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访谈长寿老人

访谈长寿老人

发布时间:2023-02-08 13:19:39

『壹』 为什么对于巴金来说,长寿是一种折磨

巴金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十分长寿的老人了,2005年10月17日,巴金老人去世,享年101岁。

他想早一点和妻子见面,与其活在这个充满痛苦的事上,不如早早的去找自己已经离世的妻子,这也足以看出巴金老人爱的执着,即使分别已经30多年,他对妻子的爱一直不减,这种爱甚至超越了生命,对于巴金来讲,哪怕早死几年,也想快点见到自己的妻子。

『贰』 【英语作文】某晚报的小记者采访了某镇的一位高寿老人,这位老人的良好习惯使他保持了健康的身体,请

Recently a roporter interviewed an aged man ,the aged man's good habits keeps a health body.THE old man told that he is 96 years old ,he keeps a balanced diet.He has breakfast every morning regularly , eats some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He says that he never eat fast food,as hamberge,ice-cream and so on .He think it's not good for healthy.For many year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e old man insisted is that he drinks green tea eeryday,he believeres that tea does well in his healthy.The old man says that he climbs moutain three or five times a week, and do some farming work in the field.He almost never suffer a cold and he is healther than those the same aged people.
In my point of view,if you want to keep a health body, you should keep a balanced diet and regular exercise, what's more ,you should insist it, then you will have a long-lived and happy life !
希望帮得到你,时态你可以改成一般过去时,祝你学习进步!

『叁』 她125岁照样上山砍竹子,专家去探索她的生活之地,发现了什么长寿秘诀

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明智。——富兰克林

自古以来,长寿都是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尤其是古代的帝王,更是对于长生不老的秘诀,有着非常大的向往,最著名的就是中国第一位封建王朝的统治者秦始皇了,他在统治后期,对寻找长生不老药到了痴迷的境地,但是一直都是失望而归,不仅是秦始皇,纵观古代那些追求长生不老的帝王,哪一个有真正的获得过长生不老的秘诀呢?很多帝王不但没有长生不老,相反还有很多都是短命,这就让人非常唏嘘了。

结语

健康的身体乃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培根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古人一直追求的长生不老药是肯定不存在的,长生不老的人在世间也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有长寿的人以及长寿的秘诀,而长寿的秘诀无非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点点滴滴,并不是什么药方,所以人们想要和这位老人一样,也要做到这几个方面,生活环境、心情心态,生活规律等等缺一不可,这也是想要长寿的唯一途径,是健康的不二法门,对于健康和长寿的秘诀,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文章下方的评论区留言评论,想了解更多中外历史或者奇闻趣事,记得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世界名人语录》

『肆』 修改病句:1.一个记者采访一位长寿老人:“老大爷您今年多大了。”

答案为:一个记者采访一位老人:“老大爷您今年多大了。”

『伍』 104岁长寿奶奶,每天喝2两小酒,下酒菜比较简单,看看她爱吃啥

在采访了几十位百岁老人后,我们发现每一位长寿老人的性格、脾气都各不相同,饮食习惯也千差万别。这些长寿老人虽然大多数是好脾气,但是也有不少老人脾气暴躁、性格率真。在饮食上,他们有喜欢喝酒的,有喜欢抽烟的,也有喜欢喝茶的,还有很多喜欢吃肉,喜欢吃糖,还爱吃咸味的,反正啥样的生活习惯都有。我们还发现,百岁老人除了有家族长寿遗传基因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真诚、善良、朴实、厚道、仁慈、宽容、正直、无私、豁达。这些优秀的品德,是非常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和实践的。

上周末,我们“百岁老人寻访小组”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城阳街道东关东村,拜访了一位有些特别的百岁老人。特别在哪里?首先,她的性格和脾气比较特别。因为很多长寿老人性格都比较温和,脾气温柔。而这位老人的脾气比较暴躁,性格比较率真、耿直。其次,这位长寿老人的饮食习惯也有点特别。她喜欢吃肉,还喜欢喝酒,不喜欢吃反季节蔬菜,可以说饮食上比较单调,没什么花样。同时,这位长寿老人还会一种“美容”的技术,曾帮助许多新娘子和爱赶时髦的大姑娘美容洁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她的人生故事吧。

这位长寿老人,名叫周玉翠,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奶奶,她生于1918年,今年104岁。据老人的大儿子张焕启介绍,老人在九十岁以前,身体一直很好,平时都不感冒,在腿部没有受伤以前还是自己做饭,生活自理,不需要儿女伺候。十几年前,有一天老人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把腿部摔伤骨折了,本来儿女们是商量着给她做手术的,但是老人性格刚强,说一辈子没吃过药,没住过院,就是坚决不做手术,也不吃药,后来经过一年多的自然恢复了,也慢慢地好了,现在十几年了,一直扶着凳子在家里活动。除了不能做饭、洗衣外,其他什么事自己都能做。

“俺父亲77岁就没有了,现在俺是兄弟几个轮流伺候俺妈妈,一家子伺候半个月,她年龄大了,做子女的就得伺候,这是孝道。有句话不是说你养我小,我就得养你老吗。”张焕启说,作为母亲,曾经吃苦受累地把儿女拉拔长大成人,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攒钱给咱盖房娶媳妇,陪送嫁妆给闺女,让儿女安家乐业,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想让咱们过上好日子吗?现在她年纪大了,咱就得好好伺候着,让她吃好穿好住好,多享两天清福,安度晚年。

百岁老人周玉翠奶奶,有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按排行算的话,老大是女儿,今年81岁了。老二是儿子,也就是老人的大儿子,名叫张焕启,今年78岁。老三是女儿,今年75岁。老四和老五都是儿子,也就是老人的二儿子和三儿子,今年一个73岁,一个65岁。现在老人的儿女身体都很好,儿子在家轮流伺候她,女儿也时常来看望她。过着虽然看似平凡,但是却幸福和快乐的晚年生活。

“俺妈妈现在一天吃两顿饭,上午饭是八点到八点半之间,下午饭是两点到两点半之间。吃了饭休息会,下午四点多她就上床睡觉了,早上一般七点多才起床,一天睡觉时间比较长。”百岁老人周玉翠奶奶的大儿子张焕启介绍,老人吃饭的时候,都得喝上一杯酒,一天两顿饭,每顿饭要喝一两左右的白酒,这个喝酒的习惯从年轻时就有。吃饭的时候,为老人烫上一杯白酒,她一边吃饭,一边喝酒,饭吃完了,酒也喝完了。几十年来,一直是这样的习惯。

“她什么酒也喝,高度酒,低度酒都行,什么档次的酒也不嫌乎(不在乎),只要是酒就行。俺都是给她买好一点的酒喝,现在生活好了,也不差那点钱。”张焕启说,在饮食这方面,母亲是没有什么讲究的,吃饭就是一碗菜,一杯白酒,一个馒头,或者是一个煎饼,非常简单,也不用特别地给炒酒肴,如果菜炒多了,她嫌乎浪费,吵你呢。而且,吃的蔬菜也是当地的时令蔬菜,春、夏、秋季,主要就是茄子、豆角、土豆等,冬天主要就是白菜、萝卜为主。

平时,百岁老人周玉翠奶奶也爱吃肉,每次做菜,都要放上点五花肉,把肉切得碎一点,并不需要放得太多,多少放上一点肉就行。或者是把猪肉做成肉丸子,放在菜里吃。老人吃的菜,一般是连汤带水,也就是熬菜,有汤有菜,在吃饭的时候,既可以泡煎饼、馒头,也可以当汤喝,也有菜吃,一举两得。这也是她多年的生活习惯。除了喜欢吃汤菜,吃时令蔬菜,也喜欢吃一些时令水果外,老人在饮食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喜欢吃反季节蔬菜和反季节水果,吃了这些反季节的东西,身上不舒服。

在饮食方面,百岁老人周玉翠奶奶除了喜欢吃肉、喝酒,喜欢吃当地时令蔬菜以外,没有其他的爱好。老人不抽烟,偶尔喝点绿茶,不吃糖,不太吃咸,也不爱吃零食,也不爱吃点心等甜味食品,牛奶也不大喜欢喝。在饮食上比较简单,不喜欢太多的花样。张焕启介绍说,有时候怕天天吃一样的饭菜,吃得没有胃口了,就想给母亲换换花样,改善一下口味,但是买来豆腐脑、八宝粥、油条等一些年轻人喜欢的早餐,她还不愿意吃。

“俺从小就叫妈妈,不叫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早以来(以前),俺姥爷从莒南那边来莒县这边给大户人家种地,跟着人家这么叫,所以就从小这么叫过来了。”百岁老人周玉翠奶奶的大儿子张焕启说,母亲的老家是莒南县大店镇周家坡子村,不过从小是在莒县这边长大。当年,从莒南到莒县,沿着沭河两岸,绵延一百多里地的地块都是大户人家的,所以姥爷一家人就给人家打长工种地,最后就在莒县这边安家落户了。

“俺妈妈姊们五个,两个哥哥,两个姥姥,她排行是老三。俺大舅和二舅在六七十年代闯东北去了。后来我听说,他们也都是活到了八十多岁。俺二姨没有那年也是九十多岁,俺三姨身体还很好,今年九十四五了。”张焕启介绍说,他记得小时候去姥爷家,还能想着姥爷留着大胡子,姥姥的年龄也不小,具体年龄记不清了,不过也得活到了八十多岁。 从百岁老人的兄弟姐妹身上可以看出,老人的家族是有长寿基因的,她的妹妹现在也都九十四五岁了,身体也还不错。

在了解完了百岁老人周玉翠奶奶的生活习惯和家族基本情况后,张焕启介绍了母亲的生活经历,以及老人的性格特点,这让我们感觉到有些意外。因为,百岁奶奶的脾气有点暴躁,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说话直爽,个性耿直,常常得罪邻居,有时候还把儿女也得罪了。如果有什么事不满意,不合心意,一句话就会引得她大发雷霆,这时候她会随手就拿起东西打人,有时候把女儿都气哭了,儿子有时也好几天不理她。百岁奶奶这样的脾气,确实让我们感觉到意外。

“俺妈妈性格比较暴躁,这两年稍微好点,有点小脑萎缩,她腿脚活动不利索,也没有那么大脾气了。前些年刚搬到老年房的时候,动不动地就发脾气。看着哪里不顺眼,拿起苍蝇拍子就打,也决(骂)人,也打人。她说话的时候,你要是和她争竞(争辩、抬杠、犟嘴、 顶嘴 的意思),她抬手就打。”张焕启说,他了解母亲的性格,就是那种 心直口快 ,“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说话不含蓄,但是心里没有坏心眼。但是不了解的人,很容易被她激怒,容易产生矛盾。

“俺姐姐、妹妹,以前来看她的时候,哪句话说得不好,或者哪件事不如她意了,她拿起东西就打。有时候俺姐姐都气得好些日子不来看她。”张焕启介绍,别看她脾气大,气来得快消得也快。别人气还没消完,她这就像没事的人一样,一点也不记仇,该叫你吃饭还叫你吃饭,该心疼你还是心疼你,就和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这样的暴躁脾气,不仅是对家人,对亲戚邻居也是一样,了解她的人没事,不了解的人常常会产生矛盾。

“早以来,俺那些邻居、婶子、大娘家的也这样。她性格太直了,看不惯的事,不憋在心里,一件事不满意,一句话不合理,她就和竹筒倒豆子似的,一下子就说出来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她不考虑那么多,一说出来就惹得人生气,就会和人打架、吵嘴的。”张焕启说,别看老人的脾气暴躁,性格耿直,说话直爽,一点也不含蓄,有时候也得罪人,但是她的人缘却比较好,这是因为她有一颗正直、善良、热情、率真、厚道、仁慈的心。

热情在哪里呢?张焕启介绍说,母亲热心当“红娘”,给别人说媒。以前的老 社会 ,不和现在这么开明,年轻男女自由恋爱地比较少,多数都是由媒人介绍,撮合,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才组成家庭。自己的好几个表弟,都是母亲给介绍的媳妇。还有村里的很多青年男女,亲戚家的孩子等等,促成了几十对婚姻家庭,都过得很幸福。当一个成功的“红娘”,其实也不是谁都能当的,也得了解一些风土人情,民俗禁忌,生辰八字等知识,还得有一颗真诚无私的心,不然成功率会很低的。

百岁老人周玉翠奶奶还有两个“技术”,一个是接生,一个是美容。张焕启介绍,在五六十年代,医疗条件不像现在这样先进,农村媳妇生孩子,都是找会接生的妇女接生。母亲就会这个接生技术。当年,村里很多邻居家生孩子,还有亲戚家生孩子,母亲都是非常热心地去接生,随叫随到,无一失手,孩子 健康 聪明。接生完孩子,还帮着伺候月子,指导养育婴儿,从不要一分钱的回报。在村里的老人眼里,母亲的善良有口皆碑。

“俺妈妈还会给人刮脸,现在说是美容,我小时候见过她用一根棉线,一手一根线,再用嘴咬着一根,贴了人脸上,把线打成褶子,就把脸上的不想要的汗毛挤下来了。”张焕启说,在五六十年代,那时候还没有美容这一说,大姑娘结婚前,一般都这样修脸美容,有爱漂亮的新媳妇也这样美容。村里很多新人,还有爱美的大姑娘,小媳妇都来找她美容,她都是来者不拒,热心助人,也是从不要一分钱的回报。

张焕启还介绍,母亲在年轻的时候,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口,在最困难的年代,还去要过饭。后来为了生活,还做过小买卖,在家里炸油条到城里去卖,也卖过豆腐。无论是做什么事,母亲都是童叟无欺。有时候见了吃不上饭的流浪汉,还有要饭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她都是不要一分钱,免费给人吃饭。母亲的成人之美,助人之乐,成了“传家宝”,也让后代子孙都传承了这样的善行善举,孩子们也个个孝顺、善良,正直、厚道。百岁老人周玉翠奶奶之所以长寿,除了遗传基因以外,我们想她的这种善行善举,正直、厚道、 无私、 热心、 豁达 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吧。

『陆』 湖南最长寿的老人现已127岁,透露了自己长寿的秘诀,它们是什么

湖南凤凰不仅培养出了著名文学家沈从文,以及“鬼才”画家黄永玉,也成就了一位荣登“中国十大寿星榜”的湖南三湘第一寿星——今年已经127岁的田龙玉老人。

1893年6月9日,田龙玉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官庄乡新民村。她的一生,历经坎坷。前半生处于乱世之中,其丈夫在1973年就已经离开了她。老人一共生育了13个子女,然而他们都没有长大成人。存活时间最久的孩子,在他18岁那年也离开了田龙玉老人。

如今已经100多岁的田龙玉老人体态微丰,而且听力很好,一点也没有退步;思维敏捷,面色红润;皮肤细腻,没有一点儿老年斑。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当代,能活一百多岁的人都非常罕见。这让世人非常好奇,老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同年秋天,老人在外孙女的陪同下,来到了韶山主席故居。老人激动地说:“主席年轻时跟我们住得差不多,这辈子能来这里看看算是值了,我的心愿也完成了。”

『柒』 河南百岁“寿星”老人长寿秘诀:作息规律,三字经仍能倒背如流,羡慕吗

118岁,张学礼老人逝世,这位长寿老人,这位令我们竖起大拇指的老人,这位“网红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张学礼,一位见证了中国风风雨雨,见证了世事变迁的长寿老人;纵观他的一生,他,用自律与自信描绘生活;他,用毛笔与书籍为生活添彩;他,用阳光的心态与乐善好施的品质书写专属历史;他,是“中国最健康的长寿老人”,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是值得所有人点赞的老人!

张学礼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坚持粗茶淡饭,坚持吟诵以及践行《三字经》,坚持乐善好施;他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楷模。

『捌』 世界第二长寿的老人战胜了新冠,她是怎么做到的

世界第二长寿的老人战胜了新冠,她的心态很好,并没有害怕新冠病毒。
在法国一位欧洲最长寿的老人,击败了新冠病毒,迎来了自己118岁的生日。据悉老人在养老院有88名老人,被确诊的老人有81位老人。

低落和消极的心态,不仅会带来糟糕的心态,也会引发身体病变。压力过大,长期的抑郁心情,会诱发很多的疾病。人在高兴的时候会释放出有益激素,会帮助我们调节身体机能。
长寿老人能够打败新冠病毒,更多是她乐观的心情,面对确认保持冷静的态度。乐观的心情有助人体的健康,笑一笑十年少,不要压抑自己活着。

『玖』 98岁“扫地僧”火了!每天上班9小时,爱喝小酒爱吃肉,他长寿秘诀是啥

98岁老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眼花耳聋、拄拐驼背?其实都不是,看看南京的这位“扫地僧”,98岁了,每天还要上班9个小时,平时最爱就是喝点小酒,一定要有肉,或许很难形象这是98岁的老人。这位老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


老人除了喜欢吃苏帮菜就是喜欢喝一口小酒了,年轻的时候老人特别喜欢喝酒,现在老了,每次只能喝一点,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只喝一点点,或是一杯黄酒或是一罐啤酒,白酒是一点都不会喝的。老人偶尔也会跟着年轻人出去聚餐,别人请他喝茅台酒,老人也只会和一点点,毕竟年纪大了,为了身体健康也不会多喝的。再就是生活一定要有规律,晚上决定不要熬夜,起居有节制,控制饮食,不能放纵自己,要管好自己,老人身体基本没什么毛病,老人的心脏还非常年轻,医生说想三四十岁的年轻人。

『拾』 老了,靠谁来守候晚年——老年病房采访记(完结)

生命的最后一站

——老年病房采访记

侠子


9.老了,靠谁来守候晚年


新来的35床是一位88岁的老太太,大家都叫她秀秀,四川人,也是早年随丈夫到北京工作留在北京的。老太太一生没有生育子女,喜爱孩子的她从四川老家他丈夫的弟弟家抱养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大的是男孩儿,抱来的时候7岁;小的是女孩儿,来时不过才几个月。老太太含辛茹苦把两个孩子养大,先后供他们读了大学。现在,听说儿子在美国,女儿因为当时赶上“上山下乡”运动去了陕西插队,后来在那里结婚成家没有回来。在后来可以返城的时候,女儿只是费尽周折把自己儿子的户口迁回了北京。

秀秀的老伴儿去世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里,退休后她把女儿的儿子从一出生带到12岁,直到孩子上中学后住校,她才稍稍松了一口气。现在,听护工说,老太太已经把自己的住房卖了,揣着钱住在北京昌平的一家养老院里。她说那里空气清新,住得也宽敞,满院子花草,环境很好。老人在一起还能够唱唱歌儿、跳跳舞,一起学画画、做手工。生活挺充实也挺快乐的。她现在每年都来这所医院的老年病房里住上一段时间,目的是调养调养身体。每次来都住一个月。

因此这里的护工和医生、护士对秀秀都不陌生。当大家问她:“你儿子和你女儿经常回来看您吗?”她说:“不用他们来,他们离得都远,一个在外国,一个在外省。他们来了还得我请他们吃饭,招待他们,安排食宿。他们都知道我有退休金花不完,还有卖房子的钱,我那个外甥现在在北京工作,他买房子我还给添了几十万,有时候他会打个电话问问我。过年的时候会来看看我。我觉得我现在住在养老院里挺好的,不麻烦他们。我自己住一个单间,自己买的洗衣机和冰箱,生活得很舒适很自在。”

秀秀是个聪慧的老太太,理性而充满智慧。这大概和她的年龄阅历有关系,也和她独立要强的性格有关。她将自己的晚年生活规划安排得井井有条,让很多人羡慕和尊敬。

秀秀个子不高,不过一米五。人也不美,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但是在我眼里,秀秀独立、洒脱,即使老了,依然活得漂亮。


与秀秀仅有一墙之隔的老吴却是另外一种人生了。

老吴在这所老年病房里住了将近一年了,他的两个儿子没怎么来过,媳妇更是来得次数不多。一提到自己的两个儿子,老吴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因此,医护人员和护工很少看到老吴有开心的时候,每天看到的都是老吴拉得很长的一张脸,因此大家很少跟他聊天。

老吴的老伴儿每次来了也都跟老吴念叨:“孩子们忙,上班单位里事情多,又有孩子,能抽空打个电话问问就行了,别老指望他们来看,再说他们来了看看也就是看看,也代替不了你,他们来看看你,你的病也不能一下子就好了!折腾他们来一趟,太耽误时间。”

“但是他们经常来着点儿我心里痛快,让我觉得没白养他们。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可倒好,老子在医院里住着,儿子甭说十天半月来一次,经常一个月露一次面就不错了,这跟白养有什么区别啊?”

老吴的老伴儿跟我们说:“老吴以前特别喜欢热闹,两个儿子家的两个孙子年龄差不多大,每逢寒暑假我们都接他们来在我们家住上两个星期。有孩子们在这儿,老头儿可高兴了,天天出去买这买那,哄着两个孩子。还特别盼着过节,一到快过节的时候恨不能就天天翻日历,但一过完节,他就蔫了,没精神,特空落,整天活得唉声叹气的。我还老劝他,孩子都大了,都有自己的小家了,不能老像以前那样回来围着你转了。虽然咱们年龄越来越大了,但是也不能完全指望孩子们啊,他们也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家庭和工作。咱还是尽量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尽量少给他们添麻烦。”


10.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18床老杨终于在反复高烧,起起落落中告别了这个世界。

最后的那些日子,他的儿子和老伴儿来看他的时候,也已经不避讳谈论一些老杨死后埋在哪里,丧事如何从简办等话题。此刻老杨心里还明白,但早已不吭一声。原本肚大腰圆的一个人,经过这三年的病痛折磨,最后瘦成了一副骨架,脸也显得更加的黑。

有一次,我从他们病房的门口经过,看到躺到最里面的老杨白单子下面的胸部高鼓着,而腹部已经塌陷下去,我被老杨的样子吓了一跳。我跟看护老杨的护工李大姐说出自己的惊讶,李大姐说:“老杨好可怜啊,他老伴每月只给拿五包匀浆膳(作者注:每包重500克,内含10小袋,每小袋50克,可用水冲调,鼻饲病人专用),有时拿点芝麻糊什么的,可那哪够啊!后来跟她说了,才给拿十包,可也不够,实在没办法,我就每天给老杨掺半个馒头,用水泡软了,弄烂了,掺在匀浆膳里一起打进去。老杨真是太可怜了!让他吃多了也不行,他还老胃出血,多一点就不停地打嗝,又不能饿着,每次就喂一点点儿。”

“唉!真是受罪,真不如早点解脱了!”我同情地叹息道。

李大姐说:“有一次,老杨的老伴儿偷偷跟我说,‘他再犯病严重了,你把门关上,别跟医生护士说,也别抢救了,让他快点走了算了,别让他受罪了。’可是你说那哪行啊,他有点情况变化我不告诉医生护士,真出了什么事儿,那不是咱的责任吗?人家医院也不干啊!也挺理解老杨的老伴儿的,真够难的。”

好在老杨终于油尽灯枯了。他解脱了,他的老伴儿和儿子也解脱了。

三天之后,老杨就变成了一缕青烟。一个生命就这样彻底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17床的老汤是在老杨之前的一个月去世的。老汤和老杨都归李大姐照顾。老汤临终前的那几天,护士长特意叮嘱李大姐:“给看好点儿,尽量别让他在夜里和周末去世,要不找不到人。”但是老汤停止呼吸的时候还是赶在了夜里。李大姐给老汤单位的人打电话,左打一个关机,右打一个关机,最后把所有来过的人留的电话号码都打了一遍,终于有一个小伙子的电话打通了,最后这个20出头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来了,却什么都不知道。一直等到天亮才联系上他单位的领导。

但是老汤死了,病房里不能留,得赶紧拉到医院的太平间去,而老汤连能穿到身上的一件衣服也没有,更不用说寿衣了。他家属没有准备,单位也没给他准备。后来护工李大姐不得不给他找了一套病号服穿上才拉走。听说老汤在太平间里放了一个多月了,他的那个把他房子早已过户到自己名下的外孙子也没来,国外的女儿也没来。老汤成了无人认领的被遗弃者,直到死了,依然如此。最后老汤怎么处理的,我不得而知。


11.盲目的长寿是不人道的


母亲病后,我陷入了一个误区。让母亲长期住在医院里,真不是我的本意。我所有的医生朋友都无数次跟我说起过,除了无谓的浪费金钱,人为的干预延长毫无质量的生命,给病人和家属造成双重的折磨和痛苦之外,没有其他好处。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让母亲继续留在医院里呢?这是我陷入痛苦和纠结的一个根源。这事说起来话长,因家中长期无人居住,母亲的老宅被别人强行改造并占用,这事儿一直在解决中。几年下来,至今未果。

无家可归是问题之一,其次,我是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工作、家庭、孩子,几乎腾不出更多精力来照顾母亲,即使是在家或租房子请保姆,鉴于一些现实原因,也不太现实。所以,母亲一直躺在医院里,我除了拿钱,别无办法。

每当我将这份烦恼在家里说出来时,婆婆大人总是说要给她治,治不好就没办法了。其实她哪里知道,人到了这个地步,治还有什么意义呢?说一千道一万,病不在治应在防,如果身体基础已经溃败决堤,仅仅到了维持生命的地步,这样的治真的是太不明智了。

我内心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我怎么放弃?人在医院里,一不能拔掉管儿,二不能停止治疗。拔管儿属于犯罪,君不见常有媒体报道子女拔管儿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受道德舆论谴责,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停止治疗,医院不会同意。占着床位,医院也是要创收的。有时候,我有被母亲拖垮了的感觉,身心俱疲,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听天由命,母亲活一天,我们母女就受折磨一天。这似乎也是老天对我的惩罚,谁让我当初只顾了忙工作,忽略了母亲,对她关心得太少?我在自责、负罪的情绪中,备受煎熬。

盲目的追求长寿其实是不人道的。这是我在极度痛苦后总结出的一句话。

1999年,巴金先生病重入院。一番抢救后,终于保住生命。但鼻子里从此插上了胃管。进食通过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里。跟目前老年病房里的病人一样。胃管一个月、最长不超过两个月就得换一次。长长的管子从鼻子里直通到胃,每次换管子时巴金都被呛得满脸通红。这一点,也跟老年病房里的那些病人一样。长期插管,嘴合不拢,巴金下巴脱了臼。只好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在老年病房里,这样的现象依然到处可见。

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是他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家属和领导都不同意。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哪怕是昏迷着,哪怕是靠呼吸机,但只要机器上显示还有心跳就好。就这样,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他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包括后来的词作家阎肃,只是他的时间相对短一些。其实人到了这个地步,越短一些,越是一种幸运。既然不可避免一死,为什么要在延长痛苦中继续生命?

我们很多人都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即当一个人失去意识后被送进急诊室,通常情况下家属会变得无所适从。我们的第一意念就是害怕他(她)死亡,当医生询问“是否采取抢救措施”时,家属们出于本能立马会说:“是。”

我当初也是这样回答的,先保命,保住了命再听天由命吧,我自认为这是尽力了,其实不知道,因为这一抢救,命是保住了,但噩梦开始了。

很多家属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没有别的选择,理智的相对少,往往是感情和恐惧占了上风。如果是回答不抢救,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当初和母亲同病房的一个老太太,身体状况比母亲还好,能自己吃饭,能说话,但因为儿子不想为其治疗,每天都跟母亲说接她回家的话,被其妹妹批评,被整个病房的人指责,认为母亲养了他整个就是养了一只白眼狼。现在看来,其实他是对的。可当初,我们没有一个人认为他是对的,大家都认为他是不孝顺,怕老婆,怕花钱。

这种认识的扭转,在不经过痛苦的煎熬和思考之后,似乎不会改变。遗憾的是,人生中的很多事,当我们明白了,却已经晚了。

刚去世不久的陈毅元帅的儿子陈小鲁,生前也一直后悔没有帮父亲有尊严地离开。陈老帅病重到最后,已基本没有知觉。气管切开没法说话,全身插满了管子,就是靠呼吸机、打强心针来维持生命。当陈小鲁回忆父亲心跳停止时,电击让他从床上弹起来,见父亲非常痛苦,他问能不能不抢救了时,医生说:“你说了算吗?你们敢吗?”当时,陈小鲁沉默了,他不敢作这个决定。正是因为不敢作决定,这也成了他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为了避免这种噩梦的发生,很多美国医生重病后会在脖子上挂一个“不要抢救”的小牌,以提示自己在奄奄一息时不要被抢救,有的医生甚至把这句话文在了身上。“这样‘被活着’,除了痛苦,毫无意义。”其实我们,在明白了这一切之后,何尝不可以效仿呢?让生更多些美丽和绚烂,让死亡来临时更迅速、更简洁,其实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12.最后的心愿就是再看亲人一眼


母亲自入冬后病情加重以来情况一直不太好,病情反反复复,但比起那些完全失去意识的患者要好很多。自从母亲一点也不能从口中进食后,我因为工作去的次数相对少了一些。而且因为不能喂母亲吃东西,我待在母亲病床前的时间也相对减少了。在母亲状况最不好的那些日子里,我作了最坏的准备工作,把最担忧的后面的一些环节都了解清楚了,该买的东西也都买回来搬到了病房,交代给护工,即便真有意外,就是我赶不到也不至于太慌张。可是这之后,连续三个多月,母亲虽然精神状态不如以前,但完全没有要不行了的征兆。有时候我去,看到母亲是清醒的,也是明白的,我心里就稍感安慰一些,这让我坚信母亲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我甚至乐观地觉得,母亲肯定会比邻床那个有气无力的老头活得长,但怎么也没想到,母亲会在我毫无防备的时候走了。

那天我是抽了中午的时间去医院给某个医生的孩子送书,顺便去病房里看了看母亲。很匆忙的一面,就是这一面,成了我和母亲最后的一面。

母亲那时已经虚弱无力,眼皮睁开支撑不了一两秒,马上就又合上了。母亲是听到了我的声音,知道我来了,所以努力地睁开眼睛看了看我,但她的眼皮上像压了块千斤巨石一样,让她的眼皮费力地抖动着,她看了我不到一秒还是支撑不住又闭上了。这是母亲看我的最后一眼。我看着母亲的样子万分心疼,甚至还跟护工说,我妈这个样子不知道还能熬多久啊,活着真是受罪啊。

就是那天夜里,母亲开始抢救。因为我的孩子小,身边没人帮忙,护工并没有立即告诉我。一直到凌晨五点,看到母亲实在抢救不过来了,护工才给我打电话,而且电话还打错了,打到正在单位值班的我爱人的手机上。

这个时分,电话一响,我立即就猜出了八九分,爱人告诉我护工打电话让我立即去。我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把孩子叫醒,帮他穿好衣服,还未出发,这时候护工打过来电话说,不要着急了,人已经走了。

……

母亲没有把自己最痛苦的时刻留给我,是不想让我看着难受。

我赶到医院的时候,母亲已经永远地闭上眼睛。

护工在一旁说,幸好昨天还来看了一次,你看看多巧啊!现在想来,母亲就是使尽了浑身的力气,就是在等我,等我有时间去了见我最后一面。然后母亲心无遗憾地走了。

放弃了对这个世界的留恋,对我的牵挂。

医生说,老人走得很快,没有痛苦。至于他们怎么抢救了一夜,我没有问,他们也没跟我讲。母亲遭受了什么样的罪,我不得而知。

没有陪伴老人最后的时刻,是我心底一个永远的遗憾。没有送老人最后一程,让她孤孤单单地走,我无比难过。但是对于母亲,她大概不想把自己最痛苦的时候留给自己最爱的子女,让他们难受,她选择了独自承受。只是匆忙的那一眼,母亲已经欣慰。或许每一个老人,离去之前,都想看一看他们最牵挂最疼爱的亲人,然后永无遗憾地离开。


后记:只有身心 健康 地活着,

才是最大的成功与幸福


因为母病的原因,我熟悉了老年病房,记录下了发生在这里的一些故事。

老年病房,其实就是很多重病和失能老人生命的最后一站。在这一站,我们发现,原来有很多人活得并不明白,虽然他们年岁已长,他们很多人活得匆忙、粗糙、盲目,没有质量。有的人活得过于自私、自我,以至于最后结局凄凉。人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究竟为了什么活着呢?或者说人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很多人活着,只是活着,只是还有口气而已。不 健康 的长寿谈不上任何生命质量,这个世界是属于 健康 人的世界,只有身体和心理都 健康 的人才能主宰这个世界,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才能享受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与光明。而那些徘徊在生老病死边缘的人,他们只是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像被遗弃的人,仿佛被固定到某一张床上,实际就是已经被固定到了床上,他们有的已经面无表情,有的已经没有了思维,他们就这样活着,不会吃、不会喝,靠生命管儿维系,一天一天,等待着那个神的来临,等待着那个我们都惧怕的神,等待着它来接他们去,那是他们生命的终点。

我无数次在半夜里醒来,想到躺在医院里的母亲双手被绑在床栏杆上(因为怕她拔胃管),动也不能动,身也翻不了,内心就无比疼痛。

我曾经不止一次跟母亲商量或者是许诺接她出来,让她少受些罪,但我因为这样那样的困难而无法做到。有时我都想骂自己是浑蛋,将母亲弃之医院不管,但我又确实面临着太多太多的难题,左右为难。作为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在上有老需要照顾却无人分担,下有小也需要人照顾没人帮忙的时候,分身无术和力不从心的无奈,让我的内心无比痛苦与纠结。这大概也是很多病人家属,尤其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所面临的真实情况。

其实想想人生真的很短暂,不过短短几十年。当我们掐头去尾算一算,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明白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问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为什么不想想生命的长度和质量哪个更重要?

在我们身体尚好的情况下,为什么不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活好每一天?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我们没有办法阻止死亡,即使医疗 科技 发展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办法解决一些问题。所以,在我们有限的时间里,好好活着,尽可能地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活得充实有意义。在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不后悔、不遗憾、不留恋,微笑着幸福地离开。因为我们活过,活出过属于自己的精彩。

人生,除了生死其实都是小事,看开些、看淡些,我们又何必为一些不值得的小事伤心费神,自寻烦恼?自古以来,凡长寿者都是豁达开明之人,都是拥有人生智慧的人。活到最后,我们总会明白:其实人生最大的成功并不是高官厚禄,并不是豪车别墅,而是身心 健康 地活着,只有 健康 地活着,我们才有可能拥有自由与快乐,拥有一切如金钱、地位、财富等等附属,否则一切等于零。

细数那些住在老年病房里的人,他们有的身体病了,有的婚姻病了,有的心理病了,也有的是家庭关系病了……他们的病有的千奇百怪,有的错综复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没有想开,没有看明白。很多人陷入人生的死角越走越窄,因此他们的病,不管是任何一种情况没有及时医治,日积月累都会发展为很重的病情。我像一个化了装的特务,以家属的身份潜伏在老年病房里,观察他们、分析他们、了解他们,由此记录下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虽然这只是一些个别案例,但这样的故事还在发生着。正是因为这些人和事,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也让我们更加懂得了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尽量让自己和亲人余生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精彩、快乐、无憾!希望这些生命即将结束或已经结束者的故事,能对所有的人有帮助、有启示和警醒。


阅读链接:生命的最后一站——老年病房采访记(一)


阅读全文

与访谈长寿老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院士退休工资怎么算 浏览:941
正县级局长退休年龄 浏览:385
低保家庭父母生病怎么办 浏览:455
重阳节摄影展活动流程 浏览:437
为敬老院老人表演节目作文 浏览:410
死亡后养老金可领多少 浏览:594
2017临沂60岁补助政策 浏览:457
入职要体检要带什么 浏览:344
初审过来不去体检是什么后果 浏览:466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小作文 浏览:470
幼儿园重阳节画画方案 浏览:588
老年大学工笔花鸟画教程 浏览:715
中国最长寿的人现在是多少岁 浏览:482
杭州41年工龄退休工资 浏览:113
交了养老保险工资降了 浏览:394
女儿车祸身亡父母应该给多少钱 浏览:908
上海医院主任医师的退休工资 浏览:571
为什么还是长寿大国 浏览:202
焦作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查询系统 浏览:901
体检全套超声哪些部位 浏览: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