上当受骗的。
⑸ 如何关注得到失独老人,获得失独老人的信息
独居孤寡老人不仅子女离家,而且丧偶,还独自一人居住。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势的群体。据《201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重庆全市60周岁及以上达604.61万人,占比19.8%。这个庞大的老年群体,因人口流动带来的独居孤寡现象愈发显现,独居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并不乐观,能得到来自社区、公共部门的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独居孤寡老人的现状:
1、生活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加上一些家庭中儿女外出谋生或迁徙他处,而老人们由于故土难移而依然留在原籍,导致不少老人常年独居家中。独居孤寡老人不仅缺乏来自子女的经济资助、生活照料,还会陷入精神空虚、心理障碍的泥沼。如何保障老年人积极健康的生活,减轻青壮年人的负担,这又成为社会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2、安全保护不足。独居孤寡老人安全已成为牵动全社会的问题,一旦生病或发生意外,很难及时救助;有些老人因突发意外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导致身体的伤残甚至死亡,有的即便去世一段时间可能也没人知道。
3、自理能力有限。独居老人虽然大部分还有自理能力,扫扫地擦擦桌子这种轻活老人们还可以自己完成,可是像一些擦窗户等爬上爬下的体力活,老人们已无能为力了。
4、亟待社会关爱。独居孤寡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独居时间的延长,身体、心理、精神的患病率上升,健康状况,越来越需要社会关注并提供帮助。
关爱独居孤寡老人的建议:
1、全方位摸底调查。由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开展摸底调查独居老人基本信息,分类建立档案掌握老人们的生活情况及健康状况。建立60岁以上独居孤寡老人数据库,设立安全等级,按照等级高低,制定入户照料、探访频次。通过对社区独居老人健康状况的调查掌握,有针对的制定护理措施,提振人文关怀,老人尤其是独居孤寡老人的生存生态,才会得到根本改善。确保独居孤寡老人难时有人帮、老时有人惦、病时有人管。
2、完善特殊智能养老服务设施。建议划拨专项经费,逐步为60岁以上独居孤寡老人们安装应急铃或者联接社区服务中心的紧急求助呼叫器,老人只需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及时获得邻居或社区服务人员的救助。针对卧床、行动不便、疾病独居老人,有针对性的配备急救药品的“贴心小药箱”,放在家中显眼的位置发挥关键作用。
3、筹建“独居孤寡老人关爱团”。由社区征集志愿者,利用给老人投递报纸、杂志等的同
⑹ 中国现在又多少失独家庭
保守地估计,有千万以上,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十分严峻,只能靠国家微薄的补助来支撑。
⑺ 失独老人的调查经过
“别人过节,我们过劫”又一年的中秋节将至。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几天,家住雁滩的李雪华分外难熬,对节日的恐惧使54岁的她寝食难安。每天晚上她都要上网,在一个失独群里和同命相怜的姐妹们聊到深夜,qq个性签名每天能换十几次:
“女儿,自从你走后,别人过节,我和你爸爸却在过劫。”
“女儿,中秋节快到了,妈妈好想你,妈妈想给你做你最爱吃的饭菜,你要来啊。”
“女儿,总有一天,我们会再次相逢,但你一定要在那个路口等着妈妈。”
……
2008年3月6日,李雪华上大学的女儿遭遇意外车祸,经抢救无效去世。
多年过去了,回忆起女儿的点点滴滴,李雪华和丈夫陈海生还是忍不住会放声痛哭。她说,她一直在服用抗抑郁药。
“女儿刚走那阵,我就像疯了一样,感觉她没死,只是出了远门。她房间里所有的东西一直保留着原样。每天我会做一大桌菜,不停地给她发短信,喊她回来吃饭。”李雪华说,有时间我还常去花市给她买她最喜欢的百合。
“孩子走了,我们一直在痛苦中挣扎着。女儿生日、忌日,我生日、老公生日,还有节假日最难熬。”李雪华说,“每年春节,单位放假8天。从年三十晚上一直到初七,我都在没日没夜地喝酒,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因为不上班,闲着就会想女儿,实在太痛苦了,甚至好多次都想过要自杀。”
中秋将至,无尽的思念再次飘向了那块令李雪华牵挂不已的女儿栖息之地。
“我很长时间没去‘看望’女儿了,自那次趴在她的坟头哭晕过去后,我就再也没有勇气去那里了。我老了,心脏已负荷不起超载的悲哀了。”在QQ空间日志里,李雪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她还写到,“这个合家团圆的日子犹如横在我生命中的一座大山,无论我怎样努力,绕来绕去还是绕回了原点,这是我这辈子永远都绕不开的日子。”
“今后谁走得早,谁就有福”
“与死亡俱来的一切,往往比死亡更骇人:呻吟与痉挛,变色的面目,亲友的哭泣,丧服与葬仪……”这是弗兰西斯·培根《论死亡》中的一段话。这其中的悲痛,家住火车站附近的58岁的冯安平比谁都明白,“真的不敢想这些,不然我的头发一夜就白了。”
九月17日,记者来到冯安平家。一进家门还没坐稳,就听到冯安平和54岁的老伴陈玉因为家庭琐事吵架。电视机一直开着,新闻频道正在播放关于钓鱼岛的新闻,他们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吵架声淹没了电视的声音。
“这么多年,就是这样过来的,心里太烦躁了,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都很容易生气。”冯安平说,“我和老伴现在就像太阳和月亮,永不相容。”问起儿子,冯安平沉默了,陈玉哽咽了。
2005年,他们惟一的儿子小飞因病去世,当时才20岁。“要是孩子还活着,现在都27岁了,应该工作了,说不准还结婚了呢。现在孩子没了,我们还有什么希望?”冯安平说,“本来想再生一个,可是她年龄大了,生育机会太渺茫了。就这样吧,过一天算一天。”
孩子走后,陈玉不是撕心裂肺地哭,就是极度压抑地哽咽,内心总是无法抹去这诸多的无奈和难解的凄苦。“开始几年里,我几乎患上了严重的‘恐惧症’,恐惧别离、恐惧伤心、恐惧朋友……”陈玉说,“心就像玻璃一样脆弱,一碰就碎,实在没办法上班,我50岁就办了退休,每天将自己锁在家里,小心翼翼地活着。”
陈玉止不住泪水往下流,她说,有时候半夜醒来睡不着,为了让自己不去想儿子,她就爬起来搞卫生,“总之要使劲分散注意力”。“当时独生子女政策十分严格,如果超生,我们俩都会丢掉工作。”冯安平无奈地说。
当记者问到未来的养老问题时,冯安平说:“没想过,也不敢想。家在8楼,年龄再大点爬不动怎么办?生病了没人陪护怎么办?买了米提不上楼怎么办?如果每天想这些问题,估计死得快。我们现在惟一能做的就是天黑想天亮的事,天亮想天黑的事。我给老伴说过好多次了,今后谁走在后面,谁就给殡仪馆打电话。谁走得早,谁就有福。”
“感觉自己被社会抛弃了”
步入老年,浇花弄草,逗弄儿孙,享受天伦之乐,是老人们的梦想。但是,对78岁、家住皋兰路附近的徐世清老人来说,这个梦随着惟一的女儿因尿毒症离开人世后就彻底碎了,原本幸福快乐的家庭,转而出现了难以承受的孤独和伤痛。
徐世清介绍,他和老伴李秀芬在同一家工厂上班,他是油漆工,老伴是厂里负责计生的工作人员。1958年8月他们结婚,1970年2月女儿小月出生。不幸的是,2004年10月24日,患了多年尿毒症的女儿终归还是走了。为了给女儿看病,此前他们借了好多债。
九月14日,记者来到徐世清老人家里,40多平方米的房子虽然简陋,但却收拾得很干净。徐世清说,现在最大的难关是思想上的负担。
女儿走后,徐世清老两口就很少出门,也很少与院子里的其他老人打牌、聊天、下棋,甚至亲朋好友孩子的婚礼、孙子的满月等都不参加,总觉得与其他老人相比,自己显得格格不入,有严重的自闭感。“老人们聊天,说得最多的就是儿孙,而我们一听到这个,心里就堵得慌。”李秀芬沉默了半天说,“他们一提到孩子,我立马就转头走了,或者背过身偷偷地抹眼泪。”
徐世清和老伴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五泉山。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他们都要去那里烧香拜佛,有时候还帮着庙里的师傅分发贡品,只图个心灵上的慰藉。
徐世清说:“这么多年,很少有人关注我们,我感觉自己被社会抛弃了。” 家庭式养老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对“失独家庭”来说,这一养老方式随着独子的离世而变得毫无意义。“失独老人”的暮年将于何处安放?为此,记者在兰州市展开了调查。
老无所养的明天
除了一个QQ聊天群,兰州“失独老人”王雪几乎和外界没有任何交流。王雪24岁的女儿因车祸去世,这一变故彻底改变了王雪的生活轨迹。
女儿去世之前,王雪一度认为自己很幸福。失去女儿后,她瞬间觉得天都塌下来了,除了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她总是喜欢待在家里。
经朋友介绍,王雪加入了一个失独父母的QQ聊天群,此后,这成为她聊以慰藉的惟一地方。在QQ群里面,他们之间互相称呼对方为“同命人”,“同命相连,抱团取暖”。
“我们除了倾诉对子女的爱和思念之外,大多时候还担心老无所养的明天。”王雪说,“行动不便,谁来为我们购置日常生活用品?生病了,谁来陪护我们?楼层太高,爬不动怎么办?这些都让我们焦虑不已。”兰州“失独老人”冯安平说,“我今年58岁,家住八楼,平时做饭需要液化气罐,我只能花钱雇人扛到家。年龄再大些,上下楼都有问题了。”“居家养老难,去养老院同样也不能回避一些困难。”王雪说,前几天,他们群里的一位李大姐便遭遇过这一幕———失去独子后,李大姐希望能找到一个养老院生活,但却被拒绝,理由是:必须由子女签字做监护人才可接收。
连日来,记者走访兰州市多家养老院了解到,监护人问题是“失独老人”最棘手的难题。
记者以远房亲戚的身份咨询兰州市多家养老结构时,工作人员均表示,必须有监护人的签字才可入住,若没有亲戚,社区服务人员或其他人员愿做老人的监护人来签字也可以。然而,由于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极少有人愿意给老人做监护人。
“我们接收这样的老人时比较谨慎,万一将来老人出现什么意外,或者说缴费续不上我们怎么办?”上述机构工作人员表示。
能否跨过养老院的门槛只是众多挑战之一,“失独老人”还要面对经济上的压力。记者了解到,兰州民办养老机构根据房间大小和入住人数不同,每月收费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老人行动不便时,每月还要额外再收600元至3000元不等的护理费。相形之下,2011年包括兰州五区在内的一类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每月仅684元。
“我是一个下岗工人,每个月退休工资仅800多元,老伴好点,但也不过1000多元。养老院我们想都不敢想。”冯安平说。
缺乏精神寄托和慰藉
“‘失独家庭’经历了精神和心理的双重打击,不少‘失独老人’心理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失独家庭’甚至可能会遭遇社会歧视,迫切需要精神寄托和安慰。”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有发说。
王雪所在的QQ聊天群中,不乏“失独父母”对内心痛楚难以修复的各种感慨:“一阵痛苦袭来,什么也干不下去了,心揪到了一起。这么多年了,好不了了。”“只要大脑有思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儿子。就像电脑的浏览器,每天不知道要点多少次。我究竟还要持续这样的痛苦多少年啊。”
……
“失去孩子的那种伤心、绝望、愧疚等负面情绪,像蛀虫一样每天吞噬着我们原本健康的身体,随之而来的是癌症、心脑血管、精神抑郁等重大疾病。”王雪说,“我们这些人,100%患有不同程度的身体上、心理上的各类疾病。”
此外,走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失独老人”在经历失去孩子的重大打击之后,人际交往范围日益缩小,每逢节假日,一些“失独家庭”为了避免触景生情带来的伤痛,往往躲亲避友。
兰州“失独老人”李雪华说,“路过学校都是学生放学时的身影,看哪个都像我的宝贝,可哪个又都不是,心马上就痛了;和姐姐聊天,姐姐说好几天儿子心情都不好,只为一个抛弃他的女孩,我听了心又抽到了一起;好多次门口有敲门声,我突然想,要是一开门还是我的宝贝站在门口那该多好啊。”
根据研究,“失独家庭”许多人会出现创伤后的应激障碍,由于缺乏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他们往往很长时间走不出来。一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社会功能受损,远离人群,害怕与人接触,任何细小的情节都可能引发其痛苦回忆。
亟待建立专门的社会救助制度
计划生育政策持续30余年,其为我国减少了人口爆炸的风险,但也为我国家庭增加了生活风险,“失独家庭”正是如此。
业内专家认为,这里的“帮助”不是“责任和义务”,而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在法律上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执行起来也有很大的伸缩性。
在兰州市计生委记者了解到,兰州对“失独家庭”的救助主要依据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针对的是兰州市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女方年满49周岁以后,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10—135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失独群体“面临的已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形成合力加以解决。
李有发认为,首先,我们要建立针对“失独群体”的专门社会救助制度。应该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减轻“失独群体”,特别是老人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其次,加快社会管理创新。要尽快改革和完善医疗、养老等相关制度,如就医住院、入住养老院需要监护人签字等相关制度,需要改革和进一步完善,保障他们能够优先就医和养老,给他们营造一个关爱的社会环境。最后,社区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分类指导和服务,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构筑起帮扶“失独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
九月20日,民政部表示,“失独”家庭是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参照政府供养“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的政策,由政府为失独家庭提供充分的保障,以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
“失独老人”,期待一个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明天!
⑻ 邹城有多少失独家庭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北依孔子故里曲阜市、南望滕州市。全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3个镇,人口115万。春秋战国时期为邹国国都,同鲁国并称为“邹鲁圣地”,为文化兴盛之地。秦朝始置邹县,三国时期属魏国,明、清先后隶属于济宁府、兖州府。邹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山东省省辖县(市)之一,行政区划属济宁。邹城有多少失独家庭请咨询邹城民政部门。
⑼ 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
安全需要
日常生活缺乏照料。安全是一个人能够生存下去的基本保障,而对独具老人而言,安全在其身上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的为人生安全,用药安全,医疗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等等,以上这些因素多体现在老人生活的细节,属于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缺乏必要的照顾才是他们真正的健康难题。在剧中,老人的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人的子女都没有生活在老人的身边,一旦老人有任何的突发状况,无法及时的得到救助,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老人上来年纪,身体的各项机能都随之下降,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实属正常,但如果身边没有人进行很好地照料,会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对于老人来说,最应该在身边照料的是子女,但在生活压力相当的的今天,很多子女为了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选择远离了父母,老人不能得到很好地照顾。自身缺乏必要的疾病护理常识,由于独居老人年龄和身体方面的原因很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再加上信息的闭塞和自身能力的降低,就造成了缺乏疾病护理知识的局面。
(三)第三层次:爱和归属感的需要
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建立在社交基础之上。社交,也就是社会交往,就是社会关系,在所有关系中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是独居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在这个层次中,大多数独居老人因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普遍都有一种“空巢感”,也就是情感空洞。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空间日趋狭窄,社会交往也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