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长寿药中草药
人参,作为最名贵的补气中药之一,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具有大补元气、益智安神的功效。研究证实,人参能促进人体细胞发育,增加细胞分裂次数,有助于细胞达到分裂50次,延长寿命至120岁。人参可用于呼吸微弱、四肢厥冷、脉人参微弱、血压低的休克等症状,同时具有补益强壮、抗衰老的作用。人参富含皂甙、挥发油、多糖类、维生素BI、B2、C等成分,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具有促性激素样作用,强心作用,能降低血糖,增强造血机能,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功能。人参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对慢性病康复有促进作用。使用时,炖服建议用量3-9克,炖煮1小时以上;吞服将人参干燥研为细末,每次1-2克;酒浸将人参切碎,放入好米酒中浸泡1个月,每次两2汤匙,每日两次。
党参为橘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的根,以山西的潞参参为优。党参含有菊糖、生物碱、皂甙、维生素B1、B2等成分,能兴奋中枢神经,消除疲劳,增加红细胞和血色素,增强免疫力。党参性平、味甘,功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适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等症状。使用方法包括酒浸将党参切碎放入米酒或白酒中,浸泡1个月后服用,每次2-3汤匙,每日三次;水煎每次9-15克内服。
太子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内含果糖、淀粉、皂甙、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有强壮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补肺健脾、益气生津,适用于脾气虚弱、肺虚咳嗽、津液不足等症状。每次用量9-30克,需防霉,适宜放置干燥通风处或干燥后密封存放。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主要产于美国和加拿大,移种于中国的叫种参,药用其根,为贵重药材,具有清补保健之妙品。西洋参味甘、微苦,功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多种症状,如肺虚劳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使用时,研为细末,每次服1-1.5克,温开水送下;或单独水煎,每剂1.5-3克。存放时要防腐、防虫蛀,干燥后密封保存或放置于阴凉干燥处。
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以肉黄白、质坚易折断、粉多、味甜、无黑心及空心者为佳。黄芪性微温、味甘,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多种症状,如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痛疽不溃、内伤劳倦、脾虚泻泄、脱肛等。黄芪含有糖类、叶酸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水煎每次用量9-30克,但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状者应忌用。
白术为菊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以浙江出产的白术为最好,为健脾益气的主要药物。白术内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和苍术酮,含有维生素A类物质,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降低血糖,增强体力。白术性温、味甘、苦,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倦怠等症。使用时,每次用量5-15克,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舌苔光剥、唇燥口干者应忌用。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内含甘草甜素、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甙、异甘草甙等成分。甘草性平、味甘,功能补脾和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解毒、调和诸药,适用于脾胃虚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疮疡肿毒、中毒等症状。用量1.5-9克,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椰子肉,异名椰子瓤,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胚乳,具有益气、去风、不饥、令人面泽的功效。椰子果肉含油量为60%-65%,脂肪酸主要为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益。老年人、高血脂症、肥胖者应慎用。
豆浆:甘草200克,粳米59克,白糖适量。豆浆加水与米同煮为粥,或粳米煮粥,临熟时加入豆浆,煮至粥成,以白糖调味,每日2次。本方补虚羸,肥健人,适合体弱多病、形体消瘦者食用。
鲜桑椹1000克,糯米500克。鲜桑椹洗净捣汁(或以干品300克煎汁去渣),与糯米共同烧煮,做成糯米干饭,待冷后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为酒酿。每日随量佐餐食用。
猪里脊、粳米各50克,花椒、食盐、茴香、香油适量。将里脊肉洗净,剁成肉末,入食盐、花椒、茴香、香油调拌,待用;粳米煮粥,粥将成时放入上述原料,煮至肉熟米烂。中老年人适当的服用一些抗衰老药物,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但不应单纯依赖药物,还需综合考虑运动锻炼、饮食调理和精神卫生等抗老措施。
在使用抗衰老药物时,应避免“多多益善”和超量服用。中老年人服用抗衰老补益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选用适合中老年人体质的药物,合理用药,达到“丝丝入扣”,才能收到预期的药效。盲目滥用药物可能导致相反的副作用,如升高、水肿、失眠等。有些药物对肾阳虚者适宜,但内心烦热阴虚的中老年人服用后可能引起鼻流血、痔出血等反应。服用维生素E剂量不宜过大,过大可能影响内分泌功能和凝血机制,产生疲乏、血栓性静脉炎等症状。因此,中老年人在服用保健用药时,应先到医院就诊查体,然后根据医生建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