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人得了重病是晚期,又不说不治。子女条件有限。怎么办
我很想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因为这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所以感触很深。
在我接近六十周岁,临近退休的那年.,我长期生活在农村,已经八十二岁的老母亲患了肝癌,而且已是晚期,在此之前时间不长刚住院做过一次其他手术,并没有发现任何肝癌的迹象。
老人家一生,生了我们弟兄,妹妹六个,在那穷困的年代里,辛劳一生。正该享受改革开放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的时候,却得了绝症。 医院告诉我们老人顶多还能捱过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同时不建议老人住院,最好回家保守治疗。老母亲也执意拒绝住院,要求回家静养(并没有告知老人家实际病情)。
当时我们弟兄几个商量了一下,决定让老人回家。当时考虑一是老人执意回家,我们也不好执拗、违背老人意愿,惹老人不高兴。二是当时我们第兄几个除了我在城里上班挣工资处,其他兄弟几个都在农村,人口多,负担重,手里也没钱。而我工资不是很高,刚刚头年给儿子装修房屋,办完婚事,儿媳也已怀孕,手里也不宽裕。
回家后,我在家陪老母亲不到一个月。儿媳妇生孩子,我就回了城里。一个月后我弟弟打电话告诉我,老母亲病重.肚子腿都肿的很历害,在村里请医生看了吃药,挂点滴都不管用。听到消息,我立马赶回老家,兄弟几个商量对策,我主张立即送老人去县城住院,即使明知治不好,无法延长老人生命,但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减轻老人痛苦。而钱则是暂时由我垫付,过后再说,不过其他几个兄弟姐妹也都先后东挪西借凑了钱。
到县城托人办理住院后(象我母亲这种情况一般医院是不愿收治住院的)。经多方打听,得知有一种人血旦白对消水肿很有效果,但医院没有,因为太贵,医院不进,一般大药店有售.,每小瓶在500元左右,注射用,象我母亲这种情况,最少每天两只。我在县城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一次买了十几瓶(药店存货也不多)......。
经过二十多天的白旦白滴注治疗,老母亲的肿涨逐步消失......。待巩固治疗些日子后,老母亲高高兴兴的出院回家。直到三个多月后再次复发,抢救无效辞世西归。
事后,村里街坊邻居议论,花十多万元,给本来无救的老人值吗?我回答,值!父母养育子女十几年,当儿女的,为了减轻老人病痛,花多少钱都值得,这是每个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家说,对吗?
这是一个很尖锐的拷问良心的问题。
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位老人生了重病又是晚期,生命到了这个阶段命数已定,已无力回天了。但老人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他想继续治疗,他想生存。这个时候对子女来说,就到了拷问良心的时候了。
如果继续为老人治疗,能不能延长老人的生命,能延长多久都是一个未知数,但扔出去的钱打了水漂是一定。老人走了之后,给活人留下的,只有巨额债务。活人大概在后面几年、十几年活着几十年内都翻不了身。为了一个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去付出未来多少年的代价,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如果不为老人治疗,自己的良心将会受到无尽的折磨。面对生养自己老人,不去为他治疗是为不孝,自己良心将会受到谴责。甚至在很多年之后想起这件事,在内心大概还会后悔,当时为什么不去为老人治疗,让老人带着遗憾离去?而且这种谴责,已经没有机会去弥补了。
客观地说,我认为可以取一个折中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即是否可以采取临终关怀的方式继续为老人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尽量提高老人的生存质量,让老人在临终前少受一些病痛的折磨。这样的治疗方式既减轻了老人的痛苦,又减轻了子女精神和经济两方面的负担。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我们的父母都会老去,在我们父母生命的最后阶段,我们每个人大概都会遇到这种难以抉择的问题。 但如果我们平日里已经对父母尽满了孝心,即使我们选择放弃治疗,内心也不会受到谴责,因为我们问心无愧。 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多去陪伴父母,与父母拉拉家长里短;物质上父母有需求我们能够做到就尽量去满足;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经常带父母出去 旅游 ......,等等。总之就是,在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尽我们所能去孝顺他们。这样,真的到了最后的选择,我们即使选择了看似不孝的放弃治疗,自己的良心也不会受到拷问,因为我们平常已经做得足够好,我们对自己的选择问心无愧。
我觉得这首先是个观念问题。我们有必要澄清对于老人的不治之症,子女给他治与不治哪种行为更加孝道。
如果是重症晚期,我们都知道,以目前的医疗技术,要想回天救命,似乎希望不大。而无论采取哪种措施,对身体的损害都是很大的,"杀人一万,自损三干",医生在杀死病变细胞的同时也摧毁了正常细胞,而老年人年纪大了,再也难有强健的体魄能扛住这双重的摧残,一份来自病痛,一份来自治疗,也许治疗还没结束,老人就舍我们而去了。
所以,对于重病晚期的老人,我不主张大动干戈的治疗,更愿意采取其他辅助手段来减轻老人病痛的痛苦,让他余下的时光能活得舒服一些,有尊严一些。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生的意义也不全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要活得有尊严,活得有质量。如果浑身插满各种管子,无自主意识,这样留在世上的还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吗?
其实孝与不孝,主要反映在平时我们对老人的关爱与照顾,这不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很难通过一两件事就能对一个人作出评判。你尽孝了父母能感受到,邻居们也都能看到。而面对业已病入膏肓的老人,还是别再把他们送到医院去折磨吧,在想法减轻痛苦的前提下,多陪陪他们,多点临终关怀,这不是不孝,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更高层次的孝道。
愿普天下的老人都 健康 长寿,愿普天下的子女都乖巧孝顺!
不知道题主是不是老人的子女?如果是,这还用问吗?做儿女的要主动关心老人,主动给老人治病,而不是等着老人开口!老人都已经不说不治了,那肯定就是治啊!这个世界上,谁不惜命呢?真的到了离开世界的那一日,都是恋恋不舍的!
老人得的是重病而且已经到了晚期,看来老人的时日不多了。作为儿女,应该抓紧带老人去看病!儿女的条件有限,但是疼爱父母之心无限!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儿女们尽力给治吧!别再拖着了。多拖一天老人就会早走一天。等老人走了,儿女们后悔也就晚了。
老人辛辛苦苦把儿女们养大,儿女就是老人的依靠!如果这点都指望不上,那养儿育女又有什么意思?人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千万不要把钱看得过重,想当初,父母宁愿自己挨饿也要把一口吃的留给子女。我们做子女的又怎么能眼睁睁看着老人身染重病而不给治呢?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次机会。珍惜父母,珍惜子女,也珍惜自己!
做为子女的最怕的就是父母到了晚年时身患重病,家里条件好的子女在父母身患重病时无所谓治与不治,只要父母愿意花钱多少都可以。碰到条件不好的子女在父母身患重病而且到了晚期时,的确会在治与不治之间纠结着,会不停的拷问自己的良心该如何去做,既是老人得了重病还是晚期,那不治最多就是人亡但家不破,如果明知道老人是重病晚期,死对老人来说是无法逃脱的,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如果这个时候明知自己的条件非常的有限,还坚持着要给老人治病,那最后的结果可能会是治了人还是亡了,而家因为老人看病被拖得支离破碎。我认为如果老人真的已经是年过古稀之年(80/90岁),而且在医院被确诊为重病晚期没有治疗意义,再加上子女自己本身的经济条件又的确有限,那就没有必要因为一个即将逝去的老人,而让活着的人活得更累,这不是什么道德和人品的问题,也不是孝与不孝的拷问,这是现实生活的残酷,如果有一天我老了会是那样,那我肯定会要求放弃治疗,我有活着的权力,但我更觉得希望自己的子女活得更好,如果因为我治病而让子女的日后生活苦不堪言,那我活着也没有什么幸福可言,所以说生活不易,凡事都应考虑周全。
老人得了重病是晚期,又不说不治。子女条件有限,怎么办?
看到提问者这句话有点脊背发凉。这是提问者在等着老人自己说不用治了吗?老人没说不用治了,子女还问怎么办。
父母把儿女养育成人,在老人得了重病又是晚期时,一般正常的子女都会尽其所能去救治父母,甚至砸锅卖铁。此时不去救他,还问该怎么办。实在有点惊讶。
提问者说老人是重病,又是晚期,子女条件又有限,几个要素都是不利的,都在为不治做铺垫。无论你有多少不想治的理由,也不管老人是否主张不用治了,作为子女,你都不应该放弃救治老人。这是起码的孝道。也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良心。
伺候过不治之症的亲人。几乎是拼死也要救她的命。终究,也去了。她多活了一年。毫无质量,无言无语,全靠液体维持生命。大小便全都不能自理。
经过,我决定,一定要在六十岁前给儿子留一个文字性的东西:1 急症:一旦不能自主呼吸、自主进食,象征性住三两天医院,拉回家,等死。2肿瘤等消耗性疾病,早期,手术,回家。晚期,止疼即可。
经历过决定亲人生死,才知道,死亡,是人生必须面对的事情。死,才是重生。之所以象征性治疗,只是为了让儿子心里舒服一些。其实,真的是大病,治不了。小病,不用治。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意愿,让他活着。生不如死,才是最残忍的事儿。
人的一生总会和生老病死残这些相关的事有关联,要么幸福的老,要么苦逼的老,但人终将有一老、人终将有一死是必然的,只是怎么老去和怎么死去是需要我们此刻来思考的。我想幸福的老去,那一定会跟我提前做了哪些计划,提前做了哪些安排有关。比如说在年轻的时候为自己的一生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就是为了让有一天遇到突发的自己不可控的事情,有一笔尊严且救命的钱,不至于让别人来做对我们生命的安排,比如说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为自己多储备一点养老,让自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不给儿女造成负担,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作为儿女的时候,没有做这些准备,老的时候自然而然会给儿女带来今日提问的困惑,真的到了这一天,其实只有三个字来回应叫:没办法。为儿女尽孝道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也可以尝试跟老人认真坐下来商量,对现实尽其所能,各尽其责,各自做好自己,人生中的该做的部分。
老人得病晚期,自己不说不治疗是对生的渴望。 人得重病,都想治疗,只有特别清楚理智的老人才会做出不再治疗的决定 ,但那是和结束自己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谁能够做到“视死如归”,轻易抉择呢?
子女条件有限,说明父母也没有存款可用,加上是 重病晚期 ,继续治疗下去只能是 人财两空 ,所以理智一点,只能回家,尽量过好后面的时间。
53岁的同事发现肠癌时已经到了晚期,而且转移到了骨头。实在是太年轻,自己和家人不忍放弃,就上北京做了一个无足轻重的手术,大夫就让回去,虽然他们有钱,但已无回天之力,前后不到三个月,人就不在了。
所以,没法治的病只能回家,想办法减轻痛苦,了却心愿,放松心情,走完最后历程。虽然残忍,但无它法,只能接受。
老人得了重病,无论经济状况怎么样,都没必要治疗,没有尊严的活着不如痛快的离去。当然作为亲人特别是儿女。无法做出痛苦的抉择,可是作为即将步入老龄时间的我们,在身体 健康 ,头脑清楚,心里明白的时候,要认真思考这个严峻的问题,不要给儿女留难题,让孩子痛苦的抉择,况且我们这个年龄,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候,没人商量,一根担子都压在孩子肩上,身心要承受多大压力啊?作为父母我们在孩子小时候呵护疼爱他,等孩子长大成人也尽量为孩子着想,不让孩子受煎熬,痛苦抉择,早早给孩子留下文字嘱托,重病不过度治疗,顺其自然。活着是为了享受生活而不是被折磨和折磨孩子。
❷ 过85岁以后去世的老人,多半是由于什么原因都是因为得病吗
过85岁以后去世的老人,当然多半是因为年事太高,身体机能下降,而诱发出的各种疾病最终导致身亡。这是非常正常的事了,能活到85岁,早已超出我们国人寿命的平均值了,他们都是长寿之人。
不知道怎么题主会有此一问?难不成你认为85岁正是好时候,生命力旺盛的时候,这个年龄段死了白瞎了?我认为你还真的不如关注一下那些英年早逝的年轻人中年人,看看他们为什么身体正值壮年竟然为什么会死了?说到这里我突然认为,你就是一位即将到85岁以上的老年人了,出于对这个美好世界的留恋,特有此一问,想要自己长命百岁?
倘若真的是这样,也挺好的。你看看大家伙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抗击人老体衰?只要你身体尚可,我认为活100多岁也没有问题,如果你能活过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们都替你高兴。
但是人年纪大了,各种各样的老年病遗传病都会找上门来。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这些病都高发在高龄老年人的身上。还是平时饮食起居都应该多加小心,加强营养摄入适度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在追求长寿的路上,你才不至于掉队。也希望你能对生死有个正确的认识,毕竟自然规律就是这样,人生代代无穷已,一代新人换旧人,人始终都是在新老更替的。到时候了该走就坦然地走吧,我想人只有到了真正撒手人寰的那天,才算真正地寿终正寝功德圆满,完成了你的使命。
俗话说得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85岁也是老年人的暮年之秋了。
根据人的生理特性,45岁后便进行了衰老期。两鬓斑白、眼袋加深、颜面起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接踵而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相继出现,以及各器官的逐年的衰退,这是人们不可抗拒的自然现律。
联合国按照区域划分,亚太地区45~59岁为老年前期,60~89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其中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
在我国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平均77岁。而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比较优越的上海,人均寿命预期83.63岁。但是对一般百姓而而言要想活到85岁,也就是20%的概率。这些高龄老人己是风烛残年,基础病多,心、脑、肺、肾、肝、消化系统等机能都减弱,猝死的机率很大。往往在激动、兴奋、悲伤的情况下而发生心跳骤停。有人晚上睡下,早晨起床时死于被窝,多因为心源性猝死或呼吸暂停。另外,一些基础性疾病老年人,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脑萎缩、慢阻肺、癌症等均可造成心、脑、肺、肾、肝的衰竭死亡。所以古时有70不留宿、80不留饭、90不留坐之说,在古时85岁以后死亡就如影伴随了。
人的衰老死亡是自然规律,是任何人不能抗拒的。凡事都有因果关系,对于长寿老人的去逝,人们常说不疾而尽,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古人对病理、生理无知的误区。
能活到85岁的老人,就是高龄长寿老人啦。多半是身体各部位功能老化,衰竭生病而去世,很正常,为什么有的人五六十岁就生病去世,还有比这个年龄更小的人,为什么有的老人活到九十岁,一百岁。有两种因素,一种是遗传因素,一种是外界因素,遗传就是祖辈遗传的基因,在我们厂有一个人,他父亲38岁死的,他38岁那一年,厂里医院给他开绿灯,只要来医院看病,不管吃多贵的药,都由他随边拿,因为38岁这一年,他必死无疑。论到下一代他儿子也必定只能活到38岁。这就是遗传基因,这种病在医学上无法治疗。我要讲的外界因素,就是喜,怒,哀,乐,悲。人生活在这个空间,人与人打交道,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无论是家庭内部的事情,还是邻居之间的纠纷,人与人之间的仇恨,都会照成心理上的伤害。心理应响,身理,身理应响病理。
这问题太广泛,老年人至高龄而去,大都是由于功能性衰减,及多种因素的致病因素而致,寿终正寝的确不多。
人的寿命是和基因遗传饮食,起居,心理因素无不关连。
情志致病,六淫致患,过劳而衰这些都是导致病亡的因素。
我的娘家妈88岁,夜里上卫生间摔了一跤,把胯骨摔断了,送到骨科医院,医院不收,说年龄太大了,做手术有风险,让回家养。
我妈在家卧床几天,发现她尿血还发烧,后来送到医院抢救,脱险之后,不能吃东西,又给她下的胃管,又下的导尿管,就这样折腾了9个月去世了。[流泪]
我的老公公89岁也是起夜下床摔了,也是把胯骨摔断了,医院不收,在家养了半年腿不疼了,快要下地了,结果突然脑梗去世了。
我还有一个朋友的父亲72岁,也是走路摔断了胯骨,住院12天肺内感染去世了。
我认为年龄大了,千万不能摔跤,因为摔跤去世的不在少数。
那是由于得不到家庭亲人的精神生活的照顾和 社会 应给的老年特殊条件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双重作用下提前结束生命的必然因素~“绝望”……。
85岁老人去世,都是得病的多,有的是不治之症,甚至衰竭,这些都是属于老死,到了这年纪也许一场感冒也就去世,这是必然规律,生老病死不可怕。
这个岁数去世的老人大多是因为疾病原因,但是精神原因很重要一生心态平和不惧孤独的老人活的更长时间,感觉大多数老人特别希望每天有儿女的陪伴害怕孤独没有安全感,老辈说73岁84岁是个坎儿是很有道理的,人岁数大了特别特别不能生气,心情郁闷生气是诱发各种致命疾病的诱因。
应该是有很多原因,不是都因为得病。有的是得不到家人很好的照顾,有的是身体机能自然衰退。还有是常年的身体有病,都有可能。
根据医学研究专家言,正常人的寿命能活到130岁,(这是在无任何大疾病的影响下),而85岁就去世多数是由疾病所致,加上生活环境,精神状态,机能衰老快等因素……随着 科技 进步, 社会 保障福利提高,人的寿命从70古来稀转为80 90甚至百岁不稀奇,越往后寿命会更长,只要你开心的活着……。
❸ 90岁老人发烧要注意什么…怎么样才能快速恢复变好
90岁老人发烧要注意的是:1、宜早去医院检查诊治、确诊发烧的原因、听医生安排、积极治疗。2、宜清淡饮食、3、高烧不退要物理降温、4、加强对老人的护理、以防意外、5、到医院住院治疗才能快速恢复
❹ 老人75岁(脑转移瘤),高烧3天了,就是不退,求大家帮忙(不能吃东西,也不能喝水了)
您好:
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实,它是体内抵抗感染 的机制之一。发烧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 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具传染性。这些能力应可以抵消发烧时所经 历的不舒服。 如果你需要额外的缓解,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补充液体
当你感到热时,你的身体会流汗散热。但如果你流失大多水 分--例如当你发高烧时--你的身体会关闭汗腺,以阻止进一步的 水分流失。这使你更难对付发烧。解决之道就是补充液体。除了白 开水,医生们更偏好下列各种饮料;
①果菜汁 这些液体含丰富的维他命及矿物质,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萝卜 汁。如果你想喝番茄汁,应选用低钠的产品。
②草茶 虽然任何茶皆提供液体,但有些特别适合发烧时喝。有一种是 将等量的干百里香、菩提花(linden)及洋甘菊(chalnomiie)混合。百 里香有杀菌作用,洋甘菊减轻发炎,菩提花促进流汗。将1茶匙的 上述混合物故入1杯沸水,浸5分钟,过滤并趁温的时候喝,一天 数次。
③菩提花茶 这茶单独喝也很好,有促进排汗以及退烧的功能。将1大匙菩 提花加入l杯沸水中。依上述方法制备,趁热喝,一天数次。
④柳树皮 柳树皮含有丰富的水杨酸,这是与阿司匹林类似的化合物,被 认为是"天然的退烧药。"泡成茶,酌量饮用。
⑤黑接骨木 这是另一个传统的退烧药。你若不适应阿司匹林,可以使用黑 接骨木荼,作法与上述相同。
⑥冰 如果呕吐情形不严重,可以吃冰块退烧。在制冰盒内倒入果 汁,冰成冰块。为了引诱发烧的小孩,可在冰盒的每一格内放入葡 萄或草莓。
湿敷
湿敷帮助降低体温。热的湿敷可退烧。但是当病人觉得热得很 不舒服时,应以冷湿敷取代。在额头、手豌、小腿上各放一湿冷毛 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
假使体温上升到39.4C以上,切勿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 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当冷敷布达到体温,应换一次,反复做到烧 退为止。 以海绵擦拭全身 蒸发也有降温作用。护理专家潘玛丽建议使用冷自来水来帮 助皮肤驱散过多的热。虽然你可以摄拭(用海绵)全身,但应特别加 强一些体墨较高的部位,例如腋窝及鼠蹊部。将海绵挤出过多的水 后,一次摄拭一个部位,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体温将蒸发这些 水分,有助于散热。
医生们警告,虽然酒精比水还容易蒸发,但它对发烧的病人可 能引起不适。再者,吸入酒精蒸气或甚至经由皮肤吸收酒精都对病 人不利。
泡澡
"每当我发烧,我经常会开始发抖。这时候,泡个温水澡是最舒 服不过了。"高斯尔博士说。 婴儿应以室温的温水池澡。另一种方式则是以湿毛巾包住婴 儿,每15分钟换一次。
勿忍痛
你若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服用止痛药。维克利博士建议,成人 服用2片阿司匹灵或2片acetaminophen,每4小时服用一次。 Acetaminophen的优点是较少人对它过敏。 由于阿司匹林acetamlnoPllen的作用方式有些不同,因此你 若觉得使用任何一种皆无法有效地控制发烧,不妨两种并用。每6 小时服用2片阿司匹林及2片acetamin。phen。或先服用2片阿司 匹林,3小时后再服用2片acetaminophen。但服用这些药物前,需 先经医师同意。 让小孩服用acetaminophen 年龄低于21岁的小孩,应避免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可能 使发烧的小孩爆发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这是一种有致 命性的神经疾病。应以acetaminoPhen代替。以每磅体重服用 5--7毫克的方式,计算acetaminoPhen的用量。每4小时服用一 次。"增加使用频率或超过适当剂量,都有危险。"
穿衣适量
使用常识来判断穿衣服的多寡。如果你很热,则脱下过多的衣 物,使体内的热气可以散发出来。但假使你打寒颤,应以衣物裹身, 直到不冷为止。 特别注意小婴儿,因为当他们感到过热时,并不懂得卸下衣 物。其实,给小孩穿过多衣服或把他们置于酷热的场所,都可能引 起发烧。
调节室内温度
尽可能营造病房气氛,以利病人复原。勿使室温过高,德国医 师通常建议勿超过18.3C。同时,应让室内适度地透气,以帮助复 原,但勿使用通风设备。并保持柔和的光线,使病人放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