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了研究长寿,科学家也是拼了……
出品:科学大院
作者:韩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科普博览
开心点!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也很大哦!
参考文献:
1, Hubbard BP et al., Evidence for a Common Mechanism of SIRT1 Regulation by Allosteric Activators,Science, 2013.
2, Daniel W. Belsky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biological aging in young alts, PNAS, 2015.
(本文首发于科学大院,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供稿)
2. 雷帕霉素能不能长期服用和注意事项
雷帕霉素干扰免疫系统的副作用,使服用该药的人容易遭受感染危险,实验中老鼠可以处于无菌环境,而人却不能。另外,雷帕霉素还有增加机体感染病毒概率和诱发癌症的可能,必须在经过某种“改良”后才能让人类使用。而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心内科主任医师靳立军也说:“雷帕霉素在医疗中有很多用途,如疏通血管等,但如果健康的人使用可能会造成贫血等病症。”
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实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按照以往惯例,动物实验数据在人体上的反应常常不稳定,其中高达90%的动物实验对人都不安全。这样看来,要克服雷帕霉素的副作用,研究出新药,并通过临床试验,上市销售,至少还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用药量也是一个问题,人医疗服用雷帕霉素的剂量通常为每天2毫克到5毫克,而实验鼠服用的剂量高达每天每公斤体重2.24毫克,要维持具有疗效的血液水平,所需的雷帕霉素数量很大,以50公斤的人为例,每天需要100毫克的剂量才能保持实验中的延寿疗效,现在,美国市场上雷帕霉素零售价为每100毫克525美元,而中国国内100毫克大概在2500元,这将是一笔日散千金的开销。
而且,正如英国《每日邮报》评论,也许药物真的可以让人长寿,但它可能无法使人免于遭受年老时视力下降、听力减弱甚至痴呆等痛苦。
3. 长生不老有可能实现吗
长生不老不可能实现。
古人就曾经告诉我们天地万物,皆有定数,而在近代的科学家也不断的探索自然奥秘,最后发现宇宙有自己的规则,生命同样也有自己的规律,任何一切都逃不过生和死,唯一不同的仅仅的是寿命的长度罢了,人类最多也不过是百岁左右;
出于对至高无上的权力和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的贪婪,秦始皇对获得长生梦寐以求。为了实现自己的不死的梦想,秦始皇果真派了徐福率领上千名童男童女,去东海为他寻求不死仙药。结果,不死仙药没有取得,徐福等人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后来,有个方士说能为秦始皇炼制不死丹药,秦始皇信以为真,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请方士为自己炼制不死仙药,结果,秦始皇被骗,方士被杀。秦始皇追求长生的事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受到秦始皇的影响,汉武帝也重蹈了覆辙,他派人用铜修建了高三十丈,周长为一丈七的承露盘,据说用此承露盘接收来的承露混合玉屑服用可以实现人的长生。同样的结果,汉武帝也以失败而告终。
4. 长寿的药物研制
第一批“长寿药”有望5~10年内问世
长寿几乎是世界各民族的追求。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强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地求仙、服丹,以求长生。那么人类到底能活多长?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药物疗法,有望通过限制并修复细胞DNA损伤的方法治疗一种影响儿童的早衰疾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院院长彼得·史密斯也宣称,随着干细胞治疗等新技术以及用于帮助人体自身修复的新药物的研发,人类寿命预期将很有可能达到150岁。
科研人员正在一群罹患Ⅱ型糖尿病等老年病患者中进行的一种合成分子药物的临床试验。这一试验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据了解,这种药物的性能比已知的“长寿药”白藜芦醇(红酒中发现的植物化合物,可以激活一种叫做去乙酰化酶的蛋白质,已实验能延长酵母、蠕虫、果蝇和非洲肥鼠的寿命)的效力要强1000倍。澳大利亚的老龄化研究专家们认为,尽管这种用来进行身体自我修复的新药尚处于研发初期,但是“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终有一天,人类将能活到150岁以上”。有研究人员更进一步宣称,基于已有的研究,第一批能够延缓人类衰老的药物将有望在5年至10年内问世。
对于“长寿药”的研究世界各国都在进行:2006年的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就报道俄罗斯莫斯科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已经发明了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如果这种抗氧化剂工作正常,人类将来甚至可以活到800岁;2009年,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宣称,一种名为雷帕霉素的药物可能延长人类寿命;2010年,英国科学家称,从千年冰川中提取的细菌有可能使人类活到140岁,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这种细菌制成药物并进行临床试验;同年,美国纽约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老龄化研究协会的一个科研小组表示,他们已经找到三种可以阻止老年疾病,延长寿命的基因,据此原理研制的药物,让人们活到100岁没问题。
5. 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我第一次接触这句话,请问具体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为:吃草的善于走动但是愚钝,吃肉的勇敢而强悍,吃五谷的聪明灵巧,练气的神明长寿。
出处:西汉·戴德《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
白话释义:吃草的善于走动但是愚钝,吃肉的勇敢而强悍,吃五谷的聪明灵巧,练气功的眼明长寿,什么都不吃的那是不死的神仙。
写作背景:
《大戴礼记》由戴德(公元前一世纪)而得名,戴德是后仓(公元前70年在世)的四位弟子之一、后仓在公元前一世纪创立了立于学官的《仪礼》传授学派。
可是,看上去《大戴礼记》与戴德的关系似乎只不过是为它找到了一个令人起敬的出处。
和某些传统记载相矛盾的是,没有任何同时代的证据能够表明西汉的礼学家与它的编纂有任何关系,或者说《大戴礼记》是《礼记》的一个更早的校订本。
再者,《大戴礼记》也未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因此,二世纪以前它是否已单独成书这的确令人怀疑。
内容简介:
《大戴礼记》原有八十五篇,但今仅存三十九篇。其余的四十六篇,即第一篇至第三十八篇、第四十三篇至第四十五篇、第六十一篇、第八十二篇至第八十五篇,至迟在唐代已亡佚。
尽管如此,它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仍不可低估。其中多数篇章记述从战国到汉代儒家学派的言论,是研究中国早期儒学的基本资料。
《诸侯迁庙》、《诸侯衅庙》、《朝事》、《公符》等篇,记录诸侯礼制,可补《仪礼》之阙。《五帝德》、《帝系》两篇载上古帝王世系,司马迁据以撰成《五帝本纪》,是探索史前史奥秘的珍贵文献。
更有《夏小正》一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月令,篇中被学者称作“经”的文字,据说传自夏代,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上古先民对一年十二个月天文星宿、气象物候的认识,在天文史、气象史、农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戴礼记》当初和《小戴礼记》(即《礼记》)并行而传。
但《小戴礼记》因得着郑玄作注而在唐代列为“经书”;《大戴礼记》却从此长期被冷落,多赖北周学者卢辩的注释得以流传。
至清代,《大戴礼记》方日益受到重视,陆续有学者进行整理研究。成绩卓著者,当推孔广森的《大戴礼记补注》和王聘珍的《大戴礼记解诂》。
6. TOR:保持长寿和健康衰老的秘密所在
从酵母到猴子,只要没有营养不良,限制热量的饮食都已经被证明可以延长所有生命体的寿命和 健康 寿命。虽然没有长期研究证明限制卡路里对人类寿命的好处,但短期研究表明,它确实能改善 健康 。它可能是这样工作的。
我们的身体通过细胞中特定的分子来监测和感知营养物质的含量。根据我们吃的食物的数量,这些分子调节我们的新陈代谢来调节我们如何利用可用的营养。其中一个分子是一种叫做TOR的酶。
当有很多食物时,TOR酶会指示体内的细胞生长。如果食物少了,TOR会指示身体保持警觉--科学家称之为"轻度压力反应"。
许多实验表明,当动物吃很多食物时,尤其是长时间的,TOR会感觉到这一点,它们的寿命就会变短。但是所有的食物对TOR都有这种作用吗?
TOR酶在细胞感觉大量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部分)或蛋白质时特别活跃。蛋白质限制饮食,不会造成营养不良,可以对实验室动物的新陈代谢和寿命产生与热量限制饮食相同的影响。
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众所周知,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但是TOR、营养和老年疾病之间是否有联系呢?我们知道营养与癌症和心脏病有关,而过度活跃的TOR与这些疾病有关,但最近的研究表明TOR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直接相关。例如,与 健康 的大脑相比,老年痴呆症患者大脑中的TOR酶活性要高得多。此外,在小鼠和其他实验动物身上模拟这些疾病表明,去除多余的TOR可以阻止脑细胞死亡。
所以,我们吃的东西,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感知的,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之间可能存在联系。科学家们正在 探索 防止神经退化的各种可能性。如果更多的蛋白质意味着更活跃的TOR,我们要么可以安全地调整我们的饮食,要么开发一种药物,欺骗我们的身体,让它认为自己摄入的蛋白质更少。
许多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咖啡因和一种名为雷帕霉素的药物确实能做到这一点。虽然细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它们的代谢和寿命与蛋白质受限细胞相似。我们目前正在对人类神经元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第一个结果也指向了同样的方向。
没有那么简单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饮食和蛋白质摄入量?其他营养物质如糖呢?不幸的是,正如预期的那样,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体内的许多其他分子都参与了对包括碳水化合物在内的营养物质的感知,这些营养物质会影响寿命和与年龄有关的疾病。
这就是我们需要非常谨慎的原因。首先,每个人对营养的需求都不同,这取决于他们的发育阶段、年龄、性别或活动水平--这里只列举几个重要因素。此外,虽然来自实验室使用人类细胞和组织的证据越来越多,但我们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人口研究,记录特定的饮食,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同时分析相关的 健康 或分子标记物。这样的研究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得出可靠的数据和有效的结论。
尽管如此,随着新技术和科学方法的发展,我们正在采取步骤了解衰老和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根本原因。再加上有针对性的临床试验和人口研究,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实现 健康 老龄化和更长的寿命。
参考资料:
【1】TOR: An enzyme that could hold the secret to longevity and healthy aging
【2】Saeid Golbidi et al. Health Benefits of Fasting and Caloric Restriction. Current Diabetes Reports December 2017, 17:123. DOI https://doi.org/10.1007/s11892-017-0951-7
【3】Weichhart T. mTOR as Regulator of Lifespan, Aging, and Cellular Senescence: A Mini-Review. Gerontology. 2018;64(2):127-134. doi: 10.1159/000484629. Epub 2017 Dec 1.
【4】Wolfson RL et al. The Dawn of the Age of Amino Acid Sensors for the mTORC1 Pathway. Cell Metab. 2017 Aug 1;26(2):301-309. doi: 10.1016/j.cmet.2017.07.001.
【5】Hamed Mirzaei et al. Protein and Amino Acid Restriction, Aging and Disease: from yeast to humans. Trends Endocrinol Metab. 2014 Nov; 25(11): 558-566. DOI: 10.1016/j.tem.2014.07.002
【6】Das A et al. mTOR Signaling in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Cancer, and Aging.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7;2017:6018675. doi: 10.1155/2017/6018675. Epub 2017 Jul 10.
【7】Jordan B. Jahrling et al. Age-Related Neurodegeneration Prevention Through mTOR Inhibition: Potential Mechanisms and Remaining Questions. Curr Top Med Chem. 2015; 15(21): 2139-2151.
【8】Spilman P et al. Inhibition of mTOR by rapamycin abolishes cognitive deficits and reces amyloid-beta levels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PLoS One. 2010 Apr 1;5(4):e9979. doi: 10.1371/journal.pone.0009979.