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90岁以上岁的别称

90岁以上岁的别称

发布时间:2025-09-24 00:46:50

⑴ 九十岁以上称什么

九十岁称什么
耄耋(mao die):指八十、九十岁。《礼·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后来用“耄耋”泛指年寿高。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颤迹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希望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 加油
九十岁该叫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偿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数洞空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九十岁以上称什么寿?
90——鲐背之年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之间的好像没有,这个你自己去参照吧!
九十岁以上老人怎么称呼
耄耋--指八十岁到九十岁。鲐背--指九十岁。

88岁:称谓米寿。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99岁:为白寿,实为“百”之上缺“一”,指99岁。

称呼老人(九十岁以上老人)为老人家最为贴切。薯瞎
九十岁老人怎么称呼
杖朝之年、中寿——指八十岁

耄耋——指八十岁到九十岁。

参考:年岁的别称

初度——指初生的年月时日。

襁褓--不满周岁。

总角——泛指幼年。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黄口--10岁以下。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舞勺之年——指十三至十五岁的少年。

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岁的少年。

束发——指十五岁的男子。

及笄(jí) ——指十五岁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

桃李年华——指二十岁的女子。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耳顺之年、花甲、平头甲子、下寿、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中寿——指八十岁

耄耋——指八十岁到九十岁。

鲐背——指九十岁。

期颐、上寿——指百岁。

双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
八九十岁是什么称呼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九十岁称什么
“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也有称 耄耋:八十、九十岁
九十岁在古代怎么称呼
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八九十岁称为
1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 2—3岁的儿童

3垂髫 幼年(又叫总角)

4豆蔻 女子13岁

5及笄 女子15岁

6加冠 男子20岁(又叫弱冠)

7而立之年 30岁

8不惑之年 40岁

9知命之年 50岁

10花甲之年 60岁

11古稀之年 70岁

12耄耋之年 80,90 岁

13期颐之年 100岁
八九十岁称为什么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⑵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称呼

孩提 幼儿时期
总角 童年时期
及笄 女子15岁
弱冠 男子20岁
花信 女子24岁
而立 30岁
不惑 40岁
知命 50岁
花甲 60岁
古稀 70岁
喜寿 77岁
米寿 88岁
白寿 99岁
耄耄 80-90岁
期颐 100岁

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
不满周岁---襁褓;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H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j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2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⑶ 九十多岁的老人叫什么

问题一:九十岁老人怎么称呼 杖朝之年、中寿――指八十岁
耄耋――指八十岁到九十岁。
参考:年岁的别称
初度――指初生的年月时日。
襁褓--不满周岁。
总角――泛指幼年。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黄口--10岁以下。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舞勺之年――指十三至十五岁的少年。
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岁的少年。
束发――指十五岁的男子。
及笄(jí) ――指十五岁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
桃李年华――指二十岁的女子。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耳顺之年、花甲、平头甲子、下寿、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中寿――指八十岁
耄耋――指八十岁到九十岁。
鲐背――指九十岁。
期颐、上寿――指百岁。
双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

问题二:90岁以上的老人叫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问题三:八九十岁的老人叫什么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问题四:古时候八十几岁的老人叫什么 50――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眼之年、大衍之年
60――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致之年
80――杖朝之年
80――90耄耋之年
90――鲐背之年
100――期颐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鲐背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
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苍:畏头发苍白的老人。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老夫:老人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称。《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侍中。”
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七十岁的老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指八九十岁的老人。《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期颐:指一百岁的老人。《礼记曲礼收》:“百年曰期颐。”
老拙:老人自谦之称。苏轼《章迟备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拙。”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兼重,非老朽所敢当。”
~~~~~~~~~~~~~~~~~~~~~~~~~~
一、口头称谓语
古代称谓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
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尘如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码兄毁、乃”
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
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例如,“陛
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
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
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
,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问题五:九十多岁的老人去世叫什么?需要准确的?谢谢 古代的喜丧一般是要满足三个条件:
一、全福:生前自家门内人丁兴旺,形成一大家族。本身是大家族的家长,甚至已被尊为祖者
二、全寿:亡人满八九十岁,甚至突破百岁大关,最低也须超过“古稀”(七十岁)之年。年纪越大、越老,越符合“喜丧”的条件。故其全称为“老喜丧”。
三、全终:亦称“善终”,意为圆圆满满地结束了一生。古代民间以为,死者生前积德行善,广做功德,临终则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无疾而终”,自然老死。此即被视为“喜丧”的根本条件。
如果只具备上述第一、二两项条件,但不是正常死亡的,如意外的天灾人祸致死,则不能算作“喜丧”。但八十多岁的老人身上有病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离世也是老人对病的解脱。三条件已占其二,可以算是喜丧了,不要太拘泥传统,而被古代所留习俗束缚了。

问题六:九十六岁的老人古时称呼是什么 中国古代对老年人的称谓不仅多,而且有趣。有的还大有来头和讲究。
例如:
60岁:称谓耳顺之年、花甲之年或耆[qí]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年老的。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从甲子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计有功《唐诗纪事》:“‘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60岁还称“甲子年或周甲”。如果人活到120岁,那就是“花甲重开”,因此,60岁的人可以在心理上作出“人到中年”的定位。孔子说:“六十而耳顺。”耳顺,即明白事理,好话孬话都能听得进去。现代科学证明,这一年龄段是人生智商发达的“第二黄金时期”,可以做到老有所为。另外,古人还以六十为下寿。
61岁:还历寿。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盐铁论・孝养》:“七十曰耄。”一个人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质,到了70岁,便进入了“从心之年”,可以活得随心所欲。旧时囿于医疗条件低下,人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能享年70岁的人自然要称为“古稀”了。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另外还有中寿、耄[mào]岁之说。
77岁:喜寿。 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称谓朝杖之年、耄耋之年;80至90岁自古还泛称为“耄耋之年”,出自《礼记・曲礼》的“八十九十曰耄”。《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又称为伞寿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如果一个人健康状况还过得去,到了90岁也称“鲐背或台背、骀背之年”,意思是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尔雅・释诂》:“鲐背,寿也。”也有把80岁以上的老人称谓“中寿”,把90岁以上的老人称谓“上寿”。
88岁:称谓米寿。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99岁:为白寿,实为“百”之上缺“一”,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人活到一百岁,便进入“期颐之年”,称“人瑞”。《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集解云:“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108岁:称谓“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故得名。
另外还有:
杖家之年:五十;杖乡之年:六十;杖国之年:七十;杖朝之年:八十。(《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70岁的生理状态以“皓首”、“白首”为特征。《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暖寿:旧俗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老先生:年高学博......>>

问题七:2015年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什么新的政策 国家对百岁以上(包括百岁)老人有高龄津贴,但对百岁以下六十岁以上老人除正常的生活补贴以外,没有新的政策。从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每增加10岁,增加10元补贴。

问题八:八十岁的老人怎么称呼?九十岁的老人怎么称呼?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九十耄耋

问题九:国家针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什么补助? 【1】各省都有给高龄老人的补助。
补助金额和补助内容各有不同。
【2】你是哪个省、市、县的?
【3】我可以给你查一查。
【4】例如:
深圳的老人每月会收到一个礼包:
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获200元到500元不等的现金补贴。
【5】
【6】
【7】你可以说出你在的省市,我会给你正确的解答。

⑷ 八十杖朝 九十鲐背 百岁期颐 是什么意思

古代年岁的别称。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
出处:《礼记·王制》:"八十杖于朝。"是说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鲐背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
期颐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
合起来说,就是健康长寿的意思。

⑸ 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大寿有什么别称吗

以下别称对象均为男子。

1、五十:知命之年

2、六十:花甲之年

3、七十:古稀之年

4、八十:杖朝。耄耋之年:80~90岁。

5、弱冠之年:男子20岁

6、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7、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8、米寿:男子88岁

9、鲐背之年:90 岁

10、白寿:男子99岁

11、期颐之年:男子100

12、茶寿:男子108岁

(5)90岁以上岁的别称扩展阅读:

一、古代年龄称谓:

1、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至三岁。

3、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

4、总角:幼年泛称。

5、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6、黄口:十岁以下。

7、幼学:十岁。

8、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9、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10、及笄:女子十五岁。

11、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二八年华:16岁

12、弱冠:男子二十岁。

13、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4、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二、古代亡称:

1、0——20岁为夭折或殇

2、21——30岁为短寿/福

3、31——40岁为强寿/福

4、41——50岁为艾寿/福

5、51——60岁为周寿/福

6、61——70岁为稀寿/福

7、71——80岁为耄寿/福

8、81——90岁为耋寿/福

9、91——100岁为期颐寿/福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X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阅读全文

与90岁以上岁的别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暑期调查 浏览:38
农村户口60以上养老 浏览:870
百岁老人如何化妆 浏览:854
金牛区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 浏览:527
养生衣如何卖得好 浏览:930
重阳节去福利院讲话 浏览:283
重阳节田园景色高清图片 浏览:622
没社保60岁退休 浏览:406
男孩哪些特质随父母 浏览:818
为什么我对父母有种使命感 浏览:95
女士养老保险有哪些 浏览:772
打疫苗体检一天先做哪个 浏览:70
父母不知道我每个月多少工资 浏览:953
90岁以上岁的别称 浏览:67
湖北省内转养老金 浏览:948
80多岁老人少肌症如何治疗 浏览:728
开除影响退休工资 浏览:80
体检后调档是什么情况 浏览:369
北京社保缴满几年可以退休 浏览:327
上海2013年退休职工涨工资细则 浏览: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