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有谁走过长寿龙河镇过长寿湖(乐温)到垫江白家的路
白家到长寿线路有1、白家出发下烟坡岩到仁和场过河到龙河——合心上高速
过河费25元次2、白家版出发权下烟坡岩到仁和场到下渡口过河到双龙
过河费15元次3、白家出发经静丰下魏家岩过河到云集——狮子滩
过河费15元次4、白家出发经鹤游下包家过兴隆到石宴上高速5、白家出发经鹤游到澄溪上高速
❷ 乐温高速公路介绍
乐温高速公路,是指江西境内新建县乐化镇至进贤县温圳镇的高速公路,全长73公里,是江西省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六车道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中达咨询查阅各类建筑网站资料得到有关乐温高速公路的相关信息:
乐温高速公路简介
乐温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南昌绕城公路乐化至温家圳高速公路起于昌北机场高速公路与昌九高速公路交汇处,途经新建县乐化镇、樵舍镇;南昌县南新乡、蒋巷镇;南昌高新区昌东镇、麻丘镇;南昌县幽兰镇、塔城乡、武阳镇;进贤县架桥镇、泉岭乡和温家圳(即4个县区12个乡镇),终于京福高速公路与沪瑞高速公路的交汇点--墨溪陈家枢纽互通。全长73.082公里,是我省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六车道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工程总投资为38.43亿元人民币,于2003年12月12日开工建设,2005年11月16日建成通车。
全线主线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年限袭御15年,计算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33.5米,桥梁与路基同宽,桥梁设计荷载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为1/300,大、中、小桥、涵洞、路基为1/100。
全线有路基土石没搜方1477万立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2464千枯禅历平方米;特大桥13066米/7座;大桥888米/5座;中桥1206米/20座;小桥51米/3座;涵洞11990米/319道;通道5441米/134道;分离立交桥2373米/47座;互通立交9处,分别是南昌北、机场、南新、蒋巷、南昌东、幽兰、塔城、温圳东、墨溪陈家三期。
以上就是CBI中达咨询对乐温高速公路的介绍。更多关于公路的知识,请您关注中达咨询的建筑知识栏目。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建筑网微信号。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❸ 乐温镇有到长寿的车吗
乐温镇有到长寿的车。
根据交通网官方资料显示,乐温镇到长寿的车每日4趟,分别是7:00、9:30、14:00、16:颂轮颂30。因此乐温镇有到长寿的车。
长寿,古称乐温隶属野郑重庆市,地处重庆腹心。位于重庆市主城区东北隅桐樱。
❹ 长寿乐温大桥出了什么事
长寿乐温大桥停工了。长寿区乐温大桥因为孙陆疫情防控的昌凯森需要,在2020年暂时停工。耐亩截止至2022年8月8日,乐温大桥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85%。
❺ 乐温大桥什么时候通车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旁誉亏示,乐温大桥2022年10月通车,长寿区乐温大桥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所以在2020年暂时停工。截运神止至2022年8月23日,乐温大桥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85%。根据长寿区交通区的回复,乐温大桥预计在2022年10月建成通车。具体消息可关注官方网站,虚雀获得第一手权威信息。
❻ 从四公里到磁器口,在到大礼堂。该坐什么车分别要多长时间
4条5天可往返线路,可以自驾游
线路一
路况:沿途几乎全是国道,仅松桃到秀山段国道破损较严重,但轿车可通行。
景点:主要在重庆和湖南。酉阳的桃花源、黔江的阿蓬江、神龟峡、小南海、秀山洪安的边城,几乎都属顺道游。从秀山去吉首的路上,可前往德夯苗寨。这里风光秀丽,民风纯朴。好吃狗还可享受到苗家的熏肉、酸鱼、自酿苞谷酒等。还有著名的凤凰古城。
建议行程:D1.主城—酉阳(约490公里)。D2.酉阳—秀山—吉首(约260公里)。D3.吉首—凤凰(54公里)。D4.凤凰—松桃—黔江(约200公里)。D5.黔江—主城(约400公里)。
线路二
景点:选择该线路,要途经贵州。所有游览景点,全部在广西境内。自然风光包括德天大瀑布、水上天坑、鹅泉、通灵大瀑布等。人文风光也很独特。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长寿之村巴盘村、中国绣球之乡旧州绣球一条街、旧州老街风情等。国家一级景点明仕田园。
建议行程:D1.重庆—贵阳—广西南丹—天峨(约750公里)。D2.天峨—凤山—靖西(约420公里)。D3.靖西—硕龙(全天约100公里)。D4.硕龙—大新-南宁—南丹(约330公里)。D5.南丹—重庆(约720公里)。
线路三
路况:行程仅第一天比较紧,但基本是高速路或高等级公路。
景点:“十一”黄金周去罗平,重点是“玩水”:罗平的九龙河瀑布群、多依河、鲁布革小三峡。黄果树瀑布、水上石林、马岭河峡谷、万峰湖。千万别错过著名的“万峰林”。最后一天,可顺道看看遵义的娄山关。
建议行程:D1.重庆—贵阳—安顺—关岭—兴仁—兴义(约730公里)。D2.兴义—罗平(约90公里)。D3.罗平—兴义。D4.兴义—兴仁—关岭—安顺(约250公里)。D5.安顺—贵阳—重庆(约480公里)。
线路四
景点:岜沙苗寨(从江),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还可走进车江侗寨、三宝侗寨(榕江)等各种不同的“寨子”。
沿途的自然风光,以田园为特色。世界上跨度最长的天生拱桥(黎平)、原始森林风光(肇兴)、成片的百年古榕树(榕江)等。
建议行程:D1.重庆—贵阳—凯里—丹寨—三都—榕江(约720公里)。D2.榕江—黎平(约96公里)。D3.黎平—肇兴—从江(约90公里)。D4.从江—榕江—三都—都匀—贵阳(约400公里)。D5.贵阳—重庆(约390公里)。
畅游重庆四条精品线路:
激情山水都市线
1长寿湖
特点:位于长寿区,住宿方便,设有三星级宾馆和农家乐。可进行水上娱乐、游湖和岛上摘果等游玩项目,品尝到全生态养殖的全鱼宴。
交通:距渣罩主城约80多公里,可在汽车枯和北站或朝天门坐汽车如败闹到长寿城车站,然后再转车。
2金佛山
特点:位于南川区的金佛山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融山、水、林、石、洞于一身,具有奇、绝、雄、秀、险等特点,还可品尝到可口的方竹笋系列菜品。
门票:30/人
交通:距市区177公里,在南坪可坐直达金佛山的旅游大巴(15分钟一班)。
3黑山谷
特点:位于万盛区景乡境内。游客可游览亚热带和温带保存完好的自然态景观,还可享受漂游。景区南门和北门设有宾馆、农家乐可供游客住宿。
门票:60元/人
交通:在南坪乘坐327路公交车直达万盛,再乘班车到达黑山谷。
4统景温泉
特点:有天然温泉25处,设有成人(儿童)露天和室内情侣游泳池、停车场三部分,医疗、美容保健、健身效果极佳。游客泡温泉后,即可入住布局精巧的统景温泉度假村及农家乐。
门票:100元/人
交通:距渝中区65公里,在红旗河沟乘坐长途汽车(20分钟一班)到统景,再转三轮车或小车便到。也可到朝天门乘车。
5南温泉
特点:从去年开始进行改造,预计年底温泉区对外开放,泡汤区也争取在明年5月接客。届时,游客除了泡温泉外,还可游花溪河、登建文峰等。
交通:位于南岸的南温泉距市中心18公里,江北可乘611路公交车、解放碑可乘302路公交车直达。
6磁器口
特点: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是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是休闲娱乐、重温老重庆旧梦的好去处。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三宝”。
交通:位于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古镇磁器口,距主城区仅3公里,在沙坪坝陈家湾处可乘坐前往磁器口的车。
7朝天门
特点:位于城东北长江、嘉陵江交汇处,观看两江汇流是此处最著名的一道风景,而新建的朝天门广场更是俯瞰两江汇流、纵览沿江风光的绝佳去处。游客还可乘坐观光船游览两江。
8解放碑
特点:是重庆最繁华的商贸中心地带,集休闲、购物、娱乐于一身。附近的八一好吃街汇集了重庆的小吃,抄手、串串香、担担面应有尽有。
9红岩丰碑
特点:红色旅游景点有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等。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渝中区红岩村52号,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渣滓洞在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
10山城夜景
特点:有“小香港”之称,可以登高俯瞰两江风景,也可游江观夜景。枇把山公园、鹅岭公园是传统观景点,南山一棵树观景台美景收罗更广。
11大礼堂
特点:是重庆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建筑仿天坛,有祷祝“国泰民安”之意,是一精美奇巧的东方式建筑。
大足石刻线
1大足石刻
特点: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齐名。
门票:即日起至年底,重庆游客享半价,即宝顶山石刻40元/人。
交通:从市区出发,经成渝高速路达到大足县,再转车。
2四面山
特点:4A景区,最著名的望乡台瀑布气势磅礴,享有“神州第一高瀑”之美誉。游客还能享受酷暑里的清凉及体验充足负氧离子带来的深度睡眠。
门票:60元/人
交通:从陈家坪汽车站或菜园坝汽车站乘车到江津,再转车。
3钓鱼城
特点:位于合川城区附近的钓鱼山上,被称为“上帝折鞭处”,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战场和军事遗址博物馆。合川区计划5年内投资100亿,打造这一“东方卫城”。届时,旅客还能观宋城、住蒙古包、泡盐温泉等。
门票:30元/人
交通:从市区出发,经过渝合高速公路到达。
壮丽长江三峡线
1石宝寨
特点:位于忠县。依山而建的12层木质塔式阁楼,被誉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年底,将以世上最大“江中盆景”的姿态重新对游客开发。
门票:20元/人(升级后重新开放,票价将有所上涨)
交通:水陆皆可通达。距主城约3小时车程。
2西沱古镇
特点:与石宝寨隔江相望,被誉为世界建筑的脊梁,其中云梯街是巴盐古道的起点。游人可重温先人足迹,体验商贾生息,阅览土家风情,探索自然奥秘,品长江鱼。目前正对云梯街、库区淹没文物等项目进行保护和开发。
交通:距石柱县城80公里,水陆皆可通达。距主城3个小时车程。
3白帝城
特点:白帝城是当年刘备托孤之地,和夔门隔江相望,有三峡明珠之称。即将推出奉节瞿塘峡-九盘河-天坑地缝-白帝城环线游。县城有家庭旅馆和三星级宾馆50余家。
门票:70元/人(含夔门)
交通:位于奉节县城旁,距主城约460公里。水陆皆可通达,也可在万州乘坐快艇。
4夔门
特点:被称为长江三峡的起点。近期将推出奉节-巫溪-巫山小金三角生态旅游环线,远期将推出以休闲、体验、娱乐为主的“梦幻夔门”游。
门票:70元/人(含白帝城)
交通:位于奉节县城旁。水陆皆可通达。
5丰都鬼城
特点:国家4A级景区,是传说中人类亡灵归宿之地。名山将建成三峡旅游极品,争创国家5A级景区,并力争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预备目录。
门票:80元/人(含鬼国神宫和双桂山)
交通:丰都老县城,距主城水路162公里。水陆皆可通达。
6巫山小三峡
特点:国家5A级旅游区,大宁河流经巫山境内的50公里,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可赏云雾奇峰、梦幻峡谷、千年悬棺、漫山红叶等绝景。巫山目前有旅游宾馆近50家。
门票:150元/人
交通:位于巫山大宁河,从县城出仅2公里水路。从重庆或万州乘船可直接进入大小三峡,也可在巫山县城直接乘船。
7开县新城
特点:三峡蓄水使开县新城与全国最大的内陆湖——面积14.88平方公里的汉丰湖碧水相融,是形成“城在湖中,湖在山中,意在心中”的梦幻景象。175米蓄水后,开县新城将和汉丰湖打造出比杭州西湖更壮观的都市休闲游览胜地。县城有宾馆32家,其中星级宾馆3家。
交通:距主城仅3小时车程,到万州机场、港口只需半小时。
峻秀乌江画廊线
1小南海
特点:距黔江区29公里,是国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湖中有朝阳寺岛、老鹳坪岛、牛背岛等三大岛屿。各个岛上林木葱郁、空气清新,环境幽雅。
门票:35元/人(船票12元/人)
交通:黔江距主城330公里,经国道319二级公路,约5小时车程。
2阿依河
特点:位于距彭水县城23公里处的长溪河下游。游客可到母子溪探险,乘竹筏游七里塘,乘橡皮船泛舟鹦鹉峡、虹潜塘,宿牛角寨感受千年不变的美丽——娇阿依,还可体验长达数十余公里平滑、惊险、刺激的“天下第一自助漂流”。
门票:190元/人(含景区及漂流)
交通:彭水距主城260公里左右,约4小时车程。
3黄水国家森林公园
特点: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海拔高低悬殊,夏季气候凉爽,月平均气温20°C,是理想的避暑、疗养胜地。园内云山雾海颇为壮观,星罗棋布的小岛点缀碧波之间,有“小蓬莱”之美誉。
门票:30元/人
交通:在朝天门汽车站乘坐到石柱县的班车,5小时车程。
4芙蓉洞
特点:位于武隆县江口镇的芙蓉江畔,是一个大型的石灰岩洞穴,也是“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域。洞内经千万年沧海桑田,生长发育出70余种岩溶洞穴积物形态,被人誉为“地下艺术宫殿和洞穴科学博物馆”。
门票:55元/人
交通:朝天门汽车站乘坐前往武隆的长途汽车,再转乘至江口镇即到。
5天生三桥
特点:位于武隆县城东南20公里处,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三桥夹两坑”是景区最为壮观、最为奇特的亮点。
门票:55元/人
交通:在朝天门汽车站乘坐长途汽车3小时抵达武隆。每天8:30与9:30,在武隆汽车站有直达天坑三桥的班车。
首席记者周立记者李琦刘海燕韩毅
巴渝新十二景生意火了
本报发起评选的巴渝新十二景提高了重庆景区的知名度,很多景区在参与了评选巴渝新十二景后,从默默无闻到名气大增。有的还带动了周边农家乐发展,连农家乐都要预订。
黑山谷外地客大量涌入
本次评选巴渝新十二景的活动声势浩大,中央电视台还派来栏目组拍摄,巴渝新十二景也随之全国扬名。
万盛旅游局有关负责人称,尽管今年受地震影响,5月景区游客很少,但黑山谷同比并没有遭受大的损失,7月人数已与去年持平。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客人大量涌入,预计今年将比去年游客人数增加30%。
据悉,当地旅游部门在上海等地的旅行社广告里,特意将景区获得巴渝新十二景的金字招牌加了进去。
阿依河游人限量进景区
巴渝新十二景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是阿依河景区。从一个不知名的景区到旅游热线,阿依河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其董事长杨维虎称,今年游客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几十倍,周末客人最多有四五千人。7月,景区不得不规定:每天限制3000人。
南温泉外地旅行社热捧
老景观配新设计,这个方案一公布,南温泉又一次成为旅行社瞩目的焦点。巴南区旅游局局长王伟介绍,南温泉进入巴渝新十二景后,尽管还在改造,已经有上海、广州等几十个外地旅行社要求组团,开始预订秀泉映月等温泉。目前,部分温泉改造后开始营业,接纳外地团
❼ 唐朝的“荔枝路”历经了哪些地方
传闻唐代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从岭南把荔枝送到长安(蔡襄的《荔枝谱》与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说是洛州(今四川涪陵),宋景文《益部方物略记》则认为贵妃所食的荔枝来自嘉州(乐山),今人蔺同在《涪州文史资料选辑》肯定杨贵妃吃的是洛州荔枝),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树砍掉然后以快骑驿送。贵妃爱吃的荔枝如果真的产自岭南,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到达长安断断无法保鲜。台湾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解决了这段公案,他画出了一条“天宝荔枝道”——千载之后,此道犹存。
严耕望先生还推考了荔枝由涪州到长安驿传的具体路线,大体是由产地涪州乐温,沿溶溪水(今龙溪河)河谷北上,经垫江县、梁山县(今梁平)至新宁县(今又名开江)、东乡县,再北过宣汉,又北上越巴山山脉到西乡县,入子午谷,过子午关,从长安正南进抵京师。他并且将这条路线命名为“天宝荔枝道”。
特别令人惊讶的,在千年后的20世纪中叶,《民国地图集》、《四川人文图》显示,由蜀江北岸之长寿县,有汽车道东北经垫江、梁山、开江(即新宁)、宣汉,北越巴山至子午镇;而21世纪之初的川南地图上,也赫然标有自长寿、垫江至梁平,又北至开江及达县的一条赭黄色高等级公路。这条路正是循唐温乐经梁山之天宝荔枝道驿传的路线。今天的人们乘坐汽车沿着这条道路行进时,哪里会想到正是走在当年为杨贵妃送荔枝的故道上呢?
《新唐书》七六玄宗贵妃杨氏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不言置驿传送之荔枝取之何处。而《通鉴》二一五天宝五年纪云:“妃欲得生荔支,岁命岭南驰驿致之,比至长安,色味不变。”则云驿致自岭南。胡注“自苏轼诸人皆云,此时荔支自涪州致之,非岭南。”考苏轼《荔枝叹》云:“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东坡后集》五。)又苏氏之前辈学人蔡襄《荔枝谱》云:“唐天宝,妃子尤爱嗜涪州,岁命驿致。”及下文所引范成大《吴船录》、王象之《舆地纪胜》皆然。此即胡注所本。
复考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一云:
“荔子,汉和帝时取之南海。唐天宝取之涪。元和中取之荆南,见元微之《论海味表》。《太平御览》,妃子生于蜀,好荔子,(有脱文)胜蜀,每岁飞驰以进。则涪不进久矣。《文粹》,鲍防《杂感诗》云,五月荔枝初破颜,朝离象郡夕函关,雁飞不到桂阳郡,马度皆从林邑山。则唐又取于广西。”(《学海类编集余》五考据类)
按此条汉各、天宝两句,明取苏氏语。检元氏《浙东论罢进海味状》(《全唐文》六五一),只元和十四年特诏进一次即止。鲍防诗,见《全唐诗》第五函第六册。据两《唐书》鲍防传及《唐会要》六七致仕官条,防以德宗贞元五年致仕,诗盖作于此前。所引《御览》云:杨妃所嗜非蜀产,尤可注意。检《御览》九七一荔枝条云:
“《唐书》曰,杨贵妃生于蜀,好荔枝,南海荔枝胜于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热,经宿辄败。”
朱氏《杂记》明取此条而有脱文。《御览》成书远在《新唐书》之前,而《旧唐书》亦无此文。就余所见,惟李肇《国史补》卷上有此条,只有两三字之异,但不重要,盖即《御览》所本,至少可证元和长庆中已有此说。此皆唐代中叶去天宝不过三四十年至多五六十年之史料。复考杜翁《病橘诗》(《详注》一○,《镜诠》八)云:
“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枝,百马死山谷,至今耆旧悲!”
杜翁与杨妃同时人,亦云贡自南海。《详注》引杜修可曰,“唐所贡乃涪州荔枝,由子午道而往,非南海也;此特指汉事以讥之。”按《后汉书》和帝纪,元兴元年,“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观杜翁用字遗词诚取汉事故实,然与四五十年后之史家记事相同,即不能视为仅取汉故实,摒而不论。
考张九龄《荔枝赋序》(《全唐文》二八三)云:
“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实乃熟,状甚环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余往在西掖,尝盛称之,诸公莫之知,固未之信。唯舍人彭城刘侯……经于南海,一闻斯谈,倍复嘉叹,以为甘美之极也。……每相顾闲议,欲为赋述,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及理郡暇日,追叙往心,……遂作此赋。”
按九龄以开元十一年拜中书舍人,十三年秋后出历洪州、桂州都督,二十一年拜相。所谓西掖指中舍而言,此必官洪、桂时所作。后为相多年,声著朝野,必仍宣扬荔枝之甘美,宫城内外已熟闻其事。及杨妃贵宠,而嗜此果,汉代既有南海贡献之旧例,玄宗为博贵妃之欢心,曾诏岭南飞驿贡献,殆无可疑,故杜翁诗句非必仅指汉代故实。惟杨妃高祖为金州刺史,父为蜀州司户,妃又早孤,纪年当在蜀,《国史补》谓其“生于蜀,好食荔枝。”则其自幼所嗜者为蜀产。涪州为蜀中所产荔枝之最近长安者,杨妃宠贵多年,先诏涪州驿贡,再诏南海驿贡,事极合理,固不必限于一处。
《国史补》云“经宿则败”,考白居易《荔枝图序》(《全唐文》六七五)云:
“荔枝生巴峡间,……夏熟,……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如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荔枝虽美果,但须及时新鲜享尝。唐宋志书,岭南去长安逾四千里,多或五千余里,唐代驿传,“诏书日行五百里”,此为最高速度,纵为杨妃所尝,特更加速,亦绝不能超过六七百里,则岭南荔枝断不能新鲜驿致长安!故审度情事,南海驿贡荔枝既有汉代之旧例,又经张九龄之宣扬,玄宗欲博贵妃欢心,必曾诏岭南入贡。然以当时交通条件,岭南荔枝抵达长安,断不能保持新鲜;涪州去长安不过二千里,飞驿三日可到,新鲜程度远比岭南驿致者为高,故每年真正能驿到之新鲜荔枝,必来自涪州,非来自岭南。今传唐人史料,惟言岭南者,特以其远而重罪杨妃耳。惟北宋时代当保存史料较多,故仍多言自涪州驿贡者。
至于荔枝品种,蔡襄《荔枝谱》云,闽中第一,蜀川次之,岭南为下。又范成大《妃子园诗》小序(《范石湖诗集》一九)云:“涪陵荔子,天宝所贡,去州里所有此园。然峡中荔子不及闽中远甚。”范氏《吴船录》卷下涪州条又详之云:“自眉嘉至此,皆产荔枝。唐以涪州任贡,杨太真所嗜,去州数里,有妃子园,然其品实不高。今天下之荔枝,当以闽中为第一,闽中又以莆家紫为最。川广荔枝子,生时固有厚味多液者;干之,肉皆瘠,闽产则否。”又《舆地纪胜》一七四涪州古迹目,“妃子园在州之西,去城十五里,荔枝百余味,颗肥肉肥,唐杨妃所喜。”又云:“蜀中荔枝,泸、叙之品为上,涪州次之,合州又次之。涪州徒以妃子得名,其实不如泸、叙。”《方舆胜览》六一涪州目引《图经》,同。按此诸条为北宋中叶以后乃至南宋时代之优劣,然亦只云闽中优于蜀产,未言岭南亦优。况在唐世,更未必然。考《寰宇记》一二○涪州,乐温县,“县地颇产荔枝,其味尤胜诸岭。”此为宋代开国时之纪录,去唐最近,则天宝中,涪州荔枝可能优于闽中,更当优于岭南。且闽岭遥远,纵已知其特优,然不能新鲜致之,亦惟有取给于最近之涪州耳。
涪州既为天宝贡荔枝之主要产地,其由涪州驿运荔枝至长安之路线,宋人尚有记载,云自涪陵县(今县)经达州(唐通州,今达县)取西乡县(今县)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
《舆地纪胜》一九○洋州景物目下云:
“子午道,去州东一百六十里。《元和志》云,旧子午道在金州安康县界。梁将军王神念以旧子午道缘山避水,桥梁百数,多有毁坏,乃别开干路,更名子午道,即此路也。《洋川志》云,杨妃所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色香俱未变。《涪州志》云七日到长安,不同。”
同书一八三“舆元府”景物目下云:
“子午谷,生荔枝自涪陵入达州,由子午谷路至长安凡三日。杜甫诗,百马死山谷,至今耆旧悲。”
按《洋川志》不知何时所作,要为北宋之传述无疑。《纪胜》此两条所引,记驿致之日程已有三日七日之异。同书一七四“涪州”古迹目“妃子园”条谓“当时以马递驰载,七日七夜至京,人马毙于路者甚众,百姓苦之。”《方舆胜览》六一涪州目引《图经》与此同。殆皆取于《涪州志》者。然观前引白居易《荔枝图序》,“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则当以三日为正。下文考证,涪州至长安,陆路不过二千二百数十里,少或不逾二千里,唐代急驿日行五百里,为杨贵妃特嗜,可能更增加速度,故“人马毙于路者甚众,百姓苦之。”若需要七日夜,则一日夜只行三百里,何致人马倒毙耶?或云七日者,正为由岭南驿贡之日数欤?然七日驿到,荔枝已败坏矣。
然由何路至达州?经达州治所抑或只经州境?此可作进一步之论证。按《元和志》、《寰宇记》记涪州至长安之路线,有三峡水路(取荆襄入武关路)与万、开、洋州陆路两线。三峡水路太迂远,必非荔枝道,而万开洋州路则较迳捷。其行程由涪州治所涪陵县取蜀江水路三百五十里至忠州治所临江县(今忠县),又二百六十里至万州治所南浦县(今万县),又直北取陆路小道一百六十里至开州治所盛山县(今开县),又直北经通州之宣汉县(今万源西南至宣汉间),越巴山山脉,至天宝间之洋州治所西乡县(今县南),盖凡八百四十里。又东北取子午谷路越大秦岭,三交驿,入子午关,约六百三十里至长安。共凡二千二百四十里。此为荔枝道之一可能路线,则经达州东北境之宣汉县,不经州治也。
《元和志》三○涪州目记至上都路线云:
“东取江陵路至上都,水陆相兼三千三百二十五里。从万州北开州通(州)宣(汉)县及洋州路至上都二千三百四十里。”
《寰宇记》一二○溪州目记至长安路线云:
“东取江陵府路至长安,水陆路相兼三千三百二十五里。东至万州水里六百一十里,自万州取开州、通州宣汉县及洋州路至长安二千二百四十里。”
是两书载涪州至长安皆有两路。其一由水路下三峡至江陵转荆襄道入武关。其一由水路至万州改取陆路北经开州由洋州越秦岭也。此陆路,《寰宇记》云“自万州取开州、通州宣汉县。”而《元和志》作“从万州北开州通宣县。”,“通宣”为“通州宣汉之脱讹无疑。是此道由万州北行经开州及通州之宣汉县,至洋州越秦岭也。又两书于涪州以南诸州目,记其至长安之路线,除取江陵府一路(水路)外,往往亦记万开一道,兹累录如次:
《元和志》,黔州(今彭水)北取万、开州路至上都二千五百七十里。《寰宇记》,同;惟少“开”字。
《元和志》,夷州(约今眉潭地区)北取当[万]州路至上都三千七百里。《记》作北取万州路三千七十里。《志》文“当”必“万”之讹,又“百”“十”互异。
《元和志》,播州(今遵义西)北取万、开州路至上都三千二百七十里。《记》同,惟少“万”字。
《寰宇记》,思州(约今沿河)取万州路至长安二千八百五十里。
涪州以北各州,《元和志》已阙。检《寰宇记》忠、万、开、达(即通)诸州目,或记水陆两道,或记开、通、洋州陆道。其陆道云:
万州“取开、过[通]、洋三郡路至长安一千六百里。
开州“北取通、洋两州路至长安一千四百三十里。”
达州(即唐通州)“东北取洋州骆谷路至长安一千五百七十里。”
按涪州及其以南各州去长安之两道,《寰宇记》实承《元和志》书之,此万、开、达三州行程,除达州乃据《通典》书之之外,万、开两州当亦据《元和志》书之。两书于各州并书水陆两程,颇为例外,而详记去长安路程所经之州县尤为少见之例外,知此诸条所见之由万州北经开、通、洋抵长安之陆路,必为一重要常行之道路无疑。而据两书涪州目所记,经通州者,实经通州之宣汉县,非经州之治所。按隋、唐时代,通州有宣汉县、见《隋志》、《通典》及两《唐志》,惜《元和志》已阙,而宋已省,故《寰宇记》无此县,而于达州东乡县下述废宣汉县沿革,惜颇混淆不清,然在今宣汉县东北甚远则甚明。其首句云:“废宣汉县在州北一百七十里。”盖承《元和志》欤?《一统志》太平厅卷沿革目、古迹目,皆以为在清代太平厅,即今万源县。杨图从之,或失之太远。《地典》以为在今万源县西,或最得其正。要在今宣汉、万源县间,盖亦在后江河谷中。然按《一统志》太平厅卷古迹目引《寰宇记》废宣汉县条,以为在东乡县北一百七十里,与今本《寰宇记》作“州北”者不同。若作“县北”不误,则固当在今万源县治欤?
又《元和志》,涪州北取此路至长安二千三百四十里,而《寰宇记》云二千二百四十里。“三百”“二百”必有一讹。检两书黔州北取此道至长安皆为二千五百七十里。按《志》云,黔州西北至涪州三百三十里,《记》云涪州南至黔州水路三百四十里,则涪州至长安当以二千二百四十里为正。又《记》云万州取开、洋路至长安一千六百里,又云忠州西至涪州水路三百五十里,东至万州水里二百六十里,其和即涪州至万州路六百一十里,合计涪州至长安亦当为二千二百余里,此见“二百”为正之又一证,故《志》文“三百”为“二百”之形讹。
万州至开州里程,《通典》两州目皆作二百三十二里,《寰宇记》两州目,同(开州目脱三十二)。又皆云小路一百六十里。按此两州方位为正南北向,而《通典》云开州东南到万州二百三十里,知此大路系循今小江而行,至双江镇,乃循蜀江而西至万州也。小路当即两州间之南北捷道,今已建汽车道,疑唐代已多行小路,故《寰宇记》云万州至长安一千六百里,开州至长安一千四百三十里,只差一百七十里也。
《通典》一七五,洋州“东南到通川郡宣汉县三百三十一里”,“北至京兆府六百三十一里。”按此时洋州治西乡县,所述正即此道,则西乡经宣汉至开州当约八百四十里也。
子午谷、子午关路,详子午道篇。
然涪州荔枝之最佳者产于州治西北一百一十里之乐温县。县在乐温山北三、四十里溶溪水(今龙溪河)西岸,约今万顺场、葛兰场地区,奉贡所资盖出于此,宋世所传州治涪陵县城西之妃子园,盖好事者为之,非真其地。
前引《寰宇记》云乐温县荔枝,“其味尤胜诸岭。”以证宋初以前涪州荔枝品质不在闽岭之下。按《元和志》三○涪州乐温县“东南至州一百一十里,……因乐温山为名,在县南三十里。此县出荔枝。”而于涪州治所之涪陵县不记产荔枝事。《寰宇记》承之,又明其为佳种。检《一统志》重庆府卷山川目乐温山条引《旧志》,山在长寿县西南五十里,“地气常温,禾稼早熟。”荔枝佳品,或与地气有关。天宝驿贡当由此进,前引宋世各书,云涪陵城西之妃子园,盖好事者为之耳。
关于乐温县之地望:《元和志》云在涪州治所涪陵县西北一百一十里,乐温山之北三十里。《寰宇记》所记,去州之方向里距同,但云在山北四十八里。《记》又云,“溶溪水源出县理北,南流县东,又南至废永安县东北二里注大江。”同书一四九忠州垫江县,“溶溪水在县南十里西流。”检《一统志》重庆府卷古迹目,乐温废县在长寿县西北五十里,永安废县与乐温山皆在长寿县西南,山南乐温滩濒临大江。则溶溪水明即今图之龙溪河,音仍相近。检《一统志》重庆府卷山川目,亦云龙溪古名容溪,是矣。则唐之乐温县即在今龙溪河(高滩河)之西,约今万顺场、葛兰场地区。
乐温荔枝若东南运经涪州治所之涪陵县再由上述路线东北行经忠、万、开三州,又经通州之宣汉县,向北行,陆路固已迂远,水路尤非人力所能控制。以今论之,当由乐温产地飞驿循溶溪水(今龙溪河)河谷北上,经垫江县(今县)、梁山县(今县)至通州东境之新宁县(今县又名开江)、东乡县(今宣汉东),再北经宣汉(今县东北颇远),与上述涪州东北行经忠、万、开北上之大道合,再北越巴山山脉至西乡入子午谷路,入子午关(长安正南百里)至京师。宋世所传梁山有高都驿路,为贵妃荔枝道所经;盖真得其实矣。今图有汽车道自长寿北经垫江至梁山,又北经新宁(又名开江)及达县(唐通州治)东北之宣汉县,又北至西乡,又东北至子午镇,盖即略循唐代荔枝故道而行耳。
《舆地纪胜》一七九梁山军景物目下云:
“高都山距军北一十五里。……高都驿路,乃天宝贡荔枝之路也。”
按宋梁山军,唐为梁山县,在乐温县之东北,驿经梁山境,是必由产地直向东北行,中间必经垫江县(即今县)。前条引《寰宇记》一二○及一四九,垫江与乐温两县同在溶溪水(今龙溪河)河谷,其道盖循河谷而上欤?梁山县北即新宁县(今县,又名开江)。据《寰宇记》一三七达州新宁县,贞观中置,在州东一百七十五里,欲名賨城,西魏曾置开州于此。固为一较大地方。又北则为东乡县,《寰宇记》云在达州东北一百七十里,在今宣汉县东北。驰驿盖由梁山直北经新宁、东乡,北至宣汉,与万、开北行之大道合。检《民国地图集》四川人文图,由蜀江北岸之长寿县,有汽车道东北经垫江、梁山、开江(即新宁)、宣汉,北越巴山至子午镇,此正乐温经梁山之天宝荔枝驿路线。
此道全程约二千里。按唐代规制,急驿日行五百里;为贵妃尝新,飞骑日行近七百里,三日而达长安,超乎规制最大之速度。而此一路多行山险间,人马必多倒毙者,故杜翁云“百马死山谷,至今耆旧悲!”王象之云“人马死于路者甚众,百姓苦之”也。
此程全程虽不可确知。然前考涪州经忠、万、开至长安之大道二千二百四十里,比而观之,此道约二千里,绝不逾二千一百里。前引《舆地纪胜》录《洋川志》,荔枝三日而至京师,则日行约近七百里。按唐代大赦文,常云“赦书日行五百里。”又考《元和志》四新宥州目云:
“李吉甫……请自夏州至天德军复置废馆一十一所,以通急驿。……从天德取夏州乘传奏事,四日余便至京师。”
按同卷天德军目,“西(南)取宁远镇,故落盐池,经夏州至上都一千八百里。”是急驿盖日行四百里,赦书五百里,盖最高之速度。驿送荔枝更加速至日行六百里以上至七百里也。
《唐国史补》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张岱《夜航船》载:“唐天宝中,贵妃嗜鲜荔枝。涪州岁命驿递,七日夜至长安,人马俱毙。”
这里虽然未说驿传所送荔枝产自何地,但汉代史书早有记载:东汉元兴元年,“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后汉书·和帝》)。还有唐代中书宰相张九龄,写了脍炙人口的《荔枝赋序》称颂南海荔枝:“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夏季,其实乃熟,状甚琼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南海荔枝既然如此美味,杨妃又如此贵宠好嗜,唐玄宗不惜民力,诏岭南特供,令驿马飞驰传递京师,遂成定论。北宋史学大家司马光所编《资治通鉴》也取了荔枝出自岭南一说:“妃欲得生荔支,岁命岭南驰驿致之,比至长安,色味不变”(《唐纪三十一·玄宗天宝五载》)。
但若细查此事,却发现其中实有纰漏,就是运输中的荔枝如何保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白氏《荔枝图序》中说:“荔枝生巴峡间……夏熟……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甜如醴酪……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当时在蜀地做官的白居易,说有荔枝生长在当地巴峡间,想必事非虚构;又说此果盛夏成熟,极难保存,三日之内竟可致色、香、味俱变。而荔枝本名,据说也是取谐音“离枝”,喻意不能离其本枝。严先生据此认为,如果杨妃嗜食的荔枝产自岭南(约指今广东、广西),则距长安有四五千里之遥,唐代驿传固然发达,但“诏书日行五百里”,已经接近马匹速度的极限(这里并非指一匹马的日行里程,而是指多匹驿马轮换奔跑之总程),即使因为杨妃所好,特更加速,日行也绝超不过六七百里。所以“岭南荔枝抵达长安,断不能仍保持新鲜”。
检诸史料,发现其实古来为朝廷进贡荔枝的产地,向有岭南和涪州(位今重庆之东北)两说。有意思的是,汉唐时人多指自岭南,而北宋中叶以后人则多说自涪州。严先生推测,这也许是杨妃恃宠日久,惹得当时人怨恨,所以故意指说远地,以恶其名。
北宋的苏东坡有《荔枝叹》云:“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北宋蔡襄《荔枝谱》直言“唐天宝,妃子尤爱嗜涪州,岁命驿致”。先生分析说,从史料的原始性而言,当然应从唐人所说,而且汉代也有岭南贡献的记载。但从荔枝保鲜的角度看,这又绝不可能。反之如果从近邻长安的蜀地涪州飞驿到京,则比较合理可行。特别是因为杨贵妃幼年生活于蜀地,《国史补》称其“生于蜀,好食荔枝”。则她幼时就喜爱的水果更可能是本地所产。考证蜀地物产,原来涪州荔枝早因杨妃而有盛名,宋人范成大《妃子园》小序说:“涪陵荔子(枝),天宝所贡,去州数里所有此园。”范氏《吴船录》卷下“涪州”条又详细解说道:“自眉嘉至此,皆产荔枝,唐以涪州任贡,杨太真所嗜,去州数里,有妃子园。”《舆地纪胜》之“涪州古迹目”则记:“妃子园在州之西,去城十五里,荔枝百余株,颗肥肉肥,唐杨妃所喜。”
宋人还进一步考证出,涪州荔枝的确切产地,应该在距州治西北一百多里的乐温县。从此地北上唐京,经严先生逐段考证,距离约二千里左右,仅是岭南至长安路途的一半。当地方志记载,“杨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色香俱未变。”即从涪陵到达县,驿马取西乡县,入子午谷至长安,三日之内就能到达,荔枝完全能够保鲜。所以这是一条最为可能而合理的运送荔枝路线。至此,给杨妃进贡的新鲜荔枝产在四川,终于大白于天下。
《过华清宫》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与以上两首不同的是,这首诗另翻新意地选取“荔枝”这一特殊物象将贵妃的恃宠而骄,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和驿骑会汗淋漓,苦不堪言衔接成一幅画面。全诗通过以小见大的独特视角,选择“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烘托全诗的中心主题,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写法特别之处需要我们慢慢品味。如果只是读前三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不读最后一句,恐怕我们读者会产生很多悬念。其一,我们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再者,我们不明白“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还有,我们恐怕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又为什么要 “笑”……诗歌有卒章显志的写法,所以当我们读完最后一句“无人知是荔枝来”,便会恍然领悟:原来,卷风扬土,“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只是为了把新鲜的荔枝尽快送到杨贵妃嘴里。但是这确实是我们“无人知”的,一个否定句,既解了悬念,又画龙点睛,蕴含深广。
读完首句,皇帝在当时的京城—长安,日理万机,而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听到皇帝谕令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没日没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比映衬,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虽是无言的谴责恐怕胜过千言万语。前三句诗并未提到荔枝,如果象前面分析的那样句句讲荔枝,就会太平淡很多。这正如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不由使人想到春秋时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 而最终导致国破身亡典故。“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也没有机会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