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时候活到80岁真的很罕见,80岁的别称是什么
这个年岁的称谓为杖朝之年、中寿。岁,是年龄的计量名词。语出《汉·曹操·对酒歌》。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1)古稀80岁扩展阅读
未满周岁:男女相同——襁褓,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在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3岁:男女相同——孩提,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3~6岁:男女相同——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7~11岁:男子——龆年,值儿童换牙的时期;女子——髻年,指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
12~15岁:男子——15岁称为志学之年;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
16~20岁:男子——20岁称弱冠;16岁称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20~40岁:男子——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女子——24岁称花信年华,至出嫁称梅之年,30岁称半老徐娘。
50~60岁:男女相同——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70岁:男女相同——花甲(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80岁:男女相同——古稀、杖国之年(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男女相同——耄耋之年,指年纪很大的人。
90岁~100岁:男女相同——鲐背之年,鲐背上的花纹特别像90岁老人脸上的皱纹。
100岁:男女相同——期颐,又可称为“人瑞”,“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他。
120岁:男女相同——花甲重开,花甲是60岁,花甲重开,就是两个60岁。
140岁:男女相同——古稀双庆,古稀是70岁,古稀双庆,就是两个70岁。
㈡ 为什么七十是古稀,八十是耄耋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古稀之年耄耋之年,当然这也是形容老人年纪的年长。但是很多人都不是十分清楚,为何70被称之为古稀,80被称之为耄耋。在古代很少有人能够拥有70岁或者80岁的年龄,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年龄越来越长,所以70岁和80岁相对于来说便是常见的年龄,由于古代并不是如此,所以才会有“自古稀少”的说法。
古人对于年龄都有一定的简称,当然也是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加明了自己的年龄,所以在介绍的时候才有了这样的称呼,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说,很少能够有这样称呼自己,但是放在古代却是非常谦逊的办法,直接诉说年龄或许有着不尊重的表现,所以才会有了当时这样的称呼,放到如今也是为了表达对老人的尊敬。
㈢ 60花甲70古稀80叫什么90叫什么100
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耄耋之年,100岁称期颐。古稀之年是指人到了70岁,已经到了一个很大的年纪,随时可能离去!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古稀之年这词经常出现,这不仅形容人的年纪,也代表老人已经没多久活了,我们要尊重它们。
在中国,有句老话叫“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自出唐代杜甫《曲江》诗中的第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到处欠着酒债,可那是小事,因为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所以珍爱生命才是第一要务!
古稀之年的由来
古稀之年,照字面解释就是自古很稀少的年纪,之所以如此,其实与古代的医疗水平及饮食有关。因为在古代,不仅有天灾,还有人祸,再加上各种意外,50岁都难活,更别谈70岁,所以普通人能活到到七十就是高寿了。
除古稀之年外,其实还有很多词是形容年龄的,比如豆蔻年华(女子13岁)、弱冠之年(男子20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九十鲐背等,这些大家知道即可,其实不用太过了解。
㈣ 60花甲70古稀80耄耋90是什么
称六十岁为“花甲”,称七十岁为“古稀”,称八九十岁为“耄耋”。
一、不满周岁——襁褓。
二、2-3岁——孩提。
三、女孩7岁——髫年。
四、男孩8岁——始龀、龆年。
五、10岁以下——黄口。
六、12岁(女)——金钗之年。
七、13、14岁(女)——豆蔻年华。
八、15岁(女)——及笄之年。
九、15岁(男)——束发、志学。
十、16岁(女)——破瓜之年、碧玉年华。
十一、20岁(女)——桃李年华。
十二、20岁(男)——弱冠。
十三、24岁(女)——花信年华。
十四、30岁(女)——半老徐娘。
十五、30岁(男)——而立之年。
十六、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十七、50岁——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年逾半百。
十八、60岁——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
十九、70岁——古稀之年。
二十、80岁——杖朝之年。
二十一、80-90岁——耄耋之年。
二十二、100岁——期颐、人瑞。
二十三、108岁——茶寿。
㈤ 60花甲70古稀80耄耋90是什么
90也是耄耋,80至90岁称耄耋之年。在古代,人有上、中、下寿之分,100岁称上寿,80岁称中寿,60岁称下寿。所以年轻人庆祝生辰,只能称“做生日”,不能称“做寿”。
古代对人的年龄的称谓如下:
幼学:十岁。弱冠:二十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十、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
1、弱冠
男子20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
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2、而立
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㈥ 七八十岁的老人叫什么
七八十岁的老人叫古稀。
老人70、80岁叫古稀,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但是解作古来稀少,与过去不同了。阅报上都见过百岁老人还侍奉着高堂老母的事,将来这很可能将成为普遍现象。
70岁,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出处
1、唐·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2、明·李贽《观音阁》诗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3、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瑞文端公重瞳》:“公早贵,致位宰辅,寿臻古稀。”
4、《当代》1981年第6期:“他后悔自己的鲁莽行动,年届七旬,古稀高龄了,干么还这么不知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