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60岁祝寿习俗

60岁祝寿习俗

发布时间:2020-12-17 20:55:24

⑴ 古时给老人祝寿有哪些习俗

过寿时,儿孙们要提前为寿星准备新衣,在贺寿前一天,要布置寿堂。布置寿堂一般包括挂寿图,贴寿联,摆放寿果、寿酒、寿鱼等,供南极仙翁、麻姑等寿神。寿堂布置完毕后,一般全家人一起吃寿面,称为“暖寿”。

在贺寿当日,寿星穿上新衣,坐于寿案。点烛烧香放鞭炮后,儿孙们穿戴整齐,给寿星磕头、祝寿、送寿礼,企望寿星多福多寿。庆寿仪式的时辰各地不同,有些在上午,有些则在中午,寿礼和寿仪也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都是祝愿寿星长寿安康。

人们庆贺生辰,六十岁之前叫过生日,之后即称过寿。六十岁以后,每十年称为“大寿”,每五年称为“小寿”,过寿人称为“寿星”。

(1)60岁祝寿习俗扩展阅读

旧时,通常从40岁开始行做寿礼。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等逢十年举行,也有少数人在五十就举行的。有的地方在逢九之年行祝寿礼,有的地方则在逢一之年举行,如六十一、七十一等。七十七岁为喜寿,八十八岁为米寿,是比较重要的两次寿礼。

关于具体的日期,或是在生日进行,或是在正月初刚满这一年岁知举行。

举办祝寿礼时寿堂的设置很有讲究。在厅堂中,正面墙正中,挂寿星图,或红底金色的大“寿”字,两旁挂寿联。这寿联很有讲究,必须是重要的亲友送的,而又是寿星主角所喜欢的。

其他寿联、寿幛和寿序等,都挂在两旁,年辈高的或重要的客人送的挂在前,年晚辈的或不重要的客人的挂在后。

⑵ 老人大寿习俗

虽然各地有各地的习俗,但总归是大同小异。酒席,拜寿,唱戏基本都有的。

⑶ 中国是礼仪之邦,给老人祝寿是体现孝心,祝寿时有什么礼仪讲究

人降生在世界上这一天叫做“生日”,又称“寿诞”、“寿辰”。“生日”是人生的开始,对每个人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生日这一天进行庆祝活动已然成为一种习俗,这就是所说的“过生日”、“做寿”了。不同的年龄身份“做寿”也不同。

男人生日五十九,六十九要上十的时候就过生日。女人生日六十,七十整十的时候过生日。各由于风俗习惯的差异,做寿的时间也各有各的说法。一般来说,是男做虚,女做实。

⑷ 按传统,多少岁该做寿,有什么讲究

按传统,一般以来五十岁或源六十岁为分界线,生日改称为“寿辰”或“寿诞”,庆祝仪式称为“做寿”或“祝寿”。为老人做寿,一般的岁数的寿辰没有什么讲究

⑸ 做寿都有哪些习俗

祝寿 为长辈庆祝生日叫过寿,六十九岁过七十大寿,俗称整寿。祝寿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辈至亲,近邻厚友也多临识贺。整寿礼有寿幛、寿衣、寿人(糕点)、寿桃(面蒸)等;一般过寿只有寿人、寿桃。
生辰 商洛人对生辰甚为重视。婴儿有看三天、过十天、过满月、过百天、过周岁。中年人讲究过三十六、四十九,俗称门槛子。到这一天,家人用红布做成红裤带系在腰间,或用红布做成内衣穿上,意在消灾灭难;老年人讲究过六十大寿、七十大寿,表示祝贺。还有过七十三、八十四大寿的。主要因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认为这两个年龄是老年人的门槛子,大庆大贺,以免灾避难。过生辰日,穷苦人,无甚讲究,有钱人,大操大办,设大宴,前去祝贺的叫吃生日,送厚礼。给娃过岁,外婆家给送疆绳、银镯、银锁、银项圈。
一般民间做寿七十岁为「大寿」八十为「上寿」九十岁为「老寿」、百岁为「期颐」都盛大祝贺。亲朋好友送来贺礼,并演戏一面喝酒一面看戏,戏的内容以富贵长寿为主。寿宴中,一定要有「猪脚面线」这一道菜。寿星还要盛装,坐在正厅接受子孙拜寿。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师「铁口直断」,某些年岁不敢作寿,以免被黑白无常带走。
做寿老人(50岁以上)诞辰日的庆祝活动,逢十称大寿,如五十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但这种大寿并非真正逢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岁数。因为九在十个数字中数值最大,人们为讨个吉利,故形成了这种庆九不庆十的风俗。作大寿前要向至亲好友发请柬,发放日期一般在作寿的前三日,否则为失礼。民谚日:三日为请,二日为叫,当天为提来。亲友接到请柬,便准备寿礼届时前往,俗称拜寿。主人还要大摆寿宴,宾客痛饮,有的还请来堂会,增加喜庆气氛。
拜寿也称祝寿。老人作寿时,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礼物多为寿桃、寿面、布匹及带寿字的糕点。布匹俗称寿帐,均挂在院中天棚四周以向客人展示。寿帐上写些吉祥语和被送者、送者姓名。送给男子常用仁者有寿、贵寿无极,送女子则用蓬岛春蔼、寿域开祥等。
寿堂一般设在堂屋,正面挂寿帘,两旁配有对联书些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古语。八仙桌上摆有香炉、蜡千、寿蜡、本命延年寿星君神码儿,以及黄钱、纸元宝、千张,使之下垂供案两旁。条案上摆寿桃、寿面等寓意长寿的食品
。八仙桌正前方地上放置一块红垫子,供拜寿者跪拜时用,平辈以上者拱手,以下者叩头。
送灯花儿灯花用彩色灯花纸捻成花形,蘸上香油,灯花的数目比作寿者的岁数要多两个,一个为本命年,一个为增寿年。晚间由作寿者上香点燃,由其子女每人托一灯盘,列队至大门外与神码、敬神钱等共焚之。
坎儿年人到年老时寿命上的关口,北京有句老话:三十三大拐转,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又人活五十五,阎王数一数。33、55、66、73、84都为坎儿年。人们认为,人活到这个岁数如果度得好便能长寿,否则,便可夭折。人们为了长寿,所以在坎儿年倍加小心,并想办法破解以图长寿。常用的办法是系红布腰带,传说红色可以避邪消灾。老北京还有在本命年和60岁以后系红布腰带的习俗。

⑹ 老人七十大寿的习俗!

作大寿前要
向至亲好友发请柬,发放日期一般在作寿的前三日,否则为失礼。民
谚日:“三日为请,二日为叫,当天为提来。”亲友接到请柬,便准
备寿礼届时前往,俗称“拜寿”。主人还要大摆寿宴,宾客痛饮,有
的还请来堂会,增加喜庆气氛。
拜寿也称“祝寿”。老人作寿时,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礼物多为
寿桃、寿面、布匹及带寿字的糕点。布匹俗称“寿帐”,均挂在院中
天棚四周以向客人展示。寿帐上写些吉祥语和被送者、送者姓名。送
给男子常用“仁者有寿”、“贵寿无极”,送女子则用“蓬岛春蔼”、
“寿域开祥”等。
寿堂一般设在堂屋,正面挂寿帘,两旁配有对联书些如“福如东
海”、“寿比南山”等古语。八仙桌上摆有香炉、蜡千、寿蜡、“本
命延年寿星君”神码儿,以及黄钱、纸元宝、千张,使之下垂供案两
旁。条案上摆寿桃、寿面等寓意长寿的食品。八仙桌正前方地上放置
一块红垫子,供拜寿者跪拜时用,平辈以上者拱手,以下者叩头。
送灯花儿灯花用彩色灯花纸捻成花形,蘸上香油,灯花的数目比
作寿者的岁数要多两个,一个为“本命年”,一个为“增寿年”。晚
间由作寿者上香点燃,由其子女每人托一灯盘,列队至大门外与神码、
敬神钱等共焚之。
坎儿年人到年老时寿命上的关口,北京有句老话:“三十三大拐
转,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又“人
活五十五,阎王数一数。”33、55、66、73、84都为坎儿年。人们认
为,人活到这个岁数如果度得好便能长寿,否则,便可夭折。人们为
了长寿,所以在坎儿年倍加小心,并想办法“破解”以图长寿。常用
的办法是系红布腰带,传说红色可以避邪消灾。老北京还有在本命年
和60岁以后系红布腰带的习俗。

⑺ 祝寿习俗有哪些

寿文化

祝寿源自一种质朴的感恩思想。婴儿出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一到自己生日时,就用一定的形式表示对母亲的感恩和纪念,后来发展成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贺,并演绎出祝寿文化来。

祝寿这一习惯在我国很早就存在了。传说在尧的时代华山封人就曾向尧祝寿,这是指对老人祝寿,祝他健康长寿,青春永驻。而普通人过生日,大约是南北朝时兴起的,到唐朝,祝贺成人生日的习俗已很流行。史料记载,唐太宗生日时,宴会百官,臣下上表把皇帝生日这一天定为千秋节。民间不管给老人祝寿,或年轻人过生日,或给孩子过生日,都是在家庭或亲属、朋友间进行,属民间风俗习惯,无可非议。

中国人的寿文化丰富多样。遇到以下年龄更要隆重庆祝:

六十六,是寿俗中最为隆重的一次。因为这个年龄,占了两个六字,照中国的风俗习惯,预示着六六大顺。老人和晚辈对六十六岁庆寿活动都非常重视。“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此俗在河南汉族中很是流行。父母活到六十六岁过生日那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给父母拜寿,寿礼必须是一块猪肉。这块肉表示着女儿是父母身上的一块肉。女儿长大了,趁父母六六大顺之时,买肉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情。虽然是买的肉,也意味着是割自己身上的肉。为此,对卖肉者不能计较肉的多少,也不能讨价还价,还必须是一刀割下来,有多少算多少,全都送给父母,以显示闺女对老人的敬意。

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忌年,豫北称它为循头年。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因此每当老人到了这个年龄,心情都特别紧张。当父母活到这个年龄的时候,做儿女的,要帮助老人渡过难关。趁父母生日时,买条活鲤鱼,让老人吃了。鲤鱼善“窜”,这一“窜”,老人就算过了难关,以后就会平安无事了。豫南有些地区,要把寿鱼放在锅里整个炖,放盐、葱、姜等作料调味。炖鱼时不要翻动,待鱼汤煮成白色,鱼肉化在汤里时,将鱼汤盛出请老人喝了,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鱼骨架放在村中的河里顺水漂走,他们觉得这样老人的灾祸就可去除了。在豫北一女儿要在父母循头年的时节,选择农历立春的清晨,天色还未发亮时,以满怀祝福的心情,将亲手煮的两个熟鸡蛋拿到麦场上,骨碌几圈后,回家让父亲或母亲躲在门后吃掉。这样,父母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就会像鸡蛋滚麦场一样,平安度过循头年。在北京人们认为,人活到这个岁数如果度得好便能长寿,否则,便可夭折。人们为了长寿,所以在这样的年岁倍加小心,并想办法“破解”以图长寿。常用的办法是系红布腰带,传说红色可以避邪消灾。老北京还有在本命年和60岁以后系红布腰带的习俗。

寿龄雅称

中国人对老人的年龄有很多雅称,均含有不一样的含义。六十岁称为“花甲”,又称耳顺之年。源自孔子《论语》中“六十而耳顺”。六十六是比较珍视的一个寿诞。许多地方都有为老人做六十六寿的习俗。一般用六十六样食物来预示老人健康长寿。七十岁被称为“古稀之年”。古时七十又称“杖国”,意思是这个年龄可以拄着拐杖来回行走。八九十岁称为“耄耋之年”。给八九十岁的老人贺寿,常送带有蝴蝶及猫和折枝花组成的图案。猫是“耄"的同音,蝶是“耋"的同音,是“耄耋富贵"之意,喻祝老人长寿之意。九十岁又称为“九龄”、“眉寿"等。由于人老眉长,眉长则寿长。一百岁称为期颐之年,百岁为人生之极,故日期;此时生活需要人照顾,故日颐。

吃长寿面

过生日时,还要吃长寿面,据说是从西汉盛行的。汉武帝迷信鬼神又相信相术,一天与众臣下闲聊,说到人的寿命长短,汉武帝说:“《相书》上说,人的人中长,寿命就长,若人中一寸,就可以活到一百岁。”

此时坐在旁边的诙谐笑星东方朔就哈哈地笑了出来,众大臣莫名其妙,都说他对皇帝无礼。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东方朔说:“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一百岁,人中一寸长,彭祖活了八百岁,他的人中便长八寸,那他的脸有多长啊?”汉武帝和众臣听后都大笑起来,看来长寿靠脸长长点是不可能的。不过《相书》上明明写着,皇上也相信,于是众臣下就想了个变通的方法,脸者,面也,“脸长即面长”。给汉武帝祝寿时臣下就献了碗不切断的长面条,听完解释,汉武帝很高兴地吃了。众臣也仿照皇上过寿时吃长寿面。后来这个风俗传到民间,很快流行开来。因为我国食品中面条历史最为悠长,吃长寿面既简便易行,又含延年益寿之意,即使困苦的平民执行起来也不会有多少困难。现今的长寿面有了讲究,寿面要求三尺,每束需百根以上,盘成塔状,用红绿镂纸拉花罩上面作为贺礼,敬献寿星,寿面必须双份。祝寿时摆于寿案之上,寿星吃寿面时要举办仪式,发表祝寿辞,在一片欢乐气氛中挑起第一箸面吃掉。

献“寿”字

祝寿还时兴一个风雅的寿礼,向寿星敬献大“寿”字,书写者常常是大家,真草隶篆。寿字的多种写法,异彩纷呈,积时久远竞形成“寿字文化”。寿字的写法有一百多种,有的索兴献上写法各异的“百寿图”。最有名的是清代马德昭书写的高157厘米的大“寿”字,不仅运笔刚劲挺拔,气势雄伟,并且独具匠心,用“九十九”和“廿一”五个数字形成了草体寿字;九十九加上二十一等于一百二十,叫“花甲重周”,祝贺寿星活到一百多岁,两度花甲之年。“百寿图",表示了人们长寿百岁、吉祥如意的愿望,也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千百年来,“百寿图’’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至今仍是人们庆贺寿诞的佳品。

献寿图

寿山福海图:在祝寿图中,多指绘以蝙蝠围绕海中山崖飞翔,之所以绘以蝙蝠,是因“蝠"与“福”谐音,象征有福;突出于海面的山崖是寿石,石头上端长有灵芝,来比喻长寿如意。类似的吉祥图还有“海屋添寿”图、 “福如东海”图、 “寿比南山”图等。明朝时节,官员服饰及瓷器上多绘以“寿山福海”图。从吉祥话到吉祥图,充分表达了人们对于长寿的渴望和祈求。

松龟鹤图:在祝寿图中,普遍用松、鹤、龟等来表现吉祥。广为流传的主要有松与鹤、鹤与龟的组合形式。如“松鹤延年图”、“松龄鹤寿图”、“龟鹤齐龄图”等,以表延年益寿、品德高尚之意。在中国文化中,松是长寿之木,它耐寒耐旱,四季常青,霜、雪不凋,生命力极强。古人将松寿命长的特征加以神秘化,使其成了长寿不老的标志。鹤在人们心中是吉祥之鸟,其地位仅次于传说中的凤凰。古人觉得鹤是长寿仙禽,鹤龄、鹤寿都是民间祝寿时常用的吉祥用语。龟因为其寿命之长和其灵性,也被人们所崇拜,有万年灵龟之说。人们把百岁称为“龟龄”,来表示长寿。

八仙庆寿图:祝寿图中多有八仙庆寿、八仙过海图。民间公认的八仙为铁拐李、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民间有许多关于八仙的传说。传说八仙经常赴王母蟠桃宴会,一次八仙在寿宴上吃饱喝足后,归途中遇海。吕洞宾提议八仙不得乘云而过,须各以物投水,乘所投之物而过。于是八仙各用其独门法器渡海而去,因此就有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故民间将其作为祝寿题材,成为祝寿中必不可少的形象。

送灯花儿

灯花用彩色灯花纸捻成花形,蘸上香油,灯花的数目比作寿者的岁数要多两个,一个为“本命年”,一个为“增寿年”。晚间由作寿者上香点燃,由其子女每人托一灯盘,列队至大门外与神码、敬神钱等共焚之。

祝寿词

在祝寿时,一句常用的祝贺语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此典出自道书。相传古时青州衡王五十大寿的寿宴上,来了一个乞丐,不等人请就大大方方地坐于上席。管家向他索要寿礼。他则脱下身上的衣服,蘸上酒,向南山上扔去,说礼在山上。众人一看,果见南山上出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寿字,全场一片欢腾。从此就有了“寿比南山"的佳话。

常用的祝寿词有:

通常是寿星的儿子们献上:祝老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祝老寿星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祝老寿星笑口常开,天伦永享。

老寿星女儿、女婿们献上:祝老寿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祝老寿星万事如意,晚年幸福。

祝老寿星生日快乐,后福无疆。

老寿星孙子、孙女们献上:祝老寿星吉祥如意,富贵安康。

祝老寿星事事顺心,幸福长伴。

祝老寿星笑口常开,身体安康。

⑻ 寿宴请客有什么习俗禁忌

寿宴先招待鸡蛋、茶点、长寿面。有不少地方,请全村、全族吃寿面,未到的还送上门。吃寿酒,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入座,而是找几个年龄相仿的老者作陪,在里屋另开一席。菜肴多多益善,取多福多寿之兆。

寿宴过后,寿翁本人或由儿孙代表,向年高辈尊的亲族贺客登门致谢,俗称“回拜”。富有人家还于晚上请戏班坐棚清唱(不化妆、不表演、不登台)。但有鼓乐伴奏。大多唱喜庆戏文,如《打金枝》、《九锡宫》等。

(8)60岁祝寿习俗扩展阅读

西式会场主要以白色、金色为主色调。白色显示纯洁;金色代表雍容华贵。金色的围布,白色的台面,台面上点缀透明玻璃花瓶的花插,花瓶以小的圆形状为主,花以长寿花、龟背竹、南天竹为主。“寿”字蜡烛点燃点点星光,使会场气氛典雅不失浪漫色调。鲜花作为搭配,烘托美好的气氛。建议:可以搭配一些彩色的气球,利用静电粘帖在柱子或者房屋顶上,显示放飞希望、放飞美好的寓意。也可以租泡泡机制造泡泡营造欢乐的气氛。

仪式开始前,由主持人宣布寿星的儿孙给寿星点了一首钢琴曲,曲目是《给母亲的信》、或者贝多芬热情洋溢的《F大调奏鸣曲》(op. 24)第五首《春天》。西式拜寿要求来宾着正装出席,显得庄重、重视。西式拜寿走的是感觉,侍者端着酒杯服务的感觉。至于仪式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⑼ 祝寿礼仪是一种古老习俗,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做寿的资格

中国自古以来就极重孝道,给老人长辈祝寿时有特别的礼仪和注意事项,以下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祝寿礼仪常识。

中国人给老人庆寿并无严格的仪式程序,仅有大致的章法。一般是,寿辰之日,先把祖宗的神主牌位请于神案之上,点燃香烛,鸣放鞭炮,寿诞老人穿戴一新,率全家拜祭。之后,老寿星端坐寿堂椅上,晚辈们衣冠整齐,恭恭敬敬依次磕头祝寿,并献上贺寿礼品。祝寿磕头为“寿头”,“寿头”是必定要磕的,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会磕头,就变为三鞠躬。

祝寿完毕,寿宴开始,众人给寿星敬酒,寿星把寿糕、寿蛋、寿果等吃食分给众人,众人踊跃嚼食,说是替老人“嚼灾”。长寿面是寿宴上必有的食物,吃面时,儿女们要把自己碗中的面条拨向老人碗中一些,谓之给老人“添寿”。

⑽ 清朝时期给老人祝寿的习俗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说起过生日来,我们现代人都不陌生。二三十年前,物质生活水平比较匮乏,无论老人,还是孩子,过生日的时候,大都是做几个菜,吃长寿面,或许就是相当不错的祝寿方式了。一年内难得吃几次的丰盛菜肴、面食,估计会给很多孩子留下难忘的童年记忆。对于家庭顶梁柱的中年人来说,可能就需要一段时间的算计和准备。家庭经济条件稍差一些的,在操办一次比较丰盛的祝寿筵席后,可能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家人一段时间内的节衣缩食了。



随着佛教的盛行,有的家庭在寺院中为已逝长辈做“冥寿”,家人拜忏,为逝者做水陆道场,时间则 1 日、3 日、7 日不等,以圆满之日为正日。若家产丰饶,则举行最隆重的水陆道场,由49个和尚,拜忏七七四十九天。事毕,将逝者的牌位放在寺院中,承受香火。

阅读全文

与60岁祝寿习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养生堂何首乌如何乌发 浏览:609
养老地产到底有多少钱 浏览:117
亲人不认父母该怎么办 浏览:604
给80岁的老人买什么 浏览:743
老年人吃了什么汤补血最快 浏览:85
薏米粥有什么养生好处 浏览:159
社保满15年退休后医保 浏览:784
老年痴呆患者可以办理病退吗 浏览:832
老年痴呆能活多久吗 浏览:701
重阳节可以走亲访友么 浏览:77
跟父母分居有什么影响 浏览:317
心源养老院 浏览:46
2018年退休金北京怎么计算 浏览:104
通过延迟退休年龄来解决养老金缺口 浏览:478
长寿面怎么下的 浏览:839
体检色盲测多久交去车管所 浏览:110
养老保险卡怎么只有一张银行卡 浏览:329
孤寡老人进养老院怎么样 浏览:266
密云水库清朝永琪父母什么情况 浏览:527
长寿哪里有快递公司 浏览: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