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人抑郁后自杀,曾祈求医生救自己,她生前都遭遇了什么
这名老人名叫陈慧娣,今年已经60多岁了,实际上她在10年前就已经被确诊为抑郁症。在与抑郁症抗争的日子里,陈慧娣更换了很多药物,这几年病情越加严重,很多次都向家人透露自己活得很难受。其家人也深知陈慧娣病情反反复复,只能多加理解,但又没办法帮助陈慧娣脱离痛苦。
抑郁症相比其他有实际症状的疾病,确实不容易引起大家注意,不过该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确实能够让一个人走向死亡。该疾病在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而在目前,大部分老年人都不愿意主动袒露自己患有抑郁症,他们总是选择沉默,一个人默默承担病痛,就算有人知道也无法理解。
⑵ 抑郁症是精神病吗
抑郁症属于精神性疾病,但不属于精神病。
一、症状
1、几乎每一天都情绪抑郁。
抑郁情绪和泣不成声都是抑郁症症状。然而,很多抑郁症患者感觉麻木,并不伤心。
2、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兴趣/乐趣缺乏和缺乏内驱力。
法穿瘁费诓渡搭杀但辑 抑郁症使人对平时被视为很重要的事情漠不关心。你可能不得不强迫自己完成该做的事情。甚至对一桩小事情似乎也是一种负担。很多抑郁症患者说自己是厌烦和懒惰的;尽管他们无睡眠问题,他们还总是感到疲劳。性趣减弱也很普遍。
你可能常常感到胸闷,心慌。去医院检查也常常查不出原因。
3、胃口改变。
抑郁症可导致胃口增加或减少,所以抑郁症患者的体重可能增加或降低。
4、睡眠问题。
许多抑郁症患者失眠,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眠多梦,易惊醒,以及早醒(凌晨2-3点便醒来,再难入睡).早醒往往是抑郁症病人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另外一些抑郁症患者可能睡得太多,或他们除了正常的夜间睡眠之外还需要经常性的磕睡。
5、焦虑或坐立不安。
抑郁症患者经常是坐立不安和焦虑,有时达到激越的程度。焦虑可以引起缺乏耐心和愤怒,并且既使是低度的压力,也使人难以应付。
6、疲乏或s浑身无力。
7、负罪感,无用感和无安全感。
抑郁症患者通常对自己,周围世界和未来感觉消极。他们可能对往事有负罪感。很多抑郁症患者感到自己无用,认为抑郁症是对他们做过的或未做事情的一种惩罚。抑郁症可以导致不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依赖,亦可以导致不修边服和不讲个人卫生。
8、难以集中精力和正常思维。
抑郁症使人难以清晰地思维和作出甚至是很小的决定。抑郁症患者常常不能轻易地集中精力。患者工作和日常生活变得没有效率,挫折感和厌恶感就可能出现。
9、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有不同的躯体症状,感到浑身不适。
10、自杀念头
很多抑郁症患者想到以死来解脱痛苦。患者经常为了结束痛苦,受罪和困惑而产生死亡的念头和行为。s
二、得了抑郁症该怎么办
1、如果你有想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念头时,请马上找精神专科医生就诊。
2、如果你或你关心的人有上述四种或更多的症状达两周以上;症状严重到干扰日常活动,或有自杀念头;那么请去看精神专科医生,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你或你爱的人可能正在饱受抑郁症症状的折磨
3、如果你有抑郁症,那么伤害你的症状也可能伤害到你的家庭,你的工作表现和你的人际关系。
4、这是一种真实疾病的真实症状。不要沉溺于自责及糟糕的感觉。相反,你应去看医生,谨遵医嘱,以使你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⑶ 老年人焦虑症危害有哪些该如何帮老人缓解焦虑呢
老年人焦虑会导致睡眠质量逐渐下降,身体抵抗力下降,出现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影响身体的健康,影响老年人的寿命,而且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病症。多带老人外出散步,多进行陪伴,多带老人去体检,按时服用相关的药物,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⑷ 抑郁会造成什么
活着,对有些人很容易,对另外一些人也许很难。
曾经有一位客人这样对我说:“我每天都努力的活着,却每天都想死。”“我不能死啊,我死了他们怎么办。”“我就是死了,他们也不会在乎。没人知道我的痛苦。”
别人眼中的她是一个开朗活泼的人,脸上总是带着笑。做事情很有条理,安排的也很周到。对于别人的事也很有见解,无论是在投资理财,还是 情感 关系,她都能给出适合的建议,并能举出大量的例子去证实……这样一个人,却在独自品味着自己的无力,以至于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抑郁,似乎成了一种潮流。当前 社会 竞争日益激烈,几乎每个人都在超负荷运转,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这是一种很常见的 情感 成分。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时,理所当然会产生抑郁情绪。在全世界,受某种形式的抑郁影响的人数占全部妇女的25%,全部男性的10%,以及全部青少年的5%。
对于抑郁的人,他们最大的痛苦不在于抑郁本身,而是缺乏改变的目标以及动力。他们很容易怀疑自己,甚至于怀疑一切。所有正在做的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也很难有动力去激发他们继续做下去。
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一种委屈——没有人在意我。隐藏着一种需求——我需要被看到,被承认。
在疗愈的过程中,我曾经和我的客户谈论过关于死亡的话题。
她说:“有时候我真想死了算了,这样就可以不用看,也不用管。”
我说:“如果你死了,他们会怎样?那些在乎你的人会怎样?”
她变得很激动:“他们不会在乎,他们也不知道我的痛苦。”
我突然觉得理解她了:“你觉得你死了他们也不会觉得痛苦。是吗? 你是想要用你的生命让他们体会到你的痛苦 ,是这样吗?”
她没有说话,眼泪却止不住往外流。我知道我真的看到了,她也突然觉察到这一点了。这也是疗愈的开始。我陪着她,什么都没有说,等待着她平静下来。我知道她对自己的努力,她此前一直在坚持健身,这是她真正为自己做的选择,为自己做的为数不多的事情。
我引导她看到自己,去看到自己在健身时体会到的快乐,看到健身过程中自己的努力,去体会做自己的快乐。我知道这是她需要的。在此之后,我给她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她去给自己做一个计划,然后实施,去真正的做自己。
这是漫长的陪伴中的一个部分,对于任何一个正在成长的人,都是在不停地发现自己,去体察自己的情绪,而作为疗愈师,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用心的陪伴他们。
疾病是自己的功课,所有经历的痛苦,都可以转化为能力与财富。
每一个人的功课不同,在成长的路上,我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
首先应该明确,目前的状态只是存在抑郁情绪,还是已经发现为 抑郁症。抑郁情绪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活中的各种应激事件都可能产生抑郁情绪,可能事情过了情绪自然就好了,这种大多数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但如果发展成抑郁症,可能会对生活、工作及自身造成影响 。
抑郁症的核心表现就是情绪低落,也就是高兴不起来,即使有开心的事情,患者也没有高兴的体验,逐渐的患者就会对各种活动、人也不感兴趣,周围的人就会发现他慢慢的不爱接触人,尤其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回避各种人多的场合,白天是经常提不起兴趣,工作、学习爱出错,效率明显下降 。
精神症状在抑郁症中也是常见的,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和妄想症状,但这些幻觉和妄想都是围绕着情绪低落出现的,与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不同的是 ,情绪逐渐好转后,精神症状也会随之好转。
抑郁症患者大多都是因为首次发病之后没有治疗彻底,而让病情出现了反复发作、久治难愈的现象,所以药不离口、药不能停成了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写照。
常吃抗抑郁药的后果与后遗症严重吗?
有网友指出吃抗抑郁药物停药后会有后遗症,张玑晴神康复中心的药剂师认为,在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时,部分抑郁症患者本身有残留症状,就是说没有完全治好,所以在停药后会出现一些症状,这并非抗抑郁药后遗症。对于这类情况,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后才能逐渐恢复起来。
抑郁症患者总想自杀该怎么办?
比起那些抗抑郁症药的后果与后遗症来说,抑郁症患者走上自杀的不归路可能更严重,更可怕,所以与那些所谓的后遗症来相比的话,不让抑郁症患者自杀才是重中之重。那么当抑郁症患者总想自杀或者不断的出现过自杀行为之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医生告诉我说,我们可以将这些病患者送至专科医院由专人来进行监控管治,必要时可以住院进行长期治疗,待患者的病情完全稳定之后再考虑出院,自己在家中好好护理。
抑郁症患者家属如何与患者相处?
在与抑郁症患者相处、共同生活之时,做为亲友与家属与患者多陪伴、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则是很好的预防病情复发之方。有患者家属提问,面对抑郁症的患者,每次积极引导反而遭到冷眼相对、适得其反,不知如何处理。对此做法,郑医生不予支持。他指出,家属看似积极的引导、劝说,比如“你想开点、开心点、你要坚强、其实我们生活很不错”等这类话语对抑郁症患者而言并非有效治疗,有时反而会起反作用。建议心理疏导这类还是交由专业的心理康复师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家属能做的重点最好集中在生活方面的支持和分散注意力,多陪伴患者进行 体育 锻炼、 娱乐 活动等,这样有助于抑郁症患者走出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对人的影响较轻,但也会让人感觉心情不好,郁郁寡欢的,不想做事情,人较懒惰等。但自己可以通过运动、读书、音乐、倾诉、 旅游 等方式调节过来。
抑郁状态甚至抑郁症状就显得严重一些。会让人萎靡不振、悲观绝望、自卑自责、消极沮丧,甚至有生不如死、一死了之的观念及行为,导致不能正常工作、学习、社交等。这种抑郁症状是需要去看心理医生,接受专业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
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老年抑郁症患者经常会表达为各种身体不适,如失眠、厌食、乏力、腹部不适、便秘、胸闷、喉部堵塞感、头痛、头晕等,这些症状会误导医生进行大量的内科检查,很容易延误病情。
其次,老年人不善于表达,也经常否认自己失落的情绪或掩饰自己的心理状态,这也使得老年人抑郁症不易被察觉出来。
老年抑郁症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临床表现以情绪低落、孤独感、焦虑、迟滞和躯体不适为主,老年抑郁症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继发于各种躯体刺激,但不能归同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初次发病高峰在50-60岁。
家有老年抑郁症患者,应当怎么办呢?
一、心理辅导
正确面对现实,适应退休生活,学会自我安慰。正确面对人生的各种喜怒哀乐,要有一切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心态安享晚年。
二、疾病治疗
个体化用药(专科医生来指导用药)是必须遵循的用药原则。抗抑郁的治疗不能少,同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治疗也不容忽视。
会造成生理功能失衡,严重者会造成精神分裂,现代 社会 人的生存压力太大,很多人精神上都出问题了,不只是大人,小孩子都发现心理上有问题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国家所面对的一个最大的难题,据我所知国学大师南怀瑾所创办的太湖大学堂,试验国际小学,对人的生命认知科学研究,也许有希望在未来能解决人们的精神问题。
抑郁就是给自己藉口心身懒惰,不事生产,逃避现实,胆小懦弱,负面悲观,怨恨愤怒,自暴自弃等等…,久而久之的自我压力到了沸点的时候,要吗去宣泄到别人身上,要吗自己走上不归路,故所以有抑郁倾向的人们,该及早打开心扉,求医和跟亲人沟通,如果觉得卷进钱债骗局或纠纷时,什至该求助于法律,总之,只有自己才可以拯救自己,只有你肯,那些坎一定迈得过去的,有什么事比生命更大呢?
⑸ 抑郁症患者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我国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18周岁以上。18周岁是我国公民成年的界限。对于16周岁以上而不满18周岁,但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法律将之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2条还对“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认定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精神状况健康正常。公民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和社会生活共同规则,理智地实施民事行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从事行为的人,即使18周岁以上,也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即使是精神病人,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先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其患有精神病,才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因此,单纯的抑郁症不属于精神病,单纯的抑郁症患者犯罪应该负全部刑事责任责任。如果有并发的其他精神病的话另说。
⑹ 我妈最近这段时间,经常失眠,心慌,心烦,心乱,浑身无力,焦虑,胡思乱想,甚至有自杀的年头,老是说 活
这些都是老年抑郁症的表现啊,老年期抑郁症(senile melancholia)严格地说是指首次发病于60岁以后,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心境障碍不能归于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抑郁是一种负性、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的迟缓为主要特征。一般病程较长,具有缓解和复发倾向,部分病人预后不良,可发展为难治性抑郁。老年期抑郁症自杀的危险比其他年龄组大得多,调查显示,老年人有55%的病例在抑郁状态下自杀,自杀往往发生在伴有躯体疾病的情况下,且成功率高。
建议你带母亲抓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