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60岁年龄脑供血指标

60岁年龄脑供血指标

发布时间:2025-07-26 12:23:18

❶ 颈椎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大脑是人体的“指挥官”,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才能顺利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出现了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但对于脑供血不足,很多人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究竟脑供血不足是一种怎样的症状?哪些原因可以导致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如何改善呢?
首先,脑供血不足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系列症状的统称。脑供血不足意味着脑部某一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可能导致脑功能障碍。脑供血不足常见于老年人,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7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脑供血不足;80岁以上老人中,脑供血不足者占80%。但年轻人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脑供血不足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哪些症状可能预示脑供血不足?大家不妨简单自测一下:
1. 感觉功能障碍: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可能影响脑部感觉器、感觉神经纤维、分析区域等,表现为面部、唇舌以及一侧肢体麻木或异物感。有的人也可能出现眩晕、视物不清甚至一过性失明,或是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现象。
2. 运动神经功能失灵:运动神经功能失灵通常是脑供血不足最常见的征兆。容易出现肢体无力、走路不稳、拿不稳东西、运动不灵活等症状,有时也可能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说话、吞咽等动作也受运动神经支配,如果运动神经受到影响,也可能出现说话不清、吞咽困难等表现。
3. 精神意识障碍:脑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大脑缺血缺氧,使脑实质发生广泛弥漫性病变,易出现头晕、昏昏沉沉、嗜睡或失眠等精神状况的改变,也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甚至短暂性的意识丧失或智力减退,增加老年痴呆症的发生风险。也有的人可能出现性格上的变化,如:原来孤僻、沉默寡言的人变得爱说话、急躁等。
【脑供血不足的检查诊断】年龄大于60岁的人,如果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耳鸣、记忆力明显减退、肢体麻木等症状,且持续2个月以上,应及时就医进行脑电图、脑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相关检查,以便确诊。
以下四大原因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
1. 血管狭窄、血流缓慢:血管狭窄会导致供应给脑部的血液减少;血流缓慢会使单位时间内供给的血液减少,都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 “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可以造成这样的结果:高血压可能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增生,血液中有形成分更易沉积,进而造成管腔狭窄;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增加管腔狭窄风险;还可使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强,增加血液粘稠度,减缓血流,甚至血液瘀滞形成血栓;高血脂脂类物质含量升高,易引起动脉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如果斑块破裂,还可形成微血栓,堵塞小血管,影响供血,甚至直接导致脑梗。
2. 心脏疾病:心脏疾病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如:冠心病人心血管狭窄,每次泵出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供应给脑部的血液自然也会有所减少,从而造成脑供血不足。心衰患者心脏收缩无力,房颤患者心脏收缩不完全,都可导致排出心脏的血液减少,从而影响脑部供血。
3. 低血压:与高血压相比,大家对低血压的认识更少。它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来说,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血压过低,心脏泵血量减少,也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血液前进,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全身血液灌注不足的情况,当然也可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可见,对于高血压人群而言,降压也不可急于求成,以免造成血压过低,影响脑部供血。
4. 颈椎疾病:部分颈椎疾病可能压迫到心脏向脑部输送血液的血管,使血管变窄,从而影响血流,造成脑供血不足。此外,严重的贫血也可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头痛、记忆减退等相应症状。
如何改善和预防脑供血不足?对于已有脑供血不足症状的人而言,找到病因并积极控制是关键。如:“三高”人群,应尽可能地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防脑血管进一步病变,加重脑供血不足;心衰、房颤、颈椎病患者等也应积极治疗。而对于正常人而言,随着血管的老化,也难免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因此,积极预防是关键。以下几种方法,既适用于健康人群预防脑供血不足,也适用于脑供血不足人群进行改善。
1. 一组营养素,保护血管:补充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花青素、番茄红素等抗氧化物质能帮助清除自由基,减少其对血管的损伤,从而辅助减少脂类物质等在血管壁上沉积,预防血管管腔狭窄,以保证血液供应充足。新鲜的蔬菜水果,如:番茄、蓝莓、桑葚、橘子等,都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每天应保证足够的摄入量。多吃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肉、坚果、蘑菇、奶类等,可以使胆固醇酯化,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还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对预防高血脂、保护心脑血管大有益处。
2. “一动一泡”,促进血液循环:运动是非常好的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的方法,能辅助通畅血流,改善脑供血。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拳、游泳等,每周至少3次。运动强度以中等为宜,即心跳稍快又能轻松说话,但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此外,看电视时也可以踮脚,它能使心肌获得更多的氧气,也能增加下肢血液的流通量,增加血流速度,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泡脚也是公认的促进血液循环的好方法,建议每天晚上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还可遵医嘱添加部分相关中药,更有利于血液循环。但糖尿病患者、静脉曲张患者、皮肤感染破溃患者需谨慎进行。
3. 三个姿势,一种操,护好颈椎:现如今“低头族”随处可见,颈椎承受的压力可能高达50多斤,更易发生颈椎病变,压迫血管,影响大脑供血。纠正不良姿势如:走路时应抬头挺胸、平视前方,不要含胸驼背,以免压迫颈部神经,久而久之造成颈椎骨质增生。坐着时可以在颈椎处放一个靠枕,起到支撑作用,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睡觉时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以10~15cm为宜。“米”字护颈操健康人群平时不妨适当多活动活动颈椎,放松颈部肌肉,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带来的僵硬感。可以用头跟着“米”字的笔画运动,前后左右全方位锻炼颈椎。但要注意动作幅度,不要引得脖子咯咯响。

❷ 脑供血不足症状是什么

脑供血不足其实是一种常见病,尤其是中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概有2/3存在着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情况。

一般表现为经常头痛、眩晕、耳鸣、肢体麻木、甚至出现失眠、多梦、记忆力明显减退等症状。有的会表现为性格突然改变,或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拿不了重物,严重者嘴角歪斜,说话不清楚,看东西模模糊糊的。

慢性脑供血不足危害大,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突然出现的一些情况,有可能让老年人处于危险当中!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引发脑萎缩、痴呆,脑梗死等。

除了日常应用药物,日常可以做以下内容进行调理

1、常梳头:通过梳头按摩,可以疏通头部的经络气血,刺激头皮,改善头部血液循环,提升脑部供血量。方法也很简单,可以将手指弯曲呈爪状,从额头向后梳,每分钟40~60下,梳5分钟左右,每天梳头3~5次。

2、常做呼吸吐纳:呼吸吐纳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全身整体供氧量。这个做法很简单,就是控制呼吸的节奏,可以伴着站桩来做,也可以坐在椅子上来做,每天做20分钟左右。

站桩做法:两脚与肩对齐,双手自然放松,放于身体两侧,然后缓慢深吸气,此时缓缓抬起双手,吸满气后,手也举过头。然后双手下放,缓缓呼吸。

坐法:自然坐在椅子上,然后缓慢吸气,吸满后暂停下,再缓缓吐气。争取一呼一吸的用时有5秒,如此反复10~20分钟。期间可以与提肛动作搭配着来,如吸气提肛,呼气放肛。

以上就是居家预防、调理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方法,当然这里建议大家如果出现上述不适,应尽早就医,不妨搜搜荷叶健康,权威三甲专家为您服务~

阅读全文

与60岁年龄脑供血指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福建省春节前有发退休金吗 浏览:627
60周岁生日寿星讲话 浏览:596
一个社区多少老年人 浏览:12
有关孝顺的短小故事大全 浏览:958
九九重阳节养生之道 浏览:412
有点耳背怎么养生 浏览:91
养老服务行业包括哪些职业 浏览:54
开展城乡养老保险年检 浏览:327
老年人不讲道理 浏览:927
中年妇女能去养老院吗 浏览:581
大师为什么女人都比男人长寿呢 浏览:818
非在编退休幼儿教师退休金 浏览:180
武汉市哪里有老人送餐服务 浏览:302
公务员体检后多久政审审 浏览:386
企业单位退休年龄是多少岁 浏览:588
南京银行补充养老保险 浏览:561
2020成都退休社保计算 浏览:968
退休老人能做什么工作 浏览:882
养老金230每月交多少 浏览:188
北医三院入职体检怎么样 浏览: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