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可以称之鲐背之年。
读音:tái bèi zhī nián
鲐,原指鲐鱼。
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鲐背并非指"鲐鱼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鲐鱼(的老人)",进而泛指老人。
九十岁有诸多称谓,除了鲐背,亦有黄耇(gǒu)、胡耇、冻梨、齯(ní)等称谓。
此外,《释名》亦详细列举了其他年龄的称谓,简单列举如下:
始生:婴儿、嫛(yī);始能行:孺;七年:悼;毁齿:龀(chèn);十五:童;二十:弱;三十:壮;四十:强;五十:艾;六十:耆(qí);七十:耄(mào);八十:耋(dié);九十:鲐背、黄耇、胡耇、冻梨;百年:期颐;老:朽也。
2. 80岁叫耄耋,90岁叫什么
80岁叫耄耋,90岁叫鲐背之年。
九十岁也被称为耄耋之年,该说法源于戴圣所写的《礼记·曲礼篇》,原句如下: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薯让,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携手租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辩兆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另外,还有其它年龄称谓,比如:50岁被称为“知命之年”;60岁被称为“花甲之年”;70岁被称为“古稀之年”。
3. 80岁90岁称为什么
80岁叫仗朝,90岁叫鲐背,80与90又可统称为耄耋之年。仗朝又作杖朝,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后用作八十岁的代称。鲐背,鲐是一种鱼,橡粗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也可称哗唤“冻梨”。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乱如凯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度。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更多关于80岁90岁称为什么,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0696aa1616110589.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4. 男子在古代70,80,90,100岁被称作什么
不满周岁抄——襁褓;
2~3岁——孩提;袭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越朴时刻拥有多位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讲课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对小初高的语文成绩提分十分有效,更设置了一键试听功能,先体验再付款,欢迎登录越朴时刻小程序或下载注册“越朴时刻”APP。
5. 八十耄耋九十岁称什么
九十岁称鲐背,鲐背之年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在古时五十岁称为知非之年,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八十岁称为耄耋之年或杖朝之年,九十岁称为鲐背之年,百岁称为期颐之年。“鲐背”出自于《尔雅·释诂》:鲐背,寿也。指的是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鲐背的简介
鲐背之年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鲐背泛指长寿老人。鲐,也称鲭、油筒鱼、青花鱼猛手森,见于大多数暖流海区的小型枝亩鲭科鱼。身体呈纺锤形、背青蓝色,头顶浅黑色,生活在海中,为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供食用,肝可制鱼肝油。
延展薯拿阅读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女孩的年龄称呼
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6. 80岁叫耄耋,90岁应该叫什么
90岁可以称之鲐背之年。
读音:tái bèi zhī nián
鲐,原指鲐鱼。
由于老年版人背部的褶皱如权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鲐背并非指"鲐鱼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鲐鱼(的老人)",进而泛指老人。
九十岁有诸多称谓,除了鲐背,亦有黄耇(gǒu)、胡耇、冻梨、齯(ní)等称谓。
此外,《释名》亦详细列举了其他年龄的称谓,简单列举如下:
始生:婴儿、嫛(yī);始能行:孺;七年:悼;毁齿:龀(chèn);十五:童;二十:弱;三十:壮;四十:强;五十:艾;六十:耆(qí);七十:耄(mào);八十:耋(dié);九十:鲐背、黄耇、胡耇、冻梨;百年:期颐;老:朽也。
7. 80岁叫耄耋,90叫什么
80岁不叫“耄耋”,80岁叫“杖朝之年”,90岁叫“耄耋之年”。
人出生的时候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10岁以下称黄口,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称谓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8. 在我国古代称70岁的人为“古稀”,那80,90岁的人又称为什么呢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不饥团满周岁——襁褓 12岁(女)——金钗之年
2~3岁——孩提 13岁(女)——豆蔻年华
女孩7岁——髫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男孩8岁——龆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幼年泛称——总角 20岁(女)——桃李年华
10岁隐肢孙以下——黄口 24岁(女)花信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至出嫁—— 梅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100岁——期颐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杏林”已成为中华传统医学的代名词,自古医家以位列“杏林中人”为荣,医著以“杏林医案”为藏,医技以“杏林圣手”为赞,医德以“杏林春暖”为誉,医道以“杏林养生”为崇。——常识医学篇。
弈,围棋也。——《说文》 不有博弈者乎?——《论语·阳货》
在我国古代二十岁又可以称为:弱冠。意思就是长大成人了,可以带成年人的帽子了。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二十岁的女子则称为“桃李年华”。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古文并加以承传。
88岁生日,被称为“米寿”。孩提 幼儿时期 总角 童年时期 及笄 女子15岁 弱冠 男子20岁 花信 女子24岁 而立 30岁 不惑 40岁 知命 50岁 花甲 60岁 古稀 70岁 喜寿 77岁 米寿 88岁 白寿 99岁 耄耄 80-90岁 期颐 100岁 【称谓字谜】此外,更为有趣者,古代人寿之称谓,还借助我国汉字形体之奇特,而称为‘喜寿’、“米寿”、“白寿”、“茶寿”等等。有一次,华罗庚先生请教郭沫若先生,如果未到整数,如只有77岁、88岁、99岁,怎么称呼呢?郭老回答说:“77岁叫‘喜寿’,88岁叫‘米寿’,99岁叫‘白寿’。郭老进一步解释说:“‘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是三个字谜。‘喜寿’可猜为‘七十七岁’。因为‘喜’字的草体便是‘七十七’三个字组成。‘米寿’可猜为‘八十八岁’,因为‘米’字上中下为‘八十八’,组成。‘白寿’可猜为‘九十九岁’,因为‘白字是那‘百’字去‘一横’,即为‘九十九’。还有一个‘茶寿’,析茶字便知:茶上草头代表‘廿’,下边的‘米’代表八十八,合为108岁。‘茶寿’就是108岁的高寿者。”郭老既风趣地揭开了“喜寿”,、“米寿”、“白寿”的谜底,又丰富了寿文化,贵为一举两得。
古代从事需求仙炼丹的人 为 方士 O(∩_∩)O哈哈~
二八佳人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9. 80岁叫耄耋,90叫什么
80岁不叫“耄耋”,80岁叫“杖朝答好之年”,90岁叫“耄耋之年”。“耄耋”出自汉代曹操的《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人初生的时候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10岁以碧差下称黄口,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清慧铅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10. 30.40.50.60.70.80.90.100岁的别称是什么
而立之年是男子三十岁,半老徐娘是女子三十岁。
不惑之年是男子四十岁。知专命之年属是男子五十岁。花甲之年是六十岁。还历之年:指60岁;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10)80岁90岁的简称扩展阅读:
其他年龄称谓
孩提: 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垂髫(tia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 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
及笄:女子十五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