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县主,郡主各是什么品级
郡主比县主品级高,比如唐代太子女儿封郡主,视从一品,亲王女儿封县主,视正二品,比郡主低一个品级;明清时期亲王的女儿封郡主、郡王的女儿封县主。
宋朝和唐朝制度变化不大,徽宗时期,曾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从新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皇族关系的远近。
明代亲王的女儿封郡主,郡王的女儿封县主。清朝沿袭明制略有改变,亲王嫡福晋所生之女称郡主,侧福晋所生之女称郡君;世子及郡王嫡福晋所生之女为县主,侧福晋所生之女为县君;不过,在《清稗类钞》中则记载:“亲王之女称郡主,郡王及贝子、贝勒、辅国公之女称县主。然除公主外,虽有郡主、县主资格,如未奉有正式封号者,皆统称格格。”
② 她是清朝最长寿的“公主”,历经五朝,为何却得到一个可笑的封号
说起清朝最长寿的一位公主,那么她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女。其实满清对皇族女性有一种自己的称谓为格格,在后金时期,也是如此,国君和贝勒的女儿也都可称为格格,但是在皇太极建清之后,对皇帝的女儿就有了另外一种称谓,那就是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她们虽然身在高位,但是他们却并不幸福,他们享受不到常人的快乐,最后的结局也是很凄惨的。
努尔哈赤第七女活了82岁,算得上是清朝最长寿的格格。但是他的命运却很凄惨,嫁给了一个骑都尉,但是在36岁那年却成为了一个寡妇。历经五朝,却独守空房长达46年,真的是一位可怜的女性呀!
③ 帮我找找历史上有关王爷的女儿(郡主)的记载
内容太多,只能贴部分
http://tieba..com/f?kz=194151075
辽太祖耶律师阿保机女质古公主、东丹王耶律倍女阿不里公主、太宗耶律德光女燕国公主吕不古、朝瑰公主
宗室女义成公主耶律汀、耶律可老公主、成安公主耶律南仙、永徽公主耶律仙河
契丹王族人员详细资料看这里
http://www.tianyabook.com/lishi2005/liaoshi/064.htm
http://www.tianyabook.com/lishi2005/liaoshi/065.htm
太祖一女:质古。下嫁淳钦皇后弟萧室鲁。幼为奥姑。契丹故俗,凡婚燕之礼,推女子之可尊敬者坐於奥,谓之「奥姑。」未封而卒。
太宗二女:吕不古,第一。应历间,封汧国长公主。保宁中,进封燕国大长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萧思温。以疾薨。
嘲瑰,第二。下嫁北府宰相萧海璃。应历初,未封卒。
世宗三女:怀节皇后生:和古典,〔二〕第一。保宁间,封秦国长公主。下嫁侍中萧啜里。以疾薨。
观音,第二。保宁间,封晋国长公主。下嫁萧夏剌。
撒剌,第三。下嫁萧斡里。未封卒。
景宗四女:睿智皇后生三女〔三〕观音女,第一。封魏国公主,进封齐国。景福中,封燕国大长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萧继先。皇后尤加爱,赐奴婢万口。重熙中薨。
长寿女,第二。封吴国公主。统和初,进封卫国,改封魏国长公主。下嫁宰相萧排押。开泰六年薨。
延寿女,第三。封越国公主,追封赵国。下嫁萧恒德。性沉厚,睿智皇后於诸女尤爱。甚得妇道,不以贵宠自骄。年二十一,以疾薨。
渤海妃生一女:淑哥,第四。无封号。乾亨二年,下嫁卢俊。与驸马都尉卢俊不谐,表请离婚,改适萧神奴。
圣宗十四女:贵妃生一女:燕哥,第一。封随国公主,进封秦国。兴宗封宋国长公主。下嫁萧匹里。
钦哀皇后生二女:岩母堇,第二。开泰七年,封魏国公主。进封秦国长公主,改封秦晋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五〕下嫁萧啜不。〔四〕改适萧海里,不谐,离之。又适萧胡睹,不谐,离之,乃适韩国王萧惠。
槊古,第三。封越国公主,进封晋国。景福初,封晋蜀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下嫁萧孝忠。姿质秀丽,礼法自将。以疾薨。
萧氏生二女:萧氏,国舅夷离毕房之女。崔八,第四。封南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孝先。太平末,东京大延琳反,遇害。
陶哥,第五。封长宁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杨六。
萧氏生一女:钿匿,第六。封平原郡主,进封荆国公主。下嫁萧双古。
马氏生一女:九哥,第七。封浔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琏。
大氏生一女:长寿,第八。封临海郡主,进封公主。下嫁大力秋驸马都尉大力秋坐大延琳事伏诛,改适萧慥古。
白氏生四女:八哥,第九。封同昌县主,进封公主。下嫁刘三嘏。
十哥,第十。封三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奚王萧高九。
擘失,第十一。封仁寿县主,进封公主。下嫁刘四端。
泰哥,第十二。下嫁萧忽烈。
李氏生一女:赛哥,第十三。封金乡郡主,进封公主。统和中,下嫁萧图玉。以杀奴婢,得罪。薨於贬所。
艾氏生一女:兴哥,第十四。下嫁萧王六。
兴宗二女:仁懿皇后生二女:跋芹,第一。封魏国公主。重熙末,徙封晋国,加长公主。下嫁萧撒八。与驸马都尉萧撒八不谐,离之。清宁初,改适萧阿速。以妇道不修,徙中京,又嫁萧窝匿。
斡里太,第二。封郑国公主。清宁间,加长公主。寿隆间,加大长公主。下嫁萧余里也。
道宗三女:宣懿皇后生三女:撒葛只,第一。封郑国公主。咸雍中,徙封魏国〔六〕。下嫁萧末。端丽有智。大康初薨。
纠里,第二。封齐国公主,进封赵国。下嫁萧挞不也。驸马都尉挞不也坐昭怀太子事被害,其弟讹都斡欲逼尚公主,公主以讹都斡党乙辛,恶之。未几,讹都斡以事伏诛。天祚幼,乙辛用事。公主每以匡救为心,竟诛乙辛。大安五年,以疾薨。
特里,第三。封越国公主。乾统初,进封秦晋国大长公主。徙封梁宋国大长公主。下嫁萧酬斡。公主从天祚出奔。明年,攻应州,留公主守辎重。金人围之,公主奔行在所,天祚潜遁,为金人所获。大康八年,以驸马都尉萧酬斡得罪,离之。大安初,改适萧特末。为都统,与金人战,败于石辇铎,被擒。
昭怀太子一女:延寿。封楚国公主,徙封许国。乾统元年,进封赵国,加秦晋国长公主。下嫁萧韩家奴。幼遭乙辛之难,与兄天祚俱养于萧怀忠家。后李氏进挟谷歌,文帝感悟,召还宫。
天祚六女:文妃生一女:余里衍。封蜀国公主。为金人所获。
元妃生三女:俱为金人所获。
宫人生二女:俱为金人所获〔八〕。
太祖四子:淳钦皇后萧氏生三子,太宗第二,见帝纪。倍,小字图欲,唐明宗赐姓东丹,名慕华,改赐姓李,名赞华。第一。神册元年,立为皇太子。天显元年,为东丹国人皇王,建元甘露,称制行事,置左右大相及百官,一用汉法。太宗立诏居东平郡,升为南京。太宗諡曰文武元皇王。世宗諡让国皇帝。统和中,更諡文献皇帝。重熙二十一年,增諡文献钦义皇帝。唐遣人来招,倍浮海奔唐,唐人迎以天子仪卫改瑞州为怀化军,拜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移镇滑州。召入,遥领虔州节度使。聪敏好学,通阴阳、医药、箴灸之术,知音律,善画,工文章。太祖征乌古、党项,倍为先锋都统。经略燕地,至定州。闻太祖与李存勗相拒于云碧店,引兵驰赴,存勗退走。陈渤海可取之计。天显元年,从征渤海,拔扶余城,太祖欲括户口,谏止,且劝乘势攻忽汗城,夜围降之。唐李从珂自立,密报太宗曰「从珂弑君,不可不讨。」外宽内忍,刻急,喜杀人。唐主从珂将自焚,遣壮士李彦绅害之,薨年三十八,葬医巫闾山。子娄国、隆先、道隐。已下并系横帐。
李胡,一名洪古,字奚隐。第三。天显五年,立为皇太弟。统和中,追諡钦顺皇帝。〔四〕重熙二十一年,更諡章肃皇帝。天显五年,兼天下兵马大元帅。勇悍多力。天显五年,徇代北,攻寰州,多俘而还。太宗凡亲征,常留守京师。性酷忍,小怒,辄黥人面,或投水火中。世宗即位于镇阳,太后怒,遣李胡将兵往击,至泰德泉,为安端、刘哥所败。耶律屋质谏太后,李胡作色曰:「我在,兀欲安得立?」屋质曰:「民心畏公酷暴,无如之何!」太后曰:「我与太祖爱汝异於诸子。谚曰:『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我非不欲立汝,汝自不能矣。」李胡往世宗军议和,解而后见。和约定,趋上京。有告李胡与太后谋废立,徙祖州。穆宗时,喜隐反,辞连李胡,囚之。死于囚所,年五十,葬玉峰山西谷。二子:宋王喜隐、卫王宛。
宫人萧氏生一子。牙里果,字敌辇。第四。自晋还,始为惕隐。性沉默,善骑射。天显三年,救耶律沙于定州,为李嗣源所获,至石晋立,始得还。以病薨。二子:敌烈、奚底,皆知名。
太宗五子:靖安皇后萧氏生二子,穆宗第一,见帝纪。罨撤葛。第二。会同元年,封太平王。〔五〕世宗诏许与晋主往复以昆弟礼。景宗封齐王,赠皇太叔,諡钦靖。穆宗委以国政。谋乱,令司天魏璘卜日,觉,贬西北边戍。景宗即位,撒葛惧,窜于大漠,召还,释其罪。保宁四年,病疽薨。
宫人萧氏生三子。天德,字苾扇。第三。猛悍趫捷,人望而畏。太宗讨石重贵,至望都,晋将杜重威率兵十万先据河梁。上欲以计破之,募能断粮道者,天德请以五千骑行。许之。从间道击走卫送之军,火其辎重。重威穷蹙,乃降。会同三年,与邸用和使晋。世宗即位,遣天德护送太宗灵柩于上京。太后遣李胡拒世宗,遇耶律留哥等于泰德泉,战甚力,败之。与李胡战于泰德泉,太后闻之不悦,后不复用。与侍卫萧翰谋反,系狱。耶律留哥、盆都等辞连天德,并按之。天德断锁,不能出。天禄二年,伏诛。
敌烈,字巴速堇。第四。保宁初,封冀王。多力善射。保宁初,宋人侵汉,与南府宰相耶律沙将兵往援,却敌而还。与宣徽使耶律海思等谋反,事觉,穆宗释之。乾亨初,宋主攻河东,至白马岭,敌烈以先锋度涧,未半,宋军逆系,师溃。殁于阵。子哇哥,白马岭之败俱殁。
必摄,字箴堇。第五。景宗封为越王。〔六〕应历间,族人恒特及萧啜里有罪,欲亡,必摄密以闻。上以为忠,常以侍从。上好畜鹿,有伤毙及逸去,即杀主者。适欲诛一监养鹿官,必摄谏而免。景宗时,讨党项有功。以疾薨。
世宗三子:景宗第二。吼阿不。第一。
旧史皇族传书在第三,且云未详所出。按景宗本纪云,景宗皇帝,世宗第二子。又按旧史本传云,景宗立,亲祭于墓,追册为皇太子。当是世宗嫡长子也。
景宗立,追册为皇太子,諡庄圣。早薨。墓号太子院。
妃甄氏生一子。只没,〔七〕字和鲁堇。第三。
旧史皇族传书在第一。
景宗封为宁王,保宁八年夺爵。统和元年,皇太后称制,诏复旧爵。敏给好学,通契丹、汉字,能诗。统和元年,应皇太后命,赋移芍药诗。应历末,与宫人私通,上闻,怒,榜掠数百,刺一目而宫之,系狱,将弃市。景宗即位,释之,赐以所私宫人。保宁八年,妻造鸩毒,夺爵,贬乌古部。赋放鹤诗,徵还。
景宗四子:睿智皇后萧氏生三子,圣宗第一,见帝纪。隆庆,字燕隐,小字普贤奴。第二。八岁封恒王。统和十六年,徙王梁国。开泰初,更王晋国,进王秦晋,追赠皇太弟。初兼侍中。统和中,拜南京留守。开泰初,加守太师,兼政事令,寻拜大元帅,赐金券。统和十七年南征,为先锋,至瀛州,遇宋将范庭召列阵以待。隆庆遣萧柳击败之,逃入空墅,围而尽殪。十九年,复败宋人于行唐。入觐,还至北安州,浴温泉,疾薨,葬医巫闾山。子五人:查葛、遂哥、谢家奴、驴粪、苏撒。
隆佑,小字高七,一字胡都堇。第三。乾享初,封郑王。统和中,徙王吴,更王楚。开泰初,改王齐。〔八〕諡仁孝。重熙间,改諡孝靖。统和中伐宋,留守京师,拜西南面招讨使。及征高丽,复留守京师,权知北院枢密使。出守东京。赠守太师。开泰元年薨。子三人:胡都古、合禄、贴不。
一子不详所出。药师奴。第四。早卒,葬王子院。
圣宗六子:钦哀皇后萧氏生二子,兴宗第一,见帝纪。重元,小字孛吉只。第二。太平三年,封秦国王。兴宗立为皇太弟,赐金券。道宗册为皇太叔,免拜,不名,复赐金券。历南、北院枢密使,南京留守,知元帅府事。道宗拜天下兵马大元帅。圣宗崩,钦哀皇后称制,密谋立重元,重元以所谋白於上,上益重之。后虽处戎职,未尝离辇下,尊宠古未之有。清宁九年,车驾秋猎滦水,重元子涅鲁古与陈六、萧胡睹等四百余人谋反,诱胁弩手军攻行宫。将战,其党多悔过效顺,各奔溃。重元奔走大漠,叹曰:「涅鲁古使我至此。」谋反,军溃,自杀。子涅鲁古谋反,战殁。
一子未详所出。别古特,字撒懒。第三。重熙中,封柳城郡王。太平七年,遥领彰信军节度使,为王子郎君班详稳。重熙中,累迁契丹行宫都部署。明敏,善射。讨夏国,督战有功。讨夏军还,薨。
仆隗氏生二子。吴哥,字洪隐。第四。燕王。开泰二年,为惕隐,出为南京留守。薨于南京。四世孙敌烈、术烈。术烈继梁王雅里称帝。
狗儿,字屠鲁昆。第五。太平元年,拜南府宰相。暴疾薨。
姜氏生一子。侯古,字讹里本。第六。重熙十七年,封饶乐郡王。〔九〕咸雍中,徙混同郡王。重熙初,王子郎君班详稳,后为上京留守。薨于上京。
兴宗三子:仁懿皇后萧氏生三子,道宗第一,见帝纪。和鲁斡,字阿辇。第二。重熙十七年,封越王。清宁初,徙王鲁,进王宋魏。乾统三年,册为皇太叔。清宁中,拜上京留守,改南京留守。乾统初,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加守太师,免拜,不名。三年,为惕隐,加义和仁寿之号,复守南京。〔一零〕重元乱,和鲁斡夜赴战。天祚即位,弛围场之禁。和鲁斡请曰「天子以巡幸为大事,虽居谅阴,不可废也。」上以为然,复命有司促备春水之行。从猎于庆州,薨。子三人:石笃、远、淳。淳封秦晋王,称帝。
阿琏,字讹里本。第三。重熙十七年,封许王。清宁初,徙陈王、秦王,进封秦越国。追封秦魏国王,諡钦正。清宁中,出为辽兴军节度使。咸雍间,历西京、上京留守。从车驾秋猎,以疾薨。
道宗一子:宣懿皇后萧氏生。浚,小字耶鲁斡。第一。六岁封梁王,八岁立为皇太子,諡昭怀,以天子礼葬。乾统初,追尊大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大康元年,兼领北、南院枢密使。〔一一〕幼能言,好学,知书。文帝屡曰:「此子聪慧,殆天授。」七岁从猎,连中,二鹿,上谓左右曰:「祖先骑射绝人,威振天下,是儿虽幼,当不坠祖风。」后复遇十鹿,射之,得九,帝喜,为设宴。年二十,为乙辛诬害,囚上京,见杀,葬玉峰山。子天祚皇帝,讳延禧。
天祚六子:文妃生一子。敖鲁斡。第一。
出继大丞相耶律隆运后。
初封晋王。喜扬人善,劝其不能,中外称其长者。保大元年,南军都统耶律余睹以敖卢斡有人望,与文妃密谋立之,不果,余睹降金,文妃伏诛,敖卢斡不与谋,得免。耶律撒八等复谋立敖卢斡,事觉,或劝之亡,曰「安忍为蕞尔之躯,失臣子之节!」闻者伤之。保大二年,以得人心缢死。
元妃生一子。雅里,字撒鸾。第二。七岁,欲立为太子,别置禁卫,封梁王。天祚奔夏,众推称帝,改元神历。
四子未详所出。〔一二〕挞鲁。第三。燕国王。早薨。
习泥烈。第四赵王。从天祚至白水泺,为金师所获。
定。第五。秦王。至青冢泺,为金师所获。
宁。第六。许王。至青冢泺,为金师所获。
契丹历史
人们根据着一点一滴的线索去寻找历史的答案。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图)在茫茫的北方草原上流淌着两条河流,一条叫西拉木伦河,意思是"黄水"。人们把它看作是黄河在远方的女儿,所以文献上写作“潢河”;另一条河叫“老哈河”,也叫“土河”,两河流域孕育了草原上的文明。传说中,一位驾着青牛车从潢河而来的仙女,与一位从土河骑着白马来的勇士,在两河的交汇处相遇,两人相恋,并结为夫妻,他们便是契丹族的始祖。历史学家根据这个传说和一些相关史料的考证,对契丹族的起源作了如下解释:(图)他们认为仙女和勇士所代表的分别是居住在两河流域的两个原始氏族,一个以“白马”为图腾,居住在“马盂山”;一个以“青牛”为图腾,住在“平地松林”。后来两个氏族都迁徙到两河汇聚处的木叶山,他们联姻繁衍,形成了契丹族。
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末年,一个叫耶律阿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并于公元916年建立了辽,辽与北宋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常年征战之余,中原地区林立的城镇和喧哗的都市,给了“逐草而居”的契丹人不小的影响。(图)他们仿效北宋的都城--东京,建立了东、西、南、上、中五个京城。辽代的南京就是今天的首都北京。辽代是草原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时期(图),生活在交通要道上的契丹人得到了来自中原和西方的商品,同时也被两种文明所浸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图)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了219年后,公元12世纪,辽被金所灭。又经过大约五百年的时间,契丹的名字就从史迹中销声匿迹了。契丹人究竟去了哪里?他们的后裔还在吗?如果存在,他们今天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这又是另一个亟待解答的历史之谜了。 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这一件件记载着契丹文明的大量文物的出土,人们对于那个创造了辉煌历史,却又神秘消失了的北方古代民族的想象,也渐渐丰富和清晰了起来。
(图1)打开中国历史地图册我们可以看到,契丹所创立的辽,在它最强盛的时期,它的疆域曾经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叶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今天的河北、山西北部一带。在此期间,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通路曾一度被暂时阻断。以至于那时亚欧大陆中西部的许多国家都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辽的统治下,于是,契丹成了全中国的代称。在斯拉夫语国家中,这种称呼还一直沿用至今,这也足以说明辽王朝在当时的影响了。
辽在中国北部存在了两百多年后,公元1125年被完颜阿骨打率领的金军所灭。朝代的更迭本无疑义可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在历史上无论谁掌握政权,原有的文化传统总还能代代相传。然而辽王朝覆灭后,却为什么连整个契丹文化甚至契丹民族都突然在史书上销声匿迹了呢?
1922年6月一个炎热的夏日,在内蒙古巴林右旗,一位名叫克尔文的比利时传教士,在一座古墓的石碑上发现了一些类似文字的符号。它不同于当时已知的任何文字,这些形如天书的符号就是契丹文字。(图2)契丹文字被发现以后,关于那个远逝了的王朝和销声匿迹的民族才重新显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来。
到目前为止,人们所能识别的契丹文字仍屈指可数,但正是这些文字帮助人们发现了契丹后裔的去向。研究学者们通过对文字进行比较,发现今天的达斡尔族人和云南境内部分的居民,有着与契丹族极为密切的联系。后来又通过DNA的科学实验,更证明了他们与契丹族的遗传关系。至此我们终于可以大略地知道契丹族在史迹之外的踪迹了:(图)公元1125年,辽被金所灭。契丹贵族耶律大石收集契丹各部的残余力量,向西越过沙漠,到达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政权,史称西辽。西辽存在了80多年后被蒙古元军所灭。元代连年征战,能征善战的契丹族人被征召入伍,他们随元军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了较大的族群,达斡尔人就是这样作为民族存续了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就像当年落籍在云南的契丹人后裔。
契丹给人们留下了一份历史的记忆,有关它的一切还有待着人们去发现。就像追寻传说,破译文字那样,不断地去发现,一个消失的民族,和一段沉睡的历史。 海上诗作者:【耶律倍】 年代:【辽】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耶律倍(899-936),辽太祖长子,契丹名图欲。天显元年(926年),辽太祖灭渤海国,建东丹国,他被封为东丹王。辽太宗即位,遭到疑忌,逃奔后唐。此诗作于其流亡途中,是见于记载的辽代最早的五言诗。其诗以物拟人,大山喻己,小山拟弟太宗,仅寥寥几笔,即勾勒出皇室内部斗争的残酷场面。 题李俨《黄菊赋》作者:【耶律洪基】 年代:【辽】 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耶律洪基(1032-1101),即辽道宗,契丹名查剌。在位四十五年,好汉文化,习儒学,所作诗赋很多,编为《清宁集》。此诗通过巧妙的联想,写出秋菊独傲风寒的异质,并以此抒发诗人的敬慕之情,极富韵致。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④ 求详细历代公主封号!
秦朝现存公主名:
秦始皇女 公主 嬴阴曼
秦始皇女 公主 嬴阳滋↗从胡亥被杀的那些兄弟姐妹坟墓里挖出来的私印
(并没说是公主,只说,是嬴政的女儿)
秦朝皇室以嬴为姓,以赵为氏
史料有记载到名字的秦始皇有4个有名字的儿子,子女不止4个,史记“十公主戮死于杜”
西汉现存公主名:
西汉高帝女 鲁元公主 刘乐 (嫁张敖)
西汉文帝女 馆陶公主 刘嫖 (嫁陈午)
西汉景帝女 平阳公主 刘莹 (嫁曹时、夏侯颇、卫青)
西汉景帝女 南宫公主 刘婧 (嫁张坐、耏申)
西汉景帝女 隆虑公主 刘姈 (嫁陈蟜)
西汉宣帝女 馆陶公主 刘施 (嫁于永)
西汉江都王女 江都公主 刘细君(和亲公主,嫁乌孙王猎骄靡、乌孙王岑陬)
西汉江都王女 楚公主 刘解忧(和亲公主,嫁乌孙王翁归靡、乌孙王泥靡)
西汉江都王女 楚少主 刘相夫(和亲公主,嫁乌孙王元贵靡)
新朝现存公主名:
新帝女 睦修任室主 王晔
新帝女 睦逮任室主 王捷
东汉现存公主名:
东汉南顿君女 湖阳公主 刘黄 (嫁胡珍)
东汉南顿君女 新野公主 刘元 (嫁邓晨)
东汉南顿君女 宁平公主 刘伯姬 (嫁李通)
东汉光武帝女 舞阳公主刘义王 (嫁梁松)
东汉光武帝女 涅阳公主刘中礼 (嫁窦固)
东汉光武帝女 馆陶公主刘红夫 (嫁韩光)
东汉光武帝女 淯阳公主刘礼刘 (嫁郭璜)
东汉光武帝女 郦邑公主刘绶 (嫁阴丰)
东汉明帝女 获嘉公主 刘姬 (嫁冯柱)
东汉明帝女 平阳公主 刘奴 (嫁冯顺)
东汉明帝女 隆虑公主 刘迎 (嫁耿袭)
东汉明帝女 平氏公主 刘次
东汉明帝女 沁水公主 刘致 (嫁邓乾)
东汉明帝女 平皐公主 刘小姬 (嫁邓藩)
东汉明帝女 浚仪公主 刘仲 (嫁王度)
东汉明帝女 武安公主 刘惠 (嫁来稜)
东汉明帝女 鲁阳公主 刘臣
东汉明帝女 乐平公主 刘小迎
东汉明帝女 成安公主 刘小民
东汉章帝女 武德公主 刘男
东汉章帝女 平邑公主 刘王 (嫁冯由)
东汉章帝女 阴安公主 刘吉
东汉和帝女 修武公主 刘保
东汉和帝女 共邑公主 刘成
东汉和帝女 临颍公主 刘利 (嫁贾建)
东汉和帝女 闻喜公主 刘兴
东汉清河王女 平氏公主 刘直得 (嫁来定)
东汉清河王女 阴城公主 刘坚得 (嫁班始)
东汉清河王女 舞阴公主 刘别得 (嫁邓裦)
东汉清河王女 濮阳公主 刘久长 (嫁耿良)
东汉清河王女 涅阳公主 刘侍男 (嫁岑熙)
东汉顺帝女 舞阳公主 刘生
东汉顺帝女 冠军公主 刘成男
东汉顺帝女 汝阳公主 刘广
东汉桓帝女 阳安公主 刘华 (嫁伏完)
东汉桓帝女 颍阴公主 刘坚
东汉桓帝女 阳翟公主 刘修
东汉献帝女 长乐公主 刘曼
三国现存公主名:
曹魏武帝女 公主 曹节 【汉献帝后】
曹魏武帝女 公主 曹宪 【汉献帝妃】
曹魏武帝女 公主 曹华 【汉献帝妃】
曹魏明帝女 平原公主 曹淑 (嫁甄黄)
孙吴大帝女 全公主 孙鲁班,小字大虎 (嫁周循、全琮)
孙吴大帝女 朱公主 孙鲁育,小字小虎 (嫁朱据、刘纂)
(蜀汉公主,居然没一个留下名字的)
西晋现存公主名:
西晋武帝女 灵寿公主 司马修丽
西晋武帝女 襄城公主 司马修祎 (嫁王敦)
西晋惠帝女 弘农公主 司马宣华
西晋惠帝女 哀献皇女 司马女彦
东晋现存公主名:
东晋明帝女 南康公主 司马兴男 (嫁桓温)
东晋明帝女 庐陵公主 司马南弟 (嫁刘惔)
东晋简文帝女 新安公主 司马道福 (嫁王献之)
东晋恭帝女 海盐公主 司马茂英 【刘宋少帝后】
十六国现存公主名:
前燕景昭帝女 清河公主 慕容瑶玲 【前秦壮烈天王妃】
前秦壮烈天王女 公主 苻宝
前秦壮烈天王女 公主 苻锦
西凉太祖女 公主 李敬受 【北凉哀王后】
西凉的后人,唐朝公主,唐太宗的女儿,清河公主,就叫 李敬。
南朝·宋现存公主名:
刘宋武帝女 会稽公主 刘兴弟 (嫁徐达之)
刘宋武帝女 吴兴公主 刘荣男 (嫁王偃)
刘宋武帝女 义兴公主 刘惠媛
刘宋武帝女 豫章公主 刘欣男 (嫁徐乔、何瑀)
刘宋文帝女 东阳公主 刘英娥 (嫁王僧绰)
刘宋文帝女 临川公主 刘英媛 (嫁王藻)
刘宋文帝女 新蔡公主 刘英媚 (嫁何迈)、【刘宋前废帝妃】
刘宋孝武帝女 山阴公主 刘楚玉 (嫁何戢)
刘宋孝武帝女 临淮公主 刘楚佩 (嫁王莹)
刘宋孝武帝女 皇女 刘楚琇
刘宋孝武帝女 康乐公主 刘修明 (嫁徐孝嗣)
刘宋明帝女 晋陵公主 刘伯姒
刘宋明帝女 建安公主 刘伯媛
南朝·梁现存公主名:
梁太祖女 义兴公主 萧令嫕 (嫁王琳)
梁武帝女 永兴公主 萧玉姚 (嫁殷钧)
梁武帝女 永世公主 萧玉婉 (嫁谢谟)
梁武帝女 永康公主 萧玉嬛
梁武帝女 临安公主 萧玉媜
梁武帝女 长城公主 萧玉姈 (嫁柳偃)
梁武帝女 安吉公主 萧玉志 (嫁王实)
梁简文帝女 长山公主 萧妙挈
梁武陵王女 淮南公主 萧妙瑜 (嫁杨敷)
梁元帝女 益昌公主 萧含贞
梁元帝女 安固公主 萧含芷 (嫁郑译)
梁元帝女 公主 萧含介
南朝·陈现存公主名:
陈宣帝女 乐昌公主 陈贞 (嫁徐德言;被占于杨素;后破镜重圆)
陈宣帝女 宁远公主 陈宣华 【隋文帝妃、隋炀帝妃】
陈后主女 公主 陈婤 【隋炀帝妃】
北朝·魏现存公主名:
北魏孝文帝女 长乐公主 元瑛 (嫁高猛)
北魏咸阳王女 乐安公主 元仲英 (嫁闾伯升)
北魏文穆帝女 寿阳公主 元莒犁 (嫁萧综)
北魏文穆帝女 光城公主 元楚华 (嫁冯灏)
北魏文穆帝女 丰亭公主 元季望 (嫁李彧)
北魏文景帝女 平原公主 元明月 【北魏孝武帝妃】
北魏武穆帝女 华阳公主 元季艳 (嫁高琛)
北魏高阳王女 东海公主 元静仪 (嫁崔括)
北魏高阳王女 琅琊公主 元玉仪 【北齐文襄帝妃】
北魏清河王女 长安公主 元孟蕤 (嫁胡祥)
北魏清河王女 博陵公主 元仲蒨 (嫁司马庆云)
北魏清河王女 高密公主 元季葱,小字舍利 (嫁卢某、李挺)
北魏清河王女 冯翊公主 元仲华 【北齐文襄帝后】
北魏清河王女 公主 元蒺藜 【北魏孝武帝妃】
西魏文帝女 安乐公主 元安,小字大洛 (嫁王弼)
西魏文帝女 晋安公主 元胡摩 【北周孝闵帝后】
北朝·齐、周现存公主名:
北齐文穆帝女 扶风公主 高妙仪
北齐文宣帝女 新泰公主 高季灵 (嫁斛律恒伽、崔郦)
北周文帝女 公主 宇文云英 【西魏废帝后】
北周文帝养女 普安公主 韦长英
北周宣帝女 公主 宇文娥英 (嫁李敏)
隋朝现存公主名:
隋文帝女 乐平公主 杨丽华 【北周宣帝后】
隋文帝女 兰陵公主 杨阿五 (嫁王奉孝、柳述)
隋文帝女 德阳公主 杨梁君
隋炀帝女 丰宁公主 杨静徽 (嫁韦圆照)
隋宗师女 华容公主 宇文玉波 (和亲公主,嫁高昌王麴伯雅、高昌王麴文泰)
唐朝现存公主名:
唐高祖女 平阳公主 李秀宁 (嫁柴绍)
唐高祖女 淮南公主 李澄霞 (嫁封道言)
唐太宗女 长乐公主 李丽质 (嫁长孙冲)
唐太宗女 临川公主 李孟姜 (嫁周道务)
唐太宗女 清河公主 李敬,小字德贤 (嫁程怀亮)
唐太宗女 兰陵公主 李淑,小字丽贞 (嫁窦怀悊)
唐太宗女 高阳公主 李玲 (嫁房遗爱)
唐太宗女 晋阳公主 李明达,小字兕子
唐江夏王女 文成公主 李雪雁 (和亲公主,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唐高宗女 义阳公主 李下玉 (嫁权毅)
唐高宗女 太平公主 李令月 (嫁薛绍、武攸暨)
唐中宗女 永泰公主 李仙蕙 (嫁武延基)
唐中宗女 安乐公主 李裹儿 (嫁武崇训、武延秀)
唐中宗女 成安公主 李季姜 (嫁韦捷)
唐睿宗女 代国公主 李华,小字华婉 (嫁郑万钧)
唐睿宗女 凉国公主 李菟,小字华庄 (嫁薛伯阳)
唐睿宗女 金仙公主 李无上道 (道士)
唐睿宗女 玉真公主 李持盈,小字玄玄 (道士)
唐邠王女 金城公主 李奴奴 (和亲公主,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唐玄宗女 寿安公主 李虫娘 (嫁苏发)
唐肃宗女 纪国公主 李淑,小字上玄 (嫁郑沛)
唐德宗女 文安公主 李代宗儿 (道士)
唐顺宗女 汉阳公主 李畅 (嫁郭日)
唐顺宗女 梁国公主 李自虚 (嫁郑何)
五代十国现存公主名:
后唐末帝女 赵国公主 李惠明
后唐末帝女 越国公主 李幼澄
南唐元宗女 永宁公主 李芳仪 (嫁孙某)、【宋太宗妃】、【辽圣宗妃】
后蜀先祖女 崇华公主 孟久柱
后蜀先祖女 公主 孟延意
后蜀先祖女 公主 孟代
北宋现存公主名:
北宋真宗女 卫国公主 赵妙元 (道士)
北宋仁宗女 商国公主 赵懿安
北宋仁宗女 鲁国公主 赵幼悟
北宋英宗女 蜀国公主 赵浅予 (嫁王诜)
北宋徽宗女 嘉德帝姬 赵玉盘 (嫁曹夤;被占于完颜宗磐)、【金熙宗妃】
北宋徽宗女 荣德帝姬 赵金奴 (嫁曹晟;被占于完颜昌)、【金熙宗妃】
北宋徽宗女 安德帝姬 赵金罗 (嫁宋邦光;被占于完颜阇母)
北宋徽宗女 茂德帝姬 赵福金 (嫁蔡鞗;被占于完颜宗望、完颜希尹)
北宋徽宗女 成德帝姬 赵瑚儿 (嫁向子房)
北宋徽宗女 洵德帝姬 赵富金 (嫁田丕;被占于完颜设也马)
北宋徽宗女 悼穆帝姬 赵金仙
北宋徽宗女 显德帝姬 赵巧云 (嫁刘文彦)
北宋徽宗女 敦淑帝姬 赵三金
北宋徽宗女 顺德帝姬 赵缨络 (嫁向子扆;被占于完颜宗翰、按打曷)
北宋徽宗女 仪福帝姬 赵圆珠 (被占于完颜宗弼)
北宋徽宗女 柔福帝姬 赵多富,小字嬛嬛 (被占于完颜宗望、完颜宗贤、国禄)、【金太宗妃】、(后嫁徐还)
北宋徽宗女 保福帝姬 赵仙郎
北宋徽宗女 仁福帝姬 赵香云
北宋徽宗女 永福帝姬 赵佛保
北宋徽宗女 惠福帝姬 赵珠珠 (被占于完颜斜保)
北宋徽宗女 贤福帝姬 赵金儿
北宋徽宗女 宁福帝姬 赵串珠 (被占于完颜宗隽)、【金熙宗妃】
北宋徽宗女 和福帝姬 赵金珠
北宋徽宗女 令福帝姬 赵金印 【金熙宗妃】
北宋徽宗女 华福帝姬 赵赛月 【金熙宗妃】
北宋徽宗女 庆福帝姬 赵金姑 【金熙宗妃】
北宋徽宗女 纯福帝姬 赵金铃 (被占于完颜斜保;后嫁王成棣)
北宋徽宗女 恭福帝姬 赵小金
辽朝现存公主名:
辽太祖女 公主 耶律质古 (嫁萧室鲁)
辽太宗女 沂国公主 耶律吕不古 (嫁萧思温)
辽太宗女 公主 耶律嘲瑰 (嫁萧海璃)
辽义宗女 公主 耶律阿不里 (嫁萧翰)
辽义宗女 公主 耶律涅琴姑 (嫁萧演乌虚)
辽世宗女 秦国公主 耶律和古兴 (嫁萧啜里)
辽世宗女 晋国公主 耶律观音 (嫁萧夏剌)
辽世宗女 公主 耶律散剌 (嫁萧斡里)
辽世宗女 永徽公主 耶律仙河 (嫁萧割烈)
辽穆宗女 公主 耶律朴谨 (嫁萧讨古)
辽景宗女 魏国公主 耶律观音女 (嫁萧继先)
辽景宗女 吴国公主 耶律长寿女,小字长寿奴 (嫁萧排押)
辽景宗女 越国公主 耶律延寿女,小字延寿奴 (嫁萧恒德)
辽景宗女 公主 耶律淑哥 (嫁卢俊、萧神奴)
辽圣宗女 赵国公主 耶律燕哥 (嫁萧匹里)
辽圣宗女 越国公主 耶律槊古 (嫁萧孝忠)
辽圣宗女 南阳公主 耶律崔八 (嫁萧海璃、萧孝先)
辽圣宗女 长宁公主 耶律陶哥 (嫁萧杨六)
辽圣宗女 荆国公主 耶律钿匿 (嫁萧双古、萧详稳)
辽圣宗女 浔阳公主 耶律九哥
辽圣宗女 临海公主 耶律长寿 (嫁夯秋、萧慥古)
辽圣宗女 同昌公主 耶律八哥 (嫁刘三虾)
辽圣宗女 三河公主 耶律十哥 (嫁萧高九)
辽圣宗女 仁寿公主 耶律孽失 (嫁刘四端)
辽圣宗女 公主 耶律泰哥 (嫁萧忽烈)
辽圣宗女 魏国公主 耶律岩母堇,小字粘米衮 (嫁萧啜不、萧海里、萧胡睹、萧惠)
辽圣宗女 金乡公主 耶律赛哥 (嫁萧图玉)
辽圣宗女 公主 耶律兴哥 (嫁萧王六)
辽耶律襄女 义成公主 耶律汀 【西夏太祖后】
辽兴宗女 魏国公主 耶律跋芹 (嫁萧撒八、萧阿速、萧窝匿)
辽兴宗女 郑国公主 耶律斡里太 (嫁萧余里也)
辽道宗女 郑国公主 耶律撒葛只 (嫁萧末)
辽道宗女 齐国公主 耶律挞里 (嫁萧挞不也)
辽道宗女 越国公主 耶律特里 (嫁萧酬斡、萧特末)
辽道宗女 公主 耶律胡独 (嫁萧陶苏斡)
辽顺宗女 楚国公主 耶律延寿 (嫁萧韩家奴)
辽顺宗女 成安公主 耶律南仙 【西夏崇宗后】
辽天祚帝女 蜀国公主 耶律余里衍 (被占于完颜宗望)
辽天祚帝女 公主 耶律斡里衍
辽天祚帝女 公主 耶律骨欲
辽天祚帝女 公主 耶律大奥野
辽天祚帝女 公主 耶律次奥野
辽天祚帝女 公主 耶律牙不里
辽耶律含骨女 公主 耶律骨浴 (嫁萧讹朝斡)
辽耶律胡里思女 公主 耶律可老 (嫁大食国王子)
西辽德宗女 承天皇帝 耶律普速完 (嫁萧朵鲁不)此人是西辽的第四代皇帝。女皇!
金夏现存公主名:
金太祖女 花园公主 完颜兀鲁 (嫁徒单定哥)
金宋王女 昭宁公主 完颜什古 (嫁瓦剌哈迷)、【金海陵王妃】
金宋王女 寿康公主 完颜蒲剌 【金海陵王妃】
金辽王女 辽国公主 完颜迪钵 (嫁蒲察阿虎迭)
金辽王女 邓国公主 完颜崔哥 (嫁蒲察阿虎迭)
金海陵王女 荣国公主 完颜合女
金世宗女 泽国公主 完颜长乐 (嫁蒲剌睹)
西夏襄宗女 察合公主 嵬名察合 【元太祖妃】
元朝现存公主名:
元烈祖女 昌国公主 孛儿只斤帖木伦 (嫁孛秃)
元太祖女 昌国公主 孛儿只斤火臣别吉 (嫁孛秃)
元太祖女 延安公主 孛儿只斤扯扯亦坚 (嫁忽都合·亦纳勒赤)
元太祖女 赵国公主 孛儿只斤阿剌海别吉 (嫁孛要合)
元太祖女 郓国公主 孛儿只斤秃满伦 (嫁赤窟)
元太祖女 高昌公主 孛儿只斤也立安敦 (嫁巴而术·阿而忒·的斤)
元太祖女 扯扯蛮公主 孛儿只斤火鲁 (嫁土拉而吉)
元太祖女 布亦塞克公主 孛儿只斤阿尔塔隆 (嫁斡剌儿)
元太宗女 鲁国公主 孛儿只斤唆儿哈罕 (嫁纳合)
元术赤女 公主 孛儿只斤大鲁罕 (嫁忽都合·脱列勒赤)
元睿宗女 鲁国公主 孛儿只斤也速不花 (嫁斡陈)
元睿宗女 赵国公主 孛儿只斤薛不罕 (嫁聂古得、察忽)
元睿宗女 鲁国公主 孛儿只斤薛只干 (嫁纳陈)
元阿勒赤歹女 昌国公主 孛儿只斤也孙真 (嫁札忽尔臣)
元定宗女 公主 孛儿只斤巴巴哈尔 (嫁火赤哈尔的斤)
元定宗女 赵国公主 孛儿只斤叶里迷失 (嫁君不花)
元宪宗女 昌国公主 孛儿只斤伯雅伦 (嫁忽邻)
元宪宗女 公主 孛儿只斤失林 (嫁术臣)
元宪宗女 公主 孛儿只斤必赤合
元世祖女 赵国公主 孛儿只斤月烈 (嫁爱不花)
元世祖女 昌国公主 孛儿只斤吾鲁真 (嫁孛花)
元世祖女 昌国公主 孛儿只斤茶伦 (嫁帖监干)
元世祖女 鲁国公主 孛儿只斤完泽 (嫁斡罗真)
元世祖女 鲁国公主 孛儿只斤囊家真 (嫁铁木儿蛮子)
元世祖女 齐国公主 孛儿只斤忽都鲁坚迷失 【高丽忠烈王后】
元阔出女 昌国公主 孛儿只斤安秃 (嫁锁儿哈)
元阔出女 高昌公主 孛儿只斤卜鲁罕 (嫁纽林的斤)
元阔出女 公主 孛儿只斤八不叉 (嫁纽林的斤)
元阔出女 高昌公主 孛儿只斤朵儿只思蛮 (嫁铁木儿补化)
元阔出女 昌国公主 孛儿只斤卜兰溪 (嫁忽怜昌王)
元阔出女 昌国公主 孛儿只斤买的 (嫁阿失昌王)
元阔出女 荣寿公主 孛儿只斤脱脱灰 (嫁秃满答儿)
元裕宗女 赵国公主 孛儿只斤忽答迭迷失 (嫁阔里吉思)
元裕宗女 鲁国公主 孛儿只斤南阿不剌 (嫁蛮子台)
元成宗女 昌国公主 孛儿只斤益里海雅 (嫁阿失昌王)
元成宗女 赵国公主 孛儿只斤爱牙迷失 (嫁阔里吉思)
元成宗女 鲁国公主 孛儿只斤普纳 (嫁桑哥不剌)
元显宗女 蓟国公主 孛儿只斤卜答失里 【高丽忠宣王后】
元显宗女 赵国公主 孛儿只斤阿剌的纳八剌 (嫁注安)
元顺宗女 鲁国公主 孛儿只斤祥哥吉剌 (嫁碉阿不拉)
元营王女 濮国公主 孛儿只斤亦怜只班 【高丽忠肃王后】
元仁宗女 鲁国公主 孛儿只斤阔阔伦 (嫁脱罗本)
元魏王女 曹国公主 孛儿只斤金童 【高丽忠肃王后】
元魏王女 鲁国公主 孛儿只斤宝塔失怜 【高丽恭愍王后】
元明宗女 明慧公主 孛儿只斤不答音你
元明宗女 昌国公主 孛儿只斤月鲁 (嫁沙蓝朵儿只)
明朝现存公主名:
明太祖姐 曹国公主 朱佛女 (嫁李贞)
明成祖女 咸宁公主 朱智明 (嫁宋瑛)
明仁宗女 庆都公主 朱圆通 (嫁焦敬)
明英宗女 淳安公主 朱延祯 (嫁蔡震)
明英宗女 广德公主 朱延祥 (嫁樊凯)
明孝宗女 太康公主 朱秀荣
明世宗女 常安公主 朱寿媖
明世宗女 思柔公主 朱福媛
明世宗女 宁安公主 朱禄媜 (嫁李和)
明世宗女 归善公主 朱瑞嬫
明世宗女 嘉善公主 朱素嫃 (嫁许从诚)
明穆宗女 寿阳公主 朱尧娥 (嫁侯拱辰)
明穆宗女 永宁公主 朱尧媖 (嫁梁邦瑞)
明穆宗女 瑞安公主 朱尧媛 (嫁万炜)
明穆宗女 延庆公主 朱尧姬 (嫁王昺)
明穆宗女 栖霞公主 朱尧姜
明神宗女 荣昌公主 朱轩媖 (嫁杨春元)
明神宗女 寿宁公主 朱轩媁 (嫁冉兴让)
明神宗女 静乐公主 朱轩妫
明神宗女 云和公主 朱轩姝
明神宗女 云梦公主 朱轩嫄
明神宗女 灵邱公主 朱轩姚
明神宗女 仙居公主 朱轩姞
明神宗女 泰顺公主 朱轩姬
明神宗女 香山公主 朱轩嬁
明神宗女 天台公主 朱轩媺
明光宗女 怀淑公主 朱徽娟
明光宗女 二公主 朱徽姮
明光宗女 三公主 朱徽璇
明光宗女 四公主 朱徽嬴
明光宗女 宁德公主 朱徽妍 (嫁刘有福)
明光宗女 遂平公主 朱徽婧 (嫁齐赞元)
明光宗女 七公主 朱徽婉
明光宗女 乐安公主 朱徽媞 (嫁巩永固)
明光宗女 九公主 朱徽妱
明光宗女 十公主 朱徽姃
明熹宗女 永宁公主 朱淑娥
明熹宗女 怀宁公主 朱淑嫫
明熹宗女 三公主 朱淑媖
明思宗女 长平公主 朱媺娖 (嫁周显)
清朝现存公主名:
清太祖女 固伦公主 爱新觉罗东果 (嫁栋鄂何和礼)
清太祖女 和硕公主 爱新觉罗嫩哲 (嫁郭尔罗达尔汉)
清太祖女 哈达公主 爱新觉罗莽古济 (嫁纳喇吴尔古代、博尔济吉特琐诺木杜凌)
清太祖女 和硕公主 爱新觉罗穆库什 (嫁贝勒纳喇布占泰、钮祜禄图尔格)
清太祖女 和硕公主 爱新觉罗聪古图 (嫁博尔济吉特固尔布什)
清庄亲王女 和硕公主 爱新觉罗巴约特 (嫁博尔济吉特恩格德尔)
清太宗女 固伦永宁公主 爱新觉罗马喀塔 (嫁博尔济吉特额哲、博尔济吉特阿布鼐)
清太宗女 固伦兴平公主 爱新觉罗雅图 (嫁博尔济吉特弼尔塔哈尔)
清太宗女 固伦淑慧公主 爱新觉罗阿图 (嫁博尔济吉特索尔哈、博尔济吉特色布腾)
清太宗女 固伦端献公主 爱新觉罗淑哲 (嫁博尔济吉特铿吉尔格)
清太宗女 和硕建宁公主 爱新觉罗金福 (嫁吴应熊)
清恪僖贝勒女 和硕公主 爱新觉罗肫哲 (嫁博尔济吉特奥巴、土谢图亲王巴达礼)
(4)长寿郡主扩展阅读: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
起源,《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
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
而在王即周天子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不亲自主持婚礼,让同为姬姓公爵级别的诸侯主婚,这便是“公主”的由来。
并且因为周王室姓姬,所以周天子的女儿也称“王姬”,《诗经·召南·何彼襛矣》就写到:“何彼襛矣,美王姬也。
此后“王姬”也成为帝王的女儿的代称。
诸侯之女也称为公主,《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公叔为相,尚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