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类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一个乐观的心态,有健康的饮食,这些都是能够保证我们长寿的前提。那么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长寿吃什么食物好呢?今天三九养生堂的小编就来向你介绍老中医是如何说长寿的秘密的,一起来看一下吧。
和揉腹、推背一样,擦胸也是我国的传统养生方法之一。
每天适时的擦胸,不仅能够调节人体内的胸腺素,而且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效果更佳。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李跃华教授说,擦胸的方法比较简单,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均可。
在温暖的室内,身穿单衣或赤膊,不要穿着胸前有扣饰的衣物,双手互相摩擦稍热后,用左手掌轻轻按在左乳左侧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擦至右下腹,然后再用右手掌从右乳上方,斜推擦至左下腹,如此左右交叉进行。
一上一下是一次,然后一共要推擦30次左右就可以了,在每天早晨起床之后和晚上睡觉之前各做1次,当然,咋子吃过午饭之后也可以加做一次。
另外,保持信仰或友谊让生活更充实。和好朋友在一起分享快乐,能够获得集体感和归属感。随时享受生活的乐趣,是关键的长寿秘诀。
② 长寿村的探索长寿的秘诀
广西巴马长寿与地理、气候、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长寿老人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关。石市长寿老人的膳食结构基本上是“四低一高”:低盐、低糖、低脂肪、低动物蛋白、高纤维。他们吃的是自己种的无污染蔬菜和粗粮,主食是玉米、大米,并配以野菜、红薯等,只吃少量肉。
长寿的环境:
1、空气:在巴马,空气的负氧离子很高,著名的水晶宫、百魔洞和百鸟岩等旅游景点,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竟高达2万到5万个。盘阳河两岸达3000个以上,县城城区的负氧离子也高达2000个以上。
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和“长寿素”。①它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增加肺活量,起到止咳、平喘、袪痰的作用;②它能够改善和调节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功能状态,调节抑制兴奋过程,起镇定安眠、稳定情绪的作用;③它能够促进人体的生物氧化和新陈代谢,能改善心肌功能;④适量的负离子对许多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巴马的瀑布并不多,但森林覆盖率却高达57%,再加上巴马地区的大气受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物质、雷雨、风暴、土壤和空气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电离而释放出的电子,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而形成负氧离子。又由于巴马地区磁场高,是雷击的重击区,最易产生负氧离子。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中老年朋友,每天都到巴马的百魔洞里来“吸氧”,在山泉中沐浴,络绎不绝。
2、可滋泉水:水在五行中对应是水。巴马的水,多是地下水和富含矿物质的山泉水,又称小分子水。可以说,水是巴马的最突出亮点。在巴马,我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巴马的山泉水。当地人告诉记者,巴马的山泉水,你从山洞里打出来,放上一年,水也不会变质。
巴马的可滋泉水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1)天然弱碱性水(酸碱度)PH值一般在7.2-8.5之间。(2)富含丰富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氧化还源电位低;(3)很细,极易进入人体细胞膜被人体吸收;①具有养肤生肌袪除胃炎之功效;②化解肾胆结石;③参加和改善生化作用,增强酶的活性:降血脂、降血压,使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症减轻和消失。④空腹饮用极易吸收,进入血液后,能很快使凝聚成团的红细胞分散开,降低血黏度,促进微循环,减轻或消除心闷、心痛、腿软、气短乏力、头痛、头胀、头晕、失眠、四肢发凉、肢体麻木、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用巴马的水泡茶,可以真正泡出茶味来。不少妙龄少女把巴马水作为柔肤水,肌肤有光泽。糖尿病患者在巴马,每天喝四升水,坚持三个月,血糖恢复正常,这就是小分子水的作用。
3、地磁:地磁对应金,是五行之首,万物之源。为什么巴马地磁比其他地方高呢?这是因为巴马有一条断裂带,直接切过地球地幔层。这条断裂带就在盘阳河地下,断裂带把巴马一分为二(即西山、凤凰、东山三个乡为石山地区,其余七个乡镇是土坡丘陵地区)地球的一般地区地磁约在0.25高斯,而巴马的地磁高达0.58高斯,是一般地区的一倍多。有科学考证:人们生活在恰当的地磁场环境中,身体发育好,血清清洁且循环好,心脑血管发病率低,身体免疫力高,能协调脑电磁波,提高人的睡眠质量。外地来巴马旅居的朋友,会感觉到在巴马睡眠很好,这就是高地磁作用的原因。
4、阳光: 阳光在五行中对应是火。阳光就是太阳光线。到达地球表面的光线分为紫外线、可视光线、远红外线。紫外线对人体最有影响,最有害,它简称UV。在五行中,金与火相克,在高磁场(金)的反作用下,把有害的紫外线(火)反射回去,保留了远红外线。巴马在高磁场的作用下,不仅日照时间平均5小时,而且80%以上是被誉为“生命之光”的4至14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在烈日下,也不会感觉毒辣。远红外线不仅能激活水,更能不断地激活人体组织细胞,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
5、食物:食物在五行中对应是土。巴马的土壤有丰富优质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专家公认,全世界最纯正、最原始的乳酸菌在巴马。九十年代日本专家到巴马,从百岁老人的肠胃液里提取了乳酸杆菌,回国后进行培养用于乳酸奶。另外,巴马的土壤中含锰和锌很高,是其他地区的几十倍。在巴马百岁老人头发中,发现锰的含量是其他地区老人的10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①锰对于血管有保护作用;②是人体多种酶的激活剂;③对血糖血脂血压均有影响,同时锰有助于提高SOD(抗衰老),消除自由基的功能,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锌被誉为“生命之火花”,它与人体80多种酶的活性有关,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须的元素。巴马土壤中含锰和锌都很高,农作物通过吸收土壤里的锰的锌,储藏在茎叶或果实里,人又通过食物吸收而进入人体。因此,巴马的百岁老人无心脏病和脑血栓,绝大多数都是无疾而终。
③ 古今中外寻求长生不老的人有谁
(一)帝王长寿者少,宗教,气功界长寿者多。
长生不老,寿比南山不老松,一直是千百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从古至今人们对长寿问题进行了许多的探索和尝试,古代的帝王为了追求长寿几乎达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
古代的帝王在拥有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如至高无上的权利,能决断别人的生死,光辉灿烂的宫殿,用不完的金银财宝,美女如云,等等之后,更想拥有寿命,并想与天同寿,以永远享乐人间。
从我国古代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开始,就千方百计地寻求长生不老之法,他广征灵药,遍采仙方,。他听说渤海上有三座神山,山上住有仙人,并有不死之药,于是他不惜耗费巨资派徐福带童男童女数千人渡海东行,去寻找那虚无飘渺的神山仙人,长生不死之药,结果终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徐福不知去向,秦始皇只活了四十九岁就死了。
英雄一世的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战场上金戈铁马,叱咤风云,到了晚年也追求起长生不老之药,他吞服了西域僧人炼的金丹,服后水银中毒,消化器官腐烂而死。终年仅53岁。
自前汉时期起,汉武帝刘彻遵方士之言,祭示灶神,说把丹砂炼成“黄金”,可以长生不老。从汉代起到唐代炼丹之术相沿不衰,一些人认为“金性不楸”所以滥服金丹以求长生,结果适得其反,从唐代宫庭来说宪宗,穆宗,敬宗,宣宗等都是因吞服金丹中毒而死的。后来我国的传统的宗教道教总结了以前的失败的教训,得出结论,说“丹”不在人体外部,人的自身体内就有“丹”,所以道教的主要的功法就是修炼人体内的“金丹”,以求长生不老。这也是从失败中总结教训。
到了近,现代国内外的许多的科学家对长寿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关长寿方面的理论。其中有神精内分泌学说,自身免疫学说,细胞分裂学说,生物钟学说,误差学说等等,同时也研究出人类寿命的极限。
前苏联也有有一个研究长生不老的计划,一名叫域陀夫的苏联男子已144岁了,但看上去外貌尤如65岁,这完全是由于他在过去的42年之中接收了苏联科学家长生不老的药物实验,才使他白发变黑,牙齿重新长出,身体日益强壮。这种药物还在实验阶段,最后的结果还不知道。
从古至今许多人对人类的寿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有不少,那么宗教和气功在长寿方面的作用和理论又如何呢?国内许多人在学炼气功,并将长寿的希望寄托在此,那么气功能否是人类真正地打开长寿大门的一把钥匙呢?我国传统的道家功法在长寿方面有没有值得研究的地方呢?笔者认为无论是气功,还是传统的中医理论经验,还是道家的功法在长寿方面从理论到实践都有许多的成功之处,值得深入的研究。
当今的科学家认为人的最高的寿命应当是相当于性成熟的8---10倍。人类`的性成熟在14----15岁,则人类的最高的寿命应当是110----150岁之间;或者人类的最高寿命相当于生长期的5---7倍,人类的生长期约为20----25岁,所以人类的最高寿命应当在`100----175岁。
在我国一些宗教和气功修炼有素的人士他们当中确有一些长寿的人,其寿命也超过了现代科学家推算的人类的最高的寿限,即超过了100-----175岁,或是达到了科学家予期的寿命。
道家的鼻祖老子就活了二百左右岁。老子,姓李,名耳,传说是楚国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史(掌管国家档案的史官)。据【史记。老庄中韩列传】中记载,“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老子最著名的文章“道德经”,是我国哲学史上和气功史上的名著,里面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这句名言高度总结了宇宙万物发生发展的规律,老子是我国春秋后期的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道教的开山人和气功大师。老子也具有特异功能,曾培养出许多有特异功能的学生,这也有史料记载。同时老子也是我国的高寿者之一。
晋代的孙逊,他所开创的道派为净明派,,精通道家的“天元丹法”和“地元丹法”,同时他又是一位博学者,兼通法术,神方,天文,地理,等。传说他能“点瓦砾而成金,”济世救民。他的主要著作有“灵剑子”,“石函记”等。他的寿命为136岁(公元239----374年)。
兴于唐宋的道家内丹的另一门派,为文始派,创始人为陈撰。他擅长内外丹法,睡功及僻谷等,对易学有较深的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宋代及其以后影响很深远,宋代理学的开山人周敦颐的“太极图”来源于陈撰,绍康节得陈撰之传而著“皇极经世书”等。陈在丹道,养生,易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寿命也很长,为118岁(公元872----989年)。
我国道教的内丹派的北宗是以王重阳为首的七人,号称“北宗七真,”平均寿命为65.3岁,其寿命不算太高;但“南宋五祖,”的五个人其寿命都在百岁以上,
元代的气功大师张三丰活了160----218岁;被称之为神仙的吕洞宾活了200多岁;在近代我国的李庆远活两256岁(1679----1935),他既擅长武术又擅长气功。有人说我国唐代的惠昭和尚是世界的长寿冠军,他活了290岁。他的寿命超过了曾被世界认为最长寿者之一的英国的费姆。卡恩,他活了207岁,和日本的满平,他活了242岁。据[历代高僧生卒年表]中记载:“惠昭,男,526年生,816年卒,终年290岁。”在[中国名人大辞典]中也有对他的记载:“惠昭自言姓刘,为唐幡阳王之曾孙,年纪290岁。广求为弟子,遁去,不知所终。”他是不是就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呢?
相传我国古代的彭祖活了八百余岁,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个传说,在我国的一些史料中对的彭祖其人有记载,,我国古书[世本]中对彭祖就有记载,说他活了八百余岁。`晋代学者葛洪在他撰写的[神仙传]中,特别为彭祖立传,该传见[太平广记]第二卷中,葛洪在他写的{彭祖传}中说,彭祖在殷末时已有767岁,曾引起殷王的极大的兴趣,特派人去向他请教长寿之道,于是彭祖就发表了一大通议论。大谈他对长寿的看法。彭祖颇擅长气功和养生之道,在气功方面有著作,即有名的彭祖长寿功法,彭祖服气法。正因为彭祖擅长气功和长寿之道,,所以寿命高达八百岁,堪称千古奇人。那么彭祖是不是就是古今中外最长寿的人呢?
据我国的一些文件资料等记载,比彭祖长寿的人还有,在我国的[佛祖统记]和[五灯会元]中记载,说宝掌和尚活了1072岁,这是有卒年可记的世界最高的寿星。
现在一提到寿命超长的人,人们往往不相信,有的人将其视为怪异,或当作传说看待。以上所列举的长寿者都有古代的文献记载,不能只当作传说看待。在佛,道教的气功修炼有术的人当中长寿的人确实较多,年过百岁者不足为奇,二百岁以上者也大有人在。现在的科学家予测一般人的最高的寿命在125---175岁之间,它为人的成熟期的5----7倍,但李庆远和惠昭活了二百多岁,远远地突破了科学家所说的人的最高的寿限。这也说明气功在人的寿命方面确实有相当的突破。有许多的宝贵的经验值得人去探索,研究。
笔者认为宗教(主要是佛道教)和气功在人的长寿方面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气功修炼者和佛道教人士十分强调要有道得修养,主张行善积德,不能损人利己,实际上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世界观与人的寿命也有极密切的关系。古`人早认识到道德与寿命的关系,我国古代的大圣人孔子早就提出“仁者寿”的观点。大意为有道德修养的人往往健康长寿。而我国和世界上的高寿着者往往也都具有许多`的优秀的品格,如品德高尚,不计较名利,生活上知足常乐,心胸开阔,大公无私,与人相处的和谐等等。宗教和气功的修炼人士把一个人的道德的修养放在第一位,认为德高功才能高。道德包括的范围很广,小到为人`处事,的准责,大到对宇宙万物规律的认识,一个人世界观正确,做事才能符合自然的规律,这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也才能长生下去。(一
④ 古代中西方寿命文献
西方千年长寿研究
自古以来,有无数先人探索长寿之路,破解衰老之谜,并给出相应的方案与解说。本文按历史的常规,将西方文明对衰老和长寿的研究罗列为八个历史时期分述如下。
1 古代
人类的思维演变先后经历过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阶段、科学实证阶段。在人类历史文明的先端,远古人的思想都处于神学阶段。他们对众多现象,都用超自然的神来解释。他们认为神控制着人的健康与寿命。这一思想影响深远,许多现代人还残留着这些思想。古代的神话、传说、原始宗教很明显渗透这些思想。
在西方文学的长河中,有许多文学记载人们想长寿的梦想,其中在神话《黄金世纪(The Age of Gold)》中描述的天堂般生活景象是:那里住着一群幸福的人们,生活富裕和平,且永远年轻,当他们死去的时候,毫无痛苦就像睡觉一样安然离开人世。这呈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长寿的渴求。但绝大部分的神话与传说都向人们展示上帝控制着人类的寿命和健康。例如在古巴比伦王国璀璨的Gilgamesh史诗中,述说了Gilgamesh追求长寿没能成功的故事。这个故事暗示了人们要成功克服死亡的第一步就是要控制睡眠。
世界第一畅销书《圣经》,无疑对西方人早期的思想最有发言权了。它的内容涉及很广,时间跨度大,前后几乎包括2000年的历史。在《圣经》里,传说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天堂中,受蛇的引诱,偷吃了知识树上的果子,被神逐出天堂,给人类带来了原罪和死亡。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上帝控制着人类的健康与寿命。《圣经》中记载了许多长寿者,其中人类的始祖亚当活了930岁,在大洪水灭世后人类的新始祖挪亚活了950岁,在《旧约全书》中记载的玛士撒拉活了960岁。现在玛士撒拉已成为长寿者的雅称。《旧约》和《新约》里都表达长寿是正直品质的一种奖赏,但上帝掌握寿命。
公元前1900年,汉谟拉比法典(Hammurabi)由巴比仑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含有很进步的法律观念和惩罚观念,表明古代巴比伦的医生是遵循一定法律行医[1]。法典中记述了一些祝寿的词语,“埃及这位伟大的神君对命运的决定胜过其他人的决定,他是神中之圣,领导一切,使我长寿。”
2 希腊--罗马时期
希腊罗马学派的出现使得原始的医学开始了根本性的转变:从神性走向了科学。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了自身,长寿与衰老的原因不再被迷信地认为被超自然的神所控制,而是用体液学说来解释。这一时期,希腊罗马人才辈出,群星闪耀,造就了医学的鼎盛时期。
公元前5世纪,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crates, BC460-377)提出了“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体液组成,它们分别具有热、冷、干和湿特性[2] 。他认为这四种体液的流动维系着人的生命,它们相互调和,平衡。如果平衡破坏,人就会生病。他还将人生分成四个阶段。童年是热和湿的,青年是热和干的,成年是冷和干的,老年是冷和湿的。他有很多经典医学名言,他曾说人间最好的医生乃是阳光、空气和运动。
被但丁称作“智者中的大师”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BC384-322)是希腊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是一位网络全书式的天才。他认为老年的死亡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他的宇宙学说认为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由这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注定要死亡的,而天体则由以太组成,是永恒的和不消亡的。受希波克拉底的影响,他认为老年是不正常的冷和干,他还把老年人不断减少的“先天之热”比作易吹灭的微弱火焰。他在《论青年与老年·生命与死亡·呼吸(On Youth and Old Age, On Life and Death and on Respiration)》一书中详细论述了衰老与死亡的理论,认为保持热量对于维持衰老时不断下降的生命活力是必要的。他提出的“凡是动物生长发育期长的,其寿命也长”观点,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3]。
西塞罗(Cicero,BC100-43)是罗马僧侣统治集团中最著名的议员。在他的《De Senectute》一书中,这位伟大的共和主义者用对白的形式宣传他的观点:“稳定的老年时代根基于稳定的青年时代;老年人由于其令人不快的习性而不能与青年人合群,这正是他们的缺点所在。” 西塞罗对老年人消极的方面所作的论述是极其精辟的。他的书籍被认为是代表文明的经典论著。
塞尔萨斯(Celsus,约BC100-100之间),罗马医药网络学家。西方医学界把他与希波克拉底和后来的盖伦并称齐名。他的书目前只有医学部分仅存,名为《论医学》,共8册,大约写于公元25至35年,该书记述了古希腊至罗马的医学经验。他提倡多种养生方法,推重适量运动、旅游、乡居、节制性生活、注重气候,环境的变化、水浴、水土养生法和情志调养等来保持健康和长寿。
盖伦(Galen,129-199)是古罗马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医学大师,仅次于希波克拉底,被誉为“内科医学的王子”,他造就了古希腊罗马的医学繁荣。他总结了希波克拉底以来的成就,创立了自成体系的医学理论。他认为人生来有一定的内湿,然后不断干掉,当内湿耗完时,人就会死亡。内湿干掉的过程,也就是衰老的过程[4]。他认为生物在胚胎时期已开始衰老。他认为在干的过程中,组织和器官开始形成,同时身体生长和发展,到成年后,平衡发生了转移,干的过程由有益变成了有害。于是内湿就干掉,因此身体就变得越来越冷。盖伦的衰老理论隐含了如果一个人能保持内湿,那么他就能长生不死。
3 犹太—阿拉伯时期
这一时期很大程度上是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思想,尤其是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医学思想。
阿拉伯时期著名的炼金术大师是贾比尔·伊本·哈扬(721-815),他所开创的炼金术传统抛弃传统炼金术的神秘主义成分,是近代化学的先驱[5]。另一位炼金术大师是阿尔拉兹(约850-925年)他继承了贾比尔的炼金术传统,注重化学实验,少谈神秘之术。阿拉伯炼金术是化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是后来的化学的基础[5]。
阿维森钠(Aviceman,980-1037)是阿拉伯医学之父,他的衰老解说是以盖伦为基础。他认为干的过程开始于胚胎时期,到生长发展未端(大约30岁)都是有益的,到后期是有害的。他认为内湿是身体的油,就像灯油,可以产生火焰。如果内湿燃烧完,内热就会消失,因此衰老的身体就会变得越来越冷和干。内热的丢失是衰老的原因[2]。像盖伦一样,阿维森钠对用医药来阻止衰老的进程持悲观态度,但他指出长寿是一个合理的医学目标。
Moses ben Maimon又称为Maimonides(1135-1204),他的思想方法是亚里士多德式的。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圣经评论家,他继承盖伦的衰老理论。他善于独立思考,并勇于指盖伦的显而易见的错误。他建议老年人生活节制,避免操之过急,要定时就医,讲究卫生[6]。
Arnals de Villa Nova(1235-1311),是一位头脑敏锐,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外交家和医生。他的《保持青春,推迟衰老(The Conservation of Youth, the Retardation of Aging)》一书写于1290年。Drummond于1544年翻译这部书时写道:“凡有幸通读这本书者必受益非浅。”[6]他信奉了盖伦的医学思想,认为衰老是因为冷干体液增加所致,同时也可用内湿来延缓衰老。
4 中世纪
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大学和医学学校,这为医学的大众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人文主义逐渐取代教条主义而步入主流。
罗格·培根(Roger Bacon,1214-1294)是近代实验科学的思想先驱,他主张靠实验来弄懂自然科学、医学、炼金术和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罗格·培根对衰老的解说和阿维森钠是一样的[7]。两者的不同就是培根认为内湿的丢失是可以中止,甚至可以逆转。这两个的武器就是养生学和药理学。培根的养生法并没有偏离传统手段,例如控制饮食、体操运动、呼吸、排泄、性生活、休息和情绪等方面。为了补充内湿,培根把希望寄托在药理学上,像中国道家的葛洪一样,培根列出了许多具有神奇效果的抗衰老的药物,例如珍珠、珊瑚、迷迭香、芦荟、毒蛇肉、鲸鱼、黄金和成年雄鹿肝。现在的实验证明其中一些物质确实有延防衰老的效果。
13世纪,英国学者劳伦斯(Lauyens)提出了“油灯衰老学说”,即将人类的生命比作油灯的火焰一般,人到暮年后,一旦油尽了也即老化与死亡。
Zerbi G(1455-1505)于1489年在罗马出版了《Getontocomia》,在书中他总结了盖伦的观点,回顾并评述了阿拉伯人的贡献,并列出了老年人300种常见病,是第一本关于老年病理的书籍。他的观察非常精细,有57章专门讨论了推迟衰老的方法,其中包括临床处方。有关长寿的讨论、占星学的影响、老年人疗养所的位置、保持健康的饮食疗法等,并列出了一些经验方剂[8]。他写到:“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寿限则不确定。”他认为只有对老年人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迟衰老。
5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思想的解放,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复兴加快了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衰老的研究也日渐深入。自此,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进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崭新时代。
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的自我画像的复制品已有500年历史,它是老年人的象征[9]。画中的达芬奇,灰白色的须发平滑流畅,目光犀利,透人肺腑。某些油画家常把老年人画得呆滞刻板,但这幅画则以他本人的画法勾出了老年人的一般特征,使人类衰老的外表被他的神来之笔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目了然。
Granach创作的油画“青春的源泉”,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高傲自大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老年人问题是它抨击的主要对象。画面展现出各种运输工具载着枯朽无用的老年人去寻求仙水治病,而后变得年青、快乐并穿着得体的衣服。返老还童的治疗见效如此神速,性机能亦马上得到了恢复。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夸口返老还童的魔力将使衰老现象永远消失。Cranach以画家批判性的目光看待这些,画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画面,这对歪曲生物学法则的人是一个辛辣的讽刺。
M.Ficinus(1433-1499)通过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沟通了阿拉伯时代与现代的联系。他写了论长寿的《De Triplici Vita》一书,其中列举的养生措施虽历经过数个世纪亦无何变动[4]。在书中他谨慎的补充道:“人们应当每7年找占星学家商量一次,因为根据占星学的理论,人体的结构在此时期会有规律的发生变化。”
1534年,T. Elyot先生出版了《The Castel of Healthet》一书,提倡谨慎进食。告诫人们:“要牢记老年人应少食多餐,他们进食的情况就像点燃的油灯,当油灯将耗竭时添油不可过多,速度亦不能太快,只能适当才能维持油灯长燃不熄。” 这部杰出的著作比衰老研究的倡导者L.Cornaro所写的有影响的论文和书信早25年。
Luigi Cornaro(1467-1565年)的长寿理论是假定每个人生来就有一定量的内湿,然后随着人的各种活动慢慢的消失。他提出长寿养生法,认为每个人只要在生活习惯改善,就会长寿。长寿之路的主要绊脚石是疾病,因为它能加快内湿的消失。他长寿理念是有节制的生活。他认为有节制的生活是保持四种体液平衡,从而阻止任何疾病,从而高寿。他认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有节制的生活[10]。
德国最著名的文艺复兴改革者帕拉塞萨斯(Paracelsus,1493-1541),是一位有非常个性,才华横溢的又颇具争议的人物。他认为生命是一个化学过程。他认为疾病是由于“生基”发生了机能错误,死亡则是由于失去全部的“生基”,他告诉人们可以像分析化学药品那样来分析人的疾病。他在药理学发展和把生理学作为化学过程来研究上作了很有价值的贡献。
著名的Sanctorius(1561-1636)是Paa的医学教授。他的著作出版于1614年,对整个欧洲有很大的影响。他是研究机体代谢活动的先驱。他推论机体“精气”的衰败和“普遍的纤维性硬化”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原因。这一思想与20世纪的细胞内容物的变化引起细胞病理和死亡的理论很相近。
法国Montpellier大学的名誉校长Fancois Ranchin在他的《医学手册 (Opuscula Medica) 》一书中详述了自己对于衰老问题做出的卓越观察。其中有一章他用拉丁文专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达138页之多。他描写了在破旧的温室中对衰老植物生长情况所做的观察。
这一时期在老年医学方面的最重要人物是John Floyer(1649-1734)先生。英国著名的内科医生,在牛津大学研究医学。1686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他编写的《老年保健学(Medicina Gerocomica)》是第一本关于衰老的英文著作。他信仰盖伦和培根,他很多养生法都来自培根,他劝诫人们凡事需要节制。他最得意的长寿秘方就是按照老年人的体质来进行适当的热水浴或冷水浴。有些人,如Charcot认为他的这本书是老年病学方面的第一部现代教科书。
6 17世纪
17世纪是一个天才辈出的世纪。布鲁诺等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思想的自由。人们遵循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解剖学家所赋予的前所未有的发展精神,医学知识的积累为人类对生命地认识逐步深入到更高的层次做了准备。同时,人类在认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的哲学思想上的进步,加速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年)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马克思把他称作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的长寿和衰老理论大部分来源于亚里士多德和盖伦,他对衰老的解释是活力论和体液论,他置换了内热和内湿,而用了精气,相当于中国的元气一样[11]。这种精气是身体必需的,它能逃逸到空气中去,很可能耗干液体和燃烧完身体的油。为了延缓身体动力的消失,培根给了很多建议。(1)精气必需保存,一些药物,例如鸦片和硝酸钠能阻止精气消失。(2)一些草药能滋养并加强一些重要器官,适当的养生法(饮食、锻炼)可以促进营养的消化和吸收。(3)引起衰老干燥的过程能被一些按摩和特殊水浴法阻止,周期性地吃草药和泻药可以吸收新的生命力和排泄旧的生命力。培根的长寿实践创新是就是置换重要器官(肾、肺等)来治疗疾病。在如今已是普遍的现实,譬如人工呼吸机、人工肾等等。
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年)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生理学家。他与培根一样都致力于知识的实用性,都相信科学能改善人类的环境。他强烈意识到人生是短暂的,艺术是持久的。因此他非常渴望长寿,他想活过100岁。他认为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他尝试过Cornaro的养生法,甚至更细腻,有点像道家的饮食法。他的伟大创新是将人的身体比作机器,所有的功能都可以用机器来解释。他满怀希望地认为有一种药能冶衰老。他的《论人类》是生理学的一个里程碑。他强力地推动了现代生理学实验的发展[12]。
Richard Lower是英国内科医生和生理学家。他在1650年用狗做了第一个成功的动物换血实验。Jean Denis是法国的内科医生,他首创探索了人和动物的换血实验,想通过年轻的血液来让衰老的器官返老还童,但没能成功,而因此受到诉讼,被禁止做类似的实验研究[6]。人类输血的实践直到19世纪初才有进一步的发展。
7 18世纪
法国启蒙运动再次加快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长寿被视为一个在将来很快实现的目标,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长寿乐观派。
以雨天用风筝采雷电闻名于世,而被誉为“现代普罗米修士”的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所有的疾病将会得到预防和冶疗,连衰老也不例外。他预期人的寿命将会超过史前的记录甚而达到1000岁[13]。富兰克林非常渴望自己活得足够长,以期望奇迹的发生。他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想看看100年后的美国。他从淹死的苍蝇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复活,想到自己的生命再生。他愿意以任何可行的方法“死去”,然后浸在马德拉白葡萄酒中,度过很长一段时间,然后被来自祖国温暖的阳光唤醒。他设计的冰冻实验计划将人冰冻在寒冷的地带,然后解冻复苏,使人能活任意长的时期。
富兰克林的朋友兼医生Fothergill于1792年出版了《人生保健守则(Rules for Preserving Health at All Ages)》一书。他告诉人们性情要温和,应当与年青人作伴,注意消除老年人容易出现的沉重心思。
Benjamin Rusu是另一位颇具天才、兴趣广泛的美国人,曾对老年病做过细致的观察。按照Buffon 的传统观点,他承认人的寿限。在《医学探索与观察(Medical Inguiries and Observation)》一书中,根据对老年病的观察和治疗,他用一整章的篇幅专门论述了老年人机体和精神状态变化的特点。他受当时技术的限制,强调遗传、性情、精神活动等是影响长寿的因素。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观察到所有老年人的死亡都与疾病有关,几乎没有谁真正“老死”。他的著作反映出他的见解和临床观察的深度明显地局限于病因学方面。
葛德文(Godwin,1756-1836年)是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葛德文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的力量和真理的万能能永恒地促进知识的发展,这些知识能够用来改善人种,他推想人通过精神影响物质来延长寿命。他认为人的不断完善能克服死亡。他认为道德败坏、精神和情绪不佳都能引起衰老。他认为好的情绪能冶疗身体的不适,不快乐的情绪能导致器官的疾病。他提倡心理冶疗。这种心理冶疗不同于现在的心理冶疗是以意识为主,而不是以潜意识为主。他还认为正确的思考和良好的生活起居能长寿,不死的秘诀是欢乐、清醒的头脑和仁慈。他相信只要有长寿的信念和乐天的脾性就能延年益寿[14]。
孔多塞(Condorcet, 1743-1794)是现代社会学创始人之一。他相信发展,认为历史是进步的,此时的世界才刚刚昌盛,并有伟大的前景。他是长寿的乐观派。他长寿的三个理论基础是:(1)改善环境(2)获得性遗传(3)医药科学的迅猛发展。像19世纪的保健学家一样,他认为疾病主要原因是不纯的空气、工作过量、不明智的饮食和暴力情绪[15]。他认为随着理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调整,人的寿命将会延长。知识和道德能够代代相传,因此能完善人种。他把长寿的希望寄托在医药的发展上。他认为内科医学能使身体处在永久的健康状态,这就像制造钟表的技师通过他的技能使钟表处在完美状态。孔多塞的这种乐观长寿很快影响了他的那个时代。拿破仑也在1817年宣称科学的发展将会无限地延长人的寿命。
8 19世纪
19世纪,人们逐渐认识到衰老与疾病的关系,并深入研究衰老的真正的原因,为20世纪全面研究衰老进一步奠定了基础,破解衰老之谜的大船高高地扬起了远航的风帆。
1804年,爱丁堡的John Sinclair(1754-1835)先生出版了他的4卷大部头杰作,其中扼要地论述了在他以前探索衰老问题的著作的主要思想,并包括了1800年出版物的文献目录。他对于经典著作的翻译、统计学的评述、同英国知名人士的通信,以及对衰老研究的整个知识掌握的程度都是超群的[6]。
1817年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和解剖学家Anthony Carlisle(1768-1840)先生出版了他的《论老年疾病(Essay on the Disordes of Old Age)》一书,作为献给伦敦皇家外科医学院的礼物。他建议年青人应采用良好的养生法以延年益寿,他描述了导致衰老的一些常见病,认为60岁是衰老的起始点。他对于老年外科问题所做的评论被编入第一套专科论文集中。他指出:“高龄者不宜做危险性很大的手术”,因为他们老年人体质的平衡能力和活力已下降[8]。
英国学者伽尔顿(Galton,1822-1911)经过观察指出不同年龄的老人具有不同体格状况。温德特(Wundt,1822-1920)研究了高龄动物许多方面的特点并与幼龄动物作了对比。
1839年,德国Carl Canstatt (1807-1850)出版了论老年病学的著作。此书被赞誉为这一领域前所未有的杰出论著。与衰老理论有关的事实,只要符合逻辑他就完成赞同。他认为个体细胞的死亡意味着不可替代的普遍的分子死亡。四年后,Jean Martin Charcot(1825-1893)在巴黎La Salpetriere开始讲授老年疾病。他是一位远见卓识的老年病医师,发现某些老年性疾病潜伏期很长,最后才发展成为病理改变[8]。1867年,他出版了享有盛名的《论老年人疾病的临床教程》。他在书中写道:“今天我能开设的一般特征,并提醒大家注意最常见的老年疾病。”
1869年,法国内分泌学创始人布朗塞卡(C.E. Brown Sequard,1817-1894)指出,用男性生殖腺(睾丸)浸出液注入人体内可抗衰老,并最先在自己身上进行了实验,宣称该方法确实使自己感到返老还童,精力充沛。这方法曾轰动一时, 广为流传。
1899年,俄国学者鲍特金(1832-1889)对2240名老人作健康检查分析后宣布,疾病不是引起衰老的真正原因,他认为人由于衰老才易患老年病,这一论断,第一次深刻地揭示了衰老与疾病的关系,从而使得人们研究方向的研究方向发生转变,更加注重老化原因和机制的研究。
总之:从远古到20世纪初,西方文明对长寿的实践和衰老之谜的解说主要走过了两个阶段,即神学阶段和形而上阶段,在这漫长而曲折的探索中,有许多闪光的思想和理念,值得当今衰老研究和抗衰老生物医学研究合理地继承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