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压岁钱的来历
压岁钱的来历:
“压岁钱”的习俗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但“压岁钱”最初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目的也不是祈福,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每到传统节日春节,长辈往往会给晚辈一些“压岁钱”,希望晚辈们在新的一年中大吉大利,健康平安。“压岁钱”的习俗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但“压岁钱”最初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目的也不是祈福,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中国的汉代,它最初的名字叫作“压胜钱”,也称“大压胜钱”。这种钱币不是用来流通的,也不能当钱花,而是一种用来观赏的、可以佩戴的钱币形状的装饰品。
“压岁钱”正面一般铸有吉祥用语,如“天下太平”、“四季平安”、“千秋万岁”、“去殃除凶”、“百毒不侵”等字;背面则铸有各种民间瑞兽祥鸟的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蝙蝠、鹿等。

(1)名为长寿钱扩展阅读:
当时,人们对“压岁钱”有一种美好的寄托,这源于一则民间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妖怪叫“祟”,专门在大年三十夜里出来活动,偷偷地潜入百姓家中,去摸熟睡孩子的头。
凡是被“祟”摸过头的孩子,就会头痛发热,最后变成傻子。于是,家家三十晚上都点着灯彻夜不睡,谓之“守祟”。
有一对老夫妇老来得子,视若宝贝,三十晚上怕“祟”来伤害孩子,便拿出8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后就把8枚铜钱放在枕边后睡去。半夜,一阵阴风过后,“祟”潜入老夫妻家中,吹灭烛火,伸手去摸孩子的头,结果枕边突然迸发出8道闪光,把“祟”吓得夺门而逃。
此事不胫而走,人们便认为那8枚铜钱乃是八仙化身来保护孩子的,因“祟”与“岁”同音,后来人们便将“守祟”称为“守岁”,并在大年三十晚上给孩子一些铜钱,以祈求平安。
宋元时期,过春节时,长辈都会给小孩一些铜钱,任其把玩,以求平安吉祥,这种风俗一直盛传不衰。明清时,“压岁钱”才有了正式的名字,清代典籍《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因铜钱是线串的,所以古时民间也称“压岁钱”为“串线”。晚辈们将长辈赏赐的“压岁钱”像玉佩一样佩戴在身上成为一种装饰品,以用来辟邪保平安,也表示对长辈的一种尊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岁钱”逐步向“钱”上过渡。民国时期,压岁钱的配饰、辟邪功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代之以真正的货币,变成了大年三十“压岁”时,长辈发给晚辈的“福利钱”:红纸包上一百文铜钱,寓意“长命百岁”;包上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
“压岁钱”不再佩戴,而真正用于货币流通,担负起了“一本万利”、“财源茂盛”、“步步高升”等现实功用。近现代,纸币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压岁钱”才真正成了今天我们眼中的“压岁钱”。
❷ 五铢钱被称为长寿钱的原因
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诞生,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寿终正寝,共在世存活了739年,是中国货币史乃至世界货币史上最长寿的币种,没有之一。
所以,被称为长寿钱
❸ 认识钱的口诀
华夏文明是古邦, 历史悠久五千年。
辉煌灿烂钱币史,古代当今广流传。
使用货币第一国, 开创世界新纪元。
上古时期物换物, 等价交换方周全。
夏商西周并东周, 春秋战国紧相连。
此时使用何货币? 布币刀币和环钱。
▲战国布币方足布梁邑
始皇赢政统六国, 结束货币混乱年。
全国下设卅六郡, 统一使用半两钱。
只因秦朝时间短,刘邦建立汉政权。
下令民间可私铸,方有榆荚半两钱。
▲西汉半两榆荚
传至武帝名刘彻,元狩五年下御言。
废除前朝各半两,改铸使用五铢钱。
自此五铢行用后,直至唐朝武德年。
行用七百四十载,中国第一长寿钱。
王莽篡政西汉末, 铸钱能手至今传。
六泉十布虽说美,不及一刀平五千。
▲一刀平五千
布泉货泉与货布,文字秀美垂针篆。
三国鼎立魏蜀吴,连年战火并硝烟。
刘备称帝在成都,直百五铢当百钱。
大泉当千二千钱,铸于吴国赤乌年。
东晋李寿踞成都,汉兴年号新改元。
并铸汉兴小货币,中国最早年号钱。
东晋元帝太兴间,沈充又铸沈郎钱。
南北两朝相并立,五铢钱文更乱繁。
太和常平和永安,一一皆是五铢钱。
五行大布是篆书,永通万国和布泉。
文字优美且俊逸,此为北周三美泉。
隋朝五铢字工整,行用不到四十年。
高祖名讳是李渊,五铢废除武德间。
为取开创新朝意,方铸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
钱文欧阳询所书,八分隶含二分篆。
乾元重宝肃宗铸,实为唐朝虚值钱。
后出安史之叛乱,大圣燕王建顺天。
铸行两种新货币,顺天易得得壹难。
唐朝武宗名李炎,铸钱又于会昌年。
背文计有廿三种, 史称会昌新开元。
懿宗名讳叫李漼,咸通元宝珍品钱。
五代十国华夏乱,各国纷纷铸铜钱。
开平天成并天福,助国壮国元宝钱。
汉元通宝后汉铸,隶带真书气不凡。
周元通宝人人爱,只因神话至今传。
永平通正和天汉,光天乾德咸康连。
共计钱文六名号,皆为前蜀元宝钱。
天德天策与乾封,广政大蜀与乾元。
永通货泉分真篆,今人欲得实在难。
唐国通宝李璟铸, 中国最早之对钱。
缺角四眼残大齐,世仅二品珍贵罕。
乾亨重宝和通宝,南汉所铸分铜铅。
唐朝末年刘仁恭, 永安五百与一千。
背文三百铁货布,又铸元宝铁顺天。
五代初期刘守光,应圣乾圣与应天。
三泉传世各一品,流落日本实可叹。
南北两宋十八帝,形形色色多美泉。
太祖建隆始更铸,通宝钱文是宋元。
太平通宝太宗铸,取意吉祥太平年。
淳化至道三书体,中国最早御书钱。
咸平景德真宗铸,祥符天禧一并连。
仁宗皇帝名赵祯,天圣元宝铸此间。
▲天圣元宝 天通禧宝
文字秀美分真篆,宋代第一之对钱。
明道景佑皆元宝, 皇宋通宝九叠篆。
庆历重宝为真书,钱文读法分直旋。
初铸行为折十用,未久即作折二三。
小平钱是后人铸,钱币学者所论言。
皇佑元宝景佑改,至今存在此观点。
至和元宝和通宝,皆铸仁宗至和年。
嘉佑元宝并通宝,皆为普通小平钱。
治平元宝和通宝,出自英宗治平间。
熙宁元宝与重宝,真篆二体多变幻。
元丰通宝存世多,小平折二百种繁。
绍圣元宝有行篆,隶书元宝不多见。
元符通宝文端丽,楷书小平得之难。
风流天子名赵佶,御书崇宁和大观。
▲崇宁重宝
独创楷书瘦金体,铁画银钩字字端。
圣宋元宝可易得,建国通宝求之难。
政和重和与宣和,此为徽宗三和钱。
靖康元宝靖康耻,靖康含泪失江山。
南宋开朝是赵构,真隶篆书铸建炎。
绍兴元宝和通宝,大小皆易配对钱。
隆兴乾道孝宗铸,淳熙不如纯熙钱。
光宋绍熙元通宝,宁宋赵扩铸庆元。
嘉泰开禧与嘉定,嘉定宝文乱难言。
理宗赵昀国力衰,铸钱轻薄飘云间。
度宗赵禥铸咸淳,宋朝最后方孔钱。
辽金西夏铸钱少,只因时间太短暂。
天盛元宝西夏铸,辽代可见有大安。
金朝正隆和大定,文字俊逸美胜言。
泰和重宝和通宝,崇庆元宝玉筋篆。
阜昌重宝刘豫铸,降金叛将傀儡钱。
元朝货币多粗劣,八思巴文有大元。
明朝共计十七帝,九个年号铸了钱。
洪武年间补大中,永乐年间百姓难。
宣德弘治和嘉靖,隆庆万历通宝钱。
泰昌天启有合号,崇祯通宝百种繁。
铸钱花样虽然多,皇帝吊死在景山。
弘光大明和隆武,一一皆是南明钱。
永历通宝行篆体,郑成功驻在台湾。
永昌通宝义军铸,闯王建国在西安。
大顺通宝文工整,张献忠铸在西川。
西王赏功分三品,金银铜质品品罕。
兴朝通宝分三等,小平五厘一分钱。
利用昭武和洪化,皆是三藩吴氏钱。
裕民通宝耿氏铸,出于康熙十三年。
后金国号改大清,世祖顺治始进关。
顺治通宝有五式,各式文字非一般。
工部称作宝源局,户部称作局宝泉。
顺治通宝有当十,记值记重清大钱。
康熙通宝廿四局,一局一式人喜欢。
▲康熙通宝
后期铸有小平样,皆是鹅眼折价钱。
万寿钱称罗汉钱,制作精良金光灿。
雍正通宝十五局,清钱之中微少见。
乾隆通宝廿六局,清代钱中量最繁。
民间百姓皆喜爱,占卜上梁并还愿。
嘉庆之后是道光,国力衰退百姓难。
咸丰通元和重宝,当十当百又当千。
廿六局铸和私铸,清朝第一虚值钱。
祺祥年号只因短,祺祥宝钱得之难。
慈禧太后亲摄政,改铸同治年号钱。
光绪通宝和重宝,后铸革新用铜元。
宣统在位二年半,大清皇朝至此完。
宣统通宝铸量少,皇朝最后方孔钱。
自从民国新成立,铜元纸钞和银元。
民国三年铸大头,正面人像是老袁。
▲袁世凯像壹元
三年八年并十年,全国流通最广泛。
开国纪念银币像,国父先生孙中山。
民国二十二年令,改铸银元称帆船。
各种银币虽说好,四大银行纸币繁。
民国政府多腐败,执政三十单八年。
自从新中国成立,五套人民币已全。
不会澎涨不贬值,人民喜爱不胜言。
我虽钱币爱好者,学识不高才疏浅。
闲来无事书斋坐,略把钱币史来谈。
远古近代一翻话,只是粗俗言语连。
众君学识定胜我,望君不弃共观研。
❹ 五铢钱为什么被钱币界称之为长寿钱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发行五铢钱,开启了汉代五铢钱的先河。直到东汉末年为止,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币一统天下,奠定了中国圆形方孔的传统。
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最久也最成功的货币,自汉武帝直至隋朝的七百年间,五铢钱成为铸钱的标准。五铢钱因历史久远,特点突出,引起众多藏家的注意,极具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历史研究意义。
所以叫“长寿钱”。
❺ 长命百岁古钱有几种
祝寿钱又称长命百岁钱五种以上。
长命百岁钱是为庆祝寿诞而铸造的吉语钱。钱文通常有龟鹤齐寿、龟龄鹤寿、长命富贵、福德长寿、福寿延长等,背面为为神仙、灵龟、仙鹤、瑞云等图案。

花钱:
花钱源于汉代,花钱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中国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这种钱币由于不是流通钱,因此它的材质大都比较粗糙,中国民间把这种钱俗称为“花钱”。
“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中国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这种“钱”,其实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
其中“吉语钱”是比较普遍的一类花钱。主要以“长命富贵”、“福德长寿”、“加官进禄”、 “天下太平”等吉语为内容,这同时也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
❻ 压岁钱的含义
压岁钱,又名压祟钱,年节习俗之一,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祟。

(6)名为长寿钱扩展阅读:
压岁钱的含意义
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压岁钱”的感情成分、感恩意识和祝福意识逐渐淡化,很多人将压岁钱的多寡当做一种相互攀比的工具。不是对孩子的深情祝福,而是不良的物质教化和铜臭熏染,这应该及时纠正的。
随着红包越来越厚,压岁钱已成了不少家庭的负担。压岁钱更多的是一种祝福,包含着特殊的心意,应回归压岁钱的本质。很多孩子也将“拿到更多压岁钱”当做重要目标,没有感恩和感谢意识。
压岁钱的由来
另有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炮竹驱赶“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
据史载,王韶子南下,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❼ 五铢钱被钱币界称之为长寿钱的原因
这应该也就是五铢钱的历史非常悠久,它是两汉时期的货币,所以说距离现在的时间非常久,长寿钱应该也是很正常的,这种钱相比于其他的铜钱来说,时代更加久远。
❽ “五铢钱”指什么有什么来历
五铢钱是中国古铜币的名称,钱币上有"五铢"二篆字,因此而得名。

汉武帝在他的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没有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
汉武帝最早实行的是三铢钱,重如其文,这是恢复铜铸币名义与重量相同的一个措施,但是由于三铢钱与四钱重的半两钱等价使用,于是又导致私铸盛行非常混乱,到了建元五年春,"废三铢钱,行用半两钱",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从新铸造三铢钱并铸造皮币和白金(银)币,还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的规定。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又进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是"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五铢钱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规定,钱币"五铢"从此开始正式启用,五铢钱重量适中,所以在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都铸造过,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久的长寿钱。
❾ 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
相信 很多人都读过爱尔兰诗人叶芝的那首诗歌——《当你老了》。当然,听过莫文蔚、李健等人唱过的也算。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
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
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
你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
多少人爱过你昙花一现的身影,
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真情,
惟独一人曾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
这首诗最终是在讲爱情,但是对于老年生活的描述也让人心生向往。
我也曾幻想过我的老年生活,希望我能在老后,拥有一座自己的小院子。里面有花、有树,还有自己种的瓜果蔬菜。养一条狗、养一只猫、养一缸鱼还有一只鸟。夏日的午后,我躺在摇椅上,在树下乘凉。手里捧着喜欢读的书,时不时嘬一口温热的茶水,狗静静的趴在我的脚下……
成年后的人们,不管是正值青壮,还是已经步入中年,相信都对自己的老年生活有过各种各样美妙的幻想。
我们也在为了自己的老后生活而认真工作,努力赚钱。
但是,直到我读到这本书,才了解到了幻想之外的残酷。
《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
“人总有一死,那还不如早点死死干净。我根本不想要什么长命百岁”——NHK 特别报道采访过程全纪录
“万没料到,竟是这样的晚年!”
有存款,有房子,有年金,为什么还会“老后破产”?
长寿,这个幸福社会的象征,将成为压垮老后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
《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是NHK特别节目录制组的采访过程全记录,也是已经有良好口碑的“译文纪实”系列的第28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以“金钱问题”为主轴,揭露“老后破产”在居住、生活、医疗、人际关系等面向中的各种影响。
“老后破产”在日本是热门话题,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也成为避不开的话题。
这本书相对于电视节目本身来说可能并没有那种直指人心的视觉冲击力。毕竟,影像有时候比文字更能让人身临其境的体验某种感受。
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时常能够触动我的情绪,将我带入“老后破产”的绝望环境之中。
国际上通常认为,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时,这个国家便已进入老龄社会,占14%时即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占20%时则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所谓超老龄社会,意味着老年人需要的尿片数量超过了婴儿需要的尿片数量。
日本已经达到了这种状况,韩国正在出现这种状况,德国、法国,包括美国也有这一趋向。
进入超老龄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没有想到过的事情。100年前,人类的人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而随着经济的增长、医疗的进步,人类寿命延长很多,现如今一个人如果不活到90岁就会觉得挺亏。
再过20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也许一个人不活到100岁就会觉得挺亏。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人口老龄化下日本的真实状态,70岁以上老人打工的到处可见↓↓↓
日本的社会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孤身生活的老龄人口已经逼近600万人,且约有一半人的年收入低于生活保护标准。
其中,接受生活保护的有70万人。剩下的,除有储蓄、存款等足够积蓄的老人之外,粗略估算,约有200余万独居老人没有接受生活保护,只靠养老金生活,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而一旦生病,或需要人照顾,也将就此破产……
建筑公司的老板娘在独子过劳死、丈夫病逝之后顿失依靠,有病痛不敢看病,只求节省开销……
宠物店老板关掉店铺专心护理重病的母亲,送走母亲后却无法再次就业,只能卖掉与母亲共同生活的房子以维持生计……
中年失业的子女,仰赖双亲的养老金过活,最后却两代人双双破产……
书中案例中的每一位老人,年轻时都与你我一样认真工作,做好了退休后的储蓄计划,却从没想过老后生活如此孤独辛苦,甚至失去求生欲望。
老后破产的通常例子:
比如丈夫去世后,作为遗产留下了一所很大的宅子。孤身一人生活的妻子每月能领到十几万日元的养老金,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如果身体健康,应该会过的悠然自得吧。但是,一旦患上癌症等重大疾病——现在,60岁年龄段的老人,自费负担的医疗费比重与劳动力一样,都是三成。到75岁之前,会逐渐过渡到二成。75岁之后就很容易生病了,原则上负担一成(如果收入多,负担的数额会相应加重)。
靠养老金生活,也要支付水电煤气费等公共支出、医疗保险及护理保险等,医疗费就必须等以上费用支出之后,在剩下的钱里挤了。一旦治疗时间拖长,或是身患慢性疾病,就要长期不断地支付医疗费了。若为支付医疗费卖掉自己的房子,就必须租房住。一边交房租,一边挤医疗费,终有一天,卖房所得的存款也会见底。
如此,即便是当初看上去生活宽裕的老人,也同样无法避免“老后破产”的境遇。这类案例同样层出不穷。
2014年9月,NHK特别节目《“老后破产”的现实》播出后,向社会展现了这类“老后破产”的蔓延之势。节目播出后,立即收到了大量的反馈,尤以40——50岁年龄段,下一步将步入晚年生活者的反馈居多。
“我没有正式工作,没交养老保险,也没结婚,势必'老后破产”了。不想长寿什么的了。”(40岁年龄段,男性)
“我在家一边做主妇,一边照料公公婆婆。可等自己老了,却没有孩子照料我。又没有继续进老人院,那就只能在家里等着孤独死吗?”
“家里的老人眼看就要‘老后破产’了,我也没工作。两个人靠患老年痴呆的老人的养老金生活,每月8万日元。对将来,不报什么希望了。”(50岁年龄段,男性)
“靠每月4万日元的养老金生活不下去,就申请了生活保护,但生活中毫无乐趣可言。每天都在想,什么时候能一死了之呢?”(80岁年龄段,女性)
在控制社会保障支出的国家方针的指导下,养老金额逐渐减少,医疗、护理等开支负担加重。可以想见,今后人们的晚年生活将更为严峻。在这样的时代,中老年人既要照顾父母,自身的晚年又在迫近,对他们来说,“老后破产”问题并非事不关己。
“只靠养老金生活不下去”
大多数老后破产的老人,都是独自生活的老人,或是家人已经离世、或是早年已与另一半离婚、或是家人虽然还在却以断了联系……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城市生活,都能领取相比我们还算不菲的养老金,大多还小有存款,有的拥有房产,有的还在租房,但是却都逼近老后破产的境地。
每日蜷缩在狭小的房间里,为了交付医疗费和护理费,尽量缩减着生活中的开支,比如用电、吃饭,即使缩减到不能在缩减的地步,也无法避免存款一点一点减少……
老人们很难通过劳动获取收入,对他们来说,存款就是最后的依靠。把这样的存款全部花光,会给他们的内心带来多么大的痛苦?
日本是拥有生活保护制度的,即在每月生活费用不满一个标准的时候就可以申请,申请后看病都可以全款免费,但是前提是必须没有存款、房产等财产。
也许作为局外人的我们无法轻易理解死守存款和房产,宁愿让自己生活无比拮据,也不愿获得生活保护制度补贴的想法。
但是细细想来,老人们对于制度存在错误的认识,通过沟通又可能产生过误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加上有些老人拼命工作了一辈子,才终于有了自己的、处处都是回忆的家,不想放弃。这种心情,作为生活在高房价社会的我们,相比也是可以体会的。
“拼命工作也得不到回报的晚年”
老人们年轻的时候也想我们一样为了自己的老后生活努力拼搏过,勤勤恳恳几十年不敢懈怠。
“没想到,竟会是这样的晚年!”
NHK采访的众多老人也曾认为,什么“老后破产”,根本不可能!上班族、农户、个体经营业者……以为晚年生活有备无患的各色人等一个个目瞪口呆,都认为“自己绝不会‘老后破产’”。
却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避免的陷入老后破产的窘境之中。
不要以为如果生活在农村,就可以通过自给自足活得舒舒服服。
米价、菜价让廉价的外国货越拉越低,农耕机的燃油、肥料等反而在不断涨价,导致农民干得越多赔得越多。
农村老人陷入破产可能比城市老人更加容易!
“被留在世上的我也很孤单啊”
菊池女士自从老公去世后,用于生活的养老金就断掉了一份,由于身体的缘故,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在她的房间的墙上,到处都挂着老公的照片。3年前,幸夫先生因肝癌去世。床的正对面,像是与菊池女士面对面似的,挂着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幸夫先生即将离世前拍的,那天是他的生日。当时,夫妻两人还一起接受护理服务。
幸夫先生的佛龛前供着香烟。
“为尽量少抽烟,也控制过每天抽的支数。但在他即将离世前,觉得他可怜,就故意在他看得到的地方放了一盒。可最终,他都没注意到就走了。跟他说,‘落下东西了’,就供到了他的佛龛前。”
害怕寂寞的幸夫先生生前经常说:“我要走在你前面,你要送我啊。”这话都成口头禅了。 望着老公的照片,菊池女士对着佛龛嘟哝道:“被留在世上的我,也很孤单啊。”
(以下以记者的口吻讲述一个以乌鸦为友的老人的故事)
去采访的时候,他的迎接让我们感觉到,只是有客人来他就会开心的不得了。
“就这样,连个说话的人都有没啊。所以,你们一来,我就打心眼儿里高兴。”
我们聊得很是投入,眨眼间30分钟过去了。此时我们突然感觉到房间外面的气息有些异样。当我们感到窗户外的阳台上有什么东西的一瞬间,刺耳的声音便传了过来。
“咕咕——咕咕——”
“嘎——嘎——”
我们吓了一跳,走向阳台,但见阳台上的群鸟一齐展翅,扑棱棱飞向了空中。几只乌鸦没有飞走,占领了阳台。
“是我的朋友们啊。鸽子、家雀、乌鸦,等等,我总是跟它们说话。”
一看阳台,上面撒满了米粒。阳台的窗户总是半开着,好让鸟儿看到米粒。
“今天心情怎么样?”他笑着问乌鸦。看到乌鸦正在交尾,又问道:“你们结婚了吗?”
他看起来很开心。
但是,可能这些给邻居们添麻烦了,他们在阳台周围拉了网,防止这些鸟飞进去。离开阳台后,10分钟不到,鸽子们又回来了。鸟叫声大了起来。
“不吵吗?”
他回答说:“就喜欢它们吵。”
对一个人生活,也没人说话的老先生来说,乌鸦们就是唯一的朋友了。他说,从常人的角度来看,乌鸦很可能是个麻烦,但跟它们说话,可以打发自己的寂寞。因为把乌鸦们召集过来,他甚至会感到,自己被小区里的居民们疏远了。
但他本人并不在意,要是有可能有朋友代替乌鸦来家里看他,或许,这是不可能的——有可能他就不再跟乌鸦说话了。
面对着一直开心、愉快地说话的他,似乎感觉,我们窥视到了陷入“孤立”后的恐怖……
贫穷的痛苦之处在于,周围的朋友都没了。就算你想去哪里,想做点什么,那也要花钱对吧。没钱,就只能推辞了。慢慢地,就不想被人叫了。这真的是令人痛苦啊。
田代先生居酒屋破产以后,存款也花光了,所有的心思都用到了怎么样能只靠养老金活下去。但是,自己没钱这事,并不想让周围的人觉察到。曾经平等交往的朋友嘛,不想被他们同情。慢慢地,跟朋友们一起旅游,或一起吃饭这样的活动,田代先生就开始推辞了。慢慢地,连推辞都令人痛苦起来,于是,为不让他们叫,田代先生就开始避开跟朋友们见面的机会。慢慢地,就没人再来叫了。
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人,因生病、受伤等任何人身上都会发生的些微小事,便再也无法依靠自己的收入生活下去而破产……这样的案例,正在不断发生。
“老后破产”的诱因,是生病、受伤等,一旦步入老年,谁身上都有可能发生这些情况。尤其是孤身一人生活的老人,没有家人照料,医疗费、护理费等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身体尚能勉强承受时,还可以忍着不去医院,但终有一天病情会加重,甚至卧床不起。到那时,不接受上门护理或治疗是活不下去的。若无法独立承担其费用,就要接受生活保护了。被逼如如此状态,又只能靠养老金勉强度日,就谓之“老后破产”。
如果申请了生活保护,那么老年生活就会相对轻松。但是,这是有前提条件的,为了保障由税金支持的生活保护制度不被滥用,申领的前提必须是你的月度生活费没有达到标准,同时不能有存款、住宅等大额财产。
大多数老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有享有生活保护的权利”,也从未向政府咨询过,他们对生活保护制度存在误解。地方政府想通过走访的方式帮助老人们了解自己的权利时,工作也很难开展。涉及到收入、经济状况等,他们轻易不会吐露实情。时间长的,要用近1年时间才能建立起信任,到那时才会开口说实情。 让陌生人知道自己的收入或向陌生人坦陈生活困难,的确是会让人心生抗拒。
老人们不愿轻易放弃努力了大半辈子才拥有的充满了家人爱与回忆的宅子,也不敢放开手脚花掉自己的积蓄,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希望留下自己能有一个稍微体面葬礼的钱,但原则上,只要不卖掉房产充抵生活费,或是花光积蓄,就无法享受生活保护。如果不想卖掉自己的房子,就只能靠养老金生活了。
在控制社会保障支出的国家方针的指导下,养老金额逐渐减少,医疗、护理等开支负担加重。可以想见,今后人们的晚年生活将更为严峻。
如果有家人的话,有些读者可能会想“明明向家人撒撒娇,请周围人帮帮忙就可以过得更轻松”。
但是,当你自己成了老人时,真的会这样做么?
实际上,不少老人认为:“要是给别人添麻烦,那还不如死了好。”这或许是坚实地走过工作时代而来的自尊,或许是不想给年轻一代增加负担。
但不管怎样,对不向周围求助的老人,扔一句“不求助嘛,穷啊苦啊也是自作自受”便抛而弃之之前,我们必须想到,现在还精神饱满的老人,终有一天会需要他人的帮助;现在还在工作的人们,终有一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为老人。或许,直到成为老人了才会想——恐怕人人如此——“不想依赖他人活着”“不想给他人添麻烦”吧。
明治学院大学河合克义教授指出:“国民养老金制度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家庭功能在发挥作用为前提制定的。”到了晚年,自己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只靠自己的养老金能生活下去吗?——并且,未来养老金还会变得比现在还少——想到这些,很多老人都会为自己的晚年感到不安。
所以独身的老人才更容易陷入“老后破产”的境地中,而贫穷带来了与社会的无缘,真正的痛苦,在于失去了与人、与社会等的“联系”, 在于不知道为谁活着、为什么活着,不是吗?
没有活着的意义,“想死”才会成为常态。
国际上通常认为,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时,这个国家便已进入老龄社会,占14%时即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占20%时则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据此测算,中国在1995—2000年间已进入老龄社会,约在2025—2030年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之后,将以世界最快的速度,与西方国家同期在2035—2040年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老年人口年均增速”(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的年度平均增长速度)数据显示,中国老龄人口一直持续高速增加,近两年超过美国、德国和世界平均水平,有追赶日本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趋势 。
所以,你不要觉得这只是日本的问题,跟你就没有关系了!!!
“老后破产”问题不只冲击65岁以上的老人,更进一步蔓延至工作人口。
经济衰退、收入减少、物价上涨的危机纷至沓来,年轻人就业困难,中年失业的上班族难以再次进入职场……
如果不能认清现状,寻求解决之道,那么,不管你现在几岁,都将成为“老后破产”的预备军。
❿ 汉朝的货币
西汉时期的货币
三铢钱:中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短的货币。铸于汉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铢”二字故名。三铢钱重8铢,铢字金旁从王,背无轮廓。三铢钱刚铸一年,武帝又令停铸三铢,改铸五铢,钱背增加了轮廓,重5铢。
四铢钱:又称汉半两。其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钱穿孔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比较规范。四铢半两因顺应了当时的国势民情,一直被沿用了四十年。
五铢钱: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
皮币:武帝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皮币,用宫苑中的白鹿皮制成。
白金币 :亦称白金三品”。西汉的银锡合金币。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铸造。当时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獒如龟,故用为白金币花纹。
东汉时期的货币
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
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

(10)名为长寿钱扩展阅读:
汉初铸造的铜币比较轻,重三株,后来越来越轻。文帝时期,三铢钱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于是文帝下令使用四株钱,重四分之一两,可是币值标的却是半两。汉朝的货币危机其实源自于朝廷放任民间私自铸钱的政策,原本意欲加速货币流通,好改善财政收入。
可是这项政策的弊端远远超过利处,钱本来用铜铸造,但铸币者掺杂了价值低的铅和铁之类的金属,货币渐渐的贬值,民间的经济逐渐紊乱。许多人趁此机会铸造货币发财,如文帝的宠臣邓通依靠铸铜币家产超过王侯。
另外诸侯们都开挖矿山铸造铜币,吴王刘濞凭借铜矿铸币富比天子,他也因此有发动“七王之乱”的底气。汉武帝由于对匈奴的连年征战耗资巨大,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也逐渐用完,财政危机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建元年间开始,武帝开始对货币动手,期间把四株钱改成三铢钱,后来又改回来。来回一改相当于没变,问题自然没解决。元狩四年,一次规模较大的货币改革出现。汉朝发行了白鹿币和白金货币。下令严令禁止民间私自铸造钱币,违者死罪。
元狩五年,武帝下令铸造五铢钱,铸币技术上也有了改进,有效防止私铸造货币的发生。此后经历一些探索之后武帝决定一劳永逸的解决,下令严禁各个诸侯国私自铸造货币,把货币铸造权收归中央政府所有,此项政策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