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介佛教密宗四灌顶是指哪四种
佛教密宗四灌顶分别为:
第一种灌顶:光明灌顶。放光照佛子的头顶。
第二种灌顶:甘露灌顶。用甘露水给佛子灌顶。
第三种灌顶:种子灌顶。观想一个种子密咒,观想到行人的心里去。
第四种灌顶:执印灌顶。手结印契,加持于行人的五个地方。
第四灌顶只是形式,未必是真正的大手印;结个手印、修个法,也未必是真正的大手印。
(1)上师长寿灌顶扩展阅读
灌顶的原因
灌顶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宗教仪式,也是每个相当层次的僧人所必须履行的过程,它带有强烈的密宗色彩。
藏传佛教认为,佛教僧人的修行,是一个不间断的传承,而这个传承必须来自一位德高望重上师,才能够信任;而且,这份体验必须由没有间断的修证者传达给下一代,从而得到证悟。因此每个佛教徒都必须与这个重要的传承接触,这项接触就是透过灌顶来实现的。
藏传佛教还认为,接受灌顶能够唤醒修行者心中的特别能量,让弟子与上师之间建立起一种沟通,启发弟子内在的潜能,走上良好的修行道路,直到圆满成就。接受灌顶需要上师和门徒亲自参加,一般在寺院里指定的地点,在特定的时间举行。
2. 佛教中的“灌顶”是怎么回事
文/希热多吉居士 一位网友给我留言:居士,我看到一位大德说,藏传佛教的灌顶就是给人洗头,灌脚就是给人洗脚,真有这样的事情吗? 我看后不禁哑然失笑。佛教里只有灌顶,哪里来的灌脚?现今对藏传佛教抱有甚深偏见的一类人,常常引述某位大德的话,以此来说明藏传佛教并非清净的佛教。这显然是一种未经观察的偏执之词。对藏传佛教稍有了解的人,哪怕不知道灌顶意义的人都知道,藏传佛教里只有“灌顶”,没有“灌脚”。这种以讹传讹的谬论可以休矣,再传下去,就有伤这位大德的威仪了。 灌顶并非藏传佛教所独有,而是佛教本有的传法仪轨。后魏三藏菩提流支翻译的《十地经论》中记载:十地菩萨最后获得十方诸佛的大光明灌顶而证正等觉。《集密意经》也说道:“若证佛陀之密意,复次明示于他众,此乃一切胜灌顶,彼得三有诸灌顶。”汉地广为流传的《大乘无量寿经》在开篇介绍预会的十六大菩萨的功德时,也有 “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之说。而汉传佛教最重要的一部经《楞伽经》云:“一切佛刹,所有如来,皆舒其手,如转轮王子灌顶之法而灌其顶,超佛子地获自证法,成就如来自证法身。” 历史上第一位给人灌顶传法的就是释迦牟尼佛本人。在释迦牟尼的传记中记载,释迦牟尼佛给恩扎布德国王灌顶后,使其立即证悟本性,获得佛的果位。 有不少人认为“灌顶”就是由法师在头顶上倒上一些水,用手在头顶上摸一摸,用佛像在头顶上放一下,就是灌顶了。这些其实都是对“灌顶”望文生义式的误解。 所谓的 “灌顶”,其主要意义并不是在“头顶”上做什么文章,而是一种名词的借用,是一种比喻。灌顶是佛法借用印度王位继承的一种仪式。古印度时,太子在继承王位时都要举行一个仪式:取四大海的海水放于一个宝瓶内,浇洗于太子的头顶,于此仪式之后太子便正式成为国王。这就是灌顶的原意,是代表君权天授、君临天下、正式登基的一种仪式。 佛教当中借此来比喻,表示受灌顶的人正式获得佛法的传承,并将证得佛的果位。通俗的来讲,灌顶是一种授权,是由传承清净的出家师父给予佛教弟子修持某一法门的授权。进一步说,灌顶也是一个高层次的授戒。 学佛法为什么要接受灌顶?有一个比喻很好的形容了灌顶。出家师父好比一个陶师,我们好比一块泥巴,经过师父的手把不堪成器的泥巴作成一个宝瓶,然后放入炉中烧炼,如此才能成为一个可以盛水的容器。佛教中,通过灌顶的仪轨,师父加持弟子的身口意,驱除无量的罪业种下无量的善根,使弟子的心接受于诸佛的见解,开解相应的脉轮等等。 接受一次真正的灌顶其功德不可思议的大。真正如法的灌顶之后,我们修法的业障和障碍都将大幅度减轻甚至清除,修法就可以很快的成就了。所以灌顶是修法的先决条件。这个就是从功德方面来讲的简要意义。 正确认识密宗的“灌顶” 修习密法的人都知道“灌顶”,而且很多人非常热衷于到处跑来跑去打听哪里有灌顶法会,然后跑去接受灌顶。很多人以为接受了某个灌顶,就学到了某个法,所以到处找上师去灌顶,这其实是一个认识上的绝大误区。 那么什么是灌顶呢?我的上师嘎玛仁波切用另外两个汉字解释了灌顶的含义,这两个字就是“授权”!灌顶就是授权弟子可以修这个法,如果弟子接受了灌顶,却不修这个法,等于没灌。所以那些到处跑来跑去接受灌顶的人要好好想一想了,你都接受过哪些法的修习授权,你用这些授权去修法了吗? 具德上师不会轻易给人灌顶,即便你去求灌顶,上师也会看你的基础打牢了没有?平时的功课做到位了没有?是否具备了修这个法的因缘?来决定是否要给你这个修法的灌顶(授权)。 所以只有当你想要修这个法,而且修这个法的因缘与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去接受上师的灌顶,这样才是比较如法的。否则灌顶就是在浪费你的时间。
3. 佛教密宗的传承或灌顶具体是怎样一个程序需要多长时间
时间没准。 问:为什么要受灌顶? 答:是为了要修金刚乘佛法,俗称密宗。 问:为什么要修金刚乘? 答:依大悲心想即生成就速得度生大能力,所以发心修金刚乘佛法。 问:即生可能成就的金刚乘修行,修法前先须受灌顶的重要性何在? 答:修可能即生成就的金刚乘(密宗)解脱道,灌顶很重要,修前需如法由具不断传承上师处受“1.灌顶(藏音“旺”)”使心相续成熟、“2.口传(藏音“咙”)”得传承助修持、3.教授(藏音“切”)得解脱”。在修行前应先受灌顶,使自己身语意受佛菩萨身语意的加持,能使修行无障碍,证悟易增长,迅速得结果。受灌顶能在起修前最快得到某佛菩萨身口意的完全加持,得到起修的入处。 凡夫虽说自性无始是佛,一切众生,真如自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真如体、相、用的法、报、化三身本自具足,不必向外驰求。但人道众生五毒遮五智,五蕴遮五身,业及污染遮蔽原本境界,不识实相。俱生智和俱生无明无始混合在一起,所以不得解脱。 如未受到某本尊佛的灌顶传法而去修持,未接通该本尊佛的加持,不明白为何即身即佛、即心即佛,不能有效进入自观本尊佛的修持,不算修金刚乘解脱道。因业力肉身不净,无法马上转成清净本尊身,接受灌顶,好像初步净化五毒五蕴、凡身凡心,净除化、报、法、体性四身开显的障碍,就像种下四身成熟的种子。受灌后再修持,就能有效的使佛四身发芽结果,由隐而显。 此外灌顶时也授以各乘戒律,知道如想即生成就,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若无此基础,不堕恶道就不错,谈不到起正修。 问:什么是金刚乘的“灌顶”? 答:金刚乘修行所需要的“灌顶”,外在一般人所晓得,传递传承,得修持本尊的授权许可。“身”得许可自观本尊,“语”得许可持咒,“意”得引导契究竟法性。究竟而言灌顶在“引见自性本尊”,成熟心相续,认识凡夫身语意的实相是智慧身语意。指出自心外相的本来真正面目,使心中佛性种子由隐而显,指出归家之路,使潜力趋向成熟。 受灌最好能悟得智慧意义,如不能起码真诚、虔信,打开自心。 坛城是究竟智慧的表徵,灌顶由触、尝等得法味,种下解脱种子。 “灌顶”梵文是“授权”的意思,如古印度王子登基时,以宝瓶水沐灌太子顶,表示授权承认是未来王。灌顶开许受法者是未来佛,并得到起修相关次第的许可及指示。 “灌顶”尝弟子身语意业障及道障,并授各乘戒律,净化为能盛佛法甘露加持,转成本尊佛身的正法器。 “灌顶”使弟子得到本尊佛身、语、意、事业、功德的完全“加持”。 “灌顶”使求法者了解金刚乘修习次第和内容大纲。密三乘的“三瑜珈”,分别配以“四级灌顶”-初灌“宝瓶”灌顶、二灌“秘密”灌顶、三灌“智慧”灌顶、四灌“名词”灌顶,以摄取各级证量和果位方便。四级灌顶具足叫“大灌顶”,以别于只加持、许可、息灾、长寿、赐福的“小灌顶”。 受初灌“宝瓶灌顶”,除“身”及“脉”障,道上授权修“生起”次第,能证取“化身”成就。受二灌“秘密灌顶”、除“语”及“气”障,道上授权修“圆满”次第,能证取“报身”成就。 受三灌“智慧灌顶”、除“意”及“明点”障,道上授权修“方便道”,能证取“法身”成就。 受四灌“名词灌顶”、除“身、语、意”和“气、脉、明点”的一切“细微”障,道上授权修“大圆满”次第,能证取“体性身”成就。 (这些名相都有甚深不同层次意义,此处限于篇幅无法详述,应依师参学) 这四灌顶配合四阶段的修持过程,大约如下: 1.修“本尊瑜珈”都摄六根,自净其意,达专一定境;以净相代妄相,契入实相。 2.修体内的“气、脉、明点(内分泌)”,净化体内各部位会引起烦恼妄念的情绪业力能量。 3.学习如何自在运用“气、脉、明点”,达心气不二,引发离念真智,并起妙用。 4.立断顿悟的高层次心法(对普通根器也有渐次导入的方便,顿渐普摄),由有相进入实相,由有为进入无为,返朴归真,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亲见本来面目,大彻大悟,再由体起用。如“大圆满”或“大手印”等。 完全如法修完这四次第的人并不多,近代很多人由第一阶段的基础,直接进入第四阶段。也有依止专修“大圆满心髓”上师的少数人,直接修完大圆满前行就直接进入第四阶段。 如得灌顶应守戒律,如有违犯当忏悔还净。如努力守戒不违根本戒,即使现在未能勤修,来生定得善因缘能再逢师法,继续修习,数生内可成就。 《由里点醒》 “真如实相”无相,离言离戏论,但金刚乘的特色在方便具足,利用“灌顶”的引导,借事相、仪轨、表徵,以手指月,引导你看到外相内心的本来面目,指出超越言语文字的实相-“汝自性原本是本尊,自身四大五蕴的本性原本清净”、“万象万法是法尔圆成的本尊坛城”。以上指出“本净本性”,就是所谓在心相续种下种子的灌顶,这样得到传承,有个入处才能起修,由“始觉”善自参悟保任,以证“本觉”。 《由外引进,双管齐下》 第四灌时如上师有证量,弟子因缘具足,依上师引佛智慧身入弟子身内的加持,刹那暂时息灭各轮业力能量,使自性无遮开显,如当下识得就得灌。借上师证量和传承加持,将本尊佛智慧引入受法者身心,这是由外向里,配上以上开显内在种子的由里向外。弟子真身如瓶外空气,妄心如被妄身瓶子束缚的瓶内空气,这样双管齐下,帮弟子在瓶上钻洞,使瓶内外空气交流融合,得灌得到入处后,弟子再修持以打破瓶子,使瓶内外空气合一,证三身佛果。 受灌后修持的方便就是“本尊瑜珈”,以求达到“三密相应”,并且得灌者气脉中会种下生起空乐的种子,终能证得离念真智,依果为道,速证菩提。以上是生起次第的简单说明,“圆满次第”和“大圆满”又有其自己的方法。 问:什么是“根、道、果”灌顶? 答:初受上师亲自灌顶是“根灌顶”。每日修“上师相应法”仪轨中的“四灌顶”是“道灌顶”。证悟时就是得到“果灌顶”。再深入的解释须受灌顶时由上师开示。 问:“灌顶”仪式大概如何? 答:简而言之,仪轨程序上,在阿奢黎前行完成,弟子入坛后,有净障、驱魔、结界、求灌、开示灌顶源流、授戒、入坛城、四级灌顶正行、结行回向等等仪式。 问:灌顶时为什么要受戒? 答:在灌顶的过程中,授以各乘戒律,告诉你如想依某乘的见地与方法实修,以达到即生证悟,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有这基础才能进一步谈到如何修持。 问:灌顶时受些什么戒律? 答:首先授小乘的“皈依戒”-意义在以佛为师、以法为道、以僧为师友,出离轮回求解脱。“别解脱戒”-不再伤害众生,“诸恶莫做”。次授大乘的“菩萨戒”,内容大约包括“摄律仪戒、摄善法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及“饶益有情戒”-积极圆修六度,广行利生。只发此“愿菩提心”不够,也需“行菩提心”精进求法,修行得证,才能得到普度众生的大能力,并证到“胜义菩提心”,证入空性解脱了自己的轮回现象。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觉行圆满,才能登入圣位。金刚乘的戒律,又称“三昧耶誓句(或誓戒)”,由不同密续,细节可能略有不同,并且有些不适合为未受灌受戒者说,故此处无法详论,但其一般精神以“自净其意”为主,并且勿做有碍修行的事,多做有益修行的事。 问:什么是“三昧耶誓戒”? 答:密宗戒通称“三昧耶誓戒”,四级灌顶各有其戒律,灌顶上师应开示清楚。一般而言,“三昧耶誓戒”的精神是有助修行的事应尽力做,有碍修行的事勿做,师兄弟应保持和谐,对上师应保持良好关系等。如受了某本尊灌顶,应尽力修持。此处篇幅有限,并有些不宜公开给未受灌受戒者,什么是“三昧耶誓戒”,在明心精舍受灌顶者,会发《金刚乘戒本》并详细解说,每月会供也有“布萨”诵戒忏悔还净的方便。 问:密宗戒为何叫“三昧耶誓句”? 答:自己父母所生的血肉身称“誓句身”,因过去依菩提心发愿要修密法成佛,一世未修成必须再得人身,依愿力再来继续修。受灌顶受戒后,有自己愿力、佛加持、护法护持的彼此“三重誓句”。如自己持戒不违誓句,佛菩萨须应誓加持不使此人堕落,加持你再得人身,再逢师闻法,逢道侣同修,能继续前世愿力修持,护法也须应誓护持,这样修持易得成就,即使一生未成,只要誓句清净,在数生也能得成就。 问:守戒有什么重要性? 答:得灌顶后想修持成就的关键就在守戒,不违“三昧耶誓句”。以因果来说,持戒消极不遭恶报堕下三道,积极能得定、开慧成就三学。如多犯戒而不忏净补救,破了自己的誓言,佛菩萨不来护持,则依业力堕三恶道久受苦不得出,即使修持也不易成就。因此“三昧耶誓句”是解脱成就的命根,必须严格遵守不能破,犯而不忏还净就生大业障,除堕落外别无他途。莲华生大士有云:“如蛇在竹,一为上升,一为下堕,别无其他途径可走” 问:如前世今生破过戒生出业障,净化业障的重要性? 答:以修行道障而言,过去世作过破三乘誓戒恶业,今生修持外本尊不降,护法不临,世间法息、增、怀、诛不得成就;内自性不显,不得究竟成就。勤修而无果,并因恶业增长会堕恶道。如能净化这些业障,则稍作善业,善果即来(例如作火供,一修即所求满愿),修行得佛菩萨护法加持,易得世间法成就;自性遮障也剥落,易得究竟成就。这业障就像体内中毒,不解必生后患,故修行首要为净化业障。 问:怎么知道自己业障重不重? 答:我们自觉或不自觉,经常作一些恶业,几乎一切恶业都与破戒有关,你读读戒本就知道。试捡验自心一天中的善恶思想及行为就能明白,如未特别留意,很容易善业日减,恶业不断增加。流转轮回无数世,每次都累积了很多恶业,如此不堕恶道就不错,还谈什么证悟?必须有方法能有效净化这些累积的业障。 问:已破戒业障重怎么办? 答:怎么作呢?多处密续所述,最大力有效的消业障法就是金刚萨缍忏罪法,依“净障四力-依止力、忏悔力、防护力、行愿力”,经常性的修金刚萨缍和“百字明咒”。因此在密宗起修的“四加行”中,金刚萨缍是主要的必修法。得到金刚萨缍灌顶及修法,有如满愿宝和保险,能消累劫业障,不堕恶道,速证菩提。对有些不知金刚萨缍本尊佛的来历、愿力和威德力,以及其法门殊胜内义的人来说,以上说法听来有些夸张,教人难信,但事实上确是如此。在“息灾忏罪法要”和“金刚萨缍”灌顶教授会详细开示来龙去脉。此外还有“布萨”(即聚众诵戒忏悔)、会供等忏悔还净的许多方法,应依师受教求法。 问:听来有些害怕,是否应避免受灌顶和受戒? 答:不是。由于不明白这个问题,有人由不知而大发谬论,说灌顶后易犯戒,教别人不要参加灌顶,误导众生。不灌顶连起修都不成,只能瞎子摸象。如自己并未实修密宗,用凡心来研究密宗教相,或只抱定一派的一部著作,则不免依文解字,大作摸象之语,片面论断,以盲引盲,自误误人。 但另一方面来说,受了灌顶就和赐灌上师及同坛同修彼此有“三昧耶誓句”,犯戒不还净将有不良后果。所以和自己修持无关,并不了解的上师,也不要滥受灌顶。 如你做了恶行,不论有没有受灌顶或受戒都要遭恶报。受戒有甚大功德,能得龙天护持。受了如有所违犯,可依金刚萨陀法及“净障四力-依止力、忏悔力、防护力、行愿力”,布萨、会供等忏悔还净,在忏悔改过中渐能离过,戒行逐渐圆满,终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比怕犯而不敢受戒功德大得多。想修行出轮回,不敢承担,避免受戒,连起修都无门,这种情形只有在轮回中不断流转。某些戒律如瓦器,破坏就不可补救。密乘三昧耶则可忏悔还净,特别是依上述金刚萨陀法及“净障四力”,但需警觉随犯随忏,并且不再犯。 问:我受了很多灌顶,怎么可能通通修?一般原则如何能守护“三昧耶誓戒”无犯? 答:很多人问这个问题。举个例子,每位上师喇嘛都受过许多灌顶教授,他们怎么维持这所有的三昧耶誓戒? 总而言之,小乘见地“观受是苦”;一般显教见地“诸法如幻”,如《金刚经》所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仍行六度万行以修福,同时离四相以修慧,福慧圆满则证入圣位。 金刚乘的特色,心净则土净,“所见皆本尊坛城,有受皆本尊空乐”,这能见实相的“清净见”就是修咒乘最根本的三昧耶戒,在未悟入证入前需有信心,并且朝这个方向努力。 首先要了解,究竟而言,“本尊”并非外在某大神,你拜他,他便保佑你。究竟本尊是你自性原本“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处,这真如法身乃自己、诸佛、众生的本来面目。一切本尊的真身是“法身”,所谓“法身清净广无边,报化非真了妄缘”。能证入这法身境,常觉不迷,就什么法都不必修,因法身已自动包括了一切三身本尊,十方三世诸佛。“色空不二本尊金刚身、声空不二本尊金刚语、觉空不二本尊金刚意”,能悟入自性真如本体,并保任色、声、意念都是自性本体的功用,任其自起自解脱,则同时满足一切本尊的三昧耶誓戒。你会说我做不到,凡夫当然不能一下做到,但有这三昧耶,鼓励你去做,终于可成。三昧耶的本意不在束缚你,而是给你一个取舍的方向,积福慧资粮并不再造业,督促你实修得证,这样才容易成就。你努力依以上去作,不足处再忏悔还净,就是守三昧耶誓戒。
4. 佛教中的“灌顶”是什么意思
梵语的意译:原为古印度帝王即位的仪式。佛教密宗效此法,凡弟子入门或继承阿闍梨位时,必须先经本师以水或醍醐灌洒头顶。灌谓灌持,表示诸佛的护念、慈悲;顶谓头顶,代表佛行的崇高。
在本尊坛城中,依次透过用宝瓶的甘露水、咒幔、本尊法相、铃杵及水晶等具有不同意义的法器,配合修持仪轨,用以驱散行者的所知障及烦恼障,或清净身口意之罪业,并注入智能之力,让受灌者透过不同的观想,及咒力的加持。
觉悟自己心性本质的诀窍,达到内在身口意、气脉明点当下净化,成为佛的身语意三门金刚。灌顶使受灌者成熟为修密之容器,犹如世间之授权,从此可听闻修习殊胜之金刚乘。
(4)上师长寿灌顶扩展阅读
灌顶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宗教仪式,也是每个相当层次的僧人所必须履行的过程,它带有强烈的密宗色彩。
藏传佛教认为,佛教僧人的修行,是一个不间断的传承,而这个传承必须来自一位德高望重上师,才能够信任;而且,这份体验必须由没有间断的修证者传达给下一代,从而得到证悟。因此每个佛教徒都必须与这个重要的传承接触,这项接触就是透过灌顶来实现的。
藏传佛教还认为,接受灌顶能够唤醒修行者心中的特别能量,让弟子与上师之间建立起一种沟通,启发弟子内在的潜能,走上良好的修行道路,直到圆满成就。
接受灌顶需要上师和门徒亲自参加,一般在寺院里指定的地点,在特定的时间举行。在举行仪式时,还要有专门的僧人诵经奏乐,宗教气氛十分浓厚而神秘。
5. 色登寺的色登寺圣物
大圆满传承祖师西日森哈大师用过的这副铃杵,由大师传给其弟子,一直保存在辽西寺。在特殊年代中,辽西寺龙多活佛师徒被迫离开寺院,所有法宝被收缴。辽西寺的一名年轻堪布,被责令将收缴的这些法宝运往白玉县城。该堪布在辽西寺修学已久,深知此铃杵的珍贵,于是冒着生命危险,故意赶着牦牛慢慢走在押运者的后面,途中悄悄将此铃杵取出,同时将一个金钹带出,把这三件宝物埋藏在青稞地里。堪布被押狱三年,出狱后带着三件宝物回到色登寺暂存。
宗教政策落实后,松吉泽仁仁波切第二次到色登寺时,堪布将这三件宝物交还仁波切。仁波切十分欢喜,说缘起很好,铃杵与色登寺有缘,应留在色登寺,金钹则带回辽西寺。 此托巴(转载注:托巴汉译为天灵盖,指密乘教法使用人的顶骨制作的一种法器,也称颅碗或颅器。)上清晰地显现一个藏文的“阿”字,是色登寺第三世活佛仲亲普尊者的头盖骨。凡夫的骨头日久会变成白色,但成就者的骨头总是保持黄色,历久弥新。
色登寺第三世活佛仲亲普尊者:第三世活佛为噶陀仲氏十三尊之一的仲亲普尊者,他一生未收弟子,独自一人在离达岗旺庆山洞修习无上光明大圆满,得到了最高成就,了悟万法实相,具足神通,能如飞鸟般在空中自由飞行,能将坚硬的岩石塑成各种形状。 此托巴上显现马头金刚像,是第九世活佛根噶诺布尊者的头盖骨。马头金刚为第九世活佛的本尊。
色登寺第九世活佛根噶诺布尊者:根噶诺布活佛生于贡觉拉突地区的一个叫巴萨的家中,出生时出现了各种神奇的瑞象,按前世的遗言,严格按传承方式认定。活佛从小学习十明,讲辩著有极深造诣。
清嘉庆皇帝在位时,一将军到芒康地区治理所有的寺院,将军为人正直,信奉佛法,与根噶诺布活佛关系很好。将军回京后,对嘉庆皇帝说起活佛的功德,于是嘉庆皇帝邀请活佛赴京传法。活佛传法后,嘉庆皇帝十分高兴,封活佛为国师,并赐予印章、铃杵、镶有宝石的纯金白度母像、帽子及刺绣绸缎垫子、八套跳金刚舞的服饰等物,此后每年都赐予茶叶等诸多供养。活佛从此声名远扬,到色登寺跟随活佛修习佛法的人不断增多,芒康、扎拉及萨安等很多地方都归于色登寺,此时为色登寺的鼎盛时期。
嘉庆皇帝送给色登寺第九世活佛的茶叶,外面包的是松吉泽仁仁波切的法衣。
依怙主松吉泽仁仁波切:依照阿格旺波仁波切自己转世授记,及蒋杨钦哲*曲吉罗珠授记所应化的地点、种族、父母名称及功德,木猴年四月十五日,大遍知者阿格旺波喇嘛的转世灵童吉祥诞生。
木鸡年,夏扎仁波切等僧众前往贡波认定转世灵童。举行了沐浴、穿法衣等仪礼。热振仁波切赐名并撰写了长寿祈祷文和简要功德记。五岁的时候,土鼠年(1948),按照宁玛巴的主寺噶陀金刚宝座上的钦哲*曲吉罗珠仁波切、格则*久美丹巴朗杰仁波切的安排,于初十法会吉祥日,在三界镇压的大雄宝殿中狮子宝座上,举行了座床盛典。
之后,仁波切在绰巴尔神山闭关修持。后来在阿瑞仁波切处求得大圆满。观修金刚萨垛的时:金刚萨垛放光融入自身,自身变成了真实的金刚萨垛,光明莹彻、无执无著有如水晶一般。”在修持上师相应法时,亲见夏扎仁波切与邬金莲花生大士无二无别,并赐予长寿灌顶,领受到了上师加持的证相。
木鼠年,应洛嘎仁波切和江泽俄热堪布仁波切的请求,在噶陀阳寺传授了《大宝伏藏》的全部灌顶,整个过程中没有一点违缘,灌顶圆满。
噶陀信雄仁波切开千圣法会时,仁波切为法会的首席金刚阿阇黎。仁波切是当今密乘大圆满光明心髓法要的堪能弘扬者!传授正行时,有时标记传,有时经验讲授,因此,凡得到正行的所有弟子都能亲见大圆满本性。具大福报、大善根的人,才能依止他,并成为他的弟子。
这是宁玛派北传伏藏之祖师仁增郭登尊者用过的法本。
仁增郭登(1337-1409),取出北伏藏的大伏藏师,是莲花生大师二十五大弟子之一多杰杜炯的转世,其身化身是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语化身是年龙佛父,意化身是多吉扎仁波切。 此像乃五世观音喇嘛在拉姆拉措圣湖取出的伏藏,赐给了四川巴塘县的曲登寺,特殊时期中从寺院流出下落不明。上世纪八十年代,色登寺的一名僧人在巴塘看到有人在街头叫卖此像,就用一双解放鞋换回。有一年的藏历四月十五寺院开法会,这尊佛像自己从佛堂里跑到门口去了。1989年丹真绒布上师坐床时,这名僧人将该像供养给了上师。
6. 请懂密宗的聊聊灌顶
初学密
宗,建议暂时不要去受什么灌顶,先在出离心、菩提心以及集资净障方面好好下功夫,否则任何所谓高深的修法也起不到应该有的作用。
○有人说修密法会很快成就,这是真的吗?
◎如果具备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性正见等显乘的基础,再如法求受灌顶、口传及传承导修开示的话,修密法的确可以较快地成就。这里所说的'密法',尤指摩词无上瑜伽密部的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教法,并不是指听受一两课开示、比手印或念一两句咒的层面之修持。如果没有显乘教法的证悟或基础,妄想一步登天而马上修学上述的密法,不单不是迅速成就之道,反而是直堕三恶道的最快快捷方式。密法是极为殊胜的珍贵教法,必须是有基础的上根行者才可以修持。可悲的是,现在有很多人把密法当作商品地公开售卖,不论求者资格就随便授予。在这些情况下,授者得到了眼前的名利等蝇头小利,受者则高兴自己成为了'密法行者',晋身'上根'之流。但这种买卖,就似是授受双方相约手牵手地在未来直堕地狱。 '上根'的人只以为是'下根'并不太要紧,'下根'的人洋洋自得地自以为是 '上根'则后果堪虞。现在的人,都以为自己是'上根'。这样的密法授受方式及在未具备基础前就修学密法的人,不单不可能迅速成就,而且是在毁坏佛法,令佛法加速衰落及灭亡。密法就如一头野性的骏马,懂驾御者能把它驯服而得大利。把一个三岁小孩放上马背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有些人公开传授密法,为的是财名,但却以'为悲心故而公开普传'之幼稚借口来辩护。把密法胡乱托予未有基础或根器的行者,就像把利刀送予小孩,不但没有利益,反而只会带来伤害,历代祖师并不是因为缺乏悲心而不把密法公开乱传。如果密法是不论根器基础都可以修学的话,历代祖师早就把它大弘于世了。
——《大藏寺祈竹仁波切问答选录》
7. 佛教灌顶
一、
灌顶即以水灌于头顶,受灌者即获晋升一定地位之仪式。原为古代印度帝王即位及立太子之一种仪式,国师以四大海之水灌其头顶,表示祝福。
据旧华严经卷二十七‘十地品’载,菩萨于十地中之第九地入第十法云地时,诸佛以智水灌其顶,以为受法王职之证明,此称受职灌顶,或称授职灌顶。又据旧华严经卷八菩萨十住品、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名字品等,十住之第十位,称为灌顶住。或据大事(记述释尊之事迹及本生等)所说,菩萨十地之第十地,名为灌顶地,灌顶位则特指十地以上之等觉阶位而言。
二、
汉传密教真言宗所行之灌顶(即今日本东密真言宗),总称为秘密灌顶(略称密灌)。佛教诸宗中,以真言密教特重灌顶,其作法系由阿阇梨以五瓶水(象征如来五智)灌弟子顶,显示继承佛位之意义。灌顶作法之种类繁多,主要为结缘灌顶、学法灌顶、传法灌顶三种。
(一)结缘灌顶,不论僧俗、机根等,为广结佛缘之灌顶。受者投花于坛上诸尊佛像,选定有缘之佛(投华得佛)为本尊,而后唱佛名号,由上师三度灌以瓶水,授一印(印契)、一明(陀罗尼)。
(二)学法灌顶,又称受明灌顶、弟子灌顶、许可灌顶。对于欲学密教之弟子,先选定人、时、处,并准备作法,再授以有缘一尊之仪轨明法。
(三)传法灌顶,又称传教灌顶、付法灌顶、阿阇梨灌顶。如法修行之人,欲为人师,或欲得阿阇梨位者,则授以大日如来之仪轨明法。此种灌顶为传真言之最极奥秘,又可分印法灌顶、事业灌顶、以心灌顶三种。
(1)印法灌顶,又作秘印灌顶、手印灌顶、离作业灌顶。弟子诚心求真言行,但以资财短缺,无法整备一切所需,此时师以慈心观其心行,可略去诸作业,授以本尊秘印,行灌顶仪式。
(2)事业灌顶,又作作业灌顶、具支灌顶。弟子于灌顶七日前诚心礼拜忏悔,师亦于七日间持诵,然后设坛、供诸种香花果物,授以秘印。此种灌顶须财力丰足者方能行之。
(3)以心灌顶,又称心授灌顶、秘密灌顶、瑜祗灌顶。用于师与弟子俱成就三昧耶戒之情况。即不于心外另设坛场,而在阿阇梨内心建立曼荼罗,入其心坛而授以灌顶。
又行灌顶所在之室,称为灌室。接受灌顶,称为受灌。设曼陀罗之道场以行灌顶仪式,则称密坛灌顶。灌顶之际所授之印契与陀罗尼,即称灌顶印明。
密教之受戒,皆须行灌顶,故受真言三昧耶戒,称为授戒灌顶。又于灌顶之际,若受者欲由灌顶消除灾障、成就悉地,则烧香花、乳木等种种供物,修护摩法,此即灌顶护摩。其修法之次数或供物种类有种种不同,今日本东密在金刚界修法终了后,于初夜、后夜中间同行此修法,称为中间护摩。此外,为利益水中之鱼类,密教以灌顶幡或塔婆流入河海,此种行事称流灌顶,或称流水灌顶。
8. 密勒日巴传中提到桑杰依喜大师是哪个传承所传之法是不是大威德之光的修法
是桑杰耶喜大师 将近十岁的时候,在成为显密经教宝藏的善知识云敦桑波(义为功德贤)的座前,受全具优婆塞戒,命名为却交多杰(义为法护金刚)。继后,在坝索伦珠邓清寺中延请善知识云敦桑波为作亲教师,先正式受了沙弥戒。这位幼年佛子换掉俗相,披上出家法衣,为与迅速成佛的缘起相应,命名桑杰耶喜(义为佛慧),俨然如手捧钵器,成为人天众生供养田的释迦能仁再来此世。上师云敦桑波座前,听受能怖金刚、密集、不动金刚等所有四种灌顶,以及长寿灌顶、贡波护法随赐灌顶等许多随赐灌顶,与《噶当法笈》传经等许多正法。他意乐在众多善巧人士聚会的当中,研习大车轨(无著、龙树)诸经论。他年满十五岁时,在癸亥年冬季法会期间,去到了学法大寺院扎什伦布寺,依止闻思洲寺师智王准珠绛称(义为精进幢)座前,听受性相、名相的安立等辩论方式,并其他想学的经教。桑杰耶喜大德专修能怖金刚圆满出关后,继在温萨巴大师前,请求传授了贡波护法十三大法的随许灌顶,以及贡波法要珍本传经等所有贡波护法法门,阎摩法王内、外、密三法修法随许灌顶等整个法门。密集、胜乐、能怖三尊四种灌顶及所有导修讲义、作规等共与不共殊胜教授等。菩提道次第广略两论传承诵授及精讲等,共与不共两种长寿灌顶及导修讲授等。宗喀巴大师修法门类不共诸法要。圣十一面观音随许灌顶、观音法三要、村布师传观音法导修剖释等所有观世音菩萨法门。节岗师传马头金刚随许灌顶修法等及传经、二十一字经教念诵传授。
亲自著有《至尊上师洛桑邓珠行传及祈祷文》、《甚深道上师本尊瑜伽修法依宗喀巴大师而修之内、外、密三种上师瑜伽法》、《菩提道次第启请与上师瑜伽合修法》、《依多尊本尊修多尊上师瑜伽法》、《菩提道次第下士道所缘法门》、《修“觉”法门》、《会供轮》、《宗喀巴大师修法》、《贡波护法师传启请》、《赞师次第》、《供养上师仪轨》、《大乘共道上师瑜伽门中三士道次第导修讲授》、《上师瑜伽门中此生有义修法》、《修心七义论不仅讲说务令心中起生法》、《水施所缘法门》、《如来四尊所缘法门》、《问答嘉言心要日光吉祥论》、《见、修、行心要》、《甚深教授口诀十一种》、《基道果中难义问答》、《中观笔记》、《答扎喜仁波切书》、《大乘长净斋戒取受法》、《大悲观音修法)、《供本尊宝盖寄托所愿》、《书翰》、《住嘉师传长寿灌顶法》、《威猛五金翅随赐灌顶》、《杰岗师传马头金刚随赐灌顶》、《贡波护法随赐灌顶法》、《能怖金刚修法胜伏诸魔念诵次第》、《马头金刚瑜伽修法》、《观音斋戒仪轨一切悉地生源》、《上师本尊怙主明王护法圣会中供养施食次第》、《具誓法王修法消灭魔军四种事业悉地》、《施食仪轨次第一切悉地生源)、《上师本尊文殊修法》、《上师能怖金刚瑜伽修法》等著作。
9. 活佛灌顶有什么好处
第一种,「受职灌顶,于如法积行之士」,积是累积,行是修行,这真正修行,修行有成就,「传授秘法,而作灌顶。得灌顶已,堪受师位,于密法中作阿闍黎,是为受职(或传教)灌顶」。这个灌顶就等于接受毕业典礼的仪式,你在学校念书,你的科目念完,你得到个学位。譬如博士学位,校长把博士学位颁赠给你,这个典礼叫受职灌顶。这个灌顶是真的,不是假的,肯定你修学的成就,传授密法做这个仪式。这个仪式告诉你,也告诉大众,你可以作阿闍梨,阿闍梨就是老师,就是学校里面讲的教授,你有资格担任教授,你有能力教导学生,这叫受职灌顶,这是你拿到学位。如果没有拿到这个学位,你没有资格担任教授。所以密宗传法的这些阿闍梨,都要通过受职灌顶,也才肯定你。
现在在这个时代,真正高僧大德都不在了,现在整个世界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混乱的一个时代,我们真的是生于乱世,乱世造孽的人多,行善的人少。诸佛菩萨住不住世?在理上讲,众生愈苦菩萨愈要来,菩萨住世是救度苦难众生,他总不能说见死不救,一定要来。但是来,我们都不会认识,他不以佛身分来,也不是以菩萨身分来,甚至于也不是以阿闍梨的身分来,他示现跟我们一般凡人一样,你也看不出来。为什么?真正示现佛菩萨、阿闍梨,你不相信。示现在民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所表现的,你细细观察,他的存心、他的言论、他的行为肯定不是造恶的。细心观察,他远离十恶,他所表现的肯定是与性德相应、与十善相应,中国人讲与伦理道德相应,我们讲这是个好人。这个时代里还有好人,那个好人很多是佛菩萨应化的,是大圣大贤再来的,他们来与众生和光同尘。他所居住的所在,这个地方灾难会比较轻,灾难的时间会比较短,我们大众沾他的光,这么一回事情。佛菩萨不需要你恭敬他,也不需要你赞叹他,他什么都不要,过很普通的日子,你无法觉察。要没有这些人,这个世间的灾难就不得了!他来缓和,不是做别的事情。
下面说,「上乃粗分。若详论之,则在上述二者之间,尚有常行之四种灌顶」。这是属于常识附带的说说,这四种灌顶,第一种,「瓶灌,得修习生起次第之自在」。这形式,净水瓶,像观世音菩萨一个手拿的是净瓶,右手拿的是杨枝,这是用净瓶来灌。通常都有修习生起次第,学人,这个修行人在佛法里的术语叫行人,就是修行人,他有阶段。像《华严经》上讲的十住,到最高的第十住叫灌顶住,就行这个礼。十信位到灌顶位的时候,上去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每一个阶层最高的,这就是修习生起次第。就好像我们学校念书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大学毕业有学位,这是没有学位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学位,这瓶灌。
第二种,「密灌,得修气脉明点之自在」。功夫比前面深了,这是以密咒,密咒它的性质很多,并不相同,有些密咒帮助你断烦恼,有些密咒帮助你解除疾病,恢复身体的健康。在深山、在高原,一定要修这些法门,为什么?居住在那些地方医疗非常不方便,这是用自己的能量,来帮助自己的身心健康。这个密咒是用一种音声,把我们身体里面的穴道让它畅通无阻。病是什么?气血不通他就生病了。在中国多半用按摩的方法,让它疏通;用针灸的方法,哪个地方阻塞了把它疏通,病就好了,是这么个道理。最高明的方法,不需要用针灸,也不需要用按摩,用音声。什么地方出了毛病,用这一个咒语,我们称它作咒语,实际上就是音声,这个音声发出来,把阻塞的地方振动,这一振动它就开了、就通了,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大藏经》里,用密咒治病的很多咒语,现在我们拿咒语来念能不能治病?不能。什么原因?我们念的音不准,那个音要很准确,它音还有长短强弱,振动在某一个部位。很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可惜失传了,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在中国历史上记载,唐朝时候,经典里面讲的这些治病的咒语都非常有效。在那个时候出家、在家学习都很道地,应用起来非常方便。它能够叫自己的能量集中而不散开,所以身体健康长寿。能够抵御外面的风寒,冬天穿很薄的衣服,他不冷;夏天穿很厚的衣服,他不热,他有这种能量。学这个也得有相当功夫。
第三,「慧灌,得具菩提心诀之修持自在」。这是智慧灌顶,也是上师对学生的加持。中国禅宗,祖师大德帮助学生大彻大悟所用的那些方法,在密宗里面讲就是慧灌。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能看到这个学生现在功夫到了什么时候,纯熟了,就差那一点点。我们常常听说禅堂里面的棒喝,那就是一种手段。这个人在将开悟还没开悟这个时候,就差那么一点,老师高明,一棒一喝他好像一惊,他就惊醒了,他问题就解决,不需要言说,让他在这里豁然大悟。这个例子,宗门语录里面记载得很多,有大悟、有大彻大悟。
第四是「大手印灌,得修大手印道之自在。密教重传承,未经灌顶,不得擅自修习,经轨亦不得擅阅」。这是密宗里头,所以它称之为密,这个密不是神秘、不是秘密,而是深密,它这个道理很深。一定要有老师承传,没有老师承传,你就拿到这些经典,你也不会学习,你也学不到,必须有人指点。这个跟显教不一样,显教可以无师自通,密教不行,密教一定要有上师。而且修学没有成就不能离开上师,离开上师就不会成就,它是非常重视师承的。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他老人家圆寂,所以我佛法的基础是在这三年当中奠定的,非常难得。如果没有这三年基础,我跟李老师学教十年也学不成就。这个三年基础,所以在李老师那里学教十年才奠下根基,才有这么一点小成就,很不容易。想一想再遇到像这样的老师,到哪里去找?找不到了。找不到怎么办法?我常常劝勉同学,做古圣先贤、诸佛菩萨的私淑弟子,学孟子、学蕅益大师,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还是有指望。那就是德行的基础不能不奠定,没有德行就不会有学问,这肯定的。换句话说,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作佛、作菩萨?哪有这种道理?要想学圣、学贤、学佛、学菩萨,先把人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