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商人找华山女道长曹祥真买药方,曹:我看病不要钱,你们要收钱的
2014年12月05日清晨,当代著名坤道曹祥真大师驾鹤仙逝,享年92岁。
关于曹祥真大师, 一直有不少故事在华山各大道观之间流传。
尤其是在她年近九十之时,还一直游走于华山诸峰之间,爬起陡峭的华山来,比年轻人还迅捷,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想拜访她,往往都找不到她。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1946年3月的一天清晨,晨光微曦中,陕西渭北长市口村的村头,两个带行李的人正在快步向前赶路。看模样,这两人像是要出远门的母子。
母亲大约五十四、五的年纪,儿子看上去不到二十,长得高挑秀气,虽然衣着朴素,但却给人一种清新大方的印象。只是细看之下,这个脸皮白净的小伙子在被人盯着看时,小脸蛋上会露出一种女性特有的娇羞。
虽然已是三月了,渭北高原初春的风,仍然像刀子似地割着人的皮肤,让人仍然冰冷刺骨。这对母子不停地赶路,整整走了一天。
眼看天就要黑了,母子俩走起路来也是一瘸一拐的,不用问,两人不但累极了,而且脚底也起了许多血泡。但即使这样,两人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仍然坚持朝前方走去。
这一天里,这对母子饿了就拿出身上带的窝头啃几口,渴了就在河边捧一捧生水喝。走了一整天的路,两人实在太累了,便在一户人家的场院里找到了一个麦秸垛,靠在边上休息起来。
不想这户人家养了只恶犬,听到两人的动静,冲着两人“汪汪……”叫唤起来。
听到狗叫声,这家主人点着一支“油苇子出来查看,见是一对路过的母子俩靠在自家的麦秸垛下休息,于是生心怜悯,将这对母子让进了家,让他们今晚就在自己家的柴房过夜,还给年轻的儿子拿来了一块山羊皮,让他们晚上盖在身上。
母子二人千恩万谢,等房主走后,便用羊皮盖住半个身子,躺在柴房的干草堆上,看着天边眨着眼的星斗,低声地说起了悄悄话。
母亲摸着“儿子”脚问:“闺女,走了一天,脚一定痛了吧?把脚放妈怀里,娘给你揉揉!”
这时,“儿子”也摘下了头上的白毛巾,露出了一头秀发——原来她是位长相姣好的姑娘!
姑娘听母亲这样说,爽快地答道:“娘,俺不累!爹死后,你为了把我拉扯大,受尽了那些叔叔伯伯的欺负,吃了那么多苦,我都看到了。咱们这次去华山当道士,就可以离开那些欺负咱们的人,就有好日子过了!为了这,我什么苦都能吃!”
听了女儿的话,母亲忍不住抚摸着女儿的头,想起了丈夫去世后,自己这个带着女儿的寡妇,在宗族里受尽了欺凌。
要不是在这俗世中确实待不下去了,自己又怎么会产生去当道姑的想法呢?只是女儿年纪轻轻,她能过得惯这种远离尘世、青灯黄卷相伴的修道生活吗?
在第二天的中午,这对母女终于走到了华山脚下。她们初到华山,人生地不熟,没有一个可以安身的角落,两人只能住在山间一座破败的野庙之中,后来又搬到了华山顶上荒废已久的紫气台居住。
这里环境异常清苦,但身穿男装的女儿曹群英对母亲却照顾得无微不至,化来的斋饭首先一定要让母亲吃饱,从来不曾怠慢了母亲。两人的遭遇,引起了在华山修行的梅嘉瑞道长得注意。
梅嘉瑞道长修行多年,但母子二人同时出家修道的却是头一次遇到。询问了两人的经历后,这才知道那个后生原来是个女儿身,只是当时兵荒马乱,为了方便而女扮男装的。
梅道长对这对母女考虑问题的周到很是欣赏,同情这对母女的遭遇,更加钦敬母女这对向道的决心,于是将两人收在门下。
梅道长收下姑娘后,将她的名字由”曹群英“改为“祥真”,从此“祥真”便成为道教华山第二十二代弟子。祥真的母亲则被梅道长介绍到华山全真龙门派的一处道庵修行,其师为其起道名“高理”,为龙门第二十七代传人。
从此这对母女便在华山落足生根,祥真便跟随梅嘉瑞道长在紫气台道观清修炼养,开始了她的求道之旅。
从此以后,祥真每天早晚诵习《道德经》、《南华经》等道教经典,青灯黄卷,晨钟暮鼓,修学参悟,矢志不渝,对道义、道理之信仰与日坚定。
在修道的同时,祥真也跟着梅道长学习起了道门医术。为提升自身医疗技术,医治更多病人,减轻患者的痛苦,她主动在太白深山闭关将两年,专心修炼。这两年间,她住的是山庵庵,盖的是干野草,吃的野草树芽,喝得溪水雪水,意志始终坚定不变。
建国后,华山成立了服务社,曹祥真被安排到华山服务社工作,负责接待香客和游人。
尽管服务社的工作十分繁忙,她仍然坚持日诵功课,朝夕礼拜,从不懈怠。大到节日庆典,小至布坛法事,无论是行止仪范,又或是清规戒律,她都能够遵古制而行,持守不渝。
渐渐地,她的声望逐渐在远近信众和道教界传播开来。每逢华山庙会和诸神诞辰之日,朝山的善男信女云集道观内,道观中的香客和游人也是络绎不绝。
1984年4月,华山道教协会成立,曹祥真被推选为副会长。刚赐上任,她便遇到了华山仙姑观被暴雨灾害导致的山体滑坡淹埋的事故。
当时华山各个道观都不富裕,修复仙姑观的难度很大,虽然协会四处求援,但收效甚微。
1986年,她亲自前往北京,将华山道教协会遇到的困难告诉了政府,政府了解这一情况后,为华山道教协会解决了二十万元人民币的经费。
曹祥真用这笔资金修复了仙姑观,多下来的钱则给山上部分不通电的道观通上了电,极大改善了华山道众的生活条件。
“白云宫”位于华山白云峰上,是唐玄宗为其妹金仙公主所修的一所道观。这里四周都是悬崖绝壁,山道崎岖,观中建筑和神像破损严重,曹祥真一边清修,一边筹划白云宫的修复工作。
她在华山道教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四处化募和善信的捐助,“白云宫”道观得到了逐步恢复,如今已成为华山上的一座香火鼎盛的大观。
曹祥真深知要想弘扬道教,就要弘扬道教的“以医弘道”精神,济世度人。于是中年的她,拜著名道医李师通道长为师,学习中医针灸。学成归来后,她在华山为往来香客治病,济世度人。
白天她上山采药,晚上则诵读道家经典。由于医术精湛,她一生治愈了无数病人。
曹祥真有一个治疗“盘龙疮”的秘方,非常灵验,远近闻名。这也引起了一些商人的兴趣。有一次几位商人来到华山找她求取药方,答应只要拿出秘方,便给她五十万元的好处费。但这些人却在曹祥真这里碰了一鼻子灰。
商人们不解地问:“你的药方是给人看病,我们买去也是给人治病,没什么区别,你为什么不卖呢?”。曹祥真义正言辞地说:“我用这些药方看病不要钱,你们用这些药方给别人看病是要收钱的!”
八十年代,曹祥真当选为华山道教协会会长之后,依然奉行道家慈爱精神,爱国爱教,心系家国,胸怀众生。
生活上她一直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仍然保持着吃饭时碗里不剩一粒米的习惯,始终保持一种清静澹泊、寡欲的生活方式。
她说《道德经》要求修道者节欲、崇俭,“五色”、“五音”、“五味”等物质享乐都足以诱发人的欲望,各种奢侈浪费现象大多是人们追求享受、放纵欲望造成的。
因此“去甚,去奢,去泰”,过安贫乐道的生活,才是一个修道者应该做的。
曹祥真一向安贫乐道,淡泊名利。身为华山道协名誉会长,她却不太喜欢与人接触,而是认为“花开自放香,何必去风张?”,常年在华山大上方潜心修道。
华山大山上方洞穴众多,曹祥真经常隔一段时间就换一个洞进行修行。每次选好一个修行的山洞后,曹祥真只带着很少的食物和水进洞。在她看来,修行就是要吃苦的,只要带着够维持生存的食物和水就够了。但是年近九十的曹祥真不但身体一点毛病也没有,身子骨甚至比年轻人还硬朗,爬起山来健步如飞,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想拜访她,往往很难找到她。
为了向海内外全面展示华山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悠久 历史 ,2012年8月20日,香港凤凰卫视一行15人来到华山景区,准备拍摄一部华山道教文化专题片。
华山道教源远流长,闻名遐迩,位列道教十大洞天的第四洞天,是一处道教圣地。尤其是源于华山的道教全真华山派,出现过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在民间拥有极大影响力的道教高人。
这一次,凤凰卫视选择了华山峪大山上方和玉泉院进行拍摄。在拍摄过程中,他们意外地拍下了曹祥真道长在华山顶上如猿猴般行走的珍贵影像。
摄制组的导演和摄像想追上去近距离采访曹祥真道长,但曹祥真道长只是回头对他们微微一笑,便消失在了白云深处。
事后,凤凰卫视将拍摄到了这段内容,以《华山隐藏大侠! 90多岁女道士山谷中闭关修炼, 仙风道骨可飞檐走壁》为题在其官网播出,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兴趣,视频播放量几天便突破了百万。
2014年的十月的某一天,曹祥真突然提出让弟子回道观给她升还曹官文,弟子们当时并没有在意。 不想几天后,曹祥真便一病不起。
陕西省道协、华阴市领导赶来看望时,她睁开双眼微微点头致谢。十月十四日凌晨,曹祥真羽化仙逝,享年92岁。
曹祥真入道七十年,从一个小坤道,修行成一代名师。她弘道爱国,一生行医治病,济贫救人,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道教事业。
在担任华山道教协会会长期间,她组织修复了仙姑观,整修了上山的道路,改善了道众生活条件,为华山道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的功绩,信众们不会忘记,华山也不会忘记。
高 善:《心路历程中的明灯:缅怀曹祥真大师》
张建歧:《慈惠柔和,持戒不渝——访当代著名坤道曹祥贞大师》
㈡ 邱裕松有几个徒弟
弟子遍布全国各地。
邱裕松老道长是道士世家,到现在已是第七代。邱裕松老道长现今九十有余,聊天时,时常开怀大笑,慈眉善目。其名满天下,徒弟徒孙遍布全国各地海内外,常请邱老符的善信则更是非常多。
邱裕松老道长,江西贵溪人,法名鼎通,生于一九三零年,十岁起随父诵读道教经典、学习斋醮科仪,十八岁时在天师府受箓。改革开放后,天师府百废待兴,邱道长受张金涛主持邀请重返天师府,为龙虎山道教科仪的恢复和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天师府内唯一健在的正一派鼎字辈老道长。
㈢ 中国现在最厉害的道长
中国现在最厉害的道长是张至顺,高超的医术、精精湛的道术和养生长寿之道让大家对他崇拜不已。张至顺生于1912年,2015年羽化,享年104岁。他生前担任过海南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西安万寿八仙宫名誉方丈,中国道教全真教龙门正宗的第21代传人。他精通中医、中药、针灸和按摩等高超医术,为不计其数的疑难重病患者除疾救命。他拥有独特的长寿之道,在耄耋之年耳聪目明、头脑清醒,精神焕发,不生大病,90多岁还可以下山讲道,晚年生活质量非常高。
㈣ 北京当今知名十大道长是谁
李谨伯
李谨伯,九十岁,鹤发童颜,德高望重、仙风道骨,精通道家绝学中上百种修炼秘诀,在英、滋、德等国政界、商界、学术界数万人追随。
2.张高澄
张高澄道长:中国道教南宗亱庭桐柏宫现任监院、主持,生于1952年,中国道教龙门派27代传人。
3.王力平
王力平,道号王永生,1949年6月初6出生,龙门派十八代传人。王力平居士师承于隐居中国山东崂山的龙门派十六代传人张合道和十七代传人贾教义。
4.陈毓照
陈天乐,笔名鸣空,通用名陈毓照。童年名陈映宗字先盛,上海市人,祖籍浙江宁海,生于(1926年1月11日)他在1947年浙讧三师毕业后,曾任小学校长二年,小学校总务主任(兼教学)一年。
5.王成亚
王成亚道长,道号大夫道人,生于红苏世医之家,是中国当代唯一的中医及道学双硕士。
6.罗上道人
罗上道人,闽。人,自幼受训家传医学,中医执业医狮;先后毕业于中国传统文化院传统医疗专业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
7.张熙耕
张熙耕道长:法号:张云风,道号:“终南药师”。道家隐仙派(剑仙派)北派第之代传人(掌门弟子)。
8.张礼矩
张礼矩道长:全真华山派丹道大师。汉族,坐于1915年9月,辽宁省瓦房店市长兴岛人。现伦大连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
9.张至顺
张至顺道长:现低玉蟾宫主持,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传人,是当今道教泰斗,道德高尚、修为深厚,是爱国爱民的一代奇人。
10.田诚阳
田诚阳道长,山东单县人。自幼随祖父学习中医和道学、易学等传统文化。十八岁高中毕业之后,赴东海崂山学道,为玄裔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四代传人
㈤ 道士平均寿命能达到多少
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能做到的没有几个。还有,人的天赋秉异,有人吸烟喝酒也能活到七八十,但是也有人吸烟喝酒四十多岁就死了。这样的对比,一点儿意义也没有。看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永远也不会独立思考,这样是永远也不会了解道的奥秘的。真正的修道之人,花费时间去学习养生之术,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长。
这样的举动有意义吗?或许有,或许没有。真正的修道之人,早已经不把意义放在心上,他们只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去接触更广大的世界,了解更本质的规律。自己开心就好了。最后,希望大家不要去看那些太玄乎的东西,什么内丹,什么筑基,什么气法,什么道。只要专心保养身体就够了。做到早睡早起,不吃寒凉,不暴饮暴食,适量运动。
㈥ 请问现在还有真正的茅山道士吗有具体的例子吗
茅山道士来源于道教的“茅山宗”一派。分南北茅山道教,北茅山实际为发源地镇江茅山,祖师爷为陶弘景,南茅山派为广东罗浮山,祖师爷为著名炼丹师葛洪。茅山宗是以茅山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别。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它的实际开创者是陶弘景。茅山宗的弟子就被统称为茅山道士。阙德贵[1]道长、茅山蒋道德师傅等以茅山文化为基础,弘扬传统文化哲学。
历史记载
茅山道教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道教茅山宗的摇篮,同时又是“三茅真君”筑庵修道的栖身之处所。历史上茅山高道辈出,特别是刘宋时期,茅山作为当时都城金陵的后山,朝廷聚兵御敌、帝王掌山执教安民、官僚仕族避世归隐、文人骚客抚琴弄墨、善男信女朝圣等无不聚集于此。说到茅山道士,当然首先应该说一说“三茅真君”。
公元前82年,六十开外的陕西咸阳人茅盈来句曲山,在山中采药,济世救人,在洞中潜心修炼,得道成仙。元《茅山志》记载:有一天,王君接到仙书,朝见西王母,携茅盈同往,驾起双龙神车,飞往白玉龟山,在青琳宫见西王母。得道后,一次茅盈回乡对父亲说,我已受圣师符箓,无时不有天兵天将在守护,千万不可打我。否则,三官大帝考察到了,将会受到惩戒。其父不解其意,正欲举手杖打茅盈,哪知手杖已摧折,段段飞扬,穿柱陷壁。后茅盈又将一位溺水之人掘地挖棺,三日能语,在世活了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