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总角那个,还有女子十五岁,还有那个九十岁那些分别怎么读
髫
读音:[tiáo]
部首:髟五笔:DEVK
释义:古代小孩头上扎起来的下垂头发。
蔻
读音:[kòu]
部首:艹五笔回:APFC
释义:1.〔豆~〕见“豆”答。2.〔~~〕即“可可”。3.〔~丹〕染指甲的油。
笄
读音:[jī]
部首:竹
释义:1.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2.古代特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
耄耋
耄耋 [mào dié]
[释义] 犹高龄,高寿。三国 魏 曹操《对酒》诗:“人耄耋,皆得以寿终。”《北史·尉元传》:“虽老、更非官,耄耋罔禄,然况事既高,宜加殊养。”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锺生》:“君无大贵,但得耄耋足矣。”李大钊《青春》:“斯则人类之寿,虽在耄耋之年,而吾人苟奋自我之欲能,又何不可返於无尽青春之域?”
② 上海一女子曾被父亲性侵9年,现在拒绝赡养90多岁老父合理吗
我觉得此女子的这种做法是非常合理的,具体原因以下分析。
一:事件概况。关于此事件的来龙去脉其实很简单,就是90多岁的王某失去了养活自己的能力,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履行赡养自己的义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纸状书把小女儿和小儿子告上了法庭。本以为这将会是一场伦理道德的全面胜利,可没想到这背后却是另一场人性的扭曲。王某的小女儿爆料,自己在12岁到21岁期间,经历了父亲9年的非人性侵折磨,并且这9年的折磨也毁了自己的一生,当下不仅孑然一身,而且生活过得也非常的紧巴巴,所以王某的小女儿拒绝履行赡养父亲的义务。面对父亲的这种要求,她不可能再选择默默的接受,于是当着这么多的人的面,把这么难为情的事情公之于众,这一公布从我们外人的角度来说可能没有什么,但是对于王女生而言无异于伤口撒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她更没有履行赡养父亲的义务。毕竟都受这么大伤害了,再去违背本心,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除非这个人是圣人。
虽然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在任何情况下无条件的履行这个义务,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如本事件中禽兽不如的王某,他的女儿就没有抚养他的义务。
③ 为什么一个40几岁的女子会嫁给90几岁的的老人
女人一般情况下都愿找比自已年龄大些的,认为比自已年龄大的会关心爱护自己,也能迁让自己。现代的女人更实际一些,稳定的生活,充足的经济来源更受许多女人青睐。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八九十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拓展资料: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⑤ 十到九十岁女子的名称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⑥ 10——90岁在古代的定义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⑦ 10~90岁叫什么名称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⑧ 女子拒绝赡养90多岁父亲,为何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
这个全中国都知道了,我怎么会不知道呢?我不单知道,而且还极力赞同该女子的做法,坚决不能给老头一分钱赡养费。对于这种人,建议国家也不应该帮助。俗话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年轻时候种下了什么恶果,最后都应该给他自己品尝。
目前,王女士也是自己孤身一人,而且被多种疾病困扰,每个月仅依靠3000块不到的养老金勉强度日。在她看来,她如今仍是孤苦伶仃的局面,全都是这个禽兽父亲造成的。因此她拒绝支付赡养费。
最终,法院判定,老头大儿子死后,一个人独自居住,确实需要人24小时照顾,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费合情合理。但是,也需要考虑子女的经济承受能力。
判定其小儿子每个月支付1000元赡养费。其女儿王女士因常年被父亲性侵,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影响了其此后一生,以及考虑到小女儿目前的经济状况,其不支付赡养费的要求合情合理。法院判定,王女士不应该向其父亲支付赡养费。
⑨ 80岁称为什么之年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中国人对于年龄是怎样按时间段区分的?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⑩ 90岁女人去世后能称老大人吗
孩子出生的时候起,就一些年龄上的称谓,比如零岁到1岁的婴儿就被称为襁褓时代。下面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古代年龄称谓:
汤饼之期:出生3天。孩子出生3天被称为汤饼之期,表示要设筵招待亲友,共同庆祝对新生儿的喜悦。
襁褓时代:0-1岁。出生不满1岁的小婴儿,被称为襁褓时代,表示他们刚出生不久,是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孩提之年:2-3岁。2岁到3岁的小孩子,被称为孩提之年,表示他们还是很小的幼儿,还需要大人仔细关照。这个时候的小孩子,刚刚脱离婴幼儿时期,还是很弱很小的孩子。
髫年:女孩7岁。在古代的时候,女孩是7岁的时候被称为髫年,表示她们还处于幼年时期,长长的头发自然的下垂,还没有到束发的时候。
总角之年:8岁。总角既是对8岁小孩的称呼,也泛指幼年时期的孩童。在古代的时候,儿童都会将头发分成左右两半,然后在头顶各扎一个结,就像头上长着两只角一般。所以头上扎着两个包包头的孩子,都可以称为总角之年。
黄口之年:10岁以下。黄口之年是对10一下小孩子的总称,表示10岁一下的孩子,都还稚气未脱。大家经常会听到黄口小儿这一个词,表示的意思就是年龄还很小,没有脱离孩童时代。
金钗之年:女子12岁。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成年人的定义都比较早,女孩子到了12岁之后,就可以佩戴金钗开始打扮自己,好挑选一个如意郎君。所以12岁的女孩子被称为金钗之年,表示可以开始打扮,为以后结婚做准备了。
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女孩子到了13、14岁的时候,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这个年龄段被称为豆蔻年华,表示女孩子还为成年,正是年少之时。
舞勺之年:13-15岁。男孩子13岁到15岁的年纪,正处于少年时期,被称为舞勺之年。
及笄之年:女子15岁。在古代的时候,男女成年都比较早,女孩子到了15岁的时候成年,被称为及笄之年。在及笄的时候,女孩子要用簪子将头发束起,表示自己已经成年了。
志学之年:男子15岁。在《论语》中有写到,男孩子到了15岁之后被称为志学之年。15岁年纪的男孩已经是成童了,要将原先的总角解散,然后将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所以15岁的男孩子,被称为志学之年,也被称为束发之年。
碧玉之年、破瓜之年、二八年华:女子16岁。在古代这三个称呼,都是用来表示女子16岁的年龄称谓。16岁的女孩子已经初步成熟了,正式青春美好的时刻。
舞象之年:男子15岁到20岁。“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在年龄称谓中它是成童的意思。在古代的时候,这个年纪的男子都可以上战场了,但却离正式成年还差一点。
弱冠之年:男子20岁。在古代的时候,男子到了20岁之后要行冠礼,以示成年。弱冠之年指20岁刚成年的男子,他们已经可以担起重任了,但是体格看起来还比较弱。
桃李年华:女子20岁。桃李年华是古代20岁女子的代称,比喻她们正式青春年华最美好的时候。
花信之年:女子24岁。花信之年比喻24岁的女子,正如盛开的鲜花一般,正是年轻美貌的时候。
而立之年:男子30岁。“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30岁的男人被称为而立之年,是一个事业自立的年龄段。
半老徐娘:女子30岁。女人过了30岁之后就已经开始老了,但是风韵犹存。
不惑之年:男子40岁。男人到了40岁之后被称为不惑之年,表示事情经历的多了,人也已经成熟了,不像以前年轻时那么困惑了。
天命之年:男子50岁。在过了50岁的年纪之后,已经知道了理想的难以实现,虽然还是会努力,却不像年轻时候那样追求结果了。
耳顺之年、花甲之年:60岁。在古代的时候,将60年成为一甲子,所以花甲之年是60岁的称谓。到了60岁的人,因为经历的事情多了,因容易就能分辨别人话里的真假,所以将60岁的老人称为耳顺之年。
古稀之年:70岁。杜甫诗句中的那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人活到70岁被称为古稀老人。
朝枚之年:80岁。朝枚之年也被称为朝枝之年,代指80岁的老人,出自姜子牙80岁垂钓渭水遇文王的典故。
耄耋之年:80 ~ 90岁的老人。耄耋之年指80到90岁的老人,也泛指年纪看起来特别大的老人,耄耋也是高寿的意思。
鲐背之年:90岁。鲐原指鲐鱼,鲐背之年指高寿老人的背部,褶皱想鲐鱼的斑纹一样,指老人90岁的高寿,皮肤褶皱特别的多。
白寿之年:99岁。“百”字去掉上边的一是“白”字,百指100岁,而白去掉一就是九十九岁,所以白寿之年指99岁的老人。
期颐之年:100岁之人。指百岁高龄的老人,比喻到了这个年纪的老人,都需要孝子的照养,养护的好才能活得更久。
花甲重开:120岁。两甲子就是120岁,所以花甲重开表示120岁的老人。
古稀双庆:140岁。两次古稀也就是70岁乘以2,是1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