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我们的60岁文章作者

我们的60岁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25-06-21 02:43:14

『壹』 写给60岁自己的一封信

亲爱的石榴老太太:

你好!

这是来自30年前石榴的一封信,不知道60岁的你是怎样的面容和气质,怎样的心态和境遇。也不知道你展开这封信的时候,是在哪里在做什么。

也许,延迟退休这个政策已经作用到你的身上,那么你是否在办公桌前端起一杯茶水抿了一口,放下杯身腾出手,拆开了这封信。

也许,后半生里你已经脱离开体制的朝九晚五,正在自由职业的作息里,摘掉老花镜,合上正在看的一本书,从书柜里抽出2018年的效率手册,发现本子里夹着这封信。

写到这里,突然感觉有点恐惧。不知是难以接受自己耄耋年纪的老和皱,还是不敢想象自己暮年的时光到底是怎样的境遇。

最近我在读两本书,一本是《苏菲的世界》,作者当过挪威的高中哲学老师,书里讲得挺浅显易懂的,让你对西方哲学发展有一个框架性的认知。另一本是《西藏生死书》,作者是桑巴仁波切是一位上师,书里不是写经文的,而是用很朴实的话讲述证悟和道理,读起来不费劲,很有启发。

谈到哲学和佛学,总会被一种神秘感笼罩,它们像是深不可测的,却又时时刻刻萦绕在身边。不知到了你这时的年纪,对于人生有了怎样的体悟,对于很多事已经看透了吗?对于很多道理,已经参悟了吗?

我猜,一定是有所修行、有所证悟了。而此时的我,还在跌跌撞撞、迷迷糊糊的寻找答案。

关于选择

最近读很多文章,大家都喜欢引用一段话: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现在的我,就处在“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的阶段吧。当下面临事业、感情、个人成长等等方面的选择,以为它们是顺其自然的选择,却不知它们是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会对日后的生命场景产生怎样的影响。

你也许会问我,为什么这样选择?我会回答:顺其自然。我想问你,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好的,是对的?你会回答我:谁知道呢?就像小学生做卷子,写完答案总是好奇地追问老师都做对了吗?标准答案是什么?但是越长大越发现,越往后的人生越少有非黑即白的答案,总会要综合考量,给出的也都是参考答案。

我猜,关于选择的终极答案,在于培养出做选择的能力。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理论基础和逻辑体系,面临大大小小的选择时候,能够分析出每个选项背后的利弊,甚至在没有选项的时候,仍能为自己创造出一条可选的路。

这是行将至此我的一点感受,还请你在日后的人生里加以验证呀。

关于坚持

人们最痛苦的事莫过于,选择了不该选择的,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这总会让人百爪挠心,生无可恋,因为我们都不愿承担选择和坚持背后的机会成本。

坚持不坚持的事,随时随地发生。小到是不是坚持在网红店门口排队,买到那杯好喝的饮品。大到是不是坚持在已有的职场跑道里,期盼一个或有或无的结果。坚持的前提是做选择,坚持是做选择之后的成本。

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着一个理念: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很多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很多人围聚到我们身旁,一部分是积极选择的结果,我总相信另一大部分是随机的。

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命运轨道里追逐生命的意义,如果从一开始我们就能踏下心来坚持做一件事,那么该来的就总会到来。可是,我们太容易羡慕别人,也太容易焦虑。看到别人的收获仿佛都是唾手可得的,看到自己的差距总会觉得莫名惊慌,却把坚持的人力量忽略不计。

我也一样。大多数人有的心态我也有,会患得患失,会鸡汤勇猛,也会破罐破摔。然而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这些心态对于坚持没有一点好处的时候,我决定放弃它们了。

是不是真的到你这个年纪才会醒悟,每个人所做的选择,以及之后付出的坚持的成本,都会在老了之后反馈回来。或是功能圆满、喜大普奔,或是抱憾隐忍、怅然若失,老人的心态该是怎样五味杂陈的滋味呀,当他回顾走过的人生。

我不知道当下做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或最好的,我也不知道正在坚持的会在多年之后回报我怎样的滋味。但是我都决定不再诚惶诚恐,而是坚定果敢,印着自己绘制的人生地图,去体验一份独一无二的人生。

等到了你这年纪的时候,我会翻出这封信再度重温,相信到那时,很多答案会不言自明,跃然纸上。

等我,等我与你邂逅,带着我丰盈饱满的一生。

爱你的:午夜石榴

『贰』 60岁同学聚会感言诗句

1、《七律.同学聚会感言诗范文》

弹指一挥廿四秋,同窗欢聚语不休。

当年韶华春拂面,今日微霜秋染头。

岁月无情天亦老,人生苦短莫添愁。

沉浮淡看轻荣辱,固守纯真心自悠。

2、愚人节里闻故音, 半是相信半是疑,十三年来无信息,今朝又续同学情。

青丝白发一瞬间,音容笑貌依稀现,唏嘘竟有人逝去,更信吾辈有英才。

3、水调歌头 聚会

才饮午间酒,又逢晚宴席,三杯五盏淡酒,恨愁尽全有,各地旧友来叙,

十三年别苦,今聚情更高,春暮冬已远,绿野满山花。

清茶香,佳酿美,话当年,回顾我辈人迹,愚痴逢乱世,唯有自重自强。

略知孔孟一二,尚可完身过,安得花甲退,康乐向天歌。

4、同学聚会感言

昨日喜闻要聚会,彻夜无眠难入睡,浮想联翩当年事,历历在目总不退。

光阴似箭日月梭,弹指之间中年过,当年少男和少女,两鬓染霜皱纹增。

同学齐聚滕州市,犹如当年小儿郎,嘻笑打闹仍不减,好似回到大课堂。

人间处处有真情,同学感情最真诚,劝君万事莫在意,享受生活在今生。

弱冠同窗风风雨雨各自飞,花甲再聚悠悠茫茫共相度。

5、七律

三载同窗友情深,一朝分别十三春,历尽沧桑重聚首,满眼皆是中年人,

举杯叙旧言不尽,互道珍重勤叮咛,知足常乐体健康,一辈同学三辈亲。

『叁』 史铁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评

史铁生完成了许多身体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对于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没有停留在表面进行思考,而是去拷问存在的意义。——邓晓芒评

史铁生绝对是新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不是通过作品传达思想,而是引导读者自己探索生命的意义——王又平评

史铁生当然是优秀的。因为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所没有的一股静气。史铁生的作品过于关注生死、宗教、信仰等问题,有人对这一点持保留意见,但我觉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王蒙评

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莫言评

(3)我们的60岁文章作者扩展阅读

谈到史铁生,相信大家都会想到《我与地坛》中那个身残志坚的他。在一次文学访谈中,史铁生,这个生于中国北京的散文家、作家,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文学态度:“面对灵魂的写作。”

也许是自古老天妒英才,才会制造出各种困境来为难这些才华横溢的天才。而能走出困境成材者,一定拥有着常人无法感同身受的艰苦经历,以及常人无法企及的吃苦的精神。我们作为他人生活的读者与观众,太容易只被其表面风光吸引,而忽视风光背后的泪水。

就像我们读史铁生的文章总有一种如沐春风的豁达感一样,殊不知这字字句句的背后都浸透着这位作家对世界、对命运的探寻与质问。 2010年12月31日,在与病魔斗争了30多年后,史铁生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这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他没有挺过去,本来再过4天,就是他60岁寿辰。

死亡对他来说,“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所以他60岁“生日”那天,张海迪身穿红色大衣而来,献上60朵红玫瑰;铁凝提着一篮子樱桃而来,因为史铁生曾在他面前说过“樱桃我爱吃”。

北京798时代空间画廊,几百人给史铁生过“生日”,现场没有花圈和白纱,没有牧师和挽联,只有鲜花和红装,只有怀念和祝福,60根红烛绕成一圈,一张张祝福卡片写着“铁生,生日快乐”,“铁生,一路走好”。

我想,最有尊严的死亡,莫过于此了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史铁生

阅读全文

与我们的60岁文章作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上长寿线怎么看 浏览:233
济南退休人员最低养老金多少 浏览:541
养老保险建模论文 浏览:511
平江长寿街多少人口 浏览:67
宇通体检车怎么样 浏览:499
马上要入职体检尿蛋白偏高怎么办 浏览:983
广西哪些小城市适合养老 浏览:73
老人脚打跪是什么原因 浏览:620
单位人员到达退休年龄如何操作 浏览:706
重阳节的鹤是什么意思 浏览:129
父母的疫苗接种查询怎么查询外省 浏览:793
中老年人晚上口苦口干该吃什么药 浏览:495
厂里体检不空腹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浏览:105
母亲为有孝敬自己心里高兴的句子 浏览:309
天津老年大学学费多少钱 浏览:210
老年人皱纹图片素材 浏览:723
重阳节的时间英语 浏览:64
入职体检一般多久能通过 浏览:868
到退休年龄单位不给办理退休 浏览:434
开养生馆手续有哪些 浏览: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