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对于延迟退休,为什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我非常赞成,延迟退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是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现在人物质条件、生活环境都好了,人均寿命延长了,退休年龄还保持不变,难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中国2020年人均寿命达77岁以上,城乡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而我国的退休年龄却一直没有改变,是在建国初期人均预期寿命40多岁的情况下制定的,已实行70多年,不再适应人口老龄化变化的发展。
延迟退休就目前看,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也是大多数国家的做法,大部分舆论赞成是必然选择。
㈡ 人生的风险可以归结为以下哪几种风险
可以归结为:生命风险,长寿风险,残疾、健康风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衣食住行费用,所以我们努力工作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来补充这部分的生活费用。 从出生到独立生活,我们的生活费主要来自父母。一旦父母因为任何原因中断了他们的收入,无法承担他们的家庭责任,他们的孩子的生活将陷入困境。
拓展资料
1.在过去,社会主要是一个以父母为核心的大家庭生活模式。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多兄弟姐妹的小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可以起到相互帮助的作用,防止“生活费中断”的风险。目前,我们社会主要的家庭模式是三个人的小家庭。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加独立和现实。我们必须独立生活,亲戚之间的互助是很薄弱的。现在这种主要的社会和家庭模式暴露了生命的风险,并且越来越大。因此,如果父母不为自己建立足够的保护,就很难充分保证孩子的幸福生活。
2.长寿风险 有些人可能会想,长寿是一种福气。它怎么可能变成一种风险呢,众所周知,在社保养老金成本不足的情况下,“长寿”是一个巨大的潜在风险。事实上,这也是一种“生活成本”的风险。当你年老退休时,你所有的收入只能依靠社会保险的养老金和你自己的积蓄。如果你有钱,你可以享受舒适的生活。如果你贫穷,你以后的生活将更加困难。例如,现在很多80后都是独生子女。后来,他们组建了家庭,两个人抚养四个老人,压力很大。有些父母可能很高兴他们有更多的孩子。然而,在这个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时代,与以前不同,穷人所占有的社会物质资源更加稀缺,自然父母为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提供的条件更少。如果他们的孩子未来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他们将在巨大的压力下应付自己的生活,我们怎么能负担得起老年人的生活。
3.根据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可以得到的养老金并不高,养老金的增长速度也相对缓慢。据统计,我国的养老金增长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微薄的养老金已无法再抵抗通货膨胀的影响。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越来越长。人们的预期寿命越长,生活成本越低。因此,我们要在年轻的时候就做好养老风险的规划,为孩子分担烦恼,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的负担。 死亡的风险,即短命的风险,对应于上述长寿的风险。虽然每个人最终都会死,但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同时,他也希望死亡时间能尽可能的晚。换句话说,因为人们不确定自己死亡的具体时间,他们不能提前安排,所以他们会因为突发事件而措手不及。
㈢ 重庆长寿区疫情风险等级
长寿区有高风险和低风险地区。截止于2022年11月18日,长寿区高风险区有凤城华府一期(菩提街道舒园路53号)5栋,罗氏豆制品加工厂,菩提街道时代国际,菩提街道中央公园二组团2栋,菩提街道圣天湖东岸7栋。低风险区为凤城街道凤中路以东,黄桷路以西,乐至顺风亭小区以南,三峡路和重庆长寿供电局凤中路基地以北的合围区域除金凤新城小区以外的其他区域(11月9日8时起算),菩提街道和云台镇除上述及已划定高风险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㈣ 中国的老龄化严重吗
首先,这会对养老保障制度产生影响。
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是在正式养老制度相对不健全的情况下发生的,尽快健全和完善多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特别是社会养老体系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养老金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较长时期内面临的主要挑战,也是实现老有所养的难点所在。从全世界范围看,没有一套养老保险制度方案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国在学习其他国家经验的同时需要寻找自己的制度方案。
其次,医疗保障制度也会受到影响。
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民众整体健康状况和疾病谱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医疗服务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医疗费用负担不断递增。而伴随着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医疗费用将大幅度增长,人口老龄化将给医疗保险制度的持续稳健运行带来巨大挑战。由此尽快改变生物医学模式、花大力气推进新的公共卫生模式就显得格外紧迫。
第三,服务保障体系需要完善。
在“长寿不健康”的背景下,老年人口失能风险较高,会导致形成规模庞大的失能老年人群体。老年人口的长期照护问题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长期面临的难点和焦点问题。
当家庭不能提供完善的照料服务时,迫切需要建立社会化的长期照护体系,包括长期照护服务的供给和资金的筹措。
在应对老年人失能风险的制度建设方面,中国发展较为滞后,虽然已经开始试点长期照护保险,但建立正式的长期照护服务保障体系还需时日。
㈤ 一些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用银行存款利息养老可行吗
没有养老金的老年人,依靠银行存款利息养老是可行的,但是关键还是要看存款有多少,以及当地的物价水平。
物价上涨的速度是很快的,存款购买力每十年就要下降30%左右,这是存款养老最大的问题所在。
没有退休金或者养老金非常低的老年人占了多数,有养老金的老年人群体中一个月2000多元的又占了多数。下岗工人、自由职业者、没有缴纳社保的工人,这是没有养老金的群体,农民一个月一百元左右,对生活小有帮助,但是依靠养老是不现实的。
社保带有 社会 福利属性,有工作单位帮着缴纳出大头自然非常合适,如果全靠个人缴纳,很多人难以承受。毕竟 社会 平均工资逐年上涨,社保缴费也水涨船高,交够15年很多地方要20万元左右,没有稳定的高薪工作是很难承受的。
至于另外选择的商业保险,就跟很多人担心到银行存款变成保险一样,商业保险首先要保证保险公司的利润,然后才能有所收益。实际购买的话时间周期漫长,最终收益往往低于自己直接存到银行的利息,显然不是好的选择。
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年轻人压力又大,不但不能给父母养老,还要经常啃老,自己存钱养老成为最无奈也是最现实的选择。
具体到存多少钱才能养老,财智成功曾经简单测算过:
农村家庭按照2019年的物价水平,60岁老人30万元存款就可以养老,毕竟老人消费低,粮食可以自己种点,蔬菜也是,还能养几只鸡,一个家庭一年消费一万多元就可以了。
按月付息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是4.18%,如果有30万元存到银行,一年能有12540元利息,每个月能拿到1045元,不生病差不多够花了。
相应的,县城养老则要上升到四五十万元,四五线城市六七十万元,三线城市八九十万元,二线城市100万元以上,一线城市则要150万元以上。
养老最大的支出是医疗支出,不管是癌症类的重症还是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花费不菲,即使有医保也是沉重的负担。
农民之所以平均寿命远低于城市,归根结底还是经济问题,小病拿药,大病硬扛,看不起就不看了。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存款金额是按照2019年的物价水平来讲的,随着时间发展,每十年就要上涨50%才行。每个人都希望年老时有足够多的存款养老,但是实际上多数人难以实现愿望,很多人都还要继续工作,赚取一份工资。
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用银行存款利息来养老当然可行,前提是需要拥有足够多的本金。不过,或许大部分普通人都不具备这个资本和实力去依靠利息养老。
即便是晚年消费水平较低,一个月两口子 2000 - 3000 元的花费还是需要的,毕竟茶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得花钱。
而且,当下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都已经逼近 1500 - 2000 元一月了。。。可想而知,现在的物价水平是有上涨得多么厉害,货币贬值的速度是有多么惊人。。。
1、在农村,小两口一个月 1500 - 2000 月或许够用了,种点蔬菜自给自足。按照年化 3.2% 的三年期存款利率来计算,想要每月拿到 1500 元的利息,需要拥有至少 56 万的本金才可以 。对于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深耕于田野的农民来说,想要存下如此数额的存款谈何容易?
2、在城市或许 3000 、 5000 元都未必够用 。。。毕竟衣食住行哪个都需要花钱、什么都贵,没有退休金,没有医保,对于自己而言是个较为沉重的负担。估摸着权衡一下,或许拥有 100 万才能在城市安心养老。
有钱在手,心里不慌。即便是发生病故,即便是遭遇飞来横祸,也能有所保障,心里也会多一份安定与从容。
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而言,这都是一件奢望。现在的生活成本很高,生活压力很大,房子、车子、日常消费,乃至于婚丧嫁娶透支了大部分人一辈子的财富,甚至还背负几十年的负债。。。
对于不少家庭而言,没有负债已经实属不易,更别提妄想有足够的存款利息可以供自己养老了。
在浮云君看来,养老这个问题还是需要未雨绸缪、有所规划的 。而储蓄、保险是应对养老问题最根本的两大法宝。
从年轻时候开始就需要有意识地开始储蓄,不仅是为了让自己能拥有更体面的生活打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老无所依的时候能够多一份淡定与从容。
不过,再多的存款在疾病面前都是无力的,一旦住进 ICU ,几万、几十万就像数字一样在凭空蒸发。给自己买一份重疾险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养老问题,靠天靠地靠子女,还是不如依靠自己 !提前做好规划,才能让晚年生活无虞。假如身体状况尚可,不妨继续发挥余热,在合适的岗位,多赚几年养老钱。
原因1)我国利率的变化趋势,各国利率的变化趋势。
1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总体是下降的 :1996年5月1日是9.18%,2006年4月28日是2.25%,2016年到至今是1.75.所以1万块钱在1996年1年的利息是918块,在2006年是225块钱,在今天是175块钱。 利息逐步在下降,本息和在下降。
按照存款利率、中国经济趋缓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2025年、2030年、2040年的存款利率也是要继续下降的。就像日本、瑞士和瑞典等老龄化严重的国家一样,这些国家利率已经是负利率了,你把钱存入这些国家,不但拿不到利息,还得给银行管理费。 而中国利率变化趋势也大致一样,利率会逐步地下调,直到为0甚至为负。
现在银行存款利率比较高的是"大额存单”,3年期利率是4%, 那200万的1年利息是8万,1个月有6666块钱花销;2025年假设利率是3%,200万的1年利息是6万,1个月有5000块花销,2030年假设利率是2%,1年利息是4万,每月只有3333块钱可以花了。
在农村或城镇等地方,物价不是很高,3333块每月的生活费,还能维持基本养老生活;而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那是绝对不行的。 前提是,必须有足够多的本金才行,养老本金不足,靠银行存款是不能养老的。
原因2)我国的物价变化趋势。
除了考虑利息的变化趋势之外,不能不考虑物价的影响。这两个都是影响养老品质的因素。同样的100块钱,在2010年能买到更多的肉、更多的米、更多的菜。所以说,同样的6000块钱,在10年前的养老品质,会比现在的养老品质更好;同样的道理,现在的6000块钱,能比2030的养老品质更好。
物价的变化用CPI这个指标来衡量最适合。 什么是CPI呢?简单地说就是物价变化的指数,是居民消费价格变化指数,可以反映通货膨胀的情况。
从2010年到2020年,10年的CPI平均数据是3.73%, 2011年和2020年是5.4%,都是最高的。
200万在3.73%的贬值速度下,2025年的购买力相当于165万,2030年的购买力相当于136万,2035年的购买力相当于113块钱,2040年的购买力相当于93万块钱了。 随着年数的增加,通货膨胀影响购买力就越大,存款的养老品质就越差。
随着养老时间越久,物价上涨的越大,同样金额的钱,能买到的商品数量越来越少了,养老的品质越来越差了。在大城市的生活必需品是100%要购买的,在农村还有自己种植的蔬菜和农产品。 所以只靠银行存款,是不能养老的,除非你的银行存款足够多,比如400万到1000万,甚至更多。
原因三)、 健康 和长寿的情况
1)老年人的 健康 风险。
老年人的免疫力在持续地下降,生病的概率逐步地提高 ,比如一些癌症的发病率增加了,相应的,200万存款中用于医疗费的比例,也比以前要增加不少,因而正常生活费的占比就下降了, 养老的生活品质下降了。
2019年上半年《全国保险理赔报告》中重疾理赔68亿,重疾理赔件数9.2万件,60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是11.3%。这些疾病和意外的风险会消耗掉老人的积蓄,大病的话,只要一次看病住院,就能花掉200万的大半;如果你只有100万存款,可能一次就能花光;而存款只有30万或50万,甚至还不够医疗费用。 所以只靠银行存款不能养老, 健康 风险太大了,存款抵抗不了。
2)老年人的长寿风险。
我国的人均寿命是逐步地增长地,1981年全国人均寿命是67.77岁,1990年是68.55,多0.78;2000年是71.40,多3.63;2010年是74.83,多7.06;2019年是76.10,多8.33岁,38年共延长了8.33岁。 实际上,像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80岁以上了,这更加增加大城市养老的成本。
这个问题相信是很多中国老人普遍问题,即使有些退休金的不高的也面临这个问题!
咱们也不讨论银行账户有跟多钱的人,就算有个几十万的吧,比较具有普遍性!
如果100万银行理财大概每年4万,平均每个月就是3000多块,说实话基本够用,但是不算意外情况。作为老年人疾病和意外事故是多发区。只要有个一次两次的基本本金就没多少了。而且如果是每年利息都拿出来本金基本失去了增值能力,十年后可能又不够了,如果存款在50万以内更加危机,基本不太够的。所以为什么养老问题在中国这么严重,很多还是要靠孩子补充的原因!
作为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降低,如果之前没做过投资,没有丰富的经验不建议做,主要太容易失去本金,什么P2P等绝对不要碰。
如果可能债券基金倒是可以考虑70%放在这里面,大概率还是亏不上;20%买点混合基金,10%做流动类银行存款或者理财!「大前提,一定要有个专业能力过硬,人品过硬的顾问协助,不要自己去被人忽悠,这个有点难」
这样起码能比银行理财强点!
所以,大家一定注意作为普通人,早点规划养老问题,刻不容缓,如果从40岁以前开始,腾挪空间很大,学习机会很多,在60岁前要尽量积累更多的本金,以便到时候可以只吃利息就可以活的很好!
做好风险保障,像保险,做些风险投资,赚钱,涨知识,更重要!
路人蚁的世界:聊社保,侃商保,专业答疑
结论:没有退休金可以储蓄养老,但要规划好基本 健康 保障,避免消耗存款
我们在做养老规划,利用的其实就是各类金融工具,比如存款产品 ,比如养老保险等,养老规划其实就是强制储蓄的结果。随着老龄化 社会 和长寿风险到来,我们的工作赚钱时间有限 ,而退休养老生活却在加长,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提早规划未来养老生活,早些规划可以细水长流,积累更多 养老金,也可以缓解养老压力,用时间换养老的缓冲空间。
我们基础的养老工具就是社保的养老金,通过建立一个养老账户,按时缴费,然后积累个人养老金,积累一定年限,到了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取养老金,养老金多少由 社会 平均工资水平,个人社保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决定,遵循多缴多得,少交少得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生活存在不确定意外和疾病的风险,而随着年龄加大,退休后的身体肯定比不上年轻时候,需要防范 健康 问题带来的巨额开支,损耗个人积蓄和养老金储备,这个时候我们要通过相关医保和商业意外和医疗保险,大病保障等来转移不确定的大额开支风险,从而保障自己的财务稳定性,然后才能谈得上去考虑稳定持续储备养老金,配置养老保险,或者说在银行存款赚利息,然后灵活存取用来养老。而在银行存款类理财种,比较适合普通家庭养老储蓄的是定期存款,门槛低,灵活存取,而中产家庭主要用大额存单的存款产品,做按月付息的养老金规划。
综上,没有养老金,可以用存款养老,但是要先做好保障规划,避免个人储蓄和养老金被损耗,才能实现养老生活的稳定持续
这种方式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是不可行的,对于少部分富裕的老人是可行的。
做一个简单的测算,2019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330元,依据目前银行利率,半年利息能覆盖10330元消费支出的银行存款数额在至少要在50万元以上,考虑到体弱多病等因素,老年人的消费支出要大于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所需的银行存款数额将更大。
因此,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银行存款所产生的利息根本无法覆盖养老方面的支出,通过这种方式养老是不可行的,而对于少数富裕的老人则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