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致自己70岁简短感言
时间最终治愈的是那些愿意自我救赎的人。
不渴望突如其来的好运,只希望每一分努力都能得到回报,愿现在的每一份认真和努力,都能换来未来的水到渠成。
当你选择了开始,就不应轻易放弃,用你坚定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心去追求。终有一天,你会回首并微笑:原来我也能如此出色!坚持梦想,不忘初心!
如果你真的愿意努力,你人生最糟糕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知足且进取,温柔而坚定。
努力奋斗的意义大概是:不要等到父母需要你的时候,除了眼泪,一无所知。不要等到孩子需要你的时候,除了内疚,一无所知。不要等到自己回顾过去的时候,除了遗憾,一无所知。
生命力的意义在于奋斗,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被礁石击碎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
㈡ 人类活70岁就够了,不用活太久心理学:寿命太长不一定是好事
根据2010年我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达到了74.8岁,国家卫生 健康 委员会表示,这个数字已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71.6岁),对于国人来说,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一个人活到多少岁,才会觉得此生值了呢?有很多人根据世界平均寿命认为,活到70岁左右就可以了,没必要活太久,寿命太长不是什么好事。这是什么原因?
与年轻的90后00后相比,年长一些的60后70后其实更渴望长寿一些。“长命百岁”是我们在为老人祝寿时最常说的,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希望眼前的老人陪在我们身边的时间更久一些。
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我们对于长寿的理解,其实只是单纯体现在年龄这个数字上,它并没有包含生活质量、身体 健康 程度、心理状况等等,如果要从科学视角上解读长寿,给长寿一个完整的定义,最客观的标准,应该是 高寿+正常的自理能力 。
而90后00后普遍认为,如果同时满足高寿和生活全能自理,其实70岁左右就是边界线了,因此,他们觉得人活到70岁就应该知足了。
提到长寿老人,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是“难提重物”,还是“步履蹒跚”,亦或是“糊涂健忘”?其实这些印象关键词都反映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高寿的老人们很难想到去追求精致的生活品质, 因为对于这个年龄的老人来说,如何保持 健康 、追求更高的寿命才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需求。
因此,层出不穷的保健品骗局才有了广泛的受众群体,老人们不假思索地掏出自己的养老金,积极地塞入骗子的口袋,因为他们的年迈,使其对时间流逝变得尤为敏感,这些保健品能够对他们起到或多或少的慰藉作用。
其实保健品的存在只是一个心理暗示,乐观豁达的心态才是老人们真正需要保持的。因此,在看待寿命的长短问题上,不必过多的纠结,因为生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是否带有长寿基因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心态因素。
84岁的钟南山院士神采奕奕,健步如飞,90高龄的袁隆平爷爷在生活中也是精神抖擞,很难让人看出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这些都可以看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决定着人的 健康 长寿。 衰老是不可逆的,我们能做的只有用积极的心态接受它,然后在这样的心境中,感悟这个年龄所带来的新体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不逾矩”包括两方面, 一是顺其自然,二是随遇而安。
何谓“顺其自然”,对别人,处事时少些计较,少些鸡毛蒜皮的在乎;对自己,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顾忌他人的偏见和看法。对身体的自然衰老不惊慌,对死亡也不恐惧,是谓“顺其自然”。
何谓“随遇而安”,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阴影圆缺都能做到坦然面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自己淡泊从容的心态,是谓“随遇而安”。
人生这段长途旅行中,应当把每个十年看作是一个新起点,看成可以追求人生别样风采的大好机会。而七十岁作为人生旅途中的一小段,应当将目光放在人生风景线的任意一处,或过去、或未来,不同的心境下自然有不同的感悟,这才是阅历赋予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再回到孔子的这番话,孔子所言的是他 学习和修养 的一个过程,他认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也在不断地提升,因此,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古稀之年,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都应达到了个最高的层次。
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到了古稀之年时,人的行为与规则融合程度更高,对道德规范的理解也更深,从而在为人处事方面变得更加成熟。这些,全都是年龄增长才能带来的珍宝。
追求时髦是年轻人的专属名词吗?当然不是,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在用“时髦”、“年轻”说起某位熟知的老人时,态度中会隐隐带有些惊讶,语气中也是无法掩饰的不可思议,因为我们对老人的固有印象就是朴实和低调,“时髦”并不是老人的代名词。但是年龄能够限制人对流行和生活品质的追求吗?
网红奶奶汪碧云已经是个79岁高龄的老人了,汪奶奶的爱好是跳拉丁舞,年龄并没有阻碍她培养爱好的步伐,反而因为这个爱好,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她对于皮肤和身材的管理也从不马虎。
自律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让岁月在她身上沉淀下来的不是皱纹,而是独特的女人魅力与韵味,让她在奶奶的年龄活出了“姐姐”的模样。
流行并没有规定年龄的界限,并不是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才能买爱马仕包包,也并不是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才能拥有最新款苹果设备,更不是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才能跳街舞唱流行歌曲。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愿意、喜欢追求流行趋势和新鲜事物,这都不足为奇,因为这也是他们生活态度的一种表现方式。
“生活品质”就是个抽象的名词,如何把这个词具象化,其实也是门学问。从我们开始记事时起,我们学习着的,努力着的,都是为提高生活品质做准备,只不过这样的准备很难被我们自己所认识到,因为每个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认知是不同的。
也许,在有些人的观念中,金钱和物质要比“品质”这样虚头巴脑的词来得更直接,殊不知,提高生活品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状态,甚至是处世心态。
是否看重生活品质对于一个人的气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一眼就能看出。因为他们认为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值得被好好对待,并且在现有的条件中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于是便有了更为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
是否看中生活品质其实就是在说一个人是否能欣赏生活,这种欣赏使人在追求品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新的力量、新的热情,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实现更高的理想。
享受生活是贯穿整个人生的一个大命题,七十岁不同于三十岁,少了立家、立业的压力,可以更放松地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被年龄羁绊,无论何时,都能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人生路漫漫,还有很多风景值得看一看。
㈢ 七十岁的人算老吗
古往今来,人们对寿命问题的探索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孔子和孟子这两位圣人分别活到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于是民间有谚语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意思是说,普通人活到圣人的年龄就知足了。刘备可能要悲观一些,他说“人过五十不为夭”。就是说,人过了五十岁以后死了,就不算夭折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准和医疗水平都在不断地提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地向上攀升。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7岁。如果从性别的角度看,女性高一些,平均为79.43岁。男性低一些,平均为73.64岁。于是就有人提出人到了多大岁数才算“老”的问题。是啊,多大岁数的人才算“老人"呢?还真是个问题。
在某些单位里,据说有“35岁危机”。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在职的“小白”到了35岁还没有被提拔,那你的前景就有些暗淡了,甚至有被辞退的可能。这就是说在这样的单位里,三十五岁就算老人了。假如说,你是一个“大脊悄自由职业者”去一家公司应聘,35岁以上的人基本上没人要了。最近有一家公司招聘员工,说30岁以上的就基本上不考虑聘用了,除非是做保洁。这就是说,在这个公司里,30岁就是”老人“了。
在多大年龄可以退休这个问题上,七十岁的人还真的不算老。将来男人女人的退休年龄都要过度到六十五岁,退休后5年,就滚渣70岁了,这能算老吗?不老,还可以再就业呢!在某些养生专家和个别医生的眼里,50岁以上是高龄人群了。需要定期体检了,需要按时吃降压降糖药了,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了,需要吃保健品养生了,要控制野辩自己的情绪了,需要合理安排生活起居了......到了七十岁已是风烛残年了。从人口统计学看,七十岁以上的人似乎也不算老。据预言家说,中国人的评均寿命上升到80岁以上,用不了多少年就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到七十还真的不好意思说自己老了。无论是男还是女,还没有达到平均数,就说自己老了,你是不脑子有问题呀!
总之,七十岁的人算不算“老”还是个问题,从实际生活上看,答案是不固定的。
㈣ 你认为自己能活到多少岁就满足了
我是1953年4月出生的,出生没几年就挨饿。1966年7月小学毕业,文革爆发无学可上,1969年3月随母亲下放农村,成年后转为知青。
1978年年底招工进城当工人,以前经历归零,从学徒工干起,这一年我26岁。前途渺茫,婚姻无望。
1977年恢复高考后,中国大地兴起一股考文凭热,我也参加。辛苦三年获大专学历,一个人的命运从此改变,从工人上升为国家干部。
中国从1990年开始,企业开始滑坡,1995年达到高潮,中小企业倒闭潮来了,职工下岗司空见惯,我也在打工队伍中,走南闯北,风餐露宿,挣辛苦钱。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因工龄长,退休金满意。
我们这一代人,被忽悠,被折腾,吃没吃,干着重体力活,家庭出生不好,政治上被打压,人生苦啊。
现在改革开放了,人人平等,老百姓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空前绝后的好,五千来老百姓第一次吃饱喝足,五千来中国国力也是第一次有这么强大。你们问我想活多久,我一辈子没风光过,想争取当寿星风光一回,我想多看看祖国今后的变化,不到九十九,真的不想走。
我的父亲,一生吃肉酗酒,不吃蔬菜不吃饭,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家人的一点点肉食供应都被他一人独享了。生活习性按照 养生 的说法一点都不 健康 。2012年睡觉时自然去世。享年92。
我岳父,生活习惯基本 健康 吧,吃盐很重。吃什么都要放醋放很多盐。他享年94岁、但是后面十年左右生活质量很差,基本都是在医院住院直到呼吸衰竭去世。
我有一个美国的犹太人义父,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大富豪。我读大学的时候在街上遇到他,用英语聊天几句并帮他解决了一个小问题。他非常喜欢我认我为义子。他生活习惯最好。93岁时在健身房锻练美国电视6台还釆访报道了他。他97岁时都是自己一个人生活,完全自理,但是在98岁差三个月时间睡眠中去世。
我现在吃65岁的饭,明年65实岁。我能不休息连续游泳五千米,无保护用2个半小时横渡过大理洱海,能跑马拉松,我觉得我可能不出意外的话也和我的父亲们差不多吧。
我来回答一下?我认为活到九十岁左右,就差不多了!但是,一般情况下,人的生死,本人是不能决定的!特别是那些,意外死亡者!正常的情况下是,人年轻一点,比如,儿女都没有办完事,这个时候就太早了一点,有的人刚把子女的事情,办完就走了,那别人会人,这个人也没有享过一天福,因为,人在年轻的时候,需要奋斗,等到子女都办完事情了,自己也退休了,而且自己的身体还比较 健康 ,这个时候的人,就可以享清福了!只是,现在的父母,又要帮儿女带子孙,所以说,刚六十多岁,还需要忙几年!所以,我认为,现在这个 社会 ,就活九十岁左右就行,在大了,怕连累子女。
像最近一段时间,我女婿的奶奶,有九十六岁了,我看她天天吃了饭,就是睡觉,有时候吃饭,都不想起来!我看她今年就大不如往年了,今年时常尿裤子,我觉得像她现在这样,活着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我认为,一般情况下活到九十岁左右就行了!
毛主席说“人民万岁”!一个人来到世间没有人想早死,没有人不想长命百岁,最好是万岁。但是自然界是有规律的,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愿望再美好也无法逃脱自然规律。按目前的科学水平,人能活到百岁就满足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科学家预言,改变人的基因,人能活到500岁到1000岁,希望这个幻想能变成现实。
我的愿望就长着呢,听说还能向天再借500 年,那我就低调一回,再借300 年吧,2020 年70 岁,那就是2320年吧,实现了就满足了。友友们就别客气了,你们再借500年好好享受人生吧!
人生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至于能活多久才满意;我认为人的一生不要在意活多久,最重要的是活着开心顺心,身体 健康 无病痛、家人平安 健康 。生活没标准知足者常乐,活着有质量有尊严才是最重要的,寿命长短无关紧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吧。
在 健康 的情况下,60岁足也。生命的历程都经历了,任务也完成了,再活下去也不过是”重复作日的故事”,没有多少新意,生命的衰老也不会有新的创意,等待下一个“任务”让自然重组。
童年饥寒交迫.饱经风霜;少年文革浩劫.学页无望;青年出力流汗.大干快上;壮年城市打工.感恩开放;老年生活惬意.老有所养,活到九十岁,不忘三中会,铭记邓小平,感谢共产党!
只要能健 健康 康的活着,有质量的生活,活到多少岁我都满足。
与我来说能活到多少岁不是最重要的,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我今年43岁,已经是晚期乳腺癌患者,每天都在与癌症抗争着,活到多少岁我没想过,我只想活好自己的每一天就足矣。
假如我能活到最后一定是件好事,假如无法做到,只要活着的每一天都不辜负,没有遗憾就满足。
当然我也想能够活着照顾自己的双亲直到他们老去,我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我也想能够活着看到自己的侄女长大成人,结婚生子。
所以我会努力的让自己可以活下去,至于能活到多少岁,我只想说能够 健康 的活好每一天我都开心,我都幸福,我都知足。
现在我的小目标是两年45岁然后是大目标五年48岁,如果能平安度过两年和五年的坎,那么我一定可以健 健康 康的活下去。
所谓的满足不仅仅是能活到多少岁,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里认识到自己生命和生存的价值,让生命绽放它最绚丽的颜色。
假如我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起码我可以控制生命的宽度,那么岁数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活好了每一天,每一个当下,所以足够满足。
你认为自己能活到多少岁就满足了?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生命无常,认为不等于实现,还是顺其自然最好。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书到心融真有味,事非身历且休言。我亲眼见到,亲身经历过。上个月的一天早晨,我姓路的一位朋友,来与我商量,说他的俩个儿子,都谈好了对象,准备在国庆期间一起举办婚礼。结果没有想到,当天下午,去街上买东西,发生车祸,就那样抱着喜悦的美好愿望,永远离开了世界。
还有一位姓王的朋友,天天与我在一起走路。最近几天,没有见到他,打听消息,那天回家后,去卫生间解手,蹲下去,再没有起来,就那样死了。
所以说,有人说,生命很漫长,一辈子,几十年。有人说,生命很短,短到只有一瞬间,呼吸间。生死路上,无老少。说没有就没有了。谁也保证不了自己能活多少岁。
第二,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俗话说,天争岁月,人争寿。自己活多少岁就满足了,那当然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通常最流行的说法,就是保八十,争九十,最好活到一百岁。我的想法,活多活少,无所谓。关键是要身体 健康 ,心情好,活出质量,活出品味,活出精彩。如果生活能自理 ,不拖累别人,也不依靠别人,自给自足,自娱自乐。像杨振宁老人一样,活到九十一百岁,别人也无可非议。
如果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那就死得越早越好。前段时间,我去看望一位八十岁老人,行走不便,躺在床上好几年,由老伴伺候,端屎送尿,满房子臭不可闻,,,儿子女儿,全家人都盼望着让老人快点儿断气,可他偏偏还饭量很大,吃饭很多,就是死不了。
所以说,花无百日红,人无百年好。忘记年龄,身体 健康 ,快乐开心。且行且珍惜,活一天算一天。只要能吃饭,钱就不会断,不怕来的少,就怕走的早。。。好好活,慢慢拖,一年还有几万多。还是那句话,韩信用兵,多多益善。保八十,争九十,最好活到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