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改名求健康50岁张嘉译改名为张嘉益,近照已暴露不佳状态
导语:老戏骨张嘉译竟然在五十而知天命之年改名了,究竟是为哪般?
8月6日,张嘉译等主演的新剧《在一起》发布了片花,眼尖的网友发现:演员表张嘉译的名字变成了“张嘉益”。
很多吃瓜群众以为是后期把张嘉译的名字打错了。然而经过求证才得知,张嘉译的名字并没有打错,张嘉译正式改名没张嘉益,其工作室官方认证也用了新的名字。
除此之外网络也对张嘉译的资料进行了修改,从张嘉译修改成了张嘉益。
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张嘉译突然的改名了,而且原来的名字似乎比改过之后的名字,好听的多,而且容易辨识。
虽然很多明星会改名,比如黄明改成黄宥明、严宽改成严屹宽等,但大部分都是为了更红而改,可张嘉译这种国民度很高的大叔,根本没必要吧。
据悉,这已经不是张嘉译第一次改名,在1997年冯巩主演的电影《埋伏》里,张嘉译曾用名是张小童。
后来出名了改名为张嘉译,如今张嘉译已是五十而知天命之年又改名为张嘉益,是为了改名求 健康 吗?
这个“益”字,一看就明显有用意的。已经50岁的张嘉译一直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甚至每天早上要用热水把僵硬的后背冲开才能开始活动,行走都有些困难。
从张嘉译的近照可以看出,张嘉译一头白发、皱纹明显,因为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的样子看起来显老态,状态似乎不佳。
有网友推测是为了身体 健康 而改名,“益”可解释为延年益寿,张嘉益是希望可以保持 健康 。
还有网友猜测,张嘉译突然改名,估计是因为 健康 问题听了高人的指点,希望改名改运。这次可能去找人算过了希望身体 健康 什么的,所以才改了名。
你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
⑵ 因宋思明一炮而红,50岁的张嘉译,为何会被妻子揭发恶习
纠正一下,张嘉译确实是因为饰演《蜗居》中的宋思明一炮而红,而且他也确实被妻子吐槽了,但用“揭露”和“恶习”这两个词,还是有些言过其实了。
最真实的生活莫过于一日三餐,有你有我,有家有爱,祝福张嘉译、王海燕能够永远幸福美满。
⑶ 我身患强制性脊柱炎,想要办理残疾证,去医院开出的证明上写着关节痛不知道是否符合规定求详细解答。
当然可以~~
本身强直就是一种可怕的疾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简称AS) 又名类风湿脊柱炎。本病为脊柱各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侵袭性炎症。一般先侵犯骶髂关节,其后由于病变发展逐渐累及腰椎、胸椎和颈椎,出现小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破坏、韧带骨化,终致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主要症状为发病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病。
参考资料:
强直性脊柱炎
症状:
起病缓慢,全身症状轻微,早期可有倦怠,体征减轻,或有恶心、发热等。逐渐出现下腰部疼痛,肌肉痉挛及僵硬,休息后症状往往加重,活动后减轻。以后逐渐出现典型的骶髂关节疼,并呈上行性累及脊柱,受累部位疼痛、压痛、僵硬、活动受限,并逐渐出现屈曲畸形,阴天或劳累后症状加生,遇暖或休息后减轻。常有复发性虹膜炎并存,部分患者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病变若波及肋椎关节,还可出现呼吸时胸部扩张受限或丧失以及肋间神经痛等。
晚期患者脊柱强直在畸形位,颈腰部不能旋转,侧视时必须转动全身,可出现严重的驼背畸形,不能前视。病变有时也可波及髋膝关节,髋关节受累时,呈摇摆步态。随着受累部位的骨性强直,疼痛等症状逐渐消失,而遗留终生畸形。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早在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人的骨骼就发现有强直性脊柱炎的证据。以往曾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枢型,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检测手段的提高,发现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大的区别,故将其定为一种独立性疾病。
现代医学认识到,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和炎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在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四肢关节。该病变常自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到脊柱及脊旁组织,最后引起骨性强直。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结缔组织的血清阴性关节病,是较常见的腰背痛疾病之一。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是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一定关系:
(1)基因因素:本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强直性脊柱炎的HLA?B27 阳性率高达90%~96%,家族遗传阳性率达23.7%。类风湿者其家族的发病率为正常人的2~1 0倍,而强直性脊柱炎家族的发病率为正常人的30倍。
(2)感染因素:泌尿生殖系感染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盆腔感染经淋巴途径播散到骶髂关节再到脊柱,还可扩散到大循环而产生全身症状及周围关节、肌腱和眼色素膜的病变。
(3)内分泌失调或代谢障碍:由于类风湿多见于女性,而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男性,故被认为内分泌失调与本病有关。但利用激素治疗类风湿并未取得明显效果,激素失调与本症的关系也没有肯定。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的病人患类风湿或强直性脊柱炎的比率无明显增加或减少。
(4)其他因素:年龄、体质、营养不良、气候、水土、潮湿和寒冷。其它包括外伤、甲状旁腺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局部化脓感染等,可能与本病有一定关系,但证据不足。
什么是HLA-B27??
HLA是3个英语单词的大写字头,H代表人(Human),L代表白细胞(Leuc ocyte),A代表抗原(Antigen),即人类白细胞抗原(以下简写为HLA)。HLA是组织细胞上受遗传控制的个体特异性抗原,最早是在白细胞和血小板上发现的,现在发现该抗原广泛分布于皮肤、肾、脾、肺、肠和心等组织器官有核细胞的细胞膜上。第8次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确定HLA有92个,分属于A、B、C、D和DR5个位点,分别称为HLA-A,HLA-B,HLA-C,HLA-D和HLA-DR。HLA-B 位点有42个,B27为其中之一。现已证明HLA-B27阳性者比HLA-B27阴性者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机会要大得多。
HLA-B27阳性就是强直性脊柱炎吗? ?
HLA-B27的意思是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也称W-27,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其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且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约有50%其HLA-B27 抗原为阳性,而在普通人中仅有3%为阳性。同时尚有其它一些如牛皮癣、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Whipple病等疾病HLA-B27抗原也呈阳性反应。所以说HLA-B27阳性不一定就是强直性脊柱炎,只是可能性较大。目前HLA-B27仍为检查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之一。
HLA-B27 阴性者是否也可得强直性脊柱炎?
各国报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差别较大,个别低的报告为22%,多数为90%,也有高达100%的。这些数据从另一方面表明,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有10%~78%的患者,不具有HLA-B27,即为HLA-B27阴性者,他们也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这说明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并非绝对相关。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主要有下列六项指标:
(1)骶髂关节炎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根据之一,正常的骶髂关节几乎可以排除本病。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比脊柱的X线改变更早,这有利于早期诊断。骶髂关节炎的X线表现分三期。早期可见关节边缘模糊,并稍致密,关节间隙加宽。中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增生与腐蚀交错,呈锯齿状,髂骨侧骨致密带增宽,最宽可达3cm。晚期可见关节间隙消失,骨致密带消失,骨小梁通过,已呈骨性强直。
(2)胸椎疼痛及强直。
(3)下腰痛、强直已超过3个月,虽休息也不能缓解。
(4)腰椎活动受限。
(5)胸部扩展受限。
(6)虹膜炎或其他继发症。
以上6项指标中第1项再加一项即可确诊。在后5项中有4项也可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拍摄骶髂关节X线片以什么位置为佳?
由X线片证实的骶髂关节炎,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必须条件。因此,选择适当位置拍摄骶髂关节片,最好地显示病变部位及程度,对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国外经验,摄骶髂关节正位片即足以清楚地显示双侧骶髂关节病变,斜位片或其他片无益于提高阳性率,故可不必采用。国内广东汕头医学院附属医院,经过对比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正位片与斜位片发现,正位片的结果比斜位片好,与国外观察结论一致。
强直性脊柱炎有哪些主要症状??
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缓慢,发作与缓解交替进行。初起时症状轻微,易被忽视。疾病主要部位在脊柱,即自骶髂关节由下而上出现腰椎、胸椎和颈椎症状,病初患者偶有腰背部、骶部和臀部疼痛、发僵,约10%的病人疼痛可沿臀部往大腿和小腿屈侧向下放射(沿坐骨神经分布范围),但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经过数月或数年患者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持续性腰、胸或颈部疼痛,常在半夜痛醒并有翻身困难,需起床活动方能减轻。随着病情发展,胸椎和肋椎关节受累后可出现呼吸不畅或束带状胸痛,病变波及颈椎则颈部活动受限,最后整个脊柱都可能僵直,有的合并严重的驼背畸形,以致患者站立或走路时,眼不能平视,仅能看到自己足前小块地面;胸腹腔容量缩小,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明显障碍。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发生眼炎吗??
虹膜睫状体炎是眼的一种炎性病变,通常表现为眼球疼痛,充血和畏光。约25%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病程中可发生虹膜睫状体炎。多数患者的虹膜睫状体炎发生在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出现之前数日或数年,此时很难断定虹膜睫状体炎与强直性脊柱炎有关;也有病人在强直性脊柱炎症状出现后数日至20年才发生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睫状体炎见于一侧或双侧,也可双侧交替发作,炎症持续时间一般半月左右,也可能非常顽固,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但很少导致失明。虹膜睫状体炎的发生,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外周关节炎或脊柱炎的症状轻重,没有明显关联。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如何选用药物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尚无特殊疗法来阻止本病的发展,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强化锻炼及维持良好的姿势与功能,消炎痛(又名吲哚美辛)具有较强的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25mg,每日3次,餐后即服。扶他林的抗炎和止痛效果较消炎痛更强,副作用少,并有缓释剂型,每日服药次数可减为2次,扶他林肠衣片剂量为25~50mg,每日3 次,值得临床应用。其它对强直性脊柱炎较好的抗炎药物有萘普生、布洛芬等。以上药物应连续治疗几个月,至症状完全控制或消失后再逐渐减量,最好以能控制症状的最小量维持一段无症状期,如半年左右。使用上述药物均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肝、肾损伤,头痛及浮肿等。治疗前后应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否可用皮质激素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外周关节炎、骶髂关节炎或脊柱炎,不是用皮质激素的适应症。因为以上表现用非激素抗炎药物和柳氮磺胺吡啶可收到明显效果。故从关节病变考虑,不适于用激素治疗,但约有25%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病程中可发生虹膜睫状体炎。一旦经过眼科医师查明为虹膜睫状体炎,就应该开始用激素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用0.5%可的松眼液点眼,每日4次。有些病例则需服用强的松进行全身性治疗。这些治疗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医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补肾壮腰为主要治疗原则,兼以清理痰火。偏于肾阳虚者以右归丸合二陈汤加减,偏于肾阴虚者以知柏地黄丸合二陈汤加减。热甚者,可加黄柏、知母、生地、玄参、石膏以清热滋阴;痛甚,加细辛、桂枝、延胡索以通络止痛。单味雷公藤煎剂有一定疗效。局部可用舒筋活络药膏如宝珍膏、定痛膏外敷,或用麝香风湿油涂擦均可起到一定的止痛效果。
强直性脊柱炎可进行哪些非药物治疗??
理疗和按摩对本病的治疗均有辅助作用。常用的有红外线照射、超声波、微波、蜡疗、热水浴、离子导入等。患者还可自行按摩,用手掌按摩关节的皮肤、按捏肌肉。理疗及按摩均能起到活血化瘀、放松肌肉、扩张血管、改善血运、促使炎性产物吸收的作用。畸形顽固进展时,可用支架或器械矫正。对畸形不甚严重,存在时间不太久者适用皮牵引或骨牵引,髋关节可用4~6kg,膝关节2~4kg。保守治疗无效的可行滑膜切除术、关节清理术、松解术、融合术、成形术及关节置换术等。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否应坚持运动疗法?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本人及家属,常为了避免或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使病变关节长期处于完全或基本不活动状态,从而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使本来并不严重且有可能完全恢复的关节、肢体,实际上处于活动度丧失的残疾或残废状态。正确的方法是积极接受抗炎药物治疗,使关节疼痛得以控制,并及时、谨慎地渐进地进行关节活动。病变急性期,每天1~2次轻柔地帮助关节活动,使之刚达到出现疼痛的程度,有助于减轻关节挛缩。不运动时,应将急性发炎的关节置于适当的位置和(或)用夹板制动,以备将来发生不可避免的挛缩、畸形又无法矫正时,多保持一些功能。在病变的亚急性、慢性期,应坚持四肢及脊柱的伸展运动,并根据疼痛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活动次数、时间及频率。应让患者知道,坚持各部位的活动锻炼十分重要,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和停止药物治疗后,仍应长期坚持运动,尽可能保持各关节处于正常功能状态。
强直性脊柱炎如何进行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是有效的,能缓解疼痛,帮助脊柱及双髋关节恢复运动功能,减轻僵硬,防止驼背畸形的发生或减缓畸形的发展。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患者俯卧位:上胸部及大腿前分别垫2~3个枕头,使前胸及腹部悬空,两手臂屈肘置于头前。医者站于旁,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两侧,用扌衮法上下往返治疗,同时另一手掌在背部沿脊柱按压,按压时要配合病人呼吸,当呼气时向下按压,吸气时放松。
(2)接上势:用指按法按压脊柱两侧膀胱经及臀部秩边、环跳、居?FDDD?等穴。
(3)患者仰卧位:用扌衮法治疗髋关节前部,配合髋关节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再拿大腿内侧肌肉和搓大腿。
(4)患者坐势:医者站于后方,用扌衮法施于颈项两侧及肩胛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仰活动,然后按揉或一指禅推颈椎两侧上下,往返数次,再拿风池及颈椎两侧到肩井。
(5)接上势 :嘱患者两肘屈曲,抱于后脑枕部,两手指交叉握紧。医者站于背后,以膝部抵住患者背部,再以两手握住患者两肘,作向后牵引及向前俯的扩胸俯仰动作。在进行这种被动活动时,患者要配合呼吸运动(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俯仰5~8次。
(6)患者坐位:将腰背暴露,上身前俯,医者站于旁,用肘压法施于脊椎两旁。再直擦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横擦骶部,均以透热为度,可加用热敷。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怎样认识的?
中医认为本病大多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1)风湿寒邪外袭:由于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致本病。
(2)湿热浸淫: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而致本病。
(3)瘀血阻络:跌仆挫伤,损及腰背,瘀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
(4)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而发本病。
综上所述,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筋骨失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寒湿痹阻,湿热浸淫,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则是造成本病发生的基本病理因素。
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怎样认识的?
(1)病因
对于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总括国内外研究报道,大概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基因因素:强直性脊柱炎比类风湿关节炎有更强的家族遗传倾向。其家族集合度约为40。AS病人HLA-B27抗原为阳性者,在其一级亲属中,约51% HLA-B27抗原为阳性。
②感染因素:有人认为生殖泌尿系感染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男性病人多为前列腺精囊炎引起,其感染可能通过淋巴或静脉先到骶髂关节,再到脊柱,还可扩散到大循环而产生全身症状及周围关节、肌腱等病变。
③其他因素:包括外伤、甲状旁腺疾病、肺结核、铅中毒、上呼吸道感染、淋病、局部化脓感染、内分泌及代谢缺陷、过敏等,都可以是本病的致发因素,但证据尚不足,有待深入研究证实。
(2)病理
尽管AS是一种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但在早期,二者的病理却很相似。二者都以增殖性肉芽组织为特点的滑膜炎开始。此时镜检可见滑膜增厚、绒毛形成、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些炎细胞多聚集在小血管周围,呈巢状。和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之处为在附近骨质中也可发生与滑膜病变无联系的慢性炎性病灶。
病变多由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侵犯腰椎、胸椎,最后颈椎。肩、髋、肋、胸骨柄体等关节和耻骨联合也常被累及。约25%的病人同时患膝、踝等周围关节病变。
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病变则与类风湿关节炎截然不同。在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破坏较轻,因而很少发生骨质吸收或脱位,但关节囊和韧带骨化却十分突出。因而最后容易发生骨性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韧带、肌腱、关节囊与松质骨结合部的病理改变很有特点。该处的肉芽组织既破坏松质骨,又向韧带、肌腱或关节囊内蔓延。在组织修复过程中,骨质生成过多、过盛,新生的骨组织不但填补松质骨缺损处,还向附近的韧带、肌腱或关节囊内延伸,形成韧带骨赘。
韧带骨赘(包括肌腱和关节囊骨赘)的增生和发展,最后可导致关节骨性强直,此种变化,在髋关节最明显。
强直性脊柱炎的心脏病变颇具特点:即主动脉瓣肥厚、纤维化最突出,主动脉环扩大伴以Va lsalva窦膨隆,主动脉中层的弹力纤维破坏后被纤维组织代替。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如何?
强脊炎(AS)是病因不明的常见疾病。本病患病率根据人口性别和年龄的构成而异,但本病多见于男性,从1959~1982年根据五位作者统计男女之比9∶1~14∶1之间。又据Kellgren综合不同作者有关报导,本病患病率平均约占人口的0.1%,如此推算全国10亿人口将有强脊炎患者100万之多。
全国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协和医科大学张乃峥教授调查北京郊区正常人群发病率为千分之3~千分之5;曾度余报告正常人群发病率为千分之1.97,孙贵田报告为千分之0.6,张风山报告北方高寒区为千分之0.9;山西交城郭来旺报告千分之0.2。上述报告远比欧美加拿大白种人患病率1%为低。性别为男女比例8.7∶1~19∶1。
原发性AS通常在10岁和20岁发病,但是幼年AS(幼年慢性多关节病的一个亚类)可在更小的年龄发病,继发型发生于任何年龄。
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要做哪些检查?
(1)血沉检查:早期和活动期,80%的病人血沉增快;静止期和晚期血沉多降至正常。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蛋白稍增加(45mg%~60mg%),尤以合并坐骨神经痛的病例多见。
(3)组织相容抗原检查:最近研究发现,90%以上的病人,其组织相容抗原HLA-B27为阳性,正常高加索系白人中仅5%~6%阳性。
(4)X线检查
①骶髂关节的改变:骶髂关节炎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根据之一。早期骶髂关节边缘模糊,并稍致密,关节间隙加宽。中间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增生与腐蚀交错,呈锯齿状,髂骨侧骨致密带增宽,最宽可达3cm,晚期关节间隙消失,骨致密带消失,骨小梁通过,已呈骨性强直。
②脊柱的改变:a.纤维环的改变:纤维环骨化是本病特点之一,最常见于晚期病例。当整个脊柱的纤维环都发生骨化时,脊柱外观上和竹子一样,故称为竹节样脊柱。b.前椎体炎及方椎:椎体前上下缘骨质腐蚀、消失,加上前纵韧带后方骨质新生,因而使椎体前缘的正常凹陷消失,变成平直,故椎体在侧位X线片上呈方形,有的甚至向前方凸出,故称为方椎。c. 关节突间关节的改变:先发生关节腐蚀,继之关节间隙狭窄,最后形成骨性强直。d.椎旁韧带骨化:继纤维环骨化后,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前纵韧带等都相继骨化。e.椎体破坏和脱位:整个脊柱骨性强直后,胸椎部位可出现疲劳骨折。在骨折早期的X线片上可见与脊柱结核类似的破坏,日后出现不规则的骨痂,但绝不出现寒性脓肿阴影。如拍照前屈及后伸位像,可见已经骨化的椎弓也有不规则的骨折线通过。个别晚期病人,可发生与类风湿关节炎类似的环枢椎半脱位。
③髋、膝关节的改变:髋关节早期可见骨质疏松、关节囊膨隆和闭孔缩小。中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囊性改变或髋臼外缘和股骨头边缘骨质增生(韧带骨赘)。晚期可见髋臼内陷或关节呈骨性强直。膝关节早期可见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中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晚期可发生骨性强直,强直多在屈曲位。
④肌腱附着点的改变:坐骨结节的肌腱附着处骨质不光滑,有不规则的腐蚀和新生骨,骨的外形呈绒毛状。跟骨结节跖侧腱膜的附着处,可见巨大韧带骨赘,骨质致密和不规则腐蚀。
特殊的X线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何意义?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于临床怀疑而X线不能确诊者,可以行CT检查。它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间隙,便于测定关节间隙有无增宽、狭窄、强直或部分强直有独到之处。
磁共振(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美国科学家研究了36例患者,24例为炎性下背痛,12例为机械压力所致下背痛的病人。通过标准的X线检查骶髂关节正常。但应用MRI检查:发现54%的炎性下背痛和17%的机械原因性下背痛的患者有骶髂关节炎。用SPECT 检查:发现38%的炎性下背痛存在骶髂关节炎,而机械原因组无此发现。MRI和SPECT同时检查阳性发现率明显升高。炎性下背痛者58%和机械性下背痛者17%的患者存在骶髂关节炎。因此研究者认为MRI和SPECT闪烁造影骶髂关节拍片,非常有助于极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这个角度讲明显优于普通X线,但费用昂贵,不提倡作为常规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全国部分省市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座谈会(1985)制定的诊断标准(1988年4月昆明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
①症状:以两骶髂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
②体征:早、中期患者脊柱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柱出现强直驼背固定,胸廓活动度减少或消失。
③实验室检查:血沉多增快,RF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
④X线检查:具有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典型改变。
a.早期:脊柱活动功能受限,X线显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脊椎小关节正常或关节间隙改变。
b.中期:脊柱活动受限甚至部分强直;X线显示骶髂关节锯齿样改变,部分韧带钙化,方椎、小关节骨质破坏,间隙模糊。
c.晚期:脊柱强直或驼背畸形固定;X线片显示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
(2)国际上的诊断标准
①罗马会议(1963)制定的诊断标准
a.腰痛和腰僵3个月以上,休息也不缓解。
b.胸部疼痛及僵硬感。
c.腰椎活动受限。
d.胸廓扩张活动受限。
e.虹膜炎的病史、现象或后遗症。
双侧骶髂炎加上临床标准之一,即可认为强脊炎存在。
②纽约会议(1973)修定的临床诊断标准
a.腰椎在所有三个方面(前屈、侧弯、后挺)的活动皆受限,Schober试验阳性。
b.胸腰部或腰椎疼痛或疼痛病史。
c.胸廓扩张受限。
肯定的强直性脊柱炎(AS)
(1)Ⅲ Ⅳ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和至少具备一项临床表现。
(2)Ⅲ Ⅳ级单侧骶髂关节炎或Ⅱ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并具备临床标准①(Schober试验阳性) ,或具备临床标准②和③项。
可疑的强直性脊柱炎(AS)
Ⅲ Ⅳ级双侧骶髂关节炎而不具备临床标准。
以上标准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不能机械照搬,仍应全面考虑后决定。例如症状首现于45岁以后,很少可能为强直性脊柱炎。病史中有虹膜炎、眼色素层炎者,有跟腱炎者,有家族史者,都支持AS的诊断,这些对早期诊断更为重要。
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需要进行鉴别的疾病有:
(1)骶髂关节结核:病人常有结核接触史或患病史,或同时患有肺或他处结核病。绝大多数(98%)为单侧性,而且女性病人较多。X线片关节一侧骨质破坏较多,常可见死骨。关节破坏严重者可发生半脱位。如有脓肿或窦道鉴别就更容易。
(2)骶髂关节化脓性关节炎:也常见于女性病人,因女性盆腔感染机会较多。初起时局部疼痛较著,发热,白细胞增多,以后炎症可转为慢性。X线片上早期关节间隙增宽,晚期关节边缘腐蚀、致密、硬化或发生骨性强直。病变常为单侧性,腰椎及胸廓活动正常。
(3)致密性髂骨炎: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产后发病者更多,常为双侧性。症状多比较轻微,血沉一般不快。X线片上髂骨一侧明显致密,致密带上宽下窄,略呈肾形,其凹侧面向关节。关节间隙尚好,腰椎活动正常。
(4)脊柱结核:病人也常有结核病接触史或患病史,或同时患有肺或他处结核病。脊柱活动受限仅见于受累局部,驼背多呈角形。X线片上椎体及椎间盘破坏明显,常见死骨及脓肿阴影。
(5)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发病多急骤,体温迅速升高,白细胞增多,局部疼痛明显,椎旁肌肉痉挛,脊柱活动明显受限。身体其他部位常可查出化脓感染病灶。X线片可见椎体或椎间盘破坏,常见死骨和脓肿阴影。晚期骨致密明显。
(6)脊柱增生性关节炎: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脊柱活动轻度受限,驼背畸形不明显。好发于颈椎和腰椎。X线片骶髂关节正常,或仅下缘有骨赘增生。脊柱可见多数间隙狭窄及骨赘增生,骨赘向横的方向发展,与纤维环的韧带骨赘不同。病人血沉不快。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虽然现阶段不能治愈,但多数病人能生活得很好。
(2)对病人进行有关疾病科普教育有利于控制病情。
(3)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关节外表现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更是如此。
(4)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控制疼痛和炎症反应。
(5)每日体疗有益于保持良好的生理曲度,减少畸形和维持良好的胸廓扩张度;游泳是很好的全身运动。
(6)髋关节置换术和脊柱关节矫形手术,有一定益处。
(7)对病人进行心理的、社会的和家庭的支持有利于治疗。
(8)对AS的家族史了解和AS病人亲属体格检查可能会发现家族聚集性和AS病人亲属中被误诊或未诊断的病人。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如何辨证论治?
(1)风湿寒邪外袭
主证:背腰拘急疼痛,或连髋股,或引膝胫,或见寒热,腰背觉冷,遇寒则重,得温痛减,脉浮紧,苔白腻。
主证分析:寒湿之邪,侵袭腰背,痹阻经络,寒性收引,湿性凝滞,故背腰拘急疼痛且感觉冷;得温则气血较为流畅,故其痛减;遇寒则血益凝滞,故疼痛加重;风湿寒邪或留于髋股,或下注膝胫,故痛引髋股或膝胫;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故见寒热。脉浮紧,苔白腻为风湿寒邪侵袭之象。
治则:疏风散寒,祛湿止痛。
方药:三痹汤加减。
独活10g,秦艽12g,细辛6g,川芎10g,当归12g,熟地15g,芍药10g,茯苓12g,桂枝10g,杜仲12g,牛膝10g,党参12g,黄芪12g,续断12g,防风10g,制川草乌各10g。
方解:方中独活、细辛、川乌、草乌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桂枝温经通络,为主药;熟地、续断、杜仲、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芍药、当归补血活血;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以助主药驱邪外出;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之风湿寒邪从外而解。诸药合用,扶正祛邪,共奏疏风散寒、祛湿?/ca>
病
现在引起了股骨头坏死 他还会引起其他的症状
找你这么说你不是什么都要换么
还是参考以上的治疗方法治治吧
⑷ 老戏骨张嘉译都50岁了还改名,哪些原因曝光使得粉丝泪目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张嘉益的身体健康缘故,所以才决定五十岁了,知名度已经可以的时候,从张嘉译改名为张嘉益。
而且这种姿势张嘉益老师并不想,只是因为脊柱疼痛,影响正常走路,才变成这种姿势。所以请大家不要模仿,别人在与病魔作斗争,你么却拿这个取乐,真的不应该。
现在张嘉益老师年龄增长,病情也比之前严重许多,影响到正常生活。所以张嘉益老师改名字不是因为别的,就只是想要身体健康。
什么东西都没有自己的身体重要,没有一个好身体,什么工作,拍戏,都是不可能的,连行动自如都没有,那就更谈不上拍戏。
所以希望张嘉益老师改完名字之后,能身体健康,拍出更多优秀作品。
⑸ 日后恐怕再难相见,只能用热水冲缓解疼痛,50岁的张嘉译到底怎么了
这是因为如今已经50岁的张嘉译已经患上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很多年了,他一直都在被病痛所折磨着。
张嘉译从出道以来真的带给了我们太多优质的电影和电视剧作品,如今的他在病痛的折磨之下已经对于自己接拍作品的数量有了一个比较严格的把控,但是这并不能阻碍他是一个优秀与出色的影视演员。
⑹ 你好:我妈妈今年50岁得了风湿性强直性脊柱炎要长期吃药想给她买份医疗保险,不知道买哪种险种最适合她
主险买个返本或养老的,附加一份带住院医疗的,这样会减轻很大负担的。如果对您有帮助或还有问题请点参考资料进入详谈。本人也是一名强脊患者,深者其苦。
⑺ 50岁张嘉译突然改名,网传为治病,强直性脊柱炎有多痛苦
50岁老戏骨“张嘉译”突然改名为“张嘉益”,明星改名字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到了这个年纪才改名字,肯定是有非常特殊且重要的原因。
并且他改名的益是益处的益,侧面说明了是为了希望身体康健,他在很早之前就自曝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发作的时候疼痛难忍,只能靠药物来止痛,痛的时候真的是生不如死的感觉。所谓的强直性脊柱炎就是全身肌肉酸痛,甚至在夜间睡不着,需要下床活动后再入睡。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下强直性脊柱炎到底有多痛苦。
患了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这疾病对他们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痛楚 最后,祝所有患者早日康复,远离疾病。
(图片来自网络。)
⑻ 骨病常识
1.如何进行骨病分类
骨病一般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产后风等。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
临床一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着、疼痛为特征。属变态反应性疾病。
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退行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又称肥大性关节炎,是指一些老年人常常会有腰痛、腿痛、关节痛。由于它多见于老年人,因而也称作老年性关节炎。
老年性退化,是引起退行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中老年后,一切组织器官都会发生退行性变化;骨和关节组织也不例外,退行性变化,尤其好发于承重的关节和多活动的关节。
过度的负重或过度的使用某些关节,可促进退行性变化的发生。此外,如关节内骨折、糖尿病、长期不恰当地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因素,均可促进退行性变化的形成和加速已存在的退行性变化的发展。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病范畴,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该病因尚不明确,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病,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些年利用中医药在临床上取的进展性突破,中医四联修复再生疗法—通过补气血、活肾、化瘀、修复四效合一,从内及外整体调理治疗,调节功能扰乱等系统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无论病史长短,患病年龄大小,均可在15-30天见效,症状逐渐消失,治愈后不易复发。 结果临床应用25605例,少则2-3周期,症状基本消失,6个月至3年随访,无1例复发。
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 *** 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腰椎病医学上所讲的腰椎病,涵盖了“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腰扭伤、腰椎退行性病变、风湿或类风湿性腰痛、腰椎结核、风寒湿性腰痛、瘀血性腰痛、湿热性腰痛、肾虚性腰痛、颈椎病”等疾患。
肩周炎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据临床观察,医院常用药合盛堂宗予以治疗,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骨质增生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OA)、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骨质增生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大多因风湿病、血液病、潜水病、烧伤等疾患引起,先破坏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
其主要症状,从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再由疼痛引发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最后造成严重致残而跛行。 激素药亦会导致本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原因为外因和内因,且内因外因相互作用,使人体阴阳失去平衡,气血的失恒而生疾,亦称"髀枢痹"、"骨痹"、"骨萎"。
2.骨科知识: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骨健康
有人觉得关节炎只是一种“老年病”,但今时今日这种观念该更新了,因为最近10年来,骨关节炎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也在上升。如果你也即将或已经步入30岁,最好要加以防护,开始学习骨关节的保健养生的方法了。
颈关节:注重姿势多做操
点头和摇头时,经常会用到我们的颈关节。颈椎特别是脊椎最上面的3块骨头很灵活,可一旦受损伤,就会变得非常僵硬。看电脑、熨衣服都会让你的身体向前弯曲,容易给椎间盘造成压力,进而加重颈椎关节僵硬,所以办公时最好不要长时间低着头。
保护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将下巴尽量下压贴近胸部,然后抬头看天花板。动作缓慢,连做5次,再同样缓慢地将头部左右下压10次,这样有利于锻炼颈关节。
肩关节:走路摆臂+举手拉伸
学生族或坐班族常常有肩关节酸痛、僵硬,甚至肩关节活动受限的困扰。究其原因就是肩关节活动不足。其实肩关节是全身比较轻松的一个关节,因为肩膀平时不承受任何重量,所以肩关节重度磨损的几率较小。如果肩关节活动不足,起初的症状为洗头等动作困难,然后是肩膀僵硬。
保护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固定一个姿势太久。如果做些双手举过头顶拉伸的动作,可提高肩部灵活度。为防止弓腰驼背增加肩关节磨损,每天可将肩部大幅度向后转动10次。另外,走路时摆臂也有很大帮助。
肘关节:拉把手用鼠标要注意
举重物会导致肘关节损伤,同时做伸臂和旋转这样的动作,也会拉伤肘关节附近的韧带。很多人都知道“网球肘”或“高尔夫肘”,这是反复用力做肘部运动造成的。
保护建议:抓东西时最好将把手换成大号的,这样就不会太费劲。使用电脑时,鼠标最好离身体近点,以免拉伸肘关节韧带。每天弯曲伸直手臂10次,可以让肌腱和韧带保持柔软。
指腕关节:常做抓握+活动手腕
手指的关节比腕关节更容易发生磨损。尤其是那些长时间做手工活,比如织毛衣或者在生产线上的女性,发病率非常高,常常会觉得大拇指根部疼痛。
保护建议:日常生活中,最好不要老让手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经常做做抓握动作,或者一手握拳,另一手抱住拳头,左右上下活动手腕。活动越多样化,对腕关节和手关节越有利。
膝关节:少负重+控制运动量
人体60%的体重都是由膝关节的内侧支撑的,因此膝关节内侧的半月板非常容易劳损,髌骨软骨在长时间摩擦之后也容易出问题,因此人过30岁之后,要特别注意膝关节的保养。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忽然运动用力过猛,急速扭转,会让膝关节受到冲击,极其容易受伤;平时未经锻炼的情况下,突然长时间行走或跑动,也容易造成半月板或髌骨软骨的损伤;过度肥胖,也是膝关节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保护建议:如果你的膝关节经常疼痛或出问题,应该尽量避免爬山、上下楼梯等对膝关节压力较大的运动,即使是膝关节一直保持健康,长跑和负重登山等运动也要适量。日常锻炼中,倒着走是对膝盖最好的锻炼方式,能让膝盖关节充分运动灵活,是一项很好的热身运动。
3.有朋友知道怎么才能更好的学习骨科知识吗
怎么说呢,一点一点的看呗,学习骨科首先要知道解剖啊,运动系统的解剖是必须要动得,再就是神经系统的解剖也必要是要懂的。
循环系统也是必须要懂得,还有就是看一下专业的书籍了,入门的可以看一下骨与关节损伤了,如果想了解有关骨病方面的可以看一下实用骨科学,不过这本书个人感觉不是很好,但是别的还真没有发现比较好的,刚才说的骨与关节损伤个人感觉4版比较好,完全可以当教材使用,很基础。有时间也要学习一下影像学的知识,而这个和解剖很有关系,断层的解剖是必须要学好的。
再就是骨科涉及到手术,最基本的清创缝合,缝皮等简单的手术操作技巧是要懂得。平时多从网上学一些专业的知识,丁香园、医学生论坛等网站都是不错的,骨科看似简单但是真正要是干好其实不易,是很具技巧性的,手术中要灵活运用了,到了后期很多都是经验的积累了。
而且骨科手术必须要时时的更新,很多新的观点技术也是你要懂的,所以慢慢学吧,路漫漫其修远兮,你就慢慢学吧,不可能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希望这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